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尤教授讲解分析得非常到位,很棒!我换个通俗简单一点的说法:就算是一个天生丽质的美女,若要上台竞选世界小姐,她还是需要一个很棒的造型师,从头到脚帮她包装打扮一下,让她在台上光芒四射。编曲家和造型师有异曲同工之妙。那英非科班出身,虽然很有天赋,但她深知乐理知识的重要性,她希望自己有乐理知识,甚至懂得编曲。她的这个渴望在宝岛季最后一期未播花絮里表达得非常清楚。所以如果一个歌手既有天赋又有深厚的音乐素养,那简直就是如虎添翼啊,这样的歌手不多见,我指的是能唱,能写歌,会乐器还会编曲的那种,虽不能说是凤毛麟角,但确实是难能可贵!!
+1
陶喆是不是?
为编曲家鼓掌👏🏻👏🏻👏🏻平常有注意到,但是没想过有那么重要,谢谢教授讲解
只要條條框框越少,就能發揮自己的才能!!
刀郎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仅就(西海情歌)词曲和(我的楼兰)作曲,就是一个天花板的作品。
老一辈的音乐人为什么不是科班出身,因为那时饭都吃不饱,父母哪有可能供你读音乐,艺术这东西当时在父母眼里还是赚不了钱的。而且那时音乐学院音乐培训班也不是普遍存在,想学都不知道去哪学😂
有道理
毛不易成名后,好像专门上小课学乐器、乐理去了,还有张丽伟,都已经是UFC世界冠军了,依然四处请教,也不介意对方没名气。真的很佩服这样的人。
第一次听说那英是天才,觉得好可笑🤪
尢教授舉出天赋女歌手是娜英!但她是唱國語,我心中是林憶蓮,她是 國语粤語英都檩準,且無論摇滾,抒情,爵士,骚靈,中國風都捧!且歌聲特別性感!覺得她是華人女歌第一👍👍👍
我觉得你是林忆莲的黑粉
@@knarfey4756 她就是我心中華語女歌手第一,很欣賞可不算是粉!你該是她白粉吧?
林憶蓮來自音樂世家,強勁的基因再加上耳濡目染,即使不是科班出身,天賦也隨之渾然天成
你走的挺远,作品有人知道吗?理论著作有人买吗?没有土建工程,哪有你装修的发挥场地。一张没有英气俊美的脸型,再好的高脂也白搭,编曲也是如此,可以说,可有可无,也不是无稽之谈。这一期又抬那英,捧臭脚.....
艺术是讲天分的,骨子里的,还有就是热爱
那英是谷建芬音乐培训班培训过,应该是受过专业系统的训练。当然,自身条件也重要
既然幕后的编曲家、制作人都有这么高水平的音乐素养,为什么他们自己就写不出经典的流行歌曲作品,只能给别人编曲制作呢?因为创作不是学了乐理就能拥有的能力,它只属于少数音乐天才。所以说,词曲创作才是灵魂,而且只有少数拥有天赋的人才能完成✅就算他们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他们有创作能力,接受音乐理论的理解能力超出常人。编曲制作人的音乐素养后期制作水平再高也只是匠人,只能是锦上添花。就像一个成功的乐队,主唱才是灵魂,因为一般主唱兼具创作能力和演唱技巧,其他成员水平再高也只是乐手。当然,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流行音乐创作是有一定规律的,大多数创作人只能掌握自己的一种风格,很难跨越多种不同的音乐类型。这就是为什么红过一阵之后就归于沉寂,因为不断重复以后创作力就枯竭了,再加上时代的变迁,歌迷的变化,自然就被淘汰了。除非词曲创作有非常经典的作品,传唱度极高,甚至代表一个时代,这样才能弥补流行逐渐消退的缺憾。总而言之,词曲创作是天赋加上少量乐理形成的能力。所以,很多著名的音乐人不是科班出身也并不影响他们写出伟大的作品😊
首先如up主所说,音乐作品是个完整的过程,词曲和编曲缺一不可,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其次,编曲的难度有时候可能会超过作曲。这有点象文学创作和翻译的关系。翻译的难度常常高于创作,只是翻译主要是语言层面的,创作除了语言,还有思想层面。固然,如果都是第一流,第一流的作曲的地位会超过第一流的编曲,如同第一流的创作地位高于第一流的翻译。但是,一流的编曲其实比二流的作曲更难,如同一流的翻译要高于二流的创作。“匠人”之称,容易有贬低的感觉,不妥。应该也称为艺术家。还有,同一首歌,不同编曲,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印象特别深的是李宗盛的《生命中的精灵》,最早听的是《不舍》专辑的版本,觉得太吵,并不喜欢,后来听到同名专辑里的版本,演唱风格差不多,都是李宗盛自己唱,只是编曲完全不同,惊奇地发现好听多了!本来不喜欢的一首歌,因为换了编曲,就喜欢上了。你说在这首歌上,谁成了“灵魂”呢?其他如赵传的《我和丑可是我很温柔》有所谓的温柔版和节奏版,《当初应该爱你》也有两个版本,效果大不相同。这些都说明编曲的重要性。
那英不是音乐学院毕业的,但是她的老师是谷建芬
藝術本來就很吃天賦,給那些天才一些機會、一些資源,他們就匡匡的長⋯⋯但是能長久撐下來變成大師,還是要靠學習進修
不管是不是科班出生,創作天賦+音樂訓練都很重要呀
尤教授分析有理!
歌曲創作需要天賦靈感、機緣場景、感同身受以及一點點專業配樂編曲需要非常廣博而且深入的專業
和头条上一大堆人动不动就吹上天的国家队歌手在作品上大多数都碌碌无为,一曲一辈子一个道理
說的很好不是說一定要科班出身的就是王道
素人歌手接地气,知道受众的喜好,而流行歌曲不外乎媚众讨好,往往唱出受众心声。这是科班出身歌手没有的优势,好的音乐往往脱离音乐的理论规范,自由自在的放飞自我,感情充沛,不摆架子,还原真实人性。
我最近看到一個視頻,披頭四的兩大台柱其實連讀譜都不會,他們有什麼靈感,就告訴一個製作人,讓他寫譜編曲。台灣集寫歌,編曲於一身的好像只有李泰祥。他還曾為西方的交響樂團編過一些東方的民族曲子。
尤老师能不能把流行歌曲从创作到编曲到出碟(或者还有其他什么)的工业流程做个节目给普及普及?都有哪些人员或公司介入?具体每一步都是干什么的?怎么是好怎么是不好给解释一下,比如您在另一个视频里说刀郎的编曲很不专业,那么专业的又该怎样。也许要求太多了,您可以做一个系列。本人只喜欢听音乐,非音乐人,有兴趣了解音乐背后的运作
謝謝,尤教授,講得再精確清楚不过🙏😄
想當廚神,也不一定要去過少林廚藝學院
黄霑曲詞唱,但他说只学过口琴
我不知道大陸那邊,但台灣這邊,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只要是學過鋼琴的人,找知名老師來上課、校正,是都一定要上樂理課的,我自己家我的妹妹學小提琴就是兩堂技術課程一堂樂理課這樣的搭配喔。
+1,對啊,但學樂器不一定要找「知名老師」,但凡學樂器一定要學樂理知識和和弦,可自學很容易,書籍,小課等資源很多
@@rebeccayang8640 現在是這樣沒錯,二十多年前還是比較追求老師
音樂的創作除了樂理更重要的是靈感和創意,系統式的學院教育方式會不會反而抑制了創作者的自由發揮空間?
在台灣,作曲與編曲的分工不同,我以為這是常識,買CD 上面每首都載明的很清楚。謝謝教授對網友的提問,教育了但尚不知道的人。
記得很多年以前(可能有三十年了), 李宗盛曾經在廣播節目中說過 : 作曲,是給出一段或是幾段"旋律" ;編曲, 是使得這些旋律真正變成一首"歌曲" ;.不同的編曲 ,則能夠賦予同一首歌不同的"性格"
科班講的是,理性,邏輯,推理,計算。文班講的是,文學,情感,感性,直覺。所以,音樂創作,曲,詞.,文科班,比較有利。
尤教授,b站那边不更新了吗?
其实一句话,音乐理论在音乐成就创造方面优势不大,如果数理化不是科班出身,想成为科学大家几乎没有可能
他们只是没有去音乐学院学音乐而已,并不是人家没有学。
这句话在理,这些人有热爱❤ 并且自学能力很强!反而学院派相当于老师喂饭吃,老师的能力有限,喂饭也不可能一辈子
本来是很好的一个话题,却成了你牵强附会找借口忽悠人的素材。古今中外,第一流的音乐人普遍特征就是耳朵好,音乐的时空感好,所谓的乐理都在下意识里,不需要在意,这群人多数不识谱,顺着自己的感觉和本心自然地创作,就能达到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乐理的本质只是庸才模仿天才的工具。历史上倡导乐理的基本都是教会流派,但教会音乐从来都不是最好的音乐。那些教会的音乐家,比如巴赫,莫扎特等,代表了教会音乐的最高水平。但在当今,这类音乐已被边缘化为古典音乐,再没有人去创新发展,剩下的只是一代一代的乐器运动员们用更高的技巧去重复演奏几百年前的东西。在各个时期,最好的音乐都出现在教会音乐的对立面,爵士摇滚都是如此,这些新流派音乐的先驱者,都是顶着教会的鄙视链无视乐理的天才。比如,先有爵士天才搞出爵士乐,再有人去总结爵士理论,之后的人如果还能被称为天才,一定是因为突破了这些理论。音乐和语言很类似,理论对一般人学习是有些许帮助,但抱着乐理学音乐就如同中国人抱着语法书学英语一样,十几年下来才发现自己上当了,结果只能是学歪,这就是99%科班出身的下场。你能去当外交部翻译,但你的英语其实不如外国小学生。你能去国家级的乐队演奏,对大众而言你是专家,但相比真正的音乐人,你永远是个门外汉。学习音乐的正道,首先是判断自己有没有天赋,其次就是用带有天赋的耳朵去多听,寻找声音带给心灵的感觉,并在每一次创作,演奏和歌唱中把音乐当成母语来表达自己的心灵。
这期充分说明一个道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听过美声老师唱流行歌曲有时候会被吓到了。有一点有点搞不懂,为啥有的人说话声音唱歌声音是一样的,比如你听见张学友邓丽君说话和唱歌都是对应的,而有的人唱歌和说话声音完全没有关系,完全像二个人,比如韩红,就如同唱戏的。如果把这二类歌手归类在流行歌曲,总觉得哪里有点牵强。
但最頂尖的,還是需要"科班",像阿雲嘎說的,它是有一個標準的。
这很正常 我觉得作家 就没几个是中文系科班出身的
你偷换概念了。人家问的是在流行音乐领域,为什么绝大多数厉害的人都不是科班出身,人家没有问引领时代的音乐人,他们的乐理水平高不高。哈哈,估计你就是科班出身,先入为主带入感情为你的圈子辩护了。流行音乐的属性是创作,科班需要培养尊师重道精神,会打击创作。整个流行音乐史,绝大部分引领时代的音乐类型作者,他们都是有很强的创意属性,出名之前,都不被老一代人待见,甚至不被邻居待见,认为他们很吵。这个世界音乐人自古以来就是具有草根属性,民间厉害的乐理很多,自己也可以自学。更多的是要刻苦。没有必要去专业的音乐学院学习才能掌握乐理和乐器。不过美国 各种世界人才的聚集地,他们的专业音乐学院或许人才多,去他们那学能减少不少时间。但是你没有高深的乐理基础和乐器基础,那些世界级的学府人家也不要你啊。所以,流行音乐的属性归根结底就是卖创意。科班,尤其是儒家文化下的科班不适合创意发展。而且,音乐和乐器的掌握和精通,也不需要专门去到科班来学习,这就是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原來是這樣,謝謝講解
学习了❤
五百也不是科班的,但他有在樂器行打過工
乐理知识可以在网上找教程自学,但编曲这种需要实操的技术还是要有老师带吧?
这不奇怪,因为音乐大咖都是天赋极高的人,受过系统音乐教育的未必是天才。这跟文学大咖很多不是学文学的一个道理。不否定音乐理论及幕后专业音乐人的重要性,但编曲的你得有曲编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锦上添花与从无到有的原创对一个作品的贡献各占多少分量不言自明。
👍👍👍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网络歌曲,虽然旋律很好听,但是就是觉得很low,摆不上台面的结果。这个从早期的老鼠爱大米,北半球的寂寞还是北半球的什么我就感觉到了。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才知道编曲的重要性
這問題 很容易想到 毛不易 素人出身 早期歌曲 作詞作曲編曲 都自己
天才啊。
天赋是学不来的
台灣已故的編曲大師陳志遠,好像只有初中畢業,也沒受過音樂專業訓練,只能說是異人奇事?
不是很多,是绝大多数
最后那段是说那英音乐素养不高吗?😂
迈克尔杰克逊不玩乐器怎么解释?好像连五线谱都不会
人家是天才,音感天生好。
給我一個平台,足以支撑著整個地球。
幸存者偏差吧,其实很多的是科班出生。
張信哲也是從小學小提琴
为啥厉害的人比科班学的都还好?所以还有科班的意义么?
科班反而会限制创作广度
学了知识的时候,也把太多的条条框框植入了大脑😂😂😂
那英不是谷建芬老师的学生吗?
教授我覺得內地太重視科班出身,像演員及歌星。我看了一些科班出身的演員,但其演技卻並不怎么地。
学校只教基本功,之后要靠自己磨炼。狂飙里演高启盛的张颂文就是科班出身,演技很好呀。
条条框框,制度自由度……
周杰倫也是科班出身的啊
香港歌神张学友会玩乐器吗?好像没见过。我只见过他在台上跳舞。
😂😢😂😂
他会做曲.也会彈吉它。
@@曾梓翔 他创作的歌曲好像没有一首能红?大概他也知道自己没那个能力。
确实不知道,涨知识了
很多科班和学校里也有很厉害的😂
马云的百万调音师
因為不是科班又不厲害的音樂人已被塗汰了。
😅👍👍👍👍👍👍👍👍👍👍👍👍💜
偏題偏很多都沒人發現不是問非科班出身的音樂人有沒有基本樂理知識和能力也不是問你專業音樂人都在幹嘛更不是問你不是科班出身的音樂人需不需要專業音樂人幫助造這種風馬牛不相關的回答,那照理每個行業都該是非科班出身的領頭不是?體育選手都是業餘天生神力,專業的都當教練裁判去了搞科學的都讓科幻小說家幻想未來科技,教授博士們順著內容發展理論好了菜色都叫小當家設計就好了,以後拿中華一番讓大廚照著做好了搞政治的都讓文革的文盲來當主席,專家都依命令洗地就好了是不是越想越覺得有道理了
中港台,綠黨說台中港嗎,我們國父孫中山建立的中華民國,你們尊敬孫中山,卻不知道中華民國
标题是为什么,但内容只说了现象,没回答为什么。纯卖课的垃圾视频啊。
尤教授讲解分析得非常到位,很棒!我换个通俗简单一点的说法:就算是一个天生丽质的美女,若要上台竞选世界小姐,她还是需要一个很棒的造型师,从头到脚帮她包装打扮一下,让她在台上光芒四射。编曲家和造型师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英非科班出身,虽然很有天赋,但她深知乐理知识的重要性,她希望自己有乐理知识,甚至懂得编曲。她的这个渴望在宝岛季最后一期未播花絮里表达得非常清楚。
所以如果一个歌手既有天赋又有深厚的音乐素养,那简直就是如虎添翼啊,这样的歌手不多见,我指的是能唱,能写歌,会乐器还会编曲的那种,虽不能说是凤毛麟角,但确实是难能可贵!!
+1
陶喆是不是?
为编曲家鼓掌👏🏻👏🏻👏🏻平常有注意到,但是没想过有那么重要,谢谢教授讲解
只要條條框框越少,就能發揮自己的才能!!
刀郎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仅就(西海情歌)词曲和(我的楼兰)作曲,就是一个天花板的作品。
老一辈的音乐人为什么不是科班出身,因为那时饭都吃不饱,父母哪有可能供你读音乐,艺术这东西当时在父母眼里还是赚不了钱的。而且那时音乐学院音乐培训班也不是普遍存在,想学都不知道去哪学😂
有道理
毛不易成名后,好像专门上小课学乐器、乐理去了,
还有张丽伟,都已经是UFC世界冠军了,依然四处请教,也不介意对方没名气。
真的很佩服这样的人。
第一次听说那英是天才,觉得好可笑🤪
尢教授舉出天赋女歌手是娜英!但她是唱國語,我心中是林憶蓮,她是 國语粤語英都檩準,且無論摇滾,抒情,爵士,骚靈,中國風都捧!且歌聲特別性感!覺得她是華人女歌第一👍👍👍
我觉得你是林忆莲的黑粉
@@knarfey4756 她就是我心中華語女歌手第一,很欣賞可不算是粉!你該是她白粉吧?
林憶蓮來自音樂世家,強勁的基因再加上耳濡目染,即使不是科班出身,天賦也隨之渾然天成
你走的挺远,作品有人知道吗?理论著作有人买吗?
没有土建工程,哪有你装修的发挥场地。
一张没有英气俊美的脸型,再好的高脂也白搭,编曲也是如此,可以说,可有可无,也不是无稽之谈。
这一期又抬那英,捧臭脚.....
艺术是讲天分的,骨子里的,还有就是热爱
那英是谷建芬音乐培训班培训过,应该是受过专业系统的训练。当然,自身条件也重要
既然幕后的编曲家、制作人都有这么高水平的音乐素养,为什么他们自己就写不出经典的流行歌曲作品,只能给别人编曲制作呢?因为创作不是学了乐理就能拥有的能力,它只属于少数音乐天才。
所以说,词曲创作才是灵魂,而且只有少数拥有天赋的人才能完成✅就算他们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他们有创作能力,接受音乐理论的理解能力超出常人。编曲制作人的音乐素养后期制作水平再高也只是匠人,只能是锦上添花。
就像一个成功的乐队,主唱才是灵魂,因为一般主唱兼具创作能力和演唱技巧,其他成员水平再高也只是乐手。
当然,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流行音乐创作是有一定规律的,大多数创作人只能掌握自己的一种风格,很难跨越多种不同的音乐类型。这就是为什么红过一阵之后就归于沉寂,因为不断重复以后创作力就枯竭了,再加上时代的变迁,歌迷的变化,自然就被淘汰了。除非词曲创作有非常经典的作品,传唱度极高,甚至代表一个时代,这样才能弥补流行逐渐消退的缺憾。
总而言之,词曲创作是天赋加上少量乐理形成的能力。所以,很多著名的音乐人不是科班出身也并不影响他们写出伟大的作品😊
首先如up主所说,音乐作品是个完整的过程,词曲和编曲缺一不可,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其次,编曲的难度有时候可能会超过作曲。这有点象文学创作和翻译的关系。翻译的难度常常高于创作,只是翻译主要是语言层面的,创作除了语言,还有思想层面。固然,如果都是第一流,第一流的作曲的地位会超过第一流的编曲,如同第一流的创作地位高于第一流的翻译。但是,一流的编曲其实比二流的作曲更难,如同一流的翻译要高于二流的创作。“匠人”之称,容易有贬低的感觉,不妥。应该也称为艺术家。
还有,同一首歌,不同编曲,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印象特别深的是李宗盛的《生命中的精灵》,最早听的是《不舍》专辑的版本,觉得太吵,并不喜欢,后来听到同名专辑里的版本,演唱风格差不多,都是李宗盛自己唱,只是编曲完全不同,惊奇地发现好听多了!本来不喜欢的一首歌,因为换了编曲,就喜欢上了。你说在这首歌上,谁成了“灵魂”呢?
其他如赵传的《我和丑可是我很温柔》有所谓的温柔版和节奏版,《当初应该爱你》也有两个版本,效果大不相同。这些都说明编曲的重要性。
那英不是音乐学院毕业的,但是她的老师是谷建芬
藝術本來就很吃天賦,給那些天才一些機會、一些資源,他們就匡匡的長⋯⋯
但是能長久撐下來變成大師,還是要靠學習進修
不管是不是科班出生,創作天賦+音樂訓練都很重要呀
尤教授分析有理!
歌曲創作需要天賦靈感、機緣場景、感同身受以及一點點專業
配樂編曲需要非常廣博而且深入的專業
和头条上一大堆人动不动就吹上天的国家队歌手在作品上大多数都碌碌无为,一曲一辈子一个道理
說的很好不是說一定要科班出身的就是王道
素人歌手接地气,知道受众的喜好,而流行歌曲不外乎媚众讨好,往往唱出受众心声。这是科班出身歌手没有的优势,好的音乐往往脱离音乐的理论规范,自由自在的放飞自我,感情充沛,不摆架子,还原真实人性。
我最近看到一個視頻,披頭四的兩大台柱其實連讀譜都不會,他們有什麼靈感,就告訴一個製作人,讓他寫譜編曲。
台灣集寫歌,編曲於一身的好像只有李泰祥。他還曾為西方的交響樂團編過一些東方的民族曲子。
尤老师能不能把流行歌曲从创作到编曲到出碟(或者还有其他什么)的工业流程做个节目给普及普及?都有哪些人员或公司介入?具体每一步都是干什么的?怎么是好怎么是不好给解释一下,比如您在另一个视频里说刀郎的编曲很不专业,那么专业的又该怎样。也许要求太多了,您可以做一个系列。本人只喜欢听音乐,非音乐人,有兴趣了解音乐背后的运作
謝謝,尤教授,講得再精確清楚不过🙏😄
想當廚神,也不一定要去過少林廚藝學院
黄霑曲詞唱,但他说只学过口琴
我不知道大陸那邊,但台灣這邊,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只要是學過鋼琴的人,找知名老師來上課、校正,是都一定要上樂理課的,我自己家我的妹妹學小提琴就是兩堂技術課程一堂樂理課這樣的搭配喔。
+1,對啊,但學樂器不一定要找「知名老師」,但凡學樂器一定要學樂理知識和和弦,可自學很容易,書籍,小課等資源很多
@@rebeccayang8640 現在是這樣沒錯,二十多年前還是比較追求老師
音樂的創作除了樂理更重要的是靈感和創意,
系統式的學院教育方式會不會反而抑制了創作者的自由發揮空間?
在台灣,作曲與編曲的分工不同,我以為這是常識,買CD 上面每首都載明的很清楚。謝謝教授對網友的提問,教育了但尚不知道的人。
記得很多年以前(可能有三十年了), 李宗盛曾經在廣播節目中說過 :
作曲,是給出一段或是幾段"旋律" ;
編曲, 是使得這些旋律真正變成一首"歌曲" ;.
不同的編曲 ,則能夠賦予同一首歌不同的"性格"
科班講的是,理性,邏輯,推理,計算。
文班講的是,文學,情感,感性,直覺。
所以,音樂創作,曲,詞.,文科班,比較有利。
尤教授,b站那边不更新了吗?
其实一句话,音乐理论在音乐成就创造方面优势不大,如果数理化不是科班出身,想成为科学大家几乎没有可能
他们只是没有去音乐学院学音乐而已,并不是人家没有学。
这句话在理,这些人有热爱❤ 并且自学能力很强!反而学院派相当于老师喂饭吃,老师的能力有限,喂饭也不可能一辈子
本来是很好的一个话题,却成了你牵强附会找借口忽悠人的素材。古今中外,第一流的音乐人普遍特征就是耳朵好,音乐的时空感好,所谓的乐理都在下意识里,不需要在意,这群人多数不识谱,顺着自己的感觉和本心自然地创作,就能达到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乐理的本质只是庸才模仿天才的工具。历史上倡导乐理的基本都是教会流派,但教会音乐从来都不是最好的音乐。那些教会的音乐家,比如巴赫,莫扎特等,代表了教会音乐的最高水平。但在当今,这类音乐已被边缘化为古典音乐,再没有人去创新发展,剩下的只是一代一代的乐器运动员们用更高的技巧去重复演奏几百年前的东西。在各个时期,最好的音乐都出现在教会音乐的对立面,爵士摇滚都是如此,这些新流派音乐的先驱者,都是顶着教会的鄙视链无视乐理的天才。比如,先有爵士天才搞出爵士乐,再有人去总结爵士理论,之后的人如果还能被称为天才,一定是因为突破了这些理论。音乐和语言很类似,理论对一般人学习是有些许帮助,但抱着乐理学音乐就如同中国人抱着语法书学英语一样,十几年下来才发现自己上当了,结果只能是学歪,这就是99%科班出身的下场。你能去当外交部翻译,但你的英语其实不如外国小学生。你能去国家级的乐队演奏,对大众而言你是专家,但相比真正的音乐人,你永远是个门外汉。学习音乐的正道,首先是判断自己有没有天赋,其次就是用带有天赋的耳朵去多听,寻找声音带给心灵的感觉,并在每一次创作,演奏和歌唱中把音乐当成母语来表达自己的心灵。
这期充分说明一个道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听过美声老师唱流行歌曲有时候会被吓到了。有一点有点搞不懂,为啥有的人说话声音唱歌声音是一样的,比如你听见张学友邓丽君说话和唱歌都是对应的,而有的人唱歌和说话声音完全没有关系,完全像二个人,比如韩红,就如同唱戏的。如果把这二类歌手归类在流行歌曲,总觉得哪里有点牵强。
但最頂尖的,還是需要"科班",像阿雲嘎說的,它是有一個標準的。
这很正常 我觉得作家 就没几个是中文系科班出身的
你偷换概念了。人家问的是在流行音乐领域,为什么绝大多数厉害的人都不是科班出身,人家没有问引领时代的音乐人,他们的乐理水平高不高。哈哈,估计你就是科班出身,先入为主带入感情为你的圈子辩护了。
流行音乐的属性是创作,科班需要培养尊师重道精神,会打击创作。整个流行音乐史,绝大部分引领时代的音乐类型作者,他们都是有很强的创意属性,出名之前,都不被老一代人待见,甚至不被邻居待见,认为他们很吵。
这个世界音乐人自古以来就是具有草根属性,民间厉害的乐理很多,自己也可以自学。更多的是要刻苦。没有必要去专业的音乐学院学习才能掌握乐理和乐器。不过美国 各种世界人才的聚集地,他们的专业音乐学院或许人才多,去他们那学能减少不少时间。但是你没有高深的乐理基础和乐器基础,那些世界级的学府人家也不要你啊。
所以,流行音乐的属性归根结底就是卖创意。科班,尤其是儒家文化下的科班不适合创意发展。而且,音乐和乐器的掌握和精通,也不需要专门去到科班来学习,这就是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原來是這樣,謝謝講解
学习了❤
五百也不是科班的,但他有在樂器行打過工
乐理知识可以在网上找教程自学,但编曲这种需要实操的技术还是要有老师带吧?
这不奇怪,因为音乐大咖都是天赋极高的人,受过系统音乐教育的未必是天才。这跟文学大咖很多不是学文学的一个道理。不否定音乐理论及幕后专业音乐人的重要性,但编曲的你得有曲编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锦上添花与从无到有的原创对一个作品的贡献各占多少分量不言自明。
👍👍👍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网络歌曲,虽然旋律很好听,但是就是觉得很low,摆不上台面的结果。这个从早期的老鼠爱大米,北半球的寂寞还是北半球的什么我就感觉到了。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才知道编曲的重要性
這問題 很容易想到 毛不易 素人出身 早期歌曲 作詞作曲編曲 都自己
天才啊。
天赋是学不来的
台灣已故的編曲大師陳志遠,好像只有初中畢業,也沒受過音樂專業訓練,只能說是異人奇事?
不是很多,是绝大多数
最后那段是说那英音乐素养不高吗?😂
迈克尔杰克逊不玩乐器怎么解释?好像连五线谱都不会
人家是天才,音感天生好。
給我一個平台,足以支撑著整個地球。
幸存者偏差吧,其实很多的是科班出生。
張信哲也是從小學小提琴
为啥厉害的人比科班学的都还好?所以还有科班的意义么?
科班反而会限制创作广度
学了知识的时候,也把太多的条条框框植入了大脑😂😂😂
那英不是谷建芬老师的学生吗?
教授我覺得內地太重視科班出身,像演員及歌星。我看了一些科班出身的演員,但其演技卻並不怎么地。
学校只教基本功,之后要靠自己磨炼。狂飙里演高启盛的张颂文就是科班出身,演技很好呀。
条条框框,制度自由度……
周杰倫也是科班出身的啊
香港歌神张学友会玩乐器吗?好像没见过。我只见过他在台上跳舞。
😂😢😂😂
他会做曲.也会彈吉它。
@@曾梓翔 他创作的歌曲好像没有一首能红?大概他也知道自己没那个能力。
确实不知道,涨知识了
很多科班和学校里也有很厉害的😂
马云的百万调音师
因為不是科班又不厲害的音樂人已被塗汰了。
😅👍👍👍👍👍👍👍👍👍👍👍👍💜
偏題偏很多都沒人發現
不是問非科班出身的音樂人有沒有基本樂理知識和能力
也不是問你專業音樂人都在幹嘛
更不是問你不是科班出身的音樂人需不需要專業音樂人幫助
造這種風馬牛不相關的回答,那照理每個行業都該是非科班出身的領頭不是?
體育選手都是業餘天生神力,專業的都當教練裁判去了
搞科學的都讓科幻小說家幻想未來科技,教授博士們順著內容發展理論好了
菜色都叫小當家設計就好了,以後拿中華一番讓大廚照著做好了
搞政治的都讓文革的文盲來當主席,專家都依命令洗地就好了
是不是越想越覺得有道理了
中港台,綠黨說台中港嗎,我們國父孫中山建立的中華民國,你們尊敬孫中山,卻不知道中華民國
标题是为什么,但内容只说了现象,没回答为什么。纯卖课的垃圾视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