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hengfu7426 你听说的数据是错误的,比真实数据低了一个数量级。 An analysis of student visa data suggests that in 2020 as many as 30,493 Canadian students came to the U.S. to study at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is pool of 30,493, MIT was home to approximately 248 Canadian students. Canadian students could account for as much as 2.2% of the entire student body and as much as 7.6%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 body at MIT
I don't send my kids to cram school for English, mainly because the way they teach kids is to force them to study and remember the vocabulary. So I teach them myself, and after half a year, they can use it naturally on a daily basis without remembering grammar or words.
Lucky getting someone leaving comments in English. I reckon those exams (such as TOEFL/SAT/GRE, etc.) are all the testing mechanisms for candidates speak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so that I don't think simply achieving a high score would land them anywhere closer to or straight away cutting into the western culture, coz most of those are just textbook based knowledge or practice, without any contextual and cultural experience. Language is fundamentally functional for communication but would go above and beyond to be social and ideological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the growth of an individual. With the exception for purely lab-based research, technical knowledge without a platform for practice or transformation, remains no more than a certificate or a credential.
The Chinese teacher is right. No matter what language is your main language, people think you are not smart enough if you look like a Chinese with lower level of Chinese language.
要念耶魯哈佛這種學校,只靠學業成績根本不夠,美國喜歡全能型學生,學業成績只是基本,體育音樂美術辯論社交,你做不到全面開花也得至少挑一樣來深耕,獎狀證書攢夠了,才能讓評委願意看你的申請書,第一個家庭的家長功課沒做足啊,怎會讓女兒只專注學業?
科举制度深入华夏民族基因了
中国家长不都这样。从小就开始被逼着学习。甚至家务活什么都不让孩子干。就是学习一项工作。也没有培养业余爱好。因为他们认为学习好,成绩好就第一
不只全能,你爸是誰也很重要
考進最好的大學又如何呢? 如果目的是留在美國打工 從最好次好大學出來 受聘機會都差不多
全能型學生就不用靠爸了,甚至不用全能,單項很強也行。我有學生符合低收入標準,他專挑音樂一項攢經驗值,照樣進哈佛神經科學系。
覺得第二段影片中的中文老師很有心也很有愛。
文化教育其實很有價值,但對絕大多數學習能力有限的學生而言,不會考的東西只能作為次要學科。
但長大了才會發現,曾經被棄如敝履的課堂內容,其實涵蓋的智慧是影響深遠的。
可以說是一種教育的兩難吧。
現在美國本地的華人子女進名牌大學都很難,他一個外國的華人不是更難嗎?想什麼呢
有趣的事,很多这边出生的ABC, 周末都会被父母送去中文学校学中文
感同身受!語文、華文課只有在新馬猜得到最大重視,在其他國家,包括中國的國際學校,也只是雞肋罷了!
太好的中文老师了 太委屈了!!教那些不认中文的孩子们太浪费了时间和感情!
美國就算是端盤子也比在中國大學畢業當外賣小哥強,失業率怎麼不敢公布?
应该是怕国家的暖心对待吧
这个答案很暖心
答对了😂
別說大實話
某岛的警察"查水表"不是政府的哦,看到大陆不管是什么立马就喷,过得不幸福才会心理黑暗吧,你们那里人都不留学都没有移民的?!
看了个标题就过来写评论了
我27 岁才来美国留学,本来英文有点底子。 但是来之前还是考了GRE,这对上大学的课程都解决了很多语言障碍。 还有来了之后尽量和本地人接触交朋友,这对于融合和找工作很重要。 出来了就不混华人圈子。还有就是找工做自信和坚持很重要。我毕业的时候投了上五十多个简历, 中间还不断找本地朋友帮我看简历和自己修简历。还上网学习面试技巧。结果我毕业一个半月就有工作offer了。
外F了?
讀什麼專業 才是重點
挖掘机
虽然我不赞同这些父母这么极端的做法,但的确 那些能走出舒适圈 走出华人留学生圈子的才是真正的牛逼学生
@@ninjarattt9527 是的。 我读书时我们学校就是普通州立大学。 但是因为是professional degree。 出来后工资和哈佛出来的基本没有区别。
补个后续:
第一个女生在Northwestern读的是Econ,Math,French。然后去了Harvard Law读JD。现在在New York的law firm做associate
第二个男生是本科是外交学院,Columbia的journalism master,然后在Cornell读了JD,现在在加州的law firm做associate
第三个女生本科是北京外国语大学,Columbia的journalism master。现在在原力(苏州)工作
说明law firm 的 associate 是最后归宿!!感谢你的分享
要在美國混 不外乎會計 律師 醫生😢
@@Ray-fp3op其實在美國混,最好混的就是software engineer。律師,醫生那都是困難模式。
@@lampaabb8645 律師菜鳥都要加班到看日出🌅,因為法律大多是猶太人,以刻苦聞名
是的,在美国,医生和律师在一开始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挣钱。直到后来资历上来了,才会真的挣钱。但是在一开始都是地狱😮模式
「沒有根」、「不屬於這個世界」真的是遊子的心聲😢
就算回到熟悉的國內,也會有同樣的感覺;畢竟常年在外還是受了外國教育影響,做事方法想法都有所改變。
那些北漂一族也是一样的感觉。连工作都没有当然没办法有归属感了。上学几年刚毕业就想有归属感?即便打工弄个十来年都不一定有归属感,完全看个人混得如何。如果当地有固定净收入,衣食无忧,找到了对象,慢慢开始享受生活,这时候再来谈归属感。
@@clouddeep3687 哇!我沒想過北漂族也有這種感覺!!!因為還是在國內;熟悉的語言、相似的文化和成長背景,感覺歸屬感差異不大。
謝謝分享❤️
都是家长短见给安排的!本来就不属于外面的。
@@yilinghao1889 父母做电脑的,可能不懂人性、文化 等。
什么叫归属呢?每个人的人生路都是独一无二的。我哪里都不觉的像家乡也没啥,因为就是从小到大常常各处漂。我取我想要的。我在哪 哪里就是家。而且大多数社会结构现在大同小异。我只要不去那些三观完全不一致的地方 我觉得都还行
不管學習什麼語言,在哪裡生活,都必須要努力。不是待在母語區生活,你就能有富足的日子可過,人生有拼博,才不會覺得無憾。
其實不好好學習中文並不划算;剛剛的影片中有說到課外活動非常重要,這也包括外文活動,其實很多亞洲學生會利用自己的母語(第二外語)去充實課外活動需求,包含社區服務小時, 利用自己有興趣的科系去回饋居住環境或是做文化交流,都是很大的加分項。感覺影片中大多的學生還是偏會讀書但是不知道外國文化差異的學生居多。
这位是有经验的呀~~确实。
中国学生在中国“利用自己的母语充实课外活动,做文化交流作为大学申请的加分项”?你自己都没看出哪里有毛病吗?
@@ly4899應該不是説要進大學的加分,是已經進了外國的大學裏面的學分加分,因為我們以前也有跟著教授去社區教小學生化學得到學科加分呢
@@franciscaip6434 别强行解释了,影片说的就是高中生申请大学,你说一个进大学之后的事情,更是牛头不对马嘴了。
@@ly4899 哈哈哈哈這確實是當地人會有的一個盲點,我說清楚一點好了。對於這些大學來說申請人都是用英文來申請學校,報考SAT, 托福等等只要高分都代表申請人都幾乎母語等級的英語水準。那麼接下來學校就是看在校成績和課外活動來決定申請人適不適合加入他們理想的校園。而這個時候擁有雙語以上優勢的學生就有比較多的表現機會。首先很多亞洲學生,這不限於中國,日本,韓國, 印度,越南,泰國,只要你有雙語背景,一般人都會利用自己的母語去做第二外語的課程申請,這樣容易拿到好成績,同時成績單也好看,畢竟列出來的是雙語優勢。再來就是您剛剛說的文化交流和課外活動,基本上這種國際大學有一半以上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他們代表的是各自國家背景的極優秀學生,這樣學校的文化才多元,才能鼓勵開放思想和改變。所以從別的國家過來的學生,他們在自己國家裡的課外活動尤其受到重視,無論是體育明星,或是自己組織辯論比賽,數學社團出去競賽拿到獎項,或是在自己國家有超過300小時的社區服務時間,甚至是舉辦捐款活動幫助當地人群,都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項。這些大學並不缺書呆子,他們要的不但是聰明的學生,更是要優秀,能夠組織,能夠推廣,能夠促進各方面(學校)利益的未來領導者,不然他們怎麼說服一群家長花幾百萬送小孩進去還擠破頭?像剛剛片中的,希望藉由融合西方講課的內容來推廣國學的老師,要是我是其中一個學生,我會去申請當他的助手,幫這位老師制定課程相關內容,先從開說明會推廣,再一步步紀錄每次學生的反饋,藉此改進課程品質等等,也許揉合新的媒體內容讓學生更能接受等,紀錄每次改變後學生對於課程的參加意願和參與人數有沒有增加,這樣做個一年多都是很不得了的經驗,再請教務處的老師和國學老師各寫一封推薦信,這就能大大的提升自己的錄取率。因為這些學校重視實戰經驗,學歷優秀的學生能夠將自己所學融入生活,讓生活產生改變才是他們重點想要的對象,跟語言是沒有甚麼關係的。語言成績只是敲門磚,剩下的還是要靠自己本身的努力。當初我身邊有人想要申請哈佛和MIT時,父母是從14歲開始就送孩子去類似奧數夏令營,還有體育營先培養,同時至少會兩種樂器, 其中一種還要有演出經驗(女生一般都是鋼琴)然後學校選課也是, 中文課要4.0成績以上,過了後還要加學西班牙或法文,如果15歲以後沒有意願加入夏令營,就回老家去充社區服務時間。希望這樣的講解可以讓您比較理解之前留言的內容,當然如果您想補充也歡迎,我很樂意多做點學習。
SAT考2200很猛耶
我在美國念書的時候 美國本地的學生能考2000以上就已經算是學霸了
我自己才考1600 真的是有夠難
数学不是送一半分吗然后我怎么记得好像是3200分
我不知道近幾年是怎樣 我記得我當初考完後一年sat就改方式了
不過我那一年滿分是2400@@TianYuanQwQ
@@smil3719你是中國人?
当年我也是学渣。数学是简单,但是看不懂。哈🤣。想想SAT都是20年前的事情了。
现在writing好像没了。变1600总分了
人家美国全国都说英语,英语不是学问,只是工具,他们拼了命学的语言永远比不过人家说母语的人。父母的认知能力有限看不到更深层的地方,出了国就知道了。不过也不能说浪费,这些孩子应该是体会到了她们父母认知以外的东西
关键是中文根本没用啊,没有文化认同何来什么母语
同意
也是也不是,好比你的母語是中文,你的中文也考不了高分,大學也有專門的中文系。😅
英文只是入場券,不是終點。
而且學習語言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長言傳身教,或是直接帶去那個環境。
以影片中的例子來說,真的不解父母幹嘛不直接移民美國就好,在國外申請跟在美國國內申請是有差的。
父母能有让孩子润出去的眼界已经难得可贵了
10 年前: 這父母真的是把孩子迫得太過份
10年後看: 這父母有先見之明, 用心良苦
父母認為對的,孩子不一定適合
10 年前: 這父母真的是把孩子迫得太過份
10年後看: 這父母有腦子有洞.花大錢最後孩子一無所成
先見之明未必,用心良苦倒是
然後第5年孩子就承受不住跳樓那種?
能活下來的才能感謝,倖存者偏差不可取。
殊不知,国外的大学都不是“考上”的,而是申请的,合格的成绩只是打个底。
大部分是这样的
年轻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自我内核,就被邮到了国外独自面对一切。亚裔在北美目前确实不太受待见,男性压抑更甚。如果没有在这逆境下形成自我来支撑,做自己的太阳,那从内而外被击溃是时间问题,在绝望中上了回去的飞机
最後的例子比較像是單純文組本身不好就業吧,又加上背景問題更顯得劣勢,如果是念工程科學相關,可能就能待在美國了。說實在的現在理工科等硬科學還是比較容易就業。
中間有說了,主要是他的新聞是中國式新聞寫法。
但他在美國,所以他的寫法就不太會被美國報社或新聞台錄取。
主要是適應程度吧,專門去國外念書,但也只有念書所以變成沒其他的活動。
但國外念書是一部份,另一部份是社交。
不少美國大學都有所謂的兄弟會姐妹會,那就是個社交群體。
書沒念多好沒差,畢業後人脈直接幫你安插工作。
@@Listener21339
這是真的人脈還比較重要
講實在的影片中的家庭也不是一般的中國家庭
早知道什麼才是真的好的
学好数理化,……
@@Listener21339什么叫中国的写法?大白话就是,你在欧美学新闻,如果不利用你中国人身份去造谣抹黑中国,怎么可能在欧美找到新闻从业工作。
@@稻花香里说丰年-x4g 反過來了吧?中國新聞不就是迎合上意跟領導的看法,並且嚴格控管評論區,誰願意犯險說真話來著?
歐美凡是民主制多黨派的國家,哪怕媒體報社有自己的政治立場跟理念,執政黨也不能過度干涉報導內容
粉紅總笑說鬼島台獨空心菜,但現實是不論對立的黨派還是媒體,有哪個被台灣當局查封掉了?如果要用上中國共產黨的手段,島內那幫統派國民黨人老早被大家懷念了。無恥一點,乾脆法律條文寫民進黨為台灣島內唯一合法政黨。(學學中國共產黨,把黨寫成唯一合法政黨,只要不是自己人就一律視為敵人,誅之)
制度跟法律就在那裡,哪怕你是領導人也不能去挑戰,台灣可不是領導想懷念他就可以懷念他、想拉清單就拉清單這麼暖心的地方
可是在中國不是這樣,即便想照制度跟法條辦事,那問過領導了嗎?人家的話聽進去了嗎?就這樣,法律跟制度就淪為書裡的東西,中國依舊只是人治而不是法治
揣著上意寫新聞,這在歐美沒市場很正常。人家老外從老祖宗一代就流血流汗爭天賦人權,當個權力平等自由的人,打開新聞想看到的是真實(也許會因為立場而自帶濾鏡),怎麼會想看你卑躬屈膝當奴才寫的新聞
外語很厲害溝通沒問題,但你思想上仍然是中國共產黨灌輸下來的東西。腦子裡裝習思想,別說沒有西方的民主開放觀念,哪怕是你個人的想法跟意見也早就被扼殺在無盡的升學主義裡,難怪他的導師會不滿意
“彌補當年的遺憾”😅
熟悉的一句話
亞洲經典名句
後面那哥們也太脆弱了,被退三封求職信而已,三百封再說吧。
別人也許會有先入為主的概念,但自己都沒自信,怎麼令人信服。
沒辦法,他辛苦半輩子成功出國留學,文章也有受眾但就是人家美國報導怎會想要一個亞洲人來報導,就像在台灣我們也沒看過新聞台有外國人來當主播,美國平常他們黑人這方面問題都還沒解決何況是我們亞洲人,畢竟在他鄉人家因為種族問題不錄取你你也不能怎樣就像黑人也是很多都沒對白人怎樣還是被弄,這個跟在本土幾百封被退我是覺得不能比
@@你好謝謝小籠包再見说实话,对于留学生来说,一百封拒信都不算什么。。。因为身份问题,这个情况是很正常的。
國學老師明顯是來錯了學校, 不怪那些學生, 因為他們的目標明確, 你教這些和升學沒關, 什麼中國文化只是浪費他們時間, 升學前景才是重中之重.
对,我也是认为历史听听就好,没必要较真。这历史是不是真的历史还说不准呢,当乐子或额外知识学习得了
就想当年高一。知道选理科的学生根本不听文科的课程。上文科的课程的时候理科生都看杂志或者写其他作业。最后老师都气哭了。因为到高二分科后文科根本用不到嘛。一个道理。这个国学老师没气哭说明心里承受能力很强
@@只是一个路过的笑死 連歷史都被和諧學起來到底有什麼意義
有點可悲😂
@@ray8842 没错啊,课本没教/不敢教的历史听起来还更加有趣
還是那句話: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投胎比選擇更重要
😂認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祝愿她不受毒品和暴力犯罪的影响,好好过完这一生~
当年上新东方GRE的时候 台上老师说的话记得非常清楚: 你们这些人中有只1/10会去参加GRE 考试,参加考试的人只有1/10会最终去美国,去美国上学的只有1/10能找到工作,找到工作的人又只有1/10能最终留下来
因為yale 不只看成績,其實就兩種人,一種家裡背景深厚,另一種讀書之外又有一技之長。
还看种族的,100分满分,考试成绩上华裔100分和非裔80分,其他条件相同,非裔的机会要大一些。
其實考試成績硬要說大概只佔20%@@LianLi-lj2of
@@Coocolab 是的,这些学生如果只是英语好,哪怕达到了英语母语者水平,没有其他技能,有中文环境也不学,和美国人本地人相比能有什么竞争优势。
朋友的女兒讀國際學校,高中成立了孤兒院老人院關懷社團,三年中除了課業,花大量時間在為孤兒孤老募款,當義工,被耶魯錄取,一畢業,目前在新加坡美國企業工作。視頻中的女孩兒臨時抱佛腳版辯論比賽沒用的,名校要看的是你除了學習,是否具有領導特質,是否有改變社會的理想。
括弧,不赚钱的技能,能赚钱还稀罕这破学,不服问甲骨文ceo
到大陆搞新闻行业,别开玩笑了
笑死
@@billyharrinton4885 对啊
還是台灣的數位發展部更有前途 🤣
@@あなた以外の誰でもない 有学位有钱在美国都混不下去不是新闻业的问题是人的问题,建议转行
按我的经历来看,在美光有学习成绩无卵用。学习比我强的F1同学最后都会国了,要在opt的时间里找到一家愿意sponsor你的公司可不容易。因为录用留学生 公司是需要额外花钱来帮你申请h1工作签证的(这个钱每年都要花)。大部分公司当然会选择本地或者有绿卡的,可以省很多麻烦。除非你非常牛逼,或者选的专业非常demanding,那机会自然多点
請問如果先在加拿master degree,再去美國一樣會面臨妳前述
“录用留学生 公司是需要额外花钱来帮你申请h1工作签证的(这个钱每年都要花)。”的問題馬?
@@a121561a 只是单纯的加拿大拿个学位,不在加拿大工作并移民的状况下去美国工作,和一般的留学生毕业在美找工作,没有本质区别。就还是要美国的公司给你sponsor h1b
我觉得留学生困境的最根本问题是社交能力的问题。因为文化差异,国内外的社交礼仪、大家欣赏什么样的人讨厌什么样的人有很大不同。国内觉得勤奋刻苦听父母话的是好孩子,但美国文化对只爱读书只会听话的人是有歧视的。社会更倾向于欣赏人缘好会社交的孩子,相比智商更加看重情商。所以才会强调领导力。什么人有领导力?就是能跟把其他人协调起来一起做事的那个社交牛人。
我自己在国外生活,最大的感触就是情商要高才能混得好。中国人性格倾向于严肃正经彬彬有礼,但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应该要维持高度礼仪。有的人就喜欢随便一点,喜欢更轻松的相处模式,也想通过轻松模式看看你私下里是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可不可交。
但如果get不到这类人的点,一味严谨守礼,对方就会觉得你在拉开距离,可能不想跟我打交道,就会也跟你拉开距离。毕竟没有人想在一个对自己不感冒的人身上花功夫,热脸贴冷屁股没有必要。
所以懂得怎么和不同的人交往非常重要。国外很多工作机会都是通过认识的人介绍的。认识的人越多、私交好的人越多,就越容易混好。
这就衍生到你不仅要会学习,还要会玩才行。交朋友不会玩是很难办的。人家跟你谈喜欢的乐队爱听的歌喜欢的电影,你平时都埋头学习根本不听歌也不看电影,那这天就聊不起来。
所以出国最重要的不是硬件(成绩),而是各种软件(情商,人生经历丰不丰富)
这里的经历丰富也不是说十几岁就要活成沉稳的老人家,正好相反,丰富是指学习之外的生活体验多不多,打工、做义工、野营、滑雪、打球、旅游、电影、音乐,简单来说就是你到底有没有好好活过。只有经历丰富、有个人特点的人才能让别人感兴趣,会主动忽略其他外在因素(比如人种和文化差异什么的)想要跟你交朋友。
在国外从小就注重人缘。很奇怪的是,留学生出国后只和留学生混,我从高中就发现了。主动和留学生讲话(用英文)他们都不理我(害怕的样子)。不知怎么回事。难道他们不想交朋友吗?喜欢孤僻吗?
@@jjbuzz9230 可能真的是害怕,而且应该是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害怕。
我是在国内长大的,说实话社交是很大一个短板。因为自己在这方面吃过太多苦头所以感触才特别深刻。
我在国外过了好几年才发现可能以前的成长环境让我有一些暗伤,很难相信别人,也很难敞开心扉。下意识就觉得这么做是危险的,是在“犯蠢”。害怕危险,害怕做蠢事,还没怎么样就先在那里害怕交往到了错的人会给生活带来不稳定因素。因为一味求稳、求不犯错,最后固步自封,心存恐惧而不自知。
我感觉其实很多国人都有这个心理症结,非常害怕犯错,很怕让人觉得自己不聪明。哪怕有一点点冒险的因素,大部分人都会采取保守打法,宁可固步自封也要避开风险。死也不能让人觉得自己因为太蠢做了错误的决策。
我从来没见过有哪个民族有这么沉重的智商包袱。好像很多中国人都把犯错当成天大的事,你犯一点无关紧要的小错都会有华人开始在那冷嘲热讽(甚至你都不必犯错,只要做事的方法跟一些人不一样,都有可能被这些人说阴阳怪气的话)。但我认识的大部分其他民族的人都不觉得犯错是什么特别严重的事,只要冷静下来控制局面挽回损失就好了。人只要活着就不可能不犯错,重要的不是你能不能一辈子不犯错(不用想了,不可能的),而是你有没有处理错误及时止损的能力。
所以虽然我语言水平也达不到所有日常对话都能听懂的程度,但比起中国人我还是更喜欢跟本地人相处。跟中国人比,本地人真的好相处太多了。虽然相处的时候也有很多微妙的非常考验情商的细节需要把握,但并没有国内那么扭曲。
当然这也分人。哪里都会有不好相处的人。但认识之后发现不好相处再想办法避开就是了,这不是一开始就拒绝跟人来往的理由。
另一个就是国内的成长环境可能导致大部分人都有习得性无助。小时候上学,学校说买参考书是自愿的,你可以选择买不买。但实际上根本不是自愿的,你不买就会面对各种不方便。而且你会发现自己是全年级唯一一个竟然行使了选择权真的没有买参考书的人,瞬间就被孤立出来了。一般小孩承受不住那种心理压力。
所以从小到大,告诉你可以自愿的从来不是真的想给你选择,告诉你是选修的很多时候也并不是真的选修。从学校到社会,表面上直接得到的信息全都是这种似是而非的、挂羊头卖狗肉的东西,时间久了你也就什么都不信了。而且很怕根据纸面信息做出什么错误的选择让自己陷入尴尬甚至危险,总想先确定一下上面到底是什么意思再去点那个安全的选项。
这些都是从小潜移默化形成的思维习惯。在国内的话算是生存本能,但是出国之后就很容易让人觉得奇奇怪怪难以理解。所以中国人离开中国各种水土不服,程度比我见过的所有外来移民都要严重。因为我们是真的从思维模式上适应起来都有困难,已经不是单纯的文化差异的问题了(最绝的是思维模式的问题大部分人根本意识不到,不会觉得是自己有问题,只会统统归罪于种族歧视)。
别人也有文化差异,却都适应得很好。只有我们,扑腾得格外艰难。
你分析的真深刻!怪不得我也总想所有人要跟我一样,还有怕别人怎么看我 的2个根深蒂固的问题,原来是小时候在中国生活形成的。我记得小学老师把学生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学习,然后潜移默化让我要合群,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尽管我是骨子里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什么也不怕的人(反叛,只跟着心里的对错),但以上两个问题总让我挣扎 【记得心理想着,老师怎么能让学习不好的学生罚站?不让他们下课玩,不让别人跟他们讲话?!】其实是共产党让人性发生了扭曲。绝不是文化差别,话说中华文化应该是热情好客,路见不平,桃园三结义的人格@@DL-idk
值得,高中时期我在国内普高读了两年在国外私立读了两年。国内高中是近期评的c9高中中的一个,据说广东省最强,实际烂得要死,学生一个个心理疾病,老师要不不管要不带头排挤同学。在全校重本率99%的情况下,要是我没出国可能三本都考不上(也有一半原因是没上课学英语去了)🤷后来我花了很长时间鼓励精进自己,努力走出阴影,现在在常春藤攻读学位,同时从事科研研究,就想问问当时觉得我是弱智的老师同学们现在卷的开心不~
我认为中国人口太多了所以为了争取机会大家必须卷起来,但是真的好累好累
@@dickechan3820 你说的很对,但是当年问题不小的学生老师,据我所知要不就是被举报了要不就是复读多次还没考上大学,在国内卷得蛮辛苦的,埋没了当年所谓的“风头”🤦🏻♀️还有不少的同学们,也是当年没有参与drama的一批,后期都有不错的成就,我十分佩服。
good job
我当是留学的时候高中同学也有人觉得我是弱智😂结果现在呢😂
@@johnlee2911 thank you and that’s all I needed!
这么多优秀的学生,学了满脑的知识,抛掉了文化的魅力。
另外,生活环境不同,三观不同,最需要客观的新闻报道行业,还是算了。
佩服他們,五歲開始學習英文把英文當母語..(對沒有基礎的孩子來說 應該是真的很辛苦)
我是英文本來就是我的母語🌍英文是從小聽到大的,到台灣後依然被逼著學英文 最後在台灣學校考試時可幫我省了不少麻煩 就跟在寫幼稚園考卷一樣的😂畢竟是自己的母語
我不談論他們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去國外的學校,但他們的所付出的無庸置疑
但如果我英文沒那麼強 我不會有她這樣的毅力和決心去考國外的學校。
不過如果我是家長 我會希望她不要如此死板的讀書 因為住過美國的 或是跟我一樣的美裔華人一定都知道 英文要真正學得好必須多活用、或是真的在國外的環境裡!體驗著說外語的生活,才會更大幅度且有效的提升英文能力。
我來台灣時中文也很爛呀😂而且中文是那麼難的語言 我反而沒有主動去學,而是在周遭都說中文的環境裡漸漸融入 小學剛來台灣時 吃了多少語言溝通上的苦我都記得!(還被霸凌😊)但也造就了我對中文的熟悉(現在國文可以考高分啦!
但佩服的同時也替女孩覺得難過 自己的人生就這樣從小被釘好了…
我感觉不会辛苦诶 小孩子学语言是最快的 如果说到了十几岁学 那的确很辛苦 五岁学没啥问题 😂小孩子适应能力嘎嘎快
香港兩個兒子 8歲己經两文三語 中文 英文 & 粤语 普通话 英語 (两文三語没難度 主要看父母怎樣培養)
把英文当母语才是正常,中文本来就不是我们福建人的母语,我们福建人的母语是福建话,中文和英文对我们来说都是外语,如果要学外语,还不如去学好英文更实际。
@@masongxuan4297 是沒錯,但我指的辛苦是指從小被逼著學習嘛🤣
@@morrisonwong1307 哇,很厲害😦
更主要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新闻类的美国岗位,根本就不会考虑雇佣international students 并提供sponsorship吧…
我是11岁来加拿大留学的,我从3岁开始学的英语,所以来加拿大后,是没有压力的。我在国内读得小学,没有读国际部的学校。现在正在读8年级,打算考上麻省理工的口腔医学专业。但是感觉还是比较困难的,现在就要提升英语,社会能力也在提升,每周至少做一次义工(为了分数)。希望我能考上吧
其實怎樣在中國把英語當母語效果也不太好吧,畢竟周遭環境都說普通話,口音文法用字都有很大差別,去那一國也是個問題,口音要學的好得去當地,英國文法可能嚴謹些,但美國當地人也用得挺隨意,用字就更麻煩,光是薯條英國美國澳洲都不一樣,還是好好學好中文,把英語當第二語言,出國後就算英語不是太好,外國人都會等你慢慢說的,到時英語水平自然就會好的
是不是美國公民、有無美國居留權、唸的專業能否賺錢…等等,或許這些才是問題。
然而,想去美國留學的人依舊前仆後繼,只要自己跟父母能想明白,不要總想著要去「找工作」,小成本創業也行,至少做留學相關服務,應該也是能過活的。
留學過程的體驗及文化,始終珍貴。
放弃副总裁的职位 专心只为儿女陪读。也就是老一辈人才会这样做,为了子女放弃自己的一切,作为一个90后我是完全不会认同的,人有时候也要为了自己而活,全心全意的为家人付出到最后自己会很累很辛苦的,女儿成才了,成家了也会离你而去组建自己的家庭。
總比留在中國被割好吧.在怎樣在外國都好了
她也不是成全孩子,只是成全自己曾经的梦想罢了
@@給開司罐啤酒 你能说说收割啥?
@@ecoLEticia 这就叫鸡娃😅😅😅
是的,完全赞同,不能再赞同了,没有尊重,只有服从
其實最好是念理科的學位。如果非要念文科,就必念至少四種不同的語言,當然中文可以算作一種。在國外語言知道的多,只有利,沒有弊。
读书时不能凭喜好选专业,要读有方便移民的专业。这就是为出生在中国要付出的代价
在美国 就业从来不是问题,就是端盘子都可以保证慢慢有存款. 问题就在于这些人本来就是几百上千万的投资来的,根本不可能毕业后慢慢找工作 累计经验. 而对于大部分 大公司 来说相对于学科,他们更看重的是就业经验. 他们要的是能让他们公司赚更多钱的人,而不是照进来后还需要花钱花时间培养的人. 个人见解
如果不是移民来美国只是留学他们要面对身份的问题,得到工作签证很难,不是他们傲气不愿端盘子,而是端盘子不可能有工作签证,那就不可能正式地留下来。一旦他们非法滞留(黑下来)以后想得到美国的合法身份就难了,而且黑下来根本不可能找到好工作,因为是非法的。
留学从新闻跳到艺术,作死典范。除非官富二代,否则留学只能读理工科才有希望留下
双语一起修。中国的文化遗产很丰富。如果放弃了国语,就断送了几千年留下来的瑰宝。
我自己的体验是出国很值得。当然不是非要上名校才叫出国。西方国家和东方国家都见识见识没什么不好。很多留言说的不错,英语只是基础门槛。但每个专业门槛不同,英语要求高的专业比如律师和记者等中国学生的发展很受局限。而比如计算机半导体等,中国学生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也很容易找到高薪工作,移民政策对STEM专业也相对友好,留美的机会是很大的。至于为什么非要留美不回国,原因很简单,钱多事少生活自由罢了。
钱多事少……愿上帝保佑你~
当码农也许只有在美国最好了。我有一老码农同事,今年60了,还在干,不过是在政府合同的机构,不像国内35岁基本就职业到头了。每天上下班,两点一线,与上级的交流只是项目与任务,没啥应酬,一个月收两次工资,活得简单。
@@billlee8670没有竞争......这就是东升西降的原因。天天喊着国内35岁找不到工作,又讨厌广场大妈妨碍年轻人打球,又说中国年轻人活得很卷很痛苦的,都是同一批人。😂😂😂中年就被淘汰没有工作的老人,哪来的闲情逸致去跳广场舞去钓鱼。工作读书很卷很累的年轻人哪来的时间跟广场大妈抢地方打球?
@@稻花香里说丰年-x4g你自己喊喊得了,原来还真有相信东升西降的人😂
@@稻花香里说丰年-x4g别丢人了
他们只学了表面,在美国真正吃香的是不悲不坑的态度,以自己文化为傲,并且稍微带点攻击性的性格。语言才是其次。这些妈妈自己卑微到骨子里。带出来了的孩子也是那个样。
@@tomobama1384 是啊,国外看太多这样的母亲了。对老外真的卑微到骨子里,可悲
我感觉这个中文老师水平不错,至少很激情。我建议他来youtube来个讲座,我是会听的,他那个张飞的片段讲的太带感了。学好中文当然可以赚钱,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而已,大部分人只是关注中文考试刷分,或者认为说个中文已经很理解了,或者对历史哲学这种缺乏了解,认为缺乏应用性。我们国家对文科的不够重视,也造成很多人对社会欠缺必要了解。不过文科人才多了,国家也没有那么多管理职位就是。
学文科、新闻、管理这类的留学生确实很难找工作,最好是从事理工科的
早期SAT是2400分制,前几年改成1600分制, SAT其实就是一个 standardized grade 10 - 11 test. 9成以上题目都是10-11年级的问题,剩下1成是12年级,或者相对比较advanced题目。相比于日本,韩国的录取考试或者是中国的高考,SAT简直小儿科。我9岁移民加拿大,现在快20年了,当年也是上的普通公立学校,加拿大省考成绩满分,SAT2380进入了MIT。 同时7个AP5分。参加过校队橄榄球,排球,羽毛球,和田径队还有好几年的AAA冰球。业余BJJ和泰拳。 参加过一些电子类和机器人比赛。小奖有几个,大奖没有。IVY league admission 很现实,成绩只是一个factor,比起一个数字,这些admission officers 更在乎你这个“人”怎么样。
我感觉你在秀,但你的resume确实符合一个名校的该有的样子。 但大多中国孩子不会有像你这样的resume。运动器材,gym membership,拳套,俱乐部 。 光你这个AAA冰球一年就得6000刀还不算旅游费把????? 你现在在做什么?以前有考虑过进NHL么?
大佬啊……听说mit一年就录取个位数的加拿大学生
@@lihengfu7426
你听说的数据是错误的,比真实数据低了一个数量级。
An analysis of student visa data suggests that in 2020 as many as 30,493 Canadian students came to the U.S. to study at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is pool of 30,493, MIT was home to approximately 248 Canadian students.
Canadian students could account for as much as 2.2% of the entire student body and as much as 7.6%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 body at MIT
他考的不是成績,考的是夢想和自由啊😊
不是她的,而是她母亲的
所以要回国?哈哈哈
比留在中國內捲好太多了
夢想會碎,自由只是假相。真出國的人就知道了,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壓力和好壞。
@@yingmo6910光是他妈急 他也考不到2360
上了耶鲁最后又怎样.看看刘亦停就知道了
...学好母语跟学好外语根本不矛盾啊,为什么要放弃中文?上海多少小孩从幼儿园开始学英语,但中文和上海话也没落下,甚至有的还能再学一门外语
我在澳洲的親戚子女是在家說中文,但平時在學校或外出都是說英文,因為親戚移民前是老師,比較重視中文才讓子女在家要說中文,但如果家庭原本就不重視中文,自然不會讓子女浪費時間去學,反正在國外又沒有用
那爹妈和孩子怎么交心😂?我不想让孩子鄙视父母的文化。母语是英语说明父母不管孩子 不然怎么也不可能,英文考试分数不能代表“母语”程度。孩子都能编中文小品 说明还是中国文化啊。国学即便是中文母语的孩子也不一定喜欢啊。就像英文母语的也不是谁都喜欢莎士比亚
有沒有環境很重要
@@keqihu6329除非他們也一口流利英語,如果還有爺爺奶奶就😅
孩子能用的上自然就会学
请问這是多少年前的記錄片?
一山望着那山高,国内的家长就是焦虑到死,很多上海北京的家长似乎都不怎么看得上国内的清北。不焦虑反倒成了怪胎。但时代形式在变化 外国的月亮未必圆,尤其要面对种族认同的这种终生难题。
如果不认同自己的文化,活得真是会很别扭
很多中國人根本就是不明白在白人的世界里,你永遠都是亞洲人,無論你多努力,成績多好,就是有歧視的。自己的文化不好好學習,卻一頭學外國的文化,怪不得人家就是瞧不起你。裡面的中國父母和小孩,學歷這麼高,腦袋確是空的,白讀書,連最基本的現實都沒有看清楚,讀書再厲害都沒用。
中国文化自卑是被共产党搞出来的好不好?以前批斗,后来不学,现在批判学,中国文化”神传文化“的精髓哪去了?谁还知道仁义礼智信?“帝王将相 才子佳人 没一个好东西” 中国人是是世界唯一批判自己的王,都被共产党搞得。共产党毁坏,利用中国文化,可怜
没有吧。我从小都是跟白人一起玩的。小屁孩上学哪里有歧视不歧视的。大家一起打cod开心就好了。
留学生的问题是美国文化不到位。不会跟本地人shoot the shit怎么交朋友。
確實
有人在妒忌哦,你语气好酸啊😂
@@X00079X 他是酸了 但真的是事实。我在澳洲七年了。
真正有遠見的家長會讓你一出生就在美國
美国流浪汉也很多好不好
应该让孩子自行选择,父母只能提供选项。等孩子知道自己要什么从而做出选择才是最好的,即使面对困难,困难到发现选择错误也是对的。
現實父母提供的選項
1.讀書 2.唸書 3.學習
選吧
😮😮
想出國留學 語言夠用能溝通就好了 出國留學了自然語言會越來越好 應該專注科學數學才有未來
沒錯,文科生即使是本地人找工作都吃力了何況外國人。
外国对语言有硬性要求。
在美國要獲得學位一點也不難。我在美國拿到學位,只花了3年,而一般學生需要4年。真正困難的部分是能夠留在美國。美國祇允許一年的實務培訓,之後你就必須離開,除非你的老闆幫你申請綠卡,很少有老闆會這樣做,除非他們沒有你就無法開展業務,這種情況並不常見。另一個選擇是投資100萬美元自己創業或留下來直到找到美國公民結婚,這是最實際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上大學只是實現美國夢想的第一步,我認識的大多數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說真的那個國文老師講話我覺得還不錯啊,哪像我之前的國文老師就平靜帶過,不過我很好奇,中國那邊到底怎麼上象形、指事、會意、形聲這些中文造字原理,畢竟簡體真的是精簡到不能再精簡了🤔
所以你不懂中文和中华文化。甲骨文笔画很复杂吗?怎么象形会意的?你不知道什么是会意吗?汉字演变,就一直在简化普及和复杂制造阶层越迁壁垒中反复横跳。你不知隶书名字的由来吧。没文化真可怕,拿无知当个性,懒人包文宣当知识。
是啊,我就很想学繁体字,但是我这个20年里接受的都是简体字,我觉得台湾保留繁体字真的真的很好,现在简体字都感觉少了什么东西但是说不上来
我之前問過一些人,應該是不上六書的。
但六書是一套歸納方法,先有了文字,才有人嘗試歸納。
簡化字最大的問題是單純依照北京官話的讀音,依照讀音相近的方式合併不同的漢字,比如「干」、「乾」、「幹」合併,「隻」、「只」合併。
以及沒有規律的簡化,比如「鄰」簡化成「邻」這種連聲符都抽換,鄰的聲符是n鼻音韻尾,邻的聲符則是ng鼻音韻尾,這套做法可能加劇語音合併。
也因爲依照北京官話的語音合併和抽換聲符簡化文字,對其他上百種多樣的漢語言傳承是個不小的打擊。
第一位學生是家庭拚了命的栽培,全部投注在學業上才有辦法到國外名校門檻,但人家當地的學生是平常心的天才,多方才藝特質才入取,兩者當然差多了。
我家孩子弃考,留学,H1B,移民。现在是一家世界500强的美国金融公司IT部门技术专家。上的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100名之外。所以别把排名看得太重,西北大学也不错。学的东西都差不多,关键在于自己学到多少。
科系重於排名,看排名也只看科系排名就好,要在美國留下來,IT,軟件,計算機專業最實際。
这是哪年的故事了。 现在SAT成绩 藤校大多是 optional, 满分才 1600
若果是新聞專業就不必在美國諗吧,去美國當然要諗一些中國人的強項,像是訊息科技、所有工程類別的項目,就業一定比較好,而且也沒有種族偏見,選新聞專業也未免對自己太有信心,以今時今日的政治環境﹐除非你能有改變世界的命運,否則這個結果真的很正常,努力也要懂得選對方向。
留學老師講中重點:能併爹,先併爹;
_
我研究很多成功人士,富人/傑出人士的自傳;
1幾乎80%以上,都有個富爸/高官爸/高技術爸;
2出生在歐美日,或類似的創業/對基層友好的國家;(美國成功企業家,查他們生平,出生外國,移民美國後才能發光發亮。美國夢厲害之處!)
3時代順風車,二戰後百廢待興,台灣經濟奇蹟時期、日本景氣時期、歐美嬰兒潮‥‥‥(站在風口上,誰都會飛)
4再最後,才是他的才智。學歷,把握機遇等等‥天才中的天才
總結,一生運氣也很重要,健康沒大病、帥氣人際好。
A知名的有錢人/成功人士:主要出生在富二代‥‥在這個基座上,再努力‥就容易變國際級富人;
B若是白手起家的人:沒有第1點,要2跟3點加4的超級智慧,才可以做到。一代人爬到頂層,萬中無一;
C其實大部分普通人,人生努力,做盡投資,一直投資正確的那一群,也只能爬升一個階級。
真實世界。
美國的高等商業及媒體學校和公司只要文化不同就會被拒絕,但技術學院和技術公司不重文化差異而重合作,所以異國要成為美國人不適合從事高等商業及媒體職業
所以说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的确也是最好的选择~
很现实的问题,当你出国的时候遇到想要交流,第一时间会使用英文还是中文开口
肯定是英文,因为是国外😅这跟母语是哪国语言没有关系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高考不是终点,考中名校(国内外)也不是终点。
需要到去放棄中文才能學好英文的話
別花太多力氣讀書了
早早去專注於合適的領域
靠運動或技術或手藝比較有機會
还是资源的问题,他们父母不是最富裕的那一批,他们只有把一项技能点到95才有可能被看到,像姚明儿子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轻松就能把所有技能点到80,机会大把大把……
@@金毛-c4p 问题是英文学再怎么好,除非能远远超过英文母语者,不然哪有什么优势?
@@user-ql8ku2sy2y 他們考試又不是只考英語,反而是把英語學好才能讓他們和那些母語英語的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所以國文是真的對他們來說無用
感觉去美国读新闻就是一个笑话,国内根本不需要新闻人了。
请不要以为学习英语就无法同时掌握中文,我来自马来西亚,这里的孩子都说着一口流利的英,中,马来语。同时掌握三语并不难,更别说中英并修了
@@zt2715 或许他们有些人是想逃离当下的环境,而不是排斥中华文化
去中国试试你有没有那个环境同时学三种语言,别站着说话不腰疼
@@chitosekomachi1732 你们已经内卷得太严重了,读书读到凌晨一点,早上六点起床,3岁背唐诗300首,我们3岁唱儿歌
中国人学语言有完美主义,很多家长抛弃方言只讲普通话,培养了一个个毫无地方特色的播音腔小孩。英文也是一样,花大量精力去纠口音和背生僻词,一心想当native speaker。小时候会觉得把整本单词书翻烂的人好厉害,现在会看这种学习方式是真窒息😅
我也是马来西亚人,但英文和马来文不怎么好。。
可是回国以后就业机会真的更多吗?现在快一半的大学毕业生都没工作。天天在家里考博,考研,考公务员
我看影片以為要卷AP 看了原來是卷SAT笑死
本身沒在搞課外活動的 可以不用搞SAT 純卷成績的話可以考英國的A Level
SAT本身不難 自己本身念香港的DSE SAT 1490/1600 electives 700 720 780 準備的話只是在考試之前一個月每天刷1小時卷熟悉題型 內容的話其實都差不多(印象中chemistry 跟physics 有一少部分題目沒有在香港的syllabus教) 這麼簡單的東西準備的那麼辛苦還是挺有料的
(然而考完 有offer了 家裡人還是讓我把DSE考完哭死)
有興趣想刷SAT的建議搞一下AP 到大學才知道大部分通過SAT考進去的人都有考AP
学校好不如专业好。要是他们都学的专业是土木工程现在早就全找着工作了。不管你上的是什么学校,要是你在外国学人文或者艺术基本上找不着工作。
学上至少一种外语,绝对不会后悔。
何处搬来的视频?应该十多年前的了。但还是有参考价值.....
這些父母多數有先見之明,如果自己有實力,送子女出國是不錯的選擇。他們在國內都居於高位,知道國內環境,如果能扎根在美國,就能擺脫國內體制與思想。就算回國內後,也多數是留有後路。海歸也不失為一個競爭力。
但如果將全部資產投入,我只能說是很愚蠢的事情。
领导力?去农民工子弟小学组织辩论赛,太扯了,辩论至少得初中以上,小学生哪有思辩思维呢?去小学组织演讲比赛或讲故事比赛还可以的。这恰恰反映了她没有领导力,做那件事的方向都找不对的,看来中介也是没能力指导的。后面那个新闻学院的学生,要是张雪峰早出来几年,他们就该明白学新闻没工作了
从小就强调听话服从,还辩论?
是呀,这个例子里的领导力就是个笑话
中文对福建人,广东人,上海人,新疆人,西藏人和许多少数民族来说都不是母语,福建人广东人新疆人西藏人上海人等都有自己的母语,中文对这些族群来说就是外来语,和英文等同的地位,如果要学习一门实际的外来语,还不如把英文英语学好更实际。
所以请不要再虚构中华民族,强迫其他民族学习中文好吗?拜托了。
朋友的女兒讀國際學校,高中時就組織了孤兒院養老院關懷社團,三年都在組織募款以及義工活動,這才成功被耶魯錄取,臨時抱佛腳沒用的。
我在加拿大,两個孩子在加拿大出生,孩子们在大学時也和些中国留学生交往,但很困难,不是說他们的英语表达一般,而是他们晚上多数在酒吧,名牌衣服,汔車,或到处游玩等,真正用心讀書的不多,所以,几年的学习生活,真可以了解外国社会!
这只能证明你小孩接触的都是家里有钱出来镀金的富二代,接触不到靠全奖出来的学霸。你要不检讨一下自己的圈子,而不是质疑学霸的存在。你小孩都读大学了,不可能不知道哪些学霸的存在。最烦就是出国了就装完全没在中国生活过,不懂中国情况的假洋鬼子。
你那么了解国外最后还不睡混了个平民。人家是富豪阶层。当然不是说他们做得好。但你也别酸
你的孩子是为了生存,他们是为了生活。 他们不用像国内的高中孩子,三年埋头苦读,他们无需依靠学习改善生活,更不靠知识实现阶级跨越。 玩几年,拿个身份,“镀个金” 最后在回国继承家产,公司。
@@joei8236就是這樣
物以类聚,只能说您儿子本身就是个玩咖,周围的中国同学才都是吃喝玩乐。 我在加拿大本科/硕士/博士周围都是国内来的学霸朋友们,甚至都没认识个像你说的名牌名车吃个玩了的。 但是从朋友哪知道有这样的圈子,但是我这种人根本就混不进去。
亞洲人沒亞洲文化魅力去了外國也是笑話。雙語都有培養,別人才看得起。
從小就教歪掉,過猶不及。名校不是目標,目標是追求興趣和自我價值能力。
目標目光缺乏了,就讀出名校讀書機器。
有趣的是現在回國也沒有比較好😂😂😂😂😂😂😂
到录取阶段了最需要的还是要拼父母。所以,有时间鸡娃不如鸡爸妈自己。但凡你自己社会/经济/学术地位够了,你娃的人生路也能轻松不少
非常有远见的父母
說實在的,我不曉得為什麼要卷成這樣。台灣已經很卷,沒想到大陸更卷。大家拚死拚活的到底為了什麼? 為了經濟? 我看瑞典挪威這些國家也是很先進但是沒有這麼卷,你可以念你想念的書,去你想去的學校,做你想做的工作,然後生活經濟原則上都不是問題
最后一位同学,学新闻的人语言能力都很强,所以不要糟蹋母语,好好说中国话
当你操着一口纯正家乡口音 尝试反思自己融入不了的时候,就可以放弃了。跟种族文化歧视什么都无关,只是纯粹的你不够优秀而已。如果你比本地T1梯队还要擅长社交,比他们专业还要扎实且出众,完全不存在这样的烦恼。你需要做的是在别人误会你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之后骄傲的骂这些叼毛,你是100%纯正中国人。当别人批判你写中国式新闻的时候,你都不能纯粹的捍卫自己的新闻写作风格,你还想有根?在何时何地何处,每个人的根都是自己,不要寄希望在任何外部因素。
急功近利的人,你成就再高,你也过不上”生活”,中文不仅仅只是文字而已。
這些媽媽思想停留在上世紀,我們不論什麼年紀都應該多見見外面世界,不是了旅遊購物那種,要真實體驗一下世界之大,否則父母的思想限制了孩子的方方面面
wow这好厉害 我从小就在新西兰长大中文还是比英文要好。就离谱😂
。。。
这个真的得看个人对一门语言的兼容性😂 我13岁就过来加拿大了,现在在这边六年多,英语水平也只能说是上课完全没问题、但日常交流明显做不到自然的程度(现在在大学社交圈子也都是华人,而且我个人的第一印象可能反而更像国内刚过来的留学生)。
相比之下,我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自学一年多的日语,水平已经比过来这边一年多时候的英语水平还好了,感觉可能过几年我日语都要比英语好了…
@@moebiewu5662 笑死了 我英语来这里10年了,其实普通交流和学校上课什么的都可以,只是缺乏vocabulary就老想不起来要说啥,表达不出来就只能用中文
挺好的,没有对错,孩子好象也愿意,家里也有钱,只要孩子别忘本就好了。
用自己這區的學習方式去考歐美學校?
有想過歐美是怎樣學習的沒有這點
只是死讀 歐美不吃這套
不会中文, 可以轻松的避开简中环境里 无数的洗脑内容, 也可以省下大量的时间 来辨别简中内容的真伪, 更加别提, 万一被洗脑了 带来一生的错误选择, 不会中文实在是好处多多
我觉得我英语也还可以,平时进出dmv不亮护照,那些大姐们都不知道我是留学生,但也真的没有这么填鸭式学习过。我英语水平应该归功于假期懒惰的父母,假期给我钱,然后让我自己手搓签证一个人去国外玩半个月,给他们清净清净。😂我学的最好的是文言文,不过国内文言文考试就占十几二十分。😂我们高中那些学霸,每天翘课打保龄球,晚上去洗浴中心泡桑拿夜不归宿,平时照样考试年级第一,数学物理奥赛金牌。😂有个通过summer camp物理奥赛保送中科大的兄弟,高三一整年翘课打保龄球,还拿了个国家奖项回来。。。然后班主任怕他不参加高考影响学校的升学率,这老哥复习了两个月然后也考到了中科大的录取线。😂这些才是真学霸,那种靠补习班喂出来的都是纸老虎😅我在我们高中排名也就中上,目前随缘在美国读博,刚过来的时候是因为国内985选的火电专业,不想守火电厂,想DIY手搓申请报个硕士出来长长见识。结果第一年末跟着博士生随缘报考了qualifying exam,抱着重在参与的态度考过了,于是找了导师读博😂现在做着助教搞搞科研,见识了这边本科生的水平以后,我还是强烈推荐国内的985大学,只谈教学质量和同期水平的话,国内更优。不过国内科研压力大是真的,能人多也是真的。然后国内211我没上过,所以不予置评。人生没有必要像这些人一样步步算计,最重要的还是完成基本要求以后还开心,大家都不是神仙,怎能看透因果。
清北复交浙,我在其中一所,感兴趣可以猜猜😊
我爸也是在学校从来不学习但数学永远是第一。但他私下读很多数学的书~他对数学从内心感兴趣。。。
请问dmv,是? 谢谢
你适合学营销🤣
@@keqihu6329事实而已
章需要改變的是思惟,但是很難。
I don't send my kids to cram school for English, mainly because the way they teach kids is to force them to study and remember the vocabulary. So I teach them myself, and after half a year, they can use it naturally on a daily basis without remembering grammar or words.
what's your main method of teaching? does watching tv shows help?
Lucky getting someone leaving comments in English. I reckon those exams (such as TOEFL/SAT/GRE, etc.) are all the testing mechanisms for candidates speak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so that I don't think simply achieving a high score would land them anywhere closer to or straight away cutting into the western culture, coz most of those are just textbook based knowledge or practice, without any contextual and cultural experience. Language is fundamentally functional for communication but would go above and beyond to be social and ideological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the growth of an individual. With the exception for purely lab-based research, technical knowledge without a platform for practice or transformation, remains no more than a certificate or a credential.
@@jjbuzz9230Yes, definitely! You need to know the life, how to say playing this and all kinds of hobby, life is no just study.
1998年,我在海淀六郎庄的稻田边上看着远处的灯光,感叹,北京不是我的家,但我还是站住了脚跟。又移民出来。 生活几多不易,但我一直很努力。
我只能说我们中国孩子太累太苦了。。。。。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钱途和权力?
我:爸,我高考總分150分
爸:G了,下載個美團apps開始送外賣吧
我:但我英語150分
爸,穩啦,這波穩啦!可以去美國送外賣啦
真假😂 爸爸好会开玩笑啊
说实话,想考零分好像没那么容易😂
🤣
@@yumeiniu1077 寫個名字睡夠鈡交白卷
@@SIlent5130 肯定是段子啦
这妈妈真费心了,她要感谢这个妈妈
现在大陆有本事的留学生全回国创业,台湾省有本事的都留在美国帮着美国爸爸做事儿😂
不得不说会多种语言确实是个很大的优势
美国小孩不会因为不懂中文而感到惭愧.
中国小孩却会因为不懂英文而感到自卑.
也许这就是所谓文化自伩吧.
所以全世界只有中国会高薪聘请英语老師, 辅导小孩讲英语非得像美国人一样.
當然学習外语是好的.
在一些国家, 学校已经有教导基本汉语, 但没有家長会给压力孩子中文程度一定要达到中国人水平.🤣
总算有个说到这个问题了 很多自诩英语已经母语的中国人 他就是无法像那些外国人那么淡定的接受自己。单凭这点 我就不觉得他们融入了主流 他们的思维把中国人不好的那部分心态体现的淋漓尽至。
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而中文只能在华人世界使用。学好了英语可以以英语为载体学到更多的知识,去世界任何地方可以不懂当地的语言(英语国家除外)但要懂英语。所以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不会担忧孩子不懂第二语言,但是非英语国家就一定要孩子学好英语。这是常识。我自学编程就是完全用的英语。而且只说英语的人往往羡慕我们会第二第三语言。
@@X00079X
美國的官方的語言為英文及西班牙語!
@@yiutungwong315 没人在说官方语言,官方语言是指政府机构会使用的语言。 在平常的生活中如果你只会说西班牙语还是会有沟通障碍,因为美国非拉美裔的种族会说西班牙语的不多。而且华人当然是学英语更容易和方便。
汉字,中文真的是一门很美的文化。我除了中国还生活在日本,瑞典,日语,瑞典语和英语,这三门没有一门语言的大多数母语者能将古词书诗融汇贯通的使用在日常语言里,那些都是凝结了几千年的智慧人们不应该被漠视。另外很遗憾的是,哪怕其他有说中文的地方马来西亚,新加坡的也不行。而且我有疑问,我很好奇这两个国家华人的根性语言是什么?移民来的中文和被殖民来的西方语言,好像没有自己的根性母语对吗?
那个学新闻 被导师说只会写中国式报道的小伙 很适合写大外宣
FT很多文章不就是大外宣么
The Chinese teacher is right. No matter what language is your main language, people think you are not smart enough if you look like a Chinese with lower level of Chinese language.
Why is that?
如果確定要出國,,語言只是基本中的基本,一個不值一提的門檻,
文組了話建議家底要有,藝術文化就更不用提了,
普通人家要撐到上軌道是要全家人一起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