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史上第一戰,唐朝全殲日本,奠定東亞千年格局--白江口之戰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10 окт 2023
  • ------------------------------------------------------------------------------
    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小橋流水,柳岸曉風殘月
    所有的歷史,由大郎為你講述
    【歡迎訂閱史大郎】
    ruclips.net/channel/UCcca...
    ------------------------------------------------------------------------------ 內容均爲本人制作,嚴禁搬運,侵權必究!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245

  • @user-jm2qc4uh6h
    @user-jm2qc4uh6h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8

    這集說真精彩!!

    • @freyrweglang9317
      @freyrweglang9317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只有我觉得丢人吗?打不过高句丽,就去欺负区域最小的百济,要说这个百济还是中原人渡海去半岛开创的,当初百来户所以叫百济。扯远了,总之挑最弱的捏,还惹来日本的骚气,打得有来有回。不要说这是中国历史,太可耻了。你以为这就算完了吗?其实还有更可耻的,那就是大规模水路动兵居然连艘快船斥候都没有,整个唐军做事像极了老大爷遛弯,喝tui!!!

  • @Shakemypeach0918
    @Shakemypeach0918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5

    這集我覺得分析的很好👍🏼

    • @freyrweglang9317
      @freyrweglang9317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只有我觉得丢人吗?打不过高句丽,就去欺负区域最小的百济,要说这个百济还是中原人渡海去半岛开创的,当初百来户所以叫百济。扯远了,总之挑最弱的捏,还惹来日本的骚气,打得有来有回。不要说这是中国历史,太可耻了。你以为这就算完了吗?其实还有更可耻的,那就是大规模水路动兵居然连艘快船斥候都没有,整个唐军做事像极了老大爷遛弯,喝tui!!!

  • @bearpolo3618
    @bearpolo3618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6

    唐军当时船坚炮利,武器装备精良。那时候日本人还没学会锻造倭刀,根本砍不透唐军铠甲,然而唐横刀可就不一样了。一把唐横刀造价大概相当于一个七品官半个月的俸禄。

    • @harvey7704171
      @harvey7704171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專業

    • @user-lz1sn8mz3r
      @user-lz1sn8mz3r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专业

    • @user-dw5qg8so6g
      @user-dw5qg8so6g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當時沒有日本人,而是大和人 😂那時國號還叫大和

    • @hehe-ts7gg
      @hehe-ts7gg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user-dw5qg8so6g 当时叫倭国

    • @BrandNewMind92
      @BrandNewMind9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當時還沒有日本,只有倭國,日本國號是唐朝滅亡以後,天皇才取得國名

  • @jerrylin7479
    @jerrylin7479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1

    說穿了佔據這個地方,不好好治理才是關鍵....,如果深得民心,佔據地方又處於漢化高度文明,大家豐衣足食....誰要反,被侵略當地人怎麼不會激烈反抗,歷史上很多戰爭戰敗都是這樣,甲午戰爭八國聯軍等海上是不行,但要登陸作戰談何容易,都是當地人帶領敵軍深入

  • @userhome000
    @userhome000 Месяц назад +2

    東亞格局,商朝到魏晉都在山西以西,可是自唐宋開始,政權又慢慢往東了。值自1945極東的日本戰敗後,政治焦點在北京、韓國、東京間震盪。

  • @onion9387
    @onion9387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1

    那个年代能出几万人跨海作战,日本也不简单

    • @freyrweglang9317
      @freyrweglang9317 Месяц назад +2

      不奇怪的,水运公认廉价高效,日本岛狭长,水运之发达几与大唐相当的。

  • @user-pz5ps8zq5k
    @user-pz5ps8zq5k 21 день назад +1

    明王朝朱翊鈞的時侯也有朝鮮戰爭😮,日本的征夷大將軍就是豐臣秀吉😮,至於清王朝中日甲午戰爭國小就教過了😮

  • @lwvefda
    @lwvefda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0

    哦, 那時的日本人身高普不到140cm
    打不贏就滅族吧😂

    • @kailee9484
      @kailee9484 Месяц назад +4

      結果 一千多年後~ 甲午戰爭中國被日本打得落花流水 還割地賠款🤣🤣🤣🤣

  • @helenchong1259
    @helenchong1259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赞了。。。。我手机点不了赞字。

  • @yewsoonfatt
    @yewsoonfatt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一战定千年。

  • @yaya5tim
    @yaya5tim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5

    全世界一直都是這樣在互相爭奪資源來滿足自己核心族群的利益的,中國以前出於自身利益而出手,現在依舊出自自身利益想要對台灣出手,而台灣並沒有被中國長期統治過,只有在帝制最後一個朝代趕上了,跟著中國社會同化了一個朝代的時間,但這遠遠不夠,不如其他過去長年被中國中原地區長期同化的地域,未來兩邊也會相愛相殺,而台灣能不能成為另一個朝鮮半島這樣的存在,取決於雙方的戰略心態跟資源,這都是數十年甚至百年的事

    • @PattiBreaz
      @PattiBreaz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说白了,两岸问题是二战后利益分配外加加国共内战的遗留问题罢了跟台湾纳入中原王朝多久没半毛钱关系,当年台湾更强的时候不但封锁大陆沿海还派飞机轰炸大陆城市喊进攻大陆可是震天响现在大陆实力强,攻守之势异也,台湾就开始装失忆了说什么大陆为了利益对台湾出手

    • @kevint2652
      @kevint265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大量福建广东沿海人去台湾,包括 49 年国民党去台湾何尝不是处于自身的利益占据台湾

    • @jayhu001
      @jayhu001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海权时代台湾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不可能放弃的,以往陆权时代,台湾这种偏僻之地自然没放在心上,而且明清之前台湾岛上也没政权吧,台湾跟朝鲜的千年历史没法比。

    • @yaya5tim
      @yaya5tim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jayhu001 是啊,所以台灣並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連領土,而是中國近200年被海權強國的西方白人打的頭昏眼花,才意識到敵人已經在威脅他們了,因此才開始積極發展自身的海上力量,台灣的位置還有跟中國清朝的歷史又綁在一起,因此才變成了中國口中的"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心裡想的,其實就是要拿台灣來當自己的海上棋子兼護盾,畢竟自己的經濟跟人口心臟位置就在東邊沿海一帶,如果沒有台灣當緩衝,到時候又要被直接捅心臟
      台灣本來就沒有要跟任何人比,只是陳述了中國想要某些東西時才會在意,如果沒有意願,就算丟了上百上千個台灣面積的中國領土給俄羅斯,也是能當作沒發生過的,而且查這些舊有領土的名字,還會被封鎖呢

    • @jayhu001
      @jayhu001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yaya5tim 自古以来只是内宣罢了,割给俄国的外东北不是啥核心区,没了就没了,台湾位置重要自然不能放弃,不仅是台湾,以后琉球也会做文章,这个世界毕竟是强权世界,台湾琉球这两个地方,中国一定要拿回控制权的,大不了打三战重新划分世界格局嘛,如果得不到那就要毁掉。

  • @davidgamer321
    @davidgamer321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6

    白江口好像火燒連環船。

  • @jasonng9057
    @jasonng9057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1

    当时达到目的就好了。谁能预料以后发生的事呢?

    • @taojiang8423
      @taojiang8423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人类就是在争斗中相互学习和进步,不进则退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最终共同推动历史进程。

    • @jerrylin7479
      @jerrylin7479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沒錯!滅了高勾麗是正確的,但沒有好好經營東北才是問題,如果整個大東北好好經營,也像五胡一樣與漢人融合,就不會有後來一系列問題

  • @user-nd5bz6ko6k
    @user-nd5bz6ko6k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

    曼德拉效應.....以前讀歷史未聽過海戰!

    • @tylertang20
      @tylertang20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你确定你以前读的那个是历史😂😂😂

    • @user-pq7sm5gk8i
      @user-pq7sm5gk8i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你们都在搞去中了,当然不会学啦

  • @zhengyunli800
    @zhengyunli800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5

    这有点高看日本了,东亚格局的历史是大陆上的强权之间的战争决定的,也就是汉族政权和北方游牧民族政权,跟日本没啥关系。日本的崛起是在近代,之前即使有万历朝鲜战争对中国并非是安全隐患和霸权斗争,中国历史上的安全隐患一直是在北方。

    • @victormeng1952
      @victormeng195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就是标题容易吸引人进来看。都知道北方游牧政权对汉文明影响更大,戚继光都明白抗蒙重于抗倭

    • @tky1987811
      @tky1987811 Месяц назад

      唐代是漢族政權?😅

    • @zhengyunli800
      @zhengyunli800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tky1987811 李氏家族母系有鲜卑血统所以是胡人不是汉人,按这个逻辑,匈奴单于娶汉朝公主,文成公主嫁给吐蕃国王松赞干布,清朝皇后都是蒙古人,明永乐大帝朱棣的母亲是朱元璋的蒙古妃子,历史是不是全都要按母系重写了,匈奴和吐蕃是汉族政权,明和清都是蒙古族政权。

  • @user-yy2ce7jo8s
    @user-yy2ce7jo8s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這場戰爭結束之後 百濟老鄉發現海中捕撈的漁獲特別肥美😂

    • @jimmychen4308
      @jimmychen4308 22 дня назад

      為什麼啊?

    • @MDJJ-Handsome
      @MDJJ-Handsome 2 дня назад

      @@jimmychen4308 魚有很多人肉可以吃,所以很肥美

  • @chengkangchen
    @chengkangchen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92

    不管是宋朝還是明朝,被覆滅都是中國自己內部出問題,而非敵人太強大。

    • @es505067
      @es505067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5

      你這結論下的……哪個國家不是內部出問題才導致覆滅的

    • @hello-gv1po
      @hello-gv1po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6

      ​@@es505067 被蒙古滅國的很多內政都還行啊

    • @es505067
      @es505067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8

      @@hello-gv1po那都是外表看起來還可以,實際上已經風雨飄搖了

    • @jackzhang6949
      @jackzhang6949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但是明被滅的時候,後金國還有發生大洪水與饑荒呢,女真人內部的問題不亞於明朝,但還是把明滅了,而且宋朝被金滅的時候金的經濟與人口都遠遠不及宋的幾十分之一,宋社會是一個遠遠比金穩定的社會,但宋還是被滅了,這表示中國是本來就比外族弱才被滅的

    • @hello-gv1po
      @hello-gv1po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es505067 中國從古至今再怎麼聖明的王朝遇到18世紀的西方人也是無解

  • @RoyCn-kz9nj
    @RoyCn-kz9nj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2

    白江口之战对历史的影响远不及唐罗之战。唐罗之战才是真正奠定了朝鲜半岛的未来千年的格局。如果当时唐军胜了,后来的朝鲜政权将不复存在,朝鲜半岛将被纳入中国版图。可惜此战唐军惨败,占领的百济和鸭绿江以南的高句丽土地全部丢失,新罗也就此奠定了朝鲜的基本版图。所以,新罗才是朝鲜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高句力不是,百济就更不是了。

    • @hehe-ts7gg
      @hehe-ts7gg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当时根本就没几个唐军,唐军基本都拉去西部跟吐蕃进行战争了。
      比如横扫半岛的苏定方就是在吐蕃战争之中病死的。

    • @kevint2652
      @kevint265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如果朝鲜半岛纳入唐朝版图,后面就很难有女真人、契丹人成气候,也就是为什么无论是中原哪个王朝只要武力充沛主要防范的都是辽东

    • @user-km1bt4yv5e
      @user-km1bt4yv5e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唐罗之战唐军失利是因为唐军主力都撤走了,唐军在西线跟吐蕃死磕,只有小部队在半岛,新罗占了便宜后就表示恭顺,唐朝就睁一眼闭一眼科,不过新罗只是占据了大同江以南,还没到鸭绿江,鸭绿江以南是直到明朝才被朝鲜兼并

    • @jojosuper-te7te
      @jojosuper-te7te Месяц назад

      那时候吐蕃崛起,唐军大部分都调过去和吐蕃打了。新罗了占这个便宜

  • @user-yd1il4dk4b
    @user-yd1il4dk4b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那時候戰船有大砲了?

    • @zikunjin9874
      @zikunjin987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7

      投石机,砲这个字最早旁边是石字旁就这么来的,取抛射的抛的声,包是取抛石索包裹投石的字义。即是包石而抛之意。

    • @user-yy4zi7im5d
      @user-yy4zi7im5d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弩車 因為世紀帝國有展示過 弩車早在魏末晉初之時就有弩床的紀錄

  • @user-hx3mu3ez8n
    @user-hx3mu3ez8n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高勾丽,你大爷

  • @user-ef5mm6hm3l
    @user-ef5mm6hm3l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历史潮流滚滚向前,没有假设,成败都有它一定的条件和规律.

  • @user-ef9kr8wv3o
    @user-ef9kr8wv3o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古日本-倭國(三國時代):自神功皇后對朝鮮半島 展開海進陸攻,至唐朝高宗時期,已有300年前經驗,確實是個不可小覷的島國民族: 善幻想,會實踐,只是實踐方式走偏峰;中國大陸 戲劇學院哪裡沒打算安排拍攝白江村戰役和演個早期倭國神功皇后東征的影片(當時種花家僅聚焦神州大地,忽略四方鄰居的動向)

    • @KoGaSenRx
      @KoGaSenRx Месяц назад

      補充:日本皇室東征兩千年,直到明治天皇打到北海道,才又又又轉頭看向朝鮮(第二次日本朝鮮之戰起於幕府豐臣秀吉,第三次日本帝國明治天皇),很多人忽略現在的日本是當初在九州的邪馬台國轉變成大和朝廷一路東征到京都再打向東北,最後佔領北海道

  • @stephanieyu4502
    @stephanieyu4502 20 дней назад

    白江口这题我会,之前看央视的中国古兵器介绍,在唐横刀那一集专门提到过白江口之役, 倭寇以众不敌唐寡, 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兵器。 后来倭国遣唐使学习唐横刀, 并改良成为现在的日本刀。 日本刀相对于唐横刀来说,更加锋利, 但是并不利于军队作战, 唐刀更加有力量, 可以直接把敌人连铠甲一同劈断,而日本刀更轻便和锋利,适合于日本岛内武士决斗

  • @user-qm2mg6hf5g
    @user-qm2mg6hf5g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地球人就是這麼好战 老是嫌自己的疆域小 ?

  • @11richard_dai48
    @11richard_dai48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8

    高句麗對於隋唐相當於後金國對於明朝,不消滅他遲早會被她消滅

    • @user-iw1jq1tf8t
      @user-iw1jq1tf8t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高句麗有能力打下江南?

    • @11richard_dai48
      @11richard_dai48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user-iw1jq1tf8t 有達到慕蓉前燕的實力

    • @hehe-ts7gg
      @hehe-ts7gg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11richard_dai48根本没有,慕容压着高句丽打的。
      后来前燕慕容鲜卑被苻坚灭亡后,高句丽才拿下东北

    • @user-cj6qh5vr4p
      @user-cj6qh5vr4p Месяц назад

      高句丽还想灭唐朝😅,唐的对手都比高句丽高出两个量级,突厥吐蕃,突厥还被唐灭了,高句丽能和突厥比?

    • @11richard_dai48
      @11richard_dai48 Месяц назад

      @@user-cj6qh5vr4p 後金國還被明朝掃穴犁庭,怎麼後來能消滅明朝呢?

  • @Frihksjfh
    @Frihksjfh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日本原來是百濟國王弟弟建立的。

  • @victormeng1952
    @victormeng195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每一次对外族的大战都奠定亚洲格局。日本对大陆的影响和北方游牧政权比差远了。

  • @kocntc7703
    @kocntc7703 Месяц назад

    最後結論太牽強 ,

  • @Ruiy123
    @Ruiy123 4 часа назад

    高句丽是中国东北的王朝,不是朝鲜的王朝👍

  • @howsufuo3988
    @howsufuo398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如果高句麗是外痣,那吐蕃就是內痣

  • @josephguo6256
    @josephguo6256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日本只是小国,过去较其他东亚国家先进文明侵略和发展工业,当其他东亚工业国家进入先进文明之后,日本肯定完蛋。只要足够量大肯定胜质。大国无法扳倒中俄,就是量的问题,不是质的问题。

  • @user-jk2oi2ur9y
    @user-jk2oi2ur9y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奇怪楊思敏是日本人也演楊貴妃?所以版主這段影片是偽史?

  • @harrisonharrison5678
    @harrisonharrison5678 Месяц назад

    高句丽做大之后一样会进攻中原

  • @user-xd1wq9ub2g
    @user-xd1wq9ub2g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8

    還是必須思考漢人王朝為何無法有效耕耘東北

    • @user-uo8qh5ii6b
      @user-uo8qh5ii6b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2

      古代東北的遊牧、漁獵民族太多了,中原王朝主體是漢民族,一是文化上的分歧,二是地理位置上的困難。

    • @awesomegmg956
      @awesomegmg956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2

      主要还是路不通。山海关到锦州的道路在气候热的时候会变成沼泽,难以通行。这时候也正是农耕易于北扩的时期,自然阻隔却让他们无法北进。这就是隋唐征高句丽很难的原因。
      寒冷时期,海退会让道路通畅。这时候却是农耕衰退,渔猎游牧民族大举南下的时候,他们却可以很容易南下。这就是为什么南北朝鲜卑南下,明末清军入关那么容易的原因。

    • @RoyCn-kz9nj
      @RoyCn-kz9nj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独尊儒术后,华夏人失去了进取心,不再追求开疆拓土了。对任何未开发地区都兴趣不大。对比一下就知道,春秋战国时,各国都喜欢从蛮夷手上抢地盘然后开发。洛阳、邯郸、晋阳、巴蜀等等后世的重镇或者粮仓都是诸侯从蛮夷那儿抢来并开发的。自汉以后,开发力度明显减慢,江浙地区是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后才彻底开发的;两湖地区,南宋时才大体开发完成;云贵滇川鄂湘陕甘宁青海等地直到民国还有大量的土司在自治。宋明两代都有大臣认为占领交趾是得不偿失。总之,汉之后,汉族对开发蛮荒之地兴趣缺缺。

    • @a0955736569
      @a0955736569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五代十國後晉之後,或許還要考慮邊防因素(最知名的就是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吳三桂開山海關)
      地球氣候也可能是推手之一,寒冷、乾旱的氣候迫使農牧民族向關內遷移或劫掠,他們與農耕民族的衝突因此加劇;對農耕民族而言,氣候變遷導致糧食歉收,再導致饑荒,而人民長期營養不良,就給瘟疫提供傳播的良機,最著名的就是黑死病、以及明末因為小冰期導致的鼠疫等瘟疫

    • @alex2564145
      @alex2564145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

      @@RoyCn-kz9nj 還好吧? 唐朝明朝也都有擴張阿. 就真的沒有吃掉韓國阿(元朝有但他們不算漢人). 越南也是類似問題阿. 單純天高皇帝遠反而朝貢的方式還比較簡單一點.不然派兵過去根本砸錢而且有的沒的疫情也得不償失(元朝也有派兵打越南下場也是慘敗個幾次後來果斷放棄了).
      羅馬帝國就是最典型的四處擴張佔領.結果就是兵力分散然後補給線常常斷掉,有的沒的叛亂一直燒國庫經費.羅馬帝國當時站領大不列顛也是常常被當時政客質疑必要性.後來才果斷放棄全面占領的.吃不下就不要吃,不然下場看隋朝就知道

  • @hhh5002
    @hhh5002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日本在農業時代,打不贏中國很正常

  • @user-zt5by6sx7m
    @user-zt5by6sx7m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白冮口勝利,中國也沒有打到日本,但是甲午海戰後,日本一直打到中國武漢⋯⋯哈哈

    • @DyibfsOnvxsuik-sk1xg
      @DyibfsOnvxsuik-sk1xg 26 дней назад

      中國是陸權國家一直不重視海軍, 元軍打過兩次日本,結果都碰到颱風。台灣之所以能存活到現在就是因為共軍之前沒有海軍只靠小漁船過不了台灣海峽,現在才開始重視海軍。

    • @user-dr1yh5qs5b
      @user-dr1yh5qs5b 25 дней назад

      没办法,国军太弱了

    • @liening6489
      @liening6489 19 дней назад

      ​@@user-dr1yh5qs5b日本人的族群禀赋远远高于极端奴性的中国人

    • @Twnesscnmd
      @Twnesscnmd 4 дня назад

      主要敌人矛盾在陆地边界。元明清都东征日本。可惜台风失力。

  • @joezhixingwu2374
    @joezhixingwu2374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

    一直有个疑惑,中原王朝打击朝鲜非常费力,而日本攻击朝鲜每次都很顺利,甚至可以说是摧故拉朽。是什么原因?

    • @user-uo8qh5ii6b
      @user-uo8qh5ii6b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7

      日本開始徵朝鮮是已經是16世紀末期明萬曆時期的事了,白江口是百濟被唐朝奇襲而搖日本過來支援的,性質不同。過了一千年,武器和航海技術也在進步,加上日本過去朝鮮走的是海路,不同於中原王朝走的陸路,只要海上風浪不大,基本上暢通無阻。相較一千年前,中原王朝走陸路,因為氣候和地勢原因,基本上很難徵服那邊,隋煬帝為了打高句麗,掏光了國庫最終國破家亡;唐太宗為了打高句麗,身體還染上了惡疾,打了幾年也沒打下來最後還被病痛折磨。

    • @user-uo8qh5ii6b
      @user-uo8qh5ii6b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

      當然如果指近代明治之後的日本那就更不必講了,在打敗了清朝和沙俄這兩個強勁的對手之後,它已經是個能左右東亞局勢的強國了。

    • @LL-ui9df
      @LL-ui9df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中原王朝主要陆地战,鬼子主要以大规模海盗及浪人的形式出现。一个是兵团战 一个是游击战。

    • @RoyCn-kz9nj
      @RoyCn-kz9nj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

      只是时机不同而已。日本攻击朝鲜顺利的两次,都是日本强盛而朝鲜衰弱的时期。事实上在唐代,日军既不是高句丽军的对手,也不是新罗军队的对手。朝鲜李朝初立之时,开国之君李成桂攻下了日本对马岛,也曾对日本虎视眈眈,但最终是认为攻打日本收益不大而放弃入侵。

    • @joezhixingwu2374
      @joezhixingwu2374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感谢以上几位答复,但似乎没有完全解释出其中原因。我想表达的是朝鲜遇到中原王朝的攻击,有种誓死抵抗的决绝;但遇到日本海上攻击,则完全放弃抵抗,采用拖延战术应对,似乎有政治和文化内心的不同。从军事实力上看,朝鲜应该是高于当时的日本。中原王朝的大规模打击在朝鲜的地形和气候下也没有优势。后燕慕容垂仅凭数千兵力就可速取高句丽都城就是明证。

  • @Towinandnottolove
    @Towinandnottolove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5

    遼東半島在戰國時代的燕國已經統治

    • @Frihksjfh
      @Frihksjfh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你不懂那時遼東是北京附近

    • @jeffhuang1895
      @jeffhuang1895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你的歷史讀的真好,哪個次元的地球?

    • @Towinandnottolove
      @Towinandnottolove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jeffhuang1895
      燕將秦開,東擊箕子朝鮮與東胡,拓地二千餘里,直到遼東和朝鮮半島北部的滿番江(今朝鮮清川江)為界。

    • @jeffhuang1895
      @jeffhuang1895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Towinandnottolove 孙權也派兵上過台灣島,有統治台灣嗎?嚴格來說,中原王朝一直到清朝才算有效統治東北,那還是因為清朝是滿族人建立的中原王朝

    • @XSWQAZQQ
      @XSWQAZQQ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查了一下網路上的記載,燕國應該是有統治過遼東半島。 這一點也可以從燕長城位置建到遼陽市,輔以秦國疆域可以推論,遼東在那時很有可能已經在燕的統治下。 WIKI說當時燕國疆域打到滿番汗,我查一下滿番汗應該就是丹東出海口附近。 WIKI上面寫燕國有設遼東郡,郡治襄平(今遼陽市) 這位Towinandnottolove講的這句話應該沒錯

  • @young-shyingchen465
    @young-shyingchen465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很可惜!假如日本贏了
    秦國的強大就回來了

    • @waiwancheung8992
      @waiwancheung899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你忘記了是唐朝

    • @KL-rn1lm
      @KL-rn1lm 29 дней назад

      在当时秦国早亡了千年,怎样回来?

  • @interstellar2327
    @interstellar2327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互相偷家呗

  • @user-wj1bz2np7r
    @user-wj1bz2np7r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我臺北市粉...沒事的....都是中華民族了.

  • @user-dw5qg8so6g
    @user-dw5qg8so6g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當時沒有日本國,那時還是大和國,大化革新之後,國名才改成日本,所以應該是大唐VS大和

    • @CiaYazhoufenju
      @CiaYazhoufenju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1912年才有中国 这个国家

    • @tianhaoying1042
      @tianhaoying104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CiaYazhoufenju周朝就有了 只是一般官方用国号而已

    • @raycheung4807
      @raycheung4807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gelanyuntian 去查一下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這文物能讓你少點無知,少點出醜

    • @CiaYazhoufenju
      @CiaYazhoufenju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tianhaoying1042以前的“中国”是地理文化概念,最早指洛阳城,现在的“中国”是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概念。文盲懂了吗? 印度 日本 越南都曾经自称“中国”

    • @user-dw5qg8so6g
      @user-dw5qg8so6g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CiaYazhoufenju 印度.日本.越南沒有自稱中國....

  • @garyyu5191
    @garyyu5191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這些北方外族都對中原有野心最後民族文化融合成就了現代的中國

  • @KiatJin_Si
    @KiatJin_Si 28 дней назад

    뭐 ?(mwo,什麼?、什麼!?)。“嘸”有驚訝、驚詫意境,在台語“嘸”用義常見為通無(沒有)、連詞(要不然)或延伸為語助詞的使用:看kua攏"嘸mwo"、"嘸mwo"看kua到tioh、“嘸mwo”你是昧按抓?、“嘸mwo”啊,今啊系蝦密情形?、 幹呢X,“嘸mwo”利系勒公灑曉!?、啊“嘸mwo”利系勒看kua沙小!?
    韓語中的“你neo“、“我 na” 是與有遺留受鮮卑前融下的西夏党項羌語支近親的在現今四川方言嘉絨語其中“你no”、“我na”發音一樣。朝鮮半島主體韓國人前身主要融群先民與語言在有與鮮卑當代存在的是夫余與高句麗等東夷,同時鮮卑語也被視為是使用非漢藏語系的與夫余、高句麗的夫余語系相似。
    目前已知最早期東洋倭寇在1370年到1390年的部分高麗賤民群體,亦有純由朝鮮人組成的倭寇集團。明國因東南沿海長年海盜倭寇為患,追勦無功,澎湖反成盜寇巢穴,明國因此厲行「墟地徙民」政策,將福建、浙江、廣東沿海三地的瀕海岸地區與近海諸島上所有居民及所剿佔澎湖上的住民(遷往福建)強迫遷入內地居住,島嶼居民全數淨空。
    1602年東洋倭寇以高砂(台灣)為巢穴,1617年(明萬曆四十五年)成員複雜沒有國族歸屬的東洋海盜海商集團,與平埔族群在主要據地範圍的東蕃竹萋港(即台灣竹塹,今新竹縣)曾與剿倭入侵的大明軍發生戰役。福建沿海岸地區在中原大陸歷代帝國疆域下自古以來就是邊陲地帶,在更迭至明、清帝國下這個海濱地區歷經迫遷、招撫,百姓除了來源早已未必是古閩原始居民,同時也不會自稱為漢人。
    從Laurent Sagart(1951年生於巴黎),法國漢學家。東亞語言研究中心 (CRLAO - UMR 8563) 的成員,他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CNRS) 的研究主任(已榮譽退休)。Laurent Sagart (2008) 提出 Kra-Dai 是 FATK (Formosan ancestor of Tai-Kadai.)的後期形式,是奧羅尼西亞語(南島語)的一個分支,屬於在臺灣發展起來的Puluqic 群的南島語分支,其使用者在西元前3千年後半期左右遷徙回東亞大陸,包括廣東、海南和越南北部。 在他們到達這個地區後,他們與未知的群體進行了語言接觸,導致了FATK詞彙的部分再同化。基於其假說並保守的有別於其假說,所謂閩南語是由包括台灣根據地的倭寇海盜、海商集團遷往福建沿海濱地區一帶,在延伸形成局部較強勢的政權主導勢力下匯流趨同,福佬話概是融於已是南越越腔的漢系客家話被同化於閩南語。
    出生於日本的鄭成功,在1652年以福建沿海其中福州為主的駐地,是以海商海盜集團勢力與清帝國對峙談判,不是以所謂打著反清復明的南明勢力。日治時期台灣各地平埔族群也曾發起更名為東寧族的社會運動。
    中國所謂的華夏文明的起源是向來中國以中原天朝自居下,視週邊外族的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人類,在遷徙逐鹿東亞大陸內陸中這樣的匯聚競合大鍋炒後才能幹出來的。
    東夷鮮卑融群在逐鹿中原下是貢獻了東亞大陸文明,大抵是高麗半島與東北亞大陸、日本群島融群的前融分別出大和、高麗之名民族的前身。擷部分由古日、韓(含古諺文音)民族所遺留語彙與解釋下來所謂漢字詞彙發音的同台語:不而過put-lî-kò(韓音:geuligo,在韓是"此外、還有"的意思,台灣則是“不過、然而、但是”的意思)(韓)、我(日語的私-Watashi的 wa)(日)、哪 (音:do。日語的哪裡,どこ-doko)(日)、己(gi)(韓)、你(li,古諺文音)(韓)、暫時(韓)、準備(韓)、回答(韓)、世(韓)、親自(音:jim-jo,台灣用音義為斟酌jim-jo、仔細端詳)(韓)、毒(韓)、壽(韓)、南無觀世音菩薩(韓)、好(日)、世界(日)、瞭解(日)、振(日)、道(日)、神(日)、死(日)、器(日)、國(日)、現在(日)、現在(tsìn-má)(韓)、武器(日)、魔(日)、聯絡(日)、散步(日)、演示(日)、陣(韓)、兵(韓)、接(韓)、孤(韓)、高(高雄的高發音)(韓)、麗(韓)、白(日)、夜(日)、戰(日)、實(日)、人類(日)、殺氣(日)、毒(日)、實戰(日)、緊急(日)、雜(日)、車(日)、濟州(日)、由(日)、治療(日)、誤解(日)、刀(日)、首(日)、時辰(韓)、統軍(韓)、節(韓)、度(韓)、避(韓)、千(韓)、人質(韓)、臣(韓)、陷(韓)、軍紀(韓)、南京(韓)、辱(韓)、分明(韓)、水源(日)、王(日)、機械(日)、西(日)、將軍(日)、天才(日)、戰車(日)、要求(日)、獎金(日)、態度(日)、誤解(日)、友(日)、偏見(日)、優秀(日)、天界(日)、征服(韓)、勇氣(韓)、服(韓)、時間(日)、結果(日)、上(日)、汁(韓)、學(數學、學生的學發音)(韓)、報(韓)、步(韓)、職員(韓)、聽(韓)、道理(韓)、本(韓)、令(韓)、戶(韓)、徵(韓)、慘(韓)、直接(韓)、犧牲(韓)、真心(韓)、乞丐(韓)、志(韓)、粉(韓)、種(jon)(韓)、監視(韓)、速度(韓)、失禮(韓)、始(si)(韓)、終(jon)(韓)、合(hap)(韓)、嘴(chwi)(韓),合嘴(台語似乎無此組合念法,在韓為閉嘴意)(韓)、縛起來ba-kiai(古諺文用音)(韓)、虎(韓)、布(韓)、覺(日)、報酬(日)...。
    在台灣,由後融來的中國北京官話為正音的普通話華語是主流強勢的,台灣要更有利推廣台語為主流同時,就要有所區別取代的在本質抽根改變現在部分所謂漢字彙的普通話發音,改回以與韓(包含古諺文)、日古民族遺留或所解釋音下來漢字詞彙發音同台語相近的為台灣正體字的台灣正音,取代近代中國定調北京官話正音來的字彙發音。
    大約在1930年代後期才出現所謂“閩南語”一詞,其語獨立性在皇朝當代不能與閩東語、客家語、粵語對談,與操清官話(北京官話,後來的普通話)者更全然無法理解,清國常以筆談溝通。在擔任巡視臺灣(1722-1724年)監察御史一職的順天府大興縣(今屬北京市)人黃叔璥,在其所撰之《臺海使槎錄》一書的記載臺灣道習俗的章節中表示:“郡中鴃舌鳥語,全不可曉。如劉呼澇、陳呼澹、莊呼曾、張呼丟。余與吳侍御兩姓,吳呼作襖,黃則無音,厄影切,更為難省。”
    1852年劉家謀的《海音詩》:“「耗擲饔飧百口糧,如山狼籍不堪償;傷財翻被居財誤,浪說紅龜是吉祥。吉凶事,皆用「紅龜粿」;臺語「龜」若「居」,取「居財」之意也。每用,常數百箇;其棄之也如泥沙,暴殄甚矣。」” *居ku
    事實上在1900年以前,有出現的“中國”和“華”都是皇朝帝國以中原中土地區的誇耀其京城(京師)國之中樞和精華之都地文明徵象、強調“其冊封國皇朝國威在諸侯國、附庸國中之權力的中樞國”。
    以清帝國為例,任何清國官方文書、與他國條約,滿清自稱都是“清”、“清國”、“大清帝國”,無一例外。所有所謂“中國”之出現在所謂的滿清文件,都是近代變造而來。現今所謂中國人,卻能把清、俄“尼布楚條約”說成是所謂的中俄條約,甚至還偽造出至少4種不同的所謂漢文尼布楚條約,都把清帝國、極東之帝國改成所謂的「中國」,甚至於創造出加上所謂漢文,原尼布楚條約是有立界石但並無銘文。首度取用所謂“中華”、“中國”、“華人”這些來形容或稱呼清國大陸版圖下國族的,是起源於梁啟超因戊戌政變失敗逃亡日本時的發想,並於1901年寫入其發表的“中國史敘論”。
    在現今中國大陸版圖內可以輕易的變造出符合大中華文明歷史本位脈絡的歷史考古研究工程,更不用說將歷來多手每代本位脈絡考量需要而修撰補遺註記下來到無法公開或以假亂真再版的原始古籍記載文本,透過大中華本位脈絡意識需要的將之整理過的成電子資料文件呈現在現今發達的網絡資訊給受眾。例所謂大明當代陳第的“東番記”是於1959年時年47歲的方豪,概以所略聞杜撰復刻仿史。
    高句麗、百濟、新羅長期以來被兩韓視為本族古國,所以韓國史上有三國時代的分期。近年中國在大中華民族主義文明脈絡本位下不再視高句麗為朝鮮國家,反而大力宣揚高句麗乃古代中國治下的一個少數民族地方政權,故其民族和歷史應歸屬於中國,並著手透過所謂歸屬的東北考古、基因等的歷史研究工程來建構強化此論點。

  • @steffenhsieh
    @steffenhsieh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那是唐帝國與日本的戰爭...而不是中日第一場戰爭

    • @user-dw5qg8so6g
      @user-dw5qg8so6g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是唐帝國與大和王權的戰爭...那時也不是日本....日本是在大化革新之後國號才改成日本...

    • @johnvp3606
      @johnvp3606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唐朝不是中国历史是什么?

    • @johnvp3606
      @johnvp3606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從西周到漢唐明清官方文書上經常自稱中國,翻看東亞周邊各國官方民間史料對中原王朝最多的稱謂也是中國這個詞,到宋金時代宋遼金的對外國書都以中國自居以宣揚自己的正統,正是因為中國這個詞是歷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廣泛性的,所以孫中山推翻帝制之後還是沿用前法定國號為中華民國,這是確立正統地位的歷史慣性

    • @zzz-vf8rp
      @zzz-vf8rp Месяц назад +2

      @steffenhsieh 你的奇葩逻辑我无法理解,唐朝不是中国的了?硬切割??按这个逻辑伊丽莎白女王也不是,英国人。人家是都绎王朝女王关英国什么?

  • @user-hc1fx1em9g
    @user-hc1fx1em9g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朱元璋滅元

  • @jhyang731
    @jhyang731 Час назад

    太夸日本,日本不是明治维新,也就是一个小国罢了,古代中国和日本,几千年国家就打了两次;中原王朝和游牧才是你死我活的。😂

  • @EleutheriaEros
    @EleutheriaEros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全以自己的觀點和角度看世界😂😂😂😂。四方都是蠻夷人,你就是人😂😂😂😂😂。

    • @user-tm5nt5oy8e
      @user-tm5nt5oy8e 3 дня назад

      全地球都一樣啦,什麼歐亞非美在歷史上就認為自己最強最文明最正義

  • @webanklien5950
    @webanklien5950 3 дня назад

    老是拿一千年以前的歷史來說事,然後呢!中國ㄧ千年前打贏了,干脆從原始人時代開始說起

    • @wtf55
      @wtf55 2 дня назад

      啊人家是在將歷史啊,就事論事啊,不用知道歷史喔

  • @jeffliu4203
    @jeffliu4203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老兄你想太多了,历史能想到20年以后已经不错了。更不要说50年了。至于说百年后,那完全是扯淡。

  • @leedicken5006
    @leedicken5006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否定了對中原朝的共主身份承認,不守規則。
    當然高句麗人是有這種能力,那你有抵抗中原這能力 也有無視中原皇朝的決心,就像一個不跟你協商的鄰居,他有能力侵犯你家,也真的會進入你家邊沿 愛幹隨便幹!才會成為中原皇朝的敵人。
    不承認你的國界,也視你百姓如豬狗,中國東北領土就像是高句麗的獵場,國民是獵物!而且對中原皇朝常態的邊防力量有著輾壓級的力量!
    大家知道東北到北方,水土出來的混種部落,常出生一堆勇悍部落,甚至軍事天才,罕世名主!
    能打敗中原皇朝的只有皇朝本身腐敗,但能看透這種腐敗,借勢入主中原的,也就只有北方和東北方的遊牧民族!
    由其在中原皇朝初建階段,打服一個強鄰比不上跟強鄰和睦!但如果不處理敵視自己的強鄰,那未穩的民心,前朝復國者,割據梟雄,百姓大舉投敵!失地奪還困難(像石某白送的燕雲16洲,因宋朝未曾施恩,當地百姓沒有堅定還宋的思想,回收十分困難,宋朝為此花費無數鮮血和金錢,一直折騰到亡國也無法回收)。
    蠢皇帝從不決,但多位開國明君也犯同一錯誤實在不可能,他們每位也能看清局勢,權衡利害,智謀勇氣皆在當代最強人物,他們的成功絕非幸運!只會因沒有其他方案解決,才會在根基未穩時,跟強大敵人作戰!對方主場,士兵,裝備,騎兵質和量,對當地地形,氣候,水土的了解和適應遠超中原士兵,補給線長度接近零!南方步兵在北方平原跟寒冷地區原住民的精銳驅兵作戰,一馬平川的地形,和主動權完全在騎兵部隊那邊,他打不過可走跑你追不了!他要打你你只能應戰,如果在冬天,在積雪到腳腕行軍,對南方人沒有專門裝備的話,那必然是一場災難!體力事小,被體溫溶化的雪,跑進鞋內,相信南方士兵的腳趾必定嚴重減員。
    做成北方民族強悍和熱愛南下的原因,很大程度源自商 ,周。匈奴人說白了就不是民族,是在商 周時期中原諸侯在共主擁立戰中失敗,會整個國家被流放到中原周邊荒野!匈奴人本身是中原被放逐的諸侯在北方跟當地人結合,演變成匈奴。
    那些被流放的諸侯們,他們的教育,幾乎全是重返中原,去把放逐他們的諸侯,被自己放逐,讓他們知道誰才是野蠻人!嚐嚐被放逐的味道!還我衣冠!(古天子共主制,革命時多靠聯合文化較低的邊緣諸侯軍隊)比如周天子原是西方不那麼文明的部落,秦國也是出身低微的邊緣諸侯,中原文明相對是先進的,但戰爭還是帶野性更能棒。

    • @KL-rn1lm
      @KL-rn1lm 29 дней назад +1

      其实匈奴本就是夏朝的遗民,被商灭了之后就跑回了北方,然后几百年之后,他们又回来了,还有就是轩辕黄帝就是北方的游牧,所以游牧民族在黄帝时期就有南下的习惯了,包括五胡乱华,金,辽,蒙古,清就是最好例子,被打败了就只能回去原来的地方,然后卷土重来,只是满清不一样,因为当时国际局势变化,所以他们也不能回去北方了,故孙文才对满清开出了几个条件,包括不能在招收新的宫女,溥仪还是可以继续留在宫里,溥仪还可以每年得到民国政府的拨款的四百万两零用钱等等,因为满清如果回去北方,肯定会打爆,因为北方已经是苏俄的领土了,故此孙文也没把他们赶出去。

    • @leedicken5006
      @leedicken5006 29 дней назад +1

      @@KL-rn1lm 我個人想法一樣,中原北方就那麼一塊,不可能出現大量不同血統民族,上古狄 疆 匈奴 契丹,西夏 女真 蒙 突缺 韃靼等等。他們全是單個部落強大之後的通用自稱,不可能是不同DNA的獨立民族。
      有個非常可疑的例子,是在宋朝靖康之難,二帝被押回金都,金人為侮辱中原人,用了一個中國上古的獻俘禮,是商 周時期那種,為什麼要用這種上古禮儀?他們顯然跟上古中原有某種傳承或連繫,當時女真人遠未漢化到熟悉上古中華文化的程度。恐怕就連宋帝也不知道這是古中國儀式。
      另一可疑之處,是很多外來或本地政權,建立的名字,多是春秋戰國小國名,我指的是五代十國,五胡亂華等,可能在生活上完全胡化,但在對祖宗認知,還是記錄了祖先是春秋後流亡關外的諸侯國主!

  • @user-nc9lk5vb4d
    @user-nc9lk5vb4d Месяц назад

    瞎扯!胡亂牽扯。

  • @ChengMaximus
    @ChengMaximus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7

    日本人記著這恥辱幾百年, 日本侵華就是喊著要復仇, 今天的中國人似乎已忘了八年抗戰, 更有眾多中國人媚日, 民族性真是不同

    • @tianhaoying1042
      @tianhaoying104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日本侵略朝鲜 被阻止了就要复仇 。我只能说真不要脸。

    • @NgocHan-lw6em
      @NgocHan-lw6em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没有。倒是有很多台湾人在youtube上说中国人要放下对日本仇恨,然后一方面又说中国人媚日。说到这里,曾今被日本殖民的台湾不能说不媚日

    • @ChengMaximus
      @ChengMaximus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NgocHan-lw6em 二戰結束日本撤離台灣時明令只有純種日本人才能回日本, 其台籍配偶 混血子女一概不准. 那些说中国人要放下对日本仇恨的台灣人都是當時日本人徹離台灣時所遺留下日台雜種及其後代. 這樣你了解了嗎?

    • @akainu4118
      @akainu411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別鬼扯,日本是在蒙古滅宋之後,才開始仇視中國的,他們覺得正統中國已亡,而自己又是師從唐朝,所以覺得自己可以是正統華夏。

    • @lee-xi8mb
      @lee-xi8mb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中國人最擅長自宮,現在有中國人嗎?只有馬列人.

  • @user-je8mq8mn2l
    @user-je8mq8mn2l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4

    看到全歼日本就进来点个赞

    • @miasanmia4555
      @miasanmia4555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

      吱吱作响

    • @Bardenkao
      @Bardenkao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miasanmia4555 Good

    • @Bardenkao
      @Bardenkao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Good

    • @blitzkrieg981
      @blitzkrieg981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5

      可憐的淪陷區韭菜,整天就知道仇日,殊不知自己的政府才是最大的敵人

    • @user-lw5qz8uy5w
      @user-lw5qz8uy5w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blitzkrieg981 他是不該仇日啊!!日本墮落34年人均已被四小龍超越還將繼續窮下去....已是眼前的事實...還在仇日真不應該太明顯........

  • @user-os1kd2eu3j
    @user-os1kd2eu3j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一千年前是沒一個國家叫中國,頂多叫唐王朝

    • @user-cz1jh5pc3n
      @user-cz1jh5pc3n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日本两个字还是朱元璋起的呢

    • @tangblake
      @tangblake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唐朝有個石碑叫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 @user-kk3op4rd3m
      @user-kk3op4rd3m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9

      從西周到漢唐明清官方文書上經常自稱中國,翻看東亞周邊各國官方民間史料對中原王朝最多的稱謂也是中國這個詞,到宋金時代宋遼金的對外國書都以中國自居以宣揚自己的正統,正是因為中國這個詞是歷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廣泛性的,所以孫中山推翻帝制之後還是沿用前法定國號為中華民國,這是確立正統地位的歷史慣性

    • @steedrunsun959
      @steedrunsun959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5

      去查查西周国宝青铜器:何尊,铭文里有写-宅兹中国,从来就没有个国号是中国的王朝,可秦以来就以九州大地为国家的疆土了,怎么就不是中国了呢?

    • @hehe-ts7gg
      @hehe-ts7gg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秦朝-《史记·天官书》称:“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
      汉朝-《史记 匈奴》:“南与中国为敌”
      唐朝-《新唐书 列传第四十三》唐与回纥之战:“中国步多骑少,人赍一石粮,负甲百斤”
      宋朝-辽金宋各自称中国正统
      《金史》“不可疲中国有用之力,为此无益。”
      《燕京访古录》“开泰寺铸银佛,愿后世生中国。”

      元朝-忽必烈对日本国书中自称中国:“日本开国以来,亦世通中国”
      明朝-万历皇帝对日过书云:“咨尔丰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国。”
      清朝-各不平等条约自称以“中华大清国”为全名,“中国”为简名。

  • @mr2s2001
    @mr2s2001 4 дня назад

    最后观点不敢苟同。
    首先,留着高句丽说不定威胁比女真,契丹更大。因为高句丽明显是比当时的女真,契丹对大唐的威胁更大的那个。如果唐没有灭掉高句丽,那么如果让高句丽统一了朝鲜半岛,威胁绝对更大。毕竟高句丽也有打大唐的野心。
    第二,灭掉了高句丽,朝鲜半岛再也没有对中国有任何的野心。而如果高句丽统一了朝鲜半岛,那么说不定今天的东北已经不是中国的了。当时的高句丽领土是包括了东北的,这也是为什么韩国人总说东北是他们的,就是因为他们把高句丽当是他们的祖先。
    所以,这场战役之后,彻底解决了朝鲜问题。甚至可以这么说,灭了高句丽,得以把东北全境保留在中国版图里。如果让高句丽统一朝鲜,那么即使他不侵犯中国,东北的一部分也已经属于朝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