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 法華經 如來神力品 - 此經功德 說之不盡 - 第1785集 20241015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15 окт 2024
  • ❤️觀看溫馨提醒:
    1.取消英文字幕,請按一下「設定」(螺絲帽)圖示 ,點選「字幕」 → 關閉。
    2.中英字幕版,請進入大愛電視官網該影片下方之「下載」點入觀看。
    00:54⊙「大乘法王,大慈悲力,佛於諸法,得勝自在;佛為法王,於法自在,法安人心,常住自性。」
    各位菩薩用心、用愛,好好想,佛法在人間,人間佛法那就是為了人間很多苦難,人間的苦難偏多,實在是難以一一口述人間苦。苦難的人間,誰來了解?佛陀。佛陀他從覺悟,所覺悟的就是為人群,去追尋出了人間「難」,難在哪裡?就是在「苦」。苦難是從何起?是從「集」。集是從哪裡來?「集」是集在煩惱,集在無明,無明、煩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日常生活,到底是如何的生活,造成佛陀他對人間,感覺到那分人間的矛盾?人間為什麼有這樣的老、病、死?為什麼人間有這麼多的苦相?人間這麼多的苦相,要用什麼方法讓這些苦消滅掉?所以發一個心去追、思,尋尋覓覓去追求、去思考,思考這個根源。
    尋尋覓覓,生命到底是如何經過過來?這是要真正真實人間,去經過、去體會過,漫長的人生,用心、入群去體會。完全清楚了解了,他就開始到達靜慮的境界中;這些人生實相,人生世相他好好地思考,苦、苦、苦,苦到極端,那種追究到最窮底,就是無處可再追求了,那就是觀天地。
    人間的生態是這樣,天與地。人間在這個天地之間,到底天地的生態又是如何?他就進入了那個「空」,去空界之中了。這種「空」,天空宇宙。這種天體,從白天看到晚上,一大早又天亮了。這種分秒觀察天體、星界,看,不是一天、二天,還是用心去看。看看天際,它有什麼變動的變化嗎?哪怕是天,看到的星,星這樣在起,出來了;出來的天星,每天每天什麼樣的位置,他都用很敏銳的智慧思考、思考。
    他總是這樣,日、月、星光,日落月出,星光的起點,他全都很細膩、清楚。到因緣成熟了,那一天他在心很靜寂之時,那顆星突然間與他心光會合,突然,那個頓悟的境界是什麼呢?已經天與心這樣突然間的會合,不是天之空,連人也空了,已經是與天體合而為一。當然那是瞬間的事情,那種不是有辦法描述。
    所以法,無法可說。「真」是真空,那種心與天體會合,要說法,是普天下的道理。不論是人際,人間的際遇,為何會貧、病、殘疾、孤老、苦難?世間所有所有的形態示相,無不突然間含蓋因緣果報,時空整個凝合起來了。現在的人間會合起來,那就是無數劫、恆沙、阿僧祇劫,那種長時間去累積起來,剎那間。
    這種也不是用法能夠去分析,所以叫做不可思、不可議,非思議可及,這是很不容易。所以佛陀他是一位大慈、大悲、大智、大智慧,那種慈悲智慧,用形容的這幾個字,如何去分析它,就是無法分析出大覺者他的心境天體,去容納萬物。要如何將這些法,讓我們凡夫能夠清楚,能夠了解呢?這是很困難、非常困難。
    總是我們以現在,用心去了解,了解法,到底根源是從哪裡來?就是在這個無邊際、無窮盡,那個智慧會入法。這個法,從那分「大慈悲力」,芸芸眾生這麼的愚鈍,那種的無明煩惱層層覆蓋,要如何將我們一層一層開啟呢?要如何將他這麼多這麼多無量阿僧祇劫,那種累積以來天體大法,要如何來適應人間的生態,來對症下藥,實在是很不簡單。
    凡夫有時候也會想,一說再說、二說、三說,唉,天天說,同樣一句話,同樣一個時間,同一個時間,時間若到就是說這樣的話,「你是不是要這樣做?」「我再來想想看,好,我明天再來。」明天就說,「你都沒有改,你應該是這樣。」「我再回去想想看。」反反覆覆,「這不必想,就是這樣改就好。」偏偏就還要想。
    一個認為,這就是這樣就對了,但是對與不對,不對的還要改,對的就是執著這樣,這叫做凡夫。不然,對的去跟不對的就好了,何必在那裡執著。叫人不要執著。到底是對的去將就不對,對呢?還是不對的來將就對的人,對呢?這有矛盾還是沒有矛盾?所以這叫做人生,要如何讓它圓呢?真的是難。
    所以佛陀的教育,他就有漸、頓。漸教就是要,「好啦,慢慢地來。」浸中之潛,為了要讓你整塊,整塊乾燥的土地,要這樣一滴一滴讓你得到滋潤,就要耐心滴,看要滴幾生世,去滴。這種「漸」,漸漸來,才有佛陀生生世世追著眾生,這樣在人間教化。否則,其實佛陀不必受這麼多苦難。不過說的好像與法又有一段距離。告訴你們,沒有距離,法就是這樣,覺者與凡夫的差別就在這裡,事事都是法。
    一枝枯草,撿起來這枝枯草,已經乾掉的草都有它的法,因為這枝乾草也有它的來源,有它的生命力,有它的過去,有它的種子,有它青綠的過去,所以都是法。所以我們追究到底,佛法是很多,何況從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情,我們若能夠深心去看它,這件小事情從大地到達天空。
    看到「慈濟」小行星,這個慈濟的小行星在天際,在天際間。這個小行星,它的來由是如何來?就是在2007年五月十一日那一天,由中央大學天文所發現,命名為「慈濟」小行星。一直到2010年七月二十六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通過了那顆星的名,從這樣開始叫做「慈濟」。所以十月一日,中央大學校長蔣先生,他就獻上這顆小行星的銘板來給慈濟。
    所以慈濟大愛無國界,慈濟小行星,「慈濟」在宇宙發光、發亮,這是蔣偉寧先生,他送這塊回來這樣說,也讓它代表臺灣的精神之一。「慈濟」躍上天際了,「慈濟」於天空就是有一個位置,「慈濟」在天空的位置,我就求因究底,我要知道這顆慈濟的小行星,它的位置到底在哪裡呢?這一群的天文學家,學者他們就說,他們去將位置點出來,再一次來,讓我知道是在火星與木星之間,這顆小行星是繞著太陽,與大地最近的距離多遠呢?是三億公里。
    我們若在這裡好好修行、好好用心,說不定,慈濟人將來會回去「慈濟」小行星,它那裡是時間較長,讓我們多用一點時間,我們來學盡一切佛法。佛法太多了,無限量的道理,一花、一草、一木都有它生命世界的物理大法存在;一沙、一塵都有它的世界。我們要如何能夠了解一切的生命物?要如何去體會到一切的塵沙世界它當中含蓋的法。
    法,在一位大覺者能與天地宇宙為一體,所有無不覺知,這就是我們要追求。學佛就是要學得成佛,學佛就是要求知、求識;想要知、想要識,你就要行、要去實體力行,這叫做修行,修行很重要。所以我們昨天說過,說,經文這樣說,
    23:49⊙「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若我以是神力,於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為囑累故說此經功德,猶不能盡。」《法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所以用這樣要來說話,要說這部經的功德是不能盡,佛陀想盡辦法,人間說法,這部經累生世就是要說完,才有離開。所以「說此經功德,猶不能盡」,都是不斷在教育。但是聽的,「我知道了,我改變了,一分一分地改變。」到底要改變到何時?他已經有改變的,就是佛陀還是要再一番,長久來生世的因緣,這就是要不斷不斷這樣陪伴下去。接下來再說,
    25:29⊙「以要言之,如來一切所有之法,如來一切自在神力,如來一切祕要之藏,如來一切甚深之事,皆於此經宣示顯說。」《法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哇,多不多啊!到底佛陀在《法華經》中,光是說《法華經》就好,如來很容易的,這一切所有之法,在《法華經》這樣說,我們記得幾句?我們有入心在其中嗎?我們做多少?所以「如來一切所有之法」我們得多少?
    「如來一切自在神力」,如來一切能夠影響人的神力,我們到底又是動用多少?「如來一切祕要之藏」,佛的心懷「一大事」,他的心懷,心懷是哪一項呢?《法華經》就是佛的本懷,佛的本懷,現在說出來的《法華經》,這是佛陀內藏的法,要告訴大家。「如來一切甚深之事,皆於此經」,這都是在這個時候顯說,在《法華經》之中告訴大家。
    我們可有體會到那個神力的可貴呢?我們可有體會到法已經入我們的心的自在呢?我們可有將佛陀甚深的本懷,那個法我們認識它多少?力行多少?我們知道嗎?已經,該說的已經過去說了,在現在那個含藏,大家到底了解佛的本懷嗎?
    我說那麼久,我的心意你知道了嗎?有知音嗎?了解我的內心事嗎?在一起這麼久,我的內心事你還不知道?這常常都是慨嘆的事情,這叫做人生。
    29:35⊙以要言之,如來一切所有之法:以其要而誠之言者,所謂漸頓偏圓,說三乘,先施權後顯實法。
    「以要言之,如來一切所有之法」。總而言之,以其最誠意的語言,來向我們說話。
    佛陀出現在人間,他從皇宮出來看到的苦難,不忍。他也下定決心,投入與老百姓一樣的生活;先去體會老百姓生活,那個衣、食、住、行如何過?同樣走入最苦難人的環境中,同樣知道要如何入那分堪得起孤單,那個寂靜的境界要如何進入?進入那個寂靜的境界之中,要如何去體會天地間的道理,宇宙天體要如何去認知?這是用什麼樣的心情、方法?我們知不知道?
    所以佛陀了解眾生愚鈍,佛陀他就要以更加的耐心、用方法,用漸教、頓教,偏、圓,這種慢慢來、漸漸地入。來不及了,快速拍板,「要趕快,你要清醒,不要在那裡打瞌睡。」要大家趕快覺悟。但是可惜,人啊,拍了、警覺了,很快又是垂頭喪氣,這種頭很快又低下去,抬頭的機會又少了,這就是受濁氣,又再那個力量將他拉下去,所以很難教。
    佛陀不放棄,還是用種種方法,用漸、頓、偏、圓,再分就很多了。用分類比較簡單一點,那就是小、中、大(乘)。小教就是用漸,漸教,漸漸來,慢慢來。「偏」是用方法,慢慢來,用方法順你的根機,所以漸漸來,順你的根機,這叫做「漸」與「偏」。就是慢慢教,你的根機要如何,就隨你的根機,時間很久了。
    「頓」那就是讓你頓悟,但是你要再重新去體會。所以最好是「圓教」,你要很圓融,這些漸,你要一點一滴不斷吸收,浸潤之教。你這個法進入,要繼續、繼續、繼續不可斷;潤、漸,就是一滴一滴,水不斷進去,令它溼,又令它溼,溼一些些,溼多一點,再溼,溼再多一點。那個乾燥的土地,一點一滴將它潤濕,讓它這一片地會溼,溼潤水分的土地,才有辦法下種子。
    所以我們要用「漸」,好好「牽教」。若是很難教,放掉就不對了,還是要慢慢教。好,這一生教不來,我下輩子再來,緣不可斷,生生世世,到最後希望他覺性圓滿。這總是佛陀來人間,一直一直長久的時間,到現在還是大慈悲父,三界的導師,眾生的慈父,現在還是殷殷,我們眾生要受教。
    所以來人間就是這樣說三乘法,小教、中教、大乘教法,這要「先施權後顯實法」。施權,就是偏、漸、頓,這都是權;因為「頓」,也不一定是悟,一時,我知道了。這杯子捧來,「這燙哦!」「哦,知道。」再將它放著,杯子你既捧在手上,很燙放著,就是要再摻些冷的。不是,「哦,知道了。」就放著,還在那裡等待熱讓它冷,這就是慢慢來。
    這種「頓」,「知道了,燙、熱。」將它放在桌上。要用的,捧來讓要用水的人,被它燙到,說:「很燙,我知道了。」接過來又將它放著,「你慢慢等,等到它再冷些,你再喝。」這同樣的道理,這樣圓不圓?圓不圓?不「圓」,所以這叫做「漸」。
    40:25⊙古代高僧將佛陀出世一大因緣言教,分成漸、頓教法。
    43:45⊙要者統攝意。一切語寬,取略而言,四語殆盡。法即道場所得權實之法。
    45:44⊙眾生性具如來修極,雖然在纏出纏之異,其法體本來真淨故。開佛知見者開此也。
    47:33⊙如來一切自在神力:生滅去來,方便示現,隨心自在神通之力。
    49:14⊙自在神力:即稱性示現。三輪設化,三世益物,放光現瑞,駭動物情等,示佛知見者示此也。
    51:54⊙如來一切祕要之藏:此法華經,世諸如來一切祕密要妙諸法之藏。四十年後,時乃說之,爾前未發,名為祕藏。
    53:58⊙祕要藏:即此法不可示。諸佛安身之鄉,三德祕密之藏久默不說等,悟佛知見者悟此也。
    55:00⊙如來一切甚深之事:所謂久近本跡二門,塵點劫事,一切眾生無能知者,故曰甚深。
    56:19⊙皆於此經宣示顯說:在昔未談,名祕密藏。今日乃為顯然而說,即顯露也。
    56:41⊙於此經示說,總結此經功德說之不盡,撮其樞要,唯此四語,而授與之也。
    ~證嚴上人講述於2020年5月20日~
    ※全文、中英字幕影片:www.daai.tv/ma...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