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教學|所有大砲揮桿都有的秘密 EP1 | 讓揮桿更扁平及穩定的擊球|肯尼 亞當 喬安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11 фев 2025
- 【感謝 Lynx Taiwan 服飾贊助】
Lynx Taiwan 官方網站
www.lynxgolf.c...
Facebook
/ lynxtaiwan
Instagram
/ lynx_taiwan
00:27 開場
00:39 Shallow
01:35 Sallow跟Drop差別
02:10 練習方式
03:59 做Shallow的視覺差
05:59 亞當示範
06:14 肯尼示範
06:37 結尾
👉追蹤肯尼 喬安 IG或小紅書學習更多高爾夫
👉 / adamlingolf
👉IG and 小紅書ID: Kennytsaigolf & Joannetsaigolf
#高爾夫教學 #高爾夫揮桿 #學習高爾夫
認識我們
linktr.ee/hope...
免費預約體驗專線:(02)6617-2947 或私訊粉絲團小編喔
#專業 #教學 #互相 #成長 #信任
#golf #golfing #golftips #golflife #golfstyle #golfisfun #golfswing #hopegolfacademy #kidsgolf #training
Thanks!
Thank you so much 🙏🏻👍🏻
有道理,学习了
謝謝您
打球多年,也請過教練, 但始終不穩定. 馬西屏老師提到林安可的”完美90度”給我很大的啟發. 所有的高球教練都會要求在準備動作時, 桿身與脊椎軸心成直角,但幾乎都不要求上桿及下桿時做到”完美90度”,很奇怪.
如果將童玩”波浪鼓”二邊的線加長,中間的握把一直維持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並維持軸心穩定. 線末端的珠子會被”離心力”甩出去,線會與中心軸呈直角. 如果中心軸不穩定,晃來晃去,在快速轉動時,很難控制珠子準確經過某一個點.
這波浪鼓中間的握把是脊椎軸心,珠子則是桿頭. 下桿時維持軸心穩定, 桿身維持完美90度時,桿頭速度必定最佳,而且穩定,或者用較小力量也可出不錯的距離. 若桿身與脊椎軸心不是90度,離心力將桿頭帶向球的上空10公分,擊球員硬是背離物理原則,壓低桿頭去擊球,穩定性必定較差. 即便練習某支桿子數次,感覺較好,比較穩定後,換支長度差較多的桿子,因角度變了,必須重新找感覺.
大部份PRO及教練在上桿及下桿時都是完美90度. 某些上桿較陡的PRO, 如Dustin Johnson, 下桿前一刻,或下桿初期會”刻意”讓桿頭往身體後方掉,變動手腕角度,放平桿身,即所謂的shallow,讓桿身與脊椎軸心呈90度時,轉胯/轉腰下桿. 動作很怪的Jim Furyk及Matt Wolff, 桿頭陡直升空,向後劃一個大圓,桿身差不多與脊椎軸心呈90度時才轉身下桿(或是劃一個圓後, 因輕鬆握桿,轉頭的離心力”自動”讓桿身與軸心變成90度,而不是刻意調到90度後才下桿? )
此外,從諸多影片中發現PRO們上桿至下桿的脊椎軸心並非定住不動,下桿前一刻上半身更前傾一點,並且往左腳移,與上桿的軸心角度不同,但重點是下桿過程中軸心要維持穩定. 而上桿時做到完美90度,即便下桿的軸心角度稍微變動,也比較能做到90度下桿.
對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而言,陡峭上桿比較容易,教練們不能只要求shallow,讓學員不知其所以然. 更要教我們如何做到完美90度及軸心穩定,以產生穩定的離心力.
好專業👍🏻
這個動作有點像我改成直上直下之前的翻手動作,但Shallow感覺像上桿時沒有翻但下桿翻手,想請問這跟我上桿的時候就翻手,下桿再翻回來有什麼不同?突然又亂了….😢
很大的不同哦
可以上網查 Momentum loop golf swing
@@HopeGolfAcademy 謝謝分享🫡感謝回覆🙏🏻
下桿想著向右側送桿("inside-out")自然就會shallow.
示範者完全看不出有shallow的動作(直接就轉了)
不一定喔,如果真這麼簡單,那怎麼會有那麼多人有Over the top 的問題
請問鐵桿也是需要shallow的動作嗎?
比較不需要,但如果有Slice 問題的人也是可以練看看
@@HopeGolfAcademy 謝謝🙏🏻
能不能把女的靜音
沒辦法了🥺
請問教練
鐵桿也是一樣嗎?謝謝
基本原理是一樣的
女的好吵 開30秒就想換頻道了
🤣
真的很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