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夜講場 哲學有偈傾 2019:道德是客觀的嗎?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10 фев 2025
- 2019-10-21
上次《哲學有偈傾:也許相對很難》,我們討論了道德相對主義,這一次我們後設一步,討論道德是否客觀,還是由人建構出來。
實在論者認為,道德事實是獨立於人而客觀存在,我們要學習把握到道德事實而作道德判斷,但相反,非實在論者就不同意道德是客觀的,而認為道德在某意義為人所建構,例如是某文化或社會的產物。這集《哲學有偈傾》,我們便討論兩個陣營的理論,雙方是如何論證自己的立場,並反駁對方。道德事實到底是否像經驗事實般客觀,能被感知,還是它的「實在」另有意思?道德又是否只是某意義下的人為產物?
主持:
鄺雋文(牛津大學博士生)
楊俊賢(柏林洪堡大學/倫敦國王學院博士生)
劉灝軒(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碩士)
歐陽廸生(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碩士)
thanks for uploading this episode
道德實在論好難用概念上去證明出黎,本身就唔係先驗既野黎,好需要後驗既主體經驗去論證,亦即鹽叔所講既用經驗事實既推理得出。其實大部分主體體驗都有相同結果既話,用統計學都可以支持實在論。即係絕大部分人係無受後天教化下,如果都有同理心體現到既話,就係搵人類既共性出黎,往上走,有道德特性,往下墮落,會有魔性。因為人太多蒙敝,利益、偏好、經歷、基因、性格、認知等都會唔客觀解讀道德。人只要有反璞歸真先可以感受到所謂真善美。可以講,對你來說的真實,不等於客觀的事實。
個人覺得更接近依個宇宙既真相係,客觀存在同主觀存在係同時存在,互為表裡。雖然看似矛盾,實則互相支撐住生活世界。道德本身就有自性,即使人類沒出現時,道德就存在,只係人類可唔可以抽離人類既物種去描述道德,萬物有佢既德性,道德本來唔係人類自己既專屬武器,什至更嚴格的話,道德用宇宙既角度,道德無好壞價值判斷,係人有價值判斷,而當中人既價值判斷巧合地吻合到道德既上下曲線,產生人創造道德既錯覺。人類只係一個體現者及將道德ACTIVATE係自身個體上,法則SET左人類共性咁做會獲得低層次短暫既刺激開心,咁樣做又會獲得高層次持久既快樂。人類物種既智能+感官+感受及執行道德能力係DEFAULT左係咁。道德只是宇宙法則,連你可以主觀感知到依一個感知,都係法則下允許既事。
Thank you for the backup!
Thanks for uploading
謝謝back up, 最愛呢集
29:53 笑左, 好想睇多啲鹽叔 但已經冇機會
0:40, 1:40 伏筆
而家睇返有啲尷尬了
鹽叔 9:40 對唔同陣營個總結勁清楚 睇睇下飛番去清頭腦
果然特別無道德。
thx
基本道德原則感覺都會受行使者嘅利益而轉變,咁仲係咪基本呢😅
所以道德其實唔客觀?
鹽叔轉數真係超快🙇
「基本道德原則感覺都會受行使者嘅利益而轉變」我諗應該唔會?有無例子🤔
如果因行使者嘅利益改變咗佢做嘅嘢,咁佢係改變咗「事實上佢做嘅嘢」,但未必會改變「應該做嘅嘢」,而後者正正取決於基本道德原則。
@@hahahaha-bm9xs 「基本道德原則感覺都會受行使者嘅利益而轉變」,楊某人因為要隱瞞事實而不斷說謊,其基本道德原則正正係因為利益而轉變🤭
@@Fwtw7 佢有認佢做錯,所以基本道德原則無變,係佢個人變得不道德啫😂
呢集好難跟呀師傅
😍
究竟咩叫後設?搞咗好耐都搞唔清…btw thanks for backup~
雖然我都唔係好識,嘗試下答。後設問題一般係比問題表面更基本嘅問題,通常牽涉到定義。譬如有人問“點樣可以得到快樂”, 一般回答會係擁有滿意嘅收入、穩定嘅關係之類,而呢個問題嘅後設問題就會係“點樣定義快樂”
@@cantonesereadingacademy 哦原來就係根本😂之前睇文講到勁複雜
24:15
1:49
唔係點會有正義魔人…不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