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 《入佛正见》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7 сен 2024
  • 文殊讲堂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佛学讲座
    www.wenshu.org.tw
    入佛正见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31

  • @user-fu3ls9iu8z
    @user-fu3ls9iu8z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

  • @user-qq6jw4ut7p
    @user-qq6jw4ut7p Год назад +1

    🙏阿彌陀佛🙏感恩功德無量🙏
    🙏🙏🙏🙏🙏🙏🙏🙏🙏🙏

  • @jieji3365
    @jieji3365 5 лет назад +4

    感恩 南无阿弥陀佛

  • @user-fd1sm8zj5g
    @user-fd1sm8zj5g Год назад +1

    感恩法師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 @user-wi6vy7hr2j
    @user-wi6vy7hr2j 4 года назад +2

    感恩師父 弟子感恩您

  • @siujyucheung865
    @siujyucheung865 7 лет назад +4

    阿弥陀佛

  • @joycetoh9935
    @joycetoh9935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頂禮 慧律法师🙏🙏🙏
    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 @user-pj2jg9zd5t
    @user-pj2jg9zd5t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无比感恩慧律法师!

  • @rogerhuang2885
    @rogerhuang2885 Год назад

    🙏南無阿彌陀佛🙏

  • @user-wz3qh7jd2x
    @user-wz3qh7jd2x 2 года назад

    🙏🙏🙏阿彌陀佛

  • @心的調色盤
    @心的調色盤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圓覺經云:. 「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

  • @nkk333123nkk
    @nkk333123nkk 8 лет назад +3

    阿弥陀佛_()_ 阿弥陀佛_()_ 阿弥陀佛_()_

  • @心的調色盤
    @心的調色盤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漢地各寺院一般以每年正月初一為彌勒菩薩誕日。之所以有此慣例,是因為相傳布袋和尚的誕日是正月初一,而布袋和尚則傳為彌勒化身。

  • @pohnyokngoi135
    @pohnyokngoi135 4 года назад +3

    我为什么见到师父就哭😭

  • @arianmtc6855
    @arianmtc6855 2 года назад

    🙏🙏🙏🙇🏻‍♀️🙇🏻‍♀️🙇🏻‍♀️

  • @心的調色盤
    @心的調色盤 2 года назад

    【記者唐玉佩台北報導】2008.08.06
    世界佛教僧伽會中文秘書長、中華佛教僧伽會理事長暨高雄慈雲寺住持會本法師,二日安詳示寂,享壽六十歲,僧臘五十年,戒臘四十年。

  • @lengleng7554
    @lengleng7554 5 лет назад +4

    🙏法喜充满感恩

  • @freespirit368
    @freespirit368 Год назад +2

    感恩法師的智慧開示 阿彌陀佛!

  • @user-cg2fz2fw3k
    @user-cg2fz2fw3k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

  • @AB12489
    @AB12489 6 лет назад +9

    頂禮慧律法師🙏,證悟明心見性高僧,能聽聞到慧律法師佛法眾生,是眾生福報,但是不是人人有次地根器能解悟。
    【釋慧明_筆】

  • @wusheng
    @wusheng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夫正见者,见无分别,平等无二。云何名为平等见耶?若作是念:‘凡夫法下,学法为上。’如是名为非平等见。‘凡夫法漏,学法无漏。凡夫法食,缘觉无食。凡夫法垢,菩萨法净。凡夫有为,佛是无为。’如是见者非平等见。若能观察凡夫之法乃至佛法无有差别,乃名平等。若能观见凡夫法空至佛法空,是名正见。观凡夫法从因缘生,辟支佛法亦从缘生,乃名正见。若观凡夫法寂静、菩萨法寂静,是名正见。若观凡夫法不具足,乃至佛法亦不具足,是名正见。若观我与无我无有差别,无差别见,乃名正见。若如是见,则不见于上中下法,于一切法亦无觉观,是名正见。正见者名无所见,无所见者即是正见。若如是见,是人乃至不见一法、一法相貌、一法光明。善男子,若如是见,是名佛法之正见也。--乾隆大藏经第57部《大方等大集经》第27卷
    持世,菩萨摩诃萨住正见中,如实知正思惟,作是念:‘一切思惟皆为是邪!乃至涅槃思惟、佛思惟皆是邪思惟!何以故?断诸分别名为正思惟,无所分别名为正分别,断分别是正分别。’何以故?是人知见一切思惟相已则无有邪,是人更不分别是此是彼,住如是正分别中,更不得诸分别若正若邪。如是之人离诸分别,过诸分别故说名正思惟。正思惟者,即是分别知见一切分别皆虚诳不实从颠倒起,诸分别中无有分别。是人安住正思惟,更不得分别若正若邪,离诸分别,过诸分别,断诸分别故说名正分别。是人尔时于一切分别中无所系缚,知见诸分别性皆平等故,是名安住正思惟。--乾隆大藏经第162部《持世经》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知正念?菩萨摩诃萨知见一切念皆是邪念,有所念处皆是邪念。何以故?一切念是邪念。若于处所念生皆是邪念,无忆无念是名正念。何以故?一切念从虚妄因缘起,是故有生念处皆为邪念。若于处所无生无灭,是名正念;无有处所起念业,是名安住清净念中,无处生邪念。是人知见一切法皆为是邪,是正法中无念,是故说安住正念中。又正念者,于法无有分别是正念、是邪念。是人通达一切念皆无念相,常行六舍心故说名住正念。是人更无所贪乐,亦不分别是无念,以诸法平等通达一切念。是人如实知见一切念故,若念、若非念无取无舍,是故说安住正念中。是人所念更不分别是等、是不等,于念非念不随不缘,以无缘故知一切念非念,若念、若非念不复在心。是人安住正念故,不可说不可示,断一切语言,离一切语言,如实知一切语言,不分别此彼故,说名安住正念。--乾隆大藏经第162部《持世经》

  • @St-oe4me
    @St-oe4me 10 лет назад +4

    印光法師對密宗的辨訛與校正
    一、對即身成佛的辨訛
    即身成佛又作現身成佛、現生成佛。 密宗主張修持者發菩提心後,不經劫位,可在此生以此身成佛,而顯教因為三密不相應,五相不具,故需要長劫之歷程才能成佛。 這當然是密宗自己的說法,不為顯教僧人所認同。 印光法師認為,即身成佛乃理性,而非事實,其與宗門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之語是沒有什麼差別的。 不能以神通為成佛,以凡身為法身,須知現身成佛者唯釋迦牟尼佛一人而已。
    現身成佛,乃理性,非事實。 若認做事實,則西藏、東洋之佛,不勝其多。 且勿說平民,即班禪之心行作為,佛氣尚無,況說成佛乎。 以彼於民不聊生之時,猶然不惜百姓脂膏,任其鋪排耗費,而錢到己手,便當命寶貴。 毫無慈悲喜捨之念故。
    密宗現身成佛,或云即生成佛,此與禪宗見性成佛之話相同,皆稱其工夫湛深之謂,不可認做真能現身成佛。 須知現身成佛,唯釋迦牟尼佛一人也。 此外即古佛示現,亦無現身成佛之事,無知之人,每每錯認,其失大矣。
    密宗修持者混同事理,妄執即身成佛之理為當下之事實,故鼓吹即身成佛論。 印光法師又批評說:
    密宗即身成佛的話,縱然聽起來,是如此動人,但是事實上,並沒有如此快便。 即身成佛的意義,是說密宗工夫,修到成功的時候,現身就可成道。 然而這樣成道,不過是了生死而已,勉強說做成佛或亦可以。 如果是真的當做成了五住究盡、二死永亡的佛,那就大錯特錯了。 ……要知道我們這個世界,在釋迦牟尼佛的佛法當中,只有釋迦牟尼佛一人是即身成佛。 再要到了彌勒佛下生的時候,才可算又是一尊即身成佛的佛。 在這個釋迦滅後、彌勒未來的中間,要再覓個即身成佛的,無論如何亦是不可得的。 即使釋尊重來應世,亦無示現即身成佛的道理。
    印光法師說,“即身成佛的道理是有的,可是現在沒有這樣的人”。 即身成佛只是就釋迦佛而言,印光法師還舉事例證明除釋迦佛之外無即身成佛的道理。 清康熙、乾隆年間,西藏的活佛臨終時能知去哪裡投胎,出胎時能說他是某某活佛,雖然有這樣的本事,還不是即身成佛。 真正的即身成佛要像釋迦牟尼佛那樣,能說各種方言,一音說法,能令一切眾生得解。 西藏的活佛,中國語言就不懂,如此小事就可證明活佛不是即身成佛。 “密宗提倡即身成佛,乃以了生死為成佛。一班無知之人,便認做成福慧圓滿之佛。則是以鬆栽為棟樑,其材可以為棟樑,非現在即可為棟樑也”。 所以若將現身成佛,“認做決定實能,則恐佛尚未成,魔已先成”。 印光法師將此說總結為邪說魔話。
    密宗實為不可思議之法門,實有現身成佛之事。 彼宏密宗者,皆非其人。 有幾個真上根?皆自命為上根耳。 妄藉此事,以誘彼好高務勝貢高我慢之流,便成自誤誤人,害豈有極也? 餘不須提。 大勇及顯萌氣焰甚盛,自命固已超諸上根之上。 其罵孔孟,更甚於市井小兒罵人。 不知罵孔子,即是罵堯、舜、禹、湯、文、武,即是滅世間倫常正理。 吾不知彼所學之密宗,欲何所用,為盡傳於廢經廢倫、廢孝免恥、殺父殺母之人乎? 為複傳於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人乎? 若為傳於廢經、殺父之人,彼說尚能強立;若傳於孝悌忠信之人,彼已欲打倒廢滅,剷除孔子所禀承之二帝三王之道,復取以為善而教之密,則彼亦莫能自解。 若大勇及顯萌者,真可謂敗壞佛法之魁首矣。 此人現身亦好成佛,不妨到阿鼻地獄,受毘盧遮那之自受用三昧於刀山劍樹、鑊湯爐炭中也。 ……現身成佛,與宗門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之語大同,仍須斷惑,方能證真,方可了生脫死。 若謂現生即已三惑淨盡,二死永亡,安住寂樂,了無事事,則為邪說,為魔話。
    學密者妄借即身成佛之事,誣師蔑祖,破世間倫常正理,實乃敗壞佛法之罪魁禍首。 印光法師常引顯蔭法師(1902-1925年)學密之事例告誡學佛者,不要好高騖遠,嫌淨土偏小遲鈍,直修圓大直捷,現身成佛之法,否則自誤誤人,糊塗而死。 顯蔭是民國佛教當中很有才華的一位僧人,1923年東渡日本,入高野山隨金山穆昭學密,1925年春學成回國,未幾染病身亡。 印光法師曾勸導其說:“唯望座下從茲真修實證,則台密二宗當大振興矣。但現在年紀尚輕,急宜韜晦力修。待其涵養功深,出而宏法,則其利溥矣。聰明有涵養,則成法器。無涵養或所行所言有於己於法不相應而不自知者”。 其病亡後,印光法師感慨說:“觀顯蔭之死,遠不如愚夫愚婦。而顯蔭之所知,非愚夫愚婦所能企及。而愚夫愚婦之所得,又非顯蔭所能企及”。 又說:
    顯蔭天姿甚高,顯密諸宗皆得其要領。 但以志尚浮誇,不務真修,死時顯密之益不得力。 念佛之事向未理會,亦不得力。 雖有多人為彼助念,而自己已糊里糊塗,不省人事。 此可為年輕之聰明人一大警策。 良由顯蔭天姿雖高,氣量過小。 無韜晦涵養之真修,有矜張誇露之躁性。 (在東洋回國,往寧波看其師,當日即病,次日即往上海。)因聞其師令閉關靜修一語,即日便病,次日即去,竟至延纏以死,可不哀哉。
    密宗之即身成佛論確有很大的蠱惑力,特別對那些“以凡濫聖,躁妄虛誇之流”,不務實修的學佛者,在其看來,不需長劫之修習就能成就聖果,這無疑是一條通往成佛的捷徑之路。 然修行的道路上只有三惑斷盡,才能了生脫死,否則只能是邪說魔語。 在印光法師看來,天姿聰穎的顯蔭糊里糊塗之死,實屬學密所致。 所以學密者要明白密宗的即身成佛是以了生死為成佛,並非一般無知之人所認做的福慧圓滿之佛。
    二、對密宗流弊之校正
    學密者在即身成佛口號鼓動下,從而造成志慕神通,不守戒律,輕藐顯教之流弊,失卻了密宗的大乘本旨。
    1、志慕神通,著魔發狂。
    神通本是修行者在禪定中所流露出的一種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佛教並不反對神通,但不以神通為志向。 若修行者專求神通速效,不善用心,必然會遭遇魔事,從而著魔發狂。 在印光法師看來,密宗確可植福慧,消罪業,但畢竟“不如念佛的來得穩當”。
    持咒誦經,以之植福慧,消罪業,則可矣。 若妄意欲求神通,則所謂捨本逐末,不善用心。 倘此心固結,又復理路不清,戒力不堅,菩提心不生,而人我心偏熾,則著魔發狂,尚有日在。 夫欲得神通,須先得道,得道則神通自具。 若不致力於道,而唯求乎通,且無論通不能得,即得則或反障道。
    所以“學密而迴向淨土,故是正理”。 在印光法師看來,學密者病在欲得神通:傳密宗者以神通吸引人,“妄稱許人,以期世人恭敬供養,尊己為已成佛之高僧”,而犯大妄語戒,以凡濫聖之罪。 修習者志慕神通,其結果是著魔發狂,死入地獄。 “密宗雖有現身成佛之義,亦非人人可以如是,況密宗每以神通吸動人。師既以此吸引人,弟子不能不志慕神通。倘希望神通之心真切至極,則其危險有不可勝言者”。 學密之危險不可勝言,其所導致的著魔發狂“皆由不知自量,欲妄得神通與成佛之所致”。
    2、不守戒律,固非正義。
    素食是顯宗各派的一貫傳統,《梵網經》雲:“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 。 而近代之弘密者,“形服同俗,酒肉公開”,宣稱食其肉,以三密之加持可令其超脫,這也引起學密者開葷食肉。 對此印光法師駁斥說:
    西藏蒙古喇嘛皆吃肉,以其無甚米糧,尚有可原。 今之學密宗者,多開葷吃肉,反大嘉美其事,謂為吃了就度脫了,則成魔說矣。 喇嘛做大佛事,尚須吃素。 可知平常吃肉,固非正義。
    印光法師指出西藏喇嘛吃肉之客觀因素,但言“吃了就度脫”,顯然是魔說,不合顯教之戒律。 原始佛教時期,比丘可吃合乎戒律規定的“淨肉”,但絕無“吃了就度脫”之說。 再說,食肉有違大乘之菩提心,所以平常食肉,亦非正理,更何況修學佛法者。
    3、輕藐顯教,約教遺機。
    大乘佛教各宗在本質上並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唯有應機之不同。 宗派之優劣當以修學者的根機來說,不可一概而論,而近代密宗者卻大力宣揚密宗優越於顯宗。 對此,印光法師批評其約教而遺機,契理而不契機。
    彼(指王弘願)密宗高出顯教之上,引種種言論以辨。 然佛無二心,亦無兩法,欲抬高密宗,但當論密宗所以高處。 既以密宗之妙處與顯教之妙處證同,是欲推尊而實持平也。 彼之所論,乃約教而遺機。 光乃約機而論教之利益。 蓋契理而不契機,則不能感應道交。
    約教而論,弘密之人故意抬高密宗,固無大礙,但約機而論,密宗與淨土法門之三根普被、教機相投相比則懸殊很大。 密宗雖契理,但不契機,忽視了修學者當下的根機,即不能契應時機,這就是說密宗在佛法的修持上缺乏普遍的有效性。 故“密宗一法,不能普被三根,不如淨土法門之千穩萬當”。 在印光法師看來,密宗、律宗、法相、天台、禪宗等皆有“約教而遺機”之失,只有淨土法門契理契機,為最為穩當的了生死之法,修習密、禪等宗者應以淨土為導歸才能真正了生脫死,這種“立場取向,是由其歸宗淨土法門的根本信仰立場所決定的”。
    印光法師說,時下所弘揚的密宗多事鬼神,以問吉凶,不發菩提心,妄執即身成佛,實屬魔知魔見,壞亂佛法。 “今以未曾致力於各宗之僧,令從留康某等之魔王學,學成之後,必能壞亂佛法,疑誤眾生”。 這些劣跡斑斑之學密者,其所學“殆非如來所傳之密宗”。 印光法師不厭其煩列舉時下學密之劣跡,以證盲目學密之危害。
    今之人多是越分打妄想,想得神通而學密宗。 (真修密宗者在例外。)如傅某之魔死北平,某諸弟子有欲發大財者,反致虧一、二百萬。 有欲得權利者,反致數十人關閉牢獄。 有欲即成佛者,反致著魔發狂。 某奉某喇嘛為師,其師有神通,能知過去、未來。 彼必問及獨立之事,則當日獨立,當日送命。 某喇嘛及某之神通,致許多極崇奉之弟子倒霉。 可知師與弟子皆是不安本分。 無神通,何可充有神通? 學佛法,何可作瞎搗亂,謀發大財,得大權乎? 因地不真,果招紆曲。
    正由於密宗的種種流弊,惑世害人無窮,印光法師才誡言佛門僧人大勇、顯蔭等及普通世俗信眾,不要妄學密宗,受其蠱惑,應以利鈍全收,普被三根之淨土法門為歸。

  • @St-oe4me
    @St-oe4me 10 лет назад +3

    印光法師對密宗的判攝
    密宗約興起於公元七世紀,是晚期印度大乘佛教最為興盛的宗派。 密宗“在教理上以大乘中觀派和瑜伽行派的思想為其理論前提,在實踐上則以高度組織化了的咒術、禮儀、本尊信仰崇拜等為其特徵”。 宣揚口誦真言(語密)、手結契印(身密)和心作觀想(意密),三密相應而“即身成佛”。 密宗傳入中國約在東晉時期,但密宗的建宗立派則始於唐。 唐以後,密宗逐漸式微,宋初,密宗雖有復興跡象,但僅限於譯經,元明清時,基於政治上的考慮,各朝代對密宗予以大力支持,但密宗的傳播僅限於宮廷和貴族階層,民間則不得私傳。 民國年間,密宗曾一度復興,此次復興運動:一為唐密之回歸,可以大勇、顯蔭、持松等東瀛求法為代表;二是藏密之傳入,康藏蒙古喇嘛相繼來內地傳法,如九世班禪、白普仁、多傑覺拔、諾那、貢噶等,漢人入藏求法學密更是絡繹不絕,較有成就者有大勇、密悟、能海、法尊、觀空等。 然民國年間的密宗熱,不管是唐密之回歸,還是藏密的潛入,均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這引起了太虛法師、印光法師等佛門高僧的關注。
    民國年間,顯教對密宗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即身成佛論、白衣傳法、雙身修法等三個方面。 印光法師對密宗的批判則重在即身成佛論,以及即身成佛論所引起的志慕神通,不守戒律,輕藐顯教之流弊。 關於白衣傳法的問題主要由王弘願傳密所引起。 王弘願( 1876-1937年),原名師愈,號圓無,廣東潮安人,1918年譯出日本權田雷斧的《密宗剛要》,1926年,赴日學密,超乎尋常的在12小時之內得權田雷斧傳阿阇黎位。 回國後應各地之邀請為人灌頂傳法,盛況空前,受學者數以千計。 最為震驚佛教界的是王弘願1927年在廣州六榕寺為僧尼灌頂,1932年又在該寺為僧尼授戒。 在佛教看來,居士為僧尼授戒,受僧尼禮拜,確實是“創千古未有之逆行”, 這種違背佛教傳統律儀的行為理應受到佛教界普遍的聲討。 印光法師與王弘願亦有書信往來,在文鈔中也多次提出對王弘願的批評,不過印光法師並沒有直接針對白衣傳法的問題,而是集中在密宗的即身成佛論上。 王弘願雖為白衣傳法,但對其之工夫印光法師還是讚許的,“王弘願素好密宗,依之修持,頗有效驗。於余宗雖未大通,亦各涉其藩籬。… …其人年四十餘,若再研究十餘年,當亦可為一大通家矣”。 但王弘願高抬密宗,錯認消息,有“未得謂得”之失,錯認密宗即身成佛之本義。
    對於密宗駭人聽聞的雙身修法,印光法師只在論及這一以“陰陽交媾”為修道的邪說中加以批評,其所批評者並非專指密宗的雙身修法而言,而是泛指這一以男女之欲事為道的現象。 印光法師呵斥其為“極惡不法,無倫理,無廉恥,下流胚,引人作禽獸之邪見魔話。……此種邪說,臭穢之極,不足掛齒,彼猶以為道,真所謂以人糞作旃檀,乃不識香臭之人也”。
    對於白衣傳法和雙身修法,密宗雖有其自身的理論,但在顯教看來,確是邪說魔話,不合正道。 隨著密宗之氾濫,對顯教造成的衝擊,佛教方面作出了強有力的回應。 總體來說,民國年間顯教對密宗的態度有三種思考取向:一是太虛法師提出深入東密、藏密而冶鑄中密的“冶鑄中密論”,二是慧明法師提出以禪融密的“禪密會通論”,三則是印光法師的以淨土為導歸的“舍密歸淨論”。
    一、對密宗的判攝
    對傳統密宗印光法師還是較為肯定的,他指出,密宗確有不可思議的力用,但密宗法門只是佛為那些猶恐自己障深業重,不易現生成就的人而說,所以才有三密加持,即身成佛之論,但密宗現生證聖之說只對如金剛智、善無畏、不空等人才可,其並不具有佛法修持意義上的普遍性。
    印光法師指出,佛陀一代時教,“所有言論,唯理是尚”,“法無優劣,契機則妙”。 如果“離頓說漸,離漸說頓;離宗說教,離教說宗;高抬密宗,藐視顯教,皆所謂徐六擔板只見一邊耳。佛法善會,則法法皆通,否則法法互礙”。 佛法圓融無礙,“法法歸真,​​頭頭合道”,抑此揚彼,終會失卻自宗之本旨。
    綜其所說,厥有五宗:曰律、曰教、曰禪、曰密、曰淨,五者名目雖異,理體是一,可專主於一門,不可偏廢於餘法,如有四門而入一城,如以四時而成一歲。 其互相維持、互相輔助之功,非深悉法源者莫能知。
    須知佛隨眾生之機說各種教,其語言雖有不同,其精神悉皆融通。 譬如大地分與一切人民,雖有此疆彼界,不能彼此截然斬斷,絕不許人到我界上來,以若斬斷則彼亦無生路可走矣。
    佛法本是平等的,緣何有不同的宗派呢? 這是因為佛陀是著眼於眾生根性之差異而演說的不同法門,法門之不同,攝機亦不同。 印光法師對近代弘密者高揚密宗而貶抑顯宗的做法作出強有力的回應,並恰當給密宗予以定位。
    律者佛身,教者佛語,禪者佛心。 佛之所以為佛,唯此三法;佛之所以度生,亦唯此三法。 眾生果能依佛之律、教、禪以修持,則即眾生之三業轉而為諸佛之三業。 三業既轉,則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矣。 又恐宿業障重,或不易轉,則用陀羅尼三密加持之力以熏陶之。 若蜾蠃之螟蛉,曰:“似我似我”。 七日而變成蜾蠃矣。 又恐根器或劣,未得解脫,而再一受生,難免迷失,於是特開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一門,俾若聖若凡,同於現生,往生西方。 聖則速證無上菩提,凡則永出生死系縛,以其仗佛慈力,故其功德利益不可思議也。 須知律為教、禪、密、淨之基址,若不嚴持禁戒,則教、禪、密、淨之真益莫得,如修萬丈高樓,地基不固,則未成即壞。 淨為律、教、禪、密之歸宿,如百川萬流,悉歸大海。 以淨土法門,乃十方三世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法門也。
    戒律是入道之基,無戒則如空中樓閣,淨宗為眾宗之歸宿,不修淨宗則眾法門皆難究竟。 “宗雖有五,道本一貫,五宗圓具,方可隨機各宏一宗,便可上續如來慧命,下啟群生昏矇。否則單輪只翼,何能行遠飛空乎哉?”
    印光法師認為,密宗仍屬佛為適合一類眾生的根性而說,雖然其法門不具化世的普遍性,但只要真修實學,密宗可輔翼顯宗,其三密加持之不思議功德亦可助顯宗之修證。 “吾國佛法,法法完備,所欠少者,唯密宗耳。言溝通者,須明本有之法,然後以其餘力學彼密宗,以輔翼本有各宗”。
    密宗以三密加持,能令凡夫現生證聖,其功德力用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故云不可思議力用。 雖然,此就密宗之本旨說,然須是其人方可。 其人誰謂? 如金剛智、善無畏等。 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今之學密宗者,皆得其皮毛,全無金剛戒力、菩提道心。 不去持咒以斷惑證真,多效現字現象,以問吉凶禍福,前因後果,則與靈鬼作用相同。 是之謂敗壞密宗。 吾恐避罪不暇,說甚即凡成聖。 吾人但以淨土法門為一座大須彌山,全身靠倒,庶幾不被一切知識所奪,而現生可以了脫矣。 否則隨風倒浪,了無已時。
    此只是就傳統密宗而言,而民國年間的弘揚密者大力宣揚即身成佛說,尊崇密宗,輕藐顯教,其錯誤的根源即在於脫離了大乘佛法宗教相資、自他相益的思想傳統。 從宗教相資的角度來看,修密者仍然要以戒為根基,漸次修習,對治種種習氣,惑盡無餘,才能了凡成聖。 這與顯教修學理論沒有什麼差別,唯不同者是藉助三密加持來作修持之助緣。 從自他相益的角度來看,密宗雖藉三密加持為助緣,但其在本質上仍屬自力法門,不及淨宗他力法門之優勢。 所以,密宗高於顯宗完全是密宗者一廂情願之說,並不是佛法之真意。 於是印光法師對民國年間密宗所宣揚的即身成佛論進行了詳細的辨析與校正,並對此論所造成的流弊,加以批判。
    二、民國年間批判密宗思潮成因之分析
    民國密宗的複興是受整個佛教復興運動之影響而產生的,但所復興之密宗並非是如來所傳之密宗,其所言所事,弊端種種,危害極大。 所以有誌之士及佛教界對其進行大力的批判,觀其成因約有以下幾點。
    1、反迷信思潮。 近代以來,科學與民主成為普世的價值評判標準,而密宗以念咒祈禱為職,以鬼神崇拜為事,故受到科學主義者的批評,這一點不唯是密宗,漢傳佛教亦被扣上封建迷信的大帽子,封建迷信成為中國近代科學化浪潮的最大絆腳石。 顯教則批判密宗過分宣揚神通,背離了佛陀說法利生的根本精神,所以佛教僧人告誡習密者,不要被密宗的神通、鬼神所迷惑,不要以好奇心理崇拜喇嘛,信仰密宗。 否則,因地不真,果招紆曲。
    2、戒律問題。 密宗的傳播所帶來的戒律問題,為顯宗所排斥。 如飲酒食肉、僧尼婚嫁、男女雙運、白衣傳法等等,其違背了佛教“以戒為師”的根本精神和漢傳佛教“獨身禁慾,素食僧裝”的傳​​統。 在佛教看來,這些現象恰是末法的象徵,所以佛教界對此毫不留情加以批評,以維護佛教的社會形象。
    3、判教思想。 密宗將一代佛法分為顯、密二教,並以密教為法身大日如來所說,而高高凌駕在顯教之上。 最為顯教所不容的當是密教所說的即身成佛論,密宗將此說成是可即生、即身而成就佛道,而顯宗要經長劫的修習才能成就,更有人鼓吹密教所成就的功德是顯教的千萬倍,而對顯教持全面否定的態度。 這種宗崇密教,蔑視顯教的論調,無疑是要受到漢傳佛教的激烈批評。
    4、民族文化間的衝突。 密宗的高度組織化了的秘密咒術、禮儀祭祀、本尊崇拜等特徵與中國傳統文化存在很大的思想上的隔閡,其很難與漢文化的理性主義精神和現實主義的人生觀相融合,所以其很自然的被斥為怪力亂神之道。 這也正是唐密傳播未久而衰亡的根本原因。 這種深層次的民族文化衝突也是顯教批駁密宗的一個原因。 又,據梅靜軒的研究,民國時期顯密的衝突在於對“再現”的誤導。 以薩伊德的理論來說,這是在權力不平等的前提下,政治、文化佔優勢的一方對弱勢者的命名、界說、表述。 以傅科的觀點而言,則是權力與知識的結合;權力生產了知識,相對地知識又使權力更有威勢。 雖然民國政府並未能有效控制西藏,然中國仍延續清朝宗主國的立場看待西藏,因而“再現”出一種非真實的西藏形象。 這種中國人所營造出的西藏意像也是顯密衝突的原因之一。
    民國年間顯密之爭並非全然是佛教內部的宗派之爭,最為主要的乃是民族文化間的衝突。 顯宗對密宗的批評雖有其確然的理由,但並非全盤否定。 在這股由密宗的傳播所引起的顯密衝突中,印光法師對密宗的批判影響力最大,批判力度最深,其從佛教的整體利益出發,以回歸淨土為基點,對密教有贊有駁,所贊者是傳統之密宗,所駁者乃是近代所傳之密宗,這是有區別的。 印光法師雖未能對密宗從理論上進一步系統闡述密宗在教理及修持等方面的缺陷,但從其對密宗的準確定位和中肯的批駁當中,可以看出印光法師對密宗的整體把握。 由此,印光法師所建立的“舍密歸淨”論無疑是其時情境下最能契機契理感應世間的弘化之道。

  • @user-cg2fz2fw3k
    @user-cg2fz2fw3k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

  • @user-cg2fz2fw3k
    @user-cg2fz2fw3k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李議政張麗政劉建政節水

  • @St-oe4me
    @St-oe4me 10 лет назад +1

    印祖對一貫道的破斥
    印光大師
    今之外道,遍世間皆是。 以佛法深妙,人莫能知,彼遂竊取佛法之名,而不知其義,遂以煉丹運氣保身之法,認做了生脫死之法。 且彼等既不知生死因何而有,故瞎造謠言,謂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複合一處,為得道。 實則完全是識神用事,心性真如實際之理體,絕未夢見。
    尚自詡雲,六祖亂傳法,法歸在家人,僧家無有法。 此語不但說之於口,而且筆之於書。 以假毀真,以邪為正,無知無識之人,遂被彼所惑。
    而彼外道能遍傳於世者,得力有二種法。 一則秘傳,謂一得明師真傳,不修即成。 故神其說曰,老鼠聽見,老鼠都會成,雀子聽見,雀子都會成。 故其傳道時,必須在密室中,小聲氣說,外面尚要派人巡查,恐有盜聽者。 二則嚴示禁令,雖父子夫婦之親,均不與說,說之必受天譴。 故於未傳道前,先令發咒,後若反道,則受如何之慘報。 發咒以後方傳道,此後縱有知其非者,以其懼咒神,寧死也不敢出此道外而學佛法。
    假使外道去秘傳而公開,普令大家同聞,亦不令人發咒,則舉世之人,有幾個肯入彼道者乎。 彼固無道,竊取佛法了生死之名,而實行煉丹運氣保身之事,縱令心行清潔,亦不過成仙而已。 仙之地位,去天尚遠,況佛法中之聲聞,緣覺,菩薩乎。
    汝既皈依佛法,當將從前所修外道法,徹底丟在東洋大海外。 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庶可不虛此生此遇矣。

  • @user-lo4km5dq4y
    @user-lo4km5dq4y 5 лет назад +1

    大師,,,痛苦是背受弑後留證物,卻久久无知或瞞,乃至法佐佑入助渡,也久久成骨沫无助无理,为作而知(沒记年月日推算,,,),有效期,,,??。
    又入而误導学作,,,有疑点,询而惨童同,而尊长询,--必须助解出並须详佃更图構出,无细節也惨故,,,久矣。
    乃至作童工,有憶想到再迫询依旧,,,??。

  • @user-yq2uf3tq9j
    @user-yq2uf3tq9j 4 года назад +1

    ⁶r

  • @user-lo4km5dq4y
    @user-lo4km5dq4y 6 лет назад +1

    摩徒,,,伝後须众有遠视而求,,,才不会主者诸众追欲事而忙,已歸事者众追因而至,,,?。
    无遠视微,,,免化了。
    太慢了,失学众多待安处,,,而。
    後薬師佛霝芝王薬魁咩众首,视苦急入助持,,,?。
    童众亦无心波久矣,,,免持久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