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名大學生攀登最艱難的山岳,卻不幸遇上完美風暴!52年前被遺忘的事件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10 фев 2025
- #異色檔案#故弄玄虛#DK
▶影片發布日期:2023年8月11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異色檔案/故弄玄虛 各大傳送門▼linktr.ee/myst...
📩投稿專區→forms.gle/D5yb...
📫聯絡邀約→hello.unclecorn@gmail.com
👫Instagram夫妻日常生活、兩隻貓→reurl.cc/K6jOaR
💯加入YT會員:pse.is/3tmae3
謝謝DK!希望也能講解1980年的三位清大登山社學生的案件🙏🏻
該事件的魏O良是我的家人,我們家沒有一天不思念他,若有需要聯繫訪問他的父母或手足,我可以協助配合並陪同!💪🏻
這個地藏經裡面有講說的 山裡面有 魑魅魍魎 ,山精鬼怪, 我是建議你去 台北市民權西路125號正德佛堂請示觀世音菩薩 將這幾位登山罹難者 利用佛法 超度出來 , 這種方法才是正確。
裝神弄鬼
@@吳瑋雄-u5h
怪力亂神= =
@@jack851028tw 有六道輪迴,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 既然你說 怪力亂神, 那請問你生從哪裡來?死後從哪裡去?請告訴我一下。
@@吳瑋雄-u5h 我只信陰道出生不信六道輪迴
想到當時那些年輕人,在臨死前的絕望心情,真的好難過。
特別是只差短短幾十公尺就能到達松雪樓的那二位,他們一定知道只要躺下去了,很快就會失溫而亡,但無奈體力終究無法支撐最後幾十公尺,當時他們的心情,想來都令人鼻酸。
親自爬過奇萊,才知道從松雪樓到奇萊稜線的路徑呈現V字型,要先陡下走到溪谷再陡上,反之返程也是陡下再陡上,當他們頂著風雨終於走到溪谷,其實體力已經耗盡,要返回松雪冷又要一路向上走,體力消耗更快於是造成悲劇。也因此,後來的成功堡、黑水塘山屋、成功山屋都蓋在溪谷附近,就是要避免體力耗盡的狀況,讓登山客遇到緊急事件,至少可以有個安全的地方修整。
謝謝DK講解更還原了事件,邱瑞昌是我的叔公,一直以來都聽家裡長輩提起,只知道有一位家人在年輕時因為山難離開,曾祖父母當時很難過,不過都沒人去細說這個事件,直到清大50週年碰巧看到清大官網的文才稍微瞭解了一些,隔了一年看到這影片,又讓我再更靠近了一點,現在每年掃墓拜拜都還是會去上香跟叔公打招呼說說話,真的非常謝謝你~
施能健一畢業就出國了,因為當時很多人誤解他拋下隊友;實則是一般人無法想像在山區中遇到颱風是怎樣的情形,施說他當時只能不停往前爬,連轉頭看隊友的餘力都沒有,更別說救援。高山的低溫加上颱風的強風驟雨,他們其實有蠻大的機率是在四肢抽筋的狀態下前進數小時的
幸運活下來反而還要被責怪,太悲慘了,那些誤解的人根本無法知道他承受了多大的悲痛與壓力
的確 當時劇烈狀況 我想生還者自己內心也會有一塊是造成陰影 也不用責怪他
救援本來就是量力而為 自身無法自保的情況下 誰管得了其他人 以為是拍電影喔?靠意志力大家都可以存活是不是
如果救援其他隊友,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全軍覆沒😔
施與賴兩人在惡劣天候下能夠倖存已是奇蹟,若有人再誤解甚或苛責就是過頭了!
那個年代,登山同學身上的衣物跟裝備相較今日簡直天差地遠(從所拍攝的照片即可看出),加上天候惡劣,可以想像他們當時處境之艱難,深覺不捨。
我覺得很慶幸這起事件有生還者,除了讓後人得知事情經過可以「稍微」提防這類悲劇外,也以此能讓清大申請募資建造成功堡幫助到後來的登山客們,想想如果當時7個全死了搞不好過幾天才被發現,甚至可能像邱高事件一樣全部人間蒸發,蝴蝶效應之下搞不好造成之後會有更多登山悲劇發生,那五個人雖然失去了性命但其實說不定間接拯救了更多後人
謝謝!
最後一段講得真好.......任何戶外活動都有危險性,請確保自己是否已經準備好了,千萬不要大意。安全第一
一路看過來你們的影片品質越來越棒
不變的是敘事的語調都很客觀且溫暖
希望可以一直保持下去,支持你們
我成功123號堡都住過多次,基本上1號堡比較令人感到陰森,每次茶餘飯後講到這些故事,山友們既愛聽又害怕,我是高山領隊,有次帶隊依然在山屋內禪述這段歷史,半夜我起來上廁所,竟然一群人跟著我起床上廁所,哈哈...,任何靈異之事我想只要存有敬畏之心並敬而遠之即可,更重要的是在這些事件中學到經驗及教訓,不要在有山難發生
成功ㄧ號堡真的很寧靜,那種寧靜會特別陰森而且冷,白天就有感。
其實五位亡者顯然毫無惡意, 同樣的熱愛登山只是長留在山上而已,比起我們每天接不完的詐騙電話, 他們明明都是天使吧。
一直都很喜歡奇萊山的故事,其中尤其DK敘事的編排與用字最好,加上真實照片為輔,最後更一一介紹罹難者,真心覺得沒誰了
也要慶幸隊長在緊要關頭做出決定,施能建才能抵達松雪樓,並救回賴淑卿,並找回自己和其他同學的遺體。
不小心看到評論,直接被雷😂
@@33twhome 對不起 😅 應該要想到留言不能劇透。
本人是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系友 (前身即核工系)。清大核工系有愛好登山的傳統,也因此,許多山難大多有清大核工系學生遭遇到。雖然事隔多年,仍願受難者好走。
爬山不應該爬到自己喪命...,讓家人心痛
@@m0003506這是不可能的,爬山本來就要有覺悟,除非你完全不去爬
@@m0003506站在路邊等公車
都能被冷氣砸到了 不該因噎廢食
願受難者安息
募資蓋成功堡,可見同學們很珍惜並悼念這些同學
本人1991參加北縣登山會辦的奇萊連峰縱走,第一天住在成功堡裡,堡內只有看到米乾糧,和香爐內插幾根香,嚮導多人寧願外頭睡帳蓬,稍感奇怪,隔天我就知道了,我睡入口處,半夜有聽到吵雜走路聲,睜眼還看到多人往山上走去,30多年的往事,一直沒說
333原則要記住,失溫3小時,沒水喝3小時,沒東西吃可以撐3周。
在山上要以保暖優先,新聞說要帶大塑膠袋把自己套起來,原地等待救援。
颱風天。別說在高山上了,就算在平地也不要在外面逗留。風大雨大溫度低,體內熱量流失的更快。你想像自己是一壺熱水,能在風雨之中支撐多久。雨衣也沒辦法擋住體溫外流。
真的不要小看山上溫度變化
16:00前你覺得熱
16:30太陽下山之後你沒穿外套就會開始抖了
講的真有趣,而且跟老高不同一直有在標注來源還是自己找資料整理,聽得出來是自己團隊寫的稿子,不是洗稿,開心訂閱了
聽起來有點在臭老高的感覺,哈哈😂
當時登山都會尊重1971年的氣象預報了,反觀近年出事的人很多都是挑颱風來的時候上山,受困後再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去進行搜救。
譬如這次一些受困廬山溫泉飯店的遊客,雖然新聞一直報導不過都沒想過廬山溫泉早就強制搬遷了,為什麼廬山吊橋那邊還有人住還有飯店?為什麼明明知道颱風要來還要去玩?搞到救援人員還要分心力去救你們出來😡
當年的清大生,是菁英中的菁英!遇此山難,真的是運氣不好~
感謝DK D嫂的影片 或許這五個人的犧牲 換來以後更多的安全措施
應該說以那個年代 通信設備以及登山設備不發達的年代 登山客爬山風險真的很多 而且不論台灣那座山 山上天氣真的變化很多
我覺得到了成功堡,就算真的看到那些大學生的靈魂好了,也不用怕阿,因為他們又沒害人,事後毛毛的在所難免,但害怕大可不必,我是這樣想啦
奇萊很美,現在已經是稍有體能皆能攀爬的百岳,登百岳記得下載離線地圖,留意氣候,做好準備即可享受奇萊主北的美
在網路與電視上看到太多奇萊山難的報導,裡面大多是撿現成的互相抄襲或各說各話或失真(例如:遺照懸掛在成功一號、二號、三號堡,各說各話,邱高事件三雙筷子說成三支)
現在終於看見這個報導持平的節目,從罹難者的生平簡介,可見主持人事先有做功課,非常難得。
對於奇萊的清大、邱高、陸官三大事件,我曾花了約半個月時間到國家圖書館調閱當年聯合報與中國時報的報導,發現現在的媒體人或名嘴報導有不少失真。
衷心希望主持人能夠再接再厲做出更多資訊正確翔實的報導。
奇萊山真的很漂亮
對山要尊敬
但也不要迷信
做好功課,做好準備
對自己負責
山都在 不行就撤
這起事件 我想我會歸類在消息不足 導致判斷失策的悲劇
但值得慶幸的是 大家還算能理性分析
而不是恐嚇大家山上危險 我們把山封起來 大家都別登山了就永遠不會有悲劇
增加高山教育 基本生存知識 看懂地形圖等等 保險要處理好 讓發生意外可能減到最低
14:47 成功二號堡內確實有掛這五人的相片, 我是1990在二號堡住過兩夜, 它真的很詭異.
15:05 相片不應該是1987年焚燒, 因我1990 年就睡二號堡, 那時相片都還在, 或許1987年焚燒的是成功一號堡內的相片.
請問怎樣詭異法?
@@Kis.my.ass0678五張大張黑白照片整齊的掛於堡內,如果有微光可是會四目相交,再聽聽過去的舊聞軼事還是會手腳發麻,畢竟睡成功堡兩晚。
這裡我40年前走過,松雪樓下去溪谷只要二小時,回程上坡要二倍以上時間,加上風雨交加勢必更加困難。這是當下判斷趕回去的盲點。
第一天就很怪了,花一天的時間從松雪樓走到溪谷
@@LSK0833 當年路況不清楚,沒有明顯標示,而且很容易起霧。
你所害怕的每一個鬼都是別人朝思暮想的人
之前也去爬過山(甚至可能也不算甚麼高山 幾乎都是小坡 平地 偶爾一些較高的坡而已 只是距離稍遠)
當時走的也很累很渴 小小一段路也覺得怎麼都還沒到...那種體力透支跟恐懼襲來的感受真的讓人印象深刻...
願亡者安息..登山者也都要小心...感謝DK講解!
會有黑色奇萊的名稱除了在上面發生多次的事件之外,午後的奇萊從遠處眺望多半有陰影遮蔽,而有「黑色奇萊」的別稱
曾經在山區工作過幾年
每年都有人遇難
但都不能算意外
都是獨自挑戰的白痴
通常都是頂尖的大學畢業生
正常人在平地走路都可能扭傷了
你怎麼確保你在山上不會出問題
山道再怎麼安全也避免不了白痴
每年都要看消防隊整隊在山上搜尋
然後隔天早上下山被氣溫凍得發抖在吃早餐
即便是夏天高山氣溫通常也都在十度以下
千萬不要耍白痴獨自去爬
你自己挑戰出意外還得連累一堆人
WTM我婆
你放120顆心吧!!
你口中的白痴~
曾經有~以後也還會有的~
很受不了背一個單攻包就上,也不惦惦自己斤量
的確蠻反對獨攀的~
不過對於一些所謂"高手"而言
這言論可能會未央XD~
很多搜救高手本身也是獨攀達人,直接說獨攀是白痴有失公允,要看路線難度、準備程度、本身實力、天氣狀況……還有……運氣……
邊聽邊哭,很難過這些年輕的生命就這樣走了。
那年代能讀大學 興趣還能是登山 還有相機的 家世一定非富即貴
投胎勝利組 卻自己找死
給現代登山者一句老話「沒那個屁股,不要吃那個瀉藥」。
早年登山沒有什麼規範,登山環境差、裝備不足、生存知識不足等等....才造成多人罹難,對他們感到非常敬佩也不捨,也感謝他們的犧牲造就了更完善的規範與規劃。
現在則各種資訊發達、裝備齊全的狀態下還是很多人發生意外,一時性起知識不足、裝備不足、天氣差非法登山等等....這些人就是實實在在的白目。
1971年的防寒、帳篷之類的設備都沒有現在好
很久以前某天下午,我去台中的小小山健行,走了10分鐘後海拔大概才幾十公尺吧,居然發生狂風只差暴雨,很像颱風來襲,那天完全沒登山客,平常多少有人。 我下意識覺得可能是魔神仔。這時一個老婆婆從山上下來,跟我說你還是回去吧,別再前進,老婆婆看起來像是那附近居民不是鬼喔。然後我走到停車場後天氣根本完全正常。深山如果遇惡劣氣候,可能要拿命去拚。
老婆婆:「我只是去山上工作的附近居民,不要懷疑我~~~」XDDDD
那位長者救了你
土地婆
山婆
好喜歡你的頻道 工作中聽
Ps 你的眉毛太有戲了😂😂😂
的確😂
我建議初學的登山者, 注意保暖與身體狀況. 高山上, 不是只有 白天 / 夜晚 溫差大 , 而是 : 可能現在出大太陽, 氣溫 30多度. 過個幾分鐘, 雲霧飄過來, 很快就下大雨, 溫度很快就下降到10度左右. 不到20分鐘內, 有可能 溫差 20多度. 如果沒有準備好雨具, 萬一淋濕, 又無法及時回到紮營地, 這樣就有可能發生危險狀況. 更何況, 還有高山症的問題. 初學者最好先去學習登山的知識.
1971年那時爬奇萊連峰還不像現在這樣的安全,搞不好過卡羅樓還沒架繩
奇萊最後一段從小奇萊到松雪樓是上坡 也是非常困難的部分
陸軍官校倖存的兩位臉書上是好友,都各自成家立業了,畢竟當年經過這樣的患難
如果沒有松雪樓的興建,他們就沒有機會求救了
我覺得光是午後雷陣雨在平地騎車就很艱難了更何況是登山..
沒想到還有人會在提起這件事
老實說我比較相信丘高事件裡的三名受害者是被他殺的可能性比較大,意外發生後搜索隊找遍整座山連屍骨都找不到根本不可能,肯定是被殺害後掩埋了吧
三雙筷子插地上感覺比較像是原住民的暗示,別忘了當時帶領搜索隊的也是一位原住民
丘高事件比較有可能是遇到斷崖坍方然後3人皆掩埋
當初在台中中興嶺服役時,有次起大霧,一開始是從兵舍二樓隔著營區馬路的精神標語幾乎看不到(水泥的那種寬三公尺高兩公尺左右),最後大到據離三公尺就看不到人,更不用說還在又冷又下大雨的狀態~
個人感想勿鬥:登山隊長下達最後的命令是對的,如果還集體行動,也有可能全滅
奇萊的氣候變化是極端快速的,尤其是中午過後。才剛看到遠遠的山下有些許雲霧,很快的自己所在之處就不見五指。
山是絕對值得敬畏的存在,所以我一直反感『征服』哪座山的說法,我只用『拜訪』了哪座山。無論高山、郊山,自己都絕無能力去征服祂,只是有幸能拜訪祂…
所以,喜歡獨攀的我,奇萊主北都是在其他山頭遠遠的欣賞她的美,今生沒有挑戰的打算~
超喜歡山難案件 太神秘了 希望多講一些
@@fo1xp3ov8n 體驗過囉
去年底才去走奇來,遇到下雨沒能攻頂就撤退了!
想想50年前的裝備應該還沒有Goretex,沒有羽絨衣,一旦衣物弄濕或是受潮,真的很快就失溫了,悼念逝者😢
家裡有怒江百科民國68年版,裡面有 介紹羽絨標準等級,離此事件8年所以那時應該有羽絨衣了。
不過羽絨衣一溼就不保暖了。
@@lee31229 剛剛上維基百科看到了,謝謝說明,坦白說看完影片,真的覺得那位懂得拋下重裝直接想辦法爬回松雪樓的生還者,真的很懂得靈機應變也很果斷,更間接救了另一位生還者,希望未來都不要再有這樣的山難發生。
羽絨服(英語:down jacket)是一種外套,此類外套的內部由鴨或鵝的羽毛填充[1]。這種外套有很好的保暖功能。羽絨服是由戶外冒險家埃迪·鮑爾於1936年發明[2]。
我登山沒穿過雨絨衣....我連睡袋也不是羽絨的....
@@user-is...8964 強悍👏👍
@@Nick-9319 睡袋是英國 攝氏 負10度適用....好像是中空化學纖維....我買gotex 雨衣在1995,大概9000元,後來改用台灣的?tex ,大概3000元...
dk是我最喜歡的youtuber~~不管什麼故事 我覺得dk講的都是最好的 最吸引我的,其他youtuber的都聽不下去
youtube影片的dk與ig的dk完全是兩個人
太有趣了
第一次看到唉居也懷疑真的是同一人?
想不懂為什麼以前登山這麼盛行
幾乎每個大專院校都有登山社
學校老師沒有教相關的登山知識嗎
然後出事的都是學生自己去爬😢
很少聽到有老師帶隊去登的
幾乎都是社長或學長帶
真的很奇怪😮
真的很奇怪
棄裝備用跑的真的是明智選擇
風速哪怕是1下著雨扛著裝備,沒意外都是2個人體重了。(而且看照片哪年的防寒登山裝可能不具備防寒
狂風暴雨之下再好的雨衣也會淋濕,失溫真的完全無法撐下去~
有雪衣雪褲還有許多新科技的保暖錫紙,27歲時跟朋友去日本滑雪時買的,有防水噴霧!不過全身買起來要好幾萬啦!不過我現在心臟不好沒辦法再去做那些危險的事情了!小時侯都玩過了太危險的爸媽不讓去參加...
這些大學生都是未來可以幫助國家的人才,天妒英才.........
看到最後一句也真的感慨
113.04.02 我在奇萊稜線山屋看到一架黑鷹直升機,是來吊掛一位已經往生的登山客
該名登山客疑似在03.31時不明原因倒臥在稜線山屋旁的路徑上(當時天氣預估是大風大雨,被發現時是穿著雨衣褲),04.01時由其他登山客發現並報警,04.02近中午天氣放晴直升機進場前來吊掛
真的是要敬畏山
異色檔案愈做愈好了🎉🎉🎉
三年前 我和我爸爸去爬奇萊山 跟著團隊 我和我爸爸跟團隊先拉開了一段距離 結果走到一半 忽然聽到一群學生聊天 四周無人 我差點滑下懸崖
幸好你平安
第一次聽你說故事,聲調咬字都讓我沉浸在幻想中!!
相較之下現在很多登山客真的很⋯
天氣不好硬要上山,為了攻頂拍照造成一堆人的困擾!
謎之音:有登山客請求直昇機救援,說是受傷了,結果接下來之後自己蹦蹦跳跳的上救護車。
奇萊沒有所謂的"奇萊主北峰"啦... 這是兩顆山岳加在一起的簡稱。
奇萊主峰+奇萊北峰=奇萊主北
感謝介紹,真的很用心
真的不能怪他們~
以前天氣預報跟資訊都無法及時獲得
默哀~
以1970年氣象技術 不如現在現代即時 現代預測準確度相較更高 即便還是有誤差值 也拜於目前手機行動科技 能更即時看到天氣狀況 自己也常爬山 甚至這一次颱風過後計畫要登玉山 但綜合考慮天氣、地質、路況後,還是取消這次的玉山生日行。由於自己時常獨攀,所以更需要對風險做系統性控管,進而嘎然而止。另外,保暖相當重要,尤其在三千公尺以上百岳更是如此。另外,離線地圖也是我登山好幫手,但有許多人輕忽登山而喪命,真的得做好準備。
我也喜歡獨攀,也是對風險控管更謹慎,首先是選擇路線,都是路徑分明的單攻路線,再來就是裝備,以及出發前幾天緊盯著氣象,真不對勁就延期取消,即使假已請、民宿已訂,不要覺得可惜;還要起登時間大多會四點多,中午前一定攻頂,才有大景,也確保不會摸黑下山~
@@sandradai1118 真的 所以這次還是取消玉山行程 改去其他非爬山之處度過四十歲生日
獨登太危險了.我只有一個結論就是手機收訊品質最好的就是中華電信.最好還是要告知家人或朋友.該登記的還是登記吧!
@@王牙竹 其實一群人也很危險 若沒有先計畫 重點不是單獨與否 當然登山都會登記與告知留守人 而有無風險管理才是更重要 也是會考慮到天氣晴朗與否 這也在風險管理之列
從小就是跟家人到處玩跟爬山健行,有時也會去山上的河邊泡溫泉跟露營...但一定都考慮周全跟天氣晴朗才會出們.
1971年,當時合歡山的地形地貌,及各項建設,是非常原始的,我是1990的,國小時去合歡山,人車都還非常少,大概只有現在的10趴!
奇萊主北就是包含奇萊主峰跟奇萊北峰哦😉
請大家前往高山爬山的時候一定要準備好防風、保暖、足夠的糧食(最好有蛋白質且飽足感更好)
以前有多次以為準備充足卻趕不上意外的經驗。
雖然都是小意外,但如果是更大的狀況下根本就在跟生死搏鬥 ((雖然回去讓身體好瘦了
在山上會因為高壓的關係,身體會膨脹包括胃,通常在登山時不容易感到飢餓,但等到飢餓時通常身體的情況已到非常飢餓的程度了,餓肚子的情況下會讓身體對高山及寒冷抵抗能力變弱,身體不舒服狀況很容易接踵而來,這種狀況會很快,所以請一定要依情況定時吃東西,確保身體能持續進行登山運動。
休息的時候,也盡可能要找風較小的地方
嘉明湖死在湖中 雙手握拳坐著死 那篇故事呢??
爬山就個人喜好 只是要爬就該多看重大自然和山林的危險性
因為這影片,再次去看DK首次露臉解說的[邱高事件]了🤣
果然好片不怕重覆看,謝謝。
回想我當初就是從邱高事件認識DK然後關注到現在的
就是運氣不好,敗給天氣。
6:31 氣象局登記是每秒70公尺而已
現在有人在賣深山用的衛星連線服務❤
或許,一開始許可證延後才拿到,就是在阻止他們上去😢
感謝異色檔案分享!
黑色奇萊不只多濃霧,天候不佳時,更是日照不足,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壓力。
現實版的迷宮飯....
久沒來看,DK的眉毛一直都這麼濃嗎😂
上稜線後
是攀登奇萊北峰
(又名奇萊主山北峰)
然後是奇萊主峰
(又名奇萊主山)
下山位置是能高越嶺道
的屯原登山口
題外話:
其實颱風形成前
在海面上還是熱帶低壓
或熱帶擾動時
衛星雲圖上通常看得出來
播報員也都會提及
那五個退出的算逃過一劫了
那個年代的裝備、跟現在根本沒辦法比 .... 人力也克服不了
就只是單純登高山資訊缺乏 裝備不足 還有莫名的自信
謝謝DK兄的奇萊山難明確的解析,我深信這三個大專生,我也只能說,有一種可能,是三個大專生遇到了,非常詭異的又不尋常的離奇變故,是他們始料未及的,也導致他們命喪奇萊山,請DK兄自由心證
人定勝天 是個對自己生命的玩笑
1960年代人類才有第一張衛星雲圖
1970年代仍屬於衛星雲圖的發展階段
在當時更多時候颱風的生成都要靠周遭的船隻回報
或是途經該地的飛機觀測
颱風的形成發展甚至路徑
都不會像是現在這麼即時 ...
業力誰能抵擋呢
日月潭大學生船
難.................😢
我們家以前比較常在寒假去山上爬山!暑假都去低海拔的遊樂區,4月起到10月都有颱風的風險我現在40歲也保持這種原則,冬天的話不太下雨也不會太冷...
登山真的是極限運動,與其歸究靈異超自然,還不如想想,在大自然面前,人類其實是多渺小無力
有人在奇萊山上看到那幾名學生的靈魂還在山上徘徊著😱
總之對山要有所敬畏😊
沒錯
多爬郊山
少爬百岳
比攻頂更重要的兩件事
行孝要及時
行善要及時
很有道理,人身難得,請勿輕忽。
高山有郊山看不到的景象,況且郊山或中級山出事的更多。
比較喜歡看DK做山難或是靈異或未解懸案的影片
DK做懸案真的好看,可惜現在比較少了.
D K好棒好紅喔。我為什麼這幾天才發現?錯過?
中間那個嚇人的地方真的嚇到我了 😰
和主峰比是北峰比較危險啦 上個月剛活著回來 累死了
奇萊北峰我登頂過三次,天氣好的話,還算OK啦!但上面的天氣是瞬息萬變,天氣差的話是整個風雲變色。
你有好音色!
原來你沒有要講邱高 1:37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