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的和弦 (AI音乐春晚组委会和AIGCxChina授权节目)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8 фев 2025
  • 作者:知南、格林、远志、无痕、杰森、笑尘、女兆江鸟、张逸羽、可可哥
    工具:Udio、可灵、Midjourney、Runway、ChatGPT、剪映
    说到数字“九”,在中国古代是皇权的象征,帝王被称作“九五”之尊,可见古人的崇“九”之情。可是在交响曲的历史上,“九”这个数字却是作曲家们避之不及的忌讳。 据说贝多芬,舒伯特、 德沃夏克、布鲁克纳、马勒等作曲家,都在谱写完了自己的《第九交响曲》之后驾鹤西去。写到一半的《第十交响曲》和很多作曲家们实在“创作不下去”的乐曲,被搁置在一边,徒留历史的遗憾,令后人叹息。今天AI横空出世,AI音乐的生成原理是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特别是深度学习模型的应用,通过这些技术,分析和学习大量音乐数据,从而创作出与训练数据风格相似的音乐。然而当前公开的AI音乐工具虽然可以对不同类型的音乐进行创作,但并未针对性的对某一作曲家的音乐进行偏好训练。所以在进行音乐续写时,需要创作者对该作曲家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进行深入的音乐分析,深刻掌握该作曲家的作曲风格,试图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创作者以作曲家已完成的手稿为基础,试图拼凑出该乐曲的曲式结构,并根据交响乐的创作原则,进一步判断AI创作的草稿片段应该放在乐曲的哪个位置。在整个过程中,AI和创作团队都必须学着像作曲家本人一样完成各种任务。从作品立意上讲,该作品凝聚了创作者本人对AI与艺术、AI与人类、AI与艺术和人类之间关系及命运的思考,对当下人类的疑问,如AI音乐是什么?如何面对AI带来的冲击?如何与AI共生共存等当下AI时代各种迷茫的问题,通过舒伯特、现代作曲家和AI小乐三者之间的对话进行解答,启发人们从更加包容且理性的角度去看待科技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该作品是目前国内可见对作曲家未完成作品进行续写的初步尝试。该作品集趣味性、视听性与科普性于一身,以音乐+小品的形式,通过对话引导式的将多种由AI创作与人类辅助完成的音乐进行一一呈现。作品中不光有作曲家未完成的西方交响乐的续写,更有融合了古韵国风和现代电子音乐的创作,体现了中西合璧与古今相融的艺术创作理念,力图展现AI音乐创作的丰富性与无限可能。AI不是替代品,而是新的艺术媒介,普通人可以通过AI,将内心的声音呈现出来,艺术家也可以借助AI,以崭新的方式表达自己。有了AI的加持后,那些历史的遗憾得以在新的时代焕发生机,实现当代AI音乐人与历史上音乐家们的跨时代互动!

Комментари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