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NVIDIA GTC22 開發人員大會, 2022/3/21-3/24 全球線上同步登場!✔ 3/22 晚上 11 點|執行長黃仁勳的主題演講✔ 超過 900 場講座線上隨選隨看& Live Q&A 替你即時解惑✔ DLI 深度學習實作坊提升備戰力,輸入折扣碼「MCDLI99」即享 99 美元GTC優惠價 !💚貼心小提醒:觀看講座前記得先下載 PDF ,有助於內容理解、隨時複習喔!立即免費報名👉 nvda.ws/347JqJQ立即報名 DLI 👉nvda.ws/3vVcKOS---這支影片是黃標嗎?#對這支影片是黃標如果你覺得它不應該被黃標歡迎留言 #ItDeservesGreenMark #這應該綠標 和我們一起協助 RUclips 建立一個更完善、更精準的AI判別系統!
不好意思,今天遲到了
@@shasha77 沒事兒,辛苦了。好議題值得等待。
拍片仔過來人來報到影視圈真的不像外面人看得光鮮亮麗工作人員其實非常的辛苦每天14小時以上都是常態,甚至會到18-20小時以上有些長片甚至每天通告之間都只相隔8小時,並且連續好幾天 (拍6休1算比較有預算,否則拍7休1基本上是常態)而且都還不包含場復、過檔、還器材、借器材的時間但沒有人Care,工作人員還是只能一直抱怨可是身體還是要做事受傷了不會有人關心工作人員傷勢,只會關心你還能不能做事當你跟資深的大佬反應,總會得到一句「你不做,永遠有別人會去做」所以我覺得這份工作對我來說真的太痛苦,我就想辦法換工作但我還是非常敬佩留在影視圈工作的每一個人也希望大家每看完一部電影、電視劇時都可以把劇組名單看完因為這是幕後工作人員唯一能被看到的地方(因為不是所有幕後工作的組別都能報名金鐘獎、金馬獎)
辛苦了!有你們的付出,觀眾才有好作品能欣賞,好劇都是由每個螺絲堆砌起來的。
我都會認真看完
然後對製作有概念之後就知道真的無可奈何 預算和時間就是莫名其妙的緊
辛苦了,真是有毒的工作環境
曾經也在拍片圈子一小段時間,之後看國片就絕對都會把credit roll看完了🥲
不只影視產業,表演藝術產業整體而言都是,劇場圈也是如此...
不只表演藝術圈,勞工層幾乎都很血汗
台灣就是想拍出跟韓劇美劇一樣水準的作品,卻又不肯給工作人員合理的酬勞不只影視圈,而是所有產業都這樣,台灣每個產業的老闆都希望自己的公司有國際水準的競爭力,但卻把勞工當狗一樣在壓榨,給個薪水像在施捨一樣不甘不願
只要是低階層勞工大家都很血汗,我就曾經做過一天快20小時的工作,一個月沒休息過,重點沒加班費也沒勞健保
唉...各行各業基層都差不多台灣人太善良認份勞權意識真的有待加強
自願的啦。沒人逼你上班。
我是香港的觀眾這幾年來的台劇都很好看,很吸引人,很有話題性。像是華燈﹑與惡,國橋之類的,自己還特地去看國橋,真的很好看,希望大家在看劇的時侯,不單是享受,還是要想想背後劇組的付出。希望台劇發展越來越好!!!
香港這個產業的情況也不相伯仲
@@harryhon2788 近年香港只有大叔的愛有比較好吧!?和台灣比還是有點距離
意指又累又慘的工作待遇
😊
@@harryhon2788 TVB🤭🤭
昨天才在青年危機那篇抱怨,今天就出現相關討論沒啥好說的,窮演員沒啥錢只能30感謝再感謝內容講的也非常正確唯一不同的一點是,按照台灣人在一般工作的公安認知,健忘且一犯再犯的情況我相信炎神的那部製作,應該等風頭過去後不久,會直接默默開拍就像志祺裡面說的,你的堅持只會變成人家的難搞沒名的幕前幕後就換掉順便在幾個反水的同行,在劇組間傳你難搞的壞話讓你接案會越來越困難有名的再有風骨、也是出資的金主最大負能量嗎?不是只是當抵制的那方,反過來被你認爲是同行同一邊陣營的人搞就會意識到這也只是現實罷了畢竟那一次不是有人出事,整個慘業的臉書、IG都在那裡假惺惺的弔念跟抱怨呢?就算如此,我還是支持我的炎大神
被同行的人搞真的最令人無奈
台灣最美的風景不是叫假的
設計、影視類的科系有很多就只是被大學拿來吸學生、抗少子化退場浪潮的工具。證據就是從96年少子化正式開始起,大學的影視與設計科系數量開始暴增,光設計科系就佔據16%的學生,但設計產業占台灣GDP不到4%...。所以實際上這些設計與影視產業並不太賺錢也不缺人,放任學校投年輕人喜好開設一堆“夢想”科系後,人才供給過剩,薪資待遇工作條件都變的越來越差。反正你不做也有其他年輕人想做。勞動者根本沒有跟資方的談判條件。最近還有另一個新聞是講設計系會讀到後悔,因為從學生時期就過勞爆肝,未來薪資又低又血汗。這些事政府也知道,所以教育部幾年前下令不準大學再增設影視科系,不過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台灣的影視圈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從政府、教育部就開始的社會問題,是錯誤政策的犧牲品。
“我們不會去解決問題,只會解決提出問題的人”雖然不是影視圈前輩和我說的,但很現實。
我以前也是影視圈的工作人員 (做綜藝節目)工作做六休一,每天上12小時有重點休息那一天還要你想企畫案文稿等等月領25K,要做兩三人份的工作想想還不如做便利商店,每天上8小時就好下班還不用把工作帶回家同樣的時數,領的薪資比工作人員還多重點還不用像被叫狗一樣的羞辱我不是一個沒有夢想的人,但現實往往棒打了我
便利商店沒有上8小時就好🙃
我也是曾經做綜藝節目的工作人員,我的工時幾乎跟你一樣....我甚至還一段時間是做8天休一.....也是平均工時12小時,長的時候可以20小時(熬夜工作沒睡是常態),就算休息那天主管還會傳訊息要你想企劃!!!薪水也是最低薪。那段時間累到很迷茫,想說為什麼不乾脆做超商,真的像你說的做八小時薪水還比較多!我現在也離開這個職業了,就只能當作累積經驗,有碰過就好,不會想一直做下去
@@594htysf 哇靠………………………
能透漏那家公司,什麼節目嗎
@@名稱為空 不單只有一家 我朋友待三立也是被操得要死 還要常睡公司
曾經滿懷夢想進劇組工作,接受到的狀況真的只能用慘烈來形容,離開劇組後雖然還是做著大家大家都說辛苦的勞工工作,但至少不用擔心老闆跑路,欠薪,突然車禍被撞飛沒辦法工作還得不到任何該有的保障,沒勞健保還有連續工作10天才休假一天持續一整年的狀況,拍戲環境多半因為趕時間進度呈現一種極度緊繃壓抑的狀態,更別提職場性騷擾,黃腔,不尊重人一言不合就把人當狗罵等等亂象...(別懷疑上面都是我親身經歷過的狀況,尤其是劇組普遍都不會幫保勞健保,多半要自己出錢找公會保這點真的離開劇組後才發現很扯....
法律有洞吧 台灣是不是沒有工傷法?
@@r105663 有也能 照鑽
B 我本身就是影視產業領域的人雖然我蠻幸運是在數位媒體 是IN HOUSE的工作 工時、環境和薪水都較穩定但我身邊許多親朋好友都是在劇組工作做7休1已經算很幸運了我認識的許多人都要十幾天才能休一天甚至製片組連休假時間也常要思考拍攝的事而交通時間和駕駛人員也真的是大問題自己就有幾位朋友因為疲勞而出過事也常會遇到拖欠薪水的狀況但難過的是就算年輕一輩想要爭取改善但有些較傳統思想的前輩就會覺得是我們吃不了苦或不受控還有資方提供的保障通常都很不足加上這兩年疫情影響大家只能憑著熱情和糊口繼續撐下去真的很希望影視產業可以改善這些情況讓我們這些想創作好作品的人也有好的工作環境
月休二嘿嘿
老話。自己當業主再說。
早在二零一幾年就有人討論過,韓流的到來、為什麼韓國現在的影視作品甚至節目可以這麼受世界歡迎那時候很多聲量討論都來自於他們的演員,越是高收入的演員在和導演等劇組合作的時候通常會為了讓作品更好再有水準之上的營收後會將資金投入作品。在他們的概念中就很像投資一個自己可以參與影響的股票中,自己的表現提升+劇組的資金活絡能創造或使用更多更好的資源情況下,自然能有好的表現。
C 台灣的勞權真的是近幾年才慢慢有改,但現今不管是資方還是勞方都還是有傳統道德觀念框架住而且還不少數,之前曾看到住在西班牙的台灣人談勞權知識在當地教育從小就教起而才讓西班牙對自己的勞權意識清楚保護自己.
市场小挣不了钱,有能力的都去大陆卷钱了,剩下的连残羹剩饭都吃不了,只能内卷了。
@@唐纳德拜登 講的好像中國沒內卷一樣這幾年台灣能出評價高的劇反觀中國這幾年能拿得出手的有啥?
真的笑死 市場大出的影視作品一年不如一年連市場小的台灣香港都比不過好意思在那邊說台灣內卷化跟遊戲產業一樣14億人做不出3A只要關於文創跟娛樂產業中國只要還有廣電就沒辦法發展
@@tming3197 其實也沒什麼好反駁的吧,確實臺灣市場小,我們的作品題材應該要更大眾和國際化一點,像斯卡羅花了很多錢但連臺灣人都不見得有興趣更何況外銷,我們內部問題真的還很多,勞權問題、補助式經營等等,慢慢改善吧不需要用別人的問題掩蓋自己的問題,本來做這行都是懷抱著理想才會投入的人,中國也不是沒有好作品,只是真的浮出(被過濾)檯面的不怎麼樣,當初過去中國的那些演藝工作人員也不容易,臺灣的運動員也是一樣,說真的他們不需要被兩岸政治消費。
作為一個曾經就讀影視系的學生,現在看到這支影片蠻慶幸自己畢業後選擇轉行,除了自知能力在這產業不足之外,也的確有深刻體驗過拍片的勞累,畢業製作就有不少人連續拍了一個禮拜的時間都幾乎沒有睡到覺
請問你畢業後選擇轉去哪行?
設計、影視類的科系有很多就只是被大學拿來吸學生、抗少子化退場浪潮的工具。證據就是從96年少子化正式開始起,大學的影視與設計科系數量開始暴增,光設計科系就佔據16%的學生,但設計產業占台灣GDP不到4%...。所以實際上這些設計與影視產業並不太賺錢也不缺人,放任學校投年輕人喜好開設一堆“夢想”科系後,人才供給過剩,薪資待遇工作條件都變的越來越差。反正你不做也有其他年輕人想做。勞動者根本沒有跟資方的談判條件。政府也知道,所以教育部幾年前下令不準大學再增設影視科系,不過已經來不及了...
我也是畢業製作的時候嚇到..畢業製作都這樣了,難道未來一輩子要這麼累嗎?(不過我是遊戲類沒有影視類那麼恐怖,不過是數媒系,數媒系也是有影視類聽說真的沒睡覺是常態)
其實知道台灣影視圈血汗的情形很久了,但感覺就像是影片提到的,這個圈子太封閉外,好像外人沒辦法用自己的觀點去要求他們應該怎麼做,而且因為封閉,所以就算是圈內人想要用行動改變環境,也會因為跟別人不同而特別容易被打壓甚至出現霸凌情況....不過,這次事件,其實多少令人寬慰的是有幾個台灣演藝圈聲量高的藝人願意跳出來為幕後人員發聲,而不僅僅是領獎時的“感謝”希望願意重視大家工作環境的人越來越多,不要只是看到自己獲得什麼,要看到自己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正向影響
我是目前在學電影相關的大學生,因為學校教的拍片時數通常是工作12小時、休息12小時,所以基本上我們學生劇組也是依照這個規則來工作的,但就像影片所說,通勤卸器材甚至場佈跟架器材等等都算在休息時間,直到正式開拍才開始算工作開始,而且因為是學生劇組更難籌備到錢,所以為了減少開支,壓縮了工作人員在工作期間的休息時間,所以像吃飯之類的只能趁機器休息的時候趕快吃完繼續上工。而這個問題國外的劇組大多採用拍攝8小時、通勤與場佈8小時、休息8小時的規則,這樣至少保障了工作人員有充分的休息。而且國外很多危險的場景是在攝影棚內拍的,減少了一些像這次攝影師與收音師滑落溪谷陣亡的事件。
所謂的國外可能還是只有美國。我所在的法國影視產業還是剝削,或許比台灣好一些,但感覺作創意產業的規範就是比較困難。
設計、影視類的科系有很多就只是被大學拿來吸學生、抗少子化退場浪潮的工具。證據就是從96年少子化正式開始起,大學的影視與設計科系數量開始暴增,光設計科系就佔據16%的學生,但設計產業占台灣GDP不到4%,影視出版產業更慘,占GDP只剩3%...。所以實際上這些設計與影視產業並不太賺錢也不缺人,放任學校投年輕人喜好開設一堆“夢想”科系後,人才供給過剩,薪資待遇工作條件都變的越來越差。反正你不做也有其他年輕人想做。勞動者根本沒有跟資方的談判條件。最近還有另一個新聞是講設計系會讀到後悔,因為從學生時期就過勞爆肝,未來薪資又低又血汗。這些事政府也知道,所以教育部幾年前下令不準大學再增設影視科系,不過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台灣的影視圈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從政府、教育部就開始的社會問題,是錯誤政策的犧牲品。
我覺得這不只是影視圈的問題,而是在台灣整體產業都在追求所謂CP值的問題
餐飲業也一堆吃到飽、cp值...,稍微貴一點有水準,就被罵文青吃氣氛,社會價值觀如此,自稱美食王國我都覺得羞愧
客人常常拿Toyota 的價格想要BMW的服務和品質
從客人到老闆都在追求CP值,現在員工也可以爭取一下了。吧。
30k要求台大畢業 英文流利 肯吃苦加班 on call XD
@@名稱為空 台灣之所以會人人追求cp值、是因為台灣的物價飛漲 但薪水不漲、導致大家越來越買不起東西、只能通過最大努力節省開支來過日子!
不只影視產業吧,根本全台灣大部份都是靠省錢在賺錢,要根本改善的除了法律,還要每一個人的觀念要改變
這才是最困難的 奴性已經養成 既得利益者不可能讓利 敢出來發聲的通常是真的沒權利 能爭取到的頂多是比物價還少的一點點漲薪
資本主義下的世界,總是宣傳能賺大錢的有錢人都是靠他的智慧與努力,窮的人或苦幹實幹但沒甚麼錢的勞工、受薪階級都是你自己不夠努力,不思上進。
影視產業在這段復甦期間,肯定要經歷一波血汗時間了...,台灣影視產業很明顯有斷層,不管是演員還是幕後人員,看看近期的台劇就知道了,明明劇的量沒很多卻都是熟面孔,表示斷層非常大,希望能在這空窗期間,慢慢改善環境跟補足資源及培訓人才。
有智商的人都知道這產業不能待,當然就會有人才流失或青黃不接的問題。尤其現在資訊這麼容易取得,隨便搜一下就大概知道科系、產業狀況,還會想念想投入嗎?畢竟以台灣的狀況來說,就算影視產業沒落好像也沒太大影響。畢竟整個影視出版產業在台灣的GDP 佔比只有3%左右。這還是包含有韓國大陸等外國作品的影視娛樂產品的總產值...
我也是覺得自己的肝真的不夠用,身體不再年輕好操勞,所以離開了影視圈⋯⋯也被嗆過「下班就不看Line喔!」這個圈子真的需要大改革
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其實是 願意掏錢支持的人很少很多人只想免費看劇或是一樣是一張電影票寧願選擇好萊塢最後就是台灣的劇組經費永遠不夠省下來的就是這些憾事會發生的惡性循環
真的!有的人連幾十塊的 RUclips Premium 會員都不肯花,找一堆擋廣告的 APP 開外掛。大家看免費的習慣了,但似乎忘記了這些影視作品都是「有價內容」
很多人都是打從心底瞧不起台劇啊,連劇情演員是什麼都不知道,一聽到台灣拍的就先唱衰,怎麼可能願意花錢支持
不要说娱乐,连吃都不舍得花钱
蠻好笑的,居然將台劇的問題怪罪到觀眾上你如果拍得夠好看觀眾會不願意支持嗎?戲院又不是沒有破3.4億的台灣電影,netflix也不是沒有造成話題的台劇也不學韓國拍個像魷魚遊戲這種能造成話題的劇你奢望誰支持台劇?
@@steven-it-6688 YT是免費平台,沒權利阻止別人擋廣告要嘛就把平台改成付費會員制,自己選擇上傳YT免費給別人看創作者是有逼你支持他們嗎?
我們觀眾能做的就是:多看正版,多進戲院,多進劇場,把餅做大環境才會越來越好!
@@garlic5558 對...油水都在資方身上這樣底下的人哪想幫他們賣命?
綠綠大大,該做的事正好反了,在剝削和壓榨下的血汗作品應該抵制+拒看。金主很大,但根本沒有票房、沒有收視率更大。
錢都進了資本的口袋😂
但他們沒賺錢會連基本的都不給。
@@je50120所以才會要抵制,畢竟賺錢了還是只會給最低餬口錢,餅在大都不會分給下面的吃。
之前在電影劇組實習,20天的片期只休一天,不過工作時長大約8-10小時而已,是獨立製作所以導演真的非常辛苦的擠出錢來拍片。影視圈的辛苦,經歷過就會知道比文字敘述辛苦的多,但這些充滿熱情和理想的前輩們卻用自己的汗水和淚水一次次撐起台灣的戲劇或電影。大家看的到金鐘金馬紅毯的光鮮亮麗,但幕後的爆肝和辛苦真的難以言喻。那些往國外發展的從業者真的不能怪他們,如果可以誰不希望留在自己的家鄉打拼發展爭光?但現實血淋淋的擺在眼前,怎麼拼?記得當時念大傳的時候夢想很簡單,就是替台劇再次發光,但畢業了幾年,現實的壓力也讓我沒有往影視圈走,但我還是熱愛和關注著臺灣影視,希望某一天,有能力了,有財力了可以再回來幫助臺灣的影視劇重新發光!另外,離開的收音師是同系的學長,曾經聽過他的演講,認識的學長還說事情發生的前一天還在和他聊天而已...願不要再有這種意外發生了。
覺得A和C要並行,大學做作品的時候雖然教授會說我們應該保保險,但製作費全部都要由學生支出,學校沒有強制也沒有補助,所以大家為了降低成本也就不了了之了。
真的,到後來就變成是為了省預算在拍片、在交作業
哈哈哈直接幫助學生理解製做方的操作邏輯,很優秀的學校👍學生自己都不願意幫自己保險了,怎麼會有製作公司願意幫員工保險呢🤣
後製人員報到,前製的演員工作人員都已經這麼辛苦了,後製想當然爾,我們常常用加班時間或休息時間在等前置的帶子回來我們才能開始作業作業的時候也是隨時有東西要修改他們沒日沒夜我們也是,幾乎是24小時ON著,有很多人都是用熱情在撐但長期下來,絕不是一個進步的產業工作模式我覺得勞工基本的權利可能是第一個要請政府重視督促的,薪資工時和保險這種最基本的要有再來是前中後製的專業人才需要在每一個案子之後改善流程與作業模式,必須要有人是站在長期管理的面向去思考事情而不是單憑藝術家們的熱情在燒,再天才也走不長久
雖然我沒做過影視幕後,但那種「多付出一點沒關係」非常能理解......,我們都會期待自己和整個藝術環境能發揚光大,藝術相關產業在台灣真的很難生存QQ
有的時候覺得不能用熱血解釋一切,然後變相壓榨,覺得幕後應該舉行罷工活動
@YYY LL 我覺得你可以聽一下 8:08,能改變環境的話誰不想,問題在於我們不知道嘗試改變的風險有多大,是不是有可能會讓自己無法繼續待在這個自己最喜愛的圈子,所以就算大家有異議也不敢勇於表達,他不像民主社會的社會運動,只要一群人出來表達意見,就有被聽見需求的可能,更何況社運能造成的影響都可能有限了,一個不容易被整個大環境理解的產業或是圈子,要做到你所說的罷工尤其困難現在台灣影視產業慢慢起飛的狀態下,像炎亞綸這樣有聲量的人物出來發聲、改變,對台灣來說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開始了另外,我知道很多人都會說不能靠熱情解決,但對這圈子的喜愛與熱情,也是我們保護和重視的,我們也會希望身邊的人可以理解
我曾經在片場實習過...真的是像志祺說的一樣🥲每天看著夥伴們一天天更憔悴的樣子,真的希望社會可以重視這些影視人員,沒有他們的努力,就沒有今天台灣影視產業的成功!也很謝謝所有從事影視產業的大家,是你們把我們台灣的文化和歷史用影像紀錄下來,你們千萬別沮喪,社會大眾絕對會幫你們爭取你們應有的權利!
來跟大家科普一個影視圈業內俗諺上輩子做壞事,這輩子做影視對台灣勞方來說,無法看到直接變現的成本都叫做能省則省,共體時艱你不接還有很多人要接,再低都有人要接這是一個極度消耗熱情的行業台灣劇卻是年年越來越好看真的非常尊敬大家還能做出這麼多好作品
我覺得影視產業除了檯面上叫得出名字的演員還有大導演編劇製片那些底下的工作人員應該都超辛苦
我就待過劇組,那段期間平均每天凌晨4~5點就"出門"了,每天回到家的時間大概就快晚上12點。回家只有洗澡睡覺,平均一個月可能休息不到4天。你沒有"生活"可言,而且也無法自己安排想要某天去哪裡幹嘛,因為幾乎都當天晚上才會知道明天要不要拍,所以你也不會知道何時可以休息
真的,一個月內平均只睡到2-3小時,每天就是B群、蠻牛、紅牛當水喝.....就算休假也要一直看賴群說會不會突然加拍....
辛苦了
不只是影視產業影視產業後的 剪接 調光 後期 也都是肝苦工作 每天超爆時加班(而且大部分的公司還沒有支付加班費)
真的~基本上進了影視業你就要做好爆肝領著低薪的日子而且還不一定每個月都有有時候沒片拍就沒錢超慘的
偏偏這些技術類的工作卻是影視業比較不被大眾關注呢,他們猶如影視界的勞工
自己以前是影視圈幕後,主要是處理分鏡、特效,有時候還要跑預定現場跟導演討論場景安排之類的狀況,說真的蠻血汗的沒錯,做辦公室就是責任制加班,一天沒上個13-14小時以上不痛快,之前為了處理分鏡+開會就快三天沒睡,跑現場的幕後人員也是辛苦,如果是危險的場地,還常會出現比起自己,工具、道具沒事更重要的現象,畢竟工具動不動就幾萬甚至十萬起跳,演員、特技演員也是,有時候為了達到需求,受傷算是常態,負責任的導演基本上就是連續睡公司了,當然也有不負責任的那種啦(X,難得假日還要去外地取景,有些公司要你去取景還不會出車錢,會要求你 "出去玩順便去取景" ,當然你肯定是不想去的w,只能說目前整體結構真的不太健康,當然也不排除有好的狀況啦,上面只是我的個人經歷拿來講講而已,做到後面就決定離開了,趁年輕跟友人自己起家搞一些東西,雖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反而過得比以前還愜意。
要出人命才會有人在乎,不管哪行都一樣
沒有喔,上面有位大大已經說了,初擁劇組應該會等風頭過去之後就默默照舊開拍,等上片前改個劇名,就根本沒有人還記得這些事了。
這行真的是夢想產業!!用來消耗那些抱有夢想的人~
曾經的外景工作人員報到,大環境及商業電視體制下,用僅限的人力與經費,還要壓縮時間拍攝才能看到每個禮拜節目播出,這背後都是血淚,無奈還得被收視數字評分你的努力,用熱情燃燒生命,不過我不後悔我的外景人生,看見每一位觀眾的回饋與受訪者對我們的肯定~很有成就很開心~這是我們電視人最大的動力~:)))
作為幕後人員很謝謝志祺願意提起這個議題🙏但其實不只是影視圈,所有的幕後人員都適用於以上的內容。當志祺說:「為什麼幕後人員不跑?」我第一個想法是:「因為愛。」這份工作大概只能用愛去撐了吧。而且認真說這些危險無時無刻都在我們身邊,但大多前輩們都會說:「這有什麼,都常常發生,如果你會怕就不要做了。」可能還會被認為是爛草莓,但其實這種擔心就是正確的安全意識。如果要說解決方法嗎。真的就是越多人注意到幕後產業,越多人對我們的工作熟悉,才有可能慢慢被解決。台灣有很多很棒的地方,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會繼續待著,至少我是這樣,大家一起加油。
因為愛的部分可能只佔了 10%吧... 菜逼八的時候一定會被前輩幹到翻掉,尤其在這種時間壓力的高壓環境中,情緒很容易就炸掉,久了熱情跟愛都會被消磨掉許多大家都會說不要做最大,但大家為了錢為了夢為了家庭 還是繼續忍著拍....
台灣就是老闆說做什麼,員工就要做什麼,老闆沒有下班,誰都別想走,各行各業都是這樣,法律規定了一套,老闆規定的,就是私底下偷偷又一套,如果不想丟飯碗,超時還是要做
台灣就是要擺脫掉什麼都要快要多要好的貪念一堆老闆都是要好要快要便宜,那就是永遠高工時高風險
不只 還要擺脫那種投機主義的工賊思維不然永遠都會有那種你不爽做後面還有一堆人排隊等著做的狀況
曾經去過片場打過工當助理 一般來說戶外戲的時候,因為陽光直射,中午是不會開機的。所以我們就必須在一大早5 6點就開拍,算上準備時間可能4點就要起床。晚上又要拍夜戲,常常都拍到11 12點,真的是血汗工作…
謝謝!
把這個血汗模式套到營造業製造業甚至整個職安也都說得通~
曾經接過一個影視產業的特效外包,當初做了1個半月,每天半夜接到特效組長的修改反饋,早上接到製片的問候,不接對方就是瘋狂的打過來。案子做完就決定我再也不要碰影視產業的東西了,你不要活 我想活阿 1個半月的期間基本上都是利用算圖的時間偷瞇一下,壓力整個高到不行,壓力並不是來自於製作的難度而是工時的打壓以及發案者的刁鑽,每個鏡頭都要做三五個版本來選 選完再來精修,但一個鏡頭給的時間就是做兩個版本的時間那剩下的呢???大概就是邊睡邊做出來吧
之前有看到一個討論點,因為一齣戲一個劇幕前幕後的人員酬勞占比實在太懸殊才導致這個現象,預防針先打下去,我並不覺得演員很輕鬆也知道不是所有演員都能領到天價報酬,難道這就是82法則80%的資源被20%的人佔據,希望志棋可以探討一下這個面向
美國有強大的工會,如編劇工會等,歐洲有政府強制介入勞權的保障,台灣則是愛作不作隨你,還有很多人要進來。
問題是根本的人才供給與教育問題。這真的不是只從一個影視產業來看的問題以我的教育領域來說,設計、影視類的科系有很多就只是被大學拿來吸學生、抗少子化退場浪潮的工具。證據就是從96年少子化正式開始起,大學的影視與設計科系數量開始暴增,光設計科系就佔據16%的學生,但設計產業占台灣GDP不到4%,影視出版產業更慘,占GDP只剩3%...。這兩個數據還有重疊部分,所以實際上設計加影視產業只佔台灣GDP 5%多一點。所以實際上這些設計與影視產業並不太賺錢也不缺人,放任學校投年輕人喜好開設一堆“夢想”科系後,人才供給過剩,薪資待遇工作條件都變的越來越差。反正你不做也有其他年輕人想做。勞動者根本沒有跟資方的談判條件。最近還有另一個新聞是講設計系會讀到後悔,因為從學生時期就過勞爆肝,未來薪資又低又血汗。這些事政府也知道,所以教育部幾年前下令不準大學再增設影視科系,不過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台灣的影視圈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從政府、教育部就開始的社會問題,是錯誤政策的犧牲品。
我以前大學去應徵電影臨演工作,(純屬好玩,非專業),記得很深刻!那部電影叫波羅蜜的愛,我飾演難民,結果掩火場的戲,沒有做好防禦措施,直接房子燒起來,大家在那邊哭,還上新聞,真的永生難忘,第一次當演員就差點死😂
希望能變得越來越好!台劇加油!💪💪💪
影視產業有幾個普世價值讓他今天變成血汗企業的狀態第一是影視產業常常被拿來當成『夢想』所以會有無數的年輕人奮不顧身地投入進去又因為是自己認定的夢想所以覺得吃點苦又如何薪水少一點又如何工時長一點又如何危險性高一點又如何這樣很熱血、很充實的感覺就冒了出來在這樣的想法之下會有無數新鮮的肝投入進這個產業第二是因為『倖存者偏差』我們都能看到的很多影視作品大紅大紫製作人、導演名利雙收但是這些畢竟都是少數雖然都是少數但是可以看到的作品還是非常的多所以還是會有所期待說不定自己也可以很努力而成為下一個成功者所以在這個產業的人也會覺得自己不會那麼倒霉就算不成功好歹也不會太失敗血汗產業確實是有『資方』的問題但勞方用夢想的想像去追捧也是造逞這個惡性循環的主因之一所以我認為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應該要破除因為是『夢想』所以可以『犧牲』的想法
所以 之前常常流傳這句話也許 真正的影視工作人員 是被我們遺忘的那些過客
台灣影視圈特別血汗?把影視圈拿掉大概就對了
我覺得最嚴重的是很多人的勞權意識都不夠,我認識的某個人,總是很自豪他對公司多盡忠職守,每天加班加點的工作(沒有加班費的那種),不但自己身體力行,也帶著自己的員工如此做,又總是跟我抱怨他被主管職場霸凌,當我提醒他我們有工會可以申訴時,他馬上閉嘴,並說工會的人都太偏激,我只能希望他就算找死也別找員工一起死
一月休一天,一天工作10-14小時⋯有時還有26小時⋯同一個職位相差2-3倍薪酬⋯還有地域差別⋯唉⋯
追根究底原因又是卡在“錢”,跟以往同樣原因的議題一樣卡這根本無解...
不只是錢,是從根本的人才供給與教育都有問題,不是只能從一個影視產業來看以我的教育領域來說,設計、影視類的科系有很多就只是被大學拿來吸學生、抗少子化退場浪潮的工具。證據就是從96年少子化正式開始起,大學的影視與設計科系數量開始暴增,光設計科系就佔據16%的學生,但設計產業占台灣GDP不到4%,影視出版產業更慘,占GDP只剩3%...。這兩個數據還有重疊部分,所以實際上設計加影視產業只佔台灣GDP 5%多一點。所以實際上這些設計與影視產業並不太賺錢也不缺人,放任學校投年輕人喜好開設一堆“夢想”科系後,人才供給過剩,薪資待遇工作條件都變的越來越差。反正你不做也有其他年輕人想做。勞動者根本沒有跟資方的談判條件。最近還有另一個新聞是講設計系會讀到後悔,因為從學生時期就過勞爆肝,未來薪資又低又血汗。這些事政府也知道,所以教育部幾年前下令不準大學再增設影視科系,不過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台灣的影視圈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從政府、教育部就開始的社會問題,是錯誤政策的犧牲品。
我是影視從業人員的媽媽,終於看到替他們發聲的影片;也因爲這個主題,加入會員支持志祺七七💪
傳聞:台灣的八點檔有很多當場寫劇本的freestyle聽到這個消息的me:瞳孔地震jpg.
感覺傳聞的真實性很高⋯⋯之前曾經聽過編劇的演說,也說過八點檔的劇本常常是一邊拍一邊寫,有時候明天要拍的戲只有今天一天可以寫
對台灣的環境來說,他們喜歡演員及導演的freestyle,我曾經有部戲,前置讀本都讀完了開拍那天導演走過來跟我說,雖然本是他寫的,讀本也讀過了,把那些忘掉我想看你們這場狀態在身上會怎麼走我整個就全身問號上身^^
認真的回答:這不只是傳聞,是真的會發生,沒錯。甚至當天要播出的那集,其實是趕在當天中午前後才把最後一幕拍完,然後趕在八點前後製剪輯完「首播」。所以有時候看到需要特效的地方來不及補上去很正常。
我學生就是台灣八點擋的編劇之一,我自己的畫室也借過電視台拍戲。因為我的教室外面有個小展覽空間,當天導演到現場就物盡其用的把展覽空間也直接寫進劇本裡用(當然是超粗糙劇本),然後當天直接開拍。一天寫劇本&拍完。然後晚上還在趕寫下一集的劇本。最扯的是,那時展覽空間的畫是別的藝術家的作品,而且是人家辦展來求婚的浪漫畫作,結果戲拍出來卻是再罵什麼「你在畫什麼消波塊、這畫賣不出去」之類的台詞,(但其實那是畫家和女友一起去沖繩看到的風景),完全沒有在管展覽者和空間的感受,從此我不跟影視媒體合作。那部戲是「一家人」,裡面的霸氣姐畫室的橋段就是我的經驗
讓我想到香菜英文講過的一句話: 你們要自立自強啊~ 哭阿😂
醫療業來報到,台灣的勞基法還是存在很大的解釋空間,而且全台只有一家醫院有公會...... 醫師是整個醫院架構的主體,當他們職級越來越高時,不一定會想辦法幫忙勞方爭取權益,而是幫著資方說話,有些事想想也很心寒....... 當醫師以外的人員被要求要視病如親的同時,領著微薄的薪資,承擔著抱怨,稍有微詞也是用你不敬業來指責...... 懷抱著理想投入,又洗腦數年之後,轉過身想跳脫這個舒適圈,似乎更難了........
我原本是多媒體相關科系,最近本來想轉行到影視業,結果面試時才發現我想做的幕後工作也有很多潛規則,很難單純從剪輯師開始做,而且工時、起薪面試人直接就跟我講清楚,而且特別強調,還講明可能會半夜上班😔突然覺得還是回來找會爆肝死的工作好了,至少可以不用這麼熱情賣夢想
台灣勞資不平衡,已經是常態了。。。各行各業的基層都被當作是免洗筷,低薪危險高工時,反正你不幹後面還有新鮮的肝。面對這種現狀,到底要怎麼翻身?
問題是從根本的人才供給與教育開始,這真的不是只從一個影視產業來看的問題以我的教育領域來說,設計、影視類的科系有很多就只是被大學拿來吸學生、抗少子化退場浪潮的工具。證據就是從96年少子化正式開始起,大學的影視與設計科系數量開始暴增,光設計科系就佔據16%的學生,但設計產業占台灣GDP不到4%,影視出版產業更慘,占GDP只剩3%...。這兩個數據還有重疊部分,所以實際上設計加影視產業只佔台灣GDP 5%多一點。所以實際上這些設計與影視產業並不太賺錢也不缺人,放任學校投年輕人喜好開設一堆“夢想”科系後,人才供給過剩,薪資待遇工作條件都變的越來越差。反正你不做也有其他年輕人想做。勞動者根本沒有跟資方的談判條件。最近還有另一個新聞是講設計系會讀到後悔,因為從學生時期就過勞爆肝,未來薪資又低又血汗。這些事政府也知道,所以教育部幾年前下令不準大學再增設影視科系,不過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台灣的影視圈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從政府、教育部就開始的社會問題,是錯誤政策的犧牲品。
在台灣這個行業是用夢想撐起來的,除非意志非常堅定,不然會被圈內的潛規則消耗殆盡。
B.23年的幕後工作人員誠摯的心聲。
去年看了一本書《消逝的韓光》,說的就是韓國影視業背後很多觀眾看不見卻一直存在的問題,某些章節跟影片中提到台灣的影視業操作問題非常相似。書的作者就是死去的幕後工作者韓光的親弟弟,書的最後一部分有寫到他們在韓光死後,為了更好的影視業幕後工作者的工作環境等等做的努力,還有可能可行的改善大方向,非常值得閱讀。
拍片真的好累完全是燃燒熱情,之前因為實習有進過台劇劇組跟拍一個月,結束之後發誓畢業後找工作絕對不要去劇組QQ
多看正版 才能真的支持到
雖然政府的法規需要改革很重要,但勞權意識更重要,尤其台灣蠻多人自己的權益不爭取,看別人爭取又意見一堆,明明同樣是勞方,又很愛站在資方角度酸別人,有夠莫名........= =
感覺台灣 就是"血汗"的代名詞
自信點,把感覺去掉
就是
前幾個月準備學測時一天才睡五小時左右 而且大家都這樣 你可能覺得很正常 因為你在血汗的台灣
@@yuchen4438 -1,考前都睡好睡滿
@@250hsu8 分科了吧~
最危險的是忘了帶記憶卡,沒錯就是說你鐘佳播
深入心坎...
強力推薦《報導者》的《如何擺脫血汗命運?韓國經驗在前,台灣影視界籌3項解方》文章。-----幾個重點摘綠:詹家維在好萊塢實習期間,發現美國電影劇組分工非常明確,「連槌子掉在地上,你也不能去撿,那是道具組管的,如果不見了他們要負責。」好萊塢專業人員在拍片現場各司其職,除了仰賴強大的工會,更重要的是詳盡的前置作業──拍攝預算、行程、佈景陳設圖和每個分鏡,都寫在製作企畫書裡,成員間沒有資訊落差,大家就照計畫執行。回到台灣,電影產製停留在手工業時代。詹家維表示,美國跟台灣當然有文化差異,不是學美國就一定比較好,但有效率的工具值得借鏡。開出1.9億票房的《孤味》,預算是4,000萬,以國片平均3,000萬製作經費的標準來說不算特別高。「怎麼在一定的預算下、在合理的工時架構下,把內容做好?」許承傑說,《孤味》40天的拍攝期,沒有超時,有時候還提早收工,一些習慣長工時的前輩反而不適應,甚至抱怨和擔憂,「業界覺得『拍得很開心(勞動條件好)的,成果就會不好』,這已經被虐待到一個等級了,概念是錯的。」屈弘仁感嘆,他的合約堅持簽12小時工時,有人說這樣一定做不到,「《失控謊言》本來預計拍攝期要45天,因為我(每日工時上限12小時)的關係拉長到55天,但最後41天就拍完殺青了。」事實證明,有工時和預算壓力要遵守,反而能催出效率。專業技術和工作紀律可以讓拍攝又快又好,未必會增加成本。韓國經驗同樣可以佐證。李韓率表示,本來劇組工作人員是領月薪的「工時吃到飽」,每日工時16到18小時,但影視業被認定為勞工後開始有了「加班費」,竟然是資方率先喊出要加強前置規劃,提高拍攝現場的效率。-----看來這產業部份老手已經被虐待到一個程度了,好像「不苦就是做不好」,卻不會想改進紀律和工作效率。「勞動條件好,成果就會不好」,不只在影劇業,似乎台灣許多產業都有這種迷思,有的甚至以過勞、瞎忙文化為榮。
台灣影視圈的血汗程度,只要朋友在裡頭打混(在其中的自然不用說),我相信很多人光聽就不想加入= =|||當初也是聽學弟說和實際跟過一次班...........我就算窮到死也不會去加入影視幕後人員,寧願去工地搬水泥。基本上資金也都用在前頭,根本沒人會想到這群工作人員多可憐(嘿嘿~而且這圈子很黑很黑的喔)補充:然後後來那個學弟得憂鬱症倒下了。
之前都是要發生人命話題才會炒起來.然後劇組就會收斂一些.但是等風聲過後又會變回來..比如之前八點檔2小時的問題.有演員因此操勞致死後就有縮短時間.但過一段時間後又變回2小時
台灣的資方思維病了。資方要的應是賺錢,不是省錢。省出來的錢,跟賺來的錢,那種感覺差很多。
老實說,臨演也蠻血汗的,不知是否仍然是那萬年500的通告費
八小時500,超班100
就我所知現在還是一天500,但可能有給兩餐的便當
我也是相關科系的學生,現在也正在拍片的過程中,說真的錢真的是很大的根本,我們現在的拍的都是要自掏腰包的,學校能給的幫助就不多了,很多的事情要自己去解決,有很多的東西和體制都是綁手綁腳的,我們也都希望不要花到那麼多錢,可是不是每一個店家和場地會給我們幫助,常常一個地方的價錢一個小時就要3000的,人生真的很難,拍片很快樂,可是總感覺在燃燒著自己的身體健康和夢想,我也不希望未來會是這樣,可是我也沒有辦法改變任何的事情,我相信不是只有我們在燃燒夢想,全台灣和我們一樣燃燒夢想的各位都辛苦你們了!
體驗過就趕快離開吧設計、影視類的科系有很多就只是被大學拿來吸學生、抗少子化退場浪潮的工具。證據就是從96年少子化正式開始起,大學的影視與設計科系數量開始暴增,光設計科系就佔據16%的學生,但設計產業占台灣GDP不到4%,影視出版產業更慘,占GDP只剩3%...。所以實際上這些設計與影視產業並不太賺錢也不缺人,放任學校投年輕人喜好開設一堆“夢想”科系後,人才供給過剩,薪資待遇工作條件都變的越來越差。反正你不做也有其他年輕人想做。勞動者根本沒有跟資方的談判條件。最近還有另一個新聞是講設計系會讀到後悔,因為從學生時期就過勞爆肝,未來薪資又低又血汗。這些事政府也知道,所以教育部幾年前下令不準大學再增設影視科系,不過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台灣的影視圈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從政府、教育部就開始的社會問題,是錯誤政策的犧牲品。面對這種狀況,不是個人可以處理的,只能選擇離開吧
要ABC並行下才會有改革的力量出現,法規、金錢、安全意識三個缺一不可,不要4000萬才能做出來的東西只願意花2000萬,當預算不夠最先砍的都是人員的費用,很多製作公司寧願買多一點香每天拜拜也不願多幫工作人員保險,同為業界的一份子今天出事的如果不是師字輩的前輩、組內剛好有一位為了工作人員發聲的藝人,也會跟去年叱咤風雲摔死的那位前輩一樣很快就被河蟹掉。
問題是根本的人才供給與教育問題,這真的不是只從一個影視產業來看的問題以我的教育領域來說,設計、影視類的科系有很多就只是被大學拿來吸學生、抗少子化退場浪潮的工具。證據就是從96年少子化正式開始起,但那時偏偏要搞廣設大學政策。大學變多,為了搶學生,影視與設計科系數量開始暴增。光設計科系就佔據16%的學生,但設計產業占台灣GDP不到4%,影視出版產業更慘,占GDP只剩3%...。這兩個數據還有重疊部分,所以實際上設計加影視產業只佔台灣GDP 5%多一點。所以實際上這些設計與影視產業並不太賺錢也不缺人,放任學校投年輕人喜好開設一堆“夢想”科系後,人才供給過剩,薪資待遇工作條件都變的越來越差。反正你不做也有其他年輕人想做。勞動者根本沒有跟資方的談判條件。最近還有另一個新聞是講設計系會讀到後悔,因為從學生時期就過勞爆肝,未來薪資又低又血汗。這些事政府也知道,所以教育部幾年前下令不準大學再增設影視科系,不過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台灣的影視圈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從政府、教育部就開始的社會問題,是錯誤政策的犧牲品。
我的淺見是...整體的產業鍊的環境需要改革,從上到下,資方需要更多的優秀的競爭對手來給予一些壓力促使同業的所有人可以成長,政府也要設立相關機構給予足夠的資金以及透過台灣的影視作品向外宣傳,適當的給予相關行業一定程度的輔助,鼓勵投入產出。在教育機構的方面也需要設立相對專業專門的學校,比如說服化道的,攝影,燈光,剪輯,特效,音效,配樂...等,每一個區塊都要專業性分工,不是一個人或者一組人扛一大堆事情,否則結果就是...第一,不專業,也沒有往上專業的空間了,第二,累死你,或者說累死所有人,創意地展現發揮往往都是在放鬆且愜意的情況下產生,高壓只會讓你的作品越來越沒有生命。不過影視產業血汗我想也不是新鮮事,我指的是,外國也是有,只是相比嚴重情形,台灣是相對比較嚴重的,期盼有一天能看到台灣的影視產業真正登上國際舞台,能夠蓬勃發。
但恰好我們的政府就算是這現象的幫兇呀設計、影視類的科系有很多就只是被大學拿來吸學生、抗少子化退場浪潮的工具。證據就是從96年少子化正式開始起,大學的影視與設計科系數量開始暴增,光設計科系就佔據16%的學生,但設計產業占台灣GDP不到4%,影視出版產業更慘,占GDP只剩3%...。所以實際上這些設計與影視產業並不太賺錢也不缺人,放任學校投年輕人喜好開設一堆“夢想”科系後,人才供給過剩,薪資待遇工作條件都變的越來越差。反正你不做也有其他年輕人想做。勞動者根本沒有跟資方的談判條件。最近還有另一個新聞是講設計系會讀到後悔,因為從學生時期就過勞爆肝,未來薪資又低又血汗。這些事政府也知道,所以教育部幾年前下令不準大學再增設影視科系,不過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台灣的影視圈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從政府、教育部就開始的社會問題,是錯誤政策的犧牲品。
@@葒芯 所以現況來看就是 ,從上大下已經整組壞光光了,台灣沒那個環境,產業鏈相對封閉,到處有人低價血汗就為了糊口飯,技術不被注重,資方整天喊著我們也沒有錢,這個不是單面向的問題,沒有從政府開始推動整個產業鏈的改革,現在就是個惡性循環而已。
臨時演員到現在還是500 10小 這真的非常無言!
謝謝志祺清楚介紹
E.台灣影視產業起步早,實力沒話說,只是資金真的太少,覺得我們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就是不要使用盜版途徑去收看,而是要用正式授權的平台收看,才能讓影視產業真正長久發展
我覺得這不是主因,主要是支持台灣影視作品的人太少,大家都看美劇韓劇,這樣怎麼會有收視率,沒什麼人看自然而然就不會砸太多資金在這上面
剛從自媒體轉戰到傳統影視圈想學習一些不一樣的經驗恩.....台灣影視圈真的是硬阿~媒體圈 影視圈 新聞界 資訊爆炸的時代只是加重我們每一位同仁的身心疲倦QQ
職場只要存在”大家為夢想努力,辛苦一點沒薪水也可以,這是共體時艱“受苦受難的就是基層員工和傻傻付出的人不只是影視產業,娛樂時尚相關產業也是每次看到不付薪水或是車馬費的志工傾向工作,就覺得很是個糟糕的工作環境,不是沒錢,只是不給你而已
編劇也很血汗,但真的比較少人討論。合約上的費用就先不談了,交件日期跟修改次數也都只是參考,而且根據導演跟資方要求,常常改過來又改回去,改到懷疑人生,時間成本暴增,心理狀況出問題,但又沒錢去看心理醫生,最慘的是辛苦熬過來,點開作品的維基,編劇還直接被省略,這就是「影視編劇日常」。
編劇會很燒腦嗎
@@池之心 為了保住故事原味,跟導演、製作方、平台明爭暗鬥,過程特別燒腦!
D. 難怪一堆人都要出國或是去外商工作,不然就是去考公務員(現在聽說公務員也很血汗)
但再血汗都沒比影視業慘吧😢
據說公務員工作多到做不完而且沒加班費(不過應該沒有影視業設計業那麼慘
年輕時也有電影夢,進入劇組後一天行程如下0500起床騎車到公司,整裝後開車到拍攝地0800開機拍片1200午餐1230開機拍片1800晚餐1830開機拍片2300收工2400在公司保養器材0100回到家洗澡睡覺0500起床騎車到公司....持續一周後提離職,前輩跟我說「這樣就不行了喔...那你不適合做這行捏」
好操阿😅我覺得是人類都不適合這行,久了會生病
你是什麼科系的
餐飲
@@eleartcraft 這樣說起來餐飲好像還比較好,雖然兩頭班也不輕鬆但至少作息正常
真的! 影視行業真的血汗(雖然現在依然還在這產業....)
身為一個還在多媒體設計系打滾、畢製選的就是微電影拍攝的學生來說還真百感交集...不知道自己到底未來還要不要真的踏上這條路還是尋覓別條更有保障的路,好比公司拍攝、PV剪輯之類的挺無奈的...
快跑吧以我自己的研究來說,設計、影視類的科系有很多就只是被大學拿來吸學生、抗少子化退場浪潮的工具。證據就是從96年少子化正式開始起,大學的影視與設計科系數量開始暴增,光設計科加影視系就佔據36%的學生,但設計產業占台灣GDP不到4%,影視出版產業更慘,占GDP只剩3%...。所以實際上這些設計與影視產業並不太賺錢也不缺人,放任學校投年輕人喜好開設一堆“夢想”科系後,人才供給過剩,薪資待遇工作條件都變的越來越差。反正你不做也有其他年輕人想做。勞動者根本沒有跟資方的談判條件。最近還有另一個新聞是講設計系會讀到後悔,因為從學生時期就過勞爆肝,未來薪資又低又血汗。這些事政府也知道,所以教育部幾年前下令不準大學再增設影視科系,不過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台灣的影視圈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從政府、教育部就開始的社會問題,是錯誤政策的犧牲品。說到這,你還能樂觀地認為政府會積極地處理影視與設計產業的低薪過勞血汗問題嗎?
@@葒芯 確實,看了一些粉專(類似靠北設計師)也是看到很多這種現象,只是就很苦,想轉跑道然而身上也沒啥技能,目前頂多有在找外語翻譯吧,只是門檻還沒過,不敢真的放開去投😥
過來人真心推薦,快跑,拜託,趁還來得及
我也是多媒體畢業的不過是遊戲類..光畢業門檻我就快累死了(組員不給力)但我覺得一起轉職吧...設計系工做我從畢業專題感受出工作時間長薪水低的感受
其實不只是影視業的幕後娛樂產業的幕後工作人員都是肝燈光音響 舞台特效肝到炸裂而且薪水還超低
興趣行業,每一年都有一大票人搶這一小塊餅,就算餅大了也只會有更多人來搶,每個人都想把興趣當工作。身為塑膠加工業的觀眾,本產業有非常多符合勞基法的資方,也沒有像工地那樣的粗工,但就是沒有人。
設計、影視類的科系有很多就只是被大學拿來吸學生、抗少子化退場浪潮的工具。證據就是從96年少子化正式開始起,大學的影視與設計科系數量開始暴增,光設計科系就佔據16%的學生,但設計產業占台灣GDP不到4%,影視出版產業更慘,占GDP只剩3%...。所以實際上這些設計與影視產業並不太賺錢也不缺人,放任學校投年輕人喜好開設一堆“夢想”科系後,人才供給過剩,薪資待遇工作條件都變的越來越差。反正你不做也有其他年輕人想做。勞動者根本沒有跟資方的談判條件。最近還有另一個新聞是講設計系會讀到後悔,因為從學生時期就過勞爆肝,未來薪資又低又血汗。這些事政府也知道,所以教育部幾年前下令不準大學再增設影視科系,不過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台灣的影視圈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從政府、教育部就開始的社會問題,是錯誤政策的犧牲品。而恰好,年輕學生就是不會務實的,還是會去念這些未來註定慘的夢幻科系而不是更務實的高薪的輪機科等科系。身為老師的我,就只能像現在這樣盡量講清現實。遇到一個學生能勸一個是一個
剛好現在是影視科的學生 唉最近要搞畢製+影展(現在大三)我畢業後會直接轉行 不會從事影藝上次拍片 7點到現場 拍到下午3點 我晚上9點走(因為我坐火車)其他人留到凌晨4點才走回來後 我被罵最慘 幾乎全部人呢 都在公幹我自己是自閉症學生 真的很討厭
我覺得這個跟前陣子志祺談到的台灣工安意外頻率高根本像,因為本來就忽略安全了所以沒相關預算,因為預算少所以什麼安全跟福利都很慘,因為很慘所以為了不要再賠得更多只能高密度完工,然後就是繼續惡性循環,交通部份也是一樣,不如說台灣上下就是個只要能賺錢或者不虧那麼一點爛錢,安全永遠不會是第一的,你重視安全、重視文化還會被罵或者被瞧不起的環境
很多行業也都是這樣,都有不為人知的白色巨塔秘密,大家都是睜一隻閉一隻眼,不出人命大家都不知道各行各業的辛苦⋯⋯所以大家上班都辛苦了
04:38根本資方鑽漏洞用「承攬契約」,只要原雇主有直接指揮命令承攬者手下的員工,就不能用承攬契約!
我覺得銀行業可以多一些資金優惠貸款給劇組,有更多的錢才有機會提升工作整體的安全
銀行:現在就血賺了何必改
銀行業最低起薪都快屌打資深製片了,哈哈哈
學生時曾進劇組美術道具組打工的感想:完全不想再去體驗第二次...NEVER。真的要非常熱愛這一行與有夢想才能做下去。
在你工商之前按照慣例 我們先快轉到廣告結束 繼續收看
資方要勞工共體時艱,但賺錢的時候怎麼不有福同享?
沒有幕後工作人員 影視業根本不用玩了 偏偏長久以來都沒有足夠的關注在他們的權益上 也沒有人願意領頭站出來組織工會 勞權的爭取是條漫長的路 美國前幾年才發生過編劇集體罷工 影響很多影集 社會大眾也有所關注 希望不管幕前還是幕後人員都能爭取到應有的權益 才能讓台灣影視業更加茁壯 軟實力能越來越強
終究回到最根本的問題:思想
靠北沒錢還不是因為做得爛,做得爛就要砍員工薪水?阿不就是中小企業常態,那回過來來連正常的企業員工喊到現在兩黨政府也不作為這次肯定也只是摸摸頭說你們要自立自強而已啊
12 hours of working hour a day is too stressful for our body. That is something state in our employment law.In my country no one can work for more than 14 hours straight according to law.
A,C我覺得B勞動法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臺灣政府可以參考韓國對軟實力文化推廣的投資,還有英國、德國及澳洲對公營廣播機構的徵稅手法香港的電視台在續領牌照時,需要在一定時數上播放政府的廣告,我相信可以把這些辛酸史拍成政府對國內固定宣傳的廣告,就像是香港的職業安全廣告一樣臺灣政府也可以每年舉辦比賽,資助有實力的編劇或導演但以上的政策都可能要透過公投來得到有效的支持
美國好萊塢也沒好太多 除了錢多一點 有保險 有工會 16小時一天也是家常便飯 有些美劇是連續拍半年 身心健康真的堪憂 我認識一個好萊塢副導 因工時家庭疏離 下班只能呼麻 真的有的慘這產業的工時真的很可怕
謝謝你
應該說在台灣不血汗才是異常
🚀NVIDIA GTC22 開發人員大會, 2022/3/21-3/24 全球線上同步登場!
✔ 3/22 晚上 11 點|執行長黃仁勳的主題演講
✔ 超過 900 場講座線上隨選隨看& Live Q&A 替你即時解惑
✔ DLI 深度學習實作坊提升備戰力,輸入折扣碼「MCDLI99」即享 99 美元GTC優惠價 !
💚貼心小提醒:觀看講座前記得先下載 PDF ,有助於內容理解、隨時複習喔!
立即免費報名👉 nvda.ws/347JqJQ
立即報名 DLI 👉nvda.ws/3vVcKOS
---
這支影片是黃標嗎?#對這支影片是黃標
如果你覺得它不應該被黃標
歡迎留言 #ItDeservesGreenMark #這應該綠標
和我們一起協助 RUclips 建立一個更完善、更精準的AI判別系統!
不好意思,今天遲到了
@@shasha77 沒事兒,辛苦了。
好議題值得等待。
拍片仔過來人來報到
影視圈真的不像外面人看得光鮮亮麗
工作人員其實非常的辛苦
每天14小時以上都是常態,甚至會到18-20小時以上
有些長片甚至每天通告之間都只相隔8小時,並且連續好幾天 (拍6休1算比較有預算,否則拍7休1基本上是常態)
而且都還不包含場復、過檔、還器材、借器材的時間
但沒有人Care,工作人員還是只能一直抱怨可是身體還是要做事
受傷了不會有人關心工作人員傷勢,只會關心你還能不能做事
當你跟資深的大佬反應,總會得到一句
「你不做,永遠有別人會去做」
所以我覺得這份工作對我來說真的太痛苦,我就想辦法換工作
但我還是非常敬佩留在影視圈工作的每一個人
也希望大家每看完一部電影、電視劇時都可以把劇組名單看完
因為這是幕後工作人員唯一能被看到的地方
(因為不是所有幕後工作的組別都能報名金鐘獎、金馬獎)
辛苦了!有你們的付出,觀眾才有好作品能欣賞,好劇都是由每個螺絲堆砌起來的。
我都會認真看完
然後對製作有概念之後就知道真的無可奈何 預算和時間就是莫名其妙的緊
辛苦了,真是有毒的工作環境
曾經也在拍片圈子一小段時間,之後看國片就絕對都會把credit roll看完了🥲
不只影視產業,表演藝術產業整體而言都是,劇場圈也是如此...
不只表演藝術圈,勞工層幾乎都很血汗
台灣就是想拍出跟韓劇美劇一樣水準的作品,卻又不肯給工作人員合理的酬勞
不只影視圈,而是所有產業都這樣,台灣每個產業的老闆都希望自己的公司有國際水準的競爭力,但卻把勞工當狗一樣在壓榨,給個薪水像在施捨一樣不甘不願
只要是低階層勞工大家都很血汗,我就曾經做過一天快20小時的工作,一個月沒休息過,重點沒加班費也沒勞健保
唉...各行各業基層都差不多
台灣人太善良認份
勞權意識真的有待加強
自願的啦。沒人逼你上班。
我是香港的觀眾
這幾年來的台劇都很好看,很吸引人,很有話題性。
像是華燈﹑與惡,國橋之類的,自己還特地去看國橋,真的很好看,希望大家在看劇的時侯,不單是享受,還是要想想背後劇組的付出。
希望台劇發展越來越好!!!
香港這個產業的情況也不相伯仲
@@harryhon2788 近年香港只有大叔的愛有比較好吧!?和台灣比還是有點距離
意指又累又慘的工作待遇
😊
@@harryhon2788 TVB🤭🤭
昨天才在青年危機那篇抱怨,今天就出現相關討論
沒啥好說的,窮演員沒啥錢只能30感謝再感謝
內容講的也非常正確
唯一不同的一點是,按照台灣人在一般工作的公安認知,健忘且一犯再犯的情況
我相信炎神的那部製作,應該等風頭過去後不久,會直接默默開拍
就像志祺裡面說的,你的堅持只會變成人家的難搞
沒名的幕前幕後就換掉
順便在幾個反水的同行,在劇組間傳你難搞的壞話
讓你接案會越來越困難
有名的再有風骨、也是出資的金主最大
負能量嗎?不是
只是當抵制的那方,反過來被你認爲是同行同一邊陣營的人搞
就會意識到這也只是現實罷了
畢竟那一次不是有人出事,整個慘業的臉書、IG都在那裡假惺惺的弔念跟抱怨呢?
就算如此,我還是支持我的炎大神
被同行的人搞真的最令人無奈
台灣最美的風景不是叫假的
設計、影視類的科系有很多就只是被大學拿來吸學生、抗少子化退場浪潮的工具。證據就是從96年少子化正式開始起,大學的影視與設計科系數量開始暴增,光設計科系就佔據16%的學生,但設計產業占台灣GDP不到4%...。所以實際上這些設計與影視產業並不太賺錢也不缺人,放任學校投年輕人喜好開設一堆“夢想”科系後,人才供給過剩,薪資待遇工作條件都變的越來越差。反正你不做也有其他年輕人想做。勞動者根本沒有跟資方的談判條件。最近還有另一個新聞是講設計系會讀到後悔,因為從學生時期就過勞爆肝,未來薪資又低又血汗。
這些事政府也知道,所以教育部幾年前下令不準大學再增設影視科系,不過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台灣的影視圈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從政府、教育部就開始的社會問題,是錯誤政策的犧牲品。
“我們不會去解決問題,只會解決提出問題的人”雖然不是影視圈前輩和我說的,但很現實。
我以前也是影視圈的工作人員 (做綜藝節目)
工作做六休一,每天上12小時有
重點休息那一天還要你想企畫案文稿等等
月領25K,要做兩三人份的工作
想想還不如做便利商店,每天上8小時就好
下班還不用把工作帶回家
同樣的時數,領的薪資比工作人員還多
重點還不用像被叫狗一樣的羞辱
我不是一個沒有夢想的人,但現實往往棒打了我
便利商店沒有上8小時就好🙃
我也是曾經做綜藝節目的工作人員,我的工時幾乎跟你一樣....我甚至還一段時間是做8天休一.....
也是平均工時12小時,長的時候可以20小時(熬夜工作沒睡是常態),就算休息那天主管還會傳訊息要你想企劃!!!
薪水也是最低薪。那段時間累到很迷茫,想說為什麼不乾脆做超商,真的像你說的做八小時薪水還比較多!
我現在也離開這個職業了,就只能當作累積經驗,有碰過就好,不會想一直做下去
@@594htysf 哇靠………………………
能透漏那家公司,什麼節目嗎
@@名稱為空 不單只有一家 我朋友待三立也是被操得要死 還要常睡公司
曾經滿懷夢想進劇組工作,接受到的狀況真的只能用慘烈來形容,離開劇組後雖然還是做著大家大家都說辛苦的勞工工作,但至少不用擔心老闆跑路,欠薪,突然車禍被撞飛沒辦法工作還得不到任何該有的保障,沒勞健保還有連續工作10天才休假一天持續一整年的狀況,拍戲環境多半因為趕時間進度呈現一種極度緊繃壓抑的狀態,更別提職場性騷擾,黃腔,不尊重人一言不合就把人當狗罵等等亂象...
(別懷疑上面都是我親身經歷過的狀況,尤其是劇組普遍都不會幫保勞健保,多半要自己出錢找公會保這點真的離開劇組後才發現很扯....
法律有洞吧 台灣是不是沒有工傷法?
@@r105663 有也能 照鑽
B 我本身就是影視產業領域的人
雖然我蠻幸運是在數位媒體 是IN HOUSE的工作
工時、環境和薪水都較穩定
但我身邊許多親朋好友都是在劇組工作
做7休1已經算很幸運了
我認識的許多人都要十幾天才能休一天
甚至製片組連休假時間也常要思考拍攝的事
而交通時間和駕駛人員也真的是大問題
自己就有幾位朋友因為疲勞而出過事
也常會遇到拖欠薪水的狀況
但難過的是
就算年輕一輩想要爭取改善
但有些較傳統思想的前輩就會覺得是我們吃不了苦或不受控
還有資方提供的保障通常都很不足
加上這兩年疫情影響
大家只能憑著熱情和糊口繼續撐下去
真的很希望影視產業可以改善這些情況
讓我們這些想創作好作品的人
也有好的工作環境
月休二嘿嘿
老話。自己當業主再說。
早在二零一幾年就有人討論過,韓流的到來、為什麼韓國現在的影視作品甚至節目可以這麼受世界歡迎
那時候很多聲量討論都來自於他們的演員,越是高收入的演員在和導演等劇組合作的時候通常會為了讓作品更好再有水準之上的營收後會將資金投入作品。
在他們的概念中就很像投資一個自己可以參與影響的股票中,自己的表現提升+劇組的資金活絡能創造或使用更多更好的資源情況下,自然能有好的表現。
C 台灣的勞權真的是近幾年才慢慢有改,但現今不管是資方還是勞方都還是有傳統道德觀念框架住而且還不少數,之前曾看到住在西班牙的台灣人談勞權知識在當地教育從小就教起而才讓西班牙對自己的勞權意識清楚保護自己.
市场小挣不了钱,有能力的都去大陆卷钱了,剩下的连残羹剩饭都吃不了,只能内卷了。
@@唐纳德拜登 講的好像中國沒內卷一樣
這幾年台灣能出評價高的劇
反觀中國這幾年能拿得出手的有啥?
真的笑死 市場大出的影視作品一年不如一年
連市場小的台灣香港都比不過
好意思在那邊說台灣內卷化
跟遊戲產業一樣
14億人做不出3A
只要關於文創跟娛樂產業
中國只要還有廣電就沒辦法發展
@@tming3197 其實也沒什麼好反駁的吧,確實臺灣市場小,我們的作品題材應該要更大眾和國際化一點,像斯卡羅花了很多錢但連臺灣人都不見得有興趣更何況外銷,我們內部問題真的還很多,勞權問題、補助式經營等等,慢慢改善吧不需要用別人的問題掩蓋自己的問題,本來做這行都是懷抱著理想才會投入的人,中國也不是沒有好作品,只是真的浮出(被過濾)檯面的不怎麼樣,當初過去中國的那些演藝工作人員也不容易,臺灣的運動員也是一樣,說真的他們不需要被兩岸政治消費。
作為一個曾經就讀影視系的學生,現在看到這支影片蠻慶幸自己畢業後選擇轉行,除了自知能力在這產業不足之外,也的確有深刻體驗過拍片的勞累,畢業製作就有不少人連續拍了一個禮拜的時間都幾乎沒有睡到覺
請問你畢業後選擇轉去哪行?
設計、影視類的科系有很多就只是被大學拿來吸學生、抗少子化退場浪潮的工具。證據就是從96年少子化正式開始起,大學的影視與設計科系數量開始暴增,光設計科系就佔據16%的學生,但設計產業占台灣GDP不到4%...。所以實際上這些設計與影視產業並不太賺錢也不缺人,放任學校投年輕人喜好開設一堆“夢想”科系後,人才供給過剩,薪資待遇工作條件都變的越來越差。反正你不做也有其他年輕人想做。勞動者根本沒有跟資方的談判條件。
政府也知道,所以教育部幾年前下令不準大學再增設影視科系,不過已經來不及了...
我也是畢業製作的時候嚇到..畢業製作都這樣了,
難道未來一輩子要這麼累嗎?(不過我是遊戲類沒有影視類那麼恐怖,不過是數媒系,數媒系也是有影視類聽說真的沒睡覺是常態)
其實知道台灣影視圈血汗的情形很久了,但感覺就像是影片提到的,這個圈子太封閉外,好像外人沒辦法用自己的觀點去要求他們應該怎麼做,而且因為封閉,所以就算是圈內人想要用行動改變環境,也會因為跟別人不同而特別容易被打壓甚至出現霸凌情況....
不過,這次事件,其實多少令人寬慰的是有幾個台灣演藝圈聲量高的藝人願意跳出來為幕後人員發聲,而不僅僅是領獎時的“感謝”
希望願意重視大家工作環境的人越來越多,不要只是看到自己獲得什麼,要看到自己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正向影響
我是目前在學電影相關的大學生,因為學校教的拍片時數通常是工作12小時、休息12小時,所以基本上我們學生劇組也是依照這個規則來工作的,但就像影片所說,通勤卸器材甚至場佈跟架器材等等都算在休息時間,直到正式開拍才開始算工作開始,而且因為是學生劇組更難籌備到錢,所以為了減少開支,壓縮了工作人員在工作期間的休息時間,所以像吃飯之類的只能趁機器休息的時候趕快吃完繼續上工。
而這個問題國外的劇組大多採用拍攝8小時、通勤與場佈8小時、休息8小時的規則,這樣至少保障了工作人員有充分的休息。
而且國外很多危險的場景是在攝影棚內拍的,減少了一些像這次攝影師與收音師滑落溪谷陣亡的事件。
所謂的國外可能還是只有美國。我所在的法國影視產業還是剝削,或許比台灣好一些,但感覺作創意產業的規範就是比較困難。
設計、影視類的科系有很多就只是被大學拿來吸學生、抗少子化退場浪潮的工具。證據就是從96年少子化正式開始起,大學的影視與設計科系數量開始暴增,光設計科系就佔據16%的學生,但設計產業占台灣GDP不到4%,影視出版產業更慘,占GDP只剩3%...。所以實際上這些設計與影視產業並不太賺錢也不缺人,放任學校投年輕人喜好開設一堆“夢想”科系後,人才供給過剩,薪資待遇工作條件都變的越來越差。反正你不做也有其他年輕人想做。勞動者根本沒有跟資方的談判條件。最近還有另一個新聞是講設計系會讀到後悔,因為從學生時期就過勞爆肝,未來薪資又低又血汗。
這些事政府也知道,所以教育部幾年前下令不準大學再增設影視科系,不過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台灣的影視圈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從政府、教育部就開始的社會問題,是錯誤政策的犧牲品。
我覺得這不只是影視圈的問題,而是在台灣整體產業都在追求所謂CP值的問題
餐飲業也一堆吃到飽、cp值...,稍微貴一點有水準,就被罵文青吃氣氛,社會價值觀如此,自稱美食王國我都覺得羞愧
客人常常拿Toyota 的價格想要BMW的服務和品質
從客人到老闆都在追求CP值,現在員工也可以爭取一下了。吧。
30k要求台大畢業 英文流利 肯吃苦加班 on call XD
@@名稱為空 台灣之所以會人人追求cp值、是因為台灣的物價飛漲 但薪水不漲、導致大家越來越買不起東西、只能通過最大努力節省開支來過日子!
不只影視產業吧,根本全台灣大部份都是靠省錢在賺錢,要根本改善的除了法律,還要每一個人的觀念要改變
這才是最困難的 奴性已經養成 既得利益者不可能讓利 敢出來發聲的通常是真的沒權利 能爭取到的頂多是比物價還少的一點點漲薪
資本主義下的世界,總是宣傳能賺大錢的有錢人都是靠他的智慧與努力,窮的人或苦幹實幹但沒甚麼錢的勞工、受薪階級都是你自己不夠努力,不思上進。
影視產業在這段復甦期間,肯定要經歷一波血汗時間了...,台灣影視產業很明顯有斷層,不管是演員還是幕後人員,看看近期的台劇就知道了,明明劇的量沒很多卻都是熟面孔,表示斷層非常大,希望能在這空窗期間,慢慢改善環境跟補足資源及培訓人才。
有智商的人都知道這產業不能待,當然就會有人才流失或青黃不接的問題。尤其現在資訊這麼容易取得,隨便搜一下就大概知道科系、產業狀況,還會想念想投入嗎?
畢竟以台灣的狀況來說,就算影視產業沒落好像也沒太大影響。畢竟整個影視出版產業在台灣的GDP 佔比只有3%左右。這還是包含有韓國大陸等外國作品的影視娛樂產品的總產值...
我也是覺得自己的肝真的不夠用,身體不再年輕好操勞,所以離開了影視圈⋯⋯
也被嗆過「下班就不看Line喔!」
這個圈子真的需要大改革
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其實是 願意掏錢支持的人很少
很多人只想免費看劇
或是一樣是一張電影票寧願選擇好萊塢
最後就是台灣的劇組經費永遠不夠
省下來的就是這些憾事會發生的惡性循環
真的!有的人連幾十塊的 RUclips Premium 會員都不肯花,找一堆擋廣告的 APP 開外掛。大家看免費的習慣了,但似乎忘記了這些影視作品都是「有價內容」
很多人都是打從心底瞧不起台劇啊,連劇情演員是什麼都不知道,一聽到台灣拍的就先唱衰,怎麼可能願意花錢支持
不要说娱乐,连吃都不舍得花钱
蠻好笑的,居然將台劇的問題怪罪到觀眾上
你如果拍得夠好看觀眾會不願意支持嗎?
戲院又不是沒有破3.4億的台灣電影,netflix也不是沒有造成話題的台劇
也不學韓國拍個像魷魚遊戲這種能造成話題的劇
你奢望誰支持台劇?
@@steven-it-6688 YT是免費平台,沒權利阻止別人擋廣告
要嘛就把平台改成付費會員制,自己選擇上傳YT免費給別人看
創作者是有逼你支持他們嗎?
我們觀眾能做的就是:多看正版,多進戲院,多進劇場,把餅做大環境才會越來越好!
@@garlic5558 對...油水都在資方身上這樣底下的人哪想幫他們賣命?
綠綠大大,該做的事正好反了,在剝削和壓榨下的血汗作品應該抵制+拒看。金主很大,但根本沒有票房、沒有收視率更大。
錢都進了資本的口袋😂
但他們沒賺錢會連基本的都不給。
@@je50120所以才會要抵制,畢竟賺錢了還是只會給最低餬口錢,餅在大都不會分給下面的吃。
之前在電影劇組實習,20天的片期只休一天,不過工作時長大約8-10小時而已,是獨立製作所以導演真的非常辛苦的擠出錢來拍片。
影視圈的辛苦,經歷過就會知道比文字敘述辛苦的多,但這些充滿熱情和理想的前輩們卻用自己的汗水和淚水一次次撐起台灣的戲劇或電影。
大家看的到金鐘金馬紅毯的光鮮亮麗,但幕後的爆肝和辛苦真的難以言喻。
那些往國外發展的從業者真的不能怪他們,如果可以誰不希望留在自己的家鄉打拼發展爭光?但現實血淋淋的擺在眼前,怎麼拼?
記得當時念大傳的時候夢想很簡單,就是替台劇再次發光,但畢業了幾年,現實的壓力也讓我沒有往影視圈走,但我還是熱愛和關注著臺灣影視,希望某一天,有能力了,有財力了可以再回來幫助臺灣的影視劇重新發光!
另外,離開的收音師是同系的學長,曾經聽過他的演講,認識的學長還說事情發生的前一天還在和他聊天而已...願不要再有這種意外發生了。
覺得A和C要並行,大學做作品的時候雖然教授會說我們應該保保險,但製作費全部都要由學生支出,學校沒有強制也沒有補助,所以大家為了降低成本也就不了了之了。
真的,到後來就變成是為了省預算在拍片、在交作業
哈哈哈直接幫助學生理解製做方的操作邏輯,很優秀的學校👍學生自己都不願意幫自己保險了,怎麼會有製作公司願意幫員工保險呢🤣
後製人員報到,前製的演員工作人員都已經這麼辛苦了,後製想當然爾,
我們常常用加班時間或休息時間在等前置的帶子回來我們才能開始作業
作業的時候也是隨時有東西要修改
他們沒日沒夜我們也是,幾乎是24小時ON著,有很多人都是用熱情在撐
但長期下來,絕不是一個進步的產業工作模式
我覺得勞工基本的權利可能是第一個要請政府重視督促的,薪資工時和保險這種最基本的要有
再來是前中後製的專業人才需要在每一個案子之後改善流程與作業模式,必須要有人是站在長期管理的面向去思考事情
而不是單憑藝術家們的熱情在燒,再天才也走不長久
雖然我沒做過影視幕後,但那種「多付出一點沒關係」非常能理解......,我們都會期待自己和整個藝術環境能發揚光大,藝術相關產業在台灣真的很難生存QQ
有的時候覺得不能用熱血解釋一切,然後變相壓榨,覺得幕後應該舉行罷工活動
@YYY LL
我覺得你可以聽一下 8:08,能改變環境的話誰不想,問題在於我們不知道嘗試改變的風險有多大,是不是有可能會讓自己無法繼續待在這個自己最喜愛的圈子,所以就算大家有異議也不敢勇於表達,他不像民主社會的社會運動,只要一群人出來表達意見,就有被聽見需求的可能,更何況社運能造成的影響都可能有限了,一個不容易被整個大環境理解的產業或是圈子,要做到你所說的罷工尤其困難
現在台灣影視產業慢慢起飛的狀態下,像炎亞綸這樣有聲量的人物出來發聲、改變,對台灣來說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開始了
另外,我知道很多人都會說不能靠熱情解決,但對這圈子的喜愛與熱情,也是我們保護和重視的,我們也會希望身邊的人可以理解
我曾經在片場實習過...真的是像志祺說的一樣🥲每天看著夥伴們一天天更憔悴的樣子,真的希望社會可以重視這些影視人員,沒有他們的努力,就沒有今天台灣影視產業的成功!
也很謝謝所有從事影視產業的大家,是你們把我們台灣的文化和歷史用影像紀錄下來,你們千萬別沮喪,社會大眾絕對會幫你們爭取你們應有的權利!
來跟大家科普一個影視圈業內俗諺
上輩子做壞事,這輩子做影視
對台灣勞方來說,無法看到直接變現的成本
都叫做能省則省,共體時艱
你不接還有很多人要接,再低都有人要接
這是一個極度消耗熱情的行業
台灣劇卻是年年越來越好看
真的非常尊敬大家還能做出這麼多好作品
我覺得影視產業除了檯面上叫得出名字的演員還有大導演編劇製片那些底下的工作人員應該都超辛苦
我就待過劇組,那段期間平均每天凌晨4~5點就"出門"了,每天回到家的時間大概就快晚上12點。回家只有洗澡睡覺,平均一個月可能休息不到4天。你沒有"生活"可言,而且也無法自己安排想要某天去哪裡幹嘛,因為幾乎都當天晚上才會知道明天要不要拍,所以你也不會知道何時可以休息
真的,一個月內平均只睡到2-3小時,每天就是B群、蠻牛、紅牛當水喝.....就算休假也要一直看賴群說會不會突然加拍....
辛苦了
不只是影視產業
影視產業後的 剪接 調光 後期 也都是肝苦工作 每天超爆時加班(而且大部分的公司還沒有支付加班費)
真的~基本上進了影視業你就要做好爆肝領著低薪的日子
而且還不一定每個月都有
有時候沒片拍就沒錢
超慘的
偏偏這些技術類的工作卻是影視業比較不被大眾關注呢,他們猶如影視界的勞工
自己以前是影視圈幕後,主要是處理分鏡、特效,有時候還要跑預定現場跟導演討論場景安排之類的狀況,說真的蠻血汗的沒錯,做辦公室就是責任制加班,一天沒上個13-14小時以上不痛快,之前為了處理分鏡+開會就快三天沒睡,跑現場的幕後人員也是辛苦,如果是危險的場地,還常會出現比起自己,工具、道具沒事更重要的現象,畢竟工具動不動就幾萬甚至十萬起跳,演員、特技演員也是,有時候為了達到需求,受傷算是常態,負責任的導演基本上就是連續睡公司了,當然也有不負責任的那種啦(X,難得假日還要去外地取景,有些公司要你去取景還不會出車錢,會要求你 "出去玩順便去取景" ,當然你肯定是不想去的w,只能說目前整體結構真的不太健康,當然也不排除有好的狀況啦,上面只是我的個人經歷拿來講講而已,做到後面就決定離開了,趁年輕跟友人自己起家搞一些東西,雖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反而過得比以前還愜意。
要出人命才會有人在乎,不管哪行都一樣
沒有喔,上面有位大大已經說了,初擁劇組應該會等風頭過去之後就默默照舊開拍,等上片前改個劇名,就根本沒有人還記得這些事了。
這行真的是夢想產業!!
用來消耗那些抱有夢想的人~
曾經的外景工作人員報到,
大環境及商業電視體制下,用僅限的人力與經費,還要壓縮時間拍攝才能看到每個禮拜節目播出,
這背後都是血淚,無奈還得被收視數字評分你的努力,
用熱情燃燒生命,
不過我不後悔我的外景人生,
看見每一位觀眾的回饋與受訪者對我們的肯定~
很有成就很開心~
這是我們電視人最大的動力~:)))
作為幕後人員很謝謝志祺願意提起這個議題🙏
但其實不只是影視圈,所有的幕後人員都適用於以上的內容。當志祺說:「為什麼幕後人員不跑?」我第一個想法是:「因為愛。」這份工作大概只能用愛去撐了吧。
而且認真說這些危險無時無刻都在我們身邊,但大多前輩們都會說:「這有什麼,都常常發生,如果你會怕就不要做了。」可能還會被認為是爛草莓,但其實這種擔心就是正確的安全意識。
如果要說解決方法嗎。真的就是越多人注意到幕後產業,越多人對我們的工作熟悉,才有可能慢慢被解決。台灣有很多很棒的地方,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會繼續待著,至少我是這樣,大家一起加油。
因為愛的部分可能只佔了 10%吧... 菜逼八的時候一定會被前輩幹到翻掉,尤其在這種時間壓力的高壓環境中,情緒很容易就炸掉,久了熱情跟愛都會被消磨掉許多
大家都會說不要做最大,但大家為了錢為了夢為了家庭 還是繼續忍著拍....
台灣就是老闆說做什麼,員工就要做什麼,老闆沒有下班,誰都別想走,各行各業都是這樣,法律規定了一套,老闆規定的,就是私底下偷偷又一套,如果不想丟飯碗,超時還是要做
台灣就是要擺脫掉什麼都要快要多要好的貪念
一堆老闆都是要好要快要便宜,那就是永遠高工時高風險
不只 還要擺脫那種投機主義的工賊思維
不然永遠都會有那種你不爽做後面還有一堆人排隊等著做的狀況
設計、影視類的科系有很多就只是被大學拿來吸學生、抗少子化退場浪潮的工具。證據就是從96年少子化正式開始起,大學的影視與設計科系數量開始暴增,光設計科系就佔據16%的學生,但設計產業占台灣GDP不到4%,影視出版產業更慘,占GDP只剩3%...。所以實際上這些設計與影視產業並不太賺錢也不缺人,放任學校投年輕人喜好開設一堆“夢想”科系後,人才供給過剩,薪資待遇工作條件都變的越來越差。反正你不做也有其他年輕人想做。勞動者根本沒有跟資方的談判條件。最近還有另一個新聞是講設計系會讀到後悔,因為從學生時期就過勞爆肝,未來薪資又低又血汗。
這些事政府也知道,所以教育部幾年前下令不準大學再增設影視科系,不過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台灣的影視圈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從政府、教育部就開始的社會問題,是錯誤政策的犧牲品。
曾經去過片場打過工當助理 一般來說戶外戲的時候,因為陽光直射,中午是不會開機的。所以我們就必須在一大早5 6點就開拍,算上準備時間可能4點就要起床。晚上又要拍夜戲,常常都拍到11 12點,真的是血汗工作…
謝謝!
把這個血汗模式套到營造業製造業甚至整個職安也都說得通~
曾經接過一個影視產業的特效外包,當初做了1個半月,每天半夜接到特效組長的修改反饋,早上接到製片的問候,不接對方就是瘋狂的打過來。案子做完就決定我再也不要碰影視產業的東西了,你不要活 我想活阿 1個半月的期間基本上都是利用算圖的時間偷瞇一下,壓力整個高到不行,壓力並不是來自於製作的難度而是工時的打壓以及發案者的刁鑽,每個鏡頭都要做三五個版本來選 選完再來精修,但一個鏡頭給的時間就是做兩個版本的時間那剩下的呢???大概就是邊睡邊做出來吧
之前有看到一個討論點,因為一齣戲一個劇幕前幕後的人員酬勞占比實在太懸殊才導致這個現象,預防針先打下去,我並不覺得演員很輕鬆也知道不是所有演員都能領到天價報酬,難道這就是82法則80%的資源被20%的人佔據,希望志棋可以探討一下這個面向
美國有強大的工會,如編劇工會等,歐洲有政府強制介入勞權的保障,台灣則是愛作不作隨你,還有很多人要進來。
問題是根本的人才供給與教育問題。這真的不是只從一個影視產業來看的問題
以我的教育領域來說,設計、影視類的科系有很多就只是被大學拿來吸學生、抗少子化退場浪潮的工具。證據就是從96年少子化正式開始起,大學的影視與設計科系數量開始暴增,光設計科系就佔據16%的學生,但設計產業占台灣GDP不到4%,影視出版產業更慘,占GDP只剩3%...。這兩個數據還有重疊部分,所以實際上設計加影視產業只佔台灣GDP 5%多一點
。
所以實際上這些設計與影視產業並不太賺錢也不缺人,放任學校投年輕人喜好開設一堆“夢想”科系後,人才供給過剩,薪資待遇工作條件都變的越來越差。反正你不做也有其他年輕人想做。勞動者根本沒有跟資方的談判條件。
最近還有另一個新聞是講設計系會讀到後悔,因為從學生時期就過勞爆肝,未來薪資又低又血汗。
這些事政府也知道,所以教育部幾年前下令不準大學再增設影視科系,不過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台灣的影視圈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從政府、教育部就開始的社會問題,是錯誤政策的犧牲品。
我以前大學去應徵電影臨演工作,(純屬好玩,非專業),記得很深刻!那部電影叫波羅蜜的愛,我飾演難民,結果掩火場的戲,沒有做好防禦措施,直接房子燒起來,大家在那邊哭,還上新聞,真的永生難忘,第一次當演員就差點死😂
希望能變得越來越好!
台劇加油!💪💪💪
影視產業有幾個普世價值
讓他今天變成血汗企業的狀態
第一是
影視產業常常被拿來當成『夢想』
所以會有無數的年輕人
奮不顧身地投入進去
又因為是自己認定的夢想
所以覺得吃點苦又如何
薪水少一點又如何
工時長一點又如何
危險性高一點又如何
這樣很熱血、很充實的感覺就冒了出來
在這樣的想法之下
會有無數新鮮的肝投入進這個產業
第二是
因為『倖存者偏差』
我們都能看到的很多影視作品大紅大紫
製作人、導演名利雙收
但是這些畢竟都是少數
雖然都是少數
但是可以看到的作品還是非常的多
所以還是會有所期待
說不定自己也可以很努力而成為下一個成功者
所以在這個產業的人
也會覺得自己不會那麼倒霉
就算不成功
好歹也不會太失敗
血汗產業確實是有『資方』的問題
但勞方用夢想的想像去追捧
也是造逞這個惡性循環的主因之一
所以我認為
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
就應該要破除
因為是『夢想』
所以可以『犧牲』的想法
所以 之前常常流傳這句話
也許 真正的影視工作人員 是被我們遺忘的那些過客
台灣影視圈特別血汗?把影視圈拿掉大概就對了
我覺得最嚴重的是很多人的勞權意識都不夠,我認識的某個人,總是很自豪他對公司多盡忠職守,每天加班加點的工作(沒有加班費的那種),不但自己身體力行,也帶著自己的員工如此做,又總是跟我抱怨他被主管職場霸凌,當我提醒他我們有工會可以申訴時,他馬上閉嘴,並說工會的人都太偏激,我只能希望他就算找死也別找員工一起死
一月休一天,一天工作10-14小時⋯有時還有26小時⋯同一個職位相差2-3倍薪酬⋯還有地域差別⋯唉⋯
追根究底原因又是卡在“錢”,跟以往同樣原因的議題一樣卡這根本無解...
不只是錢,是從根本的人才供給與教育都有問題,不是只能從一個影視產業來看
以我的教育領域來說,設計、影視類的科系有很多就只是被大學拿來吸學生、抗少子化退場浪潮的工具。證據就是從96年少子化正式開始起,大學的影視與設計科系數量開始暴增,光設計科系就佔據16%的學生,但設計產業占台灣GDP不到4%,影視出版產業更慘,占GDP只剩3%...。這兩個數據還有重疊部分,所以實際上設計加影視產業只佔台灣GDP 5%多一點
。
所以實際上這些設計與影視產業並不太賺錢也不缺人,放任學校投年輕人喜好開設一堆“夢想”科系後,人才供給過剩,薪資待遇工作條件都變的越來越差。反正你不做也有其他年輕人想做。勞動者根本沒有跟資方的談判條件。
最近還有另一個新聞是講設計系會讀到後悔,因為從學生時期就過勞爆肝,未來薪資又低又血汗。
這些事政府也知道,所以教育部幾年前下令不準大學再增設影視科系,不過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台灣的影視圈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從政府、教育部就開始的社會問題,是錯誤政策的犧牲品。
我是影視從業人員的媽媽,終於看到替他們發聲的影片;也因爲這個主題,加入會員支持志祺七七💪
傳聞:台灣的八點檔有很多當場寫劇本的freestyle
聽到這個消息的me:瞳孔地震jpg.
感覺傳聞的真實性很高⋯⋯
之前曾經聽過編劇的演說,也說過八點檔的劇本常常是一邊拍一邊寫,有時候明天要拍的戲只有今天一天可以寫
對台灣的環境來說,他們喜歡演員及導演的freestyle,我曾經有部戲,前置讀本都讀完了
開拍那天導演走過來跟我說,雖然本是他寫的,讀本也讀過了,把那些忘掉
我想看你們這場狀態在身上會怎麼走
我整個就全身問號上身^^
認真的回答:這不只是傳聞,是真的會發生,沒錯。
甚至當天要播出的那集,其實是趕在當天中午前後才把最後一幕拍完,然後趕在八點前後製剪輯完「首播」。
所以有時候看到需要特效的地方來不及補上去很正常。
我學生就是台灣八點擋的編劇之一,我自己的畫室也借過電視台拍戲。
因為我的教室外面有個小展覽空間,當天導演到現場就物盡其用的把展覽空間也直接寫進劇本裡用(當然是超粗糙劇本),然後當天直接開拍。一天寫劇本&拍完。然後晚上還在趕寫下一集的劇本。
最扯的是,那時展覽空間的畫是別的藝術家的作品,而且是人家辦展來求婚的浪漫畫作,結果戲拍出來卻是再罵什麼「你在畫什麼消波塊、這畫賣不出去」之類的台詞,(但其實那是畫家和女友一起去沖繩看到的風景),完全沒有在管展覽者和空間的感受,從此我不跟影視媒體合作。
那部戲是「一家人」,裡面的霸氣姐畫室的橋段就是我的經驗
讓我想到香菜英文講過的一句話: 你們要自立自強啊~
哭阿😂
醫療業來報到,台灣的勞基法還是存在很大的解釋空間,而且全台只有一家醫院有公會...... 醫師是整個醫院架構的主體,當他們職級越來越高時,不一定會想辦法幫忙勞方爭取權益,而是幫著資方說話,有些事想想也很心寒....... 當醫師以外的人員被要求要視病如親的同時,領著微薄的薪資,承擔著抱怨,稍有微詞也是用你不敬業來指責...... 懷抱著理想投入,又洗腦數年之後,轉過身想跳脫這個舒適圈,似乎更難了........
我原本是多媒體相關科系,最近本來想轉行到影視業,結果面試時才發現我想做的幕後工作也有很多潛規則,很難單純從剪輯師開始做,而且工時、起薪面試人直接就跟我講清楚,而且特別強調,還講明可能會半夜上班😔
突然覺得還是回來找會爆肝死的工作好了,至少可以不用這麼熱情賣夢想
台灣勞資不平衡,已經是常態了。。。
各行各業的基層都被當作是免洗筷,低薪危險高工時,反正你不幹後面還有新鮮的肝。
面對這種現狀,到底要怎麼翻身?
問題是從根本的人才供給與教育開始,這真的不是只從一個影視產業來看的問題
以我的教育領域來說,設計、影視類的科系有很多就只是被大學拿來吸學生、抗少子化退場浪潮的工具。證據就是從96年少子化正式開始起,大學的影視與設計科系數量開始暴增,光設計科系就佔據16%的學生,但設計產業占台灣GDP不到4%,影視出版產業更慘,占GDP只剩3%...。這兩個數據還有重疊部分,所以實際上設計加影視產業只佔台灣GDP 5%多一點
。
所以實際上這些設計與影視產業並不太賺錢也不缺人,放任學校投年輕人喜好開設一堆“夢想”科系後,人才供給過剩,薪資待遇工作條件都變的越來越差。反正你不做也有其他年輕人想做。勞動者根本沒有跟資方的談判條件。
最近還有另一個新聞是講設計系會讀到後悔,因為從學生時期就過勞爆肝,未來薪資又低又血汗。
這些事政府也知道,所以教育部幾年前下令不準大學再增設影視科系,不過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台灣的影視圈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從政府、教育部就開始的社會問題,是錯誤政策的犧牲品。
在台灣這個行業是用夢想撐起來的,除非意志非常堅定,不然會被圈內的潛規則消耗殆盡。
B.23年的幕後工作人員誠摯的心聲。
去年看了一本書《消逝的韓光》,說的就是韓國影視業背後很多觀眾看不見卻一直存在的問題,某些章節跟影片中提到台灣的影視業操作問題非常相似。書的作者就是死去的幕後工作者韓光的親弟弟,書的最後一部分有寫到他們在韓光死後,為了更好的影視業幕後工作者的工作環境等等做的努力,還有可能可行的改善大方向,非常值得閱讀。
拍片真的好累完全是燃燒熱情,之前因為實習有進過台劇劇組跟拍一個月,結束之後發誓畢業後找工作絕對不要去劇組QQ
多看正版 才能真的支持到
雖然政府的法規需要改革很重要,但勞權意識更重要,尤其台灣蠻多人自己的權益不爭取,看別人爭取又意見一堆,明明同樣是勞方,又很愛站在資方角度酸別人,有夠莫名........= =
感覺台灣 就是"血汗"的代名詞
自信點,把感覺去掉
就是
前幾個月準備學測時一天才睡五小時左右 而且大家都這樣 你可能覺得很正常 因為你在血汗的台灣
@@yuchen4438 -1,考前都睡好睡滿
@@250hsu8 分科了吧~
最危險的是忘了帶記憶卡,沒錯就是說你鐘佳播
深入心坎...
強力推薦《報導者》的《如何擺脫血汗命運?韓國經驗在前,台灣影視界籌3項解方》文章。
-----
幾個重點摘綠:
詹家維在好萊塢實習期間,發現美國電影劇組分工非常明確,「連槌子掉在地上,你也不能去撿,那是道具組管的,如果不見了他們要負責。」好萊塢專業人員在拍片現場各司其職,除了仰賴強大的工會,更重要的是詳盡的前置作業──拍攝預算、行程、佈景陳設圖和每個分鏡,都寫在製作企畫書裡,成員間沒有資訊落差,大家就照計畫執行。
回到台灣,電影產製停留在手工業時代。詹家維表示,美國跟台灣當然有文化差異,不是學美國就一定比較好,但有效率的工具值得借鏡。
開出1.9億票房的《孤味》,預算是4,000萬,以國片平均3,000萬製作經費的標準來說不算特別高。「怎麼在一定的預算下、在合理的工時架構下,把內容做好?」許承傑說,《孤味》40天的拍攝期,沒有超時,有時候還提早收工,一些習慣長工時的前輩反而不適應,甚至抱怨和擔憂,「業界覺得『拍得很開心(勞動條件好)的,成果就會不好』,這已經被虐待到一個等級了,概念是錯的。」
屈弘仁感嘆,他的合約堅持簽12小時工時,有人說這樣一定做不到,「《失控謊言》本來預計拍攝期要45天,因為我(每日工時上限12小時)的關係拉長到55天,但最後41天就拍完殺青了。」事實證明,有工時和預算壓力要遵守,反而能催出效率。專業技術和工作紀律可以讓拍攝又快又好,未必會增加成本。
韓國經驗同樣可以佐證。李韓率表示,本來劇組工作人員是領月薪的「工時吃到飽」,每日工時16到18小時,但影視業被認定為勞工後開始有了「加班費」,竟然是資方率先喊出要加強前置規劃,提高拍攝現場的效率。
-----
看來這產業部份老手已經被虐待到一個程度了,好像「不苦就是做不好」,卻不會想改進紀律和工作效率。
「勞動條件好,成果就會不好」,不只在影劇業,似乎台灣許多產業都有這種迷思,有的甚至以過勞、瞎忙文化為榮。
台灣影視圈的血汗程度,只要朋友在裡頭打混(在其中的自然不用說),我相信很多人光聽就不想加入= =|||
當初也是聽學弟說和實際跟過一次班...........我就算窮到死也不會去加入影視幕後人員,寧願去工地搬水泥。
基本上資金也都用在前頭,根本沒人會想到這群工作人員多可憐(嘿嘿~而且這圈子很黑很黑的喔)
補充:然後後來那個學弟得憂鬱症倒下了。
之前都是要發生人命話題才會炒起來.然後劇組就會收斂一些.但是等風聲過後又會變回來..比如
之前八點檔2小時的問題.有演員因此操勞致死後就有縮短時間.但過一段時間後又變回2小時
台灣的資方思維病了。資方要的應是賺錢,不是省錢。省出來的錢,跟賺來的錢,那種感覺差很多。
老實說,臨演也蠻血汗的,不知是否仍然是那萬年500的通告費
八小時500,超班100
就我所知現在還是一天500,但可能有給兩餐的便當
我也是相關科系的學生,現在也正在拍片的過程中,說真的錢真的是很大的根本,我們現在的拍的都是要自掏腰包的,學校能給的幫助就不多了,很多的事情要自己去解決,有很多的東西和體制都是綁手綁腳的,我們也都希望不要花到那麼多錢,可是不是每一個店家和場地會給我們幫助,常常一個地方的價錢一個小時就要3000的,人生真的很難,拍片很快樂,可是總感覺在燃燒著自己的身體健康和夢想,我也不希望未來會是這樣,可是我也沒有辦法改變任何的事情,我相信不是只有我們在燃燒夢想,全台灣和我們一樣燃燒夢想的各位都辛苦你們了!
體驗過就趕快離開吧
設計、影視類的科系有很多就只是被大學拿來吸學生、抗少子化退場浪潮的工具。證據就是從96年少子化正式開始起,大學的影視與設計科系數量開始暴增,光設計科系就佔據16%的學生,但設計產業占台灣GDP不到4%,影視出版產業更慘,占GDP只剩3%...。
所以實際上這些設計與影視產業並不太賺錢也不缺人,放任學校投年輕人喜好開設一堆“夢想”科系後,人才供給過剩,薪資待遇工作條件都變的越來越差。反正你不做也有其他年輕人想做。勞動者根本沒有跟資方的談判條件。
最近還有另一個新聞是講設計系會讀到後悔,因為從學生時期就過勞爆肝,未來薪資又低又血汗。
這些事政府也知道,所以教育部幾年前下令不準大學再增設影視科系,不過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台灣的影視圈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從政府、教育部就開始的社會問題,是錯誤政策的犧牲品。
面對這種狀況,不是個人可以處理的,只能選擇離開吧
要ABC並行下才會有改革的力量出現,法規、金錢、安全意識三個缺一不可,不要4000萬才能做出來的東西只願意花2000萬,當預算不夠最先砍的都是人員的費用,很多製作公司寧願買多一點香每天拜拜也不願多幫工作人員保險,同為業界的一份子今天出事的如果不是師字輩的前輩、組內剛好有一位為了工作人員發聲的藝人,也會跟去年叱咤風雲摔死的那位前輩一樣很快就被河蟹掉。
問題是根本的人才供給與教育問題,這真的不是只從一個影視產業來看的問題
以我的教育領域來說,設計、影視類的科系有很多就只是被大學拿來吸學生、抗少子化退場浪潮的工具。證據就是從96年少子化正式開始起,但那時偏偏要搞廣設大學政策。大學變多,為了搶學生,影視與設計科系數量開始暴增。光設計科系就佔據16%的學生,但設計產業占台灣GDP不到4%,影視出版產業更慘,占GDP只剩3%...。這兩個數據還有重疊部分,所以實際上設計加影視產業只佔台灣GDP 5%多一點
。
所以實際上這些設計與影視產業並不太賺錢也不缺人,放任學校投年輕人喜好開設一堆“夢想”科系後,人才供給過剩,薪資待遇工作條件都變的越來越差。反正你不做也有其他年輕人想做。勞動者根本沒有跟資方的談判條件。
最近還有另一個新聞是講設計系會讀到後悔,因為從學生時期就過勞爆肝,未來薪資又低又血汗。
這些事政府也知道,所以教育部幾年前下令不準大學再增設影視科系,不過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台灣的影視圈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從政府、教育部就開始的社會問題,是錯誤政策的犧牲品。
我的淺見是...整體的產業鍊的環境需要改革,從上到下,
資方需要更多的優秀的競爭對手來給予一些壓力促使同業的所有人可以成長,
政府也要設立相關機構給予足夠的資金以及透過台灣的影視作品向外宣傳,
適當的給予相關行業一定程度的輔助,鼓勵投入產出。
在教育機構的方面也需要設立相對專業專門的學校,
比如說服化道的,攝影,燈光,剪輯,特效,音效,配樂...等,
每一個區塊都要專業性分工,
不是一個人或者一組人扛一大堆事情,否則結果就是...
第一,不專業,也沒有往上專業的空間了,
第二,累死你,或者說累死所有人,創意地展現發揮往往都是在放鬆且愜意的情況下產生,
高壓只會讓你的作品越來越沒有生命。
不過影視產業血汗我想也不是新鮮事,我指的是,外國也是有,
只是相比嚴重情形,台灣是相對比較嚴重的,
期盼有一天能看到台灣的影視產業真正登上國際舞台,能夠蓬勃發。
但恰好我們的政府就算是這現象的幫兇呀
設計、影視類的科系有很多就只是被大學拿來吸學生、抗少子化退場浪潮的工具。證據就是從96年少子化正式開始起,大學的影視與設計科系數量開始暴增,光設計科系就佔據16%的學生,但設計產業占台灣GDP不到4%,影視出版產業更慘,占GDP只剩3%...。
所以實際上這些設計與影視產業並不太賺錢也不缺人,放任學校投年輕人喜好開設一堆“夢想”科系後,人才供給過剩,薪資待遇工作條件都變的越來越差。反正你不做也有其他年輕人想做。勞動者根本沒有跟資方的談判條件。
最近還有另一個新聞是講設計系會讀到後悔,因為從學生時期就過勞爆肝,未來薪資又低又血汗。
這些事政府也知道,所以教育部幾年前下令不準大學再增設影視科系,不過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台灣的影視圈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從政府、教育部就開始的社會問題,是錯誤政策的犧牲品。
@@葒芯 所以現況來看就是 ,從上大下已經整組壞光光了,台灣沒那個環境,產業鏈相對封閉,到處有人低價血汗就為了糊口飯,技術不被注重,資方整天喊著我們也沒有錢,這個不是單面向的問題,沒有從政府開始推動整個產業鏈的改革,現在就是個惡性循環而已。
臨時演員到現在還是500 10小 這真的非常無言!
謝謝志祺清楚介紹
E.台灣影視產業起步早,實力沒話說,只是資金真的太少,覺得我們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就是不要使用盜版途徑去收看,而是要用正式授權的平台收看,才能讓影視產業真正長久發展
我覺得這不是主因,主要是支持台灣影視作品的人太少,大家都看美劇韓劇,這樣怎麼會有收視率,沒什麼人看自然而然就不會砸太多資金在這上面
剛從自媒體轉戰到傳統影視圈想學習一些不一樣的經驗
恩.....台灣影視圈真的是硬阿~
媒體圈 影視圈 新聞界 資訊爆炸的時代
只是加重我們每一位同仁的身心疲倦QQ
職場只要存在”大家為夢想努力,辛苦一點沒薪水也可以,這是共體時艱“
受苦受難的就是基層員工和傻傻付出的人
不只是影視產業,娛樂時尚相關產業也是
每次看到不付薪水或是車馬費的志工傾向工作,就覺得很是個糟糕的工作環境,不是沒錢,只是不給你而已
設計、影視類的科系有很多就只是被大學拿來吸學生、抗少子化退場浪潮的工具。證據就是從96年少子化正式開始起,大學的影視與設計科系數量開始暴增,光設計科系就佔據16%的學生,但設計產業占台灣GDP不到4%,影視出版產業更慘,占GDP只剩3%...。所以實際上這些設計與影視產業並不太賺錢也不缺人,放任學校投年輕人喜好開設一堆“夢想”科系後,人才供給過剩,薪資待遇工作條件都變的越來越差。反正你不做也有其他年輕人想做。勞動者根本沒有跟資方的談判條件。最近還有另一個新聞是講設計系會讀到後悔,因為從學生時期就過勞爆肝,未來薪資又低又血汗。
這些事政府也知道,所以教育部幾年前下令不準大學再增設影視科系,不過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台灣的影視圈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從政府、教育部就開始的社會問題,是錯誤政策的犧牲品。
編劇也很血汗,但真的比較少人討論。合約上的費用就先不談了,交件日期跟修改次數也都只是參考,而且根據導演跟資方要求,常常改過來又改回去,改到懷疑人生,時間成本暴增,心理狀況出問題,但又沒錢去看心理醫生,最慘的是辛苦熬過來,點開作品的維基,編劇還直接被省略,這就是「影視編劇日常」。
編劇會很燒腦嗎
@@池之心 為了保住故事原味,跟導演、製作方、平台明爭暗鬥,過程特別燒腦!
D. 難怪一堆人都要出國或是去外商工作,不然就是去考公務員(現在聽說公務員也很血汗)
但再血汗都沒比影視業慘吧😢
據說公務員工作多到做不完而且沒加班費(不過應該沒有影視業設計業那麼慘
年輕時也有電影夢,進入劇組後一天行程如下
0500起床騎車到公司,整裝後開車到拍攝地
0800開機拍片
1200午餐
1230開機拍片
1800晚餐
1830開機拍片
2300收工
2400在公司保養器材
0100回到家洗澡睡覺
0500起床騎車到公司
....
持續一周後提離職,前輩跟我說
「這樣就不行了喔...那你不適合做這行捏」
好操阿😅我覺得是人類都不適合這行,久了會生病
你是什麼科系的
餐飲
@@eleartcraft
這樣說起來餐飲好像還比較好,雖然兩頭班也不輕鬆但至少作息正常
真的! 影視行業真的血汗
(雖然現在依然還在這產業....)
身為一個還在多媒體設計系打滾、畢製選的就是微電影拍攝的學生來說還真百感交集...
不知道自己到底未來還要不要真的踏上這條路還是尋覓別條更有保障的路,好比公司拍攝、PV剪輯之類的
挺無奈的...
快跑吧
以我自己的研究來說,設計、影視類的科系有很多就只是被大學拿來吸學生、抗少子化退場浪潮的工具。證據就是從96年少子化正式開始起,大學的影視與設計科系數量開始暴增,光設計科加影視系就佔據36%的學生,但設計產業占台灣GDP不到4%,影視出版產業更慘,占GDP只剩3%...。所以實際上這些設計與影視產業並不太賺錢也不缺人,放任學校投年輕人喜好開設一堆“夢想”科系後,人才供給過剩,薪資待遇工作條件都變的越來越差。反正你不做也有其他年輕人想做。勞動者根本沒有跟資方的談判條件。
最近還有另一個新聞是講設計系會讀到後悔,因為從學生時期就過勞爆肝,未來薪資又低又血汗。
這些事政府也知道,所以教育部幾年前下令不準大學再增設影視科系,不過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台灣的影視圈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從政府、教育部就開始的社會問題,是錯誤政策的犧牲品。
說到這,你還能樂觀地認為政府會積極地處理影視與設計產業的低薪過勞血汗問題嗎?
@@葒芯 確實,看了一些粉專(類似靠北設計師)也是看到很多這種現象,只是就很苦,想轉跑道然而身上也沒啥技能,目前頂多有在找外語翻譯吧,只是門檻還沒過,不敢真的放開去投😥
過來人真心推薦,快跑,拜託,趁還來得及
我也是多媒體畢業的不過是遊戲類..光畢業門檻我就快累死了(組員不給力)但我覺得一起轉職吧...設計系工做我從畢業專題感受出工作時間長薪水低的感受
其實不只是影視業的幕後
娛樂產業的幕後工作人員都是肝
燈光音響 舞台特效肝到炸裂
而且薪水還超低
興趣行業,每一年都有一大票人搶這一小塊餅,就算餅大了也只會有更多人來搶,每個人都想把興趣當工作。
身為塑膠加工業的觀眾,本產業有非常多符合勞基法的資方,也沒有像工地那樣的粗工,但就是沒有人。
設計、影視類的科系有很多就只是被大學拿來吸學生、抗少子化退場浪潮的工具。證據就是從96年少子化正式開始起,大學的影視與設計科系數量開始暴增,光設計科系就佔據16%的學生,但設計產業占台灣GDP不到4%,影視出版產業更慘,占GDP只剩3%...。所以實際上這些設計與影視產業並不太賺錢也不缺人,放任學校投年輕人喜好開設一堆“夢想”科系後,人才供給過剩,薪資待遇工作條件都變的越來越差。反正你不做也有其他年輕人想做。勞動者根本沒有跟資方的談判條件。最近還有另一個新聞是講設計系會讀到後悔,因為從學生時期就過勞爆肝,未來薪資又低又血汗。
這些事政府也知道,所以教育部幾年前下令不準大學再增設影視科系,不過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台灣的影視圈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從政府、教育部就開始的社會問題,是錯誤政策的犧牲品。
而恰好,年輕學生就是不會務實的,還是會去念這些未來註定慘的夢幻科系而不是更務實的高薪的輪機科等科系。身為老師的我,就只能像現在這樣盡量講清現實。遇到一個學生能勸一個是一個
剛好現在是影視科的學生 唉
最近要搞畢製+影展(現在大三)
我畢業後會直接轉行 不會從事影藝
上次拍片 7點到現場 拍到下午3點 我晚上9點走(因為我坐火車)
其他人留到凌晨4點才走
回來後 我被罵最慘 幾乎全部人呢 都在公幹我
自己是自閉症學生 真的很討厭
我覺得這個跟前陣子志祺談到的台灣工安意外頻率高根本像,因為本來就忽略安全了所以沒相關預算,因為預算少所以什麼安全跟福利都很慘,因為很慘所以為了不要再賠得更多只能高密度完工,然後就是繼續惡性循環,交通部份也是一樣,不如說台灣上下就是個只要能賺錢或者不虧那麼一點爛錢,安全永遠不會是第一的,你重視安全、重視文化還會被罵或者被瞧不起的環境
很多行業也都是這樣,都有不為人知的白色巨塔秘密,大家都是睜一隻閉一隻眼,不出人命大家都不知道各行各業的辛苦⋯⋯所以大家上班都辛苦了
04:38
根本資方鑽漏洞用「承攬契約」,只要原雇主有直接指揮命令承攬者手下的員工,就不能用承攬契約!
我覺得銀行業可以多一些資金優惠貸款給劇組,有更多的錢才有機會提升工作整體的安全
銀行:現在就血賺了
何必改
銀行業最低起薪都快屌打資深製片了,哈哈哈
學生時曾進劇組美術道具組打工的感想:完全不想再去體驗第二次...NEVER。真的要非常熱愛這一行與有夢想才能做下去。
在你工商之前按照慣例
我們先快轉到廣告結束 繼續收看
資方要勞工共體時艱,但賺錢的時候怎麼不有福同享?
沒有幕後工作人員 影視業根本不用玩了 偏偏長久以來都沒有足夠的關注在他們的權益上 也沒有人願意領頭站出來組織工會 勞權的爭取是條漫長的路 美國前幾年才發生過編劇集體罷工 影響很多影集 社會大眾也有所關注 希望不管幕前還是幕後人員都能爭取到應有的權益 才能讓台灣影視業更加茁壯 軟實力能越來越強
終究回到最根本的問題:思想
靠北沒錢還不是因為做得爛,做得爛就要砍員工薪水?
阿不就是中小企業常態,那回過來來連正常的企業員工喊到現在兩黨政府也不作為
這次肯定也只是摸摸頭說你們要自立自強而已啊
12 hours of working hour a day is too stressful for our body. That is something state in our employment law.
In my country no one can work for more than 14 hours straight according to law.
A,C
我覺得B勞動法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臺灣政府可以參考韓國對軟實力文化推廣的投資,還有英國、德國及澳洲對公營廣播機構的徵稅手法
香港的電視台在續領牌照時,需要在一定時數上播放政府的廣告,我相信可以把這些辛酸史拍成政府對國內固定宣傳的廣告,就像是香港的職業安全廣告一樣
臺灣政府也可以每年舉辦比賽,資助有實力的編劇或導演
但以上的政策都可能要透過公投來得到有效的支持
美國好萊塢也沒好太多 除了錢多一點 有保險 有工會 16小時一天也是家常便飯 有些美劇是連續拍半年 身心健康真的堪憂 我認識一個好萊塢副導 因工時家庭疏離 下班只能呼麻 真的有的慘
這產業的工時真的很可怕
謝謝你
應該說在台灣不血汗才是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