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法華特論)第二十八華德菩薩因緣品妙莊嚴王本事品 0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3 окт 2024
  • #法華特論,#達庵居士,#馮寶瑛,#達庵大闍黎著,
    #達庵大闍黎,#法華特論自序,#法華經 ,
    #法華特論28,#華德菩薩因緣品,#華德菩薩因緣品,
    #華德菩薩,#妙莊嚴王,
    第二十八(華德菩薩因緣品)
    妙莊嚴王本事品
    來往品妙音菩薩功德,
    由華德啟問釋尊而後詳;
    華德從而得法華三昧。
    釋尊方欲說其因緣,
    中間忽被無盡意一問;
    遂先插普門一品。
    今乃遙承來往品而續說之。
    爾時。佛告大眾言:
    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祗劫,
    有國名光明莊嚴;
    佛名雲雷音宿王華智如來;
    劫名喜見。其國有王,名妙莊嚴,
    夫人名淨德,生二子:長名淨藏,
    次名淨眼。 二子夙根甚深,
    具大神力,廣植菩薩福慧;
    七種波羅蜜,四種無量心,
    三十七助道法,皆明了通達;
    又得菩薩淨三昧,日星宿三昧,
    淨光三昧, 淨色三昧,
    淨光三昧,長莊嚴三昧,
    大威德藏三昧。
    此品乃由釋尊直說,
    非因當機請問而然;
    藉此廣明藥王菩薩等之行願也。
    雲雷音宿王華智如來,
    即宿王華菩薩之本尊果德,
    入「萬德莊嚴」三摩地,
    現應化身於世間者;
    故其國土直名光明莊嚴。
    世間人主因此名妙莊嚴王,
    夫人二子皆不離淨字,
    隱示大士化跡也。
    檀,戒,忍,進,禪,慧,方便,
    七種波羅蜜,
    為大士入俗應化之基本依。
    四種無量心,
    即慈,悲,喜,舍,
    乃一乘之門戶。
    三十七助道法,
    是四念處,四正勤,
    四如意足,五根,
    五力,七菩提分,
    八聖道分之總名;
    詳小乘教典;
    此在小乘為正道,
    在大乘為助道也。
    菩薩淨三昧,表菩薩通德。
    日星宿,指三光而言;
    以月亦入星宿之列,
    名星宿王故。
    是與淨光,淨色,
    照明,莊嚴四種,
    皆寶部三昧之一;
    同屬文殊本德,
    為應世所必需。
    大威德乃文殊忿怒相之特稱;
    入此三昧,即現明王身以,
    除寶部一切障礙;
    即藉此斷除修行門諸障也。
    時雲雷音宿王華智如來欲引導,
    妙莊嚴王及愍念眾生故,
    說是法華經。
    淨藏、淨眼二子即告母言:
    我等願隨母往詣佛所,
    禮覲供養。所以者何?
    此佛於一切天人眾中,
    說法華經,事甚稀有;
    宜應聽受。
    母言:汝父信受外道,
    深著婆羅門法,
    應勸彼俱去。二子言:
    我等是法王子,而生於邪見家!
    母令為現神變,以淨彼心。
    雲雷音宿王華智佛觀妙莊嚴王,
    雖暫溺邪見,卻可引入一乘;
    兼有一部分在迷眾生,
    亦堪與聞《法華》;
    故特宣說此經。
    二子獨請母者,
    知母亦垂跡菩薩也。
    母子三人本為化度妙莊嚴王而來;
    特由母發起,引父改邪歸正;
    邪見之人多重神異,故復令二子,
    先以神變服其心。法王子者,
    能運用一乘法流,堪為佛之子。
    於是二子湧在虛空,
    高七多羅樹,現種種神變;
    或身上出水,身下出火;
    或身下出水,身上出火;
    或現大身滿虛空中而復現小,
    小復現大;或忽然在地,
    入地如水,履水如地。
    父見二子神力如是,心大歡喜,
    合掌問:誰是汝等之師?
    二子言:彼雲雷音宿王華智佛,
    今坐七寶菩提樹下,
    為一切世間天人廣說法華經者,
    是我等師也。
    父言:我今欲見汝等之師,
    可共俱往。二子即從空下,
    往告母言:父王對我等所作佛事,
    已生信解,堪發無上道心;
    願母聽我等出家以為之倡導。
    母許之。二子遂請父母同詣佛所,
    親近供養。母令二子現神變,
    無非欲誘起妙莊嚴王發問耳。
    此中神變,乃漏盡通之表示。
    約小乘,必阿羅漢。
    約大乘,須登十地。
    二子自言自語是法王子,
    其位列十地可知。
    但以其父根機,非借徑沙門不可;
    故向母請求出家以為之倡導。
    得母同意,乃於父前請願也。
    二子之中,淨眼久已通達法華三昧;
    淨藏則於無量百千萬億劫前,
    得離諸惡趣三昧;轉度一切眾生。
    淨德夫人更得「諸佛集」三昧,
    能知諸佛秘密之藏。
    而妙莊嚴王后宮眷屬八萬四千人,
    皆具善根,堪任受是《法華經》者。
    淨眼固通達法華;淨藏復得大用;
    欲令眾生皆離諸惡趣,故化度不息。
    淨德之諸佛集三昧,
    即與金剛波羅蜜對應之菩薩道。
    擅此道之菩薩,原握密宗樞紐;
    明此乃能洞知諸佛秘藏。
    三人皆垂蹟大士,
    協力化度妙莊嚴王;
    機感所及,吸引善根深厚者,
    八萬四千人,參預後宮眷屬之列。
    彼時妙莊嚴王與群臣眷屬俱;
    淨德夫人與後宮採女俱;
    二子與四萬二千人俱;
    共詣佛所,頭面禮足,繞佛三匝,
    卻住一面。彼佛為王說法,
    示教利喜。王大歡悅,
    與夫人各解頸上真珠瓔珞,
    價值百千,以散佛上;
    於虛空中化成四柱寶台;
    台中有大寶床,敷百千萬天衣;
    其上有佛,結跏趺坐,放大光明。
    爾時妙莊嚴王心念:佛身希有,
    端嚴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
    示者,示以法華真旨。
    教者,教以一乘正道。
    利者,利以頓修秘法。
    喜者,喜以所感瑞相
    (已見第八品)。
    王當時得大歡悅,
    即由示、教、利、喜而來。
    然不加以供養,
    此等功德雖已萌動於心,
    尚未開展。
    與夫人各解頸上瓔珞者,
    或夫人先為示範也。
    瓔珞以真珠串成;價值百千,
    即一百兩金代價之略詞。
    真誠供養故,遂感動本尊,
    淨華宿王智佛現身寶床之上;
    放大光明。然屬外跡應身,
    與多寶如來同類。
    時雲雷音宿王華智如來
    告四眾言:
    是妙莊嚴王合掌立我前者,
    能於我法中作比丘,
    精勤修習助佛道法;
    後當作佛,
    號娑羅樹王;國名大光;
    劫名大高王。其國平正,
    有無量菩薩聲聞眾以為眷屬。
    王聞言,即以王位付弟,
    而與夫人二子,及諸眷屬,
    出家修道。
    雲雷音佛觀妙莊嚴王根機,
    雖一時蒙加持力頓見本尊;
    然積習濃厚,非借徑三乘助道法,
    (即三十七助道品)未能成就。
    但欲兼習三乘,須作比丘;
    故對眾宣說之。
    果能如是,當來必成
    娑羅樹王佛雲。
    娑羅具雲娑連捺囉,義為堅固,
    此樹冬夏不凋,故取以為喻。
    意謂堅守道法,將來法流大通,
    可於南方成佛,國名大光也。
    妙莊嚴王蒙佛教敕,
    遂出家以求悉地(義為成就)。
    妻子眷屬欲堅其志願,
    亦皆出家以鼓舞之。
    王出家已,常勤精進,
    修行妙法華經;閱八萬四千歲,
    得一切淨功德莊嚴三昧,
    即升虛空,高七多羅樹,
    白雲雷音宿王華智佛言:
    世尊,我因二子神通變化,
    轉我邪心;令我安住於佛法中;
    此二子為要發起宿世善根,
    饒益我故,來生我家;
    是我善知識。
    彼佛答言:如是如是,
    善男子善女人,夙植善根者,
    世世得遇善知識,
    為作佛事,示教利喜,
    令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當知善知識,是大因緣,
    能導令見佛,發無上道心;
    汝之二子已曾供養,
    「六十五」百千萬億,
    那由他恒河沙如來,
    親近恭敬;於諸如來
    所受持法華經;
    愍念邪見眾生,令住正見。
    王之出家,非以三乘了事,
    藉此為修法華之助行而已。
    經八萬四千歲之精進力,
    先成就一切淨功德莊嚴三昧;
    升空白佛,
    而歸功於善知識之引誘。
    善知識本依
    觀音三十二應之志,
    隨緣現身;有化生,
    有胎生。淨藏、
    淨眼皆示跡入胎為王之子,
    不如是不足以促王註意耳。
    然亦須夙具善根,
    乃能感格善知識之接引;
    無其根者,雖善知識現前,
    終不知親近也。六十五者,
    約世間六十二見及,
    三種權乘之數。
    一一由相會性,匯歸一乘,
    便與法華相應。
    若依外跡修習此六十五對治法,
    須各供養那由他恒河沙如來,
    然後精熟;轉而普度眾生。
    度生宗旨,在愍念大眾墮於,
    六十二見,或滯於三乘教法;
    於大權方便中,
    隱以如來法流加持之,
    令住一乘正見也。
    妙莊嚴王從虛空下,
    復白彼佛言:
    世尊,如來甚希有;
    以功德智慧故,
    項上肉髻顯耀光明,
    眉間白毫猶如珂月,
    紺目長廣,皓齒齊密,
    朱唇燦美。
    繼言:如來之法,
    具足成就不可思議微妙功德;
    教戒所行,安隱快善;
    我從今日不復自隨心行;
    不生邪見、憍慢、嗔恚諸惡念。
    說是語已,禮佛而出。
    王之種種讚嘆,表示極端歡喜;
    即此喜心,所獲功德
    已不可思議議矣。
    不復自隨心行者,隨聖智行,
    不隨眾生識心行也。
    如是乃免諸煩惱心念之擾亂。
    釋尊說是事已,告大眾言:
    妙莊嚴王豈異人乎?
    今華德菩薩是也。淨德者,
    現在我前光照莊嚴相菩薩;
    為哀愍妙莊嚴王及諸眷屬,
    示作王夫人。
    二子即會中藥王、藥上二菩薩。
    此二菩薩於無量、
    百千萬億諸佛所,植眾德本,
    成就不可思議諸善功德。
    若有識其名字者,
    一切世間天人應禮拜之。
    釋尊廣說妙莊嚴王故事已,
    乃指出今生華德菩薩
    即其後身。當時王之福德,
    相當深厚;為邪見所縛故,
    雖依正莊嚴,卻不能清淨;
    雲雷音佛權實兼施,
    令出家長期修習;
    仗法華潛力,
    得成一切淨功德莊嚴三昧;
    而於法華性德,猶未成就;
    但已植此勝因,
    今生終藉妙音菩薩
    示現之緣,而證法華三昧;
    是為本品命名之由。
    光照莊嚴相菩薩爾日
    示作淨德夫人者,
    悲愍心所行,
    藉「諸佛集三昧」之力,
    以法流熏習王身;
    俾漸衝破一切邪見也。
    藥王之事,屢見上文諸品。
    藥上者,超出凡藥之上,
    能醫眾病,
    與藥王堪稱伯仲也。
    佛說是因緣品時,
    八萬四千人遠離塵垢;
    於諸法中得法眼淨。
    八萬四千種塵勞皆足障道,
    然聞華德入佛因緣,
    兼蒙釋尊親自加持;
    任纏何種塵勞,
    皆可離垢得淨。
    所謂八萬四千人,
    乃約種類言之;
    非限於此數目也。
    法眼淨者,
    明見諸法之真諦也。
    小乘法眼淨,屬淺義;
    見四諦真理,證須陀恆者,
    即得之。大乘法眼淨,
    屬深義;契真無生法,
    而登菩薩地者,始得之。
    若論一乘,須的見佛性,
    乃克稱之;
    是為「見諦」最深之義。
    論曰:一乘教以頓修成就為上,
    龍女是其榜樣。
    亦有須漸修如妙莊嚴王者,
    故三乘教未可偏廢。
    今於法華將終,示此漸修之機;
    藉見一乘無所不攝耳。
    觀音三十二應,有常義,有特義。
    現年以說婦道,現子身以說子道,
    其常義也。藉婦身以化其夫,
    藉子身以化其父,則特義也。
    前者利用同類之身,課以德行;
    後者利用相關之身,聯以感情;
    要皆密運一乘法流,
    冀收潛移默化之效。
    然無加持神力,所課德行,
    不過小善;所聯感情,反增溺愛。
    三淨(淨德、淨藏、淨眼)皆取
    特義以度妙莊嚴王,終於成功;
    正賴加持神力運用其間。
    是真善知識。是得觀自在三昧者。

Комментари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