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 因爭奪财物, 爭奪名利權位而結怨, 甚至佛門都打官司!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4 янв 2025
- 【鬥合爭訟。妄逐朋黨。】
這是造業,千萬不要把它看成這是小事。第一句就是喜歡『爭訟』,遇到別人有爭執的時候,不知道勸解,而且還縱容他、幫助他,使兩家結怨。或是為爭財產,爭奪名利,爭權位,這些事情太多太多了。在近代,甚至於出家人裡面也不免,一個寺院裡面,爭住持、爭當家、爭廟產,甚至於還鬧到法庭。在古時候出家人從來沒有上法庭的,哪有這種事?這是大笑話!現在常常聽說,甚至於報紙上還有披露的,還有報導的。佛教我們放下,那放下在哪裡?所以遇到這些事情,我們以善言勸解,不但兩方面得福,自己也修積功德了。如果挑撥、間離,幫助爭訟,無論你存的是什麼心,無論你求的是什麼目的,這是很重的罪過。
尤其在佛門裡面,叫破和合僧,世尊在戒律裡面結罪,破和合僧是五逆罪。這一個僧團,無論它如法不如法,我們都不能夠干預。如法修行的僧團,利益社會,利益大眾,你破壞這個僧團,結罪不是這幾個人,與這幾個人不相干。這個僧團裡面住眾,如法修行,弘法利生,這一個地方的眾生得利益,不但我們眾生得利益,連鬼神都得利益。我們這次在新加坡,許多同修們都去過、都知道,過世的陳光別老林長冤親債主要求到道場來聽經,這裡頭我們就可以證明,道場真正弘法利生,鬼神都得利益。你把這個道場破壞,你結罪是跟所有一切眾生結罪,不是跟一個人結罪。你對於這個法師不高興,你恨他,你毀謗他、侮辱他,你把他驅逐出境,你傷害他,不跟他一個人結罪,要看他的影響力多大。所以破和合僧這是五逆罪之一,果報在阿鼻地獄,沒法子救,諸佛出世都不通懺悔。所以這個事情我們不能做。
如果這個道場出家人做得不如法,破戒、犯規,我們也不需要干涉,我們不是執法的人。就正如世間犯法的人一樣,有法庭,有刑警,他們執法的人管,我們不是執法的人,我們要干預,我們也犯法了,這個道理大家懂。佛弟子犯法,自然由他們佛法裡面去糾舉,與我無關,我也不應該管這些事情。如果自己看見了,或者是聽到了,這個出家人跟我關係還很好,彼此相識,可以詢問他,這是不是事實?外面謠傳太多,一定要問問是不是事實。如果是事實,好言勸導;不是事實,要好言安慰,不必去追究,這個就對了,決定不可以爭論。
儒跟佛都教我們忍讓。諸位一定要知道,諺語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自己命裡面有的,別人能奪去嗎?奪不去;自己命裡頭沒有的,你想保也保不住,那有什麼好爭的?別人要爭,讓給他就好了。如果我命裡有的,我這裡讓掉了,那個地方就來了,這證明你命裡頭確實有,別人奪不去。所以懂得這個道理,明白這些事實真相,就會歡歡喜喜的忍讓,哪裡會有爭執!何況忍讓也是屬於布施,你要名,名給你;要利,利給你;要什麼,我統統給你,菩薩修布施波羅蜜。布施的果德,我們知道,愈施愈多,不是說布施完了就沒有了,愈施愈多。世間人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不夠深,不夠透徹,所以他不敢布施,怕布施之後自己沒有了,他不曉得愈施愈多。所以我們在新加坡弘法勸勉同修們,我們做出樣子給大家看,個人愈施愈多,團體也是愈施愈多。不但佛在經上給我們說,我們依教奉行,果然沒錯,證實佛所講的話句句真實,我們可以放心,認真的依教奉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太上感應篇 (第一五八集) 2000/2/12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19-012-0158
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我們要求它幹什麼?求得了,那個利益太小太小,等於求人間富貴一樣,你的享受曇花一現而已。你什麼都放下,什麼都不求了,你所得到的是盡虛空遍法界。像觀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那個多自在!觀音菩薩為什麼這麼自在?觀音菩薩無求。觀音菩薩什麼都不執著,不分別、不執著,性德顯露,才得大自在。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8集) 1995/5
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自在?樣樣都貪求,求的太多了。求的太多,煩惱就跟著來,求不得苦。沒有得到想盡方法求,求到之後,想盡方法又怕它丟掉,結果還是要丟掉。你看穿事實真相,你的心就放下了,什麼都不求;什麼都不要了,反而得大自在。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8集) 1995/5
我們的願望很多,想這樣想那樣想不到,想不到很苦。如果聰明人,我不想就算了,不想就不苦。你天天想,這就苦!所以覺悟的人,佛常常教誡我們知足,知足常樂。知足就是我不求了,「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你這條苦就可以離開它。如果你要跟人家爭,要多求,那求不得苦這一生是夠你受的。
無量壽經(第11集) 1989/4
真正要做到我們這一生在這個世間,「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我們過一點簡單的生活,每天能吃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足了,非常快樂了。快樂從哪裡來?你不爭不求就快樂。煩惱從哪裡來?於人爭,於世有求,你就煩惱。為什麼?求不得苦,得到了又怕丟掉,患得患失,這很痛苦。我什麼都不要,我就要這麼一點點,我也不積蓄,我也不儲存,你多快樂!我在這個世間活一天算一天,明天不去想它,我們就得自在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247集) 2012/3/22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生活方式是乞食,也是沿門托缽,真正有智慧、有道德、有學問。他採取這種方式給我們很大的教訓,他教我們什麼?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你的生活就得大自在。所以他的心多清淨、多快樂,心裡頭沒有憂慮、沒有煩惱、沒有牽掛,生活過得那麼簡單,愈是簡單的生活愈健康。
太上感應篇(第87集) 1999/8/22
真正幸福美滿的人生在哪裡?你看佛那個樣子,那真正幸福美滿;就是說,世間所有這些欲望統統放下,他生活在智慧裡頭、生活在道德裡面、生活在大自在裡面,法喜充滿,這是真正究竟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中國人常說,「人到無求品自高」,他對於這個世間沒有絲毫希求,教化眾生、幫助眾生,不希求眾生的回報。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28集) 2008/7/21
所以,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這是釋迦牟尼佛給所有出家弟子定的標準。為什麼?你能嘗到法味,你能快樂無比。人只要無求,沒有欲望,心開意解,心是清淨的,清淨心生智慧不生煩惱,這多快樂、多自在。一有求、一有爭,那叫造業,不但自己生煩惱,還有業報,沒有辦法出離輪迴,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太苦了!這是我們不能夠不知道的。
淨土大經科註(第314集) 2012/4/28
人要把所有欲望統統放下,這個人就成佛。佛沒有欲望,但是福報跟智慧是圓滿的;有欲望不圓滿,有欲望永遠不知足。所以成佛不難,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是智慧,放得下是福報。福報從哪裡來的?是自性裡頭本自具足的,不是外面的。外面沒有福報,外面所得到的全是煩惱、全是業障,所以福報是從自性裡面生出來的,這是可尊可貴。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194集) 2013/2/25
人一定要知道離欲,離開執著,一切都不再執著,證阿羅漢果,離開分別證菩薩,不起心不動念就成佛。佛法修行功夫是放下這些,這些東西全是假的,不是真的,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凡是自性清淨心沒有的,統統要放下。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194集) 2013/2/25
處事待人接物,我們怎樣過這一生?看破、放下。看破是樣樣都明瞭、樣樣都清楚,佛法的名詞講,性相、事理、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叫看破。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你說你多自在。在這個世間「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別人爭、我們讓,別人進、我們退,這是諸佛菩薩、聖賢人教我們,生活、工作、處世待人的心態。於是我們的生活就自在、就快樂,自在就是佛家講的解脫。隨緣而不攀緣。
正信佛教 2000/8/24
知足常樂,生活很好過。有衣服穿,三餐飯吃得飽,有一個小房子可以遮避風雨,夠了!不必再求了。再求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求見阿彌陀佛;除此之外,我什麼都不求了。你的心定了,你才真正享受到安樂,用這個方法調伏其身。世間人所爭的都是假的,一樣都帶不去,一樣也爭不到,那都是愚痴造作罪業。真正明白人、覺悟的人,不再爭了,統統放下了,一心向道。向道就是向清淨心,向自己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願望。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第2集) 19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