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資訊分享:我在美國教琴,遇到過各個國家來的家長,跟他們聊天後發現世界各地來的人基本上都會do re mi fa so la si 除了美國本土。美國這邊的老師跟書店賣的兒童鋼琴樂譜基本上都是教CDEFGABC. 而我本身教Do Re Mi Fa So La Ti. 教Ti 主要是覺得不會把Si 跟C 搞混。(而且學生先學do re mi 再學CDE 很簡單,反之,就很難)這邊很多聲樂系學生或老師使用高大宜教學法也以Ti 為主。
太有趣了。今天剛好給小孩的查資料題目就是『Do Re Mi是怎麼來的』,結果晚上打開youtube就看到這集。我的電腦一定有偷聽我們講話。哈哈!我住在美國,小孩學校唱的是Ti。其實我最納悶的是,小孩在學校參加樂團,她說老師都教他們「音名」,也就是ABC那些,從來不用Do Re Mi 這些唱名耶!我有位朋友住在別的城市,她小孩學小提琴也是,只會音名,跟小孩講我們來合奏Totoro, F調,旋律是 Do La Fa Do 降Ti Sol,小孩完全沒辦法聽懂,一定要寫成C A F C bB G這樣呢!我從小在台灣學的鋼琴,完全無法適應使用音名唱旋律啊。
有很长时间没见到好和弦的影片了。今天再度看到非常开心。在我们中国大陆最后那个唱名也是叫做 “si” 的,但我在 The Sound of Music 里边看到玛丽亚教孩子们唱歌时唱作 “ti” - ti, a drink with jam and bread。于是我现在也习惯唱 ti。不过一直都没明白为何会有这么个差异,今天听了大为的讲课解惑了,谢谢
關於si跟ti 我也聽過一種說法與用法 因為在唱名下行的時候 Gb是唱se(sol降半,取子音s) 如果B唱si的話 也是s 會跟sol重複(se) 所以就也取ti來用 降半就唱te 下行的話所有唱名就會是(除re以外所有都是前一個音的子音+e) Do Ti Te La Le Sol Se Fa Mi Me Re Ra Do 但從哪裡從誰起源的就不清楚了XD
Growing up in HK, piano teachers don't really teach solfege but music classes at school and choir taught movable do. When I went to college in the states, sight singing classes all do movable do as well but it's always difficult when it comes to modulations and key changes as you stated. I wish I wasn't so accustomed to movable do. My piano professors who are Japanese and Spanish both trained with fixed do. 😭
把D、D#、Db都唱成re感覺好難受啊 我有個想法: 1音到7音(忽略升降記號)以輔音表示,例如drmfslt。 升降記號以元音表示,例如降=a、原=o、升=i。 大調音階就變成了do ro mo fo so lo to,小調和聲音階變成了lo to do ro mo fo si。 當然,這個表示法沒有考慮聲音的美感。不同元音對應泛音列各音的不同強度比例,所以現在廣泛使用的那套方法聽起來比我這個要豐富。
香港是一定緊跟英式的,從前就是,現在跟隨馬列式的會變成怎樣的文化大革命我就不知道了。總之香港唱名跟那英國女人、加侖轉公斤也是跟英國的 4.5、長度也是用英呎英吋、血糖跟英制毫摩爾 (1mmol/L = 18mg/dL),就連郵筒和 bus 也是跟倫敦的,地方名字街道名字也是英式的,英語發音也是英式的。可是我自己就最懶,我什麼鬼都不管,ti 還是 si 我都不用,直接用數字去記憶唱名跟震動記憶去練絕對音跟相對音階。 但其實唱名還是可以專注在首調移調就可以了,因為固定調還有音名,什麼 C D E F G A B 怎麼不也隨便用去記音感,兩套系統來的。 但怎樣也好,總之就也先要感謝龜頭(直樹)先生在十一世紀的發明!🤣🙏🏻🙇🏻♂️ (大誤
係香港從小學學校就是教 ti 發音,後來聽到大陸和台灣都是唱 si 或者 xi , 最初以為是廣東話和國語/普通話發音不一樣所致. 現在終於知道答案了, 個人而言 , 我會傾向唱 ti , 因為sol 跟 si / xi 都係 s 發音舌尖没有頂上顎, 不夠 ti 好唱和明顯 . 更差的情況聽過有人將 si/xi 唱作 chi , 如果唱 ti 可避免這情況
谢谢分享。我想在马来西亚或新加坡(若没错的话),第七个音是唱成"Ti"而不是"Si"。"Si" 是"So"升高半音的唱名 (Si也是minor scale的第七个音(leading note)的唱名 而major scale的第七个音是Ti)。若全部都用"Si"的话,就会乱七八糟,天下大乱了。另外,喜不喜欢或习不习惯其实都是属于个人或主观性的。若要养成习惯的话,就需要持之以恒不断练习,直到慢慢适应了,就应该不是大问题了。另外, 我记得印尼似乎好像也和台湾一样,是唱成"Si"的。但是在西方国家好像都是用Ti的。最后,还记得以前有一部非常有名的Musical电影 "The Sound of Music",里面有一首超级好听,叫做"Do Re Mi"的歌,它就是唱Ti而不是Si. 这是我所知道的。好,就说到这。谢谢。继续加油,愿上帝赐福:)
香港是學唱Ti的, 而且The Sound of Music 也是Tea (Ti), a drink with jam and bread哦
英美系的唱名常用Ti,甚至直接唱音名C D E F G A B
官老師從頭到尾都嫌棄和貶低 首調唱法。但很現實的事情是,作為一個從小都沒有用過固定調、4歲開始學鋼琴的我,剛來臺灣,我的樂理音基就秀爆的同班的音樂系學生,為什麼?因為固定調對於體會音程之間的音感關係會更難適應和學習,整個進程很慢。聽一首曲子,要知道它是什麼級數、什麼和弦、包括旋律之間音與音之間的關係,顯然首調的優勢非常非常明顯。還有就是,官老師說從小所有見過的音樂班音樂系都是固定調。然後斷言,“沒錯,音樂系的人都是用固定調的。”請問老師有沒有出過國?國外的人特別是歐美,大部分都是用首調的啊?!Anyway,還是非常認同官老師說的,兩個都要會,都要融會貫通。
我老师是弹爵士的,基本都用的首调法
新加坡唱Ti,我從小就唱Ti。升So才是Si。我們會把所有的半音的拼音會換成i,所以會唱成Do Di Re Ri Mi Fa Fi So Si La Li Ti Do。
那降半音唱什么?
美国教授教的是me mi . 小调的音节3和5大部分都是降半音唱的.
@@yingxing7267 降半音就往下那個啊
比如說So→Fi
好办法
可是這樣F小調的Neapolitan sixth 的主音Gb 唱成Fi 也就是F# 不會很奇怪嗎
我們香港是唱ti的,一開始聽台灣人唱si覺得很奇怪XD現在懂了!還有如果說 do re mi 就是指首調唱法,否則就說音名 C D E
你才奇怪
@@Wayn-n1l 你好好笑
@@Wayn-n1l 現代人应接受文化差異!
小時候是學Si 後來自己改唱Ti,
其實香港根本不重視有否"音樂班",中/小學一個禮拜大概只有1節音樂課,
所以要怎唱,應該是每間學校都不統一,吧?
一直 TiTiTi 然後一堆人問我為甚麼唱 Si 煩死
我在中小學都是唱Ti
Ti很好用啊
遇到升Sol唱Si時才不會有重複到的問題
遇到降Ti時也很自然可以唱Te
赞成👍🏻,Rick说出我想说的
我是香港人,以前是讀音樂教育的,小時候學是唱Ti
念書的時候也學只教學生唱Ti,所以現在香港也可以說是統一了吧
還有老師教Si的話也應該只是少數,至少我身邊那麼多音樂人,但也沒有見過有人唱Si...
====
對了香港是學Move-do,但以我所知台灣和大陸都一樣用fix-do
所以見過台灣和大陸有不少後天(?)的Perfect Pitch,但因為香港是學move-do,所以比較少...
我覺得要推唱Ti, 原因是 唱名Si 會與音名C搞混, 都唸作Si, 不確定是在講唱名or音名.
其實合唱團首調唱法我認為主要是為了快速過譜,這樣指揮可以較快帶入合聲音色調整。畢竟人聲跟其他樂器不太一樣,同樣的樂器音色差異不會太大,而人聲同樣音高音色變化多,且每個人音色差異都很大,同音高先達到一定準度既可以了,重點是之後和聲音色調整,這需要要聽的時候微調,並且很多時候這跟指揮老師的風格有關,音高唱的精準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可能某個小節某個do音高要唱高一咪咪,或唱亮一點,下個do或唱暗一點。所以固定調唱法很多時候不一定對唱合唱好,當然首調唱法對ㄧ些無調性合唱曲會比較有問題,但也是可以克服。另外專業合唱團用首調唱名也很多,並不是只有業餘合唱團用。
我是學吉他的。在編曲的時候,我比較喜歡用首調唱名法,因為在轉調之後不用重記唱名,而且能快速找出音程關係。因為音和音的距離相同,所以在吉他指版上的相對位置都是固定的,要臨時轉調很方便。在教學時也是喜歡首調唱名法,尤其是教新生,畢竟一開始就要他們在腦中轉調會很挫折...。
我之前唱si硬改唱ti了,原因一,升sol太霸道了,他把si的位置占用了,只好唱成ti ,,,si la li ti do这样si就不会有重复了,原因二,唱ti比si更平,更容易唱稳,唱ti更合理主要是得过了心里那关
唱si改ti+1,原因同,升sol唱si,唱si就重復了。原因二,唸起來有可能跟音名C搞混(真實故事)
赞同 我也觉得ti好发音
在臺灣si ti 都遇過,但大部分都是si,不過自己很喜歡唱ti哈哈哈,有一種韻律感(?)不然s開頭的唱兩遍,太不公平了!(誤)
讲si和ti的来源和不同,解决了我们长期的困惑(小时候唱ti,长大听到的是si)。赞!
其实我觉得影片里每一个音给人的感觉有点像应用在c大調的和声功能。如果把每個音都換成是以它們為根音的原位和弦,那麼do就是主和弦,堅強而有力,re像是橋,有一種展開的感覺,mi功能不太明顯,所以比較平靜,fa常用於教會終止,所以莊嚴。sol是屬和諧,正格終止,在一些曲子的這個部分會比較華麗,la是關係小調的主音,固然悲傷。si是不穩定,所以有穿透力。
謝謝Wiwi老師分享,在美國的音樂教育中好像很少會用到Do Re Me 的體系,而是使用A B C 音名來直接作為唱名,可能這也是好和弦說的更加準確的原因吧。 另外我覺得關於手勢音名 如果快速比劃的話Fa 和La 應該容易搞混吧😄
小小資訊分享:我在美國教琴,遇到過各個國家來的家長,跟他們聊天後發現世界各地來的人基本上都會do re mi fa so la si 除了美國本土。美國這邊的老師跟書店賣的兒童鋼琴樂譜基本上都是教CDEFGABC. 而我本身教Do Re Mi Fa So La Ti. 教Ti 主要是覺得不會把Si 跟C 搞混。(而且學生先學do re mi 再學CDE 很簡單,反之,就很難)這邊很多聲樂系學生或老師使用高大宜教學法也以Ti 為主。
我自己唱合唱團和重唱團的經驗是
固定調比較容易對應平均律
首調比較容易對應純律
在和聲感上面首調的唱法其實是優於固定調的喔~
只是我自己是唱一陣子首調又把首調的和聲感覺拿回來固定調或者scat singing
這樣應該是最方便的唱法 可以在絕對音感和相對音感之間無痛切換XD
阿對了我以前音樂班也是固定調
第一次轉到首調整個超級不習慣XDD
不過慢慢習慣以後和聲感確實比固定調好聽許多
一定要看到最後一秒喔
這個__頭
太有趣了。今天剛好給小孩的查資料題目就是『Do Re Mi是怎麼來的』,結果晚上打開youtube就看到這集。我的電腦一定有偷聽我們講話。哈哈!我住在美國,小孩學校唱的是Ti。其實我最納悶的是,小孩在學校參加樂團,她說老師都教他們「音名」,也就是ABC那些,從來不用Do Re Mi 這些唱名耶!我有位朋友住在別的城市,她小孩學小提琴也是,只會音名,跟小孩講我們來合奏Totoro, F調,旋律是 Do La Fa Do 降Ti Sol,小孩完全沒辦法聽懂,一定要寫成C A F C bB G這樣呢!我從小在台灣學的鋼琴,完全無法適應使用音名唱旋律啊。
Si不读''吸'',应该读''C''/Si:/,😅re也不读/rai/,应该读/rei/,另外solfege最后的ge也不读dʒ,应该读ʒ,另外Sarah Glover把Si改成Ti,不是因为他懒,是因为#5是唱Si,如果7也唱Si,就会重复,所以唱Ti,这样方面唱出带有升降记号的音,非常实用
我身边从小唱固定调的朋友,都会有一个问题,我们听歌直接听出主音然后就可以听级数,可以知道原曲是给哪个音配了几级和弦,非常有利于学和声,但是他们就听不出来,听了一句旋律没有办法快速反应出首调唱名,也无法快速对应出和弦级数
我们听同一首歌,他们只能听单纯的和弦有哪些音,而我们从小听首调的,可以直接听出首调旋律音以及和弦级数
我其实更建议大家学好首调唱法,这样在即兴的时候,也能更好理解各种调式音阶,体会每个音的色彩,这是固定调唱法达不到的
我也覺得首調唱名法、相對音感聽到的資訊比較接近音樂的本質。絕對音感其實是不自然的。
當然絕對音高也必需有名字,這樣才方便指稱琴鍵或是討論調性變化比較複雜的曲子,但已經有音名 (A, B, C, ...) 可以做到這件事了,使用固定調唱名法的話等於是用音名、唱名兩個系統做同一件事,是冗贅的。
有很长时间没见到好和弦的影片了。今天再度看到非常开心。在我们中国大陆最后那个唱名也是叫做 “si” 的,但我在 The Sound of Music 里边看到玛丽亚教孩子们唱歌时唱作 “ti” - ti, a drink with jam and bread。于是我现在也习惯唱 ti。不过一直都没明白为何会有这么个差异,今天听了大为的讲课解惑了,谢谢
關於si跟ti 我也聽過一種說法與用法
因為在唱名下行的時候
Gb是唱se(sol降半,取子音s)
如果B唱si的話 也是s 會跟sol重複(se)
所以就也取ti來用 降半就唱te
下行的話所有唱名就會是(除re以外所有都是前一個音的子音+e)
Do Ti Te La Le Sol Se Fa Mi Me Re Ra Do
但從哪裡從誰起源的就不清楚了XD
从此无法直视Guido。
tou...
Growing up in HK, piano teachers don't really teach solfege but music classes at school and choir taught movable do. When I went to college in the states, sight singing classes all do movable do as well but it's always difficult when it comes to modulations and key changes as you stated. I wish I wasn't so accustomed to movable do. My piano professors who are Japanese and Spanish both trained with fixed do. 😭
😭😭😭
非常感謝你科普了這個歷史來由。法國,意大利的樂理系統全部是用Do,Re,Mi,比如講調式,C大調就是Do Majeur,說到Si,Ti,C,真的是哈哈,現在都流行英皇考級,英國人很喜歡用CDEFGAB,然後我在唱譜的時候如果唱Si,就有人誤會到C🤣,必須唱Ti。給法國學生教鋼琴,他們的四分音符叫La noire (黑色),二分音符叫La Blanche (白色),好吧,也對。但我說她錯的音是La noire,她直接上黑鍵,我覺得自己都好糾結😅。最後說,來,我們直接記英文名字。在大陸,學習民樂,比如我學習二胡,朋友學古箏就是用簡譜,那簡譜用的就是首調。
古中文裡面也有出現首調和固定調唱名
平常說的「宮,商,角,徵,羽」是首調唱名
而「黃鐘,大呂,太簇,夾鐘⋯⋯」是固定調唱名
如果要記譜,會有「上,尺,工,凡,六,五,乙」(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五和六是反的)
哈哈,古人是不唱唱名的,也没有什么固定调、首调之说,只有旋宫转调一说。这些名字纯为对应五行学说用的,什么场合和用途用什么调式,用哪几个音,都是有规定的。
我覺得工尺譜的字是不是會真的拿來唸是需要考究的,很多時候譜上的字就真的只是一種符號而已,所以比起糾結五六的順序應該要記住那個形狀才是(而且有意思的是,你拿中文字排序時因為電腦編碼,五也永遠會在四前面)
我鋼琴老師是台灣讀到大學畢業但是在美國拿了音樂博士的,她唱Ti耶!我個人本來是習慣唱Si的
Hello 我看了您的頻道很久了!我是香港的中樂樂手,學了中樂大概有三十年了。我們在小學時的學校音樂課,多是用首調的,學中樂時也是用首調多。尤其是我學的是竹笛,基本上就是有很多不同調性的竹笛要吹(可想像是像單簧管一樣是移調樂器),用上簡譜時配合竹笛不同調性和指法,用首調比較好懂。但的確,一到要演奏即興,現代作品或爵士作品,所有概念都要重新調整,現在還在調整中。
另外,香港以前全都是唱 Ti的呢!
兩個都有學
不過固定調唱名在純率的概念裡面就要自己微調一點點音高
首調相對比較直覺
手勢以前在一個講解高大宜教學法的講座有看過也覺得很有趣~
我们有请how哥未来唱一唱doremi
國樂科班採固定/首調並行,傳統曲使用首調為主,用固定調個人認為難以快速理解音程關係及感受音韻。
而現代曲或一些比較當代的藝術作品則使用固定調,原因跟老師說的一樣,因為和聲系統更加複雜且跳脫傳統調性思考,所以還是那句話,兩個都要會🥰
那為什麼不用音名?CDEFGAB?
從小學固定調唱法,確實讓我有比較好的音感,聽到一個頻率能夠自動在腦中浮現唱名。然而升降音因為都唱同個音,反而讓我常常判斷錯誤,之後想試試看學習 12 的音的唱名。
我是從頭到尾都唱Si
但小時候都寫成Ti不知道為什麼
之後我才改寫Si
-
小時候還有更奇怪的寫法...
直接用注音符號來拼音名
像什麼ㄉㄛ、ㄖㄨㄝ、ㄇㄧ、ㄈㄚ、ㄙㄛ、ㄌㄚ、ㄒㄧ之類的
-
我是覺得,需要這麼麻煩嗎XD
在國小還沒有英文課的年代 吹直笛就要用注音寫唱名 方便記音高
還記得國小吹直笛的時候都會在譜上標1、2、3、4、5、6分別對應Do Re Mi Fa Sol La Si
沒錯,小時候的音樂課本就是看到五線譜上面都是自己寫上的數字
@@neko5509 我是寫到最後懶得寫,直接視譜了owo(?
@@niitoneko ㄉㄖㄇㄈㄙㄌㄒ
小時候便用首調唱名法唱歌,現在彈琴快15年了,還是擺脫不掉,因為它根深蒂固地決定了我腦海裏怎麼perceive音高和旋律。前幾年改彈流行曲,配和弦的時候,腦裏還是用移動do去配,更是強化了移動do... 感覺遺害不淺... 近來開始想學爵士樂,完全是投降狀態...
其實還好,我是唱名用移動do (升降變音),但是固定調用唱名cde 雙開很習慣切換的。
我是香港人,從小至今唱ti,都用首調唱名,自從看好和弦之後才知有固定調唱法,香港多數直接叫音名就好了
小學時必學唱名手勢😂
然後小學之後就再冇用過唱名手勢😂
too real
我在你的頻道學到很多音樂上的智識,多謝您!7 音我會唱 Ti,另一原因是當我唱#5 時是唱 Si ,否則會很混亂。(我不肯定#5是否正確,如有錯誤請指正)
我雖然是臺灣人,但因為小時候看到《真善美》,又加上媽媽是菲律賓人的關係(受美國文化影響),還是覺得「Ti」比較習慣😂
長知識了!第一次知道Ti
大家是si派還是ti派?
我從小都是唱ti
我也是
ti +1
中国 唱Si,美国唱Ti
其实我唱的是介于si和ti的那个中间状态,主要是因为受法语发音特点影响,辅音t太硬,要进行软化;辅音s又太软,要进行腭化。因此,如果看法国人发音的话,tiens这个单词,按拼音来写的话其辅音的发音是介于qian和tian之间的感觉。因此唱歌中,ti这个唱名的发音也是具有这样的特点。
@@muhe2973 tsi嗎xD
好喜欢wiwi老师的这种音乐历史知识的科普。😁👌🏻
講得真好!
有個小小問題:
Dominus (相當於英文的 Lord)天主教會是翻成「主」或「上主」。
Creator (相當於英文的 Creator)才是「造物主」。
如果用固定唱法的话,会不会比较难transcribe呢?比如说弹唱一首歌,如果唱的调不舒服想要换调,用首调唱法的话感觉好像比较方便在琴上换调(因为我小时候是按照首调唱法学的,感觉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这个了吧😅)
fah和Ian的手勢很容易搞混,fah可以改成fuck的手勢嗎?
其實我們也有用固定調啦。只不過為了區分, 首調唱成 Do Re Mi Fa So La Ti 。固定調會唱成 Si Di Yi Ef Ji Ei Bi
多謝好和弦老師
好想學有升降記號的唱名,請問可不可以多一條片子介紹一下
想問固定調唱法是否絕對音感才能用
因為你聽了一首歌直接知道實際音名,那和perfect pitch 有什麼分別
因為假設看著譜唱才能使用到固定調,那有什麼意義
沒有絕對音感聽完歌只能使用首調唱法的嗎?
首調唱法可訓練相對音感
我是讀音樂教育的,在香港小學和中學音樂科我們通常都用 movable do,也習慣用ti☺
教小朋友音樂時, 手號真的很好用😁
快要有人做官wiwi音色包了
經你的解釋,一切都明白了,謝謝!
北京人。學校、周圍的人都是唱si。後來自己改ti了。唱ti主要是為了給半音唱名騰出位置來,因為半音唱名是真的好用。
以前小時候唱合唱團都需要學這些手勢耶,老師都會比這些手勢叫我們唱出這些音。然後合唱老師好像都會比較prefer唱Ti,當時是說,因為比較好發聲。然後,我自己就是一個首調的人,我的耳朵只能聽出首調的音階,這讓我小時候學鋼琴很痛苦,因為我耳朵只聽得到Do,但我手卻要彈別的音,我非常的錯亂跟痛苦...
我懂你。我在學鋼琴,就是大腦裡聽什麼都是自動轉成C大調,然後手在彈別的調。有固定音準的人都不懂為什麼我這麼痛苦
首调唱法其实也有个问题,因为当不是C大调的时候,会有半音,而如果不用那些复杂的半音唱法的话,其实不一定可以更好的训练音准记忆(会被半音干扰)。
可是小調 還是會他的相對大調去唱 所以不會遇到半音 除非是音個別的升降
@@ashchen2857 也是有用平行小調的首調唱法,例如Dorian 音階 do re me fa sol la te , Aeolion 音階 do re me fa sol le te ,能很好的體會到同key不同調式音階的特色音差異,以及相對音感。
把D、D#、Db都唱成re感覺好難受啊
我有個想法:
1音到7音(忽略升降記號)以輔音表示,例如drmfslt。
升降記號以元音表示,例如降=a、原=o、升=i。
大調音階就變成了do ro mo fo so lo to,小調和聲音階變成了lo to do ro mo fo si。
當然,這個表示法沒有考慮聲音的美感。不同元音對應泛音列各音的不同強度比例,所以現在廣泛使用的那套方法聽起來比我這個要豐富。
查了半音的唱名 #的5個母音都用i 但是b的5個母音有1個a和4個e
強迫症表示 明明就有u這個母音為何不用 這樣就不會和原音撞名了
我们中国从小学固定调,但在我在美国念的音乐学院,教授要求唱首调. 他的理由是固定调很难找到音差. 各位朋友,大家有在美国念音乐学院的吗?欢迎大家讨论.
我是国内师范音乐系毕业的,视唱课和考试都是用的首调。
终于又有新的乐理影片了。真棒!又有之前的感觉啦!
超有趣的~謝謝你的分享(手勢很有fu,哈)
wiwi 老師,想問一下,如果我在鍵盤上用固定調思維即興創作,發現好像最終還是要落到固定調上比較方便,尤其是和聲功能的轉換,也不用去死記硬背首調式每一個調的級數,這樣的話要練到何年何月,所以在這裡想知道,在即興創作或伴奏,固定調式有可能直接代替首調式嗎?而且在你的視頻你也講到,有一點複雜的音樂都不只是用七個音去作的。
Very nice! Could you talk about pentatonic scale
澳門人,一般人都唱si,但音樂課本很多都寫成ti,然後有人誤唱成tsi,曾經有樂理老師說,你可以唱si,有些人唱ti,但tsi是廁所的廁(粵語廁,發音近似tsi)
官老師好,對於移調譜,我們要唱首調還是固定調?謝謝 !!!
香港是一定緊跟英式的,從前就是,現在跟隨馬列式的會變成怎樣的文化大革命我就不知道了。總之香港唱名跟那英國女人、加侖轉公斤也是跟英國的 4.5、長度也是用英呎英吋、血糖跟英制毫摩爾 (1mmol/L = 18mg/dL),就連郵筒和 bus 也是跟倫敦的,地方名字街道名字也是英式的,英語發音也是英式的。可是我自己就最懶,我什麼鬼都不管,ti 還是 si 我都不用,直接用數字去記憶唱名跟震動記憶去練絕對音跟相對音階。
但其實唱名還是可以專注在首調移調就可以了,因為固定調還有音名,什麼 C D E F G A B 怎麼不也隨便用去記音感,兩套系統來的。
但怎樣也好,總之就也先要感謝龜頭(直樹)先生在十一世紀的發明!🤣🙏🏻🙇🏻♂️ (大誤
你好!你的视频我都看了。调号和如何唱谱我还是不太清楚。 如果前面有升记号的话(例如是G大调的话),是否会影响用中央C为dou为基准唱谱子, 是否以固定调来唱就不需要管是什么调了。
我在国外这边是用字母音名的,所以都是用 Movable-do。我个人是习惯小调la开始的,因为习惯简谱一些,但是乐理课一般会用do开始
我還記得以前小學還是國中的音樂課本是這樣教:
固定唱名:優點是視譜容易,缺點是不容易唱準。
首調唱名:優點是較能唱準,缺點是要記得音名。
另外聽過一種說法是演奏家固定唱名要強,作曲家首調唱名要強。
然後我發現自己完全無法用固定唱名,只能用首調唱名。
音程度數應該是用首調邏輯來理解比較適合吧!怎麼會只說音樂人適合固定調呢?
是呀~絕對音感的出發點是違反自然的,真正好聽的五度是泛音的音準不是平均率。
請問wiwi老師,請問半音您們怎唱?
個人建議台灣改用 12個音名來教學。如下:
12個音名(用簡譜)是: ‧
1 #1 2 #2 3 4 #4 5 #5 6 #6 7 1
Do Di Re Ri Mi Fa Fi So Si La Li Ti Dou
ㄉ ㄉ ㄖ ㄖ ㄇ ㄈ ㄈ ㄙ ㄙ ㄌ ㄌ ㄊ ㄉ
ㄛ ㄧ ㄨ ㄨ ㄧ ㄚ ㄧ ㄛ ㄧ ㄚ ㄧ ㄧ ㄡ
ㄝ ㄧ
其中第二行是從別人的地方看來的,只是我把高音的ㄉㄛ尾巴加一個ㄨ音變成了ㄉㄡ。
而第三行是我自己用注音符號拼唱音上去的,亦即升一音時後面就改唱成ㄧ,例如#1時變成唱ㄉㄧ,而#2時就唱成ㄖㄨㄧ。以下依此類推,以方便唱譜和記譜。所以以前7的si就只好用Ti來唱了!
以上只是想幫助大家容易學習,因此,若有錯誤,或是可改進的地方,請大家不吝賜教。謝謝
嗨Wiwi老师,谢谢 你的分享。
如何训练固定调唱法?
有没有一些方法或教材?
因为我从小在马来西亚这是都是用首调唱法,在你的视频里有提到首调的唱法的缺点是不适合专业的工作者使用。例如: 大小调,转调,无调性等等。这些在首调唱是法无法应付的,并且永远都练不出绝对音感。
完全的同意您的说法。
那些手动作真正的会半我学solfege吗? 我也觉得那没个音有一个特别得音,所以我觉得听适合的。
香港是唱ti 啊
我觉得很有必要说一下固定调的黑键是怎么唱的,请问大家黑键是怎么唱?
小時候學校教si 長大後 為了和升so區分 改唱ti 歐美學音樂的比較喜歡用CDEFG 不太用我們習慣的唱名
Hmm 好像沒有搞懂固定調唱法是該怎樣唱
然後黑鍵的音好像很難找, 不知道怎樣可以直接唱出
老師,想問問你一般用哪款(免費的)打譜軟體啦,比如sibelius這種嘛
我想嘗試編曲或cover
如果不會彈鋼琴是不是就沒有辦法用了?
手勢滿有趣的,如果比個快歌來視覺化一下,會不會很像忍者結印?
這集一直show奇怪的文 好棒哦
Wiwi終於看wiki了
小时候学琴一直用的固定调,后来小学高年级转了学,那里的音乐课老师一定要我们唱首调,甚至每学一首新歌都要我们把五线谱“翻译”成首调的do re mi,并且写下来………当时混乱痛苦了很长时间,老师也解释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反正考试就这么考。最后被迫学会了首调,但失去了固定音高的能力……
嗯,这个唱名对应的心理感觉,和我从小所感受到的也是一致的。
係香港從小學學校就是教 ti 發音,後來聽到大陸和台灣都是唱 si 或者 xi , 最初以為是廣東話和國語/普通話發音不一樣所致. 現在終於知道答案了, 個人而言 , 我會傾向唱 ti , 因為sol 跟 si / xi 都係 s 發音舌尖没有頂上顎, 不夠 ti 好唱和明顯 . 更差的情況聽過有人將 si/xi 唱作 chi , 如果唱 ti 可避免這情況
讲得很精彩!
我們這一代的台灣人雖然都唱 si,可是我發現我爸跟我阿公那一代都會唱 ti。所以 ti 應該也在台灣盛行過好一陣子(也許日據時代用 ti?)。
Wiwi 你好! 非常喜欢你的视频 也有一路看下来
想请问一下 那么遇到升降的音要怎么唱呢? 对钢琴的每个黑键也要给一个唱名吗?
还有就是怎么培养自己听多声部的能力呢?谢谢!
歐美的音樂班在視譜時, 在心裏諗的是音名 「CDEFGAB」還是 用唱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歐美那邊好像用音名來記絕對音感的。
還有好奇一問,
Guido先生有沒有作其他調的讚美詩? 按這邏輯,他那時是用「固定調」的嗎 ?
其實歐美差異很大。 歐陸的德奧法以do re mi fa sol la si 為主,甚至和弦會講do大和弦之類的,英美則是do re mi fa sol la ti甚至直接唱cdefgab。
台灣的古典音樂教育系統受德奧的影響很大(其實是德奧-日本-台灣),爵士與熱門音樂教育系統則是受英美影響大
麻吉弟弟的do re mi fa sol la ti do我終於懂了
最近在練蕭邦,想請問為什麼蕭邦一定要用這麼多升降記號的調性來寫譜?明明只要整首曲子低半音就可以彈更輕鬆簡單的(多數)白鍵,眼睛也不會看譜看到脫窗,為何不這樣做呢?想請官大為解答這件困擾我已久的事~謝謝~
有perfect pitch的人,不同的调能感觉不同的情绪差别,没有perfect pitch的人通常无感。
si會跟音名的c混淆,雖然台灣的學校都教si我還是改成ti,目前也習慣唱ti
我就知道最後答案一定是 : 兩種都要練,兩種都要很熟啦。
不知道怎麼說,一聽到就覺得放心了,是音樂界的答案
就是那種一生盡心畫一張全地圖,其他坊間的小技能解鎖是免費的副作用附送
功能的存在具有其目的和意義,攪懂了就好
谢谢分享。我想在马来西亚或新加坡(若没错的话),第七个音是唱成"Ti"而不是"Si"。"Si" 是"So"升高半音的唱名 (Si也是minor scale的第七个音(leading note)的唱名 而major scale的第七个音是Ti)。若全部都用"Si"的话,就会乱七八糟,天下大乱了。另外,喜不喜欢或习不习惯其实都是属于个人或主观性的。若要养成习惯的话,就需要持之以恒不断练习,直到慢慢适应了,就应该不是大问题了。另外, 我记得印尼似乎好像也和台湾一样,是唱成"Si"的。但是在西方国家好像都是用Ti的。最后,还记得以前有一部非常有名的Musical电影 "The Sound of Music",里面有一首超级好听,叫做"Do Re Mi"的歌,它就是唱Ti而不是Si. 这是我所知道的。好,就说到这。谢谢。继续加油,愿上帝赐福:)
台灣人表示 半音唱名在國小~高中音樂課完全沒教過 (D D# Db通通唱re)
所以從來都沒有撞名的問題XD
@@Dennis_botchan 明白。难怪没有问题,因为都没有教半音唱名。就不会有问题
香港是用 d r m f s l t的,小學課本也有教過手勢
多是movable do, 小調也是用 la當主音
我在练琴的时候,固定调和首调在脑子里打架,明明弹的是谱子上的音,但脑子里下意识反应出来的是首调的音,所以就采用边弹边唱谱的方法,但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唱错,然后再强行纠正回来!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同病相憐
我小學時的音樂課是教唱Ti的~
小學音樂課裡有教到高大宜的手勢,就是John Curwen體系來的
我們音樂老師說到,Si要改念Ti,因為升Sol要念Si
關於Ti,很久以前有一陣子我這邊的音樂圈有人在倡導
但原因是教學時講Si會被誤認為在講C
不過這個Ti也沒啥人要用,所以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我的小學校音樂課有一個讀譜練習, 就是唱歌前先在樂譜上寫上每個音的 d r m f s l t , 老師教我們就算老師沒有彈奏過一首曲我們也得要有概念大概怎樣唱。
我從來沒有學過 Si 這個東東, 我也沒有想過沒有t 而是si的世界… 而且我很習慣現在我學的這個系統
wiwi老师,请问怎么训练固定调唱法呢。没有绝对音准感觉有些难,升降号需要怎么唱呀~
原来如此,这个历史有趣哈哈 我在天津学的都是si 到加拿大才听到有人唱ti。以前学钢琴都用固定调,直到学古筝时得用首调觉得特变扭还要在脑子里换调 >.>
如果第七个音唱Si, 那么升So也唱Si,两个音重了,怎么办?我在爱尔兰,乐理书里都是唱Ti的,而且都是首调唱法。估计英国应该也是一样的。
老师你好, 请问怎么判断一段旋律(比如钢琴白键随意弹5234675642132233661445522)是C大调还是 A小调, 要用哪种思维去判断, 我一直陷入觉得两个调都属于, 因为他们音阶是 。。。1234567123。。。和。。。671234567123。。。是完全重叠的啊 ,都是钢琴的所有白键呀,我是哪里思考出问题了, 老师可以帮解答一下吗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