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不过我非常喜欢李教授跟人探讨问题时候的方式,我发现她跟很多嘉宾一起参加节目的时候,如果对方提出跟她相反或者略带质疑的观点时,她都会先去肯定别人说的话,然后再慢慢带到自己的观点上,避免争锋相对和矛盾激化。可能跟她的专业有关系,非常会跟人交谈。
Li Lin 这是非常有礼貌的
佩服你的洞察力
同样,我喜欢听李玫瑾教授的讲话,但不喜欢她(不是不喜欢她,是因为说话有点正确,让人不知道她说的观点是她自己的观点还是别人让她说的观点,就像cctv那些新闻节目的评论员一样)在cctv今日说法上节目的讲话
是的 我有感觉 从来不会立刻反驳 和马未都也是 和这个反贼b也是
毕竟犯罪心理学家
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讲挺好啊。不同的思维,不同的角度,在谈论一个问题的时候肯定不可能完全契合啊。李教授逻辑性和表达能力强,讲话比较清晰明确。而陈教授是典型艺术家的跳跃性思维,表达脑子里的想法的时候会让人有点跟不上,他不会系统的一步步的讲,听的时候需要停下来慢慢想想。这个节目本来就不是个人演讲,请几个嘉宾就是希望有多角度的碰撞。其实跟我们平时跟别人交流一样,你肯定会觉得找一个跟自己想法一致的人交流会轻松快乐很多,但是自身的进步就会小很多,倒是跟和自己观点不一样的人交流,才会有反思和进步,但是过程肯定不那么快乐。
李老师说的太好了,生活是第一的
听李玫瑾讲话真的有点泪飚的感觉
是的 但是高考是保证农村能进的唯一
两位嘉宾有知识,有阅历,有良心。大赞!❤
挺佩服陈丹青的,能滴水不漏,不超纲不越线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要我的话,没准儿说两句就说漏嘴了……
你这是五年前的留言,现在应该感受更深吧?
这个人就是恨国贼
@@jaykobe3128 呵
@@jaykobe3128 傻逼
说些我个人的看法,陈对很多事情不满,说实话,我也有,但是陈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只是纯粹个人不满的发泄,觉得他其实很无力,,,李老师相反,提出教育的方向,比如那个德国人教孩子修路和电的知识,很难想象这样教育出的孩子长大后不能为那里发展做出贡献,,李老师才是需要聆听的人
李老师讲到太对了,这是14年的节目,到现在都没有人响应她的这种想法
怀念锵锵三人行,现在只能看见以往的节目了!
那个德国人的教法,有这么几个好处:1.让孩子觉得知识是有用的,这样更有学习动力2.培养孩子使用知识的习惯3.独立思考
同意,如果不知道當下學的東西是在幹什麼誰都會失去目標和動力
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自古以来都在教育人们做人上人而不是首先教育孩子做人。
李枚瑾老师很有远见!!!
以前的锵锵还是真的有很多经典节目的,停了真可惜
应该是说话难,圆桌派看着也有质量,就是深度不如锵锵三人行。
这节目让我想起在天涯看的一贴子,长春的一白领后来选择去乡下办农场,那帖子现在估计还在。。。当时看了真的好羡慕,更让我羡慕的是他的勇气,因为他说他身边的人都反对,最后连女朋友都分手了,当然现在已经结婚。。。他是我的榜样,因为我也想过那种生活。。。
李玫瑾聊得太带感情了,感觉有点沉重
带感情聊不见得有什么不好。面对现实的一切问题沉重代表普通人的忧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优
这个节目做的最好,实事求是的反思我们的教育,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精英?什么才是精英?两个老师应该带徒弟。改变教育方式,百分之九十的人是劳动者,普及一般教育就可以。
确实 教育从小告诉说要好好学 要努力离开这里 才能改变命运,这是很根本的错误,导致走出来到大城市无法好好生活,故乡又因无人建设更落后
很多方面都很认可李教授的观点。 真是再说良心话,为社会低层人说话。
总感觉李玫瑾老师说的都是怎么去解决问题,而陈丹青都是在说世界上都是问题,不管怎么样,这些才是人才啊!
会抱怨也是一种才能了?
反思吗
只因为他们的出生是农民一样的黑眼睛,一样的黑头发,一样的黄皮肤,一样的血脉在身体中奔腾。然而他们生来就有个卑贱的名字,那就是农民。一样的祖先,一样的文明,在这个号称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他们却是二等公民,只因为他们的出生。一代代背靠黄土地,辛勤的劳作,多少的压榨,多少的欺凌,他们默默的承受。即使来到城里进入工厂,他们做着工人的工作,却没有工人的名分,他们只能被称做农民工,只因为他们的出生。他们在城里工作,却不能在城里安家,他们忍受着骨肉分离,只因为他们的出生。兄弟相煎何太急,兄弟相煎到几时?为什么我们可以容忍,容忍这样的残忍?难道是公平和公义已被抹去!是什么样的观念让他们甘愿低人一等?是什么样的教育让他们安于这样的命运?是什么样的环境让他们不会为自己争取权利?在这个号称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占绝大多数的他们为什么没有声音?知识分子啊,社会的良知。为什么听不到你们的呐喊声?你们中的多少人,曾几何时,也是农民的孩子。为什么一脱离这身份,就忘记了那曾有的压抑,苦难和欺凌。中国的年轻人,没有真正梦想的年轻人。中国的年轻人,安于现状,谋夺小利的年轻人。中国的年轻人,对不公平有极度忍耐的年轻人,不再有改变现实理想的年轻人。
这才是对谈,陈老师听完李老师的话低头思考、微笑那个镜头,抓住对谈的精髓了
无数次回顾锵锵 只为看丹青老师
觉得陈丹青老师说话分析还是比较有道理的,不像有的艺术家自我感觉过于良好满口跑火车,但是但觉得更多时候他是以悲观的态度看世界。但是李玟瑾老师就不一样,指出问题的同时还有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且这些建议都非常让人耳目一新,但又不会觉得是天马行空的建议,感觉确实颇为可行。
艺术家太敏感太渴望理想世界... 桑心
有道理,看的深。
丹青老师说什么我都爱听
话题太严肃了,太沉重。❤
李老师比陈老师的水平还是真的要高很大一截
1:55"考傻掉了"這話妙啦
李玫瑾老师说的太正确了!您应该当教育部部长。
谢谢两位老师,都很棒
其实是没有“思考”,从小就没有培养,也不许拥有思考和质疑的思维能力。直到开始经历一些事情......
李玫瑾说得好好
人都往大城市跑,全世界都这样!日本、法国!这些国家的农村比中国的农村好的多,但是人还是愿意去大城市!农村里也是老弱(没有妇孺)!要不然也不会出现东京巴黎这样的大城市!不同的是,人家的农村生活好啊!
陈有很强的悲天悯人的文人气。李老师分析的也很有见解,但是可能在体制内习惯了,说的感觉都是在说别人。言谈有处世独立的冰冷感。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一种感觉而已,
生存教育,李玫瑾岂非太有思想了?不要把不适合做高端文化精英的大批普通人硬通过考试拔成精英
说到英语教育,我个人认为英语教育大概是中国基础比较成功的一门学科。虽然也有哑巴英语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起码九年义务教育出来的人突然碰见一老外都能说两句英语。今天大家对留学生都习以为常了,可是用一门外语去汲取知识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中国数量庞大留学生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超好。
英语成功?学的东西连个youtube都看不到,居然说成功。
Yi Peng 學英文和youtube有什麼關係?你腦子進水
英语和翻墙有关系吗?涉及到国家安全啊,你以为国外没墙啊= =
@@刘嘉易-g5z看个RUclips 咋就国家不安全了😂咋的 谎言被戳破了😂
就想问,这么好的节目怎么不播了!
教育的主旨确实有问题 生存教育这个提议真的很好
我觉得这个也是有时代性的。我们父母辈生存能力就非常强,父辈们泥瓦工,木工,自行车,汽修都能动手做做也并没有专业训练过,母亲们织毛衣,做饭面食,缝补。更不要说有些父母种作物养鸡鸭了,样样都行。只是时代变了,国家搞四个现代化,需要科学技术人才,于是孩子们就拼命学书本知识,生存能就差了。我觉得以后国家大环境建设起来了,富强了,大家又会回到生存教育了。都是时代需求。
在德国学习生活,有时候真的觉得他们普通民众的生活技能很强,比如说第一次半路遇到汽车机油灯报警,是几个十几岁的德国小孩教我们怎么加机油。还有一次买别人的二手小屋,带了电钻去拆,电压太小根本拧不动螺丝,结果人家拿出230v的电钻咔咔几下就拆差不多了,而且是不论男女,这种生活动手能力都很强。虽然很多时候并不觉得他们很聪明,但是生活上的这种技能,自己组合家具啊铺地板啊安装厨房啊之类的,真的比我们强很多
么哈哈笑嘻嘻 因为人工费太贵了,必须自己动手
Jiaxiao Wu 没错人工费大于材料费:)
工匠基因刻在西欧人的基因里,就像耍心眼的基因刻在华人基因里
在大陆,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所有人变得依赖体制,重视体制,让人的利益与体制联系,这样政府就好办了
李玫瑾老师的花白头发证明她是个言行一致的人。
讲的太对了
我在德国留学,教育方式和国内真的差别太大
好节目。尤其是有李老师的时候。主要是城市平均发展的问题 像美国就做得很好。希望中国也朝那个方向发展。
我习惯一边洗澡一边听这个节目,最近的视频好像声音变小了,一开水就听不见了。
RUclips的评论直接就给我分享了,真行。
haha,我也习惯一边洗澡一边听。如果觉得RUclips声音不够大可以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凤凰FM,视频音频都不受第三方平台影响,很好很方便。
陈讲的户籍,李讲的教育
我也體會到鄉村城市化帶來了的問題...
李玟瑾真是心里有仁爱的
李老師分析得很透澈
老師們說的呆、千篇一律,從視頻的評論裡就能看出來。
确实,上边一群二逼是谁派来的。
太贊同了!
再看一遍
这个是中国传统文化问题,讲究传承,遵从师长,有金科玉律。这种传统思想被我们的制度发扬光大。西方的文化和科学是要求独立,超越前人,这个很大不同。
在北京长大对北京没啥感情 去昆明呆了俩月 体会到了啥叫爱啥叫牵挂啥叫陪伴啥叫照顾啥叫跟小伙伴们玩得开心相互支持 日子很朴素 穿的不贵甚至自己设计自己做很有意思 吃的家常便宜但好吃 大家聚在一起做饭吃饭路边撸串 晚上喝点酒聊聊天谈谈心唱唱歌跳跳舞 感觉自己从冷漠变得有人情味儿了
赶紧拆对吧,总聊不起来,白瞎了李玫瑾老师
两人的角度不一样,聊起来还真有意思。
丹青老师看问题很犀利。
听到想哭
社会这么残酷 哪儿能只干自己喜欢的事儿
一切一切都是无奈,大家揣着明白装糊涂的“猜”,什么原因不还是明摆着的吗
所以我宁愿看娱乐节目
16分21 陈丹青:谁谁谁(傻逼)(忍住)完蛋
我非常厌恶国内教育,现在我孩子也在学校。我很讨厌应试教育,完全是扼杀天性的教育模式!!但是在国内没办法 环境如此!!!!!!!!!!
的确是这样。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大环境如此,我们也只能水波逐流了
这几期挺好,不同的人碰撞出的火花挺有意思。
陈丹青老师说话让我想睡觉,每次他说话我都想快进😂😂😂
“我怕真理 我更怕我的老师” 哈哈哈 哎 在巴黎5大心理学 学生老师只在乎拿工资拿学分 不在乎什么真理德国人的生存和动手能力真是很服气 我自己算不太差的了 但是我解决不了的事情被一个德国女医生分分钟解决
我记得国际上有个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批判性思维变化调查,欧美学生批判性思维明显提高,印度学生提高有限,只有中国的学生从高中到大学批判性思维出现了下降,后来想了想,中国的教育是很成功的,目的达到了
我想念上回那个记者了~他虽然观点不同 可是他每次都能推荐李教授的论述 思想上有交流~我感觉李教授在这里都被搅和乱了
看到大家说评论真有点开心了,至少大家 看了,思考了。得到一分二分那也是没办法改变的。
李老師說的這個德國人 好像是盧安克吧
文涛怎么把这两位嘉宾拉到一起,他们俩的思路风马牛不相及。
没听说不等于不存在,我的朋友就回老家办了旅馆,他的家在青海互助的北山。
为什么回不去?几位都讲的很好。我认为还有一个基本点,那就是城乡经济二元化。农村土地和房子都无法进入市场,那农村怎么发展经济?农村人现在和城市人的收入比例高达1:6,现在这个情况,农村人就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人。
在农村包个庄园当个小地主是多么幸福。
我希望我这用我这一生献给我的同胞
陈老师为什么每句话后面都要加个“呀“?
农村的基础设施还是有很多差距,路通了,电也通了,但是厕所和下水系统,还是和过去一样。
在我们村里,你是年轻人不愿意出去打工就会被大家说没出息。。。
艺术家嘛 陈丹青还是一颗坦率感性的心在活着 必然和世俗不和
大多时候我们学习的知识都无法和生活联系在一起 生存性教育为什么仍然在缺失?
艺术类的学者思维都比较发散 相对缺乏逻辑性 观众听起来比较吃力 因为都不是连贯性思维。李玫瑾老师说的逻辑较强 浅显易懂 观众比较能接受。陈丹青实在太悲观 可能和他的职业有关,看到的描绘的都是表相,很多东西研究的都不是很深入,只负责表达表现不研究深层次的含义。
我们的教育就是成为人上人,城里人。农村的背景永远都是耻辱柱,是很多发达的人的污点,恨不得抹掉。所以说,那些努力跳出来的人又怎么会爱故乡。问题解决的关键就在于李玫瑾老师提出的因地制宜,我们这里是种粮的,我们这里是种茶的,这样才会爱故乡。现在的农村除了人际关系,其他都可以被任何地方所取代。高考教育不公平也就那样,90年代的城里人读书难道不比当时的农村人好吗?以前的科举制也是富人才考得到。
这个社会要人所有人都有奢望
李老师谈这个问题明显不行啊,陈老师稍微好一些
几年前去孩子的学校(重点高中)一进大门大厅上方挂一个巨大横幅“苦战三年辉煌一生”当时忙着孩子高考也没多想,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是无法忘记那个横幅,在孩子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样教育孩子合适吗?
想要当城里人就得失去土地。城里人就是最早失去土地的农民。
家乡不在是因为价值观不在了。有些朋友问我,现在不经常回国,难道不想念祖国吗?我说想啊,可是我心中的中国已经消失了。反而在国外的一些中国城,能感受到一些真正中国味和华人的传统价值观。
锵锵三人行,跑题跑不完
不是教育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啊。
生存教育真的很重要,很多人只会说真正作不知道。
声音好小
也不尽然,就算他是学计算机的,假如在学校里好好学了,他在学校里面得到的最宝贵,也最有用的是得到的一种学习能力和潜移默化获得的思维方式。极端的说,他回到家乡去,给他一段时间,可能他干什么都比其他没上过大学的强。还是陈丹青说的对,关键是爱的缺失。他从小就被教育学习,努力,拼搏就是为了离开家乡,他们还怎么爱自己的家乡呢,不爱自己的家乡哪会有积极的心态回到家乡去奋斗呢?
那不是浪费吗。你让一个学习计算机的回去再从头学怎么种粮食。 好像逻辑上不太合理。 为什么不从开始就有很多考不了计算机名校的孩子在学校里能学到种粮食而不是过独木桥去高考?国外很多vocational school 就是培养各种生存技能。这种学校在国外找工作好多也比大学毕业的好找。
陈丹青是个悲观主义者,而李玫瑾老师还是很正面,很有正能量的。
陈不是中国大陆的,其实没有评价资格!反而李玫瑾客观些!
现行英语教育失败不代表可以不学英语了,中国人不学英语的结果只能是永远愚昧落后下去!
感觉李老师还是比较客观 陈基本是讲中文的白左
生在中国的农民最倒霉!! 最悲惨!!!!
言論不自由(鳳凰要躲去香港打擦邊球)是因,各種社會亂想就是果。沒有發言自由,凡事不能批評執政黨,就沒法集思廣益給出最佳解決方案。有人說教育投入太少(少於烏干達平均水平)需要糾正。但是在言路未開之前,誰知道加大的教育投入拿去怎麼花了?教育多元化,也是要言論出版有自由了才會有效。現在海內外社會各階層希望獨立辦學的團體多了去了,當局畏懼民智開啓,一律拒絕。這就是要等變天才能解的死結了。
印度和菲律宾都是言论自由的哦 他腐败和效率怎么那么低呢
號稱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總不能老是和弱國小國比爛。現在的當局教唆處處與人爭爛,為世人所不齒。
yiwei wang 印度可不算小不算弱,菲律宾不算小但是弱。不是号称五千年,是实际就有五千年。
所以就可以跟他們比爛了?中國歷史商以前是傳說。所以信史滿打滿算是三千六百多年。
当然不是和他们比烂,只是为了说明民主制度不是解决一切的良方。
农村的人找对象有时都会被人家嫌弃,还有人有感情吗
声音好小。
是吧,我还以为是我的听力下降了
乡村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太差。很难改变
说我们学生呆,很多老师不愿意你提问题,各种借口搪塞,让你课后去找。
一段一段的看 很麻烦
我学数学就很痛苦啊啊啊'学完了也没半毛钱用
农村户口居然成原罪了------金句。价值观崩塌的社会光怪陆离成社会本真或大多数人的追求
不过我非常喜欢李教授跟人探讨问题时候的方式,我发现她跟很多嘉宾一起参加节目的时候,如果对方提出跟她相反或者略带质疑的观点时,她都会先去肯定别人说的话,然后再慢慢带到自己的观点上,避免争锋相对和矛盾激化。可能跟她的专业有关系,非常会跟人交谈。
Li Lin 这是非常有礼貌的
佩服你的洞察力
同样,我喜欢听李玫瑾教授的讲话,但不喜欢她(不是不喜欢她,是因为说话有点正确,让人不知道她说的观点是她自己的观点还是别人让她说的观点,就像cctv那些新闻节目的评论员一样)在cctv今日说法上节目的讲话
是的 我有感觉 从来不会立刻反驳 和马未都也是 和这个反贼b也是
毕竟犯罪心理学家
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讲挺好啊。不同的思维,不同的角度,在谈论一个问题的时候肯定不可能完全契合啊。李教授逻辑性和表达能力强,讲话比较清晰明确。而陈教授是典型艺术家的跳跃性思维,表达脑子里的想法的时候会让人有点跟不上,他不会系统的一步步的讲,听的时候需要停下来慢慢想想。这个节目本来就不是个人演讲,请几个嘉宾就是希望有多角度的碰撞。其实跟我们平时跟别人交流一样,你肯定会觉得找一个跟自己想法一致的人交流会轻松快乐很多,但是自身的进步就会小很多,倒是跟和自己观点不一样的人交流,才会有反思和进步,但是过程肯定不那么快乐。
李老师说的太好了,生活是第一的
听李玫瑾讲话真的有点泪飚的感觉
是的 但是高考是保证农村能进的唯一
两位嘉宾有知识,有阅历,有良心。大赞!❤
挺佩服陈丹青的,能滴水不漏,不超纲不越线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要我的话,没准儿说两句就说漏嘴了……
你这是五年前的留言,现在应该感受更深吧?
这个人就是恨国贼
@@jaykobe3128 呵
@@jaykobe3128 傻逼
说些我个人的看法,陈对很多事情不满,说实话,我也有,但是陈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只是纯粹个人不满的发泄,觉得他其实很无力,,,李老师相反,提出教育的方向,比如那个德国人教孩子修路和电的知识,很难想象这样教育出的孩子长大后不能为那里发展做出贡献,,李老师才是需要聆听的人
李老师讲到太对了,这是14年的节目,到现在都没有人响应她的这种想法
怀念锵锵三人行,现在只能看见以往的节目了!
那个德国人的教法,有这么几个好处:
1.让孩子觉得知识是有用的,这样更有学习动力
2.培养孩子使用知识的习惯
3.独立思考
同意,如果不知道當下學的東西是在幹什麼誰都會失去目標和動力
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自古以来都在教育人们做人上人而不是首先教育孩子做人。
李枚瑾老师很有远见!!!
以前的锵锵还是真的有很多经典节目的,停了真可惜
应该是说话难,圆桌派看着也有质量,就是深度不如锵锵三人行。
这节目让我想起在天涯看的一贴子,长春的一白领后来选择去乡下办农场,那帖子现在估计还在。。。当时看了真的好羡慕,更让我羡慕的是他的勇气,因为他说他身边的人都反对,最后连女朋友都分手了,当然现在已经结婚。。。他是我的榜样,因为我也想过那种生活。。。
李玫瑾聊得太带感情了,感觉有点沉重
带感情聊不见得有什么不好。面对现实的一切问题沉重代表普通人的忧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优
这个节目做的最好,实事求是的反思我们的教育,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精英?什么才是精英?两个老师应该带徒弟。改变教育方式,百分之九十的人是劳动者,普及一般教育就可以。
确实 教育从小告诉说要好好学 要努力离开这里 才能改变命运,这是很根本的错误,导致走出来到大城市无法好好生活,故乡又因无人建设更落后
很多方面都很认可李教授的观点。 真是再说良心话,为社会低层人说话。
总感觉李玫瑾老师说的都是怎么去解决问题,而陈丹青都是在说世界上都是问题,不管怎么样,这些才是人才啊!
会抱怨也是一种才能了?
反思吗
只因为他们的出生是农民
一样的黑眼睛,
一样的黑头发,
一样的黄皮肤,
一样的血脉在身体中奔腾。
然而他们生来就有个卑贱的名字,
那就是农民。
一样的祖先,
一样的文明,
在这个号称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
他们却是二等公民,
只因为他们的出生。
一代代背靠黄土地,
辛勤的劳作,
多少的压榨,
多少的欺凌,
他们默默的承受。
即使来到城里进入工厂,
他们做着工人的工作,
却没有工人的名分,
他们只能被称做农民工,
只因为他们的出生。
他们在城里工作,
却不能在城里安家,
他们忍受着骨肉分离,
只因为他们的出生。
兄弟相煎何太急,
兄弟相煎到几时?
为什么我们可以容忍,
容忍这样的残忍?
难道是公平和公义已被抹去!
是什么样的观念
让他们甘愿低人一等?
是什么样的教育
让他们安于这样的命运?
是什么样的环境
让他们不会为自己争取权利?
在这个号称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
占绝大多数的他们
为什么没有声音?
知识分子啊,
社会的良知。
为什么听不到你们的呐喊声?
你们中的多少人,
曾几何时,
也是农民的孩子。
为什么一脱离这身份,
就忘记了那曾有的压抑,苦难和欺凌。
中国的年轻人,
没有真正梦想的年轻人。
中国的年轻人,
安于现状,谋夺小利的年轻人。
中国的年轻人,
对不公平有极度忍耐的年轻人,
不再有改变现实理想的年轻人。
这才是对谈,陈老师听完李老师的话低头思考、微笑那个镜头,抓住对谈的精髓了
无数次回顾锵锵 只为看丹青老师
觉得陈丹青老师说话分析还是比较有道理的,不像有的艺术家自我感觉过于良好满口跑火车,但是但觉得更多时候他是以悲观的态度看世界。但是李玟瑾老师就不一样,指出问题的同时还有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且这些建议都非常让人耳目一新,但又不会觉得是天马行空的建议,感觉确实颇为可行。
艺术家太敏感太渴望理想世界... 桑心
有道理,看的深。
丹青老师说什么我都爱听
话题太严肃了,太沉重。❤
李老师比陈老师的水平还是真的要高很大一截
1:55
"考傻掉了"
這話妙啦
李玫瑾老师说的太正确了!您应该当教育部部长。
谢谢两位老师,都很棒
其实是没有“思考”,从小就没有培养,也不许拥有思考和质疑的思维能力。
直到开始经历一些事情......
李玫瑾说得好好
人都往大城市跑,全世界都这样!日本、法国!这些国家的农村比中国的农村好的多,但是人还是愿意去大城市!农村里也是老弱(没有妇孺)!要不然也不会出现东京巴黎这样的大城市!不同的是,人家的农村生活好啊!
陈有很强的悲天悯人的文人气。李老师分析的也很有见解,但是可能在体制内习惯了,说的感觉都是在说别人。言谈有处世独立的冰冷感。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一种感觉而已,
生存教育,李玫瑾岂非太有思想了?不要把不适合做高端文化精英的大批普通人硬通过考试拔成精英
说到英语教育,我个人认为英语教育大概是中国基础比较成功的一门学科。虽然也有哑巴英语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起码九年义务教育出来的人突然碰见一老外都能说两句英语。今天大家对留学生都习以为常了,可是用一门外语去汲取知识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中国数量庞大留学生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超好。
英语成功?学的东西连个youtube都看不到,居然说成功。
Yi Peng 學英文和youtube有什麼關係?你腦子進水
英语和翻墙有关系吗?涉及到国家安全啊,你以为国外没墙啊= =
@@刘嘉易-g5z看个RUclips 咋就国家不安全了😂咋的 谎言被戳破了😂
就想问,这么好的节目怎么不播了!
教育的主旨确实有问题 生存教育这个提议真的很好
我觉得这个也是有时代性的。我们父母辈生存能力就非常强,父辈们泥瓦工,木工,自行车,汽修都能动手做做也并没有专业训练过,母亲们织毛衣,做饭面食,缝补。更不要说有些父母种作物养鸡鸭了,样样都行。只是时代变了,国家搞四个现代化,需要科学技术人才,于是孩子们就拼命学书本知识,生存能就差了。我觉得以后国家大环境建设起来了,富强了,大家又会回到生存教育了。都是时代需求。
在德国学习生活,有时候真的觉得他们普通民众的生活技能很强,比如说第一次半路遇到汽车机油灯报警,是几个十几岁的德国小孩教我们怎么加机油。还有一次买别人的二手小屋,带了电钻去拆,电压太小根本拧不动螺丝,结果人家拿出230v的电钻咔咔几下就拆差不多了,而且是不论男女,这种生活动手能力都很强。虽然很多时候并不觉得他们很聪明,但是生活上的这种技能,自己组合家具啊铺地板啊安装厨房啊之类的,真的比我们强很多
么哈哈笑嘻嘻 因为人工费太贵了,必须自己动手
Jiaxiao Wu 没错人工费大于材料费:)
工匠基因刻在西欧人的基因里,就像耍心眼的基因刻在华人基因里
在大陆,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所有人变得依赖体制,重视体制,让人的利益与体制联系,这样政府就好办了
李玫瑾老师的花白头发证明她是个言行一致的人。
讲的太对了
我在德国留学,教育方式和国内真的差别太大
好节目。尤其是有李老师的时候。
主要是城市平均发展的问题 像美国就做得很好。希望中国也朝那个方向发展。
我习惯一边洗澡一边听这个节目,最近的视频好像声音变小了,一开水就听不见了。
RUclips的评论直接就给我分享了,真行。
haha,我也习惯一边洗澡一边听。如果觉得RUclips声音不够大可以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凤凰FM,视频音频都不受第三方平台影响,很好很方便。
陈讲的户籍,李讲的教育
我也體會到鄉村城市化帶來了的問題...
李玟瑾真是心里有仁爱的
李老師分析得很透澈
老師們說的呆、千篇一律,從視頻的評論裡就能看出來。
确实,上边一群二逼是谁派来的。
太贊同了!
再看一遍
这个是中国传统文化问题,讲究传承,遵从师长,有金科玉律。这种传统思想被我们的制度发扬光大。西方的文化和科学是要求独立,超越前人,这个很大不同。
在北京长大对北京没啥感情 去昆明呆了俩月 体会到了啥叫爱啥叫牵挂啥叫陪伴啥叫照顾啥叫跟小伙伴们玩得开心相互支持 日子很朴素 穿的不贵甚至自己设计自己做很有意思 吃的家常便宜但好吃 大家聚在一起做饭吃饭路边撸串 晚上喝点酒聊聊天谈谈心唱唱歌跳跳舞 感觉自己从冷漠变得有人情味儿了
赶紧拆对吧,总聊不起来,白瞎了李玫瑾老师
两人的角度不一样,聊起来还真有意思。
丹青老师看问题很犀利。
听到想哭
社会这么残酷 哪儿能只干自己喜欢的事儿
一切一切都是无奈,大家揣着明白装糊涂的“猜”,什么原因不还是明摆着的吗
所以我宁愿看娱乐节目
16分21 陈丹青:谁谁谁(傻逼)(忍住)完蛋
我非常厌恶国内教育,现在我孩子也在学校。我很讨厌应试教育,完全是扼杀天性的教育模式!!
但是在国内没办法 环境如此!!!!!!!!!!
的确是这样。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大环境如此,我们也只能水波逐流了
这几期挺好,不同的人碰撞出的火花挺有意思。
陈丹青老师说话让我想睡觉,每次他说话我都想快进😂😂😂
“我怕真理 我更怕我的老师” 哈哈哈 哎 在巴黎5大心理学 学生老师只在乎拿工资拿学分 不在乎什么真理
德国人的生存和动手能力真是很服气 我自己算不太差的了 但是我解决不了的事情被一个德国女医生分分钟解决
我记得国际上有个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批判性思维变化调查,欧美学生批判性思维明显提高,印度学生提高有限,只有中国的学生从高中到大学批判性思维出现了下降,后来想了想,中国的教育是很成功的,目的达到了
我想念上回那个记者了~他虽然观点不同 可是他每次都能推荐李教授的论述 思想上有交流~我感觉李教授在这里都被搅和乱了
看到大家说评论真有点开心了,至少大家 看了,思考了。得到一分二分那也是没办法改变的。
李老師說的這個德國人 好像是盧安克吧
文涛怎么把这两位嘉宾拉到一起,他们俩的思路风马牛不相及。
没听说不等于不存在,我的朋友就回老家办了旅馆,他的家在青海互助的北山。
为什么回不去?几位都讲的很好。我认为还有一个基本点,那就是城乡经济二元化。农村土地和房子都无法进入市场,那农村怎么发展经济?农村人现在和城市人的收入比例高达1:6,现在这个情况,农村人就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人。
在农村包个庄园当个小地主是多么幸福。
我希望我这用我这一生献给我的同胞
陈老师为什么每句话后面都要加个“呀“?
农村的基础设施还是有很多差距,路通了,电也通了,但是厕所和下水系统,还是和过去一样。
在我们村里,你是年轻人不愿意出去打工就会被大家说没出息。。。
艺术家嘛 陈丹青还是一颗坦率感性的心在活着 必然和世俗不和
大多时候我们学习的知识都无法和生活联系在一起 生存性教育为什么仍然在缺失?
艺术类的学者思维都比较发散 相对缺乏逻辑性 观众听起来比较吃力 因为都不是连贯性思维。李玫瑾老师说的逻辑较强 浅显易懂 观众比较能接受。陈丹青实在太悲观 可能和他的职业有关,看到的描绘的都是表相,很多东西研究的都不是很深入,只负责表达表现不研究深层次的含义。
我们的教育就是成为人上人,城里人。农村的背景永远都是耻辱柱,是很多发达的人的污点,恨不得抹掉。所以说,那些努力跳出来的人又怎么会爱故乡。问题解决的关键就在于李玫瑾老师提出的因地制宜,我们这里是种粮的,我们这里是种茶的,这样才会爱故乡。现在的农村除了人际关系,其他都可以被任何地方所取代。高考教育不公平也就那样,90年代的城里人读书难道不比当时的农村人好吗?以前的科举制也是富人才考得到。
这个社会要人所有人都有奢望
李老师谈这个问题明显不行啊,陈老师稍微好一些
几年前去孩子的学校(重点高中)一进大门大厅上方挂一个巨大横幅“苦战三年辉煌一生”当时忙着孩子高考也没多想,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是无法忘记那个横幅,在孩子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样教育孩子合适吗?
想要当城里人就得失去土地。城里人就是最早失去土地的农民。
家乡不在是因为价值观不在了。有些朋友问我,现在不经常回国,难道不想念祖国吗?我说想啊,可是我心中的中国已经消失了。反而在国外的一些中国城,能感受到一些真正中国味和华人的传统价值观。
锵锵三人行,跑题跑不完
不是教育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啊。
生存教育真的很重要,很多人只会说真正作不知道。
声音好小
也不尽然,就算他是学计算机的,假如在学校里好好学了,他在学校里面得到的最宝贵,也最有用的是得到的一种学习能力和潜移默化获得的思维方式。极端的说,他回到家乡去,给他一段时间,可能他干什么都比其他没上过大学的强。
还是陈丹青说的对,关键是爱的缺失。他从小就被教育学习,努力,拼搏就是为了离开家乡,他们还怎么爱自己的家乡呢,不爱自己的家乡哪会有积极的心态回到家乡去奋斗呢?
那不是浪费吗。你让一个学习计算机的回去再从头学怎么种粮食。 好像逻辑上不太合理。 为什么不从开始就有很多考不了计算机名校的孩子在学校里能学到种粮食而不是过独木桥去高考?国外很多vocational school 就是培养各种生存技能。这种学校在国外找工作好多也比大学毕业的好找。
陈丹青是个悲观主义者,而李玫瑾老师还是很正面,很有正能量的。
陈不是中国大陆的,其实没有评价资格!反而李玫瑾客观些!
现行英语教育失败不代表可以不学英语了,中国人不学英语的结果只能是永远愚昧落后下去!
感觉李老师还是比较客观 陈基本是讲中文的白左
生在中国的农民最倒霉!! 最悲惨!!!!
言論不自由(鳳凰要躲去香港打擦邊球)是因,各種社會亂想就是果。
沒有發言自由,凡事不能批評執政黨,就沒法集思廣益給出最佳解決方案。有人說教育投入太少(少於烏干達平均水平)需要糾正。但是在言路未開之前,誰知道加大的教育投入拿去怎麼花了?
教育多元化,也是要言論出版有自由了才會有效。現在海內外社會各階層希望獨立辦學的團體多了去了,當局畏懼民智開啓,一律拒絕。這就是要等變天才能解的死結了。
印度和菲律宾都是言论自由的哦 他腐败和效率怎么那么低呢
號稱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總不能老是和弱國小國比爛。現在的當局教唆處處與人爭爛,為世人所不齒。
yiwei wang 印度可不算小不算弱,菲律宾不算小但是弱。不是号称五千年,是实际就有五千年。
所以就可以跟他們比爛了?中國歷史商以前是傳說。所以信史滿打滿算是三千六百多年。
当然不是和他们比烂,只是为了说明民主制度不是解决一切的良方。
农村的人找对象有时都会被人家嫌弃,还有人有感情吗
声音好小。
是吧,我还以为是我的听力下降了
乡村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太差。很难改变
说我们学生呆,很多老师不愿意你提问题,各种借口搪塞,让你课后去找。
一段一段的看 很麻烦
我学数学就很痛苦啊啊啊'学完了也没半毛钱用
农村户口居然成原罪了------金句。价值观崩塌的社会光怪陆离成社会本真或大多数人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