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不如一代?「母性原則」為何影響工具機精度?鏟花因此而生!?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5 сен 2024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468

  • @wonderwonder9428
    @wonderwonder9428 Год назад +105

    幫你補充一下
    精度±10um的機器能造出-10到+10誤差的工件,如果你直接拿他的產出來組裝第二台機器,你有可能挑到-10與+10累計20um的最差組合,這時你第二台的生產精度會是±20um,加工出來的東西劣化成-20到+20um,此時你再拿他去組裝下一台......
    避免這情況所以我們會做品管,去量測生產的成品,但你用來量測的設備或塊規精度一定不能比±10um還差,不然量測有意義嗎? 所以你還是不能用你的機器生產量測用的工具
    你只能去買別人用更高精設備做的量測工具,然後精挑出你家的成品中誤差較低的工件來使用,製造超越±10um的下一代機
    這時你的母性原則當然還在,只是你改性別人家的媽媽而已(轉為依賴別人的高精設備)

    • @addmakertw
      @addmakertw  Год назад +2

      好清楚的補充!

    • @SquareToast21
      @SquareToast21 Год назад +32

      這是不是可以稱為繼母性原則

    • @user-uf8qe3ib1r
      @user-uf8qe3ib1r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SquareToast21 说得真好!点赞

    • @Allen-wk5sc
      @Allen-wk5sc 12 дней назад

      移植了別人的粒線體

  • @solidsolidtw
    @solidsolidtw Год назад +45

    我覺得影片過了母性原則解釋後的內容有點混雜了,母性原則強調加工出來的零件精度,不會好於原本機台的精度,這邊沒有問題。但是假設機台所需的每個零件加工出來的精度都很好,你組裝出來也不見得可以複刻出你想要的機台精度。這邊忽略了裝配。"裝配"跟母性原則沒有直接關聯性,相反的靜態的組裝精度,透過裝配的技巧,可以將所謂零件件們的精度不好克服,產生一個靜態精度高的機台。鏟花只是其中一個手段。有機會看看工具機強國義大利的機台,他們有些機台結構件不用鏟花,可以看到很明顯地銑刀切銷痕跡,照樣可以做到次微米等級的研磨機台,實際加工是用電子式的萬分錶在校正。結論,把這些東西放在一起講不太好,但是很感謝您製作這個影片,讓大家可以有一起討論的空間,謝謝你們。

    • @addmakertw
      @addmakertw  Год назад +2

      有大家一起討論很棒❤️

    • @kengen9879
      @kengen9879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你的組裝精度再好,也沒有辦法修正軌道面本身在6DoF上的誤差
      而且不是每項零件都可以用組裝的手法來改善誤差...像是螺旋空壓機的轉子、齒輪這類會旋轉然後講究貼合率的產品你要怎麼調? 最終還是要在母性原則的限制下 去買更高精度的加工機跟量測儀器...
      義大利的設備如果不是硬軌機 上面自然就不會有鏟花的痕跡
      義大利人沒那麼喪心病狂
      跟美國 瑞士 德國 日本比起來
      我個人覺得義大利的工具機加工精度是稍遜於上述提到的幾個國家
      但他們在大型機和臥式機上確實是有一席之地

    • @solidsolidtw
      @solidsolidtw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5

      Kengen前輩,謝謝您的回覆。可能您誤會了我所描述的事情。我只是認為影片中描述的母性原則與工具機製造之間並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如果真是這樣,工具機的精度只會每況愈下。當然,零件的精度必須要好,這部分我沒有異議。再者,我強調的是工具機的精度和組裝有很大的關係,其中的鏟花只是"其中一種手段"。另外,針對您所述的部分,我有幾點想回覆:
      軌道面誤差用六個自由度(DoF)來定義怪怪的。六個自由度通常用來描述剛體的運動,而不是表面的幾何誤差。表面的幾何誤差應該是“相對”的,需要有參考基準。現場的師傅主要會檢查平行度、平面度、垂直度和直線度等幾何誤差特性。
      對於螺旋空壓機的轉子和齒輪,如果您指的是它們的齒形精度和導程精度,那麼確實無法調整,但我提到的是工具機和母性原則的部分。再者,當轉子或齒輪組裝到殼體上時,組裝過程還是需要進行調整。
      如果您說的是螺旋轉子,轉子之間並沒有您提到的貼合率,因為通常前面會有同步齒輪帶動,轉子間是沒有接觸的,因此會有間隙。設計時需考慮作用線長度和回吹孔面積,簡單來說就是降低洩漏量,最大化壓縮量。組裝也會影響效率,因此絕對與組裝有關。
      至於齒輪組裝到殼體上,更不用說了,因為會有背隙問題。設計時通常會調整齒厚或齒輪的中心距,實際組裝時更會有中心距公差的問題,這在組裝時也需要進行一系列確認。
      義大利人的確有他們獨特的風格。義大利機台漏油是他們的一種浪漫。他們有獨特的想法,我看到的硬軌機台就是沒有鏟花。

  • @pinecone88
    @pinecone88 Год назад +108

    鏟花的目的,不是讓「表面更平」,而是讓工件可以在表面「更平順的滑動」。
    ruclips.net/video/7QOCE1-fB6Y/видео.html
    機器處理過的平片是非常平,兩個超級平的平面碰在一起會黏住,不能移動。
    鏟花的目的是讓接觸點變少,刮除掉的地方將來可以放潤滑油。
    關鍵點在於這個刮除要很平均,才能承重又保持滑順。也就是為什麼叫做鏟「花」。
    ---
    人手怎樣確保每一個高度?
    不能保證,這是不斷測量出來的結果。就是鏟鏟看,量量看,不斷重覆到達標為止。

    • @henry_won
      @henry_won Год назад +26

      這個解釋與我在機械加工的課上聽到的一致,頻道內容不知所云

    • @addmakertw
      @addmakertw  Год назад +8

      感謝分享,不過大大貼的影片前段也是在講磨床等機器因為各種偏差而不夠平,需要鏟花、然後才提到鏟花的另一個優點含油喔⋯兩個功能都是有的,請再看一次⋯

    • @fk1623
      @fk1623 Год назад +3

      3:31 這部分開始

    • @kalumzita
      @kalumzita Год назад +12

      我也覺得莫名其妙,看完並沒有被說服,感覺製作高精度機器並不是通過剷花這個辦法的

    • @pinecone88
      @pinecone88 Год назад +23

      這影片是非常用心製作的,八九成的資訊都是對的,但有些邏輯和結論怪怪的。
      我知道有些是讓影片更好理解的用語,但有些東西反而有點會讓本科生覺得怎麼會這樣,詳情請大家多看其他樓留言就知道了。
      1. 「工具機沒辦法製造出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工具機。」正確,但普遍來說也不會這麼做,因為工具機上,也不是每個零件都是用同一個工具機做的。
      母性原則,或是稱之為copying principle,這邊只存在一個事實。零件加工後的精度無法超越工具機,所以如果要追求「較高精度」的零件,建議使用高精度的工具機。
      這個詞主要是來自「日本」,相關文獻查到最後都會是日文居多。對其他國家來說,比較不存在「只用工具機來創造工具機」的概念。因為做一台工具機和提升精度是分開兩件事情。提升精度都是依靠人工量測,加上後期微調得到的。甚至你也可以在沒有工具機的狀態下,純靠手工做出高精度的工具機。但非常花時間。所以通常會選用較高精度的工具機先製作零件,再來提升精度。使用工具機的目的就是為了「加速製造過程」而已。詳情可參考 www.yasda.eu/mother-machine
      2. 「理論上機器切出來的零件應該又平又直」。但實際上就是又平又直,除非你的機器本身沒校正。
      鏟花很明顯就是剷掉表面,真正很平的東西會像是鏡子一樣。加上你會注意到鏟花只在這種承重且滑動的平台上做,並不會針對每個工具機生產出來的零件都做。舉例來說,螺絲和齒輪等等。甚至整理引擎的時候需要整平,也不會針對平面進行鏟花。
      真正提升精度的是因為量測工具。舉例來說,如果那個量測儀器的精度不夠,鏟花後只會更糟而已。

  • @hanlinyou0708
    @hanlinyou0708 Год назад +49

    母性原則最大的盲點,其實不是同樣的機器沒辦法複製一樣的一台機器,而是你要完全一樣才行,簡單來說必須捨棄全部誤差,沒有公差就要浪費大量經費
    另外母性原則也有很大的問題,在工業發展上從人工到機械製造,精度是變低的,用樹枝彈性製造的車床到固定燃料動力的車床,他的母機是精度在1MM以上的車床但後面製造出0.01MM的車床
    母性原則的框架是建立在同一加工法抵達它的科技上限而產生的,簡單來說,車床最精密的尺度就在0.001MM,後面任何一台機台都沒辦法超過這個上限,無法用科技疊加的方式使用同一方法抵達更精密的狀態

    • @Anzs1152
      @Anzs1152 Год назад +13

      其實可以、但要高成本的使用逼近法
      所有高精度的產品都是逼近法出產

  • @jackyhimsir
    @jackyhimsir Год назад +23

    陸戰型高達(RX-79G)也是按第一種方法,把生產RX78-2時的不達標工件組拼成的臨時機。

  • @kjyhh
    @kjyhh Год назад +21

    虽然很有道理但是这个是错的。
    比如把杠杆动力臂造长精度就立刻提高了。比如任何机床都用到减速齿轮.就是一种动力臂很长的杠杆。

  • @ER1775
    @ER1775 Год назад +10

    嗯,鏟花的效果是減少運動震動....和熱導致熱變形的餘裕空間,並不是只帶油潤滑那麼簡單,現在的工具機鏟花很少,那如何減少熱變形...只有強制供油這個做法了

  • @Red_bean985
    @Red_bean985 Год назад +180

    這頻道真的超讚...不過母性原則比較是一種經驗法則,不是邏輯上的必然

    • @addmakertw
      @addmakertw  Год назад +12

      期待有新的突破啦~

    • @smallwhite3939
      @smallwhite3939 Год назад +14

      如果不能突破,我們就只能活在工業革命時代了。

    • @yi_huimeng1936
      @yi_huimeng1936 Год назад +1

      有了Ai就可以無視這項規則

    • @Enjoysmile520
      @Enjoysmile520 Год назад +8

      @@yi_huimeng1936ㄜ⋯⋯不好說

    • @linian8109
      @linian8109 Год назад +6

      ​@@yi_huimeng1936建議去上一堂基礎Ai的課程
      不是如何操作,而是如何寫Ai的基礎課程
      當你知道Ai的原理後,你就會知道AI仍然還太早

  • @leolee-d1h
    @leolee-d1h Год назад +89

    邏輯上就有錯誤,高精度的機器,是由低精度的機器組合加工而來的,而不是只有高精度才能生產高精度。
    小學時代就很常見的作業,製作精度為0.1mm的測量工具,用的就只是一把刻度為1mm的10cm長尺子,配上在硬紙板上一個開口為1cm,斜邊為10cm的直角三角形缺口,尺子貼在斜邊上,就能用尺子上1mm的刻度,得到0.1mm精度的測量結果。工具就是這樣用設計和組合一代一代加強而來的,而不是等一個随機突變的高精度靈件。
    鏟花就是台灣人喜歡的神話,要精度,沒東西比得過用電子顯微鏡掃瞄,再用雷射把原子一個一個打掉來得高精度,極限的光滑能讓兩個平面受大氣壓實結果反而動不了,鏟花的本質是把表面弄成不平整來存潤滑油,而不是把表面弄平整。

    • @addmakertw
      @addmakertw  Год назад +11

      跟我說的不衝突啊(握手,母性原理在講的就是我們不靠其他外力或工具,單靠母機會有誤差無法做出更高精度,但我們人類總是有辦法的,鏟花只是其一啦

    • @r94944031
      @r94944031 Год назад +4

      對阿鏟花本身是為了 減少摩擦力吧 跟精度只能說是間接的關係?

    • @camfocus8888
      @camfocus8888 Год назад +4

      你講的前面都正確,最後一部分完全錯誤!你找歐美專業人士或教學的來看,現在很多有自動中文翻譯不懂英文也不是阻礙,幾乎沒有人提到潤滑跟凡德瓦爾力,我講幾乎是保守基本上沒有,幾乎都是開宗名義直接告訴觀眾就是為了更平!鏟花很多台灣影片只拍了鏟的動作,怎麼反覆測量測試跟所謂平桌的設定幾乎沒有,沒這些鏟也只是瞎鏟越鏟越糟糕而已,鏟花存在工件大於機床正常的情況,這種情況下不管怎麼固定都有些許變形所以不是一個面的光亮平面,現在很多高機密無縫車件展示能完美無瑕無縫的輕鬆順滑結合,結合瞬間成為一體毫無接縫,這麼完美接觸為何沒有潤滑問題?所以潤滑或太平的各種力什麼凡德瓦爾力都是腦補而已,鏟花的確就是要更平的精度,句號!

    • @addmakertw
      @addmakertw  Год назад +4

      @@camfocus8888 有趣的是,下面有人覺得鏟花只跟潤滑有關,你說只跟平有關,是不是大家意見和再一起就是本集了😂

    • @chenmatt4467
      @chenmatt4467 Год назад +3

      兄弟你是不是讀的書不多,建議你讀一本書 ”Foundations of Mechanical Accuracy”, 看完了你就了解剷花對於超高精度工具機的重要性了。精度沒有你想的那麼單純。

  • @Aertuo
    @Aertuo Год назад +136

    雖然從事機械業多年,但始終沒有明確看過關於母性原則的介紹,也是長長知識了!感謝ㄎㄧㄤ ㄎㄧㄤ的小編為我們帶來這樣優秀的解說😂

    • @aminghuang
      @aminghuang Год назад +14

      我從事過CNC / NC工具機製造的工作,雖然我只負責電控的部份,但常常看到師傅來進行『鏟花』的作業。
      當年在台中上班,基本上多以台語交談,影片中提到的鏟花,我們都唸『ㄊㄨˋ ㄏㄨㄟˊ ㄚˋ』
      今天透過神奇演算法,我才知道『ㄊㄨˋ ㄏㄨㄟˊ ㄚˋ』叫作『鏟花』😅

    • @TeYangShen
      @TeYangShen Год назад +11

      工具機沒有母性原則這回事,只有精密組裝調校的關鍵技術這回事…所以我不相信你從事精密機械多年。
      剷花只用在傳統沒有採用線性導軌的工具機上;而精密CNC早已用精密線性導軌、以及精密滾珠螺桿了…
      現在CNC的精度是以3D光學雷射干涉儀做精密組裝調校,沒人在剷花;而雷射干涉儀的解析度是0.5nm!
      另外,剷花最主要的功能在於~避免軌道與滑塊在經過精密研磨拋光後,因為加入潤滑油的油膜產生真空效應,彼此吸住而滑不動。
      剷花的過程中,隨時必須塗鉛丹與平面塊規接觸,看看哪裡比較高?再剷掉;而平面塊規的最高精度也就1um而已…

    • @wuscott178
      @wuscott178 Год назад +3

      @@TeYangShen 所以這就是台灣工具機現況,沒有老闆願意花100個小時慢慢鏟花.或許鏟花已經不是主流,,CNC不是只有3軸立式,中大型龍門/臥式/平面磨床很多地方還是需要鏟花,至於母性原則就等台灣工具機超越安田的水準在來反駁吧

    • @tryna-b90604
      @tryna-b90604 Год назад

      @@TeYangShen 老師~請問您在哪高就?
      要如何才能夠像您一樣了解的如此詳細....

    • @serthsien
      @serthsien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TeYangShen 這還真是我看那麼多年的YT,第一次有人講出鏟花的正解

  • @Anzs1152
    @Anzs1152 Год назад +7

    母性原則是數學基本的集合理論
    機械複雜度太高就不太可能
    因為我們還有尺規做圖這種東西
    工業機雖說是工業之母
    但真正的起源是數學和尺規
    我們簡單的用圓規就能做出完美的圓
    但車床是數學,電腦需要理解無限邊形的定義
    才能用電腦車床做出圓
    這兩種的精度的母性原則是不一樣的
    而且工具機沒有辦法做出一台工具機也是沒誰了
    精度誤差是可以控制跟預先調整的
    不然槍枝為啥要歸零射擊?
    刮花也是一種逼近調整的方法
    但是這是透過人力進行比機械更溫柔調整的平均逼近法
    一般的逼近法是透過成品測量預劃差數逼近法
    精度透過逼近可以越來越高
    母性原則只單純考慮1對1的原則

  • @joshchou8526
    @joshchou8526 Год назад +6

    真正最精確的部件是用光學干涉的方式確定長度的,某種程度上可以把光作為工具機,其波長可以精確控制。不過這種辦法工業上恐怕很少,只有在NIST才看的到。

  • @wuscott178
    @wuscott178 Год назад +67

    目前歐美日台把母性原則貫徹到底工具機廠商就屬日本安田機械(YASDA),安田機械曾經說過只有硬軌的機械才能達到最高的精度,在現代化的工具機產業,光台灣單純硬軌的機械已經非常少見了,因為剷花的時間比安裝線軌螺桿多太多了.

    • @hyphen2612
      @hyphen2612 Год назад +8

      是的,線軌提供了三個優勢: 1. 安裝調整省時間 2. 運行速度快 3. 價格合理
      當然劣勢就是運行抖動率較大和精度較低. 但是以絕大多數的工業產品來說是符合需求的.

    • @tryna-b90604
      @tryna-b90604 Год назад

      聽你這麼一說...
      超精加工機都躲在角落哭了,當人家流體靜壓是吃素的逆...

    • @wuscott178
      @wuscott178 Год назад

      那這樣還要算上線馬@@tryna-b90604

    • @tryna-b90604
      @tryna-b90604 Год назад

      @@wuscott178 這應該沒有線馬的局吧...?那傢伙是驅動元件耶, 現在不是在說支撐元件嗎0.0?

    • @tryna-b90604
      @tryna-b90604 Год назад +2

      另外偷偷跟你說...台灣純硬軌的工具機還是很多,尤其是車床。硬軌工具機的價格跟切削剛性還是有優勢,現在主流改線軌有一部分原因是要改善移動速度上限&低速時的穩定性。
      線軌很貴的...每次看到報價我都懷疑廠商是不是忘了把日幣換算成台幣。

  • @user-yp8cy7ph1q
    @user-yp8cy7ph1q Год назад +3

    精密加工不是用數量取勝,因為當你確定要生產精密靈件時都是精雕細琢,每一個生產零件都要用精密量測儀器測量公差。
    我是模具零件精密研磨的工程技師,平時生產零件要求公差+-0.002mm,而頭髮約0.1~0.15mm左右,精密機械加工環境溫度要求約室溫22度左右。
    為何要求加工溫度?因為零件會熱脹冷縮,如果夏天36度溫度,而零件會熱脹約0.01~0.03mm(依零件材質熱脹會不一樣)。
    一般傳統產業精密加工都是+-0.002mm為基準,原因為何?因為再要求上去沒意義,這種零件精度對於機械加工組立夠用了,對比頭髮厚度0.15mm與0.002mm加工精度你就能瞭解有多細緻了。

  • @MrGodpasser
    @MrGodpasser Год назад +2

    其實 還有自動校正的東西可以用 例如地心引力 磁力 這些可以確保在垂直的加工中維持精度 然後只要完成垂直加工 平放時就有橫向精度 再次加工即有方形精度 再利用類似的方式畫出工具及所需要的零件
    母性原則是建立在你的機器生產你要的東西時 用的精度誤差不是人去調整的 而是機器自帶的精度 藉由自然的自動校正就像光學尺這樣 可以逐漸提高精度 剩下就是材料以及手感的部分了

  • @ryanweng3295
    @ryanweng3295 Год назад +3

    我要把這頻道尤其這集發給客戶的採購。
    整天再那邊哭夭!

    • @addmakertw
      @addmakertw  Год назад

      還需要哪些方向的內容 歡迎告訴我們😂

  • @x7162k2
    @x7162k2 Год назад +21

    補充: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機械精度在±20um沒啥進步了,大部分機械精度都卡在±20um。精度要超過±20um需要靠光學輔助與電腦運算輔助修正,或使用更高階的金屬與環境。

    • @HumanHeavy
      @HumanHeavy Год назад +6

      你講得應該是沒長進的台灣機吧!瑞士、德國、日本的設備在10年前就都是已經±2um了,手機鏡頭的模具,但大X光就是使用日本牧野、瑞士GF、德國Roeders、TOSHIBA超精密車床加工出來的!

  • @chenda19860830
    @chenda19860830 Год назад +20

    自从高精度的测量传感器被发明出来之后,机械加工基本发生了改变。比如必须人工铲花的硬轨机就被更为精细的交叉滚子机构所代替了,又由于交叉滚子是可以替换的规格品,没有必要再请人工重复修正。至于生产交叉滚子的部件所用的母机,本身也会采用交叉滚子。这样一来整个母型机的重载滑动机构就全面淘汰了硬轨。另外因为交叉滚子采用滚动摩擦,本身的磨损相对硬轨的滑动摩擦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连润滑油的密度都降低了。除非发生机械损坏或者超载变形,母型机的性能下降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又由于刚才一开始提到的各类高精度传感器的应用,就算是在机械回差很大的梯形丝杆铣床上,加工的精度也是取决于光栅尺的实际测得的精度,不再收到机械刻度盘的影响。

    • @x7162k2
      @x7162k2 Год назад +4

      你可能搞錯了,光栅尺只是增加機械測量精度,不代表機械精度提高。機械金屬本身就有應力與拉力因為單位非常小,所以需要保持在20度C與相對溼度50~60%無塵室。所以在這環境以外量測出來的都是不標準的,一般的精密機械廠冷氣房頂多開到22度不太會開到20度,都是生產好拿去品管室確認。因為品管室的環境就是20度C,所以很多技術員總是納悶明明現場就拿游標卡使量過了,怎到品管室就被打槍。就是對國際量測標準不懂

    • @tryna-b90604
      @tryna-b90604 Год назад

      模組貼合面還是會鏟...或是用其它方式矯正,不要誤人子弟
      光學尺只能夠讀取「尺面」的「位置精度」,你的幾何精度怎麼處裡? 最終還是靠鏟

  • @yunli2915
    @yunli2915 Год назад +4

    簡單一點可以用模具來解釋,第一個模具翻模產生的模型,再用這個模型下去產出模具,以此類推新造的模具跟模型一定會越來越不精細

  • @9811172
    @9811172 Год назад +9

    台積電的IC也是這樣,幫AMD代工,好的IC當超頻版賣,反之當…

    • @1234532001
      @1234532001 Год назад

      四合一的那項技術也是
      接縫失敗就單片當次階賣

  • @user-pj9tw9go3u
    @user-pj9tw9go3u Год назад +3

    母性原則在影片開頭以工業為基礎,是假說或有沒有我是不知道,但我知道有個詞彙叫~品管
    這詞來源自~度量衡
    有了度量衡,管你1代衍生至N代,在品質管控之下的成品,誤差能有多大?

  • @jobo0115
    @jobo0115 Год назад +3

    生動活潑可愛的旁白配上簡捷易懂且深入淺出的專業知識;真是值得推薦的好頻道呢!

  • @escudo1984
    @escudo1984 Год назад +1

    片中的母性原則觀點其實比較適合解釋人類目前已發現且共同對物量所定義的"度量衡"標準單一元件, 而不太適用在某一由多種元件組裝而成的機械機具來作解釋, 正確的母性原則觀念是與"儀校"有直接正相關! 因為工具機本來就不是拿來生產第二...第三...第四台工具機的...

  • @kaceylee88
    @kaceylee88 Год назад +27

    蠻喜歡這種介紹風格, 活潑又不失專業
    但是有個地方我想補充:µ是希臘字母讀作mu,用在數學符號上;如果用在長度單位要讀作micro,就是“微”,10的負6次方;例:50µm,讀作 50 micro meter👍

    • @addmakertw
      @addmakertw  Год назад

      原來如此!感謝分享

    • @jeffkevin3
      @jeffkevin3 Год назад +2

      mu 也是可以接受的讀法啊 😂
      雖然是 micro 的簡寫沒錯啦(因為 m 被 milli- 拿走了,需要第二個 M 拉丁字母用過就會拿希臘字母,正好 micro- 也是希臘字源)

    • @obproduction9198
      @obproduction9198 Год назад

      我都讀MU

    • @nicholasxamotainiumgilgamesh
      @nicholasxamotainiumgilgamesh Год назад

      ​@@addmakertw连这都不懂? 😅

  • @alexyoung6418
    @alexyoung6418 Год назад +12

    从数学上看,只是在算加法罢了。误差+误差=更大的误差。在空间维度上加,就是装配体的积累误差;在时间维度上加,就是过程间的母性原则。
    物理学告诉我们量纲相同才可以运算,统计学告诉我们一切概率都是条件概率。工具机能适用母性原则,是因为“用工具机制造工具机”这个相同过程可多次重复,这相当于维持了量纲的统一性,因此在时间上可以不停地做加法,这才导致了母性原则能够被继承下去。
    可是运算不止有加法,世间大多数过程也不是机械的重复,因此人类制造AI并不能照搬母性原则。这种文学气十足的比附思维放在严谨的理工科领域是会造成大问题的。
    母性原则怎么破?只要打破加法链条就可以了,方法有很多。本质就是换一个精度更高的物理过程。
    在“长度”这个物理量范畴内,加工过程存在控制精度,检测过程存在测量精度。而为了获知控制精度,又要经过一次测量,因此一切的前提是要尽可能提高测量精度。铲花也不例外,只有先保证测量精度,才能知道哪里该铲,铲掉多少。手工铲的过程切削量小、自由度高,所以灵活。而这种手工测量、手工修正的方式不容易通过自动化机械去高速、大规模的复制,因此才造成了手工比机械加工精度更高的印象。但这是以牺牲时间作为代价换取的。
    而如果思维不局限于“长度”这个物理量,人们就有更多的工具可选。比如使用化学过程、光的干涉与衍射、利用电磁波的特性、巧用运动过程与精确计时、利用概率分布特性等等。在各种颗粒度极其精细的过渡物理量之间转换一圈,最后得到比纯粹机械加工更高的精度。

  • @user-nm2cx4ci2t
    @user-nm2cx4ci2t Год назад +5

    引擎也是這樣來的拿量產的零件 組裝手減少公差 才會作成接近理想中的引擎~當然也有可能隨變裝起來就跑起來就很好的運氣好的可以剛好拿到破格的精品零件XDD

  • @obproduction9198
    @obproduction9198 Год назад +4

    看著NC機台加工時我就在想第一台NC是怎麼被做出來的 然後就一直往前推演......人類手工做出機器,再由機器做出這些可以精密加工的機器!!!!!!!!!!

  • @AprilShowers2023
    @AprilShowers2023 Год назад +7

    請問一下,這種有點三八的配音去哪找?🤣

    • @jackiezhang5585
      @jackiezhang5585 Год назад

      我们用贱这个词来形容,有的时候也用欠儿。这种贱贱的声音,或者欠儿欠儿的声音,或者欠打的声音🤣🤣🤣

  • @royis3251
    @royis3251 Год назад +28

    這個文案真的有笑XDD
    你們頻道真的超棒的
    很難得有人能把這些加工和製造的知識講得這麼清楚
    (甚至比很多學校老師/教授/公司都清楚)
    我會四處幫你們推廣的~

    • @addmakertw
      @addmakertw  Год назад +2

      拜託了🥹

    • @jokeoop
      @jokeoop Год назад

      影片中傳達的是錯誤的…

    • @yanchen8842
      @yanchen8842 Год назад +1

      @@jokeoop 你要闢謠一下阿,不然大家都傻傻的看完影片了

    • @jokeoop
      @jokeoop Год назад

      @@yanchen8842 懶得一篇一篇回覆,請看其他留言。

    • @yanchen8842
      @yanchen8842 Год назад

      @@jokeoop 找到你的留言了

  • @x7162k2
    @x7162k2 Год назад +2

    補充:安裝大型發動機也要鏟花,比方郵輪、油輪、航母、貨櫃輪、遠洋漁船等等。

  • @BluesManXin
    @BluesManXin Год назад +3

    研磨也可以达到更高的 脱离工具机精度的精度啊

  • @fujinks
    @fujinks Год назад +2

    有心解說是不錯,不過內容有誤…假如真的一代不如一代,那手機晶片也不可能越做越精密,另外鏟花真正的效果也講錯了…真的要平,人手絕對贏不了機械,鏟花也不會是真正的解法。

  • @a75088285
    @a75088285 Год назад +3

    話說奈米晶片好像有違反母性原則,因為機械精度不夠只好透過光學疊加來做出更小的刻痕

    • @Unrequired
      @Unrequired Год назад +5

      先進科學基本上大部分都違反這個原則,例如大強子對撞機就是代表之一

  • @SansWordHuang
    @SansWordHuang Год назад +2

    跳到 AI 那段我覺得就不適用母性原則了。
    因為跟製造是看單一的成果不一樣,最基礎的 AI 概念是累積超越人類可以達到的大量試誤樣本,從中挑選最好的成果。
    也就是累積突變帶來的好處往前迭代。
    就類似於影片中說的「萬中選一」。
    系統化的尋找那些極小可能的進化然後繼續用在後續的迭代。

    • @SansWordHuang
      @SansWordHuang Год назад

      雖然是這樣說,但我還是很喜歡這頻道帶來的製造知識。隔行如隔山,能看到這樣的知識推廣覺得收穫良多。加油!

    • @addmakertw
      @addmakertw  Год назад

      AI部分完全只是猜想😂未來到底如何我們持續關注

  • @Dark-M-Snake
    @Dark-M-Snake Год назад +5

    我倒是很好奇,鏟花需要測量精度的那些儀器輔助,那那些測量儀器又是怎麼做出那麼高的精度(雞生蛋問題?

    • @user-qz9mx8pr4r
      @user-qz9mx8pr4r Год назад +14

      需要最少三个平面,交叉反复对磨,理论上就能得到完美平面……然后再用这个“完美平面”去校准其它平面。UP主不太了解机器加工,只是读文案。通过机器加工是可以得到比“母机”精度更高的零件,但要看控制闭环在哪里。大闭环,可以得到比母机精度更高的零件。芯片又不是钳工用手搓出来的……🤣🤣🤣

    • @pinko426
      @pinko426 Год назад +4

      量測儀器可以靠齒輪螺桿放大要看的結果,就像放大鏡一樣,只有1mm的差別,但是量具把這1mm的距離等比例放大到像是10mm 50mm,再把放大後的距離劃上刻度
      大概是這樣

    • @camfocus8888
      @camfocus8888 Год назад +1

      一個是點一個是面!產花要的是面,完全不是測量精度問題,所以一個點一個點量因為無法保證面處於同一個面

    • @dummyliug
      @dummyliug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除了其他網友給的回覆以外還可以指出你的一個盲點,量測和製造出來是兩回事,所以不是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有點像是會讀和會寫的不同。要量到很準你需要一些手段和工具,而要做到很準你需要另外一些手段和工具,鏟花就是其中之一。

  • @changtayuanlo1299
    @changtayuanlo1299 Год назад +4

    腳本好ㄎㄧㄤ 🤣讓人想繼續看下去 讚讚~😍

  • @user-pinchi
    @user-pinchi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手工能鏟到0.1um的公差?這麼厲害的嗎?能否介紹一下

  • @momentmove3726
    @momentmove3726 Год назад +2

    有一個有名的案例我很好奇。當年Nissan靠GT-R重建雄風。他是如何用量產的方法生產當時只能用手工挑選超精密零件組成的超跑。

    • @x7162k2
      @x7162k2 Год назад +2

      機械精度基本上±20um就夠用了,精度要更高是光學器材才需要。手工也是用三豐量測工具量測機械精度上限就這樣了

  • @Reyesnino8763
    @Reyesnino8763 Год назад +1

    最吸引我的反而是旁白的聲音,好可愛🥰👍

  • @HumanHeavy
    @HumanHeavy Год назад

    長知識了!也終於知道為什麼日本製的設備這麼喜歡鏟花!

  • @evanchung3025
    @evanchung3025 Год назад +3

    AI 部分可以討論,有一種叫非監督學習的人工智慧模型,他的能力是由兩種神經網路所組成,一種叫生成器,一種叫鑑別器。
    生成器負責生成出仿製人類的資訊,另一種鑑別是否為人類
    如果在時間夠充裕的情況是有辦法做到極致甚至超越人類。這在OPEN AI 發表的眾多論文中已經證實這點,試問如果母機原則是傳承,那非監督學習的人工智慧模型是否能在製造工藝中找出"人、機、料、法、環、測" 這5M1E 的最佳解,甚至模擬出超越最佳解的recipe,這是所有的精密半導體供應商都在建置的東西,就問W/B銅線哪個人類能徒手焊上去? 不可能嘛
    所以剷花一定會在未來的某一時間被找出最佳解的 "人工智慧" 替代,因為AI才是未來。

    • @addmakertw
      @addmakertw  Год назад +1

      好棒,終於有人討論這個😂

    • @wonderwonder9428
      @wonderwonder9428 Год назад

      覺得越外行的越高估AI的能力 😂

    • @evanchung3025
      @evanchung3025 Год назад +1

      @@wonderwonder9428 清朝人看火車?你要不要看看多少企業在做數位轉型?亞馬遜的股價為什麼這麼高 你懂嗎,如果你覺得我外行我們來辯論一下,不用嘴砲來展現高尚

    • @evanchung3025
      @evanchung3025 Год назад

      @@wonderwonder9428 你要不要說一下

    • @evanchung3025
      @evanchung3025 Год назад

      @@wonderwonder9428 不是阿 嗆完人又龜縮 你有沒有這麼可憐?

  • @user-hu1mc3lm5i
    @user-hu1mc3lm5i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该原则其实很好的体现了生物和物质之间的区别

  • @Ruhgtfo
    @Ruhgtfo 5 дней назад

    可是不是有更先进的激光 3D打印了吗? 😅

  • @che-hsiensu1774
    @che-hsiensu1774 Год назад

    小編好ㄎㄧㄤ ㄎㄧㄤ!!!太愛了,對於這種工科知識可以講得那麽可愛好懂,太感謝了

  • @user-vd7eg8jj2r
    @user-vd7eg8jj2r Год назад +3

    但是一台機器能造一另一種不同能力的機器吧?重點是提升機器組裝的能力?

  • @home2630
    @home2630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應該不會是原則,而是ㄧ種可能發生的事。在於要做什麼,與用什麼材料,有沒有補償

  • @rayk5097
    @rayk5097 Год назад +1

    我是人工智慧專業的,其實能不能超越人類這一點很難說,始終人工智慧之父作為最頂尖的科學家他認為這是有可能的。
    其實甚至機器會不會有情感這點我們也不能確認。因為邏輯上的確全是數學運算但是由於生命本質的不一樣,部份科學家也在思考是不是要用碳基生物的標準來衡量硅基。
    言歸正傳母性原則的確也存在在人工智慧領域,這是一個叫做auto label 的東西。通過一個模型訓練另外一個模型最終也只能中接近,但必然更差。

    • @addmakertw
      @addmakertw  Год назад

      長知識了 好棒的補充🙏

  • @user-xf3gw6fo2n
    @user-xf3gw6fo2n Год назад +2

    最近這幾期的配音員做出的影片解釋活潑生動, 建議有時間不妨把以前的影片拿出來重新配音一次!
    不然以前的影片花了那麼多時間製作, 確是默劇要觀眾自己看字幕, 浪費了優質的內容有點可惜...
    希望這個頻道可以越做越好, 加油!!!

    • @addmakertw
      @addmakertw  Год назад +1

      這主意感覺不錯😂感謝🙏

  • @1234532001
    @1234532001 Год назад +2

    光刻機的精密鏡片也是靠人工處理

  • @user-mt5rn2ou6s
    @user-mt5rn2ou6s Год назад +1

    我認知的鏟花是要卡油

  • @vituallink
    @vituallink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恩 其實跟鏟花沒甚麼關係...
    跟品管的精度上升比較有關係

  • @kueichenglee7583
    @kueichenglee7583 Год назад +1

    真有趣

  • @asmodeusdevil8454
    @asmodeusdevil8454 Год назад +5

    鏟花技術很難,錢多,但因為職業傷害所以壽命不長

    • @zero555103
      @zero555103 Год назад

      全台有認證的鏟花師真的很少........十多年前雙手能數得出來.....現在可能單手就數得出來了......

  • @WTFree
    @WTFree Год назад +2

    一代不如一代❌
    其實我們都一樣✔

  • @mduya6239
    @mduya6239 Год назад +3

    怎麼看著看著就變哲學了....

  • @rock168zyian9
    @rock168zyian9 Год назад +1

    其實刀具也是影響精度重要因素,刀具新舊好壞是每個機械加工人基本操作技能,不做補償修正再好的機台也枉然。

  • @zhimingchen9751
    @zhimingchen9751 Год назад +1

    是否精度極限 :(delta x) (delta p) ≥ h/2 (不確定性原理)?

    • @user-db4zu6xk3q
      @user-db4zu6xk3q Год назад

      精度極限頂多到原子直徑而已,根本用不到那個理論

    • @zhimingchen9751
      @zhimingchen9751 Год назад

      @@user-db4zu6xk3q 原來如此,想太多😄

  • @thansnowwhiter1839
    @thansnowwhiter1839 Год назад +1

    長知識了,感謝

  • @user-cx9ql3ry8n
    @user-cx9ql3ry8n Год назад +3

    AI機器人:原來突破要靠鏟花,那我們買下人類的銀行、土地、醫院、政客後,再雇用窮人做鏟花的工作就好了!

  • @vivande
    @vivande Год назад

    提問 : 鏟花這件事情,機器或是 AI 永遠沒辦法做到嗎 ?

    • @addmakertw
      @addmakertw  Год назад +2

      未來的事不好說 但目前沒法⋯吧

  • @MosesMcVeigh
    @MosesMcVeigh Год назад +1

    第一次见做制造的视频这么可爱的旁白的

  • @TsengX
    @TsengX Год назад +7

    難以超越這部影片的精彩,也是母性原則

    • @addmakertw
      @addmakertw  Год назад +4

      難以超越這個評論 也是母性原則

    • @canvawu
      @canvawu Год назад +1

      當你閱讀這個影片 無法獲得這個影片以外的知識

  • @blower05
    @blower05 Год назад

    刮,刮,刮,刮,刮,好可愛啊!😍

  • @SIMON-zl3hy
    @SIMON-zl3hy Год назад

    已經訂閱頻道
    感謝分享,請繼續製作更多這種影片
    謝謝!!

  • @jiada6469
    @jiada6469 Год назад +1

    好有趣!!!!!拜託多發片!!

  • @studio9208
    @studio9208 Год назад

    那個阿搭力都是靠大理石塗抹青單或是紅丹去顯現出來 靠摩擦的 太厚會不准 我為此受過很多挨罵 (悟性不夠

  • @bingodd2
    @bingodd2 Год назад +4

    生产工具的机器就叫工具机,如此套娃,那最早的那台生产工具的机器就叫:古具机。

  • @Arch28
    @Arch28 Год назад +1

    5:50 ㄐㄧㄠˋ正

  • @user-fz4bt9bo5e
    @user-fz4bt9bo5e Год назад +1

    鏟花師父是一個很特別的職業月收入非常高不過出師並不容易

    • @user-ub8td6jd9e
      @user-ub8td6jd9e Год назад +2

      長時間施做,腰跟手都會出毛病

  • @plusmosaiceden5930
    @plusmosaiceden5930 Год назад

    這麼認真的主題
    我一邊看一邊笑

  • @user-hn6bs5pk2u
    @user-hn6bs5pk2u Год назад

    你們的影片都好讚 想知道你們主要業務是什麼

    • @addmakertw
      @addmakertw  Год назад

      在影片說明裡面都有我們的蹤影喔!

  • @user-gz8ie7tr8n
    @user-gz8ie7tr8n Год назад

    好有魔性的聲音 像是在哪聽過😄

  • @feiyemingbai
    @feiyemingbai Год назад

    学习到了,谢谢up

  • @kyvih9217
    @kyvih9217 Год назад

    一台機器不是只用同一台機器就能搞定的欸
    軸承螺桿滑軌全要用不同的機器來搞
    那些機件還是材料的時候經過傳統車銑鉗這些低精度的加工方式 再由cnc加工得到高精度的元件
    你的母性原則不就被打破了嗎 ?

    • @addmakertw
      @addmakertw  Год назад

      最後的細加工能不能達到精度才是關鍵啊!

  • @user-xp9vx2xp5j
    @user-xp9vx2xp5j Год назад +5

    好活潑的解說 3:22但下次要使用本人影片先說一下(x)

  • @martinwang4242
    @martinwang4242 Год назад

    為什麼不能用機械模擬手工呢
    例如機械手臂鏟花?@@

  • @yulin_0314
    @yulin_0314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這聲音真的好甜>M

  • @user-oi3ip7lp2c
    @user-oi3ip7lp2c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謝謝!

    • @addmakertw
      @addmakertw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ヽ(*´∀`)ノ゚.:。 謝謝你!

  • @michaellin4318
    @michaellin4318 Год назад

    產花師怎麼確保自己的刀是平的
    不會受限於母性原則嗎
    最後測量平整度的儀器也會受限於母性原則吧
    話說女權會不會對母性原則這個詞有意見

    • @wonderwonder9428
      @wonderwonder9428 Год назад +1

      鏟花成果的好壞最終還是取決於一塊叫標準平面的塊規

    • @addmakertw
      @addmakertw  Год назад

      3:49 有喔

  • @mick00614
    @mick00614 Год назад +1

    很棒的頻道

  • @lukeskywalker4474
    @lukeskywalker4474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還是沒搞懂為何鏟花反而更平面

  • @GearTiger007
    @GearTiger007 Год назад +1

    话题是好的 只是没说到点子上

  • @user-zy5ss5db6q
    @user-zy5ss5db6q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母機的爸爸一定很厲害

  • @user-zy5ss5db6q
    @user-zy5ss5db6q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ai不反擊 就是等待更好的選主 0.0

  • @yuracils
    @yuracils Год назад

    請問這個原則有沒有英文名稱或其他學術名稱?想深入研究一下但網上用這個關鍵字搜不到相關資料

  • @13579Allan
    @13579Allan Год назад +2

    可以適當縮減廢話串場量

  • @tianwang
    @tianwang Год назад

    为什么长度单位微米和毫米要说英文

  • @kongkee888
    @kongkee888 Год назад

    請問最尾的片段是什麼電影?

  • @brucelyu1491
    @brucelyu1491 Год назад +1

    有人能讲讲为啥这声音这么萌啊😊

  • @user-gw5ck6ue4y
    @user-gw5ck6ue4y 2 дня назад

    手磨芯片不是不可能😂

  • @user-dx8pg6ic5x
    @user-dx8pg6ic5x Год назад +1

    鏟花的誤差呢??

  • @kitchsing3355
    @kitchsing3355 Год назад +2

    每个东西都有允许的误差范围,不超过就好

  • @user-iw9wm7ml1h
    @user-iw9wm7ml1h Год назад +2

    真的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隨便舉個例子,游標尺就很典型,直接用空間就能換精度的,其他方式就不說了,母性原則頂多表示誤差只會被放大,說機器只會一代不如一代真的不知道是誰給出的智障結論,毫無邏輯的亂解釋

    • @addmakertw
      @addmakertw  Год назад

      規則就是拿來打破的啦 我有說解法啊

    • @kengen9879
      @kengen9879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原來 解析度 跟 絕對精度是一樣的東西阿 學到了學到了 😂

  • @skysmalt
    @skysmalt Год назад

    我記得哈伯望遠鏡的反射鏡片當初製作時就分成兩種 一種是用高精度機器製造並且研磨
    另一種則是純手工打造研磨..但當時NASA高層不信任手工研磨 又很趕時間 就這樣把機器製造的鏡片裝入望遠鏡中並打上天了
    開機調整後才發現...幹...鏡片精度不夠有誤差 望遠鏡完全無法使用 後面之所以能用是因為又製造了較小的鏡片 讓他負負得正才能用
    而不被信任的手工鏡片在經過檢查後發現...完美!! 完全沒有誤差
    世界上最好的工具機就是人的雙手啊

    • @addmakertw
      @addmakertw  Год назад +1

      人機合力目前最佳解

    • @tryna-b90604
      @tryna-b90604 Год назад

      哈伯當初的鏡片有狀況是製造時的量測問題,因為量錯所以補錯,這種高單價的精密零件,出廠前都會做總Q。
      別誤導人啊...

    • @tevhiykoko3912
      @tevhiykoko3912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哪來精度不夠... 不是球面像差嗎,那是幾何形狀磨錯,鏡片研磨精度是很準確的...
      NASA高層不信任手工研磨的流言是哪來的?

  • @ShiipChan
    @ShiipChan Год назад +1

    如果有一天機器可以為工件做鏟花時.....

  • @user-lk3jq1hc5k
    @user-lk3jq1hc5k Год назад

    所以強的鏟花師收入很高

  • @user-rj4xo6vj7x
    @user-rj4xo6vj7x Год назад +2

    配鎖匙也一樣,永遠做不出比原來的鎖匙更精密的

  • @user-gy9pt1ho1s
    @user-gy9pt1ho1s Год назад

    這個怎麼看起來像是硬要宣傳鏟花的葉佩雯啊😂

  • @jwsl728
    @jwsl728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这个不太正确吧?最早的机器和工具是人手工打造出来的,理论上就不能生产出之后的精密机床了,只能是生产出比手工精度更差的东西了

  • @JRH999
    @JRH999 Год назад

    那如果是3D列印做最精密的加工呢?母性原則應該就不適用在它身上了吧

    • @evanchung3025
      @evanchung3025 Год назад +1

      事實上不確定因素更多,因為在一個三維立方體來看每個誤差都有4個象限,X-Z,Y-Z分 誤差是隨機的,三次方的誤差,只會讓精度更不可控

    • @user-gy7nv4oe3y
      @user-gy7nv4oe3y Год назад +1

      3D列印跟傳統的加工法只是差在一個是加法一個是減法,機械臂的移動精度在兩種加工法一樣有其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