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studied English literature in university. Now I teach in primary school. Little kids only learn basic English. What i had learned in university seems useless. However, the four-year learning in university has trained my logical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Jin jin Yang 要啊,我沒說過不用錢。他當初確實借了三百萬台幣去年美國卡內基大學的computer science (自己去查全美第一的科系是那間),但請自己去了解一下美國聯邦稅繳到37%是要賺多少錢,他薪水數字勝過臺灣用台幣計價的中位數薪水,這樣的薪資待遇,你只在乎國外唸書要不要錢?我猜就算給你頭獎號碼,你大概也會不爽為什麼要花錢買彩券吧。
@Jin jin Yang 噗,叫你去查你不去查,你朋友畢業五年時一年起碼有54萬美金以上再說吧。還有,台積電是搞硬體不是軟體喔,連軟硬體都搞不清楚的人,還在這五四三。美國工程師是軟體比硬體賺很多,而美國硬體工程師薪水又屌打臺灣硬體工程師,包括台積電,然後你說你朋友台積電賺的錢,比全世界排名第一的computer science 畢業出來的美國軟體工程師多?真是歎為觀止~另外,你朋友做二十年,顯然有搭上分紅費用化前的順風車,但我可以跟你保證他之前薪水包含股票都沒到一千萬,而他現在年薪有500萬都要偷笑了,而我朋友去年光稅金都交了不只500萬,二十年年資還不如五年年資,居然還能在這屁,笑死。而且我朋友的例子是「普遍」狀況,連臺灣特殊個案都做不掉美國普遍案例,你還是洗洗睡吧。 對了,忘了說,雖然我不寫程式,但我賺的比我朋友多,所以我也不羨慕他,只是分享所見所聞罷了。但你就…噗…好像講一講你朋友的錢會變成你的一樣🤭
個人也是清大資工所畢業, 已工作10年的軟體工程師. 資工系的必修科目真的不是在教你成為一個Programmer. 可能除了技職學校 校園畢竟比較是一個讓你摸索自己興趣的地方. 因此如果你的志趣非常明確, 想要寫某方面的程式, 那你可以早點在學校選修相關課程; 如果擔心未來出路, 也建議要有計畫性地早點確認自己的目標.
但學校的東西 我覺得大部分至少還是有訓練到關於軟體工程方面的基礎知識和能力, 這些東西其實跟非資工出身的人一比就很明顯. 就個人經驗 很多轉系或是出社會後再透過資策會等單位短期學會程式技能的人, 在基本的邏輯能力上跟本系生 平均來說還是有差距. 本系生一般學習還是比較快且能夠學得比較深. 所以要說學校教得有沒有用, 我覺得算是有用但不明顯. 但當你逐漸資深 開始需要提升程式碼的品質 或是寫高難度的演算法之類的, 學校教過的東西真的會更用得上. 職場上有些人為了要寫一些難度較高的東西也是會去爬論文.
總之 只要你是認真在學習, 我覺得這些東西基本都不會白費. 如果你真的很擔心未來就業, 那就早點先掌握一門工具(程式語言)吧.
邏輯推理能力跟科系根本沒關係,是天生的,怎麼會覺得資質平庸的人讀完資工系就會比人家好?說穿了只是積累的知識儲備量有差而已
不要下這種垃圾標題。內容明明就很棒
很不錯的一部影片,我正是畢業後,經由找工作發現自己的學歷並不能找到什麼工作,業界又很需要碩士的學歷,謝謝這部影片讓我了解資工學到的有些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用,因此要額外去自修
哇~看你講話真的超像工程師的…
我們研發部美術跟程式就是完全兩種氣質,你不但是程式氣質~而且還登峰造極。
大學教的是書本上的知識,但工作要的是有實際操作的能力
只有文組才會講出這種幹話,電資工科一堆上機測驗、考試。
景觀好像是文組的吧!我的課程的確有書本上的知識,不過大部分還是要實際操作,去戶外學習,我們還要學程式設計,但我不會寫就是了😅
@@Laysi_ann
畫畫autocad說自己在寫程式...
@@吳承祐-o5o
我也讀過設計系
大一必修python
我念4年電機系+2年電信所也覺得沒用。
但那兩張畢業證書找工作真的很有用。
正解! 學歷是另外一種證書或是篩選,這是影片中沒有談到的。
軟工十年人生,碩士在現實面就是讓你的起薪跟面試機會會有差異。不過可以最終可以通過你的經驗跟技術能力去補足,這行還是講究能力優先。
大學的學的東西不是用不上,資料結構跟演算法其實都很重要,對於解決問題都很用。很多非本科出來工作的,都是這些基礎能力不夠,造成理解與開發速度上的差異。
我是出社會後拿碩士,以我的經驗認為念碩士是有必要的,被教授操一下會讓你對事情的看法、研究方法與驗證的嚴謹程度提升到與大學不一樣的層次。
念碩士就是為了薪水高點啦
媽的薪水如果沒差那麼多誰想去給教授臭幹兩年
絕對學校學的有用,非常有用。
研究型的工作非常吃重知識打底,如果只是作業型的就只要略高於術科就能上手了
個人認為社會現在對資工系的定位就是工程師,許多資管、資科的教程對程式設計的基礎培養不夠紮實,且業界也沒有足夠的動力開發新的理論結合實務,相較起來資工出身作rd的相性更高。
就如同台積電把博士當碩士用,碩士作學士就能勝任的工作,究其根本就是人力培養的成本與效率差異,而台灣也沒有足夠對應更高學歷的工作機會。
現在要找排名前面的半導體相關產業或系統廠工作...有二張國立大學畢業證書(學士+碩士)...其實面試機會還是很高的...甚至外商也會問你要不要談談看...前題是要11X畢業的...
身為資工畢業,我覺得影片有點片面,應該說台灣所有對應美國的科系,資工系對應的應該是Computer Science這門科系,看英文名稱就可以知道這門科系其實出來對應的叫作Computer Scientist,也就是計算機科學家,意思就是專門研究計算機理論的科學家,所以資工系為什麼往往會有一堆數學課,原因是計算機的基礎理論是建立在機率、圖論、代數這些數學基礎上的,而多數學子想畢業去長得美國有對應科系叫做software engineering,這門科系就是專門培育工程實作人員,不過以北美來說,CS都有辦法往下跨做軟體工程,但是SE比較難往上走CS,差不多就是這樣。
你確定有把影片看完嗎?
4:06
I studied English literature in university. Now I teach in primary school. Little kids only learn basic English. What i had learned in university seems useless. However, the four-year learning in university has trained my logical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自學能力很重要。我覺得學校沒教而最重要的是這件事。
就好比探索過環境搜集過資料的人會比遇到死路才去問的人知道路怎麼走
你有唸過大學嗎?你是文組喔?
雖然我在James的頻道上看過了,但看到這麼優質的影片上達人秀,我還是再點進來刷一次點閱👍
剛接觸社會的時候,大部分學的都是皮毛,實際上要靠長期累積的經驗,不是說在學校學的不重要,因為大學是廣泛的應用理論,不是社會是偏好哪一個技術為主,這個就會差很多了
大學課程本來就學的不深,但學校都會提供資源,探索並進修是個人責任
雖然說個人進修很重要,但學校還是必須要做到拋磚引玉、提供學生該有的視野、讓學生了解可以實務的應用在哪裡,但目前台灣的大學都沒有做到這一點,還是只是讓學生把這些用不到的東西修完就了事了,還是走一個人個人自求多福的路線。尤其是少子化之後,為了討好學生,希望學生可以玩得更開心、混得更快樂,完全失去文憑的意義。
好奴性的發言
本來就是如此,學生未來發展的方向這麼多,要學校教的100%都會用到根本是天方夜譚,至於臺灣的大學有沒有做到,好像就要看你是讀哪間大學/科系了⋯⋯可能我個人是讀師範體系,所以所學跟工作完全相關,大學所學大概90%都有用到
但是像影片中的科系,未來發展方向這麼多,而且學生未來走理論/應用都有可能,學校也不可能沒有提供或要求實習機會,完全要看你自己有沒有主動依照自己理想的發展方向鑽研,我覺得會希望學校變成客製化知識輸入裝置,全部都用讀心術幫每個人搭配到他最想要的,才是忘了學習的本義吧?
說是個人進修,但其實很多是基本觀念,很多人進大學都還沒有方向,也不主動探索,選課只選容易過的,等到畢業工作之後說學校不教有用的東西⋯⋯應該都怪教授嗎?學生自己也應該負責任,為什麼認真授課的教授課開不成,只有所謂的涼課大爆滿吧
@@powerdye5248
覺得不是怪學生或教授這種個人的,而是整個社會風氣..跟整個體系
風氣就讀書只為了未來就業,但學校針對這給的幫助卻非常低。
舉個方向,父母/社會最看重穩定跟錢,但學校根本不會有實質資訊告知走哪個方向可以達成,我覺得這很廢..
實習什麼的根本不是重點,是方向。
例如平均值來說,台灣 硬體相關的(ic)絕對大於純軟(104/kkbox) 的薪資。
但學校並不會告知你這個情報或統計數字,而是會講一些官腔的多元的學習等等。
那學生知道以上資訊後,就可以自己做興趣&金錢的取捨來做選課。
大學我個人是覺得應該要分好「研究型」和「技職型」兩大部份,而且這兩個沒有上下或好壞之分,只是目標不一樣。像是如果真的想當「軟體工程師」,就應該選擇「技職型」的大學來唸,課程內容應該8成實作,2成理論,並且需要長期與相關產業界合作,例如:未來兩年人力規劃、實習…之類的,這樣畢業才能無縫和產業接軌。而如果想往「電腦科學家」發展的才唸「研究型」的大學,8成的理論,2成實作,透過一些學理的理論找到更好的網路架構、資料結構、演算法、通訊協定、創新的想法…等等相關等著可以被商業化的基礎。也就是說「技職型」是滿足現階段的需求,「研究型」是預期10年後的需求,兩者對國家社會同等重要。而我個人覺得10間大學裡,合理的樣子應該是2間「研究型」的大學,8間「技職型」的大學。在長期「士大夫」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觀念的影響下,台灣目前的問題就是太多「研究型」的學校,然後太輕賤「技職型」的學校了。
你知道嗎?之前有一種學校叫工專,就是你說的技職走向
可4很多公司只收大學畢業生 然後不用做研究
@@zo6596 現在通常都升格科大
你讀過大學嗎?電資、工科的一堆上機測驗。只是科技業跟學校落差太大,而且學校上課時數少。
沒有這種事,因為台灣豬頭老闆只會分價錢便宜的畢業生,然後好用的一直用。
資工畢業後進入職場你會發現,很多身邊同學都不走科技業與軟體工程師
在另一個現在身邊很多同事都不是資工系的...都是一堆外行入門的別系所
他講的蠻準的,業界很重技術自己學習就可以學會根本不用念資工
但是有時候要談架構與理論,大學資工課程就會有幫助到
如何提升效率與維護撰寫好一個程式
目前我在業界10多看到大家就是把功能做出來就好
後面的維護與效能給後面接手的人去想辦法就好
但如果真的有料的人,你會發現他寫的很按照大學的理論寫出來的程式
維護真的超好維護效率也很好
欸...你待的公司資本額有破億嗎?你待是RD嗎?還是邊緣部門?
@@吳承祐-o5o 我公司肯定有破億...還有子公司還有金融事業
我剛進去2008年海嘯過後沒多久22K起跳,10年過後底薪來到25K...
老闆出了名的小氣,坐過牢洗過錢
半路出家跟本科生還是有差異😂
1:09 因為有些課是要你培養軟實力的,比方說怎麼協作、談判、組織語言、發表成果與處理衝突,很多你看似沒用的課都可以學到這些未來工作中會用到的能力。
:連資工系都五成沒用了,那我的科系...
:完全沒用喔~
:你給我稍微閉嘴!
很多職缺開立需要的技能都是特定的framework,這些framework不知幾年後就會被淘汰了
大學的課原本教你的就只是基礎中的基礎,大部分人以為學完課上教的就好了,那你們其他時間拿去做什麼了?夜衝?夜唱?打電動?然後跟大家講說學校教的都用不到?真的是笑死人欸
這就是為什麼業界愛碩士生
不是碩士比較強 是你在這段經歷上被教授幹過被計畫幹過被業主幹過(攤
我國立大學電子系畢業,跑去做倉儲,完全用不到所學,但薪水還OK,我也做的開心~這樣就好
你的學歷很棒耶 想必周遭的人一定會嘴你幹嘛做倉儲
@@FB-nt5kx
國立大學....台灣一堆國立野雞大學。之前國立東華大學不就6女戰7男群交趴。
全台灣的科系,能有5成的課有用已經很强了,很多科系念了不知道要幹嘛。
電腦區分硬體(件)及軟體(件),電機及電子偏硬體,資工偏軟體(件)。程式語言是屬應用課程,應用在各行各業。資工系有理論基礎,學習程式語言很快,只是你不學而已。資工系可以開發作業系統(OS ),非本科系多沒有此能力,只是開發應用系統。
現在資訊教育往下扎根,小學生已學習基本軟硬體。
倒讚了
我先完整看過原片
你們的預覽圖&標題根本是為流量做的, 曲解原片意涵
大學的東西很有用,只是個人資質不好,很多東西當下學得不透徹,只顧能否PASS。但畢業後,碰到問題,知道到那裡找答案。
个人感受,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只有当你的工作达到某个深度时候,才会突然哪天就用到他。不是这些东西没用,只是自己的水平还不够。
很多人對教育的期待是被「塞」了什麼到腦袋裡面,而不是學到如何「思考」「問題」。不同系所領域所要面對的「問題」不同,以及「思考」的方向都極為不同。而大學就像是初階的對這領域有個
全景式的理解,碩士、博士才會正式著手處理「問題」。這種方式就是當代的「知識」產生的方式,透過問題+思考。而大學是誕生知識的地方,假如只是要知識而已,那理論上只要讀到高中高職就好。而這也對應到職場上,高中職就可以應付基層的操作執行的工作,而碩博主要應當放在「創新」與「領導」上,大學大概就是中階主管。
你有唸過碩士嗎?你要不要看一下國立地名碩士生寫的論文,更不用說最末的野雞大學。
問題是據統計人一生最強的創造力在12到20左右.也就是作夢的年紀,其實很多的發明都是人在作夢的年紀突發奇想出現的,可是你讀到碩士腦袋早已固化,我也是覺得就學時間不要讀太久,早點進入業界,不夠再來補救好了,人事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
大部分讀大學的人都是為了找到好工作、好薪資吧?所以我認為大學學理論是對的(畢竟出社會很難有時間慢慢把理論搞懂,都是要快一點應用),但我認為大學課程也不能與業界所需差太多
其實大學也有很多的程式課可供選修,當然也包括許多的程式語言如python java JavaScript ...很多都能在應用面上使用。
資工系出來的軟體工程師好多個,大的小的都有。那為何影片裡的主人公不是呢?或許是他剛好沒有修到!但並不能說大學沒教啊!
@@外心人
資工人的python都是自學的。
電資、工科一堆上機測驗,只是自己要不要修而已。只是業界跟學校存在落差。
大家都想要有好的起薪先去念研究所,而社會也是越高學歷越好升遷
身為一個畢業快10年的資工人,覺得講的似是而非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吐槽....如果只想一輩子當個單純的碼農理論課當然沒有用。
我看你大概只會理論,無法實踐實際代碼,那我告訴你,你在業界也是屬於沒用的那一群笑死
@@海獺雞毛蒜頭 你說得對,公司每年給我數百萬但我只會理論,和你這種代碼實踐者比起來我顯得無所事事格外沒用,笑死。
這就是現在教育的問題:你到底是上大學還是上職業訓練所? 資工系=工程師訓練班嗎?大學訓練你的是基礎「素養」,真的常常太多學生把大學當「技術」訓練的場所了
但是反過來說,大部分讀大學的人都是為了找到好工作、好薪資吧?所以我認為大學學理論是對的(畢竟出社會很難有時間慢慢把理論搞懂,都是要快一點應用),但我認為大學課程也不能與業界所需差太多
正常教育體制,基礎素養是你幼稚園到國高中這段時間的事,都上大學是個成年人了,還沒辦法把時間花在自己有興趣的專項上,最後就造就出一些沒有辦法獨立思考的媽寶爸寶,退伍後還在想未來要幹嘛,18歲就能準備的事情要拖到二十幾歲,可憐難怪現在社會爛成這樣
@@JKLIN_TALKSHIT 我所謂的基礎素養是指「獨立思考並研究一個問題」的能力,你從幼稚園到高中有老師教過你怎麼去思考一個問題嗎?有教你怎麼去研究一件事嗎?不都是A就A B就B,這不叫獨立思考能力吧?
你也說的對,都成年了還不能自己做決定,叫你去念大學就去念,根本搞不清楚大學在培養的是什麼能力,整天在那邊說工作用不到,大學何罪之有?本來就要有自己做決定的能力,決定要不要去念大學
所以如果要加強「技能」就去培養專業技能
要培養「思考研究問題」的能力,請去大學,如此而已,為什麼非得每個人都去「混學歷」呢?
@@davidwang0626 問題是台灣太少專門培育工作人員的職校,專科又被瞧不起
我看過不少大學要辦學貸、打工的人,課業普普
這些人都拿去念專科,現在的大學至少要關五成
我覺得你說這種思維很奇怪
這樣很多學校根本不該稱為"大學" ,名字改成大學就升等了嗎?
@@davidwang0626 然後這樣說國高中的確教太多了,例如美國人的歷史、文化普遍很爛,但卻不影響他們整個國家的素養教育吧
從小就不應該培養這麼多的通才,何況篩選方式是考試,也看不出素養強在哪裡,紙筆算數學的難題大部分文科生大學早就忘了,背那些精確的歷史年份工科生上大學也漸漸消失,素養不該變成那種考試取向,否則那些在往後都會變成陰影而已
這就是個過程...雖然我是小學校的資訊管理系,直到畢業 我那本程式設計 也沒教完
最後 還不是出了社會,接受了菜鳥的洗禮,才在這軟體工程師的位置上待了10年了 哈哈
資管是商學院,資管是商學院,資管是商學院,很重要說三遍。看得懂組語再來。
會問自己念四年資工系值不值得,首先還是要問問自己為何高中畢業會想學資工,畢竟這確確實實是一門艱澀難懂的學問,不夠喜歡的話真的還有很多有創造性的行業可以投入,而且是有趣的,大學也絕對不是職業訓練所,畢業後真的是看個人造化有不同的發展。
😁100%有用....因為出社會還是看實際行業別再補經驗....這位長的像尊龍的網紅
這個影片是告訴大家念資工不如念志工哦,大學只是提供一個門檻。至於怎麼去學習就靠自己發現與探索,大一 大二就算了 ,到了大三大四應該對於就業市場的需求做一些探索與了解,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每天不知道在幹嘛。我想說的是自己不認真去升級打怪,在怪說遊戲給你用不到的技能。
OS跟OOP算蠻有用的課程吧…
這樣還說沒有用你叫其他科系情何以堪
Lol😂, 30年前,我機械系的教授在畢業前就說有5趴有用在工作上就非常幸運了。但問題是你的工作經歷會变,有可能晚一些用。而且有些是要舉一反三的情況,讓人能快速進入狀況。
我覺得讀大學的人有部分原因是不知道未來要幹嘛?
所以就先讀大學賺個學歷
因很多企業徵值有學歷門檻,有大學學歷工作選擇比較多
可能會有人認為早4年出社會可以學到很多經驗,但大公司先看學歷,沒學歷,有在多的經驗都沒用
還有就是,有大學學歷的人主要多了出張嘴的職位,也就是負責管別人無需動手,可能有但軟體方面的主管都幾乎不會有只有高職畢業的人
最後一點,可能是我遇到的特例,排除學店高職和學店大學,高職的整體風氣好像很鬆散
不過重點還是看個人喇,出社會不努力還是爛掉
要當軟體工程師,絕對要讀研究所,但請記得讀國外的研究所,美國尤佳,讀完後留下來工作,薪水比臺灣好太多。但如果你大學就在國外讀了,那就沒差。
美国太贵了,世界唯二的IT大国不就是本国中国吗?而且台湾省容易申请,毕业后也能拿到国际一线大厂的office😂
@@知-k3q 你可以再去瞭解一下,收入差距頗大。我朋友在美國當碼農,光股票分紅,就讓稅率級距直接衝頂,他更資深的同事在去年更是繳了70萬美金的稅。
@Jin jin Yang 要啊,我沒說過不用錢。他當初確實借了三百萬台幣去年美國卡內基大學的computer science (自己去查全美第一的科系是那間),但請自己去了解一下美國聯邦稅繳到37%是要賺多少錢,他薪水數字勝過臺灣用台幣計價的中位數薪水,這樣的薪資待遇,你只在乎國外唸書要不要錢?我猜就算給你頭獎號碼,你大概也會不爽為什麼要花錢買彩券吧。
@Jin jin Yang 噗,叫你去查你不去查,你朋友畢業五年時一年起碼有54萬美金以上再說吧。還有,台積電是搞硬體不是軟體喔,連軟硬體都搞不清楚的人,還在這五四三。美國工程師是軟體比硬體賺很多,而美國硬體工程師薪水又屌打臺灣硬體工程師,包括台積電,然後你說你朋友台積電賺的錢,比全世界排名第一的computer science 畢業出來的美國軟體工程師多?真是歎為觀止~另外,你朋友做二十年,顯然有搭上分紅費用化前的順風車,但我可以跟你保證他之前薪水包含股票都沒到一千萬,而他現在年薪有500萬都要偷笑了,而我朋友去年光稅金都交了不只500萬,二十年年資還不如五年年資,居然還能在這屁,笑死。而且我朋友的例子是「普遍」狀況,連臺灣特殊個案都做不掉美國普遍案例,你還是洗洗睡吧。
對了,忘了說,雖然我不寫程式,但我賺的比我朋友多,所以我也不羨慕他,只是分享所見所聞罷了。但你就…噗…好像講一講你朋友的錢會變成你的一樣🤭
@@albertchung373 大哥有機會再指幾條明路吧
有這樣的想法代表台灣的業界系統模式就是專一在某個點上而已,要做到像APPLE這樣從軟到硬全方面都貫通的話根本不可能 ...
一個系統不是只有軟體或是硬體而已,整個串起來之後才會是送到你手上的手機平板
Apple 是世界頂級的公司,你拿來比有啥意義?全球有幾間能比得過?
@@Oscar-kv6qm 所以不能拿 APPLE 出來比嗎? 崩潰啥?
@@楊翊廷-f6t 老賈早就說過l科技是技術和美學的交叉口,美學就是文學素養,也就是藝術,所以APPLE 的產品,永遠是設計凌駕於科技,這點可以從APPLE 的圖形介面字體就可以看得出來,人家是在設計藝術品,而我們還停留在效能提升,一切看數據,當然很容易被時代淘汰,這個問題是教育長久的悲哀,書法,作畫都是人文的力量,藝術才能觸動靈魂,而人是需要被感動的
我認為不只是大學,包括大學以前的求學階段應該是透過學習知識來認識自已的才能,知道自已懂什麼,自已喜歡什麼,對哪一方面的知識有興趣,再專精那一方面的學識,這才是求學的態度,而不是父母要你做什麼,或者你做什麼才有前途
台灣都是先把國文、數學、英文學好就好了,其他的不重要,國文還一直重試文言文,
資工算好的了
還有一半用得上
更多的科系大學學的完全沒用
這什麼標題.
因為他是選擇軟體啊,當然有些用不到.
資工還有很多職位啊
例如 韌體 嵌入式 演算法 資安⋯等等.
甚至可以ic設計.
每個注重的都不一樣啊⋯
就新聞標題,斷章取義的最佳例子
因為記者不懂軟體工程師是什麼
因為在台灣 若在矽谷 會有很多創新公司 創新開發發展 光一個AI 就需要用到資工知識 還不夠 台灣就開發一些商業應用ERP, web
看到以下有些非常現實的論調
我只能說...可憐阿!這裡討論的是大學...
學術本應該是要具備「追求宇宙的精神」,然而似乎很多人從未有過這樣的追求
人若擁有過「追求宇宙的精神」,即便年齡變大,仍會將這樣的精神鐫刻在骨子裡,只不過是需要顧及的東西變多了而已...
但是,如果人在大學時候,就變得變得僅有世故、現實及利益...這樣的人生就真的可憐、卑微
想學東西自己看how it work啊,大學就是一份好看的履歷罷了。
我雖然很容易你說的大學的精神啦= =
但真的太高尚了
台灣要有這種一成這種追求宇宙的精神的人就不錯了
那根本有九成的人不該念大學,也不該設立這麼多大學
上述說的是學術的精神,是對整個國家學術發展的基本
大學時期的教育,對我來說,更像是人際關係培養池
然後還有自己唸的科系領域的「基本到不能在基本,完全還沒有辦法實戰的專業知識」
但是最大的好處對我來說是。有機會認識很多很厲害的人,近距離的看這些高手每天高來高去。即便到現在,很多我現在的做事習慣也是當時學人家做的
大學學的才是基礎,研究所才會比較接近業界
這就是為啥?大家都說資電類,一定要讀到碩士!
並沒有好嗎不要瞎掰🤣🤣,碩士就只是把你大學生活再濃縮成兩年過一次
應該說 大學學˙的是十八般武藝都學 但都學皮毛
研究所才是專精的
人生本來很多事情都沒有意義,重點是學習的過程,如果一直在意這些會活得很辛苦。
恩.....人生哲理,赤裸但實用
同意,82法則存在各方各面, 5成不錯了,搞不好其它科系2成,化工係同學說用不到什麼
相關性吧,進去再學一些, 個人是去創業了,不然化工係出路很廣,認真說,志向不在作上班族,不然理工出來,年薪百萬,真的台灣科技島,不會太困難...
有個比喻我覺得在我畢業後非常的恰當
如果這個社會就像是Google 首頁 那大學資工就是教會了你如何打關鍵字的人
大學我覺得更像是學習如何尋找技術的地方而非學習技術的地方
我就問,你如果沒念大學四年你有能力自學那些程式語言嗎!!
人們總是目光短淺,比起精通隨時會被更新取代的程式語言,學會如何快速學習新語言,能在未來隨時更新以不被取代不是更重要嗎?!
你講這麼老實那些學校+教授怎麼騙錢? 你學這麼少 1~2年就畢業甚至直接選修就解決學校要怎麼騙你4年的學費。
台灣給你讀學術理論的效果有限,市場就這樣,大家都要當理論高手哪來那麼多職缺讓你搞研究?
讀大學就是為了要找工作你要學理論就自己會讀上去,但就算給你讀到博士,台灣的博士跟國外的又差很多但又要浪費更多的時間跟錢最後出社會職缺又少 起薪低又不要屈就,你如果讀國外的估計也不會回來台灣當奴工。
學校教育都是這樣,學校教得東西不是沒有用,只是因為實際工作類型的不同,而會偏重用到其中某一部份而已。
學校教的是教授會的東西,不是教你如何賺錢,這也是台灣教育長期以來最大的問題,就是教授大部分都沒有在業界工作的經驗,也就是你學的東西和業界是嚴重脫軌,這在5.60年前就是如此,所以證照的取得是非常重要,最好能在寒暑假期間去相關產業打工,更重要的是產業倫理文化,人的問題永遠高於專業領域,這是讀了再多的書也體會不到的,隨便看看社會上的工作就知道,一個公司誰領的最多,除了老闆以外,就是業務部門,有能力銷售的人才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至於研發,是可以找到替代方案的,以前我也覺得技術很重要,可是後來我改觀了,有銷售能力的人,一個男人連女裝都可以賣得動,跨領域更是沒問題,所有的技術都比不上一張業績報表,至於教育其實就是人脈的培養,不然老一輩的怎麼會說,人就是需要人:牽成,牽往成功,而不是努力會成功
大學理應作為研究學士的地方,科大理應作為培訓工作技能的培訓所,台灣將學校作為篩選工作的最重要指數,說實在不健康
老師教的如果有用的話, 他也不用來學校鬼混當老師, 直接到企業當高級顧問了。真正有實務技術專家, 會甘願到學校教學生的機率, 恐怕很低。
我是資工碩士,工作將近十年,我的感想是,資工系十分值得,如果再補上兩年碩士,那更完美,大學的課程確實偏向理論類型,技術實作的部分較少,這部分碩士的比重比較高,但本科系出身的工程師最大優勢在於,各種語言技術等都可以快速上手,另外當你追求開發上的更有效率,或是程式碼運作效率,那些理論基礎就很重要了,這些都是面試時無法用文字表達的需求,但實際上差距甚大,對於工作後的產出影響很大,雖然我的工作 內容確實在學校課程中占很小比例,很多東西也是工作後才開始學習,但是後續薪資成長幅度 其實也比非本科系高
台灣教育出了很大的問題
學的很多東西都跟未來就業無關
到底大學的定位到底是甚麼
很多人沒讀大學 學一技之長 4年下來 賺了第一桶1桶金
都準備開始 想如何創業
而讀大學的 出社會基本從頭開始 還有負債 更別說還又讀研究所的
創業不要講得這麼簡單
據統計台灣創業能撐超過5年的只有1%
學貸負債那又如何?要看你讀什麼科系吧,文組畢業領低薪就不值得了
你要搞清楚一件事 大學本來就是是學理論的基礎,不是就業輔導班....你說的應該是技職體系的東西...
台灣一堆人把學習當作就業導向,讀好書當作賺大錢本來就是錯的,像我認識很多國外朋友多數會問得是這門學問有趣嗎?有什麼收穫啟發之類的,這才是啟蒙教育真正要導向的,結果一堆人要求大學當成求職保證班,讀書等於賺大錢才是華人傳統社會一直發展不起來科技的主因。
我覺得要替樓主平反一下
台灣教育是出了很大的問題!
一些人負責理論的建構,一些人負責實際的產出
台灣教育的問題是「沒有計算出在社會上這些人才的需求」
進行教育資源的總量管制,一些快要死掉的科系,每年招一堆人,出來當然失業
大學,你要把它當成那科系基礎理論。沒有基礎綜合理論,專業的進階根本無法教。大學不是技專、高職,或許你會被某些科技大學笑說清大A,甚麼都不會。過十年,你就會深知那些大學基礎科目打下的根基,是那些技職遠遠比不上的。 還有一點,高階主管或老師,技巧沒必要比學生或組員強,他們是帶大家朝那方向前進跟指導。 我當初也覺得我指導教授鳥鳥的,可是現在畢業二十五年了,經歷一些過程,才發現每個教授都很厲害,蠢的是當初自己的自大。
Great analysis.
說實話啦,在大學學的東西不是只有基礎,就是真的用不到,只能自己自學,在大學比較有用的好像也就只有那張學歷~
會覺得沒用的都是那些底層碼農 因為他們工作上不會用到那些資料結構演算法或是計算機系統的知識
@Jin jin Yang 我講更直白一點,基礎是需要,但業界上需要的不是只有基礎而已,說白了,學校只教你基礎,剩下都得靠自己去延伸
@Jin jin Yang 所以我就在想,到底學校教,還是我自學比較快?一年級上學期都在基礎???可是我上學期就自己從初學開始的一個月就突破學校的進度了欸,那我就問學校的用處在???說到底,我的根本意思就是學校根本沒辦法幫助到我們
@Jin jin Yang 呃,我已經是在搞前後端的工程師囉~~基礎我覺得應該不會差啦w
@Jin jin Yang 哇,好厲害啊,而且你應該在說不同科系的東西了😂,可是怎麼底下那麼多人說,學校沒用呢w🤣到底是學校不會教,還是在意旨學生無能呢
你會發現那些留言說大學有用的,都舉不出實際例子,業界的那個功能用到你所謂的資料結構跟演算法?拜託告訴我課本第幾頁,不要說5成,9成大學教得還比不上可以當下直接看論壇討論的有實際,既然原理這麼有用,那奇怪了,怎麼你們還看不懂框架的源碼呢
你公司沒用到不代表其他公司沒有耶😂 業界不會DS跟演算法等著領低薪吧!
@@yantim1009 一個年薪不到的200萬工程是如此辯護到
業界沒有用到資料結構跟演算法? 你在哪間同行啊笑死,先看看各個語言standard library的sort, search函式就好,要是不重要大家會在意所謂的複雜度? 更不用說multi-thread那些牽涉到作業系統的
好的軟體工程師都在美國,重鎮就是矽谷,唸美國的學校可以提早培養成為優秀的編碼員。
其實五成有用已經很多了…
這就是教育的問題
讀書到底是為了去深入了解學問
甚至去研究事物的原理
還是讓年輕學子找尋更好的工作?
因此過往我們分成大學跟專科
大學研究知識,專科重視實務
然後其實多數公司行號比較想錄用大學人才
甚至大學畢業可以擁有更好的薪水
久而久之,大學的定位越來越模糊
學生們進大學只是希望找到好工作
專科反而變成不讀書人的去處
在看到專科這麼式微的情況下
又紛紛轉為科技大學
總結的來說,這就是一個充滿誤解的社會
大學只教授知識
學生卻覺得學校會教他們怎麼工作
大學慢慢轉型,但科大存在的必要為何?
科大本來就不需要存在,如果技職想轉學術早就有了插班大學的制度,高職更是沒有必要,三年就想學專業基本是作夢,五專倒是比較好的選擇,想上大學直接插大就好了
那些巨塔教授早說過了 : 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因為一堆教授同樣是在大學念一堆書然後在大學一路升到博士,人都在大學壓根沒出過社會,所以教授自己本身也沒什實際社會工作經驗,既然教授自己不會,當然無法教你實際技術。那教授會什麼呢? 教你念一堆空洞的理論,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嘛! 動手做事是下等人(低學歷)要做的,大學生負責的是擺姿勢蓋章而已。
比喻蹲馬步、練內功,或許短時間沒辦法讓你上擂臺,但會讓你學習武功招式事半功倍
因為
雙李教改之後
知道怎麼蓋101的老師傅
都離開教育機構
只剩下只能嘴砲的老師
在學校裡
厲害的軟體工程師,
讀高職資訊科就很厲害了,
基本不一定要讀大學,
以前很多工程師都是讀高職就寫防毒軟體了。
覺得就是台灣學校教的和業界差很大,光是系統就和業界就差了20年以上,跟本無法接軌
有用啊!
公司應徵的依據還是要有
很棒的见解
之前也有某YT去採訪軟體工程師大部分都說大學修的客基本都沒有用,工作的能力都是出社會才學的
資工系畢業的
沒用的不會是資工系
而是沒學好技能的資工人
5成很高了好嗎...
大部分科系頂多1, 2成吧
學會當專業員工,加油
其實很多大學畢業生
都未必會做本專業的工作的啦~
輔修電子和電機去學一點組合語言
和PLC會更好,金地
說白一點 就是大多大學教授或老師 也不見得會寫程式 說這麼多幹麻。大學重視理論只是表面卻合理的說法, 實質是老師都不會寫了,是要教你什麼,就是教你幾乎萬年不變的理論跟演算法而已,但強調我是說大多不會,還是有少部分老師很會寫程式的
學問是先問再學,先問自己究竟要什麼。
如果我大一的時候能看到這個該多好。
Eclipse 寫 Android App 的課都還有...
內容不錯 可是標題下的不好
學界就有一堆沒上過班的~~是要怎麼教實作??老師也不會阿,哈哈。
用處是基礎,也是在讓你知道一個大概的狀況,自己的方向還是得自己訂。
當然,很多學校老師因為沒實務經驗,因此照本宣科就成為必然。
所以有很多人在工作之後再回學校,才能知道到底要學甚麼,甚麼對他來說是"有用"的
前端,資料庫 的東西 全都是資訊管理方面的,資工不玩這個
大學很多課程若非專業根本就是沒屌用, 當中很多項目都是花大多數人的時間去學一堆無趣無用的東西, 叫你交多點錢。
完全沒用!我認識的一個寫AOI的!只說大學只教他加減乘除 阿沒了!!然後教授還什麼都不會
然後我回頭看教我電機的教室.....好像真的欸
這種學校教的課程還是應該由台積電來設計吧 ?才會學有所用 還是即戰力⋯
又聽到學渣在講話了,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這要講幾次?
笑死,清大資工需要你來嘴?
台大也要看科系跟怎麼考進去的啊?你以為每個人都不懂大學制度喔?
哪來的學渣發言
你沒有進遊戲產業, 特別是做線上遊戲, 保證大學學的都用的到...
遊戲軟體職缺在所有軟體工作裡面算是薪水天花板相對低的分裂
大學本來就是學店啊,你繳錢,他交給你知識!是知識~~你要的只是工作技能,台灣應該讓最近快倒掉的大學轉型成職業訓練學校,畢竟台灣真正對追求知識、學術研究的人實在不多,大家只想學個專業找個工作,這樣大學就能單單純純當個學術殿堂,對這沒興趣的就不要勉強背了學貸又來哭爸了,說不定這樣大學文憑還能變值錢一點
可職訓學校還是在教一堆理論東西...
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
大學不是讀資工 也不用學過資工的任何一門課 去報個補習班 刷題上資工研究所就好 大學讀資工本科 真的吃力不討好
其實每個系幾乎都是這樣,因為這就是台灣教育環境的問題,學術跟實務完全脫鉤,文科更可憐,學到的東西100%將來出社會都用不到,就我在社會打滾十幾年了,我可以告訴你,資工的出路比文科好太多了,文科畢業去找工作才會讓你懷疑人生、讓你有想去柬埔寨的衝動,隨著元宇宙、虛擬貨幣、疫情導致電子商務崛起、遊戲產業...等等等,很多企業都非常需要資訊人才,像我是業務資歷超過十年,且待過許多大型的跨國企業,也在國外工作過好幾年,並且也做到經理職,以我的資歷跟條件來看,已經是非常優秀且沒什麼好挑剔的,但我的薪水都比不上一個資訊工程師剛入門的薪水,你就知道這個差距有多大。
業務資歷超過十年,且待過許多大型的跨國企業,也在國外工作過好幾年,並且也做到經理職。
薪水都比不上一個資訊工程師剛入門的薪水。
以我的資歷跟條件來看,已經是非常優秀且沒什麼好挑剔的
以上是你丟的資訊
=============================================================================
以下是我的結論
不可能= =
通常要做到這種資深PM,對於其他領域也要有一定認知,薪水不太可能比入門工程師低
@@linjake2227 真的就是這樣喔! 而且我才剛遇到而已,最近在應徵蝦皮外派新加坡的工作,在調查薪資的時候發現,它IT工程師入門的基本薪資是7000 SGD+一年1000股票,可是像我這麼資深的國外業務經理,且有電商的相關經驗,有完整供應鏈的業務經驗,處理過許多國際專案,業務資歷可以說是非常優秀,卻只有5000SGD左右還沒有股票。
@@rtxxx321 請看我分享的實際案例。我才剛遇到而已。
@@alice755145
可能聽起來在酸吧,但那基本上就是你的經歷履歷"相對"不夠優秀...你說的職缺很難說他把你定義在幾年年資
而且以上面你給的訊息,你說經理級,你應該直接去對應當時公司的入門工程師實際拿到的薪資來比較。
我也舉個例,以勞方基層來說,聯發科已經算最強的幾間了,剛畢業進去第二年領相對滿,運氣不好領150左右,運氣好200以上。怎麼可能大於10年以上pm且是相當優秀的pm,何況你也說剛入門那就是第一年。
我的確是懷疑,但,當然凡事沒有一定。
只是要表達,資工出路好沒錯,但也沒這麼誇張啦
相信樓主很優秀拉,可能只是剛好運氣不好? 不是要酸XDD
蓋房子等建築工程是上物理相關方面的課程吧?
你是說應力計算這些嗎?
他只是比喻
不是很正常吗,哪有学校教刷leetcode和技术框架的
出社會才是真正的上課 才開始當學生 讀書是累積知識 況切實際與理論本來就有落差 但理論是基礎 實際運用才是根本 重點能不能創造價值 就說錢 管你讀什麼 沒辦法養活自己 比沒讀書慘
看你用什麼角度在看這個事情
對個人而言,眼前看到的工作,老闆指派的任務,當然是實際運用才重要
不過,就人類文明而言,要推進人類文明,這樣的想法就太太太太微不足道,變得跟蟲子一樣了
就全人類的角度,需要驚才絕艷的天才,先建構起你看到這些實作背後的理論
@@gatesdarryl5694 要開車 先來搞懂理論 不然微不足道
@@粘育利 果然只有這點格局
看起來你注定只能當人生的配角
@@gatesdarryl5694 原來你是配角 瞭解 我知道了
很好想法
恩~把書讀好 改天就能去應徵員工了~
五成沒用代表另外五成有用,讀資工系很好了
台灣教育悲歌,過度追求學歷迷思的下場。
起初想要讓所有人都有大學學位,造成今天各種品質差的學識流竄於市面。
或許當初應該就唸到高中就直接出社會,若有需要再回來大學補學位。
結果今天多數人上到大學仍然是學不能致用,變相白白多浪費很多時間。
而且多數人幾乎是為了符合社會期待而選擇沒興趣的科系,而且也不是那麼多人都適合當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