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打仗有多奇葩?盔甲裝飾物讓人笑掉牙,竹子戰甲、頭頂犄角,看似搞笑卻都有大作用!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6 дек 2023
  • ------------------------------------------------------------------------------
    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小橋流水,柳岸曉風殘月
    所有的歷史,由大郎為你講述
    【歡迎訂閱史大郎】
    ruclips.net/channel/UCcca...
    ------------------------------------------------------------------------------ 內容均爲本人制作,嚴禁搬運,侵權必究!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86

  • @user-je7cs6tj5c
    @user-je7cs6tj5c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8

    全片中只有森勝元的那套是仿製舊式的日本大鎧,其他的中低階武士穿的都是新式具足。
    另外,具足雖然是日制漢字的詞,但其詞源確實是取自中文古文,具足的中文解釋就是:全部、整組包含至足部,為何要強調“足”?因為此前的甲冑形制都是不包含足部護具的,腳上就是草履跟裹足布。具足這個詞中不包含任何甲冑或防護的元素,原先就只是用來指甲冑的特定形制,日文全稱應該是“具足甲冑”,單稱具足,是行文習慣,就像漢陽造單兵步槍,大部分懂行的就直接稱漢陽造或老漢陽,行內的一聽就知道你指的是哪一形制的步槍。

    • @rice121714
      @rice121714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讓我想到種子島。

    • @user-je7cs6tj5c
      @user-je7cs6tj5c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5

      @@rice121714 這...肯定是我舉例不當引發的誤會。
      首先,16世紀種子島產的引線式步槍它不叫種子島槍或種子島砲,俗稱也不叫種子島,事實上當代的大名與其他權貴階層人士中,只有少數跟供貨商有直接接洽的人才有可能得知這種火器的源頭可能是來自種子島的工匠,而當代文獻稱這種武器為“鐵砲”,或者直接照搬大明的名稱--“鳥槍”,就打鳥用的,就織田信長而言,他的火繩槍貨源其實很近,一開始是堺港,然後織田信長委任國友村的鐵匠複製了從堺港進口的鐵砲,因此織田信長跟他的家臣很有可能就稱這種批量生產的鐵砲為--國友,而織田信長本人具體知不知道這一形制的武器一開始是從種子島開始被改造的,這部分不好說,說不定他其實並不清楚,因為受限於時代背景,他能知道鐵砲其實是葡萄牙人傳入日本的技術就相當不簡單了,至於細節部分,很可能根本沒人跟他提過種子島的這段故事,當然,現代的動漫、戲劇、遊戲可以把這個人設定成通過別人的三兩句描述就能精準洞悉整個世界與一切造物的來源歷史的大通才,但我相信即使是織田信長,也跟當代的大多數與他同一階層的人一樣,受限於技術條件,大部分的資訊可能都是未知或一知半解的,作為一個軍事領袖,他能知道怎麼讓自己軍隊的武器、耗材穩定的量產批發,並牢牢控制產量,光是能做到這點就相當不簡單,我不認為他能博學到知道這武器的全部背景與歷史。

    • @user-je7cs6tj5c
      @user-je7cs6tj5c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rice121714 另外,我們之所以能知道那一種形制的栓動式步槍叫做漢陽造,是因為漢陽兵工廠產出的那一形制的栓動式步槍的槍機部分會刻印上“漢陽兵工廠”的漢字字樣,如果沒有那個刻印,那持有該步槍的人當然不可能會稱呼那種武器為“漢陽造”,而是可能像大多數拿到仿製、改造步槍的民兵一樣,叫它“老套筒”。

    • @rice121714
      @rice121714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感謝你的解說!

    • @solarrain1176
      @solarrain1176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具足中国古文中只是"都具有,充足"的意思,其中的足是"足够、充足”的意思和足部应该没关系吧。部分和制汉语的确在中国古文中找得到原型,但其意思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最多只能说日本人发明这些词时灵感来源是中国古文,而最终结果已经是不同的词了。

  • @zheng6728
    @zheng672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直江兼續的頭盔上那個愛~~~ 才是經典...

  • @user-je7cs6tj5c
    @user-je7cs6tj5c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6

    別小看木柴條跟碎石頭在戰場的作用,就是在現代戰場上,手裡沒槍沒彈了,也是只能撿路邊的板磚、碎石頭暫時阻敵爭取後撤時機,碎石子打不傷穿重甲的對手,但遠遠的用碎石子潑到他沒被東西罩住的眼睛上可以爭取幾秒鐘他沒法看你,就算他有戴護目鏡,被碎石子、細砂子潑到鏡面上也是得騰出一隻手用幾秒鐘時間撥掉鏡片上的沙塵才能繼續找你。

    • @user-xl1sj7os2u
      @user-xl1sj7os2u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其实就是资源匮乏,武器也都是轻型刀剑,所以盔甲没有重甲,也不需要重甲,刀剑砍不进就行了,放到中国或者欧洲肯定顶不住,动不动就是铁浮屠或者全身板甲,日本的甲胄甚至连缓冲棉都没有,也不需要。

    • @user-je7cs6tj5c
      @user-je7cs6tj5c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user-xl1sj7os2u 其實古代日本也是有重武器的,只不過多半是鈍器,比如非正規的足輕會自製狼牙棒,而正規武士個別可能會有家傳的野太刀,那種形制的刀功能非常接近斬馬刀了,雖然破甲不一定,但起碼近距離砸傷或破壞對手的武器還是有用的。只不過隨著德川幕府逐漸立法管制了諸藩,武士間的鬥爭也逐漸從慘烈的大規模廝殺演變成被規則限制的競技與真刀比武,過去用重武器破壞對手的刀已經逐漸被武士階層所不齒,這是社會演進給日本人的枷鎖

    • @user-je7cs6tj5c
      @user-je7cs6tj5c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user-xl1sj7os2u 另外,緩衝棉是需要發展條件的。就拿中國來作案例,秦、漢、唐代的鎧甲幾乎沒有緩衝棉的設計,宋代開始從騎兵普及,明清兩代,貴族子弟兵的緩衝棉已經是基本裝備了,我個人認為這跟中國對外作戰戰線的北擴有關,秦漢時期,主戰場是關中平原到山東平原,冬天會下雪,但一整年下雪的時數比例其實很低。到了唐代,中國的幅員北擴至跟現在的東北接壤了,但由於地球正好進入一個平均氣溫穩定的階段,平均氣溫沒有到需要常備厚棉,宋代則是疆域進一步北擴,而南宋即便是退到了長江流域,黃河兩岸還是存在著大量由漢族人組成的小聚落甚至是大規模的軍事集團,他們是契丹、女真、蒙古人口中的漢世侯,從軍備到戰術取向都算是歸在漢人一邊的,他們由於長期散落在金、遼、蒙的疆域之間,是以吸取了這些草原民族的禦寒經驗,厚棉開始墊入重鎧甲之下。而到了明代,南北的軍裝已經明顯分化成兩個體系了,再加上明朝後半頁的地球小冰河期,已經沒有理由不加重成本普及厚棉料了,建州八旗主力更是全面普及將金屬釘甲跟厚棉料紡織成一體,原先厚棉的功能單純就是禦寒,在華北平原的戰爭中,重武器也一直都不是主要的作戰輸出,遠距離的弓矢才是主控陸戰的主武器,而在箭矢之前,你有沒有墊厚棉其實沒甚麼差別,因為抵擋箭矢的單純就只是堅硬的金屬或木片,金屬箭頭甚至都能刺穿皮革了,棉墊得再厚也會被箭頭劃破,它本來就不防切割的,而是後來歪打正著,加厚的棉能有效緩衝沒有尖頭跟鋒銳的火槍彈丸,距離足夠遠的話,厚棉還能直接抵擋槍彈,因此滿清才變本加厲的在八旗兵的衣甲上加厚棉料。而反觀日本,日本根本沒有那個低溫給古日本人動機去發展棉料襯墊,棉料種植是需要占用糧食產地的不是足夠的動機,沒有冷到不裹棉被在身上就會直接凍死的那份上,日本連權貴在雪季都不會穿上全身式的厚棉,只在關鍵禦寒部位比如脖子、前襟加上動物皮草,再冷頂多就外面再套一層皮草的馬甲,在壓根沒有禦寒動機的情況下,自然不會有機會注意到厚棉有附加防彈Buff,因此即便火槍高度普及,古日本人也沒有想過投注資源在普及厚棉料以防彈。

  • @vermouthstone9446
    @vermouthstone9446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4

    少儅標題黨。。。
    自漢代起日本甲胄武器都深受東亞大陸、尤其是朝鮮半島風格影響,奠定了日本盔甲以“小鉄扎”為主流的模式,而刀劍因爲受到大陸的環首刀以及東北方和族的宿敵蝦夷人的蕨手刀影響,奠定了以長刀爲主的風格,武士刀那個標志性的上翹刀柄就來自蕨手刀的設計。矛受到隋唐影響,一直維持著鋌裝傳統。。。
    日本現今出土的鉄扎甲基本上和大陸的鐵甲沒什麽區別。
    而國風時代之後,那個“大鎧”其實算是退化之作。。因爲大鎧的靈活性、舒適度,實際上比大陸風格的甲胄差遠了,并不適合肉搏,這不是說人家笨,而是因爲其設計的初衷,是爲了符合當時武士的主要作戰方式--騎馬端著長弓對射。。。
    負責徒步肉搏的主要是貴族與武士老爺們的“郎黨”,用漢語說就是跟班、隨從、伴儅們。主要使用薙刀、長卷為主要武器,而他們不穿大鎧,他們穿“腹卷”,與當時大陸主流的甲胄相比主要差一個“披膊”。也就是護肩和上護臂。
    隨著戰國時代開啓,日本的戰爭規模也不斷變大,“貴族戰爭”和“一騎討”逐漸成爲歷史,軍隊的組成,武士所占的比例不斷降低,到了織田信長的時代,武士在軍隊中只佔到了20%。武士的戰鬥方式也開始變化,武士們的主要武器變成了各種矛。而甲胄爲了適應這種戰場變化,則出現了“具足”。
    現在說名稱的問題,日本對此的用語,其實是受漢文化與佛教文化影響。“鎧”在漢語中意爲身甲;而“兜”這個字也來自漢語,“兜鍪”聽過麽?
    所謂“兜”就是用鐵片鉚接而成的頭盔;而“鍪”願意是鍋,也就是一體成型的鍋形盔。。。胄、兜、鍪三這個字所指的東西是不同的,而”盔“則是統稱,這三個字表現了中式頭部護具發展的過程。漢字含義的古今變遷你需要瞭解一下。胄這個東西其實就是包裹在頭上的扎甲,是用甲片編織的。。是最原始的頭盔形式,原始時代用有機材料做,到了青銅時代,因爲青銅可以一體鑄造,所以就不用了,但是鐵器的出現讓,胄這種古老的形式復活了。。。。但又隨著冶鐵和鍛造技術的進步,這種形式又被兜鍪這兩類更先進的頭盔所取代。
    而”具足“是個佛教詞匯,意思就是”完備了“、”都有了“、”圓滿了“。。。加上”當世“二字則是爲了和古代甲胄形式進行分割。
    大鎧的頭盔,也受到中土與佛教元素影響,大鎧頭盔必有”獅嚙“即額頭上方必定有個獅子頭的造型,甚至要用氂牛的毛和馬尾毛弄成獅子鬃毛的樣子。。。這東西其實來自佛教的護法金剛,而佛教的這個造型來自古希臘神話中的赫拉克勒斯。。。佛教傳到北印度時,吸收了當地印度希臘城邦的文化,歸化了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作爲護法神。。。所謂”金剛力士“指的就是大力神,而金剛力士手裏的那根”伏魔杵“就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大棒子。獅嚙其實是在模仿赫拉克勒斯的獅子皮。。。這是個大烏龍,可能現代中國人日本人都不清楚,他們拜的佛教護法神實際上是個正經八百的希臘神。
    而早年中文圈流行的關於日本盔甲都是皮革竹木的説法,也不是空穴來風,這主要來自江戶時代留存下來的甲胄、以及寺院裏供奉的古物。。。這東西吧,屬於禮儀用品,講究復古華麗,所以多以大鎧形式爲主,而且爲了便於加工,多用竹木皮革。。。就好比乾隆以後清朝官員與將領的”甲胄“一樣,只有銅釘沒有鐵甲片,樣式奢華,只爲了好看。也是個烏龍。只不過民族主義者比較好這一口。江戶晚期民族意識覺醒的日本武士以此滿足自己的浪漫主義武士道形象幻想;而現代的中國民族主義者,以此滿足貶低日本提升自身優越感的需求。。。
    至於那個立前和奇形盔,戴奇形盔的人是不用親自上陣殺敵的。。。而”立前“是可以拆卸的,上陣實戰可以拆下來。戰國時代的大將們,一個個把自己裝扮的跟傾奇者一樣,以表達自身的某種願望,比如黑田長政的鏟子頭盔,是因爲他崇拜源義經,模仿源義經成名戰一之谷之戰的那個山崖。。。

  • @gashuvafen4208
    @gashuvafen420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還有~~~~“兔耳朵”...頭兜的!!!

  • @Nicko0316
    @Nicko0316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5

    解說的很詳細,讓我對日本甲冑更進一步了解

    • @SKSK-un5jq
      @SKSK-un5jq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比它詳細的多了!🤮!對日本甲胄的瞭解一樣有很多up知道跟講解!

  • @asuralee6422
    @asuralee6422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6

    真好啊,就看着日式铠甲舒服。尤其是战国时代的。

    • @peteryang8991
      @peteryang8991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但榮譽兵沒有穿古代鎧甲,歐洲的榮譽兵,反正不上戰場,所以都是穿古代有象徵性的制服與鎧甲

  • @user-sk7st3fk5d
    @user-sk7st3fk5d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5

    戰國時期火繩槍就大规模配發給部隊了,上杉谦信就耐心等待靠豪雨大破對手三千火绳兵,武士並不是不怕死的大规模衝,再多人也不夠死
    ,

    • @qwe4281
      @qwe4281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並沒有大規模配發給部隊
      當時火繩槍(種子島)是極昂貴的武器
      而且換代快速
      長篠之戰的時候
      織田軍的火槍已經遠勝武田軍的火槍了
      讓你有大家都有的錯覺原因
      是因為強勢崛起橫掃四方的織田信長
      是善於內政的大名
      你可以認為他是個究極巨富

    • @marinese568
      @marinese56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日本相關方面歷史研究 戰國時期 矢傷39% 槍傷 21% 刀傷 4.5% 鐵砲傷 23% , 鐵砲當時並非主戰兵器 缺陷太多成本太高

  • @wattswade9266
    @wattswade9266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武士的鎧甲確實外型都很有特色

  • @user-ug2wu2xz1c
    @user-ug2wu2xz1c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請問開頭音樂名

  • @rice121714
    @rice121714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你把森勝元設定得太先進是要怎麼輸啊?

  • @jagerpanzer1721
    @jagerpanzer1721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古代戰爭,誇張的盔甲是表示軍團,戰陣位置和武將個人身分,和防護沒有太大關係。比如羅馬軍團百夫長,千夫長的雞冠頭盔。
    現代戰爭,連軍階標示都要儘量隱藏,避免專門的針對攻擊。
    但是沒有世界最強盔甲,只有適用在戰場防護自己傳統敵人的盔甲。全護式盔甲在叢林沼澤,反而不如藤甲甚至不穿甲吧。

    • @user-je7cs6tj5c
      @user-je7cs6tj5c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和時代的關係不大,而是戰術需求不同。如果你需要大部隊以你為核心、不離開你的最大可視範圍的執行作戰,那你就必須延展自己的身高讓你要指揮的人看得見你。相反,如果你在戰前已經完成妥善部署,各支部拿著個別的作戰任務去執行了,那就不需要延展身高讓大部隊跟著了。戰旗能起到的作用有限,因為真的肉搏戰發生了,掌旗兵棄旗而逃是家常便飯,而且指揮官也會為了躲避針對性攻擊而遠離指揮旗,如果部隊沖散指揮官孤身一人了,他手裡沒有長桿武器也沒有戰旗,那靠什麼?至少在他把頭盔卸下來狂奔猛逃之前還有人能掌握他的最後動向。

  • @FatSoldier
    @FatSoldier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5

    一直想買一套收藏

  • @Ohohohnana
    @Ohohohnana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女人的肚兜是怎樣演變而來的?

  • @love_you_o100
    @love_you_o100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織田信長打開火銃的時代等於劃開的新時代開始,日式的鎧甲感覺勝過中式鎧甲

    • @user-fs9wd5oy9t
      @user-fs9wd5oy9t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火槍開始 不需要鎧甲 趕快跑趕快躲 比較快

  • @user-wq6jb4bc3b
    @user-wq6jb4bc3b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這BGM..

  • @Zxcvbnm-tp6yz
    @Zxcvbnm-tp6yz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大河劇天地人直江兼續就搞個愛字盔也不知道是真有其事還是戲劇效果

  • @SMALLWHITE6921
    @SMALLWHITE6921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有錢的話 想要買一套 西洋鎧甲 日本鎧甲

  • @looprand3965
    @looprand3965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請問 1:53 那個背景音樂是啥名字

    • @SKSK-un5jq
      @SKSK-un5jq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自己找。。

    • @MaXueShi
      @MaXueShi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尺八

  • @blackAngel-0324
    @blackAngel-0324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所以我覺得比較像彰義隊

  • @user-qj2qn8dt4q
    @user-qj2qn8dt4q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如果那時候信長拿到加特林,應該全國制霸了

  • @oliiz7165
    @oliiz7165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火槍對冷兵器的經典案例當屬義和團😂😂😂

    • @a27218
      @a27218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刀槍不入
      不防子彈

    • @hannibalyu4314
      @hannibalyu4314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义和团还不够格 应该是森格林沁的八里桥之战 8000英法联军对两万多清军一万蒙古骑兵

  • @user-fn9yq5oy3j
    @user-fn9yq5oy3j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6

    現代女性所穿的布拉甲,輕便美麗又實用,男人都依其喜好買給愛人😢

  • @user-qy6ly8xi7u
    @user-qy6ly8xi7u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當世具足翻譯過來不就是現代鎧甲

  • @hemryzhang3287
    @hemryzhang3287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火槍剛剛傳入日本,對於武士而言,小兵躲在後方,用槍殺害武士。當時使用火槍,多少有點抗拒。

    • @user-je7cs6tj5c
      @user-je7cs6tj5c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你太高估當時的造槍技術了。用沒膛線的由黑火藥粉爆炸推動金屬圓球打人,而不是用它來殺人,它殺不了人的,除非是直接槍口頂在目標腦門上射擊,真的,即便到了引火技術更加成熟的18世紀歐洲,用燧石敲擊火花引爆火藥推動金屬圓球,那時最常見的槍枝用法仍然是近距離射擊,躲在後面射武士...弓箭射不穿的東西火槍也射不穿,弓箭還能精準控制箭落點,火槍再怎麼練習還是有很高的機率發生隨機彈著,火槍在16世紀日本內戰中最大的作用不是殺敵,而是使用它不需要經過訓練,訓練了十年的火槍手跟第一天拿到槍的火槍手起到的作用是完全一樣的,它可以節省訓練的時間成本,假設我家裡有六百個飽經戰陣的武士,理論上我只能組織六百人規模的軍隊,然而如果我還擁有兩萬把前膛槍,那我忽然間就額外有了兩萬名可用於擾敵、阻敵的炮灰,這划算的我都快哭了。

    • @user-kh7kking
      @user-kh7kking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50公尺以內火槍基本有能力貫通鎧甲,沒人會帶殺不了人的東西上戰場

    • @user-je7cs6tj5c
      @user-je7cs6tj5c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user-kh7kking 上戰場主要不是為了殺人,而是為了搶占地理優勢跟能夠據守的設施,這點無論是冷兵器還是熱兵器戰爭都一樣,絕不是少數人滿足報復心理的仇殺,武器的功能也不是為了快速、大規模的殺傷敵人,而是為了壓制敵人,如果我要大規模的讓敵軍喪命,根本不需要槍或弓箭,也不需要那麼大規模的武裝部隊,我直接領著民伕把瘟疫病死的牛羊或瘟疫病死的人堆在河道上,把本地包括農夫跟武裝人員在內的所有生命都化學彌除,然而那樣我得到什麼?得到一片荒地,我贏了啊,沒有敵人了啊,同時也沒有人為我勞動生產糧食了,戰爭圖的不是這個。

  • @xyxxyz2008
    @xyxxyz2008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日本人很感恩洋人打開他們的鎖國大門,反之,嗯.

  • @shulin2976
    @shulin2976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6

    中国战场的装饰也不一样被别人笑掉大牙。😂😂

  • @user-ig3bk5dj9p
    @user-ig3bk5dj9p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為何中式戰甲的頭盔不像日本的 "兜" 搞那麼多的花樣,我想是中國人民族性就注重實用性,中國人可以在玉石雕刻,樂器飾品搞得很華麗,但在戰甲上幾乎看不到,畢竟戰場上是搏命的一切以實用性最為優先,在頭上搞裝置藝術不但無助戰鬥力還讓敵人一眼就認出,哪裡飛來一箭一彈的就難說了。最要緊的就是還增加頭部跟頸部的負擔,當過兵的都痛恨戴鋼盔,戴幾個小時就頭痛暈眩,但戰場上又不得不戴,這些日式頭盔只會更重更不透氣,尤其那些搞 "高樓建築"的千萬別低頭,一低頭看你脖子能受的了? 😂,而且還要多花心思去增加固定具,打仗夠苦了何需給自己添麻煩

  • @ying-minghuang3682
    @ying-minghuang3682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臑"音同"如"...

    • @Scary108
      @Scary108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可能是多音字,他是AI读音的所以应该不会错

  • @user-xl1sj7os2u
    @user-xl1sj7os2u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其实就是资源匮乏,武器也都是轻型刀剑,所以盔甲没有重甲,也不需要重甲,刀剑砍不进就行了,放到中国或者欧洲肯定顶不住,动不动就是铁浮屠或者全身板甲

  • @user-sd9sn7wf3o
    @user-sd9sn7wf3o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5

    感覺星際大戰的靈感來自日本的戰甲

    • @user-tf1bp2ql9n
      @user-tf1bp2ql9n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把感覺拿掉,本來就是😂

    • @whiskyhot886
      @whiskyhot886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是德軍

    • @user-xw1cy9rr7c
      @user-xw1cy9rr7c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龙珠里弗利萨手下标配的战斗服原型就是日本铠甲

  • @dingdingho
    @dingdingho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精品

  • @user-fx9cv2ml8c
    @user-fx9cv2ml8c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因為日本人矮小,所以武器盔甲當然選擇輕便的。

    • @rayyen927
      @rayyen927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這是迷思,古代生活的方式,對體能有強大的鍛鍊效果,所以甲冑的重量其實沒有想像中影響那麼大,輕裝的考量通常不是基於體型體能,而是生產成本。 你看現在的軍隊有全體鎮暴防彈裝備嗎?
      現代裝備已經做得很輕巧了為什麼不上甲? 因為貴阿

    • @chenbin157
      @chenbin157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rayyen927 事实就是事实 日本古代就是矮小 包括当时日本的马比中国的驴都小
      欧美人第一次看到日本武士骑马惊奇的写到一群凶狠的小人骑着狗在打仗
      日本用卒子第一就是轻 第二便宜 第三就是想用铁日本也没有资源

    • @user-kh7kking
      @user-kh7kking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日本盔甲的規格在全世界來講是重型盔甲,就算是減輕重量後當世具足也有20公斤重

    • @junjiehuang6004
      @junjiehuang6004 Месяц назад

      全国都主张素食,饭也就小鱼一条,寿司(军粮)小肉一片,想不矮都难,营养失衡了。

  • @a0955736569
    @a0955736569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5

    我還以為火器傳入後
    為了避免變成靶子,武將的兜會比較含蓄
    沒想到誇張的兜是彰顯個性的時代的背景啊😂
    不過也對,當你所向披靡,你想穿什麼都行,敵人早就嚇跑了

    • @michaelchane454
      @michaelchane454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年代问题,滑膛枪没什么准头,你穿了低调也有可能被原本瞄准别位置的子弹击中,所以高调至少还能吓唬吓唬别人

    • @rayyen927
      @rayyen927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為了心理戰/宣傳戰/穩定軍心等因素,古代武將都會弄得很顯眼。不論東西方都是一樣的
      中國的將軍盔也是頭上一根槍頭+紅纓

    • @user-yg3me4ik1h
      @user-yg3me4ik1h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毛利 元 就

  • @user-xv4he4mt4x
    @user-xv4he4mt4x Месяц назад

    現在中國只要一張白紙就能讓公安繃緊神經😢

  • @ying-minghuang3682
    @ying-minghuang3682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想引起注意,穿的越誇張越有效果。'

    • @SKSK-un5jq
      @SKSK-un5jq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要看戰爭結果!而且歷史上哪個國家都有什麼穿的打的各式各樣!日本的這能你算什麼??🤮!

    • @junjiehuang6004
      @junjiehuang6004 Месяц назад

      利于指挥啊,士兵一看大将在那里,心就踏实了,大将头兜一动,士兵跟着走。

  • @CrossUSF
    @CrossUSF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在博物馆里看过古代日本武士的铠甲实物,印象最深的是尺码都好小啊,感觉放在今天只有小孩能穿得下。古代日本人体型应该都非常矮小,西安兵马俑里的士兵对他们来说都能算是巨人。

  • @Masa-rl2fb
    @Masa-rl2fb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當時沒中國這國家...聽你一直講中國感覺就很瞎

  • @davyren8901
    @davyren8901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井伊直政当年就是接收了大部分武田家的残部整合起来,最后继续延用了红色盔甲,,

  • @leonhsu104
    @leonhsu10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平均身高145公分,小學生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