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筆記才是學習的關鍵!我如何做出高效率的自動化筆記方法|自動化學習、卡片盒筆記方法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6 сен 2024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17

  • @j1moch61
    @j1moch61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

    每部影片都很專業 寶藏頻道 趁還沒紅之前先留言

    • @Jerryoncode
      @Jerryoncode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真讓我感動呀!大家的鼓勵真是讓我繼續努力的最大動力!

  • @user-uu6vr1oq5e
    @user-uu6vr1oq5e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謝謝分享!受益良多收穫滿滿!感恩!🥰🥰🥰

  • @tensunclub1
    @tensunclub1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剛好都有再用這兩個平台又多了Readwise的功能,真的太棒了!感謝UNCLE的介紹!

  • @ntego369
    @ntego369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這玩法太強了! 謝Uncle

  • @guanroger9230
    @guanroger9230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現在才看到😂已經三連開啟小鈴鐺

  • @Lanc840930
    @Lanc840930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本來在找TANA和Capacities要用哪個筆記軟體,
    偶然看到這個影片的介紹,立馬上試試看!
    謝謝分享!

  • @vita0417
    @vita0417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感恩分享❤ 想請問Uncle 會把之前在不同平台的筆記整理到現在這個嗎?

    • @Jerryoncode
      @Jerryoncode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

      會!但工程有點浩大,都趁空檔時間慢慢搬移。正在實驗一套個人知識管理的作業方式,把從各個管道: 電子報、Podcast、RUclips、X、FB等等等的資訊全部匯集到一個地方(慎重決定之下是 Heptabase),等我實驗成熟了,再跟大家分享喔!

  • @naturemanwu
    @naturemanwu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感謝分享 請問readwise應該要付費吧?

  • @pangguanzhe2023
    @pangguanzhe2023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未来的百万学习博主。

  • @iammatrix412
    @iammatrix412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可以把實體書拍照後匯入嗎?

  • @learningsvs
    @learningsvs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在您的# 您把 readwise 拼錯了 ,不好意思

  • @pichu8115
    @pichu8115 26 дней назад

    浪費了我8分鐘,就是簡單的設定連結kobo跟export的地方😅

  • @lailai8585
    @lailai8585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最大缺點就是做筆記幾乎不看,要看的時候常常喜歡網路查,不喜歡翻找的感覺,作筆記又常常讓我花費大量時間在處理結構上面分類,大分類後我的小分類後又是條列式的,變得難以閱讀,所以除非我要複習,或者完全忘了我過去學過什麼,不然我幾乎不會打開來看,感覺像是投資一個不一定會有回報的事情。
    假設我是希望從筆記上面能得到更多好處,請問jerry有沒有辦法給我一些想法,我可以去嘗試,或改變我的習慣呢?

    • @procyonella
      @procyonella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我自己也有類似的問題,不過在我身上,我覺得是因為我認為「去網路查」比「翻筆記」快速。
      仔細回頭想,會不會是因為一開始自己就有點為了作筆記而作筆記,意思就是,我只是「知識搬運工」,把知識搬進我的筆記系統,那搬運的,肯定是沒有原始資料完整,還不如回去網路上找資料。
      如果這個我需要的筆記,是因為經過我的大腦思考並處理過,甚至以我的說話重新去描述(輸出大於輸入的意思),那網路上也找不到,也就勢必會回頭翻找我的筆記。
      所以在一開始作筆記的時候,就以實用為導向,是紀錄自己想法為主,並且讓自己在自身的思想上,繼續深入產出,也許能增進作筆記的動力與實用性了(嗎?
      也就是Heptabase創辦人一直強調的,他們軟體的核心理念,是幫助「深入」思考這件事。
      只是自己的一些感想,也歡迎交流!

    • @procyonella
      @procyonella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剛剛看到這個影片:
      ruclips.net/video/55i-OJNokek/видео.html
      跟Uncle Jerry的影片互相參照學習以後,自己的總結是這樣:
      (參考上面影片的 7:09 處)
      """
      索引筆記是最後才建置的,而不是先有骨架才填肉。也許有這樣的思維,是為了可以在「原子化」筆記下(打散所有概念),可以更好的重新「用自己的話」組織自己的想法,也才更符合費曼學習法,或是他人說的「輸出大於輸入」!
      因為作筆記時,「先打好骨架在填肉」本身這個思維,就是建立在「他人的脈絡」下工作,那依此,作的筆記某個方面來說,就是在當搬運工(?)
      所以建立每一則「靈感筆記」和「文獻筆記」時,才那麼注重「原子化」,並且「用自己的話說」,由下層往上蓋出自己的架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