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苗族都祭祀祖先。苗族有一年一次的習俗.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4 фев 2025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19

  • @frank7101273
    @frank7101273 Месяц назад +8

    每個國家裡的族群有各種習俗非常有特色,讚❤

  • @李清壽
    @李清壽 Месяц назад +2

    很溫馨的家族活動、

  • @鍾大-t8x
    @鍾大-t8x Месяц назад +4

    晚安!祝平安順心!

  • @丘錫球
    @丘錫球 Месяц назад +3

    努力加油❤🎉❤❤🎉

  • @csy-u6l
    @csy-u6l Месяц назад +4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文化,办完又有一顿丰盛的晚餐可吃,大人小孩都高兴!

  • @TingHui_0803
    @TingHui_0803 Месяц назад +4

    👍👍👍

  • @bidoh8172
    @bidoh8172 Месяц назад +2

    慎終追遠,這是很有意義的一個傳承活動,也能藉此活動來把大家凝聚起來很棒

  • @big-boy2024
    @big-boy2024 Месяц назад +4

    祭拜祖先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是人性的宣揚。阿舒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好美妹,以後也要找一個會敬拜自己祖先的男人結婚,妳也要一直記得自己的祖先。🌹🌹🌹🎉🎉🎉

  • @cjianwei326
    @cjianwei326 Месяц назад +2

    阿舒美女晚上好🥰🥰🥰

  • @HuiDirection
    @HuiDirection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Chúc mừng năm mới
    先祝 新年快樂

  • @lulusim-mt2vf
    @lulusim-mt2vf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阿舒 晚上好💖加油。👍💖💖💖

  • @lexa3511
    @lexa3511 Месяц назад +2

    晚上好

  • @黃順發-n6h
    @黃順發-n6h Месяц назад +3

    每個國家、地區、民族、種族都有一份信仰維繫😊!【臺灣】也是一樣!只不過像越南的傳統民風經常可以從作品看到,但是只能看到吃吃喝喝!完全沒有人願意分享其中的意義和內含!難道(越南)跟(中国)一樣?只有為了吃肉?隨便搞個形式作個樣子罷了?

    • @benimaruhou429
      @benimaruhou429 Месяц назад +2

      我覺得也不盡然,沒有被翻譯成中文的越南文獻也蠻多的,搞不好是早年越南士大夫的統治手段,用信仰控制農民,之後一代承一代拿香跟拜後的結果,我有查到一篇文章:Độc đáo “Tết con gà” của đồng bào Mông,在講越南清化那邊苗族的「Tết con gà(雞年節)」,在方式上很像,只是時間不太對(農曆12/27~12/30)

    • @benimaruhou429
      @benimaruhou429 Месяц назад +2

      前面給標題了,原文我就不貼,直接上譯稿
      獨特的苗族“雞年節”
      在苗族的生活中,雞是神聖的動物,在精神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越南清化省,苗族有超過1.5萬人,主要居住在高地縣城,包括瓊樂縣、瓊化縣和瓊山縣。其中,大多數苗族人居住在瓊樂縣。在苗族的生活中,雞是一種神聖的動物,對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苗族人的生命禮儀以及傳統習俗中,雞無處不在。從農曆十二月二十七到三十日,幾乎所有苗族家庭都會舉行“雞年節”。這是一個苗族的傳統節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順遂、莊稼豐收。
      根據苗族的觀念,雞與背簍、芒竹笛等一樣,都是極具文化特色的象徵。因此,雞在苗族的精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義。
      若苗族人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一至二十七日舉行“豬年節”,以團聚為主,家人圍坐一堂,共同製作臘腸和熏肉,並將豬肉作為禮物贈送親友;那麼在“雞年節”期間,家主會邀請巫師到家中舉行一些精神儀式,祈求農作物豐收、家人健康平安。因此,“雞年節”通常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七至三十日舉行,也就是舊年的最後幾天,用以迎接新年的到來。
      對於苗族而言,雞被視為連接人間與神靈世界的橋樑,是指引人們生活和儀式的一種象徵動物。從嬰兒出生、成長、成婚到逝世,所有祭祀儀式都離不開雞作為供品。在節慶或重大儀式中,雞更是不可或缺。因此,從農曆十二月二十七至三十日,即使再忙碌,苗族家庭也會選擇一天舉行“雞年節”以迎接新年。
      在這一天,苗族人會宰殺雞隻來祭祀神靈和祖先,並將雞毛紮成一團沾上雞血,貼在家中最莊嚴的位置,祭拜神靈“Xử Ca”,祈求來年順遂平安。
      來自瓊樂縣Pu Nhi社Pu Toong村的宋氏奇亞一家,剛剛舉行了“雞年節”。今年,他們請來了同村的巫師樓松哥為全家舉行祭祀儀式。年末時,稻穀和玉米已收穫並整齊堆放,桃花盛開在庭前。選定吉日後,奇亞家邀請兒孫回家過節。在這三天中,家中的一切用具也得以“休息”,為新一年的耕種做好準備。
      奇亞家選擇了一隻最漂亮的公雞來祭拜神靈“Xử Ca”。在為家人招魂時,挑選一對公雞和母雞作為陰陽和諧、男女平衡的象徵。同時,家中有幾位成員,就會準備幾個雞蛋進行祭祀。
      根據苗族的觀念,公雞作為神聖的動物,因為牠的啼鳴可以喚醒太陽,能分辨邪靈並驅趕厄運。因此,在用紅冠公雞祭拜祖先後,雞會被宰殺並取下三撮頸部最美的雞毛,貼於供桌上,象徵對“Xử Ca”的奉獻。隨後,全家將祭祀用的雞烹煮後進行熟食祭拜,邀請祖先回家過節,祈求新年幸福安康。
      此外,在“雞年節”期間,苗族人還會製作傳統糯米糕“糍粑”。苗族認為,圓形的糍粑象徵著太陽與月亮,是萬物生命的源泉。因此,在節日裡,糍粑是祭拜祖先和天地的不可缺少之物。
      完成祭祖儀式後,家人便圍坐一起,共享年節的團圓飯,歡慶新年的到來。
      在農曆正月初一清晨,長者們會互相拜訪,致以新春祝福;年輕男女則聚集在寬闊的場地或村文化館,進行拋布球、拔河、陀螺、排球等活動。這也是年輕人互相認識、結緣的機會。苗族的傳統新年通常慶祝長達十天。
      居住在Pu Nhi社Na Tao村的苗族教師李李坡表示:“按照慣例,我家和村裡其他家庭一樣,會在農曆十二月底(十二月二十七至三十日)舉行‘雞年節’,迎接傳統新年。今年因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村中一些家庭選擇在新年初舉行‘雞年節’,並且未像往年那樣舉行文藝和體育活動。希望疫情能夠早日結束,讓每個家庭都平安順遂。”

    • @benimaruhou429
      @benimaruhou429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如果你想找更正式一點的,可以去翻Viện Hàn lâm Khoa học xã hội Việt Nam(越南社會科學院,是正式的官方資料,是國家圖書館級的單位)的文獻,其中2020年7月有另外一篇講越南苗族的文章「Tín ngưỡng của người H'mông ở Việt Nam(越南苗族的信仰)」也有提到。

    • @benimaruhou429
      @benimaruhou429 Месяц назад +2

      一樣原文就有興趣依標題自己找,我直接給譯稿:
      越南苗族的信仰
      一、問題的提出
      苗族是越南的一個少數民族,屬於苗-瑤語系。苗族可分為6個主要分支:花苗、藍苗、白苗、黑苗、紅苗和納妙(Na Miễu)[7]。
      目前,越南的苗族主要居住在北部的高山地區,包括河江省、高平省、北𣴓省、諒山省、老街省、奠邊省、萊州省、山羅省、安沛省和宣光省。此外,苗族也分布於中部的部分省份(如清化省、義安省)和西原地區(如得樂省、得農省)。根據2009年的人口與住房普查,越南的苗族人口為1,068,189人,在全國54個民族中排名第8,分布於62個省市中的63個地區。苗族人口較為集中的省份包括:河江省(231,464人)、奠邊省(170,648人)、山羅省(157,253人)、老街省(146,147人)、萊州省(83,324人)、安沛省(81,921人)、高平省(51,373人)、乂安省(28,992人)、得樂省(22,760人)、得農省(21,952人)、北𣴓省(17,470人)、宣光省(16,974人)和清化省(14,799人)等。
      本文旨在闡述苗族的傳統信仰,並分析當前苗族傳統信仰與福音派宗教信仰之間的差異。
      二、苗族傳統信仰概述
      苗族擁有豐富多樣的文化,其文化特徵展現了該民族獨特的文化標識。在苗族文化中,有許多與其他民族相似的特點,但也具有一些獨特的文化內涵和特徵,這些特徵體現在精神文化價值、信仰生活、儀式及習俗中。
      然而,隨著工業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推進,加之部分苗族群體轉變信仰、居住環境的變化(如遷徙農耕習慣)以及與其他少數民族文化的交融,苗族的文化(包括信仰)在適應新生活條件時發生了許多變化。這些變化使苗族文化更加豐富,並逐漸適應現代生活的需求,但同時也對如何選擇、保留和保護民族文化價值提出了挑戰。
      苗族的傳統文化和信仰生活極其豐富。他們對宇宙、靈魂、人類、萬物,特別是“靈界”(đăk/đa)有著深刻的信仰。這些信仰流傳至今,即使在接受新文化價值的過程中,一部分苗族仍保留著傳統的習俗和儀式,另一部分苗族則皈依了基督教福音派。由於這兩個群體的並存,他們在信仰和宗教活動的實踐上表現出顯著差異。
      三、苗族宇宙觀及靈魂信仰
      苗族認為宇宙分為三個層次:高層為天(祖先和神靈的居所)、中層為地(人類的世界)、下層為地底(陰間)。這個世界的創造者是一對“父母”(稱為 ông Trày 和 bà Trày)[4, 第125-126頁;10, 第80頁]。父母與天地兩組對立概念是生殖和萬物起源的象徵,體現了苗族哲學中的陰陽平衡。根據苗族信仰,宇宙形成過程中,公雞幫助人類分辨了白天與黑夜、生與死。因此,公雞成為苗族祭祀儀式中的必備祭品[8, 第16-20頁]。
      苗族對靈魂、宇宙及各種“靈物”的信仰深刻且具體。他們相信每個人擁有三個靈魂,分別位於頭部、胸部和肚臍。第一個靈魂位於頭頂,因此苗族人在日常生活中忌摸頭部,尤其是兒童的頭部,因為兒童的靈魂較弱,摸頭會導致靈魂出走,使其生病。第二個靈魂位於胸部,較少遊蕩,但一旦出走則病情嚴重,尤其是兒童和女性。為了保護這個靈魂,苗族人常讓兒童佩戴經巫師加持過的項圈,象徵著一道“鎖”。第三個靈魂位於肚臍,負責統管身體和內臟。
      苗族認為,人的健康依賴於靈魂與身體的和諧共存。一旦靈魂離開身體,便會生病。他們認為靈魂出走的原因包括摔倒、受驚、進山遇險或受到“山靈”或“水靈”的捉弄等。這便是苗族中普遍存在“叫魂”儀式的原因。
      四、苗族傳統祭祖信仰
      祭祖信仰是苗族精神生活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不僅體現了他們對祖先的信仰,也是一種神聖的宗教活動。這種信仰在苗族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幫助族人緬懷祖先,延續民族文化。苗族認為,祖先是過世的三代內親屬(父親、祖父、曾祖父)。因此,在節慶期間,苗族常以儀式邀請祖先回家過節,並祈求祖先保佑子孫。
      苗族的祖先祭壇通常簡單,位於房屋中央,貼有一張長方形紙片,根據不同姓氏的規定進行裝飾。例如,苗族中的 Giàng 姓在紅紙上貼白紙並附上三束雞毛,而有些支系的 Giàng 姓則無祭壇,改用竹筒插香。另一支系 Vàng 姓以柱子作為祭祖場所,柱子上通常貼有三張紙。傳統上,苗族並無固定祭壇,而是以牆上的竹筒插香,祭祀時在竹筒下設案擺放供品。
      在祭祖儀式中,祭品以紅毛公雞為主,其雞毛被黏貼於祭壇上,象徵公雞靈魂守護家庭,保佑一年平安。儀式結束後,祭雞被視為完成使命,可以轉世投胎。
      五、苗族對各類“靈”的信仰
      苗族認為萬物皆有靈魂,每座山、每片森林、每棵樹、每塊石頭均有“靈”掌管。苗族相信善靈少而惡靈多,這些靈經常伺機奪走人類靈魂。在日常生活中,若遇到不幸事件,他們通常歸因於惡靈作祟。因此,除了祭祖外,苗族家庭還供奉“家靈”,並進行相應的祭祀儀式。
      其中,最危險的靈為“海靈”(ma ngũ hải),被認為會導致突然死亡,例如窒息或吐血而亡。此外,還有一類“跟隨之靈”(đax khua đê),主要存在於苗族內部,據說它會被某些人利用來傷害他人,通常引發一些突發性疾病,但不如海靈致命。

    • @benimaruhou429
      @benimaruhou429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緊接著的鬼被稱為「đax khua đê」。根據苗族人的說法,這種鬼只存在於族內,當個人之間有仇怨時,可能會祈求鬼去傷害別人。這種鬼通常會引起突然的疾病,但不像「ngũ hải鬼」那樣危險。
      Ma thi vi sú(thix vi suz, thiz vi sư)是苗族人最提防的一種鬼。這種鬼通常會造成事故,例如火災、山石滾落或樹木倒在進山或耕作的人身上。凡是因為Ma thi vi sú造成的死亡,苗族人必須請巫師來進行儀式以清除家族中的厄運。用來替代人承受厄運的祭品是一隻山羊,這隻羊會帶著所有的不幸遠離,前往無人居住且鳥類都無法築巢的深湖或大海之處,徹底遠離他們的生活。在舉行這種驅邪儀式時,家族中的所有家庭都必須一同參與。如果有家庭沒有參與淨化儀式,所有厄運都將降臨到該家庭。在這之後,他們相信不幸將不再降臨。時至今日,這種習俗仍被苗族人認真地執行。許多家族每隔兩到三年就會舉行一次淨化儀式。
      除了那些專門害人的惡鬼之外,還有一些善鬼。這些善鬼與人類關係密切,並受到人類的供奉和祭拜。據苗族人說,「房鬼」(ma buồng)是守護父母和子女靈魂的鬼;「灶鬼」(ma bếp)是守護食物和健康的鬼;「門鬼」(xia minhx)則是防止壞事進入家中的鬼,保護家族的牲畜和靈魂。尤其是,供桌(xử ca)、門口的紅布(miêng vài đỏ treo ở cửa chính)和房間內的籃子與葫蘆(chiếc rọ và quả bầu treo ở buồng ngủ)是苗族家庭不可缺少的三樣東西,它們被認為能夠保護家庭。
      在苗族人的觀念中,如果沒有妥善地與這些鬼靈相處,可能會導致家庭不幸福,事業不順利,甚至常年病痛纏身。在苗族的文化中,已有規範約束每個家庭的行為,例如男人在結婚並育有子女後,必須為女性鬼(đax trong)舉行供奉儀式,這一儀式旨在保證家庭的養殖業興旺並保護孩子的健康。儀式的祭品必須包括一頭豬和一個彎柄葫蘆,用來裝煮肉的湯和豬腦。在儀式中,左手拿葫蘆,右手拿小鞭,同時供奉並驅趕豬隻,整個驅趕動作重複五次。
      對於灶鬼(đăk kho trù),它被視為守護農作物和農業生產的靈神。一些家族還認為灶鬼與健康和畜牧業相關,負責看護財產。由此,每逢農曆除夕夜,家庭會舉行祭拜灶鬼的儀式,祭品通常是一隻雞。在日常生活中,苗族人對灶鬼的禁忌包括:在新年的前三天不能生火,因為他們認為這會導致農作物被風吹斷;不能在灶上灑水,尤其是米湯,否則會招致洪水;不能踩灶或敲打灶,否則灶鬼會憤怒離開,進而影響家主的健康。
      對於門鬼(xìa mềnh),它的職責如同守門人,阻止惡鬼進入,保護牲畜和家庭成員的靈魂不離家。門鬼通常位於正門的紅布上,因此,每建新房時,家家戶戶都會為門鬼設立供桌。在祭拜門鬼的儀式中,必須使用兩隻公雞,其中一隻是家庭養的公雞,它被視為門鬼的象徵。家中發生重大事件時,主人會通過聆聽這隻雞的啼聲來判斷事情的吉凶。如果這隻雞不幸死去,必須舉行儀式以換上另一隻雞。
      關於家族祭祀,苗族對家族的關係非常重視,認為這是其社會傳統的核心元素之一。他們稱家族為「xênhv」,意即同祖同宗或共享祖先的鬼靈。換句話說,擁有相同姓氏(如Giàng、Vàng、Lý、Thào…)的人不僅僅是同族,還需要共享同樣的祖先祭拜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