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忠仁的國寶檔案~(宜蘭美術館展出)被童年否定綑綁的藝術靈魂~邱亞才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4 ноя 2024
- 【108年7月13日~11月10日】人生浣腸-邱亞才回顧展 於宜蘭美術館展出
宜蘭畫家邱亞才1949年出生,2013年辭世。他童年生活頗為坎坷,求學過程亦不順遂。但退伍之後突然茅塞頓開,透過閱讀莎士比亞與杜斯妥也夫斯基等文學經典培養了藝術家的胸襟,開始忘情的畫畫與寫作,並於1977年到美國新聞處申請個展,獲得展覽的機會。從未受過學院訓練的他竟然從此展覽不斷,並在市場上屢創佳績,成為與朱銘、林淵等「素人藝術家」齊名的藝壇傳奇人物。
他終生創作不輟,卻總是畫肖像畫。肖像畫是針對個人的描寫,要求一種肖似性與辨識性,邱亞才雖也接受委託的肖像畫,但作品中大部分的人物並非確有其人,比較是從記憶與想像而來。邱亞才喜畫半身像,自古半身像最重要的是手部的納入,可以透過姿勢或所持的物件增加人物的辨識性與表現性。但邱亞才卻總是刻意的抑制手部的描繪與表現,使他的半身像與全身像予人僵直凝立的感覺。最特別的是邱亞才幾乎只畫單人像,那些在空蕩的背景中木然獨立的人物,予人一種孤獨、蒼涼、沉靜、抑鬱、頹廢的感受。雖然邱亞才不追求某特定對象的忠實再現,但卻致力於刻劃想像人物的氣質與精神、心理與情緒、身份與社會階層等,使得他創作肖像的主要目的似乎是暗示而非再現。他的肖像畫勾勒了人類集體潛意識裡的疏離與焦慮,以及個體無窮自我的內在世界。
邱亞才雖以西方媒材創作,但其人物的臉型與五官乃是來自於水墨畫的白描勾勒技法,構圖方式也相當接近中國傳統人物畫。此外,邱亞才的創作風格雖然給人沒什麼變化的感覺,但實則喜歡做造形與材質的試驗,他的人物造形從早期力求比例正確,到逐漸變形拉長;從充滿複雜的細節到逐漸簡化、風格化。然而不論何時期,他的筆觸總或收斂或狂放,肌理或平滑或粗糙,顏料時而流動時而遲滯,展顯了自由與豐富多樣的面貌。
本展依照邱亞才肖像創作的類型略分為六個主題:先是「藝術家的肖像」,試圖展現他筆下的藝術家形象,以及從而表現出來的自我認同。「肖像的身份(男/女)」、「裸像」、「肖像的表情與情緒」、則是試圖將其肖像畫的類型加以區分,試圖解碼各類型肖像所透露出來的訊息。「風景中的肖像」則探究人物與風景的結合如何表達心境。最後,則展出少數幾幅的「靜物畫」。
邱亞才生命經歷曲折,旺盛的創造欲驅使他透過寫作與繪畫來訴說人生。本展以他的著作也是同名畫作《人生浣腸》作為展名,說明藝術家如何透過創作來治療心靈的便秘,「以求長久閉塞後所感受解脫的快感」。正如畫中矮小醜陋的人物露出嘲諷的表情,恥笑那需要被疏通的苦悶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