Это видео недоступно.
Сожалеем об этом.

《無愧少年時》1984 秋瑾 曲.顧嘉煇 詞.鄧偉雄 唱.汪明荃 片.1976 近代豪俠傳之秋瑾 演.韓馬利 黃允財 梁漢輝 羅國維 張雷 李國麟 鄭麗芳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7 янв 2022
  • 秋瑾出生於一個官宦家庭,曾祖父秋家丞曾任縣令。1881年9月,秋瑾祖父秋嘉禾離福建省雲宵,赴臺灣任鹿港廳。1885年,父秋壽南在福建提督門幕府任內,以勞積保知縣,分發台灣。初赴台北府某縣任,卻被人捷足先得,改除台灣撫院文案。1886年,秋壽南在台灣,囑親戚何祿安護眷赴台。秋瑾隨母親兄妹道經上海,耽擱數月;後搭糧船成行。海上遇颱風;數日後,安抵台北。三個月後,隨母親兄妹返回廈門。
    婚姻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其父秋壽南任湖南省湘鄉縣督銷總辦時,將秋瑾許配給湘潭縣荷葉鄉王廷鈞為妻。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秋與王結婚。王廷鈞在湘潭開設「義源當舖」,秋瑾大部分時間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1897年生子元德(沅德,名元深,字仲瀛,號艾潭,亦號重民,1897年6月27日-1955年)。1901年生女桂芬(字燦芝,1901年10月7日-1967年),11月26日其父卒於湖南桂陽州知州任上,之後秋家辦和濟錢莊。1902年錢莊倒閉。
    留日
    1903年,秋瑾與吳芝瑛結拜,中秋,秋瑾身著男裝到戲院看戲,轟動一時。不久,秋瑾和丈夫發生了婚姻危機,然後離婚。1904年秋瑾變賣首飾籌集資金於5月東渡至日本,先後入國語講習所(日語講習所)、實踐女學校。在日本期間,秋瑾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與陳擷芬發起共愛會,和劉道一等組織十人會,加入馮自由和梁慕光受孫中山委派在橫濱成立的三合會,並受封為「白紙扇」(即軍師)
    回國
    1905年,秋瑾回國省親,5、6月間由徐錫麟介紹加入光復會。7月15日再次東渡日本,8月經馮自由、黃元秀介紹在黃興寓所加入了由孫中山等創立才半個月的中國同盟會。
    1906年2月,因抗議日本文部省於去年11月2日頒發的《清國留日學生取締規則》而回國。據日人永田圭介《秋瑾 競雄女俠傳》所稱,回國前,秋瑾在陳天華追悼會上,對反對回國的魯迅、許壽裳等人,拔出隨身攜帶的日本刀厲聲喝道:「投降滿虜,賣友求榮。欺壓漢人,吃我一刀。」然而,據徐雙韻《憶秋瑾》一文所記載:「秋瑾發言,力主回國,詞意激昂,隨手從靴筒取出倭刀,插在講台上說:『如有人回到祖國,投降滿虜,賣友求榮,欺壓漢人,吃我一刀。』」顯然是表達回國反清的立場,對決定不回國的同志表示其回國之舉並非投降。坊間以此冒稱「罵魯迅」,乃取自永田之主見,與在場他人所見,尚有出入。9月在上海組織銳峻學社(其他組織者包括尹銳志、陳伯平、姚勇忱)。
    1907年1月在上海創辦《中國女報》(只出版兩期,創刊號發刊於1906年農曆十二月初一日,第二期出版於1907年正月二十日)。3月間回紹興府,與徐錫麟等創辦明道女子學堂。不久又主持大通學堂(1905年徐錫麟等創辦,後作為紹興光復會總機關)體育專修科,並任學堂督辦。
    就義
    約從年春開始籌資準備於7月由金華府起義,呼應徐錫麟在安慶起義。7月1日至7月4日,武義、金華、永康等地先後發生光復軍起義,但均告失敗。7月6日,徐錫麟在安慶刺殺安徽省巡撫恩銘,被捕後旋被殺,安慶起義遂告失敗。徐錫麟弟徐偉供詞牽連秋瑾,但秋瑾拒絕離開紹興,認為「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
    消息為浙江巡撫張曾敭(張之洞的叔父)得知,大為震怒,知悉徐錫麟與紹興大通學堂督辦秋瑾乃為同黨,氣急敗壞。當即急電紹興府知府貴福,派山陰縣令李鍾嶽查封大通學堂。7月14日,李鍾嶽帶領標兵、管帶到大通學校查抄。李鍾嶽深恐軍隊亂開槍,特地乘轎在前,軍士只得朝天鳴槍。人馬剛至時,校門緊閉,校內有槍還擊,李在轎內,大聲喊話:「本縣在此,大家放心,無須開槍。」軍士遂破校門而入,師生四散。縣令怕傷及秋瑾,喝令兵士不得射擊女子。此時,秋瑾正穿著長袍立在屋脊上,聽縣令喊話便脫下長袍。軍士見是女子,不復射擊,得免於難。因放暑假,這次查抄只逮到秋瑾和8名學生。另在水澄橋河下溺死1人,校牆外跌死1人,並搜出槍數十支,子彈若干。
    秋瑾下午四時在她自己工作地點大通學堂被捕,被關押在臥龍山(即府山)監獄(今臥龍山建有風雨亭)。貴福、李鍾嶽及會稽縣令李瑞年,行三堂會審。次日,貴福責令李鍾嶽派人到紹興城外秋瑾母親家查抄。李鍾嶽故意草草了事,裝作一無所獲。李鍾嶽命將秋瑾等9人,提到衙內花廳。秋瑾口供僅寫「秋風秋雨愁煞人」一詩句。隨後,李鍾嶽即到紹興府向貴福報告審訊情形。貴福愀然不悅。因秋瑾為保護其他仁人志士不受牽連,而使得貴福惱羞成怒必殺秋瑾而後快。貴福當晚赴杭,向張曾敭作假報告,說秋瑾對造反之罪,業已供認不諱。
    7月15日凌晨三、四時,於浙江省紹興古軒亭口被五花大綁著處斬,時年31歲。
    時論認為對女流之輩的秋瑾處以斬刑過於殘酷,即使是當時憎恨革命黨人的守舊派,亦不認同官府的處理手法。秋瑾屍體由大通學堂洗衣婦王安友等人裹殮,後由同善堂收殮,草葬於臥龍山麓。之後,其靈柩數遷。官方於事後曾通緝數十人,迫於輿論未再追究(只二人被勒捐錢)。秋瑾被殺,導致官方開始打壓女校。
    秋瑾遇害兩週後,張曾敭致電貴福:「報紙中載:該匪當堂書『秋風秋雨愁煞人』七字,有無其事?有即送核。」當日,貴福復電「七字在山陰李令手,已晉省。」可見實有其事。貴福懷疑李鍾嶽偏袒,有意開脫。在得到浙江巡撫同意「將秋瑾先行正法」復電後,立即召見李鍾嶽,令他執行。李鍾嶽說:「供、證兩無,安能殺人?」
    ***
    徐錫麟(1873年12月17日-1907年7月7日),字伯蓀,別號光漢子,浙江紹興山陰東浦鎮人。革命烈士。
    安慶起義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7月6日倉卒發動安慶起義。即日借巡警學堂畢業典禮之際,槍殺安徽巡撫恩銘,與清軍激戰4小時,終因孤軍無援、寡不敵眾,而卒被捕擒僇。徐錫麟寫下《光復軍告示》:
    「為曉諭大眾,翦滅滿夷,除暴安民事:
    維我大漢民族,立國千年,文明首出,維古舊邦。乃自滿夷入關,中原塗炭,衣冠掃地,文獻無遺。二百餘年,偷生姑息,虐政之下,種種難堪,數不可罄。近則名為立憲,實乃集權中央,玩我股掌,禁止自由,殺戮志士,苛虐無道,暴政橫生。天下擾擾,民無所依,強鄰日逼,不可終日。推厥種種罪由,何莫非滿政府愚黔首虐漢族所致!以是予等懷抱公憤,共起義師,與我同胞,共復舊業,誓掃妖氛,重建新國,圖共和之幸福,報往日之深仇。義兵所臨,秋毫無犯,各安就業。我漢族諸父兄子弟,各安生業,無庸驚疑。……至若有不肖匪徒,妄譏義師,結眾抗衡,是甘為化外,自取罪戾,當表示天下,與我漢族諸父兄子弟共誅之。此諭」
    受審時,直書親供原文如下:
    「我本革命黨大首領,捐道員,到安慶,專為排滿而來。做官本是假的,使人無可防備。滿人虐我漢族,將近三百年矣。觀其表面立憲,不過欲牢籠天下人心,實主中央集權,可以膨脹其專制力量。滿人妄想立憲,所以使漢人不能革命。殊不知中國人的程度,急在獨立。以我所想,滿人立憲是萬萬做不到的;漢人革命,是人人做得到的。若以中央集權為立憲,越立憲得快,越革命得快。我只抱定革命宗旨,一旦乘時而起,殺盡害我中國的滿人及助滿為虐之漢奸,自然漢人強盛,再圖立憲不遲。
    我蓄志排滿已十餘年,今日始達目的。本擬殺恩銘後,再殺端方、鐵良、良弼,為漢人復仇;乃竟於殺恩銘後,即被拿獲,實難滿意。恩銘想已擊死,此外受傷各員,均係誤傷。惟顧松係漢奸,他高呼會辦謀反,所以將他殺死。趙廷璽他欲拿我,故我亦欲殺之,惜被逃脫。爾等言恩銘是好官,待我甚厚。誠然!但我既以排滿為宗旨,即不問滿人作官好壞。至於恩撫厚我,固屬個人私恩;我殺恩銘,乃是排滿公理。此舉本擬緩圖,因近日緝查革命黨甚嚴,彼又當面敎我拘拿革命黨首領,恐遭其害,故先為同黨報仇,且要當著大眾將他刺死。只要打死了他,此外文武百官,不怕不降順我所主持之主義。然後直下南京,可以勢如破竹。我從此可表正義於天下,此實我最得意之事。
    爾等再三言我之密友二人,現已一併拿獲,彼等均不肯供出姓名,將來不能與我大名永垂不朽,未免可惜。所論亦是;但此二人皆有學問,在日本均皆知名。以我所聞,在軍械所內擊死者,為陳伯平,此人實為我之好友。另一被獲者,或係我好友馬宗漢,向以別號稱,並無真姓名。爾等所云已獲得之黃福維,浙人,我不認識。至於眾學生,程度太低,無一可用之人,均且不知情。你們殺我好了,將我心剖了,兩手兩足刴了,全身砍碎了均可,不要寃殺學生,是我誘逼他們的。革命黨本多,在安慶實我一人,為排滿事欲創革命軍助我者,僅陳伯平與馬宗漢兩人,不可拖累無辜。我與孫文旨不合,他也不配使我行刺。我自知必死,可拿筆墨來,將我宗旨大要,親書數語,使天下後世,皆知我名,不勝榮幸之至!」
    翌日晨凌遲處死,提至撫署東轅門側,先剖徐氏心,祭滿人恩銘;再斬首。徐臨刑時,神色不變,毫無懼容,「大呼排滿不止」[4]。遺體則與陳伯平、馬宗漢一同葬於杭州西湖邊孤山南麓,為「三烈士墓」。
    ****
    王金發(1883年-1915年6月2日),原名王逸、譜名敬賢,字季高,號孑黎,浙江嵊縣崇仁鎮董龍崗人,革命烈士,孫中山稱其為「東南第一英傑」。
    王金發於1905年時加入紹興大通學堂,同年留學日本大森體育學校,並加入光復會。返國後,回大通學堂任教,1907年被清廷通輯。武昌起義後,王金發參與光復上海、杭州、紹興,後任紹興軍政分府都督。二次革命時,任浙江駐滬討袁軍總司令。失敗後,逃亡日本。1915年5月,到杭州時被浙江都督朱瑞抓獲。同年6月2日,於杭州陸軍監獄被槍殺。
    ***
    清朝的撫台、藩台、臬台、道台都是什麼官?哪個台的官最大?
    原來,這些“台”並不是具體的官名,而是對某種職位官員的尊稱。有資格被稱為“台”的大人中,級別最高的要算總督,之後依次為巡撫、學政、布政使、按察使、道員。
    總督在清朝為地方最高級別長官,總管一省或二三省軍政大事。“制台”是對總督(正二品)的尊稱。但是,清朝的總督一般都會被授予兵部尚書兼督察院右都御史(從一品),因此總督會被尊稱為“部堂”。如果總督加太子少保銜,則會被尊稱為“宮保”。
    官員日常交流中,一般都按最高職位的稱呼。比如總督可以稱為“制台”,但如果總督同時還被授予了兵部尚書兼督察院右都御史,那稱“制台”就要得罪人了,此時就該尊稱“部堂”。如果總督被加了太子少保銜,那就該稱呼“宮保”而不是“部堂”。
    此外,清朝還設有河道總督和漕運總督,日常尊稱分別是“河台”和“漕台”。
    巡撫是僅次於總督的封疆大吏,主管一省軍政、民政。“撫台”是對巡撫(從二品,山東巡撫為正二品)的尊稱,如果巡撫被授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則可以尊稱為“中丞”。
    學政也稱提督學政,是主管一省教育科舉的官員。“學台”是對學政的尊稱。理論上,學政與督、撫平行,但學政只管教育科舉,實際權力與督、撫根本無法相比。值得一提的是,學政嚴格意義上說並非地方官,而是由皇帝親自委任指派,其性質有點類似於欽差。
    布政使主管一省的財賦及人事。“藩台”是對布政使(從二品)的尊稱。布政使具體職責有:承接上級指派的政務、法令宣達到各府、縣,督促其貫徹實施;管理府、縣各級官員,按期發放俸祿,考核政績;徵收全省各地賦稅,負責財政收支。統計全省各府戶籍、稅役、民數、田數等民事內容。
    按察使主管一省的刑名,是省級最高司法長官。“臬台”是對按察使(正三品)的尊稱。按察使的職責相當於現代的省級公、檢、法機關。
    道員是介於是省(總督、巡撫)與府(知府)之間的地方長官。“道台”是對道員的尊稱。道員原則上為正四品,其職責並不固定,有管理糧儲的糧道,有管理河工的河道,也有作為布政使、按察使副使的道員。
    上述被稱為“台”的官員都是文官,在武職官員中,提督、總兵、副將也有相應的尊稱,分別是:提台或軍門、鎮台或總鎮、協台或協鎮。
    最後我們再來做個總結。按官職大小排列,總督、巡撫、學政、布政使、按察使、道員,依次對應的稱呼為製台、撫台、學台、藩台、臬台、道台。武官中的提督、總兵、副將,對應的稱呼為提台、鎮台、協台。
    **
    秋瑾演員
    韓馬利 飾 秋瑾
    黃允財 飾 徐錫麟
    梁漢輝 飾 王廷鈞
    羅國維 飾 恩銘
    李國麟 飾 岑就
    張雷 飾 王金發
    鄭麗芳 飾 吳芝瑛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10

  • @ClSs-ep3rt
    @ClSs-ep3rt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黄百鳴有份演出近代豪俠秋瑾

  • @unforgettableHK
    @unforgettableHK  2 года назад +5

    🖐️☝️

  • @edwardma3097
    @edwardma3097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歌詞極進彭拜激情,上等之作。

    • @ericsoon2816
      @ericsoon2816 2 года назад

      曲,詞皆上上之作,惜阿姐不適唱呢首歌,欠缺氣勢磅礡!,勇敢的中國人亦不適合.

  • @talkplusmaluri88
    @talkplusmaluri88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唔係汪阿姐嗰套,原來仲有韓馬利演過秋瑾㗎 。

    • @johntsang5114
      @johntsang5114 2 года назад

      呢套係韓馬利,唔係阿姐!

  • @mmr3514
    @mmr3514 2 года назад

    NIBBLES JERRY AND TOM ()

  • @jamesng8425
    @jamesng8425 2 года назад

    原來 近代豪俠傳 有 秋謹 篇㗎?!

  • @mmr3514
    @mmr3514 2 года назад

    JASON LEE SCO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