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謝謝您們的整理,讓我更了解氫氣能源,以及台灣未來可以做的政策方向😊
氢能很难普及到普通民用领域,工商业可以勉强用一下。
綠氫進口之後還算綠氫嘛,我不太懂,碳足跡怎麼沒有考量進去
用核能以及再生能源來裂解氫氣,理論上碳足跡是少的(太陽能板碳足跡是多少就不知道呢)
核分裂的碳足跡還蠻高的,生產就遠大於光電,光電回收也比核能可行@@jjwu2234
煤炭,天然氣,石油,哪個不用進口,碳足跡是否考量進去
能源運輸的碳足跡(scope3)一般會比燃燒直接產生的碳排放(scope 1)低。氫氣燃燒本身僅產生水,比起化石燃料會低很多。唯生產(绿)氫氣本身需要的電(scope2)必須來自清潔能源。
如果使用部份綠氫當運輸燃料,運輸碳排可降低不少
放心,德國技術一流又能實現普及化
我几年前用过Toyota氢气车 nightmare
车特别特别贵 动力差 加氢站特别少 加氢又贵 当着自己买概念车就可以了
考慮到台灣已經把電網拉滿整個台灣,氫氣還有多少空間?別忘了電網運輸只會損失5%電力,更別說未來的綠氫,還要用綠電電解水來製造,勢必會有額外的能源轉換造成的損失
同意台灣氫的使用應該會和德國很不一樣。氫能主要是在解決大量/長期儲存 和長距離運輸(跨國跨洲)的問題,這些是電能的缺點。但如果未來台灣能源生產量不夠 要進口氫能,直接使用氫 是否會比把氫轉電再用的效率更好?
或許 台灣從周邊生產過剩的電力進口 類似糧食操作 做個彈性比重 是個方向 像是電商網站跟AWS租用空間一樣
@@barton0911 台灣是海島啊. 水多得很.
看看德國再生能源 再看看台灣人民還在太陽能會造成溫室效應 👍🏼
其实氢气就是种电池技术,别把它当成是种能源来看,不然会本末倒置。
別扯了!天然氣的漲價就讓一缸子德企逃離德國,價格更貴的氫,肯定讓德企競爭力進一步衰退!
如视频里的专家所言 氢气有很强的穿透性,因为氢气分子是最小的分子,即使是钢瓶也无法100%不漏氢,氢气分子会缓慢渗透进金属原子间隙,这就是“氢脆”。因此长期使用氢气,密封成本非常高,泄漏风险也会越来越高。
氫氣瓶 也沒整天到晚在爆 德國佬事出了 再來探討
@@nico-hm3tn美國和韓國加氫站都發生嚴重意外,可以上網查詢。
現在再生能源多發出來的電需要有效儲能,抽水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電池儲能燃料電池、多出來的電用於製氫也是一種儲能手段,而且比起其他儲能更具運輸優勢,這樣子氫就可以在一般市場買賣,就有商業價值,也可以加大對綠能的投資,氫儲能也可用於在再生能源供電不足時輔助發電
綠能我能你不能,之後是氫能我能你不能🤣🤣🤣台電的虧損要多嚴重,之後電價要一次漲多少?
呃…你用風機發電,把水變成氫,再把氫用來發…電?! 為什麼要脫褲子放屁…🤔
電很難儲存,應該說 用剩餘的電力制氫,氫可以儲存
@@eric00190019 重點來了,製氫這個動作也會消耗電力。為了目前使用天然氣技術的機器燃氫我還可以理解,但拿來發電實在是做白工,目前電池科技是可以用來儲藏電力的,缺的是集體意志。
@@eric00190019 得6%生食都不夠.
@@charlietsai1177電池充放電都有損失,不用也在消耗; 再者電池價高壽短體積大,製造銷毀雙重污染,氫能完胜
水變成氫非常耗能
氫氣不能自然生成,不是初級能源,是次級能,只是一種儲能介質,應該稱為氫儲能。
發電制氫,又用氫熱水器,那為什麼不直接用電?
電的傳輸和儲存都有很大的損耗和成本,氫的高能量密度更加適合分佈式的制取和存儲。比如家庭太陽能板在白天off-peak制取氫能供家庭和車用,完全不會因為短壽的電池而污染環境
@@2cents177你的逻辑不通 甚至是造氢炸弹
任何種發電,都要建立在“不貪污”上
我已經想到 台灣氫能車 會被炒到天價
整天貪污貪汙的喊,選舉過了別吵了
@@sam598307 不能讓人安靜地貪嗎.
使用氢能的逻辑是太阳能、风能等绿电不稳定,可以利用绿电制氢。再像使用天然气一样使用氢气。不过目前氢气的运输和存储仍然有很多技术问题没有解决。
是低價化的技術還沒解決,德國都要從非洲進口綠氫了,沒運輸與儲存技術,怎麼進口?
@@ronlon1978 所以说,还在规划中,现在只是小规模试验探索,最后能不能大规模商用,还不一定。
所以应该把它当成电池来看,逻辑才通。
整体看下来觉得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很低,不符合成本
不懂..H2O還是水取出氫,重點不是缺水?像從CO2碳補捉技術降低温室效應加速, 是不是從人類生產出來的廢氣物來製成再生能源會比較理想??
海水製氫技術已經有了喔!地球暖化,南北極極冰解凍,海水水量大增,怕沒水可用?
没有绿电,何来绿氢
核能!
@@AugustineCheng直接用核电就可以了 效率高得多
10:47 德國人沒有愛?😅 台灣硬著頭皮用愛發電❤,民族主義的愛,什麼都辦得到,超英趕美大躍進!
就好像美國有一家連鎖海鮮餐廳門口總會寫一句玩笑話: "明天有免費螃蟹"是一樣的道理.
散溢的氫氣也是一種溫室氣體,不知道如何處理?
電解水來取得的氫氣稱為綠氫,但也不必然可以歸類為綠氫,必需以綠能發電的電能來電解水才能產出綠氫,但就算是綠氫,當今國際上無任一國家任一機構視氫能為綠能,因為電解水來分離氫粍能甚鉅,比燃燒氫所有產生出來的能還要粍能,所以是反效果的,如果用非綠能方式發電來分離氫,就更不知道意義何在!要取得氫必需在氫化合物裡逆向提取,例如氫遇氧燃燒放出能量後化合成為水H2-O,若要從水中提取氫就必須逆向消粍同樣的能量,而且因為能的置換必有損粍,以致逆向比正向需要更多的能量,更不環保了。如果再用氫氣來發電,能的置換再來一次的損粍,真不知道在搞什麼東東。
儲能效果吧但不如太陽能+特斯拉的解決方案還比較實在快速
❤
利用電網(含核能風能光電火力等)離峰電力來電解製氫,然後以氫能車取代電池車,免除里程焦慮找不到充電樁以及排隊等充電.......夢想還很遙遠,加油!
查一下氫蝕,就知道氫氣管線有多可怕😱
氫氣要進口光壓縮就沒經濟性
产氢一般是有多余的能源才会去做的事
氢能是个环保的能源,但是安全性和制造成本不菲
外國的月亮沒有比較圓,羨慕歐盟的能源政策前要想想 ,歐盟很多國家電價都是7~8元台幣/度以上的,不要人在福中不知福
核能發電,核能融合才是未來
德國自己白癡放棄核能 反而向法國買核能站隊美國 北溪 一二 號都被美國炸了 被迫買美國天然氣沒有有能源 德國工業 經濟是脆弱的
生產1公斤氫消耗的電量約32.9度。理論上一輛卡車每100公里消耗約8公斤氫氣或約40公升柴油。1公斤的氫相當於5公升柴油,柴油本週27.7,意思1公斤的氫氣價值138.5,每度電成本至少要低於4.2,甚至更少才有商用的資格。當前平均購電成本是3.58,台電自有的太陽能與風力分別是3.98與3.86,非台電自有的平均成本則分別是4.87與6.85,就目前看起來,確實還不到推動氫能的標準。但,有注意到非台電自有的太陽能平均是4.87?太陽能推動初期,我接觸的時候最高是9元,現在平均價格只有4.87,那是不是代表可能有些已經降到4.5元以下(超過保障額的電價)?綠能持續發展,如果及早推動氫能,太陽能、風力電廠達到保障收購電價的年限,製氫產生的利潤較高,還是自賣碳權的價值較高,電廠自有考慮。同時,別只是著眼台灣市場,氫能那時(有儲存與運輸技術時)也是可以外銷的。
@@ronlon1978 想太多了,台灣的綠電自己都不夠用了,還拿去製氫外銷?!算非台電的綠電成本?問題是台電購電是用他們的成本價在買嗎?當初簽的20年長約高價誰買單?
@@brucefu1046 長達20年長約高價,也是在評估建置成本後的價格。你問20年長約高價誰買單,後代要不要問高階核廢長達萬年的高額保存費用,誰買單?又,碳稅施行後,企業為了減免碳稅,必然購買碳權,碳權由綠電、有碳捕捉或去碳燃氫的燃氣發電及有永久處置場的核能發電產生。燃氣成本隨天然氣價格浮動,台灣沒有核能永久處置地,也不可能會有。那不發展綠電,要發展什麼?如果獲利率不夠高,保障收購年限不夠長,以為能吸引來廠商投資?能把技術留在台灣,讓台灣有藉他國技術發展國產技術的機會?台灣綠電發展到一定規模,就不可能讓綠電全部灌入電網裡,因為容易造成電網不穩。正常的作法,自然是儲能或著產氫,然後,藉由儲能穩定供電,而藉產氫自產燃料,供應燃氣電廠或民用燃料。
有點像是電能和氫能設備的PK
日本豐田氫能車Mirae 何在呢?
送大陆运动会去给体育官员用了 看来会被各种嫌弃
全世界大開眼界我是專業的啊
各位,我們國發會也有公布「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行動與計畫」有空可以看看,嘻嘻
我想台灣要執行時 我應該已經火化了
@@巫嘉偉 亂講 賴已經有規劃
每次看到歐盟的能源策略 都會讓人覺得這才是先進國家....台灣真的要好好加油
加什麼油?不可以批評黨
@@hannabeit0316 加油又不是批評....這裡是能說實話的台灣
不可以批評共產黨⋯⋯
@@peterson-p2j谁不让你批评共产党了?
@@peterson-p2j民进党是执政党啊😂你这种蠢货有选票,想想选票制就要被你这样的蠢货拖下水😢
碳足跡? 其他能源運來運去怎麼沒有人介意碳足跡? 只有氫能有?😂😂🙏
我們這群遠洋海員輪機長,46年前的發現,大艙清潔槍能量被放大千倍了!這是震驚世人能夠引起工業革命的事情,因為增加可用能量,讓世界擁有幾乎免費巨量的能源! 打破能量守恆定律,讓人類未來更幸福也更安全. 可惜在學者群內, 運用加速流體額外增加平方倍數的動能,打破能量守恆定律,不被各界所允許!!!其實一個小小花幾百萬台幣的測試,就能夠確認,可惜被台灣所有的發電產業與政治媒體全面封殺....沒有人肯測試實施,讓新式水力發電機,免費巨量的電力供應全球.
新闻挺好
重點是如何產生氫氣...., 如果還是使用電解那還是脫褲子放屁.
氢气的运输和存储其實是簡單門檻很低經濟效益很大就是運用原本天然氣設備技術只需要大力發展開拓氫氣的來源
储存就是个最大的问题了
恰恰相反储运才是最大的问题和成本;本人毕业专业油气储运;氢气压根基本能使用天然气的设备技术;氢气太过于活泼、以及分子太小;采用金属 储运会产生氢脆
台中市龍井區田中裡龍北路132號這裡是台中不是台北不是高雄
除了大自然中的氫一般的氫要用水電解!在使用貴金屬鉑金還原成電
90%以上的商业氢的是灰氢 都是用天然气造出来的
氫無法液化,只能裝高壓容器,運輸的成本很高
不是很高,是无法承受。
非常可笑的計畫:在國外製氫再運回德國使用?!運送過程就製造了大量碳足跡?成就了國內的綠色能源!哪製氫國呢?
關核能 搞氫能根本亂來,核能才是綠氫最好的產生方法,其它的都很爛,想像太陽能晚上不能發電,還有風電沒辦法持續發電,這樣製造綠氫的品質根本亂七八糟,只能核能才是最好的綠氫製造源,24小時無碳能源供應,需要場地相比小超多。
你懂个屁
水电,太阳能,风能,氢能等大力发展会给世界带来更加新鲜的空气和环境。
用水电的囯家现在水災嚴重,後面破壞性更强。太阳能和风能比较好。
台湾其实自己要想好氢动该如何使用,如果押宝氢动能车建加氢站就算了,这个不会有前途的,如果氢动能最为储能设备用力发电或者用于化工产业还是大有前途的
德国真先进,已经可以从木星开采氢气了。
之前默克尔在任就氢能了,已经快15年的战略了,还是没看到任何起效。
美国是2003年推了个国家氢能计划
@@JohnDoe0224 但传统能源能量太大,目前页岩油都蓬勃发展,氢气看不出什么进展。
@@pengyuecai553 氢能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最致命的是运储安全目前没有很好的方案。
這是充滿矛盾的戰略。風產生的電直接來來用就好了,還要拿來產生電然後再推動車子?為什麼不直接用電動車?
氫通常做為儲能使用再來是工業原料目前飛機和貨輪還無法用電池
有電可以電解氫氣的話。。。為什麼還要轉換成氫氣。。然後再轉換回電力。。。
+1...
因為非洲的綠電很難直接運去德國
為什麼所有的女主播都是這樣的站姿?很robots.
我有證據
現在資訊發達,民進黨掌控的公共電視還想要唬爛民眾,難啦
不是利用水電解出來的氫氣,都不是綠色氫氣,一樣會有污染地球的產物,這樣反而又是傷害地球的化學品!再次重演地球的另一個危機😢😮
目前氫能肯定是錯誤的投資。
德國和韓國和日本押寶氫氣車美國和英國和法國押寶核能車
美國是電動車吧
@@Matrixlin對,現在是但未來美國是核融合車
说了半天还是储能 还要新管道 有点扯淡
等馬斯克 還有中國的比亞迪 都宣佈破產的時候我要笑很大! 很大!很大聲
看不懂你是说什么
拿"能量"製造出"能源"再拿去低轉換率的"燃燒" ...
我剛才有錄音不是在台北不是在高雄這裡是在台中
德國電能,一半是用綠能,另一半就是採用了別的國家的石化能、核能。光明一半,邪惡一半!
幾點給你參考:德國和其它各國的目標都是2050完全淘汰化石燃料。另外,電能使用只佔德國(或全球)約1/3,剩下還有供暖和交通...
@@barton0911 德國由法國買核電,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氫碎現象解決了再說吧。。。
氫燃料,可以直接驱动喷气式军用飞机,大有作为的
日本現在內閣好像慢了一步
台灣未來兩大電力是地熱~海洋!!可能就立不從心了!!以後有多餘的電才能製造氫!!而台灣立法跟法規太慢了~跟烏龜一樣!!只能讓能源多元化來使用氫!!不能讓石油天然氣卡死!!
我覺的那些號稱氫電未來的國家都有個潛台詞-核電
沒人好奇日本離島的電咋來的?如果島民願意買日核電不就完美了😂
謝謝您們的整理,讓我更了解氫氣能源,以及台灣未來可以做的政策方向😊
氢能很难普及到普通民用领域,工商业可以勉强用一下。
綠氫進口之後還算綠氫嘛,我不太懂,碳足跡怎麼沒有考量進去
用核能以及再生能源來裂解氫氣,理論上碳足跡是少的(太陽能板碳足跡是多少就不知道呢)
核分裂的碳足跡還蠻高的,生產就遠大於光電,光電回收也比核能可行@@jjwu2234
煤炭,天然氣,石油,哪個不用進口,碳足跡是否考量進去
能源運輸的碳足跡(scope3)一般會比燃燒直接產生的碳排放(scope 1)低。氫氣燃燒本身僅產生水,比起化石燃料會低很多。唯生產(绿)氫氣本身需要的電(scope2)必須來自清潔能源。
如果使用部份綠氫當運輸燃料,運輸碳排可降低不少
放心,德國技術一流又能實現普及化
我几年前用过Toyota氢气车 nightmare
车特别特别贵 动力差 加氢站特别少 加氢又贵 当着自己买概念车就可以了
考慮到台灣已經把電網拉滿整個台灣,氫氣還有多少空間?
別忘了電網運輸只會損失5%電力,更別說未來的綠氫,還要用綠電電解水來製造,勢必會有額外的能源轉換造成的損失
同意台灣氫的使用應該會和德國很不一樣。氫能主要是在解決大量/長期儲存 和長距離運輸(跨國跨洲)的問題,這些是電能的缺點。但如果未來台灣能源生產量不夠 要進口氫能,直接使用氫 是否會比把氫轉電再用的效率更好?
或許 台灣從周邊生產過剩的電力進口 類似糧食操作 做個彈性比重 是個方向 像是電商網站跟AWS租用空間一樣
@@barton0911 台灣是海島啊. 水多得很.
看看德國再生能源 再看看台灣人民還在太陽能會造成溫室效應 👍🏼
其实氢气就是种电池技术,别把它当成是种能源来看,不然会本末倒置。
別扯了!天然氣的漲價就讓一缸子德企逃離德國,價格更貴的氫,肯定讓德企競爭力進一步衰退!
如视频里的专家所言 氢气有很强的穿透性,因为氢气分子是最小的分子,即使是钢瓶也无法100%不漏氢,氢气分子会缓慢渗透进金属原子间隙,这就是“氢脆”。因此长期使用氢气,密封成本非常高,泄漏风险也会越来越高。
氫氣瓶 也沒整天到晚在爆 德國佬事出了 再來探討
@@nico-hm3tn美國和韓國加氫站都發生嚴重意外,可以上網查詢。
現在再生能源多發出來的電需要有效儲能,抽水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電池儲能燃料電池、多出來的電用於製氫也是一種儲能手段,而且比起其他儲能更具運輸優勢,這樣子氫就可以在一般市場買賣,就有商業價值,也可以加大對綠能的投資,氫儲能也可用於在再生能源供電不足時輔助發電
綠能我能你不能,之後是氫能我能你不能🤣🤣🤣
台電的虧損要多嚴重,之後電價要一次漲多少?
呃…你用風機發電,把水變成氫,再把氫用來發…電?! 為什麼要脫褲子放屁…🤔
電很難儲存,應該說 用剩餘的電力制氫,氫可以儲存
@@eric00190019 重點來了,製氫這個動作也會消耗電力。為了目前使用天然氣技術的機器燃氫我還可以理解,但拿來發電實在是做白工,目前電池科技是可以用來儲藏電力的,缺的是集體意志。
@@eric00190019 得6%生食都不夠.
@@charlietsai1177電池充放電都有損失,不用也在消耗; 再者電池價高壽短體積大,製造銷毀雙重污染,氫能完胜
水變成氫非常耗能
氫氣不能自然生成,不是初級能源,是次級能,只是一種儲能介質,應該稱為氫儲能。
發電制氫,又用氫熱水器,那為什麼不直接用電?
電的傳輸和儲存都有很大的損耗和成本,氫的高能量密度更加適合分佈式的制取和存儲。比如家庭太陽能板在白天off-peak制取氫能供家庭和車用,完全不會因為短壽的電池而污染環境
@@2cents177你的逻辑不通 甚至是造氢炸弹
任何種發電,都要建立在“不貪污”上
我已經想到 台灣氫能車 會被炒到天價
整天貪污貪汙的喊,選舉過了別吵了
@@sam598307 不能讓人安靜地貪嗎.
使用氢能的逻辑是太阳能、风能等绿电不稳定,可以利用绿电制氢。再像使用天然气一样使用氢气。不过目前氢气的运输和存储仍然有很多技术问题没有解决。
是低價化的技術還沒解決,德國都要從非洲進口綠氫了,沒運輸與儲存技術,怎麼進口?
@@ronlon1978 所以说,还在规划中,现在只是小规模试验探索,最后能不能大规模商用,还不一定。
所以应该把它当成电池来看,逻辑才通。
整体看下来觉得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很低,不符合成本
不懂..H2O還是水取出氫,重點不是缺水?像從CO2碳補捉技術降低温室效應加速, 是不是從人類生產出來的廢氣物來製成再生能源會比較理想??
海水製氫技術已經有了喔!地球暖化,南北極極冰解凍,海水水量大增,怕沒水可用?
没有绿电,何来绿氢
核能!
@@AugustineCheng直接用核电就可以了 效率高得多
10:47 德國人沒有愛?😅 台灣硬著頭皮用愛發電❤,民族主義的愛,什麼都辦得到,超英趕美大躍進!
就好像美國有一家連鎖海鮮餐廳門口總會寫一句玩笑話: "明天有免費螃蟹"是一樣的道理.
散溢的氫氣也是一種溫室氣體,不知道如何處理?
電解水來取得的氫氣稱為綠氫,但也不必然可以歸類為綠氫,必需以綠能發電的電能來電解水才能產出綠氫,但就算是綠氫,當今國際上無任一國家任一機構視氫能為綠能,因為電解水來分離氫粍能甚鉅,比燃燒氫所有產生出來的能還要粍能,所以是反效果的,如果用非綠能方式發電來分離氫,就更不知道意義何在!
要取得氫必需在氫化合物裡逆向提取,例如氫遇氧燃燒放出能量後化合成為水H2-O,若要從水中提取氫就必須逆向消粍同樣的能量,而且因為能的置換必有損粍,以致逆向比正向需要更多的能量,更不環保了。
如果再用氫氣來發電,能的置換再來一次的損粍,真不知道在搞什麼東東。
儲能效果吧
但不如太陽能+特斯拉的解決方案還比較實在快速
❤
利用電網(含核能風能光電火力等)離峰電力來電解製氫,然後以氫能車取代電池車,免除里程焦慮找不到充電樁以及排隊等充電.......夢想還很遙遠,加油!
查一下氫蝕,就知道氫氣管線有多可怕😱
氫氣要進口光壓縮就沒經濟性
产氢一般是有多余的能源才会去做的事
氢能是个环保的能源,但是安全性和制造成本不菲
外國的月亮沒有比較圓,羨慕歐盟的能源政策前要想想 ,歐盟很多國家電價都是7~8元台幣/度以上的,不要人在福中不知福
核能發電,核能融合才是未來
德國自己白癡放棄核能 反而向法國買核能
站隊美國 北溪 一二 號都被美國炸了
被迫買美國天然氣
沒有有能源 德國工業 經濟是脆弱的
生產1公斤氫消耗的電量約32.9度。理論上一輛卡車每100公里消耗約8公斤氫氣或約40公升柴油。
1公斤的氫相當於5公升柴油,柴油本週27.7,意思1公斤的氫氣價值138.5,每度電成本至少要低於4.2,甚至更少才有商用的資格。
當前平均購電成本是3.58,台電自有的太陽能與風力分別是3.98與3.86,非台電自有的平均成本則分別是4.87與6.85,就目前看起來,確實還不到推動氫能的標準。
但,有注意到非台電自有的太陽能平均是4.87?太陽能推動初期,我接觸的時候最高是9元,現在平均價格只有4.87,那是不是代表可能有些已經降到4.5元以下(超過保障額的電價)?綠能持續發展,如果及早推動氫能,太陽能、風力電廠達到保障收購電價的年限,製氫產生的利潤較高,還是自賣碳權的價值較高,電廠自有考慮。
同時,別只是著眼台灣市場,氫能那時(有儲存與運輸技術時)也是可以外銷的。
@@ronlon1978
想太多了,台灣的綠電自己都不夠用了,還拿去製氫外銷?!
算非台電的綠電成本?問題是台電購電是用他們的成本價在買嗎?當初簽的20年長約高價誰買單?
@@brucefu1046 長達20年長約高價,也是在評估建置成本後的價格。你問20年長約高價誰買單,後代要不要問高階核廢長達萬年的高額保存費用,誰買單?又,碳稅施行後,企業為了減免碳稅,必然購買碳權,碳權由綠電、有碳捕捉或去碳燃氫的燃氣發電及有永久處置場的核能發電產生。燃氣成本隨天然氣價格浮動,台灣沒有核能永久處置地,也不可能會有。那不發展綠電,要發展什麼?如果獲利率不夠高,保障收購年限不夠長,以為能吸引來廠商投資?能把技術留在台灣,讓台灣有藉他國技術發展國產技術的機會?
台灣綠電發展到一定規模,就不可能讓綠電全部灌入電網裡,因為容易造成電網不穩。正常的作法,自然是儲能或著產氫,然後,藉由儲能穩定供電,而藉產氫自產燃料,供應燃氣電廠或民用燃料。
有點像是電能和氫能設備的PK
日本豐田氫能車Mirae 何在呢?
送大陆运动会去给体育官员用了 看来会被各种嫌弃
全世界大開眼界我是專業的啊
各位,我們國發會也有公布「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行動與計畫」
有空可以看看,嘻嘻
我想台灣要執行時 我應該已經火化了
@@巫嘉偉 亂講 賴已經有規劃
每次看到歐盟的能源策略 都會讓人覺得這才是先進國家....台灣真的要好好加油
加什麼油?不可以批評黨
@@hannabeit0316 加油又不是批評....這裡是能說實話的台灣
不可以批評共產黨⋯⋯
@@peterson-p2j谁不让你批评共产党了?
@@peterson-p2j民进党是执政党啊😂你这种蠢货有选票,想想选票制就要被你这样的蠢货拖下水😢
碳足跡? 其他能源運來運去怎麼沒有人介意碳足跡? 只有氫能有?😂😂🙏
我們這群遠洋海員輪機長,46年前的發現,大艙清潔槍能量被放大千倍了!這是震驚世人能夠引起工業革命的事情,因為增加可用能量,讓世界擁有幾乎免費巨量的能源! 打破能量守恆定律,讓人類未來更幸福也更安全.
可惜在學者群內, 運用加速流體額外增加平方倍數的動能,打破能量守恆定律,不被各界所允許!!!其實一個小小花幾百萬台幣的測試,就能夠確認,可惜被台灣所有的發電產業與政治媒體全面封殺....沒有人肯測試實施,讓新式水力發電機,免費巨量的電力供應全球.
新闻挺好
重點是如何產生氫氣...., 如果還是使用電解那還是脫褲子放屁.
氢气的运输和存储
其實是簡單
門檻很低經濟效益很大
就是運用原本天然氣設備技術
只需要大力發展開拓氫氣的來源
储存就是个最大的问题了
恰恰相反储运才是最大的问题和成本;本人毕业专业油气储运;氢气压根基本能使用天然气的设备技术;氢气太过于活泼、以及分子太小;采用金属 储运会产生氢脆
台中市龍井區田中裡龍北路132號這裡是台中不是台北不是高雄
除了大自然中的氫
一般的氫要用水電解!在使用貴金屬鉑金還原成電
90%以上的商业氢的是灰氢 都是用天然气造出来的
氫無法液化,只能裝高壓容器,運輸的成本很高
不是很高,是无法承受。
非常可笑的計畫:在國外製氫再運回德國使用?!運送過程就製造了大量碳足跡?成就了國內的綠色能源!哪製氫國呢?
關核能 搞氫能根本亂來,核能才是綠氫最好的產生方法,其它的都很爛,想像太陽能晚上不能發電,還有風電沒辦法持續發電,這樣製造綠氫的品質根本亂七八糟,只能核能才是最好的綠氫製造源,24小時無碳能源供應,需要場地相比小超多。
你懂个屁
水电,太阳能,风能,氢能等大力发展会给世界带来更加新鲜的空气和环境。
用水电的囯家现在水災嚴重,後面破壞性更强。太阳能和风能比较好。
台湾其实自己要想好氢动该如何使用,如果押宝氢动能车建加氢站就算了,这个不会有前途的,如果氢动能最为储能设备用力发电或者用于化工产业还是大有前途的
德国真先进,已经可以从木星开采氢气了。
之前默克尔在任就氢能了,已经快15年的战略了,还是没看到任何起效。
美国是2003年推了个国家氢能计划
@@JohnDoe0224 但传统能源能量太大,目前页岩油都蓬勃发展,氢气看不出什么进展。
@@pengyuecai553 氢能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最致命的是运储安全目前没有很好的方案。
這是充滿矛盾的戰略。風產生的電直接來來用就好了,還要拿來產生電然後再推動車子?為什麼不直接用電動車?
氫通常做為儲能使用
再來是工業原料
目前飛機和貨輪還無法用電池
有電可以電解氫氣的話。。。為什麼還要轉換成氫氣。。然後再轉換回電力。。。
+1...
因為非洲的綠電很難直接運去德國
為什麼所有的女主播都是這樣的站姿?很robots.
我有證據
現在資訊發達,民進黨掌控的公共電視還想要唬爛民眾,難啦
不是利用水電解出來的氫氣,都不是綠色氫氣,一樣會有污染地球的產物,這樣反而又是傷害地球的化學品!再次重演地球的另一個危機😢😮
目前氫能肯定是錯誤的投資。
德國和韓國和日本押寶氫氣車
美國和英國和法國押寶核能車
美國是電動車吧
@@Matrixlin對,現在是
但未來美國是核融合車
说了半天还是储能 还要新管道 有点扯淡
等馬斯克 還有中國的比亞迪 都宣佈破產的時候
我要笑很大! 很大!很大聲
看不懂你是说什么
拿"能量"製造出"能源"再拿去低轉換率的"燃燒" ...
我剛才有錄音不是在台北不是在高雄這裡是在台中
德國電能,一半是用綠能,另一半就是採用了別的國家的石化能、核能。光明一半,邪惡一半!
幾點給你參考:德國和其它各國的目標都是2050完全淘汰化石燃料。另外,電能使用只佔德國(或全球)約1/3,剩下還有供暖和交通...
@@barton0911 德國由法國買核電,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氫碎現象解決了再說吧。。。
氫燃料,可以直接驱动喷气式军用飞机,大有作为的
日本
現在內閣好像慢了一步
台灣未來兩大電力是地熱~海洋!!可能就立不從心了!!以後有多餘的電才能製造氫!!
而台灣立法跟法規太慢了~跟烏龜一樣!!只能讓能源多元化來使用氫!!不能讓石油天然氣卡死!!
我覺的那些號稱氫電未來的國家都有個潛台詞-核電
沒人好奇日本離島的電咋來的?如果島民願意買日核電不就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