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的性徴表現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8 ноя 2024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53

  • @bamboobamboo1157
    @bamboobamboo1157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

    感谢!发明象形字的祖先真的真的了不起,是当时的顶尖文化人物

  • @ibelievemoneygrowsontrees5041
    @ibelievemoneygrowsontrees5041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 還是點個贊

  • @WandenSkelett
    @WandenSkelett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請教,「壯」字就是指成年男性到了性成熟狀態,同時身強力壯的意思嗎?
    還有「也」字與牝器有關嗎?

    • @XjjAstrus
      @XjjAstrus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這兩個字可能和生殖器關係不大

  • @Yun-Produce
    @Yun-Produce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你好,我想问一下蝴蝶在甲骨文中能找到对应的文字吗

  • @haowang9066
    @haowang9066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感谢大拿分享

  • @ljd2753
    @ljd2753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频道主说过,从甲骨文或更早时代以来,人们就是想偷懒的。页、頁,与鼎、贞的各种偷懒写法,没什么不同。从鬚简化为须,的确就是回到本字而已。

  • @OboobO_
    @OboobO_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0

    簡體字並沒有把須改為本字,仔細看,還是跟繁體字不一樣,另外中國文字演化會經歷時代演變,把鬚改為须,那须又是什麼?這是一連串的邏輯問題,就跟面與麵的問題一樣,所以我一直說簡體字是不嚴謹的簡化法,有些甚至只能稱之為中文符號,連字都算不上,個人看法

    • @Khan-hd5vn
      @Khan-hd5vn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5

      你其實只須銘記一件事 簡體字或繁體字都是中國字
      真的與taiwanese無關 taiwanese無文字

    • @xiaoyuvax
      @xiaoyuvax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6

      1:16 那你根本没有看懂视频中此处的意思。简体的“须”实际上比繁体的“須”更接近甲骨文的“须”本字,因为甲骨文本字的“须”从“人”从“彡”。后世金文把甲骨本字“页”定为了“頁”--这有甲骨文不同写法的原因(有从“首”从“儿”的写法),然后再后世为了区别须的多个意思才在上面加上了“髟”字,形成了现世的繁体“鬚”,实际上有点双重画蛇添足的感觉。甲骨的本字“云”被繁化为“雲”也是类似,主要是为了区别“云”作为“说”的假借义。但实际上汉语是分析语,根据上下文也能理解不同的意思,如今大陆简体并无难以区分的问题。而反观繁体字,其很大程度上是历朝历代文人精英阶层繁冗经典哲学的内卷的创造,并不十分“接地气”适合大众的日常便捷应用。想想民国时期有多少识字率,更毋庸说历朝历代有多少老百姓识字了,实际上多数字大多是文人阶层使用,识字成为了一种彰显社会地位的能力标志和身份象征。老百姓是情愿简单好用的。大众为了好用简化是实用所致,为官僚彰显身份繁化是内卷所致。
      再则老祖宗在创造甲骨文的初衷也并不想那么麻烦啊,不断地将象形文字简化抽象是当时显而易见的原则。梗如“憂鬱的臺灣烏龜”,用甲骨文写一百遍也比用现世繁体字来得快啊。

    • @hanskaleido533
      @hanskaleido533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因為現在的中文是從Mandarin「滿大人」來的,早就不是漢語了,這也導致很多唐詩用「滿大人」唸是不押韻的,反而用日語唸有押韻的奇葩狀況。

    • @Khan-hd5vn
      @Khan-hd5vn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xiaoyuvax 這些人不是看不看懂的問題 , 我解釋一下 ..
      49年國民黨去了台灣在政治上心態上推行大中國教育 , 既所謂政治與文化上爭正統"自我幻想為中國" 那中國哪兒去了呢 ? 稱之為 "共匪與大陸" 為的是方便妖魔與貶低
      那年代耳熟能詳人人會說的口號 消"滅共匪解救大陸同胞" 就來自這意識形態 , 這屬於系統性台灣這島嶼上第一次對中國的敵意教育
      之後由李登輝開始的本土化運動還不算真的去中國 , 只是台獨前戲與清算老國民黨與外省權貴 , 直至今日本土化已完成台獨其實就是口號是政治正確下的神主牌 , 要不要獨
      已經不重要了 .. 台灣的本土勢力非常需要一個敵人 , 老國民黨已走入歷史台灣的外省族群也走入本土 , 特別是年輕一代基本就是大和解後續
      敵人自然轉向老國民黨帶來的神主牌 "中國" 還記得老國民黨帶來的大中國教育嗎 .. 本土勢力雖憎恨國民黨但同樣繼承國民黨資產而且玩得更靈活更魔幻
      有時稱中國為中共或大陸或對岸除了方便醜化貶低還有文化使用權的問題
      有時稱中國為中國 , 例如台灣中國一邊一國 , 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 這裡你能看出台灣社會的真實假象 , 獨立更根本不重要 , 因為本土化已完成與中國鬥才是樂子
      罵中國否定中國噁心中國其實代表著愛台灣也代表著利益
      但遇上的是中國文化問題台灣人沒有發言權 , 特別是本土勢力(所謂的本省族群閩客後裔)這些人其實是台廣土(台灣廣義土著南島族群)
      老國民黨的教育陰魂不散, 49年的"自認為是中國"神主牌本土勢力雖扛的尷尬 , 明明反她去她喊的震天嘎響但文化使用權想丟也丟不掉甚至捨不得
      丟了連文字都沒了 , 怎麼讀書受教 ? 怎麼在網上噁心中國人 ?
      這貨就是個台廣土南島民族後裔 , 使用中國文化噁心中國人對他來說 那是愛台灣 你根本講不了理
      只有直接了當告訴他 干你何事

    • @Glazedmud.dailylife
      @Glazedmud.dailylife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7

      Mandarin 源自梵文mantrin,意思是「顧問」,
      傳到東南亞變成měntěri (馬來語「官員」的意思),
      葡萄牙人殖民馬六甲時借用,成了mandarim,
      然後去到中國時變成mandarin (官員說的話)。

  • @許文學臺語
    @許文學臺語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請教老師:
    且 的甲骨文 與陽具有關嗎

    • @XjjAstrus
      @XjjAstrus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

      有爭議,個人認為不是,而是“俎”。

    • @許文學臺語
      @許文學臺語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XjjAstrus 期待您介紹 且、俎、祖...等字 感恩!

    • @yanwang5820
      @yanwang5820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记得这个说法源自郭沫若。当时材料有限。

    • @ShiQin-jl5dm
      @ShiQin-jl5dm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甲骨文解读汉字本义时,除了文献支撑,还有一种方法:通过含有该字形成的字族,寻找语义共性,来推测本义。举例来说“且”形成的字族中“姐”“祖”“诅”等。当然,我列举的字可能不够严谨。“且”除了男性生殖器,刀俎,还有一说,类似祭祀祖先的碑。 这也是为何,文字学有一说,形声字的声旁除了表音,很多还同时兼有表义的作用。比如清、请、情、晴等等。

    • @tsihonglau
      @tsihonglau 12 дней назад

      不知道,西周金文是【心】字,畫鳥和卵。至於為什麼跟心智有關,可能古人認為男人是下半身思考,至於女人沒有心智可言。

  • @ClarenceKe
    @ClarenceKe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還有非與且也是,想入非非。

  • @高瞻远瞩-q5k
    @高瞻远瞩-q5k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平民男性為--人、元
    貴族男性為--大、天
    平民女性為--女、母
    貴族女性為--太、爽

    • @XjjAstrus
      @XjjAstrus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嗯~~其實並沒有這種區別

    • @高瞻远瞩-q5k
      @高瞻远瞩-q5k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XjjAstrus 商周時期等級森嚴,甲骨文已有嚴格的等級劃分,細讀商周卜辭和文獻,就可感受到。“人”和“女”作側面彎腰屈恭形,“大”和“太”作正面尊貴形。大禹、大邑商、大皞等,太姜、太姒,太妃、太太等,后世乃沿襲此俗,稱貴族為“大人”、“太太”。平民則稱“小人”、“小女子”等。甲骨文造字,正面形多有褒意,側面形多有貶意,如“奧”和“鬼”,代表正邪鬼道。

  • @albertyi4798
    @albertyi4798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牝器不像啊

  • @randomtalk3236
    @randomtalk3236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吴彦祖+张柏芝 = 商武丁+妇好,画得有点像哦

  • @台灣雲豹-u8l
    @台灣雲豹-u8l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簡體字跟文革一樣,就是個災難

  • @心契默言
    @心契默言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四夷重洋盡濤聲
    海波盪漾推氣象
    神器浩然雷風恆
    風雷益器弭殺機

  • @yenyolin6468
    @yenyolin6468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台灣字傳承了甲骨文的象形意境,不像中國字光從字型大都根本看不是啥義!

  • @toh81390
    @toh81390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另一個不同看法,甲骨文是用簡單的線條符號表達他們的"語言",各種事物與概念是人腦中用語言建構出來的.大家都會有這個情況想寫一句話卻有幾個字忘了怎麼寫.語言才能連結腦中的想法.書寫只是把語言翻譯成文字而已!脫離語言你把甲骨文當成表情包研究那就脫離文字的範疇了,表達語言的才是文字。
    上次幾十種人牲甲骨文介紹,我的心得就是這些字不可能是單音.這次也一樣.作者很認真資料很詳實.但是我相信語言學文字學的基本規律是古今皆同的.今天的漢語必須用公虎母虎公豬母豬來區分這些字.商朝人也無法例外.因為一字一音根本無法正常語言對話溝通.中文圈很多這些似是而非的觀念,一字一音的語言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現在漢語8成以上的單字都是兩個音以上的組合,例如:「現在」「漢語」「單字」「都是」「以上」「組合」,有一種說法現在漢語為吸收大量新的文明產生太多單字必須用多音節組合新字,但是商朝也沒原始到可以用一字一音的語言來溝通,聽過非洲原始布希曼族的語言就知道,商朝人還能原始得過非洲土著嗎?
    這些錯誤的觀念還有以前說中文是象形文字,是表意文字,這些觀念都是錯的。連甲骨文都不夠象形了,更別提漢字,而全世界的文字都是表音文字,因為文字要表達語言.除非是聾啞人社會發明的文字。

    • @sjsupa
      @sjsupa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你的意思是,1000多年前的说文解字是骗人的?

    • @toh81390
      @toh81390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sjsupa 5這樣說吧!三千年以來漢字所有文字紀錄都說世界是天圓地方,你說他們有沒有說謊騙人.
      換個角度所有你知道的古人他們的知識水準在現代文明中連小學都畢不了業.而文字學語言學通常是大學才教的科目.

    • @ShiQin-jl5dm
      @ShiQin-jl5dm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您混淆了几个基本概念。“语”和“文”。一种语言往往都可以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口语和书面语在过去,常常存在巨大差异。这是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追求“语”和“文”同步,来普及教育。甲骨文通常因意构形,即根据要记录的概念来创造文字符号。故单字常常是一个词。它也当然只有一个读音。 至于现代汉语产生了大量双音节词,是因为随着生产力发展,出现了大量新事物,新概念。其他语言往往创造新词,而汉语则不同,用已有的汉字进行组合,通过“拉长”词的长度,来表示很多的新事物。比如,汽车,电脑……

    • @ShiQin-jl5dm
      @ShiQin-jl5dm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大胆质疑,小心求证。推翻专业观点,一定要用专业的论据。不能太想当然。

    • @sjsupa
      @sjsupa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toh81390 你得了吧。古人当然知道自己文字在当时怎么读的。这哪里需要什么现代知识。
      然后你要告诉我,许慎专门编一本书来骗人,把多音节的字故意记成单音节的?所为何哉?

  • @espanol4211
    @espanol4211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為何心的象形長的這麼像男性生殖器?❤

    • @XjjAstrus
      @XjjAstrus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只是像而已😁

    • @tsihonglau
      @tsihonglau 12 дней назад

      本來就是,不用懷疑。

  • @總統好
    @總統好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甲骨文其實不是源自黃河流域,而是百越民族的發明越人北上建立夏。

  • @pagongtagi6124
    @pagongtagi6124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两粒中间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