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俗共願建設人間淨土 - 中華人間佛教會聯合總會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13 янв 2025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14

  • @bruceli166888
    @bruceli166888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若要佛教興 唯有僧讚僧。南無阿彌陀佛。

  • @欣芳謝-t2o
    @欣芳謝-t2o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南無阿彌陀佛🙏🌄💐

  • @劉極樂
    @劉極樂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阿彌陀佛

  • @鄭麗嬌-y7k
    @鄭麗嬌-y7k 2 года назад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方美玲-n4x
    @方美玲-n4x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

  • @郭金華-h2k
    @郭金華-h2k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

  • @286beer
    @286beer 2 года назад

    💖💖💖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2 года назад

    當年天竺各方論師所共推崇的第一義天 玄奘大師造作《成唯識論》,辨正安慧、清辨及小乘、外道等人所說的錯誤言論時,曾將安慧、清辨……等人的名號寫在論中,但因為窺基大師當時考慮到指名道姓時,可能會破壞 當時中國佛教界的和諧氣氛,所以力勸玄奘大師,將安慧……等人的名號刪除,都用「有義(「有義」意為:有人如此說)」二字代替;又勸 玄奘大師不須盡理破斥,只需略辨就可,以免刺激安慧、般若趜多……等謬法的後繼弘傳者。亦因此故,窺基菩薩不曾弘傳 玄奘菩薩在西天所造的《制惡見論》以免刺激當時眾多俱舍宗的法師們 ,以免有人因此而毀謗 玄奘菩薩貢高我慢;如今《制惡見論》也因此而失傳了,成為佛教界眾多佛弟子的一大損失。
    但是時移勢易、事過境遷之後,窺基大師卻發覺:那些被 玄奘菩薩所破斥的安慧、般若趜多……等人的邪見,卻繼續在流傳;甚至有人以安慧的論著,用來抵制玄奘菩薩與窺基大師所弘傳的正知、正見、正法;因為大家都不知道 玄奘菩薩在論中所破斥的某些「有義」等說法,就是安慧及其徒弟般若趜多的破斥大乘法的邪見。聖 玄奘菩薩雖然在《成唯識論》中辨正了安慧等人所說的法義錯誤,但因為沒有指名道姓,所以仍然無法讓大眾了知安慧……等人所弘傳的《大乘廣五蕴論、破大乘論》等法義是錯誤的,所以仍然有人繼續弘傳安慧所造的《大乘廣五蘊論》的錯誤法義,繼續誤導眾生,使得邪論可以繼續抵制 玄奘菩薩的如來藏正法。
    後來窺基大師探討這個原因以後,才發覺到:眾生並不了解 玄奘菩薩論中所舉示「有義」等邪見,就是安慧……等人所說的邪謬法,所以讀了 玄奘菩薩的《成唯識論》以後,仍然不知道安慧等人所說 《大乘廣五蘊論》的法是錯誤的,所以就會有一些沒智慧的法師與居士,繼續弘傳 安慧等人的邪謬法義,繼續誤導眾生,繼續破壞正法。窺基大師探究到此,才發覺當年 玄奘菩薩明指安慧……等人法號而作辨正,真是有遠見的看法;唯有這樣指名道姓而指出其過失,才能彰顯正法的真實義,才能使正法不會被邪見所混淆。這才發覺到自己當年 當好人而求和諧,勸請 玄奘菩薩删除論中安慧等人法號,以「有義」二字代替,希望維持佛教界和諧表相的作法,其實是錯了;因此不得不再將《成唯識論》加以註解,並於註解《成唯識論》的《唯識述記》中,負起責任來,指名道姓而說安慧等人之法義錯誤,指出《成論》中的某些「有義」等他人所說法義,即是安慧、清辨……等人所說的錯誤邪法,藉以補救自己當年「力勸 玄奘菩薩不指名道姓」的過失。
    因為 窺基菩薩認為安慧、般若趜多……等人是破法者;後來也發覺:如果不指名道姓而辨正法義正邪處,則當世眾多法師居士仍然不知道誰的法義是邪論,仍不知遠離;所以仍須指名道姓而破斥之後,正法才能彰顯,而不被安慧等人似是而非的邪見所破壞。故於《成唯識論述記》中 ,多引《成唯識論》本文,用來廣破安慧法師之說,並指名論中所說有義者,即是指安慧師徒。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2 года назад

      譬如窺基大師如是說 :
      【述曰:若起分別「我、法」二執,「凡」墮惡趣,「愚」障聖道;凡「無聖道」故,愚「聖可生」故,各偏義說。恐有此過故,我 世尊不為開演,然不為說 「凡、愚第七識恒緣第八,執為我法,二見亦生。」何故不為「凡、愚」等說?此即南印度羅羅國正量部僧名般若趜多:此名惠藏,安慧之學徒,三代帝王師,造七百頌毀謗大乘。論中作如是說:「是佛說者,何故相違?」撥大乘理為非善說。此不達義,謂不為說:「其第七識但生俱生我見」,不生惡趣,未障聖道;若為說時,便增「煩惱、所知」分別我、法二見。第六者起障生聖道,便生惡趣,故不為說。何開第七俱我見也?此唯有覆,彼不善故,前為說別。而汝不知俱生、分別二惑過失,妄為此難。此即 大師(大師者謂聖 玄奘菩薩)於《制惡見》中有此分別,西方師等咸皆宗仰。後戒日王三度往喚般若趜多,欲共我 大師論議,辭不肯來:一度辭不能乘馬,一度辭輿熱;復將母象往迎。即辭年老;遙歎 大師,深生敬伏。但以(大師)智窮海性,學盡玄源,故所出言千古模範;然觀「凡、愚」俱愚法故,故不為說。若不愚法,雖決定性,亦為說之。然後有難:「如外道等雖為不說有阿陀那,亦有分別「我、法」障生。此何不為說者?」不然!彼妄計我,沉淪惡趣;冀其修無我,而得斷除;今更為說(有如來藏),返增重病:彼便執為實體別有,分別「我、法」,深增惡趣,故不為說。雖有種性,可聞信解;根未熟故,亦不為說。如一乘法,信根若熟,即便為說。此中約全五性作論,非約少分,故不說言。雖有種性,根未熟者 生誹謗故,不為他說深細等義。】
      謹將《述記》之文句,語譯如下:
      【如果是外道凡夫,聽到 佛在阿含時期宣演諸經時,破斥外道的常見與斷見以後,再聽到 佛宣說阿陀那識的殊勝微妙、難知難解的正法以後,如果不能真實理解 佛所說的阿陀那識與六識心體迥異的地方,而誤認為阿陀那識就是外道所墮的神我、梵我的第六意識心的我,因此而生起錯誤的見解,分別思維阿陀那識,以為阿陀那識同於外道神我的意識心,就會產生了我執與法執。如果是重新再執取意識能見、能聞……乃至能覺之自性,作為「常住不壞我」的話 ,就會產生了我執;這些產生了我執的凡夫,將會因此而毀謗 佛「所說法前後矛盾」;因為這樣毀謗 佛及「佛所說法」的緣故,這些凡夫將會墮落於地獄、餓鬼、畜生道等三惡趣中;如果是愚痴不解大乘般若的二乘聖人,則將會因此而不信受大乘法義,或者不再信受 佛所說的二乘解脫道正法,因此而障礙他們修證聖道。
      學佛應該以有修有證的法師學
      由兩千多年來的佛教界著作以觀看,從現代的法師的著作中觀察,以及從跟隨他的那些法師與居士的著作、錄影帶中觀察,也證實事實上一定會如此,所以全部都離不開所說的情況 ,全部都會誹謗說 世尊後來所說的如來藏同於外道的神我,又說 世尊所說的如來藏只是方便誘引害怕落入斷滅境界的執我凡夫所施設 的法,並非真的有如來藏阿賴耶識;現在的法師與他的追隨者都是如此,都如此嚴重的誤會 佛意。 世尊觀察到一定會如此,所以絕對不為凡夫與定性二乘聖人宣講如來藏阿陀那識。所以 世尊才會以偈而說:「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因為這個阿陀那識必須要親證以後,才有能力現觀,才會真的相信 世尊的教示,否則往往會滋生誤會;未悟之人,若要了解這個道理,必須有兩個條件:
      一者有真正的善知識,以著作或言辭詳細的說明這個道理;
      二者,聽者的大乘信根信力成熟,性障已薄,聞已能信。否則,聽聞之後而不誹謗者,極難可得。如是信根信力成熟而又性障微薄者,譬如古時憨山法師、廣益法師,即是其人也。所以廣益法師曾於解釋「八識規矩頌」時,對學人作了如此說明:
      ※「二乘不了因迷執,由此能與論主諍」:此頌第八(識)深密義。言「二乘」者,簡非大乘;謂小乘不知者,以 世尊一向未曾顯說,故二乘人不信有此識。所以不說者,以此識甚深微細,非思量所知,非二乘智慧所覺;在菩薩地盡(等覺地),亦不能盡知;唯佛與佛乃能究盡,故不說耳。故云:「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陀那」,此云執持。此識之體,深隱精微,故曰「微細識」。 「習氣」,即所持種子;謂識中無始微細生滅、念念受熏;以此習種能發現行,引生諸趣,於根身器界流轉無停,故如「暴流」。 「真非真恐迷」言:「我若說為真,其奈帶持種子,妄習不除,眾生將迷妄為真,未免瀑流漂轉。我若說非真,其奈體即真如,離此無真,眾生將棄真為妄,未免向外馳求。由此真與非真,二俱難言,是故,非時非機故,我常不開演。」以不令眾生墮彼二種之迷故也。以 世尊尋常但為小根說六識,建立染淨根本,故二乘一向未聞;以淺智難知,故不了耳。又云:「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故曰因迷執,以小乘不信有此識,故大乘論師引三經、四頌、四教、十理,證有此識,故云「由此能與論主諍」。※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2 года назад

      宗喀巴不知道意根就是末那識(印順襲他的錯誤思想)堅持將古天竺假冒大乘菩薩身份之安慧論師所提出的六識論邪見認作是正法,又把末那識排除在十八界法之外,使圓滿的十八界法變成殘缺的十七界法。宗喀巴又把第六意識當作生死流轉之主體識,認為意識可以去到未來世,堅執意識常住不滅,故又成為常見外道,仍是未斷我見的凡夫;他不知道意識在眠熟無夢時、昏倒悶絕時、真正死亡時、無想定以及滅盡定中時,都是會斷滅的,滅後必須依阿賴耶識為因及等待其他助緣才能再次生起。又因宗喀巴對實相心的無知,更未曾證得真正實相心,他把意識不起一念時誤認為是空性心,明文主張意識能生一切法,認為是一切法的根源;但意識其實是生滅法,故他在《廣論》中所說的法又都是無因論的斷滅見:雙具斷常二種外道邪見。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2 года назад

      末法時期要有智慧方能辨邪
      若不能知安慧之見乃是以誤會小乘法之邪說,用以破壞大乘法 ,則未來世仍將有人再步今時印順法師諸人後塵,再引安慧之邪說,用以破壞正法,藉以否定三乘菩提根本之阿賴耶識心體,妄謗為生滅法,則將使後世學人誤信阿賴耶識是生滅法;誤信之後則將永無證悟之時,則將使後世學人永離三乘菩提之親證,只能墮於純想像、純研究之佛法「假名修證」中,同於今時達賴喇嘛與印順法師之所墮。
      由是緣故,應當以較為淺顯之口語化文字,將 窺基大師於《述記》中明指安慧之名而作破斥之處,加以語譯、註解、表顯,由是能將識蘊之真義表顯,令眾周知,悉令遠離錯認識蘊為實相之境界,方能彰顯 玄奘菩薩與窺基大師古時造作《成論、述記》之護法大功德,方能使當年 玄奘菩薩破斥邪說、救護學人悉入正道之功德彰顯,方能使四眾學人了知正法之異於安慧邪見所在,方能令今時後世學眾,了知《大乘廣五蘊論》之邪謬事實,免再追隨安慧之邪見,方能救回今時後世妄自誹謗阿賴耶識心體之人,方能救回隨彼同入邪見之人悉皆回歸正道。由是緣故,乃檢安慧之《大乘廣五蘊論》詳審閱讀,發現其過極多,應當加以揀擇,令今時後世諸多學人,不再墮於安慧之邪見中,免除後人再墮「毀謗根本大法」之最重罪中,欲成就護法之大業,求令深妙正法久住人間而不受破壞,欲救彼等諸多因故步入邪見、因故破壞根本大法之破戒者。
      次者,由於安慧法師之故意破壞大乘法,導致後來其徒般若趜多寫作《破大乘論》,正式而且公開的否定大乘法。彼師徒二人既故意毀謗大乘法道根本之第八識,將實相心阿賴耶識謗為生滅法、所生法,導致今時印順法師等人隨從安慧師徒之邪說,以其邪說而解釋、而弘揚「大乘法」力謗阿賴耶識為生滅法,實已成就誹謗大乘方廣法義根本之最重罪。彼諸人如是過失之產生,雖因性障與私心所致,實亦咎在古時安慧師徒之始作俑、現代印順法師之倡導,令彼等信以為真而得引以為藉口故;由是緣故,對安慧師徒實不應冠以菩薩名義,亦不應冠以大乘法師之名,彼等二人乃是小乘根性之法師故,實以誤會後之小乘法而故意破壞大乘法之惡人故。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2 года назад

      阿底峽以第六意識的見解取代唯識第八識詳見《阿底峽尊者傳》·頁二十一
      尊者(阿底峽)初依響底跋譯寂靜或清淨等多義,學《唯識》見。次捨棄《唯識》見、受持《中觀》見時,響底跋深生不悦曰:「言弟子者,是須續持其見者也。」
      馬鳴菩薩以第八識如來藏修習止觀的方法如下:
      《大乘起信論》
      若修止者。住於靜處。端坐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於空。不依地水火風。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來無想。念念不生。念念不滅。亦不得隨心外念境界後以心除心。心若馳散。即當攝來住於正念。是正念者。當知唯心。無外境界。即復此心亦無自相。念念不可得。
      這是廣明修習止觀的歷程,而修心入定的方法,在這當中也完全指示的很清楚。「住於靜處」就是遠離外緣熱鬧的地方。天台小止觀有說到:想修學入定,要先學習調和身、心、息。文中所說的「端坐」,就是「調身」,身體不俯下、不仰上,所以說「端坐」。「正意」就是「調心」,不昏沈、不掉舉,寂照現前,所以說「正意」。
      但是這裡所說的修止觀的方法是:不依氣息,因此不調息,不依氣息形色,這是離自身;不依虛空四大,是離外在的世界;不依見聞覺知,則是離心意識。所以古大德在教人參禪時都說:於内,要沒有身心之見,於外,也沒有世界之相,只須離心意識去參,要超越凡聖的方法去學,要遠離妄想境界的企求,因此這裡都說「不依」,也就是「脫離」的意思。
      「一切諸想」至「念念不滅」這五句,正是用心的方法。一切眾生,迷失了本有的真心,一向以來都是用妄想心在做事,因此現在要修習,最重要的就是去除念想。所以《楞伽經》中說:「從上諸聖轉相傳授妄想無性」這一句話,是最為明白切要。
      問:妄想無性,要如何除呢?
      答:「一切諸想,隨念皆除。」意思就是說:這一念乃是直心正念真如之念。現在用心,只要提起這一念為主,再沒有第二念,以這一念的觀照之力,若見妄想一起,就隨即一念照破,當下消滅,更不容其相續,這也就是永嘉禪師所謂的「斷相續心」,參禪的要訣,再也沒有超過這一念了,這已是明確的指出修行的重點。
      從清辯論師的祈禱文就可看出,根本就是六識論者與第八識如來藏根本不相應,這就是應成派的祖師從頭開始就把 龍樹菩薩的中觀解釋錯誤, 龍樹菩薩的中觀並沒有違反唯識第八識如來藏,反倒是應成派的祖師錯解了中觀,以第六識的緣起性空來解釋第八識如來藏 這就是有很多人不認同的地方。
      龍樹菩薩 八不中道並不是斷滅空,是以第八識如來藏為主體。
      由此段文就可看出密宗根本不是佛教
      (這就是宗喀巴毀壞佛法的證據)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六:此復父母貪愛俱極,最後決定各出一滴濃厚經血,二滴和合住母胎中,猶如熟乳凝結之時,與此同時,中有俱滅,與滅同時,即由阿賴耶識力故,有餘微細諸根大種和合而生,及餘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摶生。爾時識住,即名結生。(諸有不許阿賴耶者,許為意識結生相續。)
      即由阿賴耶識力故,有餘微細諸根大種和合而生,及餘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搏生。爾時識住,即名結生。
      此段是 彌勒菩薩《瑜伽師地論》卷一所說。
      諸有不許阿賴耶識者,許為意識結生相續。
      此段是宗喀巴引用密宗祖師第六意識立宗所說。( 這段話的意思是宗喀巴允許密宗祖師以第六意識取代 彌勒菩薩第八阿賴耶識)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2 года назад

      此說明第六意識緣起性空是斷滅空 第八識如來藏是實際空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383
      善現,勝義諦中,世間法無生無滅、無染無淨;出世間法亦無生無滅、無染無淨,以畢竟空、無際空故。善現,勝義諦中,有漏法無生無滅、無染無淨;無漏法亦無生無滅、無染無淨,以畢竟空、無際空故。善現,勝義諦中,有為法無生無滅、無染無淨;無為法亦無生無滅、無染無淨,以畢竟空、無際空故。
      《大乘起信論》 馬鳴菩薩造
      下示三大義。所言義者。則有三種。云何為三。一者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二者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一切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薩皆乘此法到如來地故。
      若要說明它的體,則「唯一真如,平等不二,不增不減」,這只是就「體」說。若要依如來藏隨染淨而言的話,那麼,以隨淨緣而轉,則具無量自性功德,就成就出世間因果;以隨染緣而轉,則變自性功德而為恒沙煩惱,就成世間因果,這樣才顯出「相」和「用」。因為這三大的特性,是不受染淨或生滅的影響而變化,因此名之為「大」,諸佛菩薩皆是乘此心,是故名之為「乘」,整部論的主要內容,都是在說明這個道理,所以這是「論」所據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