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說・長篠之戰(武田篇)| 還在30年前的「武田騎兵隊」?從軍制、馬匹、戰法分析武田騎兵隊。以及決定長篠之戰勝敗的「陣城說」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11 дек 2024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153

  • @user-AlexGoshinn
    @user-AlexGoshinn 3 года назад +43

    在下也去過多次原戰場考察,很贊同先生說法--甲府的武田博物館既有當時馬匹整骨可以觀看,其體格之小,恐怕難以結隊衝鋒。另外武田勝賴最大的失誤其實並非軍事,而是手握甲上駿三國危地時的外交失措和父親留下的威信危機。

    • @kebaichen919
      @kebaichen919 2 года назад +5

      我在这里只提及日本在来馬,因为我非常欢这些馬。同样是日本在来馬节目,和您举例的那个节目大相径庭。节目中有五人同时身着丸武造低配置朱具足骑木曾馬冲过测速仪,测速为48公里每小时通过!本站有该视频,武田骑马队好像是标题。木曾馬平均身高的最大值是135厘米,博物馆的120厘米的馬遗骨只能是个体例子,这就好比人同样有大小个子的差异,木曾馬也是最优良的馬种之一的蒙古馬的后代,蒙古馬的平均身高最大值也是136厘米的样子,一米七几的人骑上去也有点人大马小,头重脚轻的感觉,但这不妨碍蒙古骑兵对欧洲的冲击,蒙古的具装骑兵其实非常可怕,可惜世人眼中仿佛只有来自蒙古国的浪漫骑射。因为比较是后裔,所以木曾馬和蒙古馬一样的吃苦耐劳,可以不用钉马掌翻山越岭,耐力和生存能力极为强大,能吃粗劣的食物,这些都不是娇贵的纯血马所具备的。有个昭和时代末期的纪录片专门介绍日本在来馬,片中一位北海道的老先生每逢大雪封山,就将他的几匹和种馬放进山林,来年春天再来山中唤馬,用铃铛,这些馬就在山中度过北海道的冬天,其生命力之顽强简直叫人叹为观止,纪录片本站就有,本站不愧为天下第一视频站,一众日本在来馬的纪录片很容易找到。
      纯血马是英国人西元18世纪左右才开始培育的,最初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培育出世间速度最快的馬,结果他们真的做到了!中世纪的欧洲军马虽然大于蒙古馬和日本在来馬,但也是中等大小,当时(中世纪)阿拉伯馬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馬了加之此馬聪明,耐受力、速度和耐力的平衡性优良,因而是作为宝马一般的存在,尤其是作为战马深受各国军队的喜爱。
      我提及的第一个节目中就有说明存世的以木曾馬为代表的日本在来馬都不是做战马的都是荷马,四肢短粗,X腿,粗短的腰腹部,都是作为它们身为荷马的特征,即便如此这些木曾馬也可以搭载身穿当世具足的骑手以48公里每小时做快速奔跑!在明治时代,日本最后的优秀战马是著名的日本在来馬:南部馬,青毛名馬胜号身高151厘米,明治天皇的爱馬金华山号149厘米都是南部馬的杰出代表,由于战国时代古人的身高平均值男性不及160厘米,所以如果能拥有145至150厘米的宝马对于武士们来说将是非常幸福的事情。虽然作为明治维新中一些极端改革行为的牺牲品,珍贵程度远高于木曾馬的南部馬却不幸消逝了,虽然身为日本在来馬中的翘楚,正因为其作为军马却反遭到舶来之物英国纯血马的取代。反倒是农家自用的的木曾荷馬等8个品种有幸得以保留。加之近几十年日本政府的拯救与保护,八种在来馬均得到了妥善的照顾。南部馬虽然消逝,所幸两匹南部馬名马的标本都极其完好的保存了下来,至少可以一窥其生前的风采。谷歌有不少高清照片可供欣赏

  • @linjay504
    @linjay504 3 года назад +18

    小的淺見:當時戰場就如同兵長去參訪的地形應該大致上是差不多的,而片段中也看到山坡下是田野地形,由此可知當初武田勝賴不可能會用馬來做進攻,馬光是要前進泥濘沼澤就很困難了何況是衝鋒,在還沒看過「一代才將武田信玄」也以為武田軍是由騎兵隊組成加上電玩遊戲渲染,當我看過「武田信玄」相關書籍才發現根本沒有騎兵隊,但是我還是覺得黑澤明大師的「影武者」是非常棒的電影。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8

      「影武者」真的是很棒的電影,這一點真的無庸置疑。而且在黑澤明的年代,正好是三段射擊+武田騎兵隊說法最流行的年代。
      看電影的時候娛樂歸娛樂,看完電影之後探討歷史歸歷史,這樣就能同時享受兩種不同樂趣。

  • @卜口子邑
    @卜口子邑 3 года назад +9

    我之前一直覺得當騎兵看到成排的馬柵及後面的鐵炮還對其發起衝鋒,比較像是玉碎戰打法,除非當時騎兵能衝倒馬柵,否則遇到了馬柵後行動力立刻歸零,騎兵機動力優勢全失,只是變成鐵砲的活靶。不管勝賴再怎麼無能,手下那些家臣也還都是身經百戰的猛將,所以除非武田軍受到敵軍逼迫而發起自殺衝鋒,否則通說的單憑結合三段鐵砲及馬柵就大破武田騎兵的講法有很多不合邏輯的地方,也就是說通說就算為真,但是也省略了很多細節跟前因後果。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4

      是的,而且武田的部將都是率領自己旗下的戰力出戰。如果勝賴真如通說那樣缺乏人望,部將對他極不信任的話,部將不會把自己寶貴的戰力拿去打玉碎戰。通說有很多地方都值得商榷。

    • @williamjameslau
      @williamjameslau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SamuraiTraveller 其實有一套說法是長篠之戰中的武田勝賴發現歸路被截, 只能在設樂原放手一搏, 豈料織田信長的動員能力遠超武田勝賴想像, 而且織田信長征戰二十餘年, 在兵力調動上能比得上長篠之戰的只有織田家筆頭家老柴田勝家率領織田家主力部隊迎戰上杉謙信的手取川之戰, 而且史學家一般認為手取川戰之戰水分極高, 難以辨認真偽, 只能以上杉謙信在北陸道的勢力擴張作估計, 一般相信織田家在戰役中不至於大敗收場, 至於後來的甲州征伐中, 其實當中不少織田家的兵力都是來自武田家倒戈的家臣和國人眾

  • @张献忠-j8t
    @张献忠-j8t 3 года назад +8

    武田胜赖打仗能力其实可以的,在长筱之战之后还对德川家发动了大大小小的战役,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胜利,其实武田家没落主要是信玄大扩张之后留下的内政问题,不是表面的几场战斗就定下的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8

      的確如此,武田雖然在長篠之戰打了敗仗,還是維持了七年的家業,在對抗德川、北条的戰場上都還能維持住五五波的水準。
      以戰國大名的表現來說,勝賴已經是水準以上。不能只因為武田家最終被信長滅了,就武斷地認為勝賴是無能的主君。

  • @feida0000
    @feida0000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讓我想到5、6年前有個人一直跟我爭辯日本騎兵的事情到問候我家人。
    希望當年那位仁兄能看這集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3

      歷史的事情可以討論,不過討論到問候家人就不太好了。

    • @kebaichen919
      @kebaichen919 2 года назад

      做人不文明真的要不得,那个人太极端。但关于馬的知识还是要多了解一点比较好 :我在这里只提及日本在来馬,因为我非常欢这些馬。同样是日本在来馬节目,和您举例的那个节目大相径庭。节目中有五人同时身着丸武造低配置朱具足骑木曾馬冲过测速仪,测速为48公里每小时通过!本站有该视频,武田骑马队好像是标题。木曾馬平均身高的最大值是135厘米,博物馆的120厘米的馬遗骨只能是个体例子,这就好比人同样有大小个子的差异,木曾馬也是最优良的馬种之一的蒙古馬的后代,蒙古馬的平均身高最大值也是136厘米的样子,一米七几的人骑上去也有点人大马小,头重脚轻的感觉,但这不妨碍蒙古骑兵对欧洲的冲击,蒙古的具装骑兵其实非常可怕,可惜世人眼中仿佛只有来自蒙古国的浪漫骑射。因为比较是后裔,所以木曾馬和蒙古馬一样的吃苦耐劳,可以不用钉马掌翻山越岭,耐力和生存能力极为强大,能吃粗劣的食物,这些都不是娇贵的纯血马所具备的。有个昭和时代末期的纪录片专门介绍日本在来馬,片中一位北海道的老先生每逢大雪封山,就将他的几匹和种馬放进山林,来年春天再来山中唤馬,用铃铛,这些馬就在山中度过北海道的冬天,其生命力之顽强简直叫人叹为观止,纪录片本站就有,本站不愧为天下第一视频站,一众日本在来馬的纪录片很容易找到。
      纯血马是英国人西元18世纪左右才开始培育的,最初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培育出世间速度最快的馬,结果他们真的做到了!中世纪的欧洲军马虽然大于蒙古馬和日本在来馬,但也是中等大小,当时(中世纪)阿拉伯馬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馬了加之此馬聪明,耐受力、速度和耐力的平衡性优良,因而是作为宝马一般的存在,尤其是作为战马深受各国军队的喜爱。
      我提及的第一个节目中就有说明存世的以木曾馬为代表的日本在来馬都不是做战马的都是荷马,四肢短粗,X腿,粗短的腰腹部,都是作为它们身为荷马的特征,即便如此这些木曾馬也可以搭载身穿当世具足的骑手以48公里每小时做快速奔跑!在明治时代,日本最后的优秀战马是著名的日本在来馬:南部馬,青毛名馬胜号身高151厘米,明治天皇的爱馬金华山号149厘米都是南部馬的杰出代表,由于战国时代古人的身高平均值男性不及160厘米,所以如果能拥有145至150厘米的宝马对于武士们来说将是非常幸福的事情。虽然作为明治维新中一些极端改革行为的牺牲品,珍贵程度远高于木曾馬的南部馬却不幸消逝了,虽然身为日本在来馬中的翘楚,正因为其作为军马却反遭到舶来之物英国纯血马的取代。反倒是农家自用的的木曾荷馬等8个品种有幸得以保留。加之近几十年日本政府的拯救与保护,八种在来馬均得到了妥善的照顾。南部馬虽然消逝,所幸两匹南部馬名马的标本都极其完好的保存了下来,至少可以一窥其生前的风采。谷歌有不少高清照片可供欣赏

  • @張夢桓
    @張夢桓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頭香!!!!!
    武田軍編組中騎馬兵所佔的比例、日本馬不利衝鋒的特性、以及還原騎馬武士的作戰方式,都解說得很清楚,感謝月翔兵長。

    • @kebaichen919
      @kebaichen919 2 года назад

      我在这里只提及日本在来馬,因为我非常欢这些馬。同样是日本在来馬节目,和您举例的那个节目大相径庭。节目中有五人同时身着丸武造低配置朱具足骑木曾馬冲过测速仪,测速为48公里每小时通过!本站有该视频,武田骑马队好像是标题。木曾馬平均身高的最大值是135厘米,博物馆的120厘米的馬遗骨只能是个体例子,这就好比人同样有大小个子的差异,木曾馬也是最优良的馬种之一的蒙古馬的后代,蒙古馬的平均身高最大值也是136厘米的样子,一米七几的人骑上去也有点人大马小,头重脚轻的感觉,但这不妨碍蒙古骑兵对欧洲的冲击,蒙古的具装骑兵其实非常可怕,可惜世人眼中仿佛只有来自蒙古国的浪漫骑射。因为比较是后裔,所以木曾馬和蒙古馬一样的吃苦耐劳,可以不用钉马掌翻山越岭,耐力和生存能力极为强大,能吃粗劣的食物,这些都不是娇贵的纯血马所具备的。有个昭和时代末期的纪录片专门介绍日本在来馬,片中一位北海道的老先生每逢大雪封山,就将他的几匹和种馬放进山林,来年春天再来山中唤馬,用铃铛,这些馬就在山中度过北海道的冬天,其生命力之顽强简直叫人叹为观止,纪录片本站就有,本站不愧为天下第一视频站,一众日本在来馬的纪录片很容易找到。
      纯血马是英国人西元18世纪左右才开始培育的,最初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培育出世间速度最快的馬,结果他们真的做到了!中世纪的欧洲军马虽然大于蒙古馬和日本在来馬,但也是中等大小,当时(中世纪)阿拉伯馬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馬了加之此馬聪明,耐受力、速度和耐力的平衡性优良,因而是作为宝马一般的存在,尤其是作为战马深受各国军队的喜爱。
      我提及的第一个节目中就有说明存世的以木曾馬为代表的日本在来馬都不是做战马的都是荷马,四肢短粗,X腿,粗短的腰腹部,都是作为它们身为荷马的特征,即便如此这些木曾馬也可以搭载身穿当世具足的骑手以48公里每小时做快速奔跑!在明治时代,日本最后的优秀战马是著名的日本在来馬:南部馬,青毛名馬胜号身高151厘米,明治天皇的爱馬金华山号149厘米都是南部馬的杰出代表,由于战国时代古人的身高平均值男性不及160厘米,所以如果能拥有145至150厘米的宝马对于武士们来说将是非常幸福的事情。虽然作为明治维新中一些极端改革行为的牺牲品,珍贵程度远高于木曾馬的南部馬却不幸消逝了,虽然身为日本在来馬中的翘楚,正因为其作为军马却反遭到舶来之物英国纯血马的取代。反倒是农家自用的的木曾荷馬等8个品种有幸得以保留。加之近几十年日本政府的拯救与保护,八种在来馬均得到了妥善的照顾。南部馬虽然消逝,所幸两匹南部馬名马的标本都极其完好的保存了下来,至少可以一窥其生前的风采。谷歌有不少高清照片可供欣赏

  • @kevin20300
    @kevin20300 3 года назад +5

    我也是後來才知道 所謂伊達的騎馬鐵炮 其實只是馬載著人到地點下馬發射鐵炮而已 聽起來有夠low XD

    • @劉政瑋
      @劉政瑋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歐洲也有類似騎馬鐵炮的兵種 叫做龍騎兵

  • @kwokchuchung7312
    @kwokchuchung7312 3 года назад

    閣下的內容新穎,在下自問也是日本戰國迷,我本人非常尊重歷史,也對新見持開放態度!確實,閣下所言,確實是有所根據!叫在下對新見之說,非常期待!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謝謝,今後會繼續把我所接觸到的新資料分享給大家

  • @fujmura
    @fujmura 3 года назад +3

    戰國一統記在長筱之戰的選材過於誇張,但對勝賴的努力做了很多著墨,也不是坐以待斃等死。
    但武田本質上就是各諸侯加盟,武田強盛時緊密、武田衰退時則看風向快快倒向對手。
    信玄當初沒殺長子、或是給勝賴多一點時間整合家臣,可能有不一樣的機會吧?

    • @fujmura
      @fujmura 3 года назад

      更正,是天正記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4

      《戰國天正記》是很棒的漫畫創作,作者除了引用新說之外,也加上了自己的觀點來增加劇情爆點。漫畫中信長留下空鎧甲這件事,應該從一個逸話改編而來。這個下一周的影片會介紹 :D
      兵長很贊同您的意見,如果義信事件能夠好好收場、或是義信死後信玄能夠趁早立嗣,好好交棒給勝賴的話,情況也許能夠改觀。

    • @fujmura
      @fujmura 3 года назад +4

      這點三國的孫家就是很類似的結構,因為是世家大族聯盟、孫家當共主,所以對外戰爭時很難出盡全力,防禦戰則表現優異。
      後期孫皓連年用兵、逼反大家族背叛,邊防出現數次危機。
      陸抗還在時尚能靠他的用兵才華解決這些麻煩,但陸抗死後,吳國就沒好日子了。

  • @RX-178MkII伊達政宗
    @RX-178MkII伊達政宗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說到天運不濟還真的是天運不濟,當時的武田勝賴認為5月時正是梅雨季節如果開戰時下起大雨鐵炮完全無法發揮而鐵炮後方的殿軍真的要向前殿後了。

  • @孫泰鑫-x5j
    @孫泰鑫-x5j 3 года назад

    用心的兵長,讓我聽的好過癮
    只是之前我想像那駿馬衝鋒的畫面沒有了
    難過😂😂😂😂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只要把二創跟歷史分清楚,還是可以期待大規模騎馬軍團衝鋒的畫面\((´∀`))

  • @xukekePNGtuber
    @xukekePNGtuber 2 года назад

    其實我個人一直也對日本戰國騎兵隊的馬匹來源有些想法
    目前認為戰國時期沒有騎兵隊其中一個證據主要是認為日本馬比西洋馬矮小,但作為日本老師的中國歷史上,從戰國開始便出現不少以騎兵為核心的戰役
    那為何日本沒有透過貿易在當時的大明甚至女真部族獲取適合在戰場衝鋒的馬匹甚至是買到種馬,在日本進行繁殖呢

  • @adgjmp8975
    @adgjmp8975 3 года назад +6

    武田氏本身就是豪族的聯合體,信玄在世還罩得住,信玄死得太早沒把接班梯隊安排好,變成勝賴還必須立威才能統御本家,長篠的悲劇,其實也很簡單父親的陰影真要靠一場戰爭脫離只能說很天真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3

      確實如您所說。而且信玄在義信事件之後,蹉跎了好幾年才決定讓勝賴接班。沒能做好交接,間接影響了武田家的沒落。

    • @adgjmp8975
      @adgjmp8975 3 года назад +4

      戰國勢力普遍都是豪族聯合體,醫學不發達生育率低下要純粹靠血緣一門眾來維繫統治本身有難度,拿信長晚年追放家老重臣的舉動表面上被追放的人有過錯(其實有點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意味)實際上是替自己的繼承人鋪路,如果沒有本能寺這個意外信長的接班梯隊安排會更完整,秀吉跟勝家也有被追放的可能

  • @an840618
    @an840618 2 года назад

    雖然是不得不接受的現實,而且也是數年前就接收到的訊息
    不過每次聽到、想到,腦內那種猶如風林火山OP的那種騎兵在四處奔馳著,甚至是衝鋒的樣貌,那樣美好的光景就像被針戳到的氣球一樣,啪!的就沒了,會有種異常的無力感
    但現實就是現實,沒辦法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最近也有一些反論,認為「有前提的小規模騎兵」是有可能的。未來有機會再整理分享給大家

  • @yufuzu1439
    @yufuzu1439 3 года назад +3

    很精彩

  • @莊竣傑-x2f
    @莊竣傑-x2f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這麼好的影片值得更多的訂閱

  • @pc011630
    @pc011630 3 года назад

    好专业!

  • @shaoi725
    @shaoi725 2 года назад

    其實在討論日本馬的身高,是不是也要考量到除某些營養比較好的大名或武將外,當時日本普遍的身高問題。

  • @abcd19790123
    @abcd19790123 3 года назад

    開人耳目~感謝製作~

  • @pohanchi4133
    @pohanchi4133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有關武田家的繼承人的問題:
    當年甲相駿三國所訂下的~善德寺同盟中,今川女嫁給武田義信;武田女嫁給北條氏政;北條女嫁給今川氏真,這三國中只有武田家為北條生下北條氏直;其他兩位就所有已知讀物與漫畫跟歷史均完全沒有提到!!!假設當時義信有生下繼承人,是否會改變武田家的繼承順序???因為在義信事件中我記得之後的順位就是輪到穴山信君與武田逍遙軒信廉,而且穴山還比信廉更前面;加上信玄二兒子(龍芳)是盲人早已出家為僧;三兒子早夭;四兒子(勝賴)過繼給諏訪家;五兒子(仁科信盛)當時只有五歲.......對武田信玄而言,似乎沒啥好選擇的!!!!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武田義信死後,信玄拖了四年都沒下決定,兵長覺得這真的是一個致命傷。武田當時能用的繼承人名單,逍遙軒年紀太大、五男(仁科盛信)年紀又太小。
      當時能考慮的人選,大概只有穴山信君跟諏訪勝賴,穴山信君雖然是信玄的外甥兼女婿,但是穴山家在好幾代前就曾經試圖篡奪武田當主地位。如果拿穴山家跟諏訪家相比,兩個人的正當性差不多。最後的決勝關鍵,大概還是勝賴是信玄的兒子吧。既然選到最後還是只能選勝賴,為什麼要浪費寶貴的四年時間呢。

    • @pohanchi4133
      @pohanchi4133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SamuraiTraveller 可是在甲陽軍鑑裡面,有一個很深很深的論述:神話信玄;嚴重貶低勝賴;惋惜信勝!!另外勝賴的血脈有諏訪賴重的血液,這個在信濃非常好用,但是在甲斐則是被稱為:不過是被武田消滅的家族血脈!!導致家老似乎對勝賴一開始就.......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我覺得甲陽軍鑑對勝賴是又氣又憐,氣勝賴重用佞臣導致國家滅亡、憐武田的家督竟然淪落到這般下場。
      甲陽軍鑑的「亡國的四種大將」,最後一個「過於剛強的大將」,講的就是武田勝賴吧。過於剛強的大將的大將天資聰穎,家老們內心有所顧忌而無法暢所欲言。讓大將認為家老們對他有所保留,因此疏遠家臣,自己獨斷下決定。

  • @shaiway007
    @shaiway007 3 года назад +4

    已當代來看 特殊兵種能佔據所有兵種的10分之1 是算很多了 純步兵弓箭手頂多也就2成 有些東西都是後人編造出來的

    • @williamjameslau
      @williamjameslau 3 года назад +6

      應該說, 當時就有歷史記載武田家在長篠之戰中損失了千名國人眾, 國人眾是指在大名和家臣的封地生活的「百姓頭頭」, 他們所率領的農民兵才是兵力組成人數的主要部分, 像武士和職業足輕加起上可能不到全軍20%, 可以淺談一下戰國時代的兵力組成由來, 以及為何戰國時代難以發展大規模的作戰用騎兵
      當時的軍隊可以分成三批, 第一批是大名麾下的精銳親兵, 像up主所提及的馬迴眾, 甚至是吃大名本人俸祿為生的職業士兵, 這些精銳士兵平常就是替大名鎮守居城, 守城門, 住在大名居城的城下町為主, 人數視乎大名扣除家臣的石高所得分配親兵護衛人數, 像武田家最強盛之時, 擁有甲斐國, 信濃國, 上野國, 駿河國, 石高大約為90萬至120萬石(太閤檢地後這四國加起來恐怕破150萬石), 但事實上吃武田信玄本人石高俸祿的精銳武士人數才幾百人, 這些大名身邊的貼身精銳武士(到江戶時期慢慢改稱「旗本眾」, 俸祿由幾十石到幾千石不等, 一萬石以上稱「大名」, 像大家稱作「服部半藏」的原形人物服部正成, 就是領德川家康幾千石俸祿)加上大名自己出資聘用只效忠大名一人的僱傭兵, 這批人加起來勉強能有一千人, 這只是兵力組織的第一部分
      兵力組成的第二部分, 主要成分封家臣的旗下士兵, 這些家臣們有大名親屬的「一門眾」, 有因為有戰功被封為城主的武士, 甚至有些是擁有傑出表現而被允許擁有自己部曲的國人眾勢力代表, 這些人以一支兩萬人軍隊的標準而言, 當中大約幾千人, 是軍隊的主要攻堅力量, 也是維持軍隊士氣和軍心的主要力量, 這些人的向背往往導致整支軍隊甚至整個大名家族興衰, 像武田家為例, 當1582年織田家和德川家的勢力從美濃國和遠江國慢慢延伸至信濃國和駿河國, 甚至大有攻打甲斐國之勢, 當地原來效忠武田家的武士和家臣也放棄了武田家, 向織田家和德川家帶槍投靠, 部分更變成織田家和德川家攻打武田家的先鋒部隊, 也印證了為何武田勝賴最後在天目山只剩幾百人願意跟武田家共存亡, 相信這些人都是吃武田勝賴本人的俸祿才對武田勝賴有那麼高的忠誠度
      最後就是國人眾率領的農民兵, 這些農民兵主要是奉國人眾和大名屬下家臣之命參與兵役工作的徵用農民, 這些人往往戰力有限, 而且服役時間有限, 一旦秋收就要回鄉收割農田, 但是這些人卻是軍隊中人數最多, 而且待遇最低, 連軍糧和作戰的武器也要自行準備, 不少人只是把隨手的竹枝割下來充作竹槍和竹弓使用, 像1582年明智光秀在山崎之役中戰敗, 相傳就是被當地的農民兵以竹槍所殺, 這些農民兵一旦發現負責攻堅的部隊不支之時, 往往最容易逃跑, 因此這些農民兵只能用作維持人數和收割敵軍所得之類的成果, 充其量只能幫忙建設營地和燒飯之類的體力工作為主
      其實, 能否培養大規模的騎兵部隊, 涉嫌到大名本身處於的地方適不適宜擁有整個養馬的產業鏈, 更要看馬匹的成熟程度和養馬所需的財力負擔, 一般的武士也不見得有多餘的閒錢供養馬匹, 更別說平民百姓, 而大名的俸祿對旗下的家臣七除八扣之下, 所剩不多, 也難以組織大規模騎兵部隊, 當然在戰國時代也出現不少「御馬之道」和「駕馬之術」, 授教後人有關騎術和養馬心得, 像鼎鼎大名的「小笠原流祖傳騎射技術: 流鏑馬」就是當中的代表作
      而在戰國時代主要的養馬地方為越後國, 相模國, 武藏國, 陸奧國, 這些地方的特點都是日本的平原為主, 越後國就是今天的新潟縣(越光米的故鄉), 相模國和武藏國就是今天的關東平原, 陸奧國就是今天盛產大米的福島縣, 當然你可能會罵我廢話, 難道在山上容易養馬嗎? 事實上真正嘗試組織大規模作戰用馬匹的部隊只有伊達政宗, 他把騎馬武士和鐵砲混合起來, 成為所謂的「騎馬鐵砲」, 但這些「中看不中用」的部隊也只有生性酷愛搶風頭的伊達政宗才有興趣不計成本地組織, 而這種「騎馬鐵砲」也是下馬射擊為主, 像後來西方也漸漸流行的「龍騎兵」一樣, 也不排除有少數馬上筒能做到在馬上射擊, 只是很明顯是極少數的例子, 當然也是因為伊達家在雄霸奧州(特別是去除盤踞在會津一帶的120萬石上杉家後, 伊達家成為唯一石高突破50萬石的陸奧國大名, 至18世紀開始伊達家的實際石高收入甚至接近100萬石)才有足夠的財力支持, 而且這些部隊也只有上百人, 因為相比養馬, 養鐵砲的成本更高, 織田信長能在1575年調動上千枚鐵砲投入作戰對付武田家, 已經是名震天下, 要知道當時距離鐵炮從外國傳入日本九州才三十多年, 鐵砲也只是用作狙擊騎在馬上的人為主, 而有能力供養馬匹的人實在是非富則貴, 因此武田家多名武將被鐵砲狙擊而身亡, 也是情理當中
      至於日本真正的騎兵部隊要到1860年代明治維新前夕, 當時幕府正與法國聯手抵制與英國聯手的薩長同盟, 法國就提供給幕府一批阿拉伯馬加以繁殖, 用作改良日本馬的品種, 雖然這批馬隨著倒幕運動和戊辰戰爭漸漸被遺忘, 後來的明治政府也從外國引進優良馬種, 才慢慢建立了真正具意義的騎兵部隊, 像後來的秋山好古就是當時的代表人物, 只是這時候的騎兵已經成為江河日下, 日落西山, 面對馬克沁機關槍和連發式步槍面世, 騎兵也只剩下機動用途, 傳統大眾所認知的「騎兵衝鋒」幾乎在日本歷史中鮮有記載, 而且1905年爆發的日俄戰爭, 秋山好古率領的日本騎兵也是下馬作戰為主, 最終成功打敗俄國的傳統精銳騎兵勁旅哥薩克騎兵團, 當然這已經是騎兵的絕唱, 這時候的馬匹只能成為過渡至全面汽車機械化部隊底下的替代物

  • @kanakoenomoto5862
    @kanakoenomoto5862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如果武田軍沒騎馬隊的話,那織田德川聯軍何需設防馬柵?
    勝賴應該不會那麼傻到派步兵去衝鐵砲陣,且在有大量傷亡後仍然堅持用步兵去衝鐵砲陣??
    不過的確是信玄沒早早的就開始確認和訓練他的接班人,導致勝賴只會像信虎那樣硬幹。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新說派的學者認為,柵、逆茂木、鹿垣這些以樹木製作的防禦工事,從南北朝時代就存在,在戰國時代並不算罕見。
      「柵」跟「阻擋騎兵」的通說影響下,產生出了「馬防柵」這個稱呼。

    • @serebii76
      @serebii76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當時的農兵很難組成有紀律且縝密的撤退行動,決戰前得知後方被突襲,這種情況下要從容撤退不是簡單事
      戰國時代的火炮其實很難發揮強大的殺傷力,因為準度、射擊頻率不足,不是造成武田軍死傷慘重的主因,聯軍防禦工事讓武田軍無法突破,才是最主要的敗因

    • @kebaichen919
      @kebaichen919 2 года назад

      我在这里只提及日本在来馬,因为我非常欢这些馬。同样是日本在来馬节目,和您举例的那个节目大相径庭。节目中有五人同时身着丸武造低配置朱具足骑木曾馬冲过测速仪,测速为48公里每小时通过!本站有该视频,武田骑马队好像是标题。木曾馬平均身高的最大值是135厘米,博物馆的120厘米的馬遗骨只能是个体例子,这就好比人同样有大小个子的差异,木曾馬也是最优良的馬种之一的蒙古馬的后代,蒙古馬的平均身高最大值也是136厘米的样子,一米七几的人骑上去也有点人大马小,头重脚轻的感觉,但这不妨碍蒙古骑兵对欧洲的冲击,蒙古的具装骑兵其实非常可怕,可惜世人眼中仿佛只有来自蒙古国的浪漫骑射。因为比较是后裔,所以木曾馬和蒙古馬一样的吃苦耐劳,可以不用钉马掌翻山越岭,耐力和生存能力极为强大,能吃粗劣的食物,这些都不是娇贵的纯血马所具备的。有个昭和时代末期的纪录片专门介绍日本在来馬,片中一位北海道的老先生每逢大雪封山,就将他的几匹和种馬放进山林,来年春天再来山中唤馬,用铃铛,这些馬就在山中度过北海道的冬天,其生命力之顽强简直叫人叹为观止,纪录片本站就有,本站不愧为天下第一视频站,一众日本在来馬的纪录片很容易找到。
      纯血马是英国人西元18世纪左右才开始培育的,最初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培育出世间速度最快的馬,结果他们真的做到了!中世纪的欧洲军马虽然大于蒙古馬和日本在来馬,但也是中等大小,当时(中世纪)阿拉伯馬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馬了加之此馬聪明,耐受力、速度和耐力的平衡性优良,因而是作为宝马一般的存在,尤其是作为战马深受各国军队的喜爱。
      我提及的第一个节目中就有说明存世的以木曾馬为代表的日本在来馬都不是做战马的都是荷马,四肢短粗,X腿,粗短的腰腹部,都是作为它们身为荷马的特征,即便如此这些木曾馬也可以搭载身穿当世具足的骑手以48公里每小时做快速奔跑!在明治时代,日本最后的优秀战马是著名的日本在来馬:南部馬,青毛名馬胜号身高151厘米,明治天皇的爱馬金华山号149厘米都是南部馬的杰出代表,由于战国时代古人的身高平均值男性不及160厘米,所以如果能拥有145至150厘米的宝马对于武士们来说将是非常幸福的事情。虽然作为明治维新中一些极端改革行为的牺牲品,珍贵程度远高于木曾馬的南部馬却不幸消逝了,虽然身为日本在来馬中的翘楚,正因为其作为军马却反遭到舶来之物英国纯血马的取代。反倒是农家自用的的木曾荷馬等8个品种有幸得以保留。加之近几十年日本政府的拯救与保护,八种在来馬均得到了妥善的照顾。南部馬虽然消逝,所幸两匹南部馬名马的标本都极其完好的保存了下来,至少可以一窥其生前的风采。谷歌有不少高清照片可供欣赏

  • @adgjmp8975
    @adgjmp8975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日本騎兵大規模的戰場運用要到日俄戰爭才開始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這一點真的非常重要,日俄戰爭才確實奠定了騎兵的運用、以及海戰戰術應用。可能也是因為這場戰爭的勝利,才讓後人「理所當然」認為古代就用這樣的戰術。
      藤本正行、鈴木真哉等人,大力批判日本軍部誇大渲染戰國歷史,認為二戰期間強行使用「從戰國時代以來,理所當然的戰術」導致軍民犧牲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

  • @Bighorse2024
    @Bighorse2024 3 года назад

    《影子武士》里面的那个?

  • @yanlieu9727
    @yanlieu9727 2 года назад

    关键,当时的日本人也不高啊。一般日本武士150多 不到160,基本体重50kg都不到,铠甲二十公斤,武器五公斤,最多也到不了75公斤,比实验中的100kg少很多。 武田骑兵队,从来也很少用来正面冲锋,都是从侧翼进攻或者从后面进攻。日本山地很多,骑兵从来就是奇兵,不可能是主力。长筱之战,武田也有铁炮,只是没有织德这么多。

  • @邱建銘-k7e
    @邱建銘-k7e 3 года назад +4

    先不管有無騎兵隊,對新說疑問是,攻城未下,援聯軍已至,而聯軍人數多卻採築壘防守,人數少遠途來攻城不下的武田軍,又對聯軍築壘發起攻擊,如何解釋長年征戰的武田集團做出敢死沖鋒的決定,所以新說只是提出歴史證據,說明騎兵隊在武田軍存不存在的證據,只讓這場影響戰國走向戰爭,留下更多疑惑。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確實如您所說,新說解析了集團化騎兵隊不存在的事,但是還有更多疑惑沒能解開。歷史就像打了很多結的毛球一樣,解開了一個結之後未必能看到全貌,很有可能又要面對另一個結。
      為什麼武田軍要對織德聯軍的陣城進攻?我想是一連串不適當的決策之下,被逼到盡頭的背水一搏吧。

  • @瘋狂阿源
    @瘋狂阿源 3 года назад

    正常啊別說日本 連蒙古也依樣在草原還能撐得上騎兵 當進入中原大地 狂奔突襲光是路上隨便小石頭都能折斷馬腳 所以說其實蒙古 滿清八旗 進入中原後都是騎馬到戰場附近在下馬作戰的(不可能快跑的) 有空可以去查看看賽馬場的建設場地是一個石頭都不准有的

  • @jimmypuncp
    @jimmypuncp 2 года назад

    如果以以前日本人的平均高度來類比,不就剛剛好了嗎?

  • @l2kaede
    @l2kaede 2 года назад

    太多遊戲或電影都把武田軍描述成只會直衝向火槍隊前送死的傻瓜騎兵團,其實不然,一來如影片所說武田騎兵團只是傳說,戰國中馬匹只用來作移動或運輸,不會像歐洲或中國的一樣衝鋒,而當日也有為防著火槍所做的竹盾,當火槍隊在近戰時已經不管用,變成了馬防柵的白刃戰,但以武田軍來說人數跟聯軍差太多而且也是攻方,而在赤備隊被擊潰後攻勢就後勁不繼......織田軍不可能長期與武田軍對峙,如武田軍不進攻的話,他們的馬防柵陣地根本起不了作用。

  • @iwishrich285
    @iwishrich285 2 года назад

    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士平均身高約150-155cm左右,騎在矮小的木曾馬上還算適合。

    • @l2kaede
      @l2kaede 2 года назад

      昌景更加是戰國最矮小的大將

  • @Matcha抹茶
    @Matcha抹茶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我認為諏訪勝賴武略是勝過武田晴信的
    但是統率跟指揮是遠不及其父武田晴信的

    • @bpblacksmith595
      @bpblacksmith595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亂搞 (1.晴信用封賞換忠誠導致國庫乾了 . 2.因此沒培養龐大的直屬親衛隊 . 3.三國同盟之下還是和鄰居交惡 . 4.字面意義 (晴信是有名的管不住小頭)) 不如晴信才是真的 . 至於晴信滅諏訪的報應來得很快 . 我倒是意想不到 (笑

  • @simonhuang74
    @simonhuang74 Год назад

    我也去過設樂原古戰場以及長篠之戰博物館,真的很有感觸,也看到許多武田將領墓碑,遙想當年

  • @億載金城武-i7f
    @億載金城武-i7f 3 года назад

    其實很接近南北戰爭和一次大戰的陣地戰

  • @tlcchen1939
    @tlcchen1939 3 года назад

    聽說 戰國的馬,非常貴,所以很難組成有規模的騎兵隊

    • @cloudialee8400
      @cloudialee8400 3 года назад

      如果山內一豐的老婆為老公買俊馬的傳言是真的,一匹好馬黃金十兩⋯⋯

  • @plkmkmc3e40
    @plkmkmc3e40 3 года назад

    如果大家在這種進退兩難的情景 大家會怎麼決斷呢@@?

  • @陳宗煉
    @陳宗煉 Год назад

    第一波攻擊失敗,武田軍可以選擇撤軍阿?,還一直攻...打法跟203高地的乃木希典一樣

  • @紀文海-j8g
    @紀文海-j8g 2 года назад

    騎兵下不下馬步戰衝不衝陣要看當時的戰況來決定,武田不會用騎馬隊衝擊那麼織德聯軍設置防馬柵欄幹啥?
    鈴木真哉的日本戰國無騎兵論早就給其他史家批鬥到翻了,日本山梨縣的馬術會有放影片到YT請自行搜尋觀看。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2 года назад

      我覺得您所說的「騎兵下不下馬作戰,要看當時的戰況」,正好反映了這幾十年來對於騎兵作戰考證的修正。
      長久以來騎馬的騎馬衝鋒,在鈴木真哉的考證下受到重新檢驗。確實鈴木真哉的論述,有幾個部分受到其他史家修正。例如鈴木真哉認為騎馬武士皆為士官,平山優在2021年的《武田三代》以武田的史料否定這一點。但是對於馬防柵,依然認為「柵」是防禦工事的一環,並非「武田會用騎馬隊衝擊→所以織德聯軍要設馬防柵」這麼單純的因果關係。
      確實有一些木曾馬的培育中心,提出室町期的日本戰馬,有奔馳型、負重型兩種類型。但是另一方面,當代史料的影響力仍然很高。一如高橋昌明在2020年的《武士的日本史》選擇依舊沿用佛洛伊斯的當代紀錄、江戶時代前期《三河物語》的記錄,主張室町期的武士『某種程度』多採下馬作戰。
      也就是說即使一些學者駁斥了鈴木真哉的意見,也有一些學者沿用主論調而加上修正,顯然還有爭議,不代表鈴木真哉的論述被完全推翻。
      只能說一直到80年代被認為是主流的「武田全面騎馬衝鋒論」,幾乎已經沒有人採用了。至於馬上戰、下馬作戰這件事,還需要更多研究,我個人認同的是下馬作戰為主的論述。

  • @Vi-bi7vp
    @Vi-bi7vp 2 года назад

    兵長我分享一個訊息
    甲陽軍艦記載信玄是要立孫子武田信勝為家督 且在16歲之前由兒子勝賴輔佐
    只是勝賴好像不鳥他老爸的遺命直接自己當老大
    撇開真實性 我不認為那麼有智慧和戰略眼光的武田信玄會笨到立哪位繼承人都沒有決定
    我看過不少武田信玄的書(信玄戰旗.松本清張的武田信玄)
    其中有一段是說信玄在上洛途中病倒 他知道自己差不多去了於是下令三年不發喪(熟度信玄歷史的各位應該都知道)並在快領盒飯之前親手寫了幾百張的文書好讓自己死的訊息不被發現
    以上參考

  • @劉政瑋
    @劉政瑋 3 года назад

    有點好奇問一下,日本騎兵背上所背的母衣有啥用?

    • @chentorres7039
      @chentorres7039 3 года назад +3

      母衣被風吹的時候 會鼓起來 從正面來看可以誇張聲勢 若是從背後從弓箭射擊 也能有一定的防禦能力

    • @劉政瑋
      @劉政瑋 3 года назад

      ​@@chentorres7039 感謝

    • @999tktktktk
      @999tktktktk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有一說好像是說母衣是胎盤的意思,武士上戰場時配戴母衣象徵母親保護胎兒而有平安的涵義

  • @qazyazhe7473
    @qazyazhe7473 3 года назад

    原來武田也是騎馬武士 但馬防柵的主要功能是啥 如果只是運輸用馬 應該不會跑到那邊吧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新說認為「柵」是一種流行的防禦工事,只是「馬防柵」這個名字,容易讓人產生必定是用來防騎兵衝刺的錯覺。

  • @陳泰瑀-s7e
    @陳泰瑀-s7e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勝賴:馬無法突襲,那叫馬娘衝鋒不就好了。(誤XD)
    不過蒙古馬也是很嬌小,為甚麼蒙古騎兵卻很有名呢?
    但要遲滯馬的機動力跟速度,搭建城寨,到了一次世界大戰時架鐵絲網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我想武田軍就算是真的有能成為獨立作戰單位又高大的強力騎兵,要獲得長篠之戰的勝利應該還是有難度......

    • @bpblacksmith595
      @bpblacksmith595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蒙古騎兵很早就發展出衝撞 . 利於馬上揮舞的彎刀 . 馬弓 . 獵鷹 . 團結配合 ... 是來自他們每天的練度 (遊牧民族+環境) . 日本其實在文永 / 弘安 (蒙古侵日) 那時代就應該全面學起來用的 . 但到了三百年後戰國還是那付 [用自己這一套才是武士的榮耀] 的死樣子 ...

    • @bpblacksmith595
      @bpblacksmith595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至於長篠的地形 . 我覺得是勝賴一連串的錯誤決策導致的 . 例如
      1.不因應地形調整細節 (尤其有河川還是能順流而下的 . 卻放棄且硬要翻山越嶺累死自己和馬匹)
      2.放任酒井忠次隊的繞背捅後門 (尤其糧草被偷 = 只能決一死戰 . 正中大魔王下懷)
      3.輕視情報工作 (織德聯軍人數 . 佈陣位置等都不管 . 以為偵察部隊就是全部 . 親率大軍強攻)
      .
      以世紀帝國來比喻就是 1.不用運輸船跑到累死 . 2.村民被偷不去顧 . 3.肉馬沒開圖

    • @陳泰瑀-s7e
      @陳泰瑀-s7e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bpblacksmith595
      嗯.......說日本沒學習蒙古騎兵的優勢,好像有點怪怪的呢。
      從竹崎季長請人繪製的《蒙古襲來繪詞》中就有九州御家人騎馬結成一團朝蒙古軍騎射的畫面。雖然不可以將漫畫當現實看,不過當時若沒看過類似的戰術,應該很難畫出這個畫面吧?
      更別說日本刀開始彎折,利於馬上揮舞太刀的「反」傳說就是當初以關東騎馬武士轟動天下的新皇平將門發明的,可以知道日本武士甚至蒙古侵略前就已經演化出各種適於騎兵作戰的戰術與武器。
      我覺得反而是應仁之亂後槍裘與足輕的出現讓騎兵衝撞愈來愈不佔優勢,以及失去了幕府這種有力的中央統治指揮機關可以協調騎馬武士後,才讓各大名在考量之下採取步騎協同這樣的作戰方式。

    • @陳泰瑀-s7e
      @陳泰瑀-s7e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bpblacksmith595
      我覺得勝賴最大的問題在於不先解決鳶巢山突襲隊。
      以後見之明的小牧長久手之戰來看,大將都知道你要繞背(襲擊三河)了,不先解決背後哪來正面跟人互毆,況且你正面都不一定贏了。
      只能覺得勝賴根本不知道有這支敢死部隊的存在了......

    • @bpblacksmith595
      @bpblacksmith595 3 года назад

      @@陳泰瑀-s7e 本來我也以為憑日本人的學習能力 (世界上最好的學生) . 日本馬和蒙古馬差不多矮小 . 練度練上來應該也不難 . 但看在日本文化的深層意識也是死要面子 ... (寧可貫徹武士精神而死) (你不要把對馬戰鬼當真啦

  • @RX-178MkII伊達政宗
    @RX-178MkII伊達政宗 3 года назад

    版主大大說到當時的日本(木曾)馬120公分可是當時的人本人男人平均身高只有140公分而織田信長的身高有160公分(而豐臣秀吉也只有130幾公分)120公分是很可以的(我是很懷疑真的有那麼矮嗎?)。畢竟日本人也是徐福為了幫秦始皇找長生不死之藥帶著一打票童男女東渡到日本不回中國了自己在日本建立了帝國而且當時的中國人身高都比現代人還高上許多。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確實馬跟人的相對比例比較重要。不過關於徐福的說法,在秦始皇出生之前,日本九州就有水稻的彌生文化。要說徐福是日本的始祖,這就有點過於神話了。
      當時日本列島的文明不及大陸地區,接受了許多來自朝鮮、大陸的渡來人。如果徐福真的到日本,應該就是被重用的渡來人之一吧

  • @のこのこ-b4p
    @のこのこ-b4p 2 года назад

    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風林火山
    孫氏の思想は今の日本でも偉大です。

  • @兔爺-u8f
    @兔爺-u8f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日本的木曾馬 跟蒙古馬 是同種嗎?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3

      是的。木曾馬源自蒙古馬,據考證在西元2~3世紀的時候,從朝鮮半島傳入日本。

  • @pchmbb78
    @pchmbb78 Год назад

    我只覺得是不是衣服太熱了🤣

  • @windleung6581
    @windleung6581 Год назад

    这个新说应该是对的,历史同期的明朝,从朱棣的北方骑兵,到后来朝鲜战争的李如松骑兵,其实都没有规模很大,数量级是千。大明尚且如此,更何况日本

  • @林佳佳-m3u
    @林佳佳-m3u 3 года назад +10

    信長應該不是那種打贏還要贏嘴巴的人,尤其是對死了的武士

    • @op9000977
      @op9000977 3 года назад

      對啊.. 我也覺得感慨的評語比較可信

  • @蕭銘仁-u4b
    @蕭銘仁-u4b 3 года назад +12

    看來光榮koei遊戲誤導的很嚴重,武田家的專門科技都是騎兵......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15

      老實說這也不能怪光榮特庫摩,畢竟這是以歷史為背景的模擬遊戲,做出好玩的遊戲才是遊戲公司的責任。
      信長之野望嵐世記曾經導入知行制,給武將多少領地,他才能生多少兵,而且武將如果損兵了,還得等待知行地的兵員回復。這個設計更貼近真實的歷史,但是遊戲性變得很差。

    • @TWJosephWu
      @TWJosephWu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可是我覺得嵐世記很好玩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TWJosephWu 嵐世記的很多設定都很不錯。知行制還有國人、寺社之類的諸勢力,看得出來遊戲公司打算讓設定更貼近歷史。
      如果沒記錯的話,嵐世記的武將在出身國能力會有加成,兵長非常喜歡這個設定。可惜後來沒繼續沿用

    • @user-AlexGoshinn
      @user-AlexGoshinn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拋開那些無雙不提,在光榮遊戲和絕大多數歷史劇裡武將經常都穿著鎧甲見面和開會,但真實情況是大部分時候他們都不穿甲,因為那樣就不用打仗就耗盡體力了⋯⋯

    • @郭孝翔
      @郭孝翔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user-AlexGoshinn
      在戲劇中沒這樣作算是沒考究嚴謹,但在遊戲裡,算是省經費,一人物只要一圖像,不用再另外繪製

  • @nick874123
    @nick874123 3 года назад

    我覺得月翔分析得不錯,但戰馬應該不是用於打仗而是運輸這塊我覺得有點欠考慮,日本戰馬矮,但月翔有沒有想過戰國時代日本人普遍也都矮,記得好像只有120多公分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新說主張馬匹用在運輸,而非西洋騎兵衝鋒。但是不代表馬匹不用來打仗,畢竟運輸包含了追擊、撤退,這些也是作戰的一環。

  • @KenChuang-f4e
    @KenChuang-f4e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織田信長死的時候好像伊達政宗才15 16歲吧?
    獻馬給信長是??照理說應該是獻給秀吉吧?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謝謝你的指正。重新確認資料《家忠日記》是本能寺之變前夕,天正10年5月22日的記錄。應該是政宗的父親輝宗獻給信長才對,已經將CC字幕更新了,謝謝。

  • @別西卜-n7l
    @別西卜-n7l 3 года назад

    所以松風馬也是迷你馬?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關於松風的馬高,『北越軍記』說是四尺七寸、換算起來是140公分前後。確實比其他約120的日本馬高了一截。

    • @williamjameslau
      @williamjameslau 3 года назад

      @@SamuraiTraveller 其實也要考慮到當時日本人的飲食習慣, 導致當時的日本人平均身高大約為150公分左右, 不太可能出現像「歐洲鐵罐頭」的全副板甲騎士衝鋒, 即便是繼橫歐亞的蒙古帝國, 也不見得完全使用騎兵衝鋒的方法嬴得每一次戰役, 比較用得多的是用騎馬的弓箭手加以搔擾, 再配合「一人多匹馬」輪流交替的使用馬匹, 確保移動力, 讓歐洲的封建貴族軍隊在戰場上難以長期支持, 而且蒙古帝國集合了阿拉伯的攻城武器工匠, 中國的火藥技術, 讓歐洲城堡一下子變成活靶子

  • @hisashinakajima7881
    @hisashinakajima7881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漢字ばかりでよく判らんが、勉強してますねえ。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学生時代から日本の戦国時代の歴史に興味を持ってるので、長篠の戦いについて、藤本正行先生の新説を基づいて、納得した論点と自分の意見を中国語で紹介してみました。

  • @徐丞宏-b2n
    @徐丞宏-b2n 3 года назад

    原來武士沒在騎馬打仗的,那末代武士也是亂演一通,主角中尉帶步槍兵在森林遇到武士騎馬衝向他們,想想也怪,森林樹木多又崎嶇不平馬怎麼衝鋒,還有最後主角率領一堆騎兵衝向敵人的機槍陣看起來也是很不明智!所以電影看看就好!

  • @charlieslinyu
    @charlieslinyu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看完這個分析,想到一點,織德聯軍兵力比武田多一倍,為何要大建防禦工事??難道心底還是很畏懼沒了信玄的武田軍??甚至是去偷襲背後?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有一些學者針對這一點,認為信長大蓋防禦工事,讓武田勝賴認為信長沒打算全力開戰。信長公記也提到,信長認為武田進攻過來是天賜良機。
      確實織田也派酒井忠次去襲擊鳶巢山陣地

  • @mastufll001
    @mastufll001 3 года назад

    賽馬不是戰馬,兩者性質不但不同,賽馬負重能力及耐力等方面更糟,日本戰馬本就環境方面偏向小型戰馬,不同於歐亞地形。

  • @toho974
    @toho974 3 года назад

    即是當時的日本騎兵是比騎驢快些

  • @小島飛鳥-x9f
    @小島飛鳥-x9f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嗚嗚嗚嗚 從小就很崇拜武田騎兵團
    好難接受 😭😭😭😭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5

      我覺得完全沒關係的。玩遊戲的時候,還是要狂組武田騎兵隊啊。遊戲樂趣跟歷史考據,小朋友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 @sinleans1019
    @sinleans1019 3 года назад

    日本馬也太可愛了(重點誤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其實真的滿可愛的。在日本也有可以體驗騎乘木曾馬的牧場

  • @google6150
    @google6150 3 года назад

    矛盾點,沒有騎兵幹嘛用防馬柵欄?

    • @呂學峰-e3o
      @呂學峰-e3o 3 года назад

      也可以拿來擋人阿,讓進攻方無法順利推進。

    • @SamuraiTraveller
      @SamuraiTraveller  3 года назад +5

      從南北朝時代就有逆茂木、鹿垣這些以木材製作,類似柵的防禦工事。而且在長篠之戰的五十年前,越後國人眾的軍法就提到「搭設野陣時,須立刻搭建尺木(柵木)」
      「馬防柵」這個詞是後世把「柵」跟「阻擋騎兵」這兩個印象連結起來產生的新詞彙。

    • @bpblacksmith595
      @bpblacksmith595 3 года назад

      你可以當成柵欄是為了阻止機動作戰 (機動力提升的步兵) . 把武田軍擠在一起也有助於遠程部隊集火 (命中率不高 . 但把你擠在一起總有機會亂槍打鳥吧

    • @陳泰瑀-s7e
      @陳泰瑀-s7e 3 года назад

      拒馬跟鐵絲網一開始也是用來擋騎兵,但也可以用來擋暴民啊XD東西沒說只能有一種用途。

    • @johnchia54088
      @johnchia54088 3 года назад

      馬防柵在當時本來就是戰場上一般的防御工事

  • @google6150
    @google6150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這種說法只是為了標新立異而已,馬再怎麼小孩是馬,體重就比人多上5-10倍,一樣能衝撞死你

    • @Lunp2008
      @Lunp2008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個人覺得是太貴,甲斐本來就是山區窮地方。,一萬五兵力,能有一成近2000馬已經非常多了
      給士官都不夠用了。哪還能組太多隊

    • @jimmypuncp
      @jimmypuncp 2 года назад

      @@Lunp2008 我覺得貴是重點,而不是什麼太矮小不能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