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很簡單,只想帶一顆鏡頭出門的時候,它的焦段、尺寸、重量、畫質,剛好就是一個最平衡的位置。
看完這評測,突然發現20-70 F4這顆根本神鏡😂
F4限制太大
不知道为什么推荐给我这只视频。不过倒可以谈谈我的看法。我前段时间的一个拍摄,从上午断断续续拍到傍晚,带了两只镜头,20mm 1.8,35-150 2-2.8。回来翻看照片,发现没有一张是光圈大过f4拍摄的,并且也没有用到超过70mm的焦段。我当时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一整天的拍摄其实一只20-70足够了。分享出来给其他被算法带进来的人做个参考。另外,20和24之间的差别其实比24和28的差别要大。
「經過一整天的實戰拍摄,證實其实這一只20-70足够了,不需要20mm 1.8和35-150 2-2.8兩支鏡頭來搞死自己。」、「20和24之间的差别,其实比24和28之间的差别要大。」,以上,是您實戰後獲得的2個超級重要的結論。總算聽到有人說出和我同樣的觀點,尤其是第1個結論。
它没有矫正前比腾龙20-40都在20时候要广了2-3mm样子,所以矫正后少了2mm也刚好。这点很多人不知道
现代镜头还看畸变这个实在想不明白。连LR都有内置矫正文件的今日,不知担心什么。何况是矫正后20mm,而不是矫正前20mm
一看你就是业余器材党,矫正会降低锐度。作为一个合格器材党,边缘画质非常重要。
没几个介绍的时候,强调 适马 24-70mm F2.8镜头容易吸尘,这是不可避免的。我是因为 适马 24-70mm F2.8镜头容易吸尘,放弃后才看上索尼 20-70 的。
原本好奇是真的有相反意見才進來看看,結果是一個標題黨YTR,有點可惜它的定位就是輕量化和新小三元取代舊2470F4拿它來跟頂配GM跟Sigma 2.8比意義真的不大貴也是真的貴 垃圾就多了光是輕量化能減輕旅行負擔我覺得已經進入我的考慮範圍下一次會不會點進這個頻道的影片我會考慮再三XDD
看完此視頻我還是購入了2070,我有2470gm2,只能說以後我會多帶2070出門了!
对于需要有一定景别层次的照片拍摄来说,往往不会用到过于浅的景深 大部分情况下F4光圈对我来说足够了,即使平时使用50GM 35GM等大光圈的时候,我也经常会缩到4,此外 这个镜头最吸引我的是那个重量,有时候出门不是为了拍摄仅仅是习惯随身带着相机出门的时候,真的 不想带太多的镜头加大自己的负担,有一个很轻的变焦镜头 确实很吸引了,虽然说7500元的价格 性价比算不上高,但是对比24-70GM2还是少了足足一半,我觉得非常适合我,一来我会把更多的预算投入到机身、高质素的GM定焦镜头的购置上来应对专门的拍摄活动,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补充标准段变焦 以应对某些较为灵活的场景,至于对与比一些副厂头24-70 f2.8高出接近2000元的价格来说,我愿意视为对轻量化 以及多出4mm的的投资,当然这是一支较为新品的镜头,未来这个镜头的价格经过一段时间的滑落之后,性价比也更加凸显了。
「习惯随身带着相机出门」原來,有這種習慣的人,不是只有我一人!如果,您進一步從全片福轉換跑道到APS-C系統,除了經濟外,相信在體積、重量及器材使用範圍上也會更加輕鬆愉快的。可惜,目前APS-C系統似乎無類似規格且品質如此高的鏡頭。
20不夠廣 轉16 16不夠廣 轉14 14不夠廣 轉12 12不夠廣轉10 10不夠廣轉9 9不夠廣轉魚眼鏡 說廣角永遠都會有人厭不夠廣 所以適合自己就夠 沒有OSS 2470GM2都沒有OSS 再加OSS 重量一定上升 現在機身有防震 就算鏡頭沒有OSS 都不太影響 大家都知SONY防震不強 2070 主要夠輕 銳利 有20MM算有小廣角 70MM可以拍到半微距 可惜光圈只有F4 和現在價錢有點高 等半年降降價先考慮入手
最大問題F4吧
F4就泛用的光圈大小哪有問題如果把LR的降躁功能跟散景強化功能也考量進去的話就更沒問題何況只有在夜間極度昏暗的情況下才會覺得這多一級的光圈有差別(真的暗成這樣我相信多數人會選更大光圈的定焦啦)488g就是建立在這個光圈大小之下才能成立的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大光圈的(何況F2.8也沒多大 卻要多重個200g起跳和胖一圈的體積)以這顆鏡頭的定位(只帶一鏡的輕便拍攝,同時保有一定水準的畫質表現)F4的光圈大小搭配這重量體積才是最均衡的設計如果有更大光圈更專業的需求本來就不可能期待一顆鏡頭什麼都能滿足你需要的是GM2大三元好嗎
@@ktoaoeex 沒辦法 很多攝影的對大光圈都有一種追求
評測很有參考價值,一直想看這三隻鏡的對比 🤗個人覺得這枝鏡的定位還是屬於拍vlog跟業餘用家,主打輕量化,再加上原廠對自家鏡頭的算式支援一般比副廠來得多而且強大,同級數的副廠鏡某程度需要花時間後製修正,再加上重量這一硬傷,罪大的刀法根本是兩邊開刀啊,插了副廠一刀順便宰用家荷包😂😂; 十分同意最後一句,便宜一點可以直接沖😂😂
我就是賣兩支換一支。每人攝影習慣不一樣,不論平日掃街還是工作,我有八成機會省下換鏡的時間。
如果說多20的廣角端的便利性只是「你幹嘛不換鏡頭就好」那24105何必 存在?24-70+長焦不就好了35150為什麼會受歡迎?帶2470+70200豈不是更好騰龍2875這麼多年,大家用久了也都在抱怨沒有24,多了20怎麼可能沒差別?你比對的東西根本不是2070設計的重點或目的整個看下來唯一能說服人的只有訂價偏高的部分測試是在搞笑吧測完畫質竟然意外的還挺不錯的2070在於廣角+中焦鏡頭+近攝,能在一支鏡頭的情況下盡可能取到更多樣化的畫面直接點名兩個族群肯定好用1.自媒體/vlog玩家,通常單人,重量影響拍攝很大,換個幾次鏡頭就錯失很多畫面跟時間,體驗也會差不換鏡的幫助是非常大的,其次白天戶外妳可能是得收光圈的F2.8差在亮度/虛化並不是聖杯 有了畫質就完美要20mm還是大一檔光圈,這本來就是每個人使用不同該想的選擇2.活動紀錄類型工作者,在室內場景時,多那4mm跟你拍個戶外風光不一樣,室內環境直接決定有或沒有拍到東西而且你沒時間換鏡頭,有時間換不如多拍一點另一個情況是用著2470,中間某一幕需要廣角,要換1635拍攝,然後立刻又要換回2470,反覆個幾次,就看你心態會不會炸裂還有CMOS有沒有機會入塵
我認同您的看法!博主於0分50秒~1分20秒的論述,我和您一樣很不同意。這索尼20-70mm F4鏡頭的好處,就是其超級實用的焦段範圍,幾乎可以一鏡殺遍天下的80%以上場合,而且,更重要的是,其體積、重量、恆定光圈及實際測試的高素質,整體上令人很能夠接受,太偉大了,是一種破壞性的商品,必會影響其他鏡頭的銷售量,難怪商家要賣不賣的,故意訂價高高的、8千人民幣。
說實話在 5:22 的時候20-70F4邊角畫質也不算崩吧? 只有sigma明顯比較差而已
20-70日常旅遊攝影頭夠用了20這支更多的是for vlog跟影片用
說個實在一點的,A74及A7C2本來就主打動靜雙修在4K 60P錄影格式採用Super 35,鏡頭鷦段比照APS-C,要乘1.5倍以20mm來說,轉換後正好是35mm焦段35mm焦段是傳統電影機PL Mount標準配置的廣角定焦鏡焦段我想這才是這顆鏡頭最大的意義兼具這系列機身的動靜態拍攝,在非特殊需求下可以實現動靜態一顆鏡頭全吃
你要用到APSC焦段的話那更需要24-70 f2.8啊因為apsc是屬於裁切應用光圈每小1.4倍, 等效ISO雜訊就會多2倍所以你要放大1.5倍的apsc的話, 那光圈f2.8才會相當於全福f4的雜訊
@rocky9420 我是不知道這種說法的理論根據是什麼,有甚麼計算式可以說明嗎?我想了解一下就我認知的光圈是鏡頭葉片開孔大小和感光元件大小計算後的比值,而不是絕對值用APSC裁切應用只是在感光元件周邊的畫素不用,鏡頭的實體葉片開口又不變,我不理解會有等效光圈變小的問題雜訊更是,雜訊的產生是因為感光度拉高產生的熱躁訊,不拉高ISO,怎麼會有雜訊增加的問題小感光元件則是因為面積小又塞入同樣畫素,所以雜訊會比大感光元件明顯,但剛說了,裁切應用是把全片幅的感光元件周邊像素不用,整顆感光元件實體上沒有任何改變,在不拉高ISO的情況,雜訊理論也不會變你要表達的應該就在於大光圈吧?那應該是讓SONY出一顆定光圈F2.0 20-70mm最完美,一次搞定但我相信就算有也是天價,光圈差一級,價錢就直直往上飆不過我這裡討論的是焦段,在錄影上的應用,焦段可比光圈重要多了,您可能沒用過傳統ENG攝影機,基本上最大感光元件只有2/3吋,9成的場合,快門速度和ISO值都是固定的,亮度和景深全由光圈控制,最大光圈亮度還不夠怎麼辦?打燈啊,照相都會打燈了,何況是錄影是持續性的,因為感光元件小,所以一拉高dB值(ENG不顯示ISO,而是以訊雜比表示)結果都不太好,能不用盡量都不用
@@ruminate01 哈, 我知道的是每1.4倍, 感光元件的總進光量會少一半, 所以ISO要多一倍來平衡所以我的想法就是全幅機開到apsc檔位, 雖然iso一樣但表現就會差2倍也就是說我用全幅ISO=3000時切APSC模式ISO一樣是3000, 但噪點大概是6000的水準經驗法則, 全幅和APSC在相同ISO下雜訊絕對是倍數關係(除非碰到雙增益ISO)細節如何我沒研究
@@ruminate01 雜訊就是不一樣35mm f4 ISO 2000的全幅錄影如果同一台相機, APSC下相同等級的畫面雜訊必須是 24mm f2.8 iso1000就是這樣為什麼是這樣我也不知我只能跟你說, 不會錯
拍風光呢?
這顆對平面攝影師吸引力不大~但對一些動態攝影師來說還蠻香的~畢竟488G輕量化可上穩定器手持拍片~24-70ZA的畫質普普~GM又重~所以出20-70G這顆還是有它的市場在~
應該賣點是輕~配準備A7C2 日常 vlog 1相1鏡本來重裝應該不推~價位再期望低一點
广角很多时候就是差那么点,才能拍出风格化的图片
對焦距離夠近背景虛化也可以很好 大光圈不也常被詬病要縮一點畫質更好 比起光圈焦段更能創造更多可能性 不但鏡頭重量加上機身重量有時候太重真的連帶出門的慾望都沒有更何況多背一顆鏡頭🤣
我现在用ZV- E1加索尼原厂的24-240,和唯卓仕的16 F1.8。这个20-70这个价格毫无性价比。
經常跑戶外的我..體積 重量 我認為贏了 兩隻24-70..
20 跟 16 差很多 , 但是標準zoom 有20 也就感恩, 因為畢竟20 跟 24 差更多!
6000沒有,但我最近6446人民幣入手..還可以嗎
24跟20沒差很多?你不知道廣角差4mm就差很多了嗎??是啊 16-35 更廣但是你要多帶一顆鏡頭出門啊而且等你拍了快二十年長期都帶 1636 f2.8 / 2470 f2.8出門 你就知道20-70這顆鏡頭有多香了XD多那4mm就差很多了更不用說這顆鏡頭重量只有488g
我想看2070F4和腾龙28-200的对比
主要是要看拍照人的想法。每支鏡頭都有每個人要的需求
看完之后,去买了20-70. 能带一只镜头,为什么要带两只?20mm 可以用于Vlog, 而 24mm 不够用。 所以我怀疑你根本没用过这只镜头。同时,推荐SIGMA而否定本厂镜头,为什么?20-70mm 在20mm 广角畸变非常严重,但是人们很多情况下只拍jpg。这个视频没什么意义。
廣角端用20跟24比根本為踩而踩 好歹也用一樣焦段比
20-70可以照片视频双修!
2070能自拍啊vlog只带一个去旅游不好吗?光圈肯定不需要大,大了虚化太多拍不到背景
演算法推給我的,剛好我也有,明明就很棒,一機一鏡出去玩沒壓力
有沒有 16-35 gm2 啊
这种兼顾超广的镜头,肯定不可能太好,不然让那些三元镜头盖怎么卖
上穩定器會方便嗎?
因為這顆設計就是偏錄影啊在你的評測當中偏錄影的部份表現都很好
就像你說的 這顆應該就是瞄準了近幾年很多人開始注重記錄生活不管是不是視頻博主 大家都在錄那權衡之下 這顆就是焦段最適合 重量最輕的了
啥时候出个16-50
人無完人鏡無完鏡488g沒什麼好挑剔的了
20-70 F4 性价比太高了
今年1月購入近全新的20-70,F430000元剛好跟二手的騰龍28-75G2+17-28兩顆總價差不多會考慮這幾顆鏡頭的買家多半是預算或是拍活動為考量但28不夠廣,17-28太廣(16-35👍)所以選擇20-70 F4省去換鏡頭、穩定器校正的時間F4對於拍活動幾乎沒有影響S3雙原生ISOM4、R4拍活動平面也會上閃燈若有平面商攝需求就租GM2而高級別的動態影像就不會在這些鏡頭做選擇了看影片前還以為自己功課做不夠標題黨哭哭🥲Btw 專業建築攝影應該會選擇移軸吧?
適馬千萬不要買,入塵非常嚴重,徐非你不介意,我已賤價賣掉了,真後悔!
为什么蔡司24-70没有评测呢,不好用吗
聽說評價非常差
早期的技術還沒那麼成熟2470ZA又做得很輕便結果就是犧牲畫質換來的重量畫質只比2870KIT稍稍好一點(在當年的價格還賣得特別貴)現在因為原廠副廠類似焦段的選擇多了(2018年以前真的是沒得選 類似焦段只有2470GM一代畫質能打)這顆的二手價格已經崩盤但再貼一點錢依舊可以找到二手的Tamron2875的一代鏡所以對畫質尚有要求的人大多不會考慮這顆E口早期的鏡頭
靠北!你影片中所有標注的型號讓人完全看不出來你當下正在解說的是哪隻鏡頭???
6000的全新价格就很香,溢价的部分都是营销费用。
我去老杨?
评测不错,说到底一切评测都是建立在性价比的基础上的,现在国行已经6600能拿下了
488g 才是重點
現在第一手的評測影片,大部分都是甲方爸爸給的硬體啊,當然聽不到真話
用垃圾這词做标題 你也是厉害
欢迎不同观点!评测的好!
作为旅游头挺好的,就等降价了
sony 20.8+tamron 28200 就好了
能做出这种强行踩扁的视频,那我知道你只有这么点人看真是活该。中间一大段20-70的素质都很优秀,结尾却强行踩扁,无语了
測試客觀,總結主觀我覺得算是蠻實在的影片
这镜头就是索尼的挤牙膏产品(新小三元都这样),往下拉点点焦段来区分其它24-70而已,但是这镜恰恰就是多出来的20-24段素质属于雪崩式下降的焦段: 专业人士的要求不达标可以扔掉;普通人使用的话就剩下重量这一点了……说实在上市来一直跌价就说明实际市场反响不好. 当然任何镜头总有受众人群的,起码借别人的用过一段时间后感觉大致和up主差不多吧.
評論不錯👍
轻 所以买了😉
鸡肋谈不上,2070光学素质就值4000元
高价狗头
終於有YT主敢說真話了
1635 F2.8GM2加DX切換比較實用
可笑的影片
很簡單,只想帶一顆鏡頭出門的時候,它的焦段、尺寸、重量、畫質,剛好就是一個最平衡的位置。
看完這評測,突然發現20-70 F4這顆根本神鏡😂
F4限制太大
不知道为什么推荐给我这只视频。不过倒可以谈谈我的看法。我前段时间的一个拍摄,从上午断断续续拍到傍晚,带了两只镜头,20mm 1.8,35-150 2-2.8。回来翻看照片,发现没有一张是光圈大过f4拍摄的,并且也没有用到超过70mm的焦段。我当时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一整天的拍摄其实一只20-70足够了。分享出来给其他被算法带进来的人做个参考。
另外,20和24之间的差别其实比24和28的差别要大。
「經過一整天的實戰拍摄,證實其实這一只20-70足够了,不需要20mm 1.8和35-150 2-2.8兩支鏡頭來搞死自己。」、「20和24之间的差别,其实比24和28之间的差别要大。」,以上,是您實戰後獲得的2個超級重要的結論。
總算聽到有人說出和我同樣的觀點,尤其是第1個結論。
它没有矫正前比腾龙20-40都在20时候要广了2-3mm样子,所以矫正后少了2mm也刚好。这点很多人不知道
现代镜头还看畸变这个实在想不明白。连LR都有内置矫正文件的今日,不知担心什么。何况是矫正后20mm,而不是矫正前20mm
一看你就是业余器材党,矫正会降低锐度。作为一个合格器材党,边缘画质非常重要。
没几个介绍的时候,强调 适马 24-70mm F2.8镜头容易吸尘,这是不可避免的。
我是因为 适马 24-70mm F2.8镜头容易吸尘,放弃后才看上索尼 20-70 的。
原本好奇是真的有相反意見才進來看看,結果是一個標題黨YTR,有點可惜
它的定位就是輕量化和新小三元取代舊2470F4
拿它來跟頂配GM跟Sigma 2.8比意義真的不大
貴也是真的貴 垃圾就多了
光是輕量化能減輕旅行負擔我覺得已經進入我的考慮範圍
下一次會不會點進這個頻道的影片我會考慮再三XDD
看完此視頻我還是購入了2070,我有2470gm2,只能說以後我會多帶2070出門了!
对于需要有一定景别层次的照片拍摄来说,往往不会用到过于浅的景深 大部分情况下F4光圈对我来说足够了,即使平时使用50GM 35GM等大光圈的时候,我也经常会缩到4,此外 这个镜头最吸引我的是那个重量,有时候出门不是为了拍摄仅仅是习惯随身带着相机出门的时候,真的 不想带太多的镜头加大自己的负担,有一个很轻的变焦镜头 确实很吸引了,虽然说7500元的价格 性价比算不上高,但是对比24-70GM2还是少了足足一半,我觉得非常适合我,一来我会把更多的预算投入到机身、高质素的GM定焦镜头的购置上来应对专门的拍摄活动,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补充标准段变焦 以应对某些较为灵活的场景,至于对与比一些副厂头24-70 f2.8高出接近2000元的价格来说,我愿意视为对轻量化 以及多出4mm的的投资,当然这是一支较为新品的镜头,未来这个镜头的价格经过一段时间的滑落之后,性价比也更加凸显了。
「习惯随身带着相机出门」
原來,有這種習慣的人,不是只有我一人!
如果,您進一步從全片福轉換跑道到APS-C系統,除了經濟外,相信在體積、重量及器材使用範圍上也會更加輕鬆愉快的。
可惜,目前APS-C系統似乎無類似規格且品質如此高的鏡頭。
20不夠廣 轉16 16不夠廣 轉14 14不夠廣 轉12 12不夠廣轉10 10不夠廣轉9 9不夠廣轉魚眼鏡 說廣角永遠都會有人厭不夠廣 所以適合自己就夠
沒有OSS 2470GM2都沒有OSS 再加OSS 重量一定上升 現在機身有防震 就算鏡頭沒有OSS 都不太影響 大家都知SONY防震不強
2070 主要夠輕 銳利 有20MM算有小廣角 70MM可以拍到半微距 可惜光圈只有F4 和現在價錢有點高 等半年降降價先考慮入手
最大問題F4吧
F4就泛用的光圈大小哪有問題
如果把LR的降躁功能跟散景強化功能也考量進去的話就更沒問題
何況只有在夜間極度昏暗的情況下才會覺得這多一級的光圈有差別
(真的暗成這樣我相信多數人會選更大光圈的定焦啦)
488g就是建立在這個光圈大小之下才能成立的
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大光圈的
(何況F2.8也沒多大 卻要多重個200g起跳和胖一圈的體積)
以這顆鏡頭的定位
(只帶一鏡的輕便拍攝,同時保有一定水準的畫質表現)
F4的光圈大小搭配這重量體積才是最均衡的設計
如果有更大光圈更專業的需求
本來就不可能期待一顆鏡頭什麼都能滿足
你需要的是GM2大三元好嗎
@@ktoaoeex 沒辦法 很多攝影的對大光圈都有一種追求
評測很有參考價值,一直想看這三隻鏡的對比 🤗個人覺得這枝鏡的定位還是屬於拍vlog跟業餘用家,主打輕量化,再加上原廠對自家鏡頭的算式支援一般比副廠來得多而且強大,同級數的副廠鏡某程度需要花時間後製修正,再加上重量這一硬傷,罪大的刀法根本是兩邊開刀啊,插了副廠一刀順便宰用家荷包😂😂; 十分同意最後一句,便宜一點可以直接沖😂😂
我就是賣兩支換一支。每人攝影習慣不一樣,不論平日掃街還是工作,我有八成機會省下換鏡的時間。
如果說多20的廣角端的便利性只是「你幹嘛不換鏡頭就好」
那24105何必 存在?
24-70+長焦不就好了
35150為什麼會受歡迎?
帶2470+70200豈不是更好
騰龍2875這麼多年,大家用久了也都在抱怨沒有24,多了20怎麼可能沒差別?
你比對的東西根本不是2070設計的重點或目的
整個看下來唯一能說服人的只有訂價偏高的部分
測試是在搞笑吧
測完畫質竟然意外的還挺不錯的
2070在於廣角+中焦鏡頭+近攝,能在一支鏡頭的情況下盡可能取到更多樣化的畫面
直接點名兩個族群肯定好用
1.自媒體/vlog玩家,通常單人,重量影響拍攝很大,換個幾次鏡頭就錯失很多畫面跟時間,體驗也會差
不換鏡的幫助是非常大的,其次白天戶外妳可能是得收光圈的
F2.8差在亮度/虛化
並不是聖杯 有了畫質就完美
要20mm還是大一檔光圈,這本來就是每個人使用不同該想的選擇
2.活動紀錄類型工作者,在室內場景時,多那4mm跟你拍個戶外風光不一樣,室內環境直接決定有或沒有拍到東西
而且你沒時間換鏡頭,有時間換不如多拍一點
另一個情況是用著2470,中間某一幕需要廣角,要換1635拍攝,然後立刻又要換回2470,反覆個幾次,就看你心態會不會炸裂還有CMOS有沒有機會入塵
我認同您的看法!
博主於0分50秒~1分20秒的論述,我和您一樣很不同意。
這索尼20-70mm F4鏡頭的好處,就是其超級實用的焦段範圍,幾乎可以一鏡殺遍天下的80%以上場合,而且,更重要的是,其體積、重量、恆定光圈及實際測試的高素質,整體上令人很能夠接受,太偉大了,是一種破壞性的商品,必會影響其他鏡頭的銷售量,難怪商家要賣不賣的,故意訂價高高的、8千人民幣。
說實話在 5:22 的時候20-70F4邊角畫質也不算崩吧? 只有sigma明顯比較差而已
20-70日常旅遊攝影頭夠用了
20這支更多的是for vlog跟影片用
說個實在一點的,A74及A7C2本來就主打動靜雙修
在4K 60P錄影格式採用Super 35,鏡頭鷦段比照APS-C,要乘1.5倍
以20mm來說,轉換後正好是35mm焦段
35mm焦段是傳統電影機PL Mount標準配置的廣角定焦鏡焦段
我想這才是這顆鏡頭最大的意義
兼具這系列機身的動靜態拍攝,在非特殊需求下可以實現動靜態一顆鏡頭全吃
你要用到APSC焦段的話
那更需要24-70 f2.8啊
因為
apsc是屬於裁切應用
光圈每小1.4倍, 等效ISO雜訊就會多2倍
所以
你要放大1.5倍的apsc的話, 那光圈f2.8才會相當於全福f4的雜訊
@rocky9420 我是不知道這種說法的理論根據是什麼,有甚麼計算式可以說明嗎?我想了解一下
就我認知的光圈是鏡頭葉片開孔大小和感光元件大小計算後的比值,而不是絕對值
用APSC裁切應用只是在感光元件周邊的畫素不用,鏡頭的實體葉片開口又不變,我不理解會有等效光圈變小的問題
雜訊更是,雜訊的產生是因為感光度拉高產生的熱躁訊,不拉高ISO,怎麼會有雜訊增加的問題
小感光元件則是因為面積小又塞入同樣畫素,所以雜訊會比大感光元件明顯,但剛說了,裁切應用是把全片幅的感光元件周邊像素不用,整顆感光元件實體上沒有任何改變,在不拉高ISO的情況,雜訊理論也不會變
你要表達的應該就在於大光圈吧?那應該是讓SONY出一顆定光圈F2.0 20-70mm最完美,一次搞定
但我相信就算有也是天價,光圈差一級,價錢就直直往上飆
不過我這裡討論的是焦段,在錄影上的應用,焦段可比光圈重要多了,您可能沒用過傳統ENG攝影機,基本上最大感光元件只有2/3吋,9成的場合,快門速度和ISO值都是固定的,亮度和景深全由光圈控制,最大光圈亮度還不夠怎麼辦?打燈啊,照相都會打燈了,何況是錄影是持續性的,因為感光元件小,所以一拉高dB值(ENG不顯示ISO,而是以訊雜比表示)結果都不太好,能不用盡量都不用
@@ruminate01
哈, 我知道的是
每1.4倍, 感光元件的總進光量會少一半, 所以ISO要多一倍來平衡
所以我的想法就是
全幅機開到apsc檔位, 雖然iso一樣
但表現就會差2倍
也就是說我用全幅ISO=3000時
切APSC模式ISO一樣是3000, 但噪點大概是6000的水準
經驗法則, 全幅和APSC在相同ISO下雜訊絕對是倍數關係(除非碰到雙增益ISO)
細節如何我沒研究
@@ruminate01
雜訊就是不一樣
35mm f4 ISO 2000的全幅錄影
如果同一台相機, APSC下相同等級的畫面雜訊
必須是 24mm f2.8 iso1000
就是這樣
為什麼是這樣我也不知
我只能跟你說, 不會錯
拍風光呢?
這顆對平面攝影師吸引力不大~但對一些動態攝影師來說還蠻香的~畢竟488G輕量化可上穩定器手持拍片~24-70ZA的畫質普普~GM又重~所以出20-70G這顆還是有它的市場在~
應該賣點是輕~配準備A7C2 日常 vlog 1相1鏡
本來重裝應該不推~
價位再期望低一點
广角很多时候就是差那么点,才能拍出风格化的图片
對焦距離夠近背景虛化也可以很好 大光圈不也常被詬病要縮一點畫質更好 比起光圈焦段更能創造更多可能性 不但鏡頭重量加上機身重量有時候太重真的連帶出門的慾望都沒有更何況多背一顆鏡頭🤣
我现在用ZV- E1加索尼原厂的24-240,和唯卓仕的16 F1.8。这个20-70这个价格毫无性价比。
經常跑戶外的我..體積 重量 我認為贏了 兩隻24-70..
20 跟 16 差很多 , 但是標準zoom 有20 也就感恩, 因為畢竟20 跟 24 差更多!
6000沒有,但我最近6446人民幣入手..還可以嗎
24跟20沒差很多?
你不知道廣角差4mm就差很多了嗎??
是啊 16-35 更廣
但是你要多帶一顆鏡頭出門啊
而且等你拍了快二十年
長期都帶 1636 f2.8 / 2470 f2.8出門
你就知道20-70這顆鏡頭有多香了XD
多那4mm就差很多了
更不用說這顆鏡頭重量只有488g
我認同您的看法!
博主於0分50秒~1分20秒的論述,我和您一樣很不同意。
這索尼20-70mm F4鏡頭的好處,就是其超級實用的焦段範圍,幾乎可以一鏡殺遍天下的80%以上場合,而且,更重要的是,其體積、重量、恆定光圈及實際測試的高素質,整體上令人很能夠接受,太偉大了,是一種破壞性的商品,必會影響其他鏡頭的銷售量,難怪商家要賣不賣的,故意訂價高高的、8千人民幣。
我想看2070F4和腾龙28-200的对比
主要是要看拍照人的想法。每支鏡頭都有每個人要的需求
看完之后,去买了20-70. 能带一只镜头,为什么要带两只?20mm 可以用于Vlog, 而 24mm 不够用。 所以我怀疑你根本没用过这只镜头。同时,推荐SIGMA而否定本厂镜头,为什么?
20-70mm 在20mm 广角畸变非常严重,但是人们很多情况下只拍jpg。这个视频没什么意义。
廣角端用20跟24比根本為踩而踩 好歹也用一樣焦段比
20-70可以照片视频双修!
2070能自拍啊vlog只带一个去旅游不好吗?光圈肯定不需要大,大了虚化太多拍不到背景
演算法推給我的,剛好我也有,明明就很棒,一機一鏡出去玩沒壓力
有沒有 16-35 gm2 啊
这种兼顾超广的镜头,肯定不可能太好,不然让那些三元镜头盖怎么卖
上穩定器會方便嗎?
因為這顆設計就是偏錄影啊
在你的評測當中
偏錄影的部份表現都很好
就像你說的 這顆應該就是瞄準了近幾年很多人開始注重記錄生活
不管是不是視頻博主 大家都在錄
那權衡之下 這顆就是焦段最適合 重量最輕的了
啥时候出个16-50
人無完人鏡無完鏡
488g沒什麼好挑剔的了
20-70 F4 性价比太高了
今年1月購入近全新的20-70,F4
30000元剛好跟二手的騰龍28-75G2+17-28兩顆總價差不多
會考慮這幾顆鏡頭的買家
多半是預算或是拍活動為考量
但28不夠廣,17-28太廣(16-35👍)
所以選擇20-70 F4
省去換鏡頭、穩定器校正的時間
F4對於拍活動幾乎沒有影響
S3雙原生ISO
M4、R4拍活動平面也會上閃燈
若有平面商攝需求就租GM2
而高級別的動態影像
就不會在這些鏡頭做選擇了
看影片前還以為自己功課做不夠
標題黨哭哭🥲
Btw
專業建築攝影應該會選擇移軸吧?
適馬千萬不要買,入塵非常嚴重,徐非你不介意,我已賤價賣掉了,真後悔!
为什么蔡司24-70没有评测呢,不好用吗
聽說評價非常差
早期的技術還沒那麼成熟
2470ZA又做得很輕便
結果就是犧牲畫質換來的重量
畫質只比2870KIT稍稍好一點
(在當年的價格還賣得特別貴)
現在因為原廠副廠類似焦段的選擇多了
(2018年以前真的是沒得選 類似焦段只有2470GM一代畫質能打)
這顆的二手價格已經崩盤
但再貼一點錢依舊可以找到二手的Tamron2875的一代鏡
所以對畫質尚有要求的人大多不會考慮這顆E口早期的鏡頭
靠北!你影片中所有標注的型號讓人完全看不出來你當下正在解說的是哪隻鏡頭???
6000的全新价格就很香,溢价的部分都是营销费用。
我去老杨?
评测不错,说到底一切评测都是建立在性价比的基础上的,现在国行已经6600能拿下了
488g 才是重點
現在第一手的評測影片,大部分都是甲方爸爸給的硬體啊,當然聽不到真話
用垃圾這词做标題 你也是厉害
欢迎不同观点!评测的好!
作为旅游头挺好的,就等降价了
sony 20.8+tamron 28200 就好了
能做出这种强行踩扁的视频,那我知道你只有这么点人看真是活该。中间一大段20-70的素质都很优秀,结尾却强行踩扁,无语了
測試客觀,總結主觀我覺得算是蠻實在的影片
这镜头就是索尼的挤牙膏产品(新小三元都这样),往下拉点点焦段来区分其它24-70而已,但是这镜恰恰就是多出来的20-24段素质属于雪崩式下降的焦段: 专业人士的要求不达标可以扔掉;普通人使用的话就剩下重量这一点了……说实在上市来一直跌价就说明实际市场反响不好. 当然任何镜头总有受众人群的,起码借别人的用过一段时间后感觉大致和up主差不多吧.
評論不錯👍
轻 所以买了😉
鸡肋谈不上,2070光学素质就值4000元
高价狗头
終於有YT主敢說真話了
1635 F2.8GM2
加DX切換
比較實用
可笑的影片
啥时候出个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