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法莲华經 】二十种要義 ~第1A | 遠參老法師主講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19 сен 2024
  • 【 妙法莲华經 】二十种要義 ~第1A | 遠參老法師主講
    00:01 ~簡介
    01:22 ~遠參老法師開示。
    24:07 ~第一,知佛方便。
    29:05 ~第二,知佛真實。
    **本視頻字幕版是根據遠參老法師粵語講經錄音筆錄編輯節錄而成,未經遠老法師修改,若有錯漏, 以錄音為準。
    序 | 遠參
    我國自有佛教以來。歷干七八百載矣。諸經律倫。宣揚者大不乏人。而能宣揚真理者。恐未有其人也。佛法中衆典。唯此法華最為深奥。宣明更非易事。昔人註疏者有之。講説者有之。禮拜者有之。書寫者有之。讀者誦者。更不待說。而書者有血有墨。有金有銀。皆出於十分誠敬。所願亦皆正當。邇者印刷日新。藏事迅速。其能多量流通。敬願正等。唯惜不了解經旨。致使功能不能圓滿。弗無憾焉。復望學者因讀知文。因文了義。因義明宗。因宗入趣。若如是者。使一乘三寶再續於世。不勞地湧大士恆沙菩薩之應機也歟。此經文字。雖不甚奧。而讀者仍不易了了。縱了其文。而義猶隠隠不顯。許顯其義。尚難歸宗。倘能知宗。則趣達易矣。此經以開權顯實為宗。以無上一乘為趣。說明權實二教為義。羅什僧肇等用生花之筆。譯出為文。如是重重。皆深皆妙。吾人安得不審思者哉。是為勉。
    賸語 | 遠參
    杞人咎余擅改佛經,意謂佛經乃大聖世尊之誠語也,豈容易一字嗎?不知世尊當日對宣說之經乃人人之經,所謂佛口不共法之無量音聲海,無量語言海,無量名辭海,無量法門海,異類各聞各解不同。如是等經,非世間文字能為傳載,同時六乘齊說,雖如阿難得聞持性,一 一不忘一句一言,亦不能代述佛說,及述信解者之實益。佛滅度後有文字經者,蓋由少數人,據六乘教,取其大綱,從略意抄集成文,方有人間經典也。人間文字之經流通於世,或廣或略,多少隨人之力好樂,而書而持而受而說,凡宣傳者,不論何人,皆是口耳佛事,故大小乘教,必唱「如是我聞」的根據,初無固定任何文字記載流傳,後人因恐口頭傳說,易於錯誤,遂有組織經文,令讀令說,不致參差太甚。然而雖有組織成文字經,而又因時代日久演變,流諸異域,或由翻譯異文,變相更多了。而且吾國所有各經,皆由異地譯來,譯師之程度固然不一,參加己見難免不有,無論任何一部經論之內,難免雜混異說之咎,余見及此,不揣冒昧,遂有修改文字的動機。法華經中礦質不少,應淘正之,才合一乘敬法愛法護法持法的信徒資格,唯終不能博得彼等同情心,乃斤斤於詆毀攻擊不已。噫,杞人以余破壞佛教,而實是自破佛法,豈不深嘆惜者哉?稽之我國自有佛經以來,曾經前人,十二次的整理。雖初修改者,自認為純潔無暇,然還有第二次者不滿,如是轉展而下,至十二次的人,見到十一之次矯正,仍多不滿之處,故有第十二次的修理。自從十二次修理之後,直至於今,則絕無人過問矣。余欲仿前賢作一個第十三者,回想如是大事,非一人之力,能獨勝其任,故維新佛學之倡,已數十年已,無多大成績,將近於絕望階段,只可一人,獨自試行修改一二種經,及向各宗邪說試作攻勢,故有理絲集的編輯,可算得一般同情者贊許,倘能成為事實,則佛教略有光彩矣。至於十四五⋯⋯次之修改,非吾人能料及。又前人修理佛經者,約部部相對照孰真孰偽,真者存之,偽者去之。維新之修理,約每部真正佛經中,有不合經文旨趣者,刪之補之,若認為偽者,一切付之丙丁以了事。莫言我國之經,由異師譯來者,有廣大的錯誤。即如巴利文之經論,他們信之如神聖,直言佛當日說法,是以巴利文語,對眾說經。自佛滅後,由常隨眾,五百阿羅漢,在七葉窟,結集佛所說經,成三藏教,絕無大小乘等鬼話,絕对以巴利文為記載佛經,如此之經應是可靠,而竟一變,在佛滅不久二百餘年間,便要另起爐灶,為第二次阿育王,大事整理,是第二次結集,巴利文佛經。再過二百年,第三次結集,第四五次結集,比前來得劇烈,直至今年又在緬甸,招集各國巴利文佛教徒,更大規模作第六次,會議結集,志在從此理後,可望澄清法海了。此種動作,可佩可敬,唯絕不可認為不再有下七八九⋯⋯次。竊念不但我國佛經由各譯師傳來,真偽邪正復雜,即巴利文之經,亦絕不可盡信純真無偽,是正無邪,總而言之,以六乘理為依歸,不至於受惑。況結集員雖多,然正知見者,還是缺乏,雖多有何用。百論內有言:「石女、盲、沙」、三事比之,石女多多不能生子,盲者多多不能見色,沙多多不能出油。比彼等大會議論佛經,敢以一言蔽之,「仍是偽物」,等於中國各宗談論佛法無異也。
    杞人杞人,當作何感想哉,噫,請已矣吧!
    一九五四 六二九於香江大嶼山華嚴閣
    提要 | 釋明慧
    妙法蓮華經有兩種本。第一種是無文字記載的,方便品云,「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又云,「是法不可示,言辭相寂滅。」此種無文字的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經,是佛於無量刧說一乘因果的法華經,只有一乘實教菩薩方有資格聽聞,若非一乘實教人則聽不出道理來。方便品云,「諸餘衆生類,無有能得解。」故無文字傳譯流通,我佛雖無文字能詮其義,而亦有言說可據。如序品中日月燈明佛說六十小刧,妙光菩薩說八十小刧。又化城喻品中大通智勝佛說八千刧,十六沙彌菩薩各說八萬四千刧。又常被輕慢菩薩品中威音王佛先所說二十千萬億偈,及常被輕慢菩薩說二百萬億那由他歲。又藥王菩薩本事品中日月凈明德佛說八百千萬億那由他,甄迦羅,頻婆羅,阿閦婆等偈。以上所說的法華經皆無文字記載傳譯,其內容如何,可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將來再親近佛,聞佛說,或許能知。
    第二種本是有文字譒譯的,共有三譯本,大旨相同,要以鳩摩羅什法師譯本為最顯著。此本是以開權顯實為宗旨,亦是教菩薩法。開權就是釋尊將五十年中所說之三乘方便教一概開除淨盡,要知徹底是假施設的,並非事實,故須開除。顯實者,顯即宣傳,實即一乘因果,只有宣傳作用,並無實在說明,只有實的概念,並無實的詳細內容。合言之,謂之開權顯實,故經云,「開方便門,示真實相。」
    無文字與有文字兩種本同名妙法蓮華,而實在性質不同,釋尊說此開權顯實法華經,因時代機宜不同故,先以開權為要務,若信權是權,則方示之以實,權實兩種大義詳在正宗分方便品。
    關於一乘人的資格問題。凡是佛在世或佛示滅後的佛弟子,不論何類,往昔本是一乘人,只要肯信自己過去曾受釋尊及四萬億佛的一乘教化,便是一乘菩薩。後來因怠違一乘,不能繼續行菩薩道,故輪迴十法界中。此一乘是因緣性,受佛所教化,故名佛性,又名佛種,性即種義,方便品云,「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此佛性非天然有,只可稱為本有。本有者,謂從本師釋迦牟尼並四萬億佛所種。本師一名詞,指我們佛弟子過去在大通智勝佛時代,十六沙彌中以釋迦牟尼為我等始初本教師,此時聽受本師說一乘因果法華經種下佛性,由此為本始,故名本有佛性,以釋尊為本師。此佛性並非如中國人常說的本有佛性,中國人常說的是從古印度婆羅門吠陀經典而來,吠陀經典有鄔波尼沙陀,譯云奧義書。全書俱說明如何摒棄此惡濁之俗世,以求尋出人人本具之内心真我。奧義書有一百零八章,其中十章係最主要,有幾句偈頌最為人所知。偈頌曰,「求引導我由虛妄而入於真實,求引導我由輪轉而入於涅槃。」
    由此可知中國人常說的人人本具之佛性,即古時婆羅門之教義演繹而來,佛斥之為外道。
    關於一乘的修行問題。我等現在只知有開權顯實的法華經,未得一乘因果的法華經。修行即工作,先要做到開權顯實工作,有此信念即是修行,而開權亦不容易,顯實尤為困難,倘若遭三乘人反對,必須發慈悲心,具忍辱力,通達般若,依此三軌方能宣傳開權顯實工作。如本經舍利弗及諸大弟子亦因信得解,即得蒙佛授記,將來作佛。換言之,即是恢復從前一乘菩薩志願。
    正宗分方便品分科。此乃最古老的詳細分科法,初機讀者不易明瞭分科段落,可以漸漸研究。
    講錄内有許多重復語句,講者為欲令聽者易解,故不厭求詳。其餘簡畧處,讀者可以意會得之。
    全經有二十種要義:
    一,知佛方便。方便是十二分教,即三乘教,佛之意趣是為實施權,詳說方便品。
    二,知佛真實。佛之真實,即佛之知見,又名佛之智慧,皆約一乘實果而言,詳說方便品四層無量。
    三,知佛義。佛有權實之別,權佛即三乘之大乘,詳序品。實佛即實教一乘,詳方便品嘆佛二智,及譬喻品大白牛車喻。
    四,知佛壽命。詳如來壽量品。
    五,知佛神通。詳如來壽量品,及如來神力品。
    六,知佛分身。詳見寶塔品。
    七,知佛國土。詳如來壽量品。
    八,知佛常住。詳如來壽量品。
    九,知佛度生。詳化城喻品,從地涌出品,常被輕慢菩薩品。
    十,知佛出世。詳方便品,如來壽量品。
    十一,知菩薩行。菩薩亦有權實之別,權菩薩詳藥草喻品,實菩薩詳安樂行品,妙音菩薩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藥王菩薩本事品。
    十二,知菩薩德。詳安樂行品,分別功德品,隨喜功德品,法師功德品。
    十三,知菩薩神通。詳從地涌出品。
    十四,知菩薩時長。詳從地涌出品,常被輕慢品。
    十五,知菩薩度生。詳妙音菩薩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十六,知菩薩依佛。詳如來壽量品。
    十七,知菩薩分身。詳妙音菩薩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十八,知菩薩等級。詳說藥草喻品。
    十九,知菩薩退志。詳信解品,化城喻品。
    二十,知菩薩善根。善根亦有權實之別,五百弟子授記品繫珠喻是一乘善根,譬喻品三乘欲性是三乘善根。
    二十種要義非專指某一品,亦有散於各品中,讀者如能通達權實兩種大義,則於二十種要義思過半矣。
    讀此講錄,全不能依中國大乘各宗的成見,滲入各宗的宗旨。尤其是天台宗的藏通別圓,與賢首宗的小始終頓圓,兩宗的圓教解法華,以衆生本具心性作為實義,此乃印度五千年前吠陀論奧義書的外道論義,此等論義解釋三乘權教尚不可,何況一乘法華實教。
    此講錄係遠參老法師慧眼獨創見解,全部依本經為根據而發言,並非另創己見,處處均以經文為證。有志研究真正佛教者,盍於此講錄求之。
    一九六五年歲在乙巳再版 釋明慧謹識

Комментари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