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全台公映/ 1992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4 окт 2024
  • 2023年5月26日《投奔怒海》(1982)首度在台灣公映。去年正逢本片40週年,修復版在金馬影展放映,半年後在本週末全台放映。
    許鞍華導演身為香港新浪潮的重要旗手之一,持續創作至今依然有作品問世,三座金馬獎、五座香港金像獎,是華語影史上最重要的導演之一。
    許導演和劉德華三度合作,第一次就是開啟19歲華仔演藝之路的《投奔怒海》。
    這部具有獨特香港政治觀點和國際視野的電影,雖然當時遭到中台禁演,但在香港電影金像獎贏得了最佳電影、導演、編劇、美術指導和最有前途新人等五項大獎。可愛的華仔也有上台代領獎呢。
    許鞍華從1978年就開始籌備電影,訪談超過100位越南難民,根據導演所說,當時原本可以入圍坎城影展的主要競賽片,但是越南政府有意見,影展主辦單位希望降低政治風險。
    不過參加坎城影展這樣的大場面,已令她大開眼界。
    實在好可惜,「如果」82年時《投奔怒海》能夠入圍坎城影展主要競賽片,應該是港台電影的空前佳績吧。
    但這部電影確實已經讓許鞍華導演打進國際影壇。
    許多國外媒體介紹劉德華時,都一定會提及這部他早年的重要作品(按圖索驥找演員作品和演藝脈絡是記者的基本知識)。
    對西方來說,許鞍華導演在藝術電影領域具有相當的知名度,加上電影描述的歷史背景和國際政治現實,和歐美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會特別留意這部作品。
    更認真一點的西方媒體亦會提到,雖然華仔是演藝術電影出身,但他的戲路和發展又更寬廣,是香港(或華人)最成功的商業演員之一。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對比。
    當時為什麼會和19歲的華仔合作呢?許鞍華導演在汪曼玲訪談時談到:
    我當然覺得他是可造之才,才找他,(問:他當時在無線拍戲,你怎麼想到找他?),他適合那個角色囉,他無論外型或演技都是好的,又適合那個角色,所以就找他來演。
    許鞍華和劉德華的第二次合作是1991年的《極道追蹤》,這部電影是女主角鍾楚紅的息影之作,編劇則是吳念真導演與華仔的高中導師杜國威。
    第三次則是劉德華投資和主演的《桃姐》。
    女主角葉德嫻贏得威尼斯、金馬獎、金像獎影后,華仔自己也獲得第二座金馬獎、第三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2023年金像獎上,看到許導演和Andy結伴走星光大道,真希望如導演所說,拍部紀錄片吧!雖可能只是說著玩的。
    放眼華人電影界,有過人藝術成就,亦與華仔本人有過三次重要合作,還有誰比許鞍華導演更適合執導華仔的紀錄片呢?(如果真有考慮的話)
    1992年的一段訪談中,華仔談到《投奔怒海》的拍攝情形,訪問者是主持人張小燕。
    大抵上,年輕的演員投入一個陌生時代背景的角色,都是從閱讀、戲劇開始「惡補」,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轉化」成全然不同的年齡和性格。
    最後出現的背景音樂,則是林子祥1991年在台灣發行的國語專輯《這次你是真的傷了我的心》主打歌「至少還有我在乎」。
    當時他和華仔同屬華納飛碟唱片公司。
    已上傳YT。
    又,《投奔怒海》的英文片名為Boat People 。
    今年的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得主關繼威上台領獎時提到: my journey started on a boat, I spent a year in a refugee camp and somehow I ended up here on Hollywood's biggest stage.
    「我的旅程始於一艘船。我在(香港)難民營待了一年,不知怎麼地,最終來到了好萊塢最大的舞台上。」
    關繼威的故事,大概是當年超過150萬人離開生長之地越南的最好結局之一。
    許鞍華導演以三個他者的故事《來客》(1978)、《胡越的故事》(1981)、《投奔怒海》(1982),照映了自己的土地和人民,動盪時代中,人的焦慮、情慾、價值是何種模樣?
    答案不在當時的各方政府或特定政治立場的媒體。
    或許,《投奔怒海》上映40年後,新一代的觀眾也有與80、90年代觀眾有著不同的解讀。
    慶幸的是,40年後修復版公映了,而我們今年依舊能看到健康睿智的許導演,以及過了40年還是超級靚仔+演藝成就非凡的華仔❤️,這已經是無比幸福的事吧!
    最後,關於當年電影衍生的諸多紛擾,引用許鞍華導演出席當年坎城影展記者會時,回覆歐洲記者的答案:
    I can totally identify what the film is saying, I feel that film making already is so difficult, especially in Hong Kong to make any serious movies, and I should not stop to consider what political overtones it has in the making of the movie rather than on screen itself.
    以下是1991年華仔的口述訪談中,談到拍攝《投奔怒海》的經過。
    ---
    1991-01-02
    劉德華口述
    我們7個好朋友,祇有我一個人考上訓練班,同期的還有梁家輝、戚美珍,以及黃耀明等。
    其實,我當時並不太喜歡當演員,倒覺得寫劇本、當導演來得專業些,但我第一次考試便自己動筆寫劇本並找女同學合演,拿了全班最高分,也因而越來越感興趣。
    然而一年之後雖然和無線電視台正式簽約,但我都演不到重要角色,祇是被當成龍套演員跑來跑去罷了。
    三位貴人引薦我的演藝生涯真正有了起步,應該算是赴大陸拍許鞍華執導的「投奔怒海」,這是我第一部有戲可演的電影,說起來能接這部戲,還真有些機緣湊巧,這得感謝周潤發、林子祥,以及攝影師鍾志文的主動引薦,然而他們三位從未跟我提過這件事,我也是事過境遷後才間接聽來的。
    許鞍華要開「投奔怒海」時先是屬意由周潤發擔綱演出,然而周潤發因為和無線的合約問題無法赴大陸拍戲,他因而向許鞍華引薦,他說:「無線有個小孩很不錯!」
    第二個向許鞍華推薦我的是「投奔怒海」的第一男主角林子祥,他對我留下印象是因為他的一支歌唱MTV「上海之夜」;他向許鞍華表示:「MTV之中有個搭配的男孩型還不錯,挺有個性的。」
    鍾志文是第三個向許鞍華引薦我的,鍾志文和許鞍華合作關係深厚,當時也是「投奔怒海」的攝影師,他也向許鞍華說:「我在新藝城拍過一個男孩,他還不錯!」
    在這同時,三個人不約而同地向許鞍華引薦我,也就讓許鞍華對我產生莫大的興趣,並敲定由我演出「投奔怒海」的第二男主角。
    我常常覺得人生當中的機緣是無限奇妙的,我步入影視圈之初雖然歷經困頓,被無線電視台簽約後閒置,但祇要有演出機會,不管是一天兩天的龍套演員,我也都不肯放棄,也因而有機會讓周潤發、林子祥及鍾志文同時對我留下印象並主動引薦。
    我從大陸拍完「投奔怒海」返港,無線電視台還是沒什麼戲給我拍,大家對我也沒什麼印象;巧的是,在「投奔怒海」上映前,我為香港政府電視台拍的一齣電視劇剛好在香港上演,大家都對我產生好奇,每個人都在問:「這個人是誰啊?」,「投奔怒海」這時推出也就更加加深了大家對我的印象。
    我記得當初無線電視台對於放我去大陸拍「投奔怒海」還是十分不情願的,但又實在沒什麼戲給我拍,經我據理力爭並把合約往後延3個月才准放行。
    此時「投奔怒海」推出大家都注意到我了,無線電視台才開始對我重用;邵氏的「英雄本無淚」是我第一部作男主角的戲,但因為合作的多是一些新人,因而也沒有付麼特別的感覺;直到拍「獵鷹」、「神鵰俠侶」及「鹿鼎記」才真正走紅起來。
    在我苦熬的那段期間,我曾經又和周潤發合作過,他常常勸慰我:「不要管其他人怎麼想,拚命做好自己的本份就好!」

Комментари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