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A7V 來襲 挑戰中階機之王寶座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7 фев 2025
- 如果欣賞我們《膠攝現場》請Comment Like 同Share 我們的RUclips頻道同facebook Page啦!
Online Store: plasticphoto.hk/
/ @plasticphotochannel
/ plasticphoto
主持人個人專頁
Joey:
/ joeypongpage
/ joeypong
Colin:
/ pklamfoto
/ colinpklam
Karhoo:
/ chowkarhoofans
/ chowkarhoop. .
/ karhoofilm
www.chowkarhoo.com
有三點寄望
1:有7r5反mon
2:a93手handgrip
3:電子快門不再受果凍和閃燈同步困擾
gimbal 雖然有佢既存在價值,除非事前諗好哂點拍,追求極緻運鏡咪ok
日常帶出去有啲反智,事前調平裝裝拆拆,用電子防震忍者步 /pocket3 實制d
都係帶到出去先講啦😅
我觉得你哋兜得好辛苦😆
對A7v有期望,Z6iii就唔好再提啦,越來越多測試片,Z6iii 除咗死黑,連對焦都好多甩漏,真係要諗清楚。A7v 好想睇你高iso同防震有無改善,有進步就入得過
5:18睇過一個訪問,是Jared Polin訪問那位攝影師,問到那刻的相機設定,攝影師說其實當時他的相機連拍設定只是每秒6至8張
梗係揀Sony A74啦,機又細部及鏡頭又多選擇又細枝都有。
反觀Nikon部部機都唔細部Z9 Z8 Z6iii。差唔多部單反感覺喎點搞?
想講電影「The creator」都是FX3 拍的。
製作團隊話夠輕便。
A7 V sensor 應該照舊用3千3百萬像。
其實用咗a73開工5年,8成影相,2成拍下訪問,活動片,都冇問題,交足貨。佢真係一部好com好粗用嘅開工機。我都等緊a75,其實好多frd3升4, 但佢個反芒頂線同拍4k60會crop真係搞唔掂,有frd開wedding過熱拍唔到(a7s3都有同樣問題)真係哭𠹌咗。
係時候轉牌子了吧?冇導演跟mon可以常關機未試過過熱,有導演跟果時多數定機加風扇😅
當年 A7iv 新出有相多人肯早期購入而不是等降價 , 就是因為升級夠大
A7v 也應該是相同 logic , US$2500 的價位現在的對手會是 EOSR5 / Z63
如果交不足功課 , 結果會是多人等降價
A7和A7R产品线合并,A7S和FX3线合并,ZV系列作为入门。其实相机市场很小,没必要弄那么多产品
快啲出啦!我可以買4啦!
其實Sony A7系列個樣方頭方腦起晒角,已經好似一倍懷舊機,只要把傳統懷舊機既掣同功能加返落去必定好賣,過往因為佢既manual問題令一些人卻步,如果可以簡單地當菲林機咁用,話唔定好多人會走返過來。
支持
用緊A7III仍然覺得好夠用,一張相一條片,6年前覺得靚,6年後睇返都係靚。
新科技只係令你更方便或者玩更多既野,但係用作品說話,淨係睇張相,又有幾個多睇得出係A7III定A7IV甚至A7V影既呢?
我覺得A73個body真係無反最理想大小,之後嘅型號愈出愈大,愈出愈厚,就嚟去返單反大小。Nikon Z9/8,根本係一部單反
我得得A7系列唯一缺點係個連拍 比返個>10張/S FULL RAW就十分好
@@JLC2000duo A74厚左我覺得冇咁好
重過一般單反@@JLC2000duo
回憶返起Z6/Z62個冧價的速度。希望快快手出A75同R63,咁Z63盡快冧到萬二蚊,平就係王道
支持,階大歡喜🎉
講日期似A7五代先出。
又俾你說出咗重點萬二蚊
@@Fujifilm2021 A7M5 兩萬一 4400像素 4K120無crop 8K60crop 之前一年後先有貨
thx
A7 iii 會吾會跌到落7k ,依然好好用👍🏻
A7v 只要防震加到7级或以上。。有D似ZF果種菲林模擬。。連拍速度15張/s..像數加吾加無所謂。。。最好無機械快門就ok
其實都大概估到
硬件:沿用a74 CMOS + A7C2 Ai處理器
升級下EVF像數 + 反mon
軟件:4k 60fps 無剪裁
咁就可以賣20K
牙膏
個人覺得a7v像素應該不變,但會變成partial stacked
Colin 你頭上個頂光要調教下😅
a7 一二三代都係24mp
a74 33mp呢塊Sensor應該唔會只用一代咁少, 起碼用多一代
我估a75都係33mp, 改良DD (maybe semi-stacked)就算
唔該個evf同mon個像素造高啲,咪咁孤寒
a72等緊
感覺用緊a7 iv唔係好耐, 無乜問題, 估唔到咁快又a7 v
見到而家啲機越出越大部、如果唔係專專專業拍片、我想用返單反、d850, 5d4, 大件抵食畫質好 、鏡頭平又多高質二手、😅😅😅
8月Sony全面升價後先出
A7V都4200萬,重要ISO表現好😮
應該會影響A7R5銷情,唔加價就奇
OT: 家豪會唔會講下琴晚場重劍冠軍賽😂
😂😂😂
啱啱出咗片
現在R6II, R8, Z6III都行高readout speed 同raw 錄影,做唔做到仲階之王都要要睇下個波影得圓唔圓同拍片過唔過熱先得😂
如果唔係2025年真係唔入流了
如說定價,25 年R6III應該都會出,R6II有機會去到萬頭,Z6III有機會去到萬中,定價就被夾攻了。
以4200萬像素,仲有部萬又系統元善的R5賣尾。。。
我希望Sony 這機比多點壓力其他兩廠,等其他兩廠再落力擠多D牙膏呢
a7m不是甚麼定位中階機之皇,話挑戰只不過是膠攝一廂情願,呢個皇位…留俾Z6III好了,Sony對它的定位是入門機,而且我在另一文已寫了不需要為了無謂的高速,而犧牲最重要的動態範圍,sony做sony自己應該做的事就得,唔需要理canon同nikon。
@@瀧君-v3h 對,簡單點說就係賺錢機
不過如果要高動態範圍,A75行高像素好像有點奇怪。我覺得3300萬像素應該要用多兩代才對😆
任何產品都會賺錢,若果名不符實,市場自然會有feedback,但定價高有時是惠及中間商的讓利政策,定價除了產品本身還有多層考慮,尤其Sony作為跨國企業,和很多組織團體都有合作關係,相反定價貼近市場,不一定是企業有所謂良心,而只是逼顧客回來自己專賣店,連中間油水都不讓給人,所以關於定價…絕對不是簡單二元分法就決定了善惡好壞…至於我對a7v的期望,已在另一帖分享,堅持做好自己的入門產品方便初學攝影的朋友便行,無需要同魔改廠內券,魔改要做中階機之皇但又無入門機,不知如何吸收年青人新血,不過可以繼續做打雀老法師的專用機……這是不同廠的策略不同@@kingchow9053
Jelly effect 真係好頭痕,除左a9iii有無邊部機會少啲?🤧
Sony機擁有最好的動態範圍,即使忘記了打開鏡頭蓋,都能在LR拉回來,其實代價也是採用了慢速背照,吸耐啲光令到畫質更好,反而若Sony在技術未突破前,像Nikon那樣強行魔改,速度是快了但犧牲了動態範圍,到頭來得不償失。
個人意見,雖然現在已經全面使用Sony,但感覺用Sony只係當佢工具咁用,唔會有以前用Canon嗰種「信仰」。誠然,Canon, Nikon, Fujiflim,甚至Pentax, Olympus 都會有呢種信仰,Sony及Panasonic 真係好難會有,可能因為佢哋產品太多元化,唔係主要做相機啦!
信仰是指用了該品牌,能拍出靚相的信心大增?
@@JLC2000duo 其實當全面用了Sony, 而無雙修或不打算換品牌,已經係信仰。
就如飲醉了的人永遠不會覺得自己醉一樣
@@kingchow9053我沒有信仰感覺,只是一直用習慣了這個系統和操作,我覺得轉盤很多,很好用,反而看不明白為什麼canon和nikon在相機上方做一個迷你顯示屏,少了一個轉盤,我也習慣了將人動白平衡設定在十字轉盤,左右轉轉就可以調教色溫,但上次用朋友部canon,十字沒有轉盤……………
@@瀧君-v3h 我覺得信仰係慢慢植根的,就算心覺得沒,用習慣了就會慢慢有信仰了。
就如我其實都有用其他品牌,給我用也沒問題,用上手真的不能順手,信仰就這樣值根了。
至於轉盤,其實這是當年旗艦機的設計之一,這聽說係為旗艦機身外觀設計更完美而這樣做。
說實話我當年5DII轉1Dx都不習慣無轉盤,無想過現在連R5系都這樣設計了。。。
@@瀧君-v3h 可能用brand loyalty 會合適啲🤝
Sony目前擁有最好的135堆疊式Cmos,高速度兼備絕佳動態範圍的最好Cmos,並無向外分享,Nikon Z9那塊並非我們這塊,依然保留在我們的A1獨家。
而我相信即使Nikon也不會將Z8, Z9塊Cmos下放到入門機。我先當高像素同時高ISO表現又好的新技術不存在,若果要在入門機強行提速,只會走上Nikon魔改Z6iii的不歸路,為了帳面上大部份人不會用到的120張JPG,而犧牲了大部份人會用到的動態範圍,毀了Sony擁有最好動態範圍的美譽,正所謂一時忘記了打開鏡頭蓋,返到去LR也能拉回來,這才是Sony,這就是索尼。
慢一些有甚麼問題,平民無需要高速連拍,錄影時的Readout Time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即可,保持在3300萬像素,別再增加不必要的像素,a7m系只是入門混合型相機,能滿足買家90%時間應用即可,反而最應提升改善的是一直為人詬病的IBIS,開了像沒開一樣,為了打擊dji穩定器和一眾腳架品牌,推出一款不需要上穩定器,就能做到畫面絲滑流暢的a7v如何?
1. 3300像素不變
2. 背照式Cmos不變
3. 大幅強化IBIS是重點
4. 四軸式反mon
5. AI Clips人工智能追焦
6. 相機內Wifi上雲端
7. 支持app導入lut
8. 開放lut應用在照片
9. 保持4k 60但無裁切
10. 引入ZVE10II直度界面
以上十項是我認爲a7v應該要有的規格和性能,入門相機就該做得入門,易入口親民一些,很多主力會買a7m的人,都會是初學攝影但又會日常用,操作上就該同時滿足較專業的操作性,但又能平日易用性兩面。
Sony 出返部X3D Sony 只係時間問題🤣
黑科技上已經做到
A7R5 個 EVF 低光時 noise 極大,硬件到位但係軟件唔到位,A7V 唔好跟啊!
高像素,每粒pixel入光少一半,當然多 Noise,你縮到 3300萬像素同 A7IV差唔多
@@ioptional 我唔肯定係咪高像素有關, R5 EVF 唔覺有問題, A7R5 半按快門 AF 果陣個 EVF 真係極難睇, 幾乎唔係 noise 係近似 minecraft 起格咁。有人話 sensor read out 慢影響、有人話要關左 anti-flicker 先得, 搵部機再試一下先。
@@ian2neko 咁奇怪,我好似無依個問題,返去試試先,因為 EVF Preview 係模擬出黎
@@ioptional 試咗係需要 Anti-Flicker Off 先唔會起格
@@ian2neko Noise becomes more noticeable when you press the shutter button halfway down while using a narrow aperture in the A mode with Anti-flicker Shoot. set to On.
Sony A7Riii 轉去 Nikon ZF
认真?
Nikon z63半堆疊,canon R52 就全堆疊Sony 同人鬥相信要拎全堆疊出黎先有得玩
免了,這種犧牲動態範圍的自殺行為,留給別人好了
Sorry A7M5既定位係入門機
真係出A7v, 近期A7Cii,A7iv減到咁平,阿婆走得快,一定有古怪😅
A74得一個缺點,果涷大
還有拍片過熱
不過Z7行平價路線應該不會處理了
如主持說,一般人影相用不會有人理會了😂
專業嘅,最緊要有兩部機有後備😂,依家咁嘅科技性能差少少冇問題
A73拍视频差太多, 都不是10bit. A74才算可以用来拍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