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琴 郭彬卿 十八相送 1953年实况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6 сен 2024
  • 书友点播。网上找到的资源,感谢互联网。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103

  • @Taikai5284
    @Taikai5284 Год назад +2

    喜歡💕兩大名家
    好聽👍🏼👍🏼👍🏼深切懷念🙏

  • @user-jk3zb7uf7i
    @user-jk3zb7uf7i 3 года назад +3

    最近由於身體欠佳,沒有看手機,現看到陸培根老師的一些留言,心裏感到很高興,海外的評彈知音是很多的,都被江南明珠一一評彈的說噱彈唱演所深深吸引,我也是從小被迷住,從聽評話大書到彈詞小書的彈唱,最早听《英烈》《三國》《隋唐》……到听《三笑》《描金鳳》《玉蜻蜓》《珍珠塔》《白蛇》《西廂》……從聽熱鬧滑稽書開始到聽有品味格調高的書,從評彈裏學到了許多歷史知識,做人的道理,處世哲學,而且還享受到了各種流派藝術,……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有彈詞名家蘇似蔭的藝術,蘇似蔭、江文蘭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冒尖的青年彈詞演員,雖然年紀小王柏蔭1歲,卻拜王柏蔭為師,所以他稱蔣月泉為太先生,是輩份最小的一位,連秦建國都比他大一輩,但他在上海評彈團奶水吃得最多,而且聰明過人,他与劉天韻的《玄都求雨》《張三借靴》可稱謂最佳下手,當時紅极一時,連陳雲老首長都稱贊《求雨》吳宗錫(左弦)都說這現實主義表演的极佳作品,他在劉天韻去世後,和江文蘭演出的《求雨》效果可与劉天韻比美。在中篇《白毛女》,他演黃世仁,姚蔭梅演莫仁智,本來是對換的,但效果不如現在這樣,更貼近書臺效果。在中篇《漁家春》,他的演出並不比嚴雪亭差。在中篇《廳堂奪子》《白求恩大夫》,他与蔣月泉、楊振言配合配契,他還感受到楊振雄在白求恩第一回和第三回的演出手法,在中篇《蘆葦青青》(1964年仙樂書場)他演的是第一、三回,張鑑庭演的第二、四回連滿幾個月。他在中篇《人強馬壯》蔣月泉演第二、三回,他演第一、四回而且是送客,可見他的功力之深。王柏蔭、蘇似蔭雖然嗓子沒有先生、太先生這樣好(當時只有陳克文酷似蔣月泉,)但是他們在說功上下功夫,特別是蘇似蔭,當年(1962年在大華書場,日場:蘇似蔭、江文蘭的玉蜻蜓,夜場是蔣月泉、江文蘭也是玉蜻蜓,結果出人意外:日場竟然一票難求,生意竟比夜場還好。所以蔣月泉在1984年紀念五十週年舞臺生涯演出的開場白說道:"我長久沒有說書了,我心裏擔心,不知生意可好?"又說:"王柏蔭是青出於蘭,"又指指旁邊說《騙上轅門》的蘇似蔭說:"這位,你勿要弄錯,勝於蘭。"蔣月泉說的是老實話,也是謙虛話,但是也說了藝術不能死記硬搬,在繼承老師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特長,形成獨特的風格。蔣雲仙、週雲瑞、陳希安、石文磊、吳君玉、蔣月泉、楊振雄、嚴雪亭、張鑑庭、徐麗仙等都是在原有的老師藝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 @SunLanlan
      @SunLanlan 3 года назад

      王王 老先生好 ㊗️您身体健康 🌞 谢谢您分享评弹知识 您发表的评弹艺术🎨的点点滴滴我非常喜欢看 而且不这是看一遍 呵呵 谢谢您让我知道很多 抱拳

    • @user-jk3zb7uf7i
      @user-jk3zb7uf7i 3 года назад

      孫蘭蘭女士:您好!謝謝對我的問候和關心,年紀上去了,各個零部件逐步老化,這是自然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過,這一生能遇上評彈這一門藝術,是最大的幸福,沒有白活,在順利、曲折、喜悅、煩惱時,都伴隨著我,尤其在生病時,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彈詞曲調,會感到心情舒暢,有利治療後的恢復。今天我想再談一些有關蘇似蔭的藝術,蘇似蔭的出科書是玉蜻蜓,當然說的唱的都是蔣派,但是上海評彈團聚集了眾多宗師、大家、名家,流派創始人,是評彈界的高等院校,給蘇似蔭展現了最佳的活的教材,他在嗓子不及蔣太先生的短處下,另辟說表做功狠下功夫,与擅長說的劉天韻合說《錢篤笤求雨》,學到不少,配合默契、環環相扣,而且還創造出為錢志節(篤笤)敲鼓等的口技,我至今還記得,是"噹氣撥噹氣噹氣布咣",不信,任何人都可以將這九個音連起來念,越念越快,等到念熟練了後,你聽聽看是否在敲鑼打鼓,而且現場效果很好。如果有《求雨》錄音,可以細細聽,裏面有很多精彩片斷。另外一個短篇《張三借靴》(陳靈犀執筆改編)劉天韻、蘇似蔭有很多出彩的表演,很可惜由於某些原因,後來不能演,上海昆劇團在文革後恢復演出了。好像黃靜芬的長篇彈詞《倭袍》解放後被禁演,文革後才解放,可是只演出一些片斷。黃靜芬盡管年邁,但寶刀不老,我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只能聽到她的《四進士》,她的臺風正,氣質高雅,弦子彈得響亮,演唱有獨特的味道,響彈響唱的黃靜芬派的蔣調。當時上海評彈團是很嚴格的,据說只批準蔣調、琴調、麗調、小陽調(楊仁麟)、薛調、六十年代初才批準楊調(楊振雄)、張調(張鑑庭),嚴雪亭調、姚蔭梅調還未批下來。上海長征評彈團凌文君(夏荷生的徒弟,人稱小鐵口,張如君、胡迪君的老師)、蔣雲仙在六十年代初申請加入上海評彈團,就是不批。最後批了一個楊仁麟說白蛇的蛇王加入上海團。上海團學館拔尖學員陳克文雖然說与唱酷似蔣月泉,學成後由於某些缺點,只能"退"出上海團,成單干戶,跑碼頭……學館胡國樑先跟楊斌奎學大紅袍,先跟嚴雪亭學楊乃武,徐雲志的大孫子徐林達先跟嚴雪亭學三笑、楊乃武,後來參軍去了南京軍區文工團,徐雲志的小孫子徐林燾領導上要他學薛筱卿的珍珠塔,他不願意,而是要學蘇似蔭的《玉蜻蜓》,領導不同意,這個徐小孫子的脾氣真倔強,就是要拜蘇似蔭先生學,否則什麼也不學,後來只能"退"出上海團,說明上海團是很嚴勵的,嚴師出高徒!另外也可以看出蘇似蔭在五十年代後期、六十年代初期的藝術已經很成熟了,而且在玉蜻蜓中創作了"志貞探兒""雙喜臨門",以及蘇婆獻計、關亡等的演出,令人難忘。蔣月泉生前很看重蘇似蔭,不僅稱他為"勝於蘭",而且還說:"不要以為自己輩份低,你是老演員老藝人"暗示你在評彈界是老資格了。說得可能有些离題,不過聊些過去事,對現在的評彈界可能有些啟示作用……

    • @SunLanlan
      @SunLanlan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王王 老先生好 谢谢您 哦 原来徐云志老先生的小儿子离开了评弹团 我本来听了星期书会请徐林达老师来作访 还想他不是离开评弹团了吗 今天知道了 呵呵 老先生在油管上告诉我们的这些点滴在互联网上是没有办法搜的到的 真格呀 我以前睡眠不是很好👌就是看到了你在这个平台上谈到睡觉的时候听评弹 现在睡觉是很好的 因为我在睡前总是在手机上听评弹 声音开的轻点 我基本上是听薛 郭师徒的赠塔和朱 郭档的下楼梯 啊呀 那个琵琶真是催眠 这个可能也是每个人不同 呵呵 老先生好敬佩您 真心的㊗️您永远健康 💠

    • @user-jk3zb7uf7i
      @user-jk3zb7uf7i 3 года назад

      謝謝孫蘭蘭對我的祝願,我對評彈太中意了,所以特別喜歡聽各种大書、小書,還刻意結交一些評彈藝人,當時為了排演劉胡蘭一一"就義",我通過上海虹星書場負責人邱x寶介紹,找一位正好上演的吳靜芝(那一年為了加強上海團的新生力量,她剛好和余紅仙、張如君劉韻若、趙開生石文磊、張振華馬小虹、饒一塵一起從長征評彈團調入上海團,時間大約在1960年,後來都成了上海團的中堅力量,吳靜芝原來与週劍萍拼檔,調上海團後,与張鑑國拼擋,張鑑庭与張維楨拼檔)我當時因為給虹星書場寫了一些評彈評論文章和介紹評彈知識文章,所以我經常能得到虹星書場的免費書票,也能得到吳靜芝的指導和教唱,蘇州話朗誦的一段韻白。(近兩三年我還聽到她在社區活動唱了一段張調《鍘美》,她已八十余歲了。)《就義》我還搞成大合唱,後面有一劉胡蘭的造型,其中有二段朗誦,效果反響都很不錯,被評上優秀獎。還有一個《雷峰頌》,當時上海先鋒評彈團青年演員週燕雯、程美珍拼檔,我有幸得週燕雯的指教,所以對評彈越發親切了。昨天寫的胡國樑先跟楊斌奎學,後跟嚴雪亭學三笑、楊乃武寫成了先跟嚴雪亭……,今天看了發現寫錯了一個字,"後"寫成了"先"字,意思和時間完全不一樣了,胡國樑在文革中調入中國唱片厂上海分厂,編輯了大量快要失傳和還未出版的評彈佳作,功不可沒,文革後還經常出來演出,可惜他在2013年,70歲時,那一年上海夏天溫度高達42度,不幸猝死。蘇似蔭在1984年還生龍活虎和太先生蔣月泉說《騙上轅門》,可是二年後,在1986年因不敵絕症而去世,那一年他只有六十二歲,否則他還能留下很多寶貴的高質量的書目。昨天還提到徐雲志的大孫子:徐林達,他開始唱的時候,嗓音還未變聲,學嚴雪亭等流派不敢苟同,後來在部隊的文工團摩練下,嗓音越來越像爺爺徐雲志,徐調韻味十足。徐雲志的小孫子徐林燾因和領導意見不統一,後退出上海團改了行,很可惜。不過後來評彈不景氣,很多有些知名度退出了書臺,如魏含英的女兒魏含玉,侯莉君的女兒侯小莉,楊振雄的兒子楊聰,陳衛伯(不過有時從上海廣播說唱團來客串)……不過楊聰近來培養一些小字輩的楊派藝術,張鑑庭的兒子張劍琳(原上海長征評彈團)培養出了毛新琳,現在是上海團的骨干力量,時間過得真快,毛新琳也快到退休年令了!!!

    • @SunLanlan
      @SunLanlan 3 года назад

      王王 王老先生晚上好🌆你告诉我们听的这些评弹的星星点点真是宝贵 实际上我昨天巳经看了二遍 今天又看了 而且还和我的先生一起看呢 我先生一边看一边啧啧赞叹 好佩服您 真格 您说写错一个字 把后字写成了先字 还特别作了修正 好感动呀 实际上我之前能知道 因为二个都写了先字 呵呵 我之前以为胡国梁老师死于肝癌呢 我也是非常崇拜胡老师的 张签庭老先生的儿子我在评弹网吧上看到说已经去世 不知道是不是的 王老先生 您能够多告知我们一些评弹的往事是我们的福气 再一次谢谢您 晚安😘💤

  • @snowfIaked
    @snowfIaked 6 лет назад +3

    童年时代 文革前就耳熟的爱情故事 朱 郭档留下了宝贵的评弹精品 好听

  • @snowfIaked
    @snowfIaked 6 лет назад +3

    谢谢小招 ❤️ 真棒 是朱郭两人 太好听了 拥抱 谢谢哦

  • @snowfIaked
    @snowfIaked 6 лет назад +2

    小招好 ㊗️您中秋节快乐🎑 感谢您介绍了喜马拉雅 使我听到了许多许多珍贵优秀的评弹 谢谢您 ㊗️您幸福快乐 拥抱您 悉尼小树🌲

  • @chiangpat
    @chiangpat 6 лет назад +1

    小招, as awesome as usual, thanks!

  • @snowfIaked
    @snowfIaked 6 лет назад +3

    缅怀二位艺术家 🙏🙏

  • @snowfIaked
    @snowfIaked 6 лет назад +3

    口齿好清楚 虽然没有字幕 都能听懂 👍👍

  • @user-yt6bi1lk9z
    @user-yt6bi1lk9z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确是一段珍贵录音.朱雪琴文革后仍在.录音录象很多.但郭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故其与朱的仅剩录音就珍稀了.朱郭挡是评弹界中少有的女上手男下手搭挡.虽然自创流派的女演員都做上手.如徐丽仙.侯莉君.王月香等.但其下手都為女.独朱配個郭彬卿。因为男下手不易找.起脚色要角色颠到.多数扮女.郭就具备这条件:一是把声极似女.你只听其声不见人还真以为是女.二是即使在台上见到.形容做派也一身女气.上海人称娘娘腔那种.所以这样的角色那里去找?而且他弹得一手好瑟琶.和张鑑国並称二大琶王.他的快速輪指弹法使琴调大为生色!

    • @SunLanlan
      @SunLanlan 3 года назад

      陸培根 哈哈 苏州评弹 我最钟爱听郭老师的唱 他的声音很别致 很秀丽 特别是他伴奏的琵琶 不管是和师傅薛筱卿 还是和朱老师 总是那样的有灵性 真是琵琶圣手 好喜欢听 呵呵

    • @SunLanlan
      @SunLanlan 3 года назад

      最早听评弹是听薛惠君老师的 我一直赞叹 后来在油管上听到了郭彬卿老师的琵琶 把我惊到了 那时候评弹很难听到的 现在好了 喜马上有很多 感谢好心人上传

    • @user-yt6bi1lk9z
      @user-yt6bi1lk9z 3 года назад

      @@SunLanlan .你好.评弹爱好者在此相遇.都好有共同话题架.你喜欢郭彬卿.的确他的声音很别致.带有女音.最早做师付的下手.后來做朱的下手.成就琴调的形成.郭的瑟琶功不可没.他的女腔说表唱白.你想在当今再找一个都难。孙兰兰.希望今后在这里能和你多多交流.共赏所好

    • @SunLanlan
      @SunLanlan 3 года назад

      @陆培根 谢谢您 我虽然是一个地道的苏州人 对评弹的酷爱也只有五六年而已 呵呵 因为在苏州的时候忙于工作和培养孩子 后来移居到悉尼 好怀念家乡 在互联网上搜索乡音 第一次听到的是玉蜻蜓 是潘闻荫和庄凤鸣的 过后就一往情深的爱上了听评弹

    • @user-yt6bi1lk9z
      @user-yt6bi1lk9z 3 года назад

      @@SunLanlan 呵.原來你是苏州人呀.那评弹就是你的家乡音了。我是上海人.但评弹在上海也有很大市场.有很多爱好者。听你说只有近几年才爱上评弹.去了异国它乡.在网络上重遇乡音.才开始酷爱呢。我则是在学生时代就爱上评弹.受父母影响.一开无线电就听评弹.潜移墨化就喜欢上了。学生之年.一喜欢上就會学.所以就开始学唱了。最喜学蒋调.因为曲调优美动听.当时学生中很流行.凡是蒋的名篇我都一一学唱呢。來到香港后.知音者少.以前又无网络可搜看.我是最近才发现这個平台.好精彩多样.有我喜爱的好几个剧种可看.真是相见恨晚.…而且还有留言功能.可與同好互相交流.希望今后我们还能在此互相探讨.經常交流

  • @SunLanlan
    @SunLanlan 5 лет назад +1

    好琵琶 好唱腔

  • @yankuno6005
    @yankuno6005 3 года назад

    救命,怎么学鸡学狗学得那么像🤣

    • @SunLanlan
      @SunLanlan 2 года назад

      以前的评弹艺人很下功夫的 他们往往为了学会一点技巧 会化上很多功夫 真是让人敬佩

    • @yankuno6005
      @yankuno6005 2 года назад

      孙兰兰 是啊,而且令我很惊奇的是,中间有一段捧逗打岔是不是相声中的老篇目啊。简直有点耳目一新

    • @SunLanlan
      @SunLanlan 2 года назад

      @@yankuno6005 你好👋有缘相遇在油管评弹 我是苏州人 移居悉尼听上了评弹 爱上了评弹 迷上了评弹 哈哈哈哈 ㊗️我们听评弹的朋友永远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