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4. 首楞嚴經013-寬謙法師講述|你要做「心隨境轉」的人?還是「境隨心轉」的人?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11 фев 2025
- 我們都不喜歡被外境事物牽著鼻子走,所以一定要聽聽,這集 #寬謙法師 的 #楞嚴經,讓我們明白到、為什麼我們總是會不自覺的、被外境事物搞得心情起伏不定,原來是就是我們沒能認識到、自己真心的原故,所以才會「為物所轉」。
《楞嚴經》自古有「開悟在楞嚴,成佛在法華」、「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等名言;但楞嚴經總共十卷,研讀不易,寬謙法師以清楚的科判表,理出楞嚴經的架構脈絡與重點,將經文分門別類的歸納,再逐一帶領閱讀,並口語化解釋之中陌生難懂的字詞,讓您條理分明的讀懂楞嚴經!
▲楞嚴經科判表(卷1)下載:reurl.cc/aZk2v7 (ps:楞嚴經科判表總共有10卷)
▲楞嚴經科判表(卷2)下載:reurl.cc/ZZgrYp
▲寬謙法師第13集講課ppt下載:reurl.cc/RLlXYn
恭敬佛法僧三寶🙏阿彌陀佛
師父阿彌陀佛
非常感恩 大師父您的教導
試著說
見性之體不變
本無內外大小
是隨緣而用
故能見大見小
因此所見物象有大小
那是境 非見
圓瑛法師P279
提到
“廣狹自在無礙玄門”
例子“如一尺之鏡可見千里之影”鏡為狹
千里為廣 眼為狹
卻可見
很遠之外境為廣
廣是一塵一法力用
能普遍一切無有界限
狹是一能遍一切
而不失其本位
能彰顯差別法諸事相 顯事事無礙
總說周遍
而能遍觀
一切物象的見性
旣非是物
也不是
單單屬於佛的見性
而是我們自己本有的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