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法華經信解品 - 化諸眾生 出離生死 - 20210510 第804集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4 июл 2024
  • ⊙法中大善勇猛精修,斷惡法之心明,勤謂精進,明於善惡;斷事敏銳捷才,對治懈怠,圓滿善業,法無染著精純。
    用心啊!法,我們學佛法必定要很用心,起心動念,這都是在我們的用功修行中。起一念心,動一個念,是不是完全是善呢?是利益人群嗎?是利益人群的大善,我們要勇猛精進,修,善念不要間斷,一定要好好勇猛精進去受持。還要斷惡法的心要很明朗,我們若是心念一點點的糊塗,善惡不會分,若這樣,無意中就是惡,惡念將我們偏差。
    在《賢愚經》裡,也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就是說一對兄弟,兩兄弟各有長處,弟弟他就是經商很成功,賺錢也不少,一個是受官府與人民,所依賴的明事人,那個時代的國家,就是大家互相借錢,要有保證人,他們那個時代叫做「明事人」。
    在那期間,有一位想要入海去採寶,要集很多人,準備商船入海。錢不夠,就來向這位明事人的弟弟,這位長者,來向他借錢。借錢有利息,所以他也願意借他。但是這位第二長者,這個弟弟覺得:「人生無常,我的身體一直沒有很好,錢,用我兒子的名字,能還給我的兒子。」這哥哥是明事人,當然就說:「沒問題,一向我在判斷事情,都是公正無私,所以我能夠替你的兒子做保證。」
    第一次入海,行在海中,忽然間風啊、雨啊!暴風雨中將這船隊吹翻覆了,船整個都沉下去。他只是得救而已,他就向朋友親戚借,募一些錢,現在就用一二艘船就出海了。這次的出海很順利,採了很多很多海中的寶物回來,回來貿易,就賺了錢。
    有一天,他穿了很氣派的衣服,走在街道上,事隔雖然是這麼多年了,這年幼的兒子也已經長大了,他看到這個孩子長大了,也知道要還錢,不過,要還的錢,本金要再加利,這麼多錢,這要還起來,我出去賺回來的錢,就需要還掉一大半了。壞心念一起,他就去準備,從海裡採回來的,一顆明珠,寶珠,就拿去找這位明事人的太太。
    夫人就說:「這是不可能。我的丈夫,是最信用的人,我怎麼可能要他做這件昧良心的事呢?」這商人趕緊就再拿一顆出來,他就說:「來,我還能再送妳一顆。」夫人還是覺得,我不可能;再拿一顆出來,三顆明珠,這時候,這位夫人動心了,將寶珠收下來,就將這件事情向她的先生,對她的丈夫這樣說。
    但是明事人認為:「這是不可能。借錢就是借錢。」這夫人就說:「你若是那麼堅持,我已向人收了東西,你無法替我做事,這樣好,我將來再跟著你,還有什麼用呢?而我,我們的兒子還這麼小,我也無法離開,所以我不如先殺我自己的兒子,然後我自殺。」先生聽到了,妻、子是他的最愛,萬一這個女人說得到,做得到,這樣要怎麼辦呢?實在是兩事為難啊!後來,很掙扎,最後昧了良心。
    明事人就向他的姪子說:「有這件事情嗎?我怎麼都忘記了,我一點都沒有印象了。」這年輕人覺得:「大伯,您為什麼現在昧了良知呢?您現在怎麼這麼糊塗啊!」大伯就很生氣,「你是我的姪子,你怎能晚輩來說長輩的不對呢?」很生氣,就將他趕出去了。
    這是佛陀說的一段故事,為什麼佛陀說這個故事呢?就是還有另外一段。那就是在佛陀的時代裡,有一位長者,他生五個女兒,沒有兒子。那時候的國法就是說,不論你多有錢,你若沒有兒子,將來你的財產就要歸國庫。這位長者有五個女兒,卻是缺一個兒子,在他將要往生之前,就是他的夫人已經懷孕了,已經懷孕,到底是男或是女呢?這位長者在很擔心之下,就往生了。
    幾個月後,這位夫人生了,果然是兒子,不過,沒有四肢,有口無舌,也沒有眼睛,也沒有耳朵,就是一個很怪胎,不過是男生。大家都來議論,「到底像這樣這麼殘廢,沒有手足,有口無舌,又沒有眼睛,這樣算人嗎?」女兒很聰明,「不過,真正的男人,只要是男根,不是手(決定)男,腳(決定)男,都不是。其實,生下來是男,男兒有男根,應該就算,算是了。」國王也覺得:「也是啊!男生、女生不是用口舌來斷定。不是。」所以這個孩子雖然是殘廢,但是他是男兒。
    這是什麼因緣呢?佛陀就說起了前面,我所說的那段故事。說了之後佛陀就說,雖然他是這種的是非不分,昧了良心做這樣的事情,不過他過去生也有布施,所以有布施有福,他生生世世,也生在富有的家庭,就是五根不(完)具,所以這是他的報。
    所以說來,我們要知道,「法中大善勇猛精修」,一點都不能偏差。斷惡法的心要明,惡不要有。所以「勤謂精進」,我們要很勤,將心照顧好,明善惡,善就是善,惡就是惡,我們要好好明了。
    又是「斷事敏銳捷才」,評斷道理,我們一定要很敏銳,要很準確,而且是非要分得很清楚,我們要做這樣的人。再來「對治懈怠」,用種種很敏銳的心,是非分得很清楚,這樣能對治懈怠,圓滿善業,我們能很精進,我們所做的善,不犯戒,法無染著要精、要純。所以學佛要用心。前面的(經)文這樣說:
    ⊙「既得此已,心大歡喜,自以為足,便自謂言:於佛法中勤精進故,所得弘多。」《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這是須菩提這樣很歡喜的心,得到這麼多的法,過去在小法,他就自以為足,在佛法中就是勤精進,能斷諸煩惱,輕安自在,他覺得很滿足。下面的(經)文再說:
    ⊙「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弊欲,樂於小法,便見縱捨,不為分別,汝等當有如來知見寶藏之分。」《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現在再向世尊說,「世尊,就是知道,老早老早,您就知道我們心著弊欲。」佛陀的智慧已經知道,知道我們得少為足,這種內心還有無明,那個塵沙惑,這種無明還未完全去除。所以就像前(經)文這樣說,「又以他日遙見子身」。
    ⊙前文言又以他日遙見子身,今云:世尊先知我心著弊欲。
    長者遠遠地看到了,「這不就是我的兒子嗎?」好不容易將他誘引進來。現在,「今云:世尊先知,我心著弊欲。」現在我們的(經)文中,是這樣說,世尊,您已經老早就知道,我們的心,就是還有自私,獨善其身,這就是我們的煩惱還未斷,還沒有開闊的心,還沒有想到自己,有如來真如本性,還沒有想到有朝一日,也能心與天體會合,還沒有想到這樣,所以守在小乘。
    ⊙樂於小法,便見縱捨:小乘之法。方便品曰:「鈍根樂小法」。
    「樂於小法,便見縱捨」。看到我們已經開始年紀也大了,這樣在放縱,一直要捨去這個大法,只是守在小乘法。所以在〈方便品〉,我們還記得「鈍根樂小法」,佛陀在〈方便品〉,看到這些弟子「鈍根樂小法」,確實還是很懈怠,不想要殷勤投入人群中去,還是很懈怠。
    「不為分別,汝等當有如來知見寶藏之分」。佛陀先知,先了解我們的根機還無法接受,所以這個心好像還有弊(欲),還有這種髒污的東西,煩惱還在。所以佛陀那個時候,還沒有認真向我們說這些話,「汝等當有,如來知見寶藏之分」,還未說。即使說了,我們也還沒辦法接受,因為根機還未成熟,因為根鈍,根機還是很鈍劣時,還無法接受。
    ⊙累積珍寶之庫藏,妙法能濟眾生之苦厄故。
    所以這就是說「寶藏」,那就是累積珍寶叫做「庫藏」。「妙法能濟度眾生」,就要等待我們的如來知見,能夠開啟。「如來知見」是什麼呢?「如來」就是世尊,世尊如來出現世間,就是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闡揚大法,化諸眾生,出離生死,令得無量義利安樂,是為眾生之師的典範」。
    ⊙諸如來出現世間,闡揚大法,化諸眾生,出離生死,令得無量義利安樂,是為眾生之師典範。
    要來教化眾生能出離生死。因為我們凡夫,不知從何而來,將來也不知道未來的去向,就只是受業,帶著業去來,所以我們無法了解,我們是如何來,將來我們要如何去。所以佛陀慈悲再來,生生世世乘如是法再來人間,將佛法延續下去,來度化眾生,期待人人都能出離苦海,「令得無量義利安樂」,能出離苦海。
    前面我們不是說過了,須菩提就說,生世都在三苦中,苦苦、壞苦、行苦。雖然是生生世世在修行,還是尚未完全脫離。佛陀還是乘如來法,生生世世要來完成這個因緣,有緣的人就要趕快度,還未度的人,還要有因緣得度。所以人人互相度化,這樣「令得無量義利安樂」,讓我們知道來去。
    我們若知道道理,付出雖然很辛苦,也很甘願,這叫做「無量義利安樂」。願意為眾生付出,這是我的心願。所以這種「無量義利安樂」,是為眾生之師的典範。
    我們學佛,就是要為了要如何真正透徹了解,了解出我們是真真實實,生生世世,我們有今生,還有來生,不要撥無因果,開口動舌無不都是因緣,開口動舌,所做一切,無不都是果報歷歷。我們現在所受的一切都是果報,明明歷歷,一點都逃不過。就如那位斷事,明事人,佛陀這樣說,在一次的錯誤,他雖然生生世世,能生在富有的家庭,卻是自己本身五根不(完)具,這就是因緣果報。
    所以我們在學佛的過程,總是每一件起心動念,真的要照顧得好。我們若是一念偏差,毫釐的偏向,失掉了千里。
    所以「法中大善」,要「勇猛精修」,我們要勤精進,明善惡,要很清楚。我們斷事,在分別事理,是非要很敏捷,而且要很清楚斷事,這是很重要。分別道理很重要,現在的人,很多都是聞聲起舞,善惡不分,無法明理,我們現在才要趕緊將佛法,讓人人能清楚,要不然一念心糊塗了,未來的人生就苦不堪。
    「對治懈怠」,做事情,我們要很敏捷,要很甘願去付出,這樣才能「圓滿善業」。法,善法,佛法若不染著,這樣才是很精、才是很純的法。法本無體,就無所染著。真理是無體,看不到,但是無不都是事,人、事、物會合複製起來,所以才有這麼多要說的話。
    所以佛陀說法,無分大小,只是我們的根機鈍劣而已,利鈍而已,我們的根機若利,佛陀這樣一口說盡一切法。但是,我們的根機就是鈍,所以四十九年間循循善誘,到了法華會,根機是不是大家都成熟了嗎?是還未成熟,才會讓佛陀一而再,再而三;再者,佛陀的弟子,已經領解體會了,還要引述很多道理來說。所以我們後來的,現在學佛的人,才是要時時多用心。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4年11月3日~
  • РазвлеченияРазвлечения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