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觀察者效應:老木還沒推門進來前,房間裡的小朋友基本上絕對是玩瘋了;但門一推開時,小朋友就立即呈現正經危坐用功讀書的模樣。
正襟危坐
薛丁格的小孩
@@thoudarnor 薛丁格二世
是既用功且玩瘋了的疊加態
😂😂😂在理
非本科系的我,一開始知道雙縫干涉實驗時,因為好奇心就花了很多時間去查資料,過程中查到了「量子擦除實驗」、「延遲選擇量子擦除實驗」更是讓我大開眼界,量子擦除實驗簡單來說,當干涉條文的結果出現之後,再回去取得粒子的路徑資訊,那麼已經得到結果的干涉條文就會消失,這種現在的行為會改變過去的實驗結果,真的很讓人心動,於是又花了更多時間去找相關資料,但我又花了一堆時間找資料後,才知道量子擦除實驗目前還只是思想實驗,也難怪網路上所有量子擦除的影片都只是 3D 動畫模擬,而沒有一部是真實的實驗過程,真的有點失望。
物理學理論走在實驗前面的例子真的是屢見不鮮,更多的是還沒有實驗證實,科學家就不在人世了。在量子的實驗中尤其受限於當時的科技發展,要偵測到極短波長的電子軌跡真的很困難。但反過頭來,小編也對這些光靠思想實驗就能走在那麼前面的理論學家致上無上敬意!
所以我这个学过带电粒子束流和电真空器件的,觉得一脸懵逼。我的同班同学也是说听不懂网上在讲什么
1.量子擦除實驗不是思想實驗,是真的存在的實驗2.量子擦除實驗並沒有證實未來改變過去
@@o0l1e3q9 谢谢
基本上,所謂的思想實驗的本質是物理理論與邏輯相結合的推論,因此它的推論如果是正確的,那麼將與實際實驗無異
另外石墨烯也是,很多商品也開始掛上石墨烯,這應該也可以討論真實性。
就竹炭炒完換個名詞再出發😂
但是產品真的有石墨烯只是非常少因為只要是石墨 就可能有
真的,最近每次看到那些石墨稀產品,就翻白眼,還一堆大咖代言
果然有吐槽石墨烯的留言😂
Pp石墨烯 健康好東西~
oh my god我覺得你講得非常好,非常簡單地描述了雙狹縫實驗的重點,讚👍真的希望越來越多人可以看到這種內容的影片,每次看到一堆人明明就不懂量子力學是什麼還相信那些偽科學就很頭痛看了你的影片後才知道原來有那麼多東西都濫用量子這兩個字,量子水到底是什麼東西啦
你想喝它就不見,你不想喝它就出現了(亂講的
要不是有量子,不然奈米怎麼退休?
@@ajay30572 奈米的前輩,還是原子時代耶,像是「原子筆」,現在改炒 量子了
@@ajay30572奈米科技晚於量子數十年啊
太好了,終於有一個地方是可以給初學者去認識量子力學。現在網上的資源都不太完整和零碎,根本就很難理解!期待之後的集數😆
入門可以,但最好只當參考,佢有好多系錯的,想認識最好找真正的頻道睇,這頻道專講偽科學
@@tomchan7638 有推薦嗎?之前看過媽咪說好像有講過
@@XX-rs5sc 媽咪說也很不錯,細說物理都很好
那你就去看量子力學的教科書啊,不然你都只能學得很片面
ruclips.net/video/1d5RdTzKOVM/видео.html推薦一個覺得不錯的系列
所有的雙狹縫實驗都只會得到干涉圖像所謂的觀測後干涉圖像消失都只是思想實驗。因為理論上不可能做到“觀測”通過哪個狹縫而不對電子或光子的路徑行為發生干擾
in a nutshell有說過,目前科技所謂的"觀測"是因為我們必須用光去照才能看到數據但打光這動作會影響量子的路徑,以至於觀測與不觀測會有不同的結果
測不准原理已經被正式改名為不確定性原理了。愛因斯坦曾經說過,雖然人們無法同時測得電子的位置和動量,但電子本身是有確定的位置和動量的。據說後來有實驗證實愛因斯坦的這個說法是錯誤的,電子只有在被觀測的時候才會有其確定的位置或者動量。
你們做的雙狹縫動畫也太精緻了我以前看的雙狹縫解說動畫主角還是個穿著黃色披風超人裝的老頭不過當時也是看得津津有味
這系列太令人期待了! 希望泛科學也能夠講解所謂奧根塔或是能量水晶的"神祕能量"
敲碗+1也想知道奧根塔的原理及效應
所有實驗報告都有漏洞且不嚴謹,沒有想過這東西沒有效果嗎
@@leeeeeeeee8933 我個人是不相信的,但是中文圈我還沒看到真的有人認真分析說奧根塔是無用的,大部分都只是在探討真偽奧根塔
@@linHsinHsiang 這代表很多人都清楚講這個的壞處大於好處
總是要有點科學擦邊球才能進行科學討論。奧剛啥的完全沒有科學根據,沒資格出現在泛科學頻道。
前陣子在b站也是看到去年的諾貝爾得主的論文解釋,發現量子力學超有趣的,甚至有先果後因的現象產生,希望泛科學可以更深入的講一下這個現象
“先果后因”什么意思?那不是可以耍流氓了吗?
觀測不會影響實驗結果 但“觀測手段”會 太多人都被誤導了 舉個例子 如果想要知道電子的路徑就需要用一個觀測器觀測 而觀測器本身就是需要一個媒介去接收訊號 在接收的過程中就會使電子本身被干擾從而造成影響到實驗結果
依照這個說法,不就解釋成電子受設備影響,移動軌跡反而更穩定
@@ZHI-SHIANG 所以路徑資訊越來越明確 所顯現的就會是粒子特性
@@ZHI-SHIANG 沒錯,量子級的粒子在不受任何干擾的情況下會穩定地呈現波的性質
你的說法比這集內容有意義多了這部影片立意不錯,但後面有點裝神弄鬼把問題導向"觀測是否有意識摻雜",也不給出答案要拍科普片至少把現在已有的可能結論放進來,不是丟個疑問句就跑吧...
期待著主題的後續欸❤不過若談及意識與觀察的問題最終仍然要解決「認識論」的問題吧⋯⋯進入認知哲學的範疇
這集太讚了,很有趣。看到一半的時候還先確認一下是不是愚人節笑話的延續,還好不是哈哈。期待接下來的系列!!
網路超多科學影片說書人...這裡真的是目前最好的華語科普!!!一定要留言支持的
這講得深入淺出、淺顯易懂 是我看過最易懂的說法了 大推這個系列!!
感謝支持!快來分享出去
科學家敗就敗在想要用“物理世界的法則”,去解析“意識、精神體”的世界。那就好比某個人想要用‘’加減乘除‘’去解開“所有數學難題”一樣!想要進階了解“精神世界”的方法,就是透過“玄學”!也就是接觸有關“靈”的相關人事物!自然有解!
會參與靈修的人之中非常多人沒有質疑、思考對錯的能力,遇到像老高或揚升大師之類看起來很自信、講得頭頭是道的人,就一股腦相信了,即使講的內容經不起查詢推敲。
當娛樂就好,應該很多人都知道吧(?
這似乎以偏概全了。不是所有靈修者都如留言內容裡狹隘的認知那般
那台大前校長李嗣涔又該怎麼形容?你說台灣第一學府的校長是傻嗎😊
@@chiachien786 信李嗣涔的說法,卻不去查他那些主張的後續追蹤結果的話,那這類人還蠻符合我說的類型。至於李嗣涔本人...不談他的專業,在特異功能領域的研究上肯定是犯傻沒錯,不然就是在裝傻。
為什麼認為研究超能力就是犯傻呢?
好喜歡你們的節目啊!量子真的是身心靈,產業在用的名詞 ,我也想知道更多。最近在製作影片,也在大量閱讀你們平台的文章和影片呢。謝謝你們在科普上花的功夫。大感謝 。
謝謝支持
太棒了,期待快點出後面的影片!唸物理的人看到量子力學被濫用的心情有點複雜…無奈加LOL🤣
相當棒,泛科學開始研究近來幾乎氾濫的...量子能量偽科學了,期待之後的影片
「雙狹縫觀測實驗」最讓人難以理解的,是「無論觀測點是在狹縫前面、旁邊、後面」,電子的干涉分佈都會被破壞。也就是說,即使觀點位置是在狹縫和落點面板之間--一個理論上「電子已經通過了狹縫後才觀測電子」的位置,一樣會破壞電子的干涉分佈。這種悖離我們所認知的「常理」之處,正是量子力學既讓人困惑又迷人的地方。
我感到如果是人来触发观测,而不是定时器触发,可以怀疑一下脑电波。除非这个实验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实验室被重复多次。
@@lirenwu8109 这个实验目前已证实的是观测器打开关闭直接影响结果。虽然我没有证明资料,但这实验几十年前做到现在,应该已尝试过用自动开关了吧。
其實雙狹縫這個弔詭的實驗結果,我覺得是被嚴重誤解了。有一個叫做「Linvo」的科普頻道,他有真正說明雙狹縫當時的實驗方式,完全不是大家常聽到的什麼放一個觀測儀器在旁邊看電子,然後電子的行為就被改變了之類的。看完那個解說,我才真正認知道,雙狹縫干涉實驗一直以來都被過度簡化跟扭曲了,而且實驗的結果實際上也沒有什麼因為被看就改變行為的弔詭結論。泛科學如果願意解說,還原當時真正的實驗方式以及結論,導正視聽,我覺得是非常感謝的~
我也有追他的頻道,最近還有看到一個頻道,說明其實粒子就是波長極小的波,幾個波長的寬度同時移動,讓我們以為他是粒子,其實他就是波,在巨觀下我們僅能觀察到他的粒子狀態,所以沒有辦法察覺他的波特性
雅桑也有出來破謠 看完原理再看一些吹噓有多玄的影片真的很可笑
Linvo講得超簡單仔細,雙縫實驗確實是被過度簡化解讀的結果
ruclips.net/video/wcwDmvkyNLU/видео.html
@@shenghaofan8352 沒辦法,正確的聲音太少。不明事理,故弄玄虛的有心人士又太多。很多人其實不是相信科學,而是信仰科學。因此相當容易被蒙蔽視聽。
這就是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 "粒子的位置與動量不可同時被確定,位置的不確定性越小,則動量的不確定性越大,反之亦然。" 雖然現實應用上還沒有像LIGO那邊用來在重力波干涉儀裡面擠壓光子來降低量子噪訊那樣有突破性, 但未來的量子運算也許會有人用來達成某個目的
補充:之所以會有uncertainty 的原因可能是我們只考慮粒子的physical properties,就可能沒考慮到wave properties。而根據wave particle duality :all matter have both particle and wave nature. 所以我們不能只考慮粒子/wave其中一面,而classical physics 就可能沒考慮這一點,只把他當作物質粒子存在,卻忽略他同時可以是wave,但是classical physics 並不完全錯因為uncertainty 實在太少了。但放在量子的世界,uncertainty 甚至比本身粒子的momentum /position還要大數百倍。例子:電子電子可以到處走,甚至可以離開原子同無限遠(機率很低就是了)
我超需要這個系列的,不知不覺看了幾集才發現是個系列XD感謝量子熊和泛科學!
這個主題不簡單!!~~~我的教授曾是麻省理工的教職過~~他是直觀主義者...基本上他在高能微觀物理的研究中 發現 觀測者對實驗結果具有影響力..因此他是接受意識在微觀世界具備影響力的...不過那是十幾年前的事了期待接下來的頻道內容~~
这只能说有思想波的存在,比如思维传感和手指认字都是我亲眼所见和验证,都是发生在我和我太太之间的,还有托梦事前知道疾病生死,发生在我和母亲之间。如果聚精会神观察,是不是脑电波会比较活跃,尤其是一堆高价值的抗震台,电子枪,真空管,电子材料,超细荧光屏。安静的,大声说话也会引起震动对实验有影响的环境。会不会科学家的脑电波也异常活跃,带上采集电极或者用脑CT看看就好了。另外,连续电子束流会有聚迁效应,单电子发射必须间隔比较大,要出现明显的示踪,可想而知要累积不短的时间,所有的实验报道都没有说持续了多久,发射了多少颗单电子,初态的一致性能做到多好。如果把电子初速度提高几个量级,还会出现吗?塌缩是一瞬间的吗?像晶闸管那样阶跃曲线非常陡峭,还是有个逐渐收敛的后端拖影。特别希望能在互联网上得到清晰的解答啊。
其實從頭到尾只有觀察者偏見、微觀離散、測不準、場域描述(概率論)顛覆粒子論(絕對論),可是大家都把他拿來當玄學魔法灑尿牛丸
就像原子筆、比基尼都只是命名者覺得這樣講比較厲害、比較威一樣呀!
科學是基於人類意識設計用來描述自然現象的模型,怎麼可能沒有關係無足輕重?就是因為人看萬物最簡單的構造是點,點開始移動會變成線,線振動起來就變成波,因此點就是單獨的粒子,振動的線條就是連續的波。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費曼圖,費曼認為不同的描述是等價的,但是科學家個人的偏好會有影響,雖然當時主要是用波函數來描述量子現象,但他偏好用粒子的方式來描述量子現象,所以才有了費曼圖。但是自然不是波也不是粒子,那些都只存在於人類意識中。
我的第一次感謝就獻給貴頻道了,雖然不多😂,感謝大大為了推展科學努力
非常感謝!
太棒了!!終於講了這個主題,期待之後的幾集🎉
觀察一個物理存在目前的作法就是發射能量再看能量返回接收器的結果,但這樣的作法再在微觀世界勢必會受到不確定性原理影響,當能量給得太用力,粒子原本處在空間中機率的均勻性就會被破壞變成高機率處在某一位置,量子坍縮本質上就是機率分佈變化因能量的影響變得高度集中在一個範圍的表現,而這個範圍是會隨著能量變化的,當然不要忽略一點這所謂的範圍並非強邊界,實際上不論怎樣範圍外的機率一直是存在的,只是極低以致於看上去就像沒亂跳似。
實際上不論怎樣範圍外的機率一直是存在的,只是極低以致於看上去就像沒亂跳似。觉得这话很赞。就和正态分布那样,可以分布很平坦,也可以收敛很快,希格玛值很小。
喔太感謝了我真的好想知道什麼是雙狹縫實驗中的「觀測」我覺得很多影片或示範在解釋「觀測」這件事的時候為了要讓大家理解,都把內容做得太簡單但都沒有仔細解釋該項實驗使用的「粒子發射設備」及「觀測儀器」(是用什麼高速攝影機嗎?還是什麼數值偵測?)甚至連實驗過程與結果都只是人為後製的動畫而沒有實際畫面很希望這個節目最後能有詳細的解釋
怎麼可能是用攝影機 當然是用別的方法間接驗證 比如感測器等
@@Nemo-my5jr 嘛啊那時候就不知道齁,幾乎沒有看到詳細說明過,無法排除那種可能性啊
@@LinZ_Gyouza 這應該不是知不知道的問題 而是一點點的小常識 你平常看得到電子嗎?應該看不到吧要觀測微觀世界基本所有直接觀察法都無效 只能藉由感測器轉換成我們能認知的資訊
@@Nemo-my5jr 我懂你的想法,但我的想法正是因為電子微觀難以被記錄到,既然單顆無法被紀錄,才猜測實驗結果只能以宏觀視角被整體性的觀察,回來思考攝影機的可能性我是已經繞一圈回來了
Super fun !!! Giving explanation in a such simple way. Looking forward to the upcoming episodes
補充:之所以會有uncertainty 的原因可能是我們只考慮粒子的physical properties,就可能沒考慮到wave properties。而根據wave particle duality :all matter have both particle and wave nature. 所以我們不能只考慮粒子/wave其中一面,而classical physics 就可能沒考慮這一點,只把他當作物質粒子存在,卻忽略他同時可以是wave,但是classical physics 並不完全錯因為uncertainty 實在太少了。但放在量子的世界,uncertainty 甚至比本身粒子的momentum /position還要大數百倍。例子:電子電子可以到處走,甚至可以離開原子到無限遠(機率很低就是了)
電子打到雙狹縫中間的隔板時, 會反彈.1. 當電子"擦撞"到雙狹縫的邊緣時, 電子穿越雙狹縫後的行進方向, 會不會改變?2. 被狹縫邊緣影響行進方向的電子, 會不會互撞再改變方向?3. 一次只發射一顆電子的結果, 與同時發射一團電子的結果會一樣?
此實驗是排除所有"擦撞"的影響,另外這實驗特別的就在於,一次只射一顆和一次射一團結果是一樣的
喵的啦~阿長~正片倒數 0 秒,下一瞬間直接進 google 廣告,這哪招啦
有被觀察到, 這個虛擬宇宙才做運算 , 節省能耗問題
疊加態導致波函數坍塌簡單就是測量會改變電子的能量就會導致波函數坍塌
推薦《What the bleep do we know!?》裡面有些叛逆的科學家就覺得意識能影響現實
直播才剛說完,馬上下午就產出影片,也太有效率了吧
讚喔!!期待量子系列的影片!!
是系列影片太讚拉!期待接下來的集數~
首先感谢啊,终于有人把双缝干涉聚焦在观测上。但是也没有说清楚。有没有可能有科学团队重复实验或者看看原本的实验,有哪些细节被疏忽了,就像那个天文台的微波炉一样。电子在空间渡越过程中是怎么被观测到的?电子初速度是不高的,要能打靶,需要用电场加速,发射出来后,在真空状态下,飞过窄缝,这个窄缝的宽度,和电子枪阴极形状,发射窗形状,这三样都是宏观尺度的物体。观测建立起来后,是否排除了,只是被动侦测,我们知道,所有的信号感知都是换能作用,打到靶子上还好理解,在渡越过程中,怎么被侦测而不被海森伯测不准原理影响呢?我想这个实验有这么多大科学家认可,应该没有问题,但问题是所有说中文的科研团队,真的觉得没有必要重复这个实验吗?塌缩以后的两条痕迹是电子枪,像电子光学那样的投影吗?还是依然有分布谱(两侧有单缝衍射波的痕迹)?缝隙的实际厚度和宽度的比例确认没有影响吗?电子会打在缝的墙壁上吗?,和墙壁材料的晶格分子撞击上后,会产生点什么吗?还是被吸收掉一些?肉眼看一眼电子其实什么也看不见,那么靶屏上干涉条纹就消失了?观测仪器放在旁边不开机,只是表明有侦测的意图,也让波函数塌缩了吗?就是因为本人没见过世面,所以才感到越发好奇。
所以可以交給見過世面的人處理 我們即使親眼看到也只會得到錯誤的結論
最後會跟超心理學有關嗎 超心理學也是基於實驗的一種科學
大部分没有学过物理光学的观众可能对相干性没有任何概念 其实相干性是干涉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性质 即使对于我们认为相对宏观而非量子化的光波,完全相干和完全不相干的光波的叠加(即使用非相干光源和相干光源做双缝实验)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观测会导致通过双缝的波函数退相干(也就是相干性减退甚至消失,因为量子相干性是一个极度环境敏感的特性)
看完覺得超有趣欸 期待接下來的後續而且講超好的 就算我是一個完全不懂的菜雞也看懂
很期待這次的系列!
淺顯易懂 期待這系列~
我劇透一下...不管人有沒有去看只要探測器還在電子就會顯示出粒子性而不是波動性,所以人本身是否觀測不重要
雙狹縫干涉實驗忘記實驗的時空背景結構單元是量子意識自旋糾纏引力態,實驗過程是會受量子意識影響
好影片。👍凡是這類影片,用了 "觀測" 等容易誤導人的動詞,就沒有續看的價值。
有趣❤會追蹤這個系列的!
甚麼事觀測,改變系統的對稱姓就是觀測,換句話說,改編了BC。在空間中放個偵測器,就改變了原來空間的BC,物質坡瞬間(到底有多瞬間?可以無窮小嘛?我認為這與味和h就是那個值有關)成為符合空間BC的樣子(解),你做了測量,就改變了BC,就濾掉某些原來可以到達屏幕的物質波(機率),於是,干涉就消失!
老师讲的量子科普,很好,很感兴趣!只是速度快,没有一点思考的余地。能不能讲得慢一些?谢谢老师。
好的,也歡迎重複觀看,善用暫停跟速度調整功能喔。
有錯請更正,只有初中讀過物理。物理定律是世界運行的基本法則,光速是這個維度行進最快的速度。快過它就是違反物理定律。但糾纏的一對量子,自旋方向是相反如果改變a, b必定即時反轉。無論相距多遠。反以有量子穿越維度之說。在其他維度我們空間可能是重疊。AB兩點不是直線而是重疊在一起,有另一套物理法則。量子力學其實是穿越維度另一個世界物理定律的表現。這是我的想法😂
這很像大家常提到的蟲洞、白洞,霍金也認為說不定存在蟲洞,只是我們對它還非常不了解。但關於時空的運作,就是相對論的範疇,希望物理學家真的能從中找到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關係呢!(目前還在努力中XD)
是一對電子must be in opposite spin according to Pauli exclusion principle?
另外我很想問,人可以分解成為量子,然後用光建成隧道,光速的移動嗎?或者如果把高鐵速度提升到光速,裡面的乘客,物質上會改變嗎?看了這個真正的科學知識,感覺很棒,提升台灣的科學教育水準👍感謝您們😊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高鐵如果提升到光速,這是相對論的範疇,時間流速會產生變化。當然,因為台北-台灣距離太短了,加速度會超大,「貼背感」可能會讓乘客完全受不了...😅至於瞬間移動,確實有人提出類似的構想,一是通過蟲洞,另一方法是利用糾纏態,把你瞬間移動到另一個量子上面。但這些都還只是猜想,連霍金都認為蟲洞要能實際被發現和運用可能還要幾十年或幾百年(現在都是推測有可能而已)
我不知道怎麼把人分解成量子,就算可以,也面臨兩個問題,一是根據狹義相對論,有質量的粒子無法加速到光速,二是你沒辦法把人拼回去
第一個問題會先有個障礙,分解而後重組的你還會是原來的那個你嗎?
身心靈領域其實真的蠻愛將科學領域的術語融進自己的領域,變成一種很像偽科學的東西。
鎌池和馬: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你們的影片讓我這個文科生看得很興奮
您好,我是一位物理老師,6:36 的圖我認為很適合在上課展示給學生看,想問能否授權使用呢?(會註明出處為泛科學)
老師好,沒問題的,這張我們也是改製迷因,歡迎老師使用
有沒有可能是因為觀測時造成了干擾導致的我的意思是說,既然電子是質量極小的物質,那麼它的運動軌跡是否就更容易受到外力影響,而從旁觀測的儀器射出的波就像是水流一樣,而射出電子的儀器像是一個水柱本來水柱就會往四面八方噴水,但主要的力是往前的,觀測儀的波像是一個穩定的水域當水柱經過穩定的水域時,往其他方向散射的力被吃掉只剩單獨往前的力而導致的結果之類的是有可能的嗎以上是我的思考,沒有科學根據佐證,僅供參考
棒棒,訂起來順便也來猜個觀察者劇本:人類在觀察這個操作只懂物理手段,所以必定干擾
現在用場論套用在量子力學上,似乎更能解釋一些問題。只不過意識的產生,是不是量子漲落在波函數退相干那一刻產生的,還有待證實
又或是更簡單的類似神經網路的運作方式
好想要專業「量子延遲擦出實驗」的解說⋯⋯⋯努力敲碗中
有個Linvo的YT,詳細解讀雙狹縫干涉實驗實際是大眾的誤解,沒那麼神奇甚至預知未來...🙁
他很讚
謝謝。希望泛科學出個節目(說不定有了)靈性科學是科學嗎?
人的意識和身體的健康與否有關,這就是意識能改變物質。
如果以訓練有素的動物(如:黑猩猩)代替人類觀察微觀粒子通過狹縫後的路徑,不知道會不會也能讓微觀粒子呈現干涉消失的粒子狀態?
量子力學的觀察主要來自於探測儀器與量子系統的互動,觀察者是人還是動物不會有差異,更準確的說,觀察者其實是實驗儀器本身,實驗儀器會對量子系統造成微擾從而造成量子系統的狀態改變。
很喜歡露西的那個鏡頭,[觀世音],其實我們已經算很高等,但是看科學頻道人類可見的光譜,居然用兩個城市的距離軟片長度來類比所有電磁波,可見光的軟片距離才一小段.能[觀世音]好嗎??我想先不會瘋掉才有下一步.量子力學跟佛學有相同的一點,就是尺度的探討比較廣,也自由.
在纳米界面以上的经典物理范畴,能量转化为物质的动能来自原子的前形态--"等离子体"(即电子与原子核分离态),电子与原子核结合时以顺时针轨道形成原子而产生有形可见物质;但在纳米界面以下的量子物理范畴,能量转化为费米子与玻色子,进而产生质子、中子与电子的过程就是依靠“意识”达成的。意识与能量玻色子的功能相当,只是存在的能量界面不同而已,无形能量波频坍缩成有形物质超越了物理法则,线性物理运动可转换为非线性心理活动,人心理上的“意识”相当于物理上的“光”。所以可以说,“意识”先于物质存在,“意识”创造了物质。参见《文化能量学》专题报告 “意识的性状与本质” ruclips.net/video/vx9oGh8WnmA/видео.html
這是網路上最棒的論述!
其實我們的意識也是有能量的,能干擾,偵測器也會釋放能量,所以量子力學也可以這方向計算下面會發生什麼事
意識的能量能讓光變態,讓電子的也一樣受到干擾,這有很多用途可立用,比如不要在用手去操作機器了或用這反應可以知道人在想什麼
利用
其實我覺得我們的眼睛在看到東西時不是只接收光線,可能也會釋放出一種電坡
這跟重力場有關係,萬有引力,我們的意識記憶本就是一個重力場才能存在的
所以電子是有意識的還是這整個系統是存在意識的?好玄喔~
意識不是量子的等級,而是高於它更高維度的!
猜想一下,有沒有可能,物體(彈珠)在微觀的角度看,行進過程也不是絕對的直線,也是波動性的呢?只是因為彈珠不夠小看不出來(就好像光子經過雙縫後的接受板太近也看不到干涉)。如果光子按比例放大到彈珠,觀測的版也要按比例拉長,如此,彈珠經過雙縫的結果會不會也是干涉?
科學家的閒話加長的傻呼嚕同盟,應該是台灣宅界滿早的一群,跟岡田斗司夫那時期的😊
生活在這個世代真的賺爛了處在世界巨變的時間點上
會不會是當時觀測的方法或行為是會干擾到電子的運動, 導致一觀測就會改變電子的打在牆面的結果, 問題是不是出在觀測儀器
還有Linvo 解釋完根本就不奇幻
期待下一集
6:20 (電子有波嗎?) 會不會是因為量測那些電子的儀器釋放出某種波 導致電子會以被某種東西包覆 形成物體 (畢竟前面假設電子是物體是因為原子組成世間萬物) 再以物體的形式出現如彈珠般 (我沒相關知識只是亂假設)
簡單來說量子力學是魔法魔法應該定義為現實存在、可重複觸發不看運氣但無法計算的東西可以計算就會變成科學所以量子力學=魔法
始終認為光子微移動不能長距離移動,只能快速傳遞能量到臨近的光子,當能量不見,光子就是暗物質,怎麼也看不到
最近身邊有人在做量子手環的直銷產品號稱治百病,還好朋友傳這影片給我讓我更了解什麼是量子
大部分的科普影片解說的問題都出在說明「觀測的方法」上。大部分科普影片在解說到「觀測」的時候,都誤導觀眾認為「有一部儀器在偵測粒子如何穿過狹縫」,但實際上「觀測粒子如何穿過狹縫的儀器」根本不存在。只要瞭解雙狹縫干涉實驗所使用的「觀測」方法,就會瞭解「意識」和量子實驗的結果一點關係都沒有。
量子是很微小的東西很容易被干擾,我覺得是測量儀器造成的干擾導致與呈現與沒測量時不同的特性。
在微觀說法上電子也不是一粒東西啊
真正的科學應該是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量子物理以目前人類文明都還在探索的階段, 雖然確實有被濫用的狀況, 但一蓋而論的批判都是偽科學者, 又有何科學驗證呢?
很棒~期待接下來的影片
期待起來!分享出去!
5:14 看到OVERWATCH的禪亞塔在射珠子直接笑噴~那是念珠不是電子呀XDDD5:40 GTA:SA的經典開場再次讓人嘴角失手期待後面更多系列影片介紹量子力學,更期待之後的影片還會出現什麼經典的遊戲畫面EX:上古卷軸5的開頭?(重點誤
你完全抓到重點了! 🤣
@@PanScitw 全系列影片中遊戲畫面時間軸跟名稱都找出來,官方有沒有「最佳科學頻道看錯重點獎」可以領XDD
你要知道一個人在幹嘛,你的先決條件首先要比這個人還快,那麼你才能觀察到他的動作,就好比我們用人眼看電視,假如一個小朋友我們不告訴他電視動畫是很多圖畫一幀一幀的組合而成,那麼這個小朋友就會覺得電視動畫是類比連續的,如果這個小朋友打從出生眼睛就突破人類極限,可以觀測到每秒24幀以上畫面,那麼他就會發現動畫其實只是一幀一幀放出來,不是連續的畫面,我們之所以覺得某些狀態存在混沌狀態,那是因為我們的觀測的方法不正確或速度不夠快。我覺得量子目前就是處在這個狀態。
關於觀測者速度與結果的關係,剛好是相對論擅長的領域。物理學家一直嘗試統合量子力學和相對論,說不定你說的是個很好的方向!
侦测机和电子发射机,都用各自不同的电池,不连接到同一个电源power source,结果会是如何呢?
希望早日上新片,好想看
以為片尾會把歌唱完當作彩蛋,害我期待了一下。。。。
玩過 Outer Wilds 之後就知道什麼是量子力學了(X
要的得不到,不要的卻一直來的相反。就是答案了
讚 這個要說明不簡單
我覺得那個縫也有篩選的作用,篩出想要的形狀
感覺續集會是媽咪叔的無限白話版 期待
我對觀測問題感到最困惑,而我也是相信上帝不會擲骰的。事出必有因,沒有偶然只有必然。
我喜歡這個量子系列影片 :)
謝謝你!
期待期待~
觀察者效應:老木還沒推門進來前,房間裡的小朋友基本上絕對是玩瘋了;但門一推開時,小朋友就立即呈現正經危坐用功讀書的模樣。
正襟危坐
薛丁格的小孩
@@thoudarnor 薛丁格二世
是既用功且玩瘋了的疊加態
😂😂😂在理
非本科系的我,一開始知道雙縫干涉實驗時,因為好奇心就花了很多時間去查資料,
過程中查到了「量子擦除實驗」、「延遲選擇量子擦除實驗」更是讓我大開眼界,
量子擦除實驗簡單來說,當干涉條文的結果出現之後,再回去取得粒子的路徑資訊,那麼已經得到結果的干涉條文就會消失,
這種現在的行為會改變過去的實驗結果,真的很讓人心動,於是又花了更多時間去找相關資料,
但我又花了一堆時間找資料後,才知道量子擦除實驗目前還只是思想實驗,
也難怪網路上所有量子擦除的影片都只是 3D 動畫模擬,而沒有一部是真實的實驗過程,真的有點失望。
物理學理論走在實驗前面的例子真的是屢見不鮮,更多的是還沒有實驗證實,科學家就不在人世了。在量子的實驗中尤其受限於當時的科技發展,要偵測到極短波長的電子軌跡真的很困難。
但反過頭來,小編也對這些光靠思想實驗就能走在那麼前面的理論學家致上無上敬意!
所以我这个学过带电粒子束流和电真空器件的,觉得一脸懵逼。我的同班同学也是说听不懂网上在讲什么
1.量子擦除實驗不是思想實驗,是真的存在的實驗
2.量子擦除實驗並沒有證實未來改變過去
@@o0l1e3q9 谢谢
基本上,所謂的思想實驗的本質是物理理論與邏輯相結合的推論,因此它的推論如果是正確的,那麼將與實際實驗無異
另外石墨烯也是,很多商品也開始掛上石墨烯,這應該也可以討論真實性。
就竹炭炒完換個名詞再出發😂
但是產品真的有石墨烯
只是非常少
因為只要是石墨 就可能有
真的,最近每次看到那些石墨稀產品,就翻白眼,還一堆大咖代言
果然有吐槽石墨烯的留言😂
Pp石墨烯 健康好東西~
oh my god我覺得你講得非常好,非常簡單地描述了雙狹縫實驗的重點,讚👍
真的希望越來越多人可以看到這種內容的影片,每次看到一堆人明明就不懂量子力學是什麼還相信那些偽科學就很頭痛
看了你的影片後才知道原來有那麼多東西都濫用量子這兩個字,量子水到底是什麼東西啦
你想喝它就不見,你不想喝它就出現了(亂講的
要不是有量子,不然奈米怎麼退休?
@@ajay30572 奈米的前輩,還是原子時代耶,像是「原子筆」,現在改炒 量子了
@@ajay30572奈米科技晚於量子數十年啊
太好了,終於有一個地方是可以給初學者去認識量子力學。現在網上的資源都不太完整和零碎,根本就很難理解!期待之後的集數😆
入門可以,但最好只當參考,佢有好多系錯的,想認識最好找真正的頻道睇,這頻道專講偽科學
@@tomchan7638 有推薦嗎?之前看過媽咪說好像有講過
@@XX-rs5sc 媽咪說也很不錯,細說物理都很好
那你就去看量子力學的教科書啊,不然你都只能學得很片面
ruclips.net/video/1d5RdTzKOVM/видео.html
推薦一個覺得不錯的系列
所有的雙狹縫實驗都只會得到干涉圖像
所謂的觀測後干涉圖像消失都只是思想實驗。因為理論上不可能做到“觀測”通過哪個狹縫而不對電子或光子的路徑行為發生干擾
in a nutshell有說過,目前科技所謂的"觀測"是因為我們必須用光去照才能看到數據
但打光這動作會影響量子的路徑,以至於觀測與不觀測會有不同的結果
測不准原理已經被正式改名為不確定性原理了。愛因斯坦曾經說過,雖然人們無法同時測得電子的位置和動量,但電子本身是有確定的位置和動量的。據說後來有實驗證實愛因斯坦的這個說法是錯誤的,電子只有在被觀測的時候才會有其確定的位置或者動量。
你們做的雙狹縫動畫也太精緻了
我以前看的雙狹縫解說動畫主角還是個穿著黃色披風超人裝的老頭
不過當時也是看得津津有味
這系列太令人期待了! 希望泛科學也能夠講解所謂奧根塔或是能量水晶的"神祕能量"
敲碗+1也想知道奧根塔的原理及效應
所有實驗報告都有漏洞且不嚴謹,沒有想過這東西沒有效果嗎
@@leeeeeeeee8933 我個人是不相信的,但是中文圈我還沒看到真的有人認真分析說奧根塔是無用的,大部分都只是在探討真偽奧根塔
@@linHsinHsiang 這代表很多人都清楚講這個的壞處大於好處
總是要有點科學擦邊球才能進行科學討論。
奧剛啥的完全沒有科學根據,沒資格出現在泛科學頻道。
前陣子在b站也是看到去年的諾貝爾得主的論文解釋,發現量子力學超有趣的,甚至有先果後因的現象產生,希望泛科學可以更深入的講一下這個現象
“先果后因”什么意思?那不是可以耍流氓了吗?
觀測不會影響實驗結果 但“觀測手段”會 太多人都被誤導了
舉個例子
如果想要知道電子的路徑就需要用一個觀測器觀測 而觀測器本身就是需要一個媒介去接收訊號 在接收的過程中就會使電子本身被干擾從而造成影響到實驗結果
依照這個說法,不就解釋成電子受設備影響,移動軌跡反而更穩定
@@ZHI-SHIANG 所以路徑資訊越來越明確 所顯現的就會是粒子特性
@@ZHI-SHIANG 沒錯,量子級的粒子在不受任何干擾的情況下會穩定地呈現波的性質
你的說法比這集內容有意義多了
這部影片立意不錯,但後面有點裝神弄鬼
把問題導向"觀測是否有意識摻雜",也不給出答案
要拍科普片至少把現在已有的可能結論放進來,不是丟個疑問句就跑吧...
期待著主題的後續欸❤
不過若談及意識與觀察的問題最終仍然要解決「認識論」的問題吧⋯⋯進入認知哲學的範疇
這集太讚了,很有趣。看到一半的時候還先確認一下是不是愚人節笑話的延續,還好不是哈哈。期待接下來的系列!!
網路超多科學影片說書人...這裡真的是目前最好的華語科普!!!一定要留言支持的
這講得深入淺出、淺顯易懂 是我看過最易懂的說法了 大推這個系列!!
感謝支持!快來分享出去
科學家敗就敗在想要用“物理世界的法則”,去解析“意識、精神體”的世界。那就好比某個人想要用‘’加減乘除‘’去解開“所有數學難題”一樣!想要進階了解“精神世界”的方法,就是透過“玄學”!也就是接觸有關“靈”的相關人事物!自然有解!
會參與靈修的人之中非常多人沒有質疑、思考對錯的能力,遇到像老高或揚升大師之類看起來很自信、講得頭頭是道的人,就一股腦相信了,即使講的內容經不起查詢推敲。
當娛樂就好,應該很多人都知道吧(?
這似乎以偏概全了。不是所有靈修者都如留言內容裡狹隘的認知那般
那台大前校長李嗣涔又該怎麼形容?
你說台灣第一學府的校長是傻嗎😊
@@chiachien786 信李嗣涔的說法,卻不去查他那些主張的後續追蹤結果的話,那這類人還蠻符合我說的類型。至於李嗣涔本人...不談他的專業,在特異功能領域的研究上肯定是犯傻沒錯,不然就是在裝傻。
為什麼認為研究超能力就是犯傻呢?
好喜歡你們的節目啊!量子真的是身心靈,產業在用的名詞 ,我也想知道更多。
最近在製作影片,也在大量閱讀你們平台的文章和影片呢。
謝謝你們在科普上花的功夫。
大感謝 。
謝謝支持
太棒了,期待快點出後面的影片!唸物理的人看到量子力學被濫用的心情有點複雜…無奈加LOL🤣
相當棒,泛科學開始研究近來幾乎氾濫的...量子能量偽科學了,期待之後的影片
「雙狹縫觀測實驗」最讓人難以理解的,是「無論觀測點是在狹縫前面、旁邊、後面」,電子的干涉分佈都會被破壞。也就是說,即使觀點位置是在狹縫和落點面板之間--一個理論上「電子已經通過了狹縫後才觀測電子」的位置,一樣會破壞電子的干涉分佈。這種悖離我們所認知的「常理」之處,正是量子力學既讓人困惑又迷人的地方。
我感到如果是人来触发观测,而不是定时器触发,可以怀疑一下脑电波。除非这个实验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实验室被重复多次。
@@lirenwu8109 这个实验目前已证实的是观测器打开关闭直接影响结果。虽然我没有证明资料,但这实验几十年前做到现在,应该已尝试过用自动开关了吧。
其實雙狹縫這個弔詭的實驗結果,我覺得是被嚴重誤解了。有一個叫做「Linvo」的科普頻道,他有真正說明雙狹縫當時的實驗方式,完全不是大家常聽到的什麼放一個觀測儀器在旁邊看電子,然後電子的行為就被改變了之類的。
看完那個解說,我才真正認知道,雙狹縫干涉實驗一直以來都被過度簡化跟扭曲了,而且實驗的結果實際上也沒有什麼因為被看就改變行為的弔詭結論。泛科學如果願意解說,還原當時真正的實驗方式以及結論,導正視聽,我覺得是非常感謝的~
我也有追他的頻道,最近還有看到一個頻道,說明其實粒子就是波長極小的波,幾個波長的寬度同時移動,讓我們以為他是粒子,其實他就是波,在巨觀下我們僅能觀察到他的粒子狀態,所以沒有辦法察覺他的波特性
雅桑也有出來破謠 看完原理再看一些吹噓有多玄的影片真的很可笑
Linvo講得超簡單仔細,雙縫實驗確實是被過度簡化解讀的結果
ruclips.net/video/wcwDmvkyNLU/видео.html
@@shenghaofan8352 沒辦法,正確的聲音太少。不明事理,故弄玄虛的有心人士又太多。
很多人其實不是相信科學,而是信仰科學。因此相當容易被蒙蔽視聽。
這就是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 "粒子的位置與動量不可同時被確定,位置的不確定性越小,則動量的不確定性越大,反之亦然。"
雖然現實應用上還沒有像LIGO那邊用來在重力波干涉儀裡面擠壓光子來降低量子噪訊那樣有突破性, 但未來的量子運算也許會有人用來達成某個目的
補充:之所以會有uncertainty 的原因可能是我們只考慮粒子的physical properties,就可能沒考慮到wave properties。而根據wave particle duality :all matter have both particle and wave nature. 所以我們不能只考慮粒子/wave其中一面,而classical physics 就可能沒考慮這一點,只把他當作物質粒子存在,卻忽略他同時可以是wave,但是classical physics 並不完全錯因為uncertainty 實在太少了。但放在量子的世界,uncertainty 甚至比本身粒子的momentum /position還要大數百倍。例子:電子
電子可以到處走,甚至可以離開原子同無限遠(機率很低就是了)
我超需要這個系列的,不知不覺看了幾集才發現是個系列XD
感謝量子熊和泛科學!
這個主題不簡單!!~~~
我的教授曾是麻省理工的教職過~~他是直觀主義者...
基本上他在高能微觀物理的研究中 發現 觀測者對實驗結果具有影響力..
因此他是接受意識在微觀世界具備影響力的...
不過那是十幾年前的事了
期待接下來的頻道內容~~
这只能说有思想波的存在,比如思维传感和手指认字都是我亲眼所见和验证,都是发生在我和我太太之间的,还有托梦事前知道疾病生死,发生在我和母亲之间。如果聚精会神观察,是不是脑电波会比较活跃,尤其是一堆高价值的抗震台,电子枪,真空管,电子材料,超细荧光屏。安静的,大声说话也会引起震动对实验有影响的环境。会不会科学家的脑电波也异常活跃,带上采集电极或者用脑CT看看就好了。另外,连续电子束流会有聚迁效应,单电子发射必须间隔比较大,要出现明显的示踪,可想而知要累积不短的时间,所有的实验报道都没有说持续了多久,发射了多少颗单电子,初态的一致性能做到多好。如果把电子初速度提高几个量级,还会出现吗?塌缩是一瞬间的吗?像晶闸管那样阶跃曲线非常陡峭,还是有个逐渐收敛的后端拖影。特别希望能在互联网上得到清晰的解答啊。
其實從頭到尾只有觀察者偏見、微觀離散、測不準、場域描述(概率論)顛覆粒子論(絕對論),可是大家都把他拿來當玄學魔法灑尿牛丸
就像原子筆、比基尼都只是命名者覺得這樣講比較厲害、比較威一樣呀!
科學是基於人類意識設計用來描述自然現象的模型,怎麼可能沒有關係無足輕重?就是因為人看萬物最簡單的構造是點,點開始移動會變成線,線振動起來就變成波,因此點就是單獨的粒子,振動的線條就是連續的波。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費曼圖,費曼認為不同的描述是等價的,但是科學家個人的偏好會有影響,雖然當時主要是用波函數來描述量子現象,但他偏好用粒子的方式來描述量子現象,所以才有了費曼圖。但是自然不是波也不是粒子,那些都只存在於人類意識中。
我的第一次感謝就獻給貴頻道了,雖然不多😂,感謝大大為了推展科學努力
非常感謝!
太棒了!!終於講了這個主題,期待之後的幾集🎉
觀察一個物理存在目前的作法就是發射能量再看能量返回接收器的結果,但這樣的作法再在微觀世界勢必會受到不確定性原理影響,當能量給得太用力,粒子原本處在空間中機率的均勻性就會被破壞變成高機率處在某一位置,量子坍縮本質上就是機率分佈變化因能量的影響變得高度集中在一個範圍的表現,而這個範圍是會隨著能量變化的,當然不要忽略一點這所謂的範圍並非強邊界,實際上不論怎樣範圍外的機率一直是存在的,只是極低以致於看上去就像沒亂跳似。
實際上不論怎樣範圍外的機率一直是存在的,只是極低以致於看上去就像沒亂跳似。觉得这话很赞。就和正态分布那样,可以分布很平坦,也可以收敛很快,希格玛值很小。
喔太感謝了我真的好想知道什麼是雙狹縫實驗中的「觀測」
我覺得很多影片或示範在解釋「觀測」這件事的時候為了要讓大家理解,都把內容做得太簡單
但都沒有仔細解釋該項實驗使用的「粒子發射設備」及「觀測儀器」(是用什麼高速攝影機嗎?還是什麼數值偵測?)
甚至連實驗過程與結果都只是人為後製的動畫而沒有實際畫面
很希望這個節目最後能有詳細的解釋
怎麼可能是用攝影機 當然是用別的方法間接驗證 比如感測器等
@@Nemo-my5jr 嘛啊那時候就不知道齁,幾乎沒有看到詳細說明過,無法排除那種可能性啊
@@LinZ_Gyouza 這應該不是知不知道的問題 而是一點點的小常識 你平常看得到電子嗎?應該看不到吧
要觀測微觀世界基本所有直接觀察法都無效 只能藉由感測器轉換成我們能認知的資訊
@@Nemo-my5jr
我懂你的想法,但我的想法正是因為電子微觀難以被記錄到,既然單顆無法被紀錄,才猜測實驗結果只能以宏觀視角被整體性的觀察,回來思考攝影機的可能性
我是已經繞一圈回來了
Super fun !!! Giving explanation in a such simple way. Looking forward to the upcoming episodes
補充:之所以會有uncertainty 的原因可能是我們只考慮粒子的physical properties,就可能沒考慮到wave properties。而根據wave particle duality :all matter have both particle and wave nature. 所以我們不能只考慮粒子/wave其中一面,而classical physics 就可能沒考慮這一點,只把他當作物質粒子存在,卻忽略他同時可以是wave,但是classical physics 並不完全錯因為uncertainty 實在太少了。但放在量子的世界,uncertainty 甚至比本身粒子的momentum /position還要大數百倍。例子:電子
電子可以到處走,甚至可以離開原子到無限遠(機率很低就是了)
電子打到雙狹縫中間的隔板時, 會反彈.
1. 當電子"擦撞"到雙狹縫的邊緣時, 電子穿越雙狹縫後的行進方向, 會不會改變?
2. 被狹縫邊緣影響行進方向的電子, 會不會互撞再改變方向?
3. 一次只發射一顆電子的結果, 與同時發射一團電子的結果會一樣?
此實驗是排除所有"擦撞"的影響,另外這實驗特別的就在於,一次只射一顆和一次射一團結果是一樣的
喵的啦~阿長~正片倒數 0 秒,下一瞬間直接進 google 廣告,這哪招啦
有被觀察到, 這個虛擬宇宙才做運算 , 節省能耗問題
疊加態導致波函數坍塌簡單就是測量會改變電子的能量就會導致波函數坍塌
推薦《What the bleep do we know!?》裡面有些叛逆的科學家就覺得意識能影響現實
直播才剛說完,馬上下午就產出影片,也太有效率了吧
讚喔!!期待量子系列的影片!!
是系列影片太讚拉!期待接下來的集數~
首先感谢啊,终于有人把双缝干涉聚焦在观测上。但是也没有说清楚。有没有可能有科学团队重复实验或者看看原本的实验,有哪些细节被疏忽了,就像那个天文台的微波炉一样。电子在空间渡越过程中是怎么被观测到的?电子初速度是不高的,要能打靶,需要用电场加速,发射出来后,在真空状态下,飞过窄缝,这个窄缝的宽度,和电子枪阴极形状,发射窗形状,这三样都是宏观尺度的物体。观测建立起来后,是否排除了,只是被动侦测,我们知道,所有的信号感知都是换能作用,打到靶子上还好理解,在渡越过程中,怎么被侦测而不被海森伯测不准原理影响呢?我想这个实验有这么多大科学家认可,应该没有问题,但问题是所有说中文的科研团队,真的觉得没有必要重复这个实验吗?塌缩以后的两条痕迹是电子枪,像电子光学那样的投影吗?还是依然有分布谱(两侧有单缝衍射波的痕迹)?缝隙的实际厚度和宽度的比例确认没有影响吗?电子会打在缝的墙壁上吗?,和墙壁材料的晶格分子撞击上后,会产生点什么吗?还是被吸收掉一些?肉眼看一眼电子其实什么也看不见,那么靶屏上干涉条纹就消失了?观测仪器放在旁边不开机,只是表明有侦测的意图,也让波函数塌缩了吗?就是因为本人没见过世面,所以才感到越发好奇。
所以可以交給見過世面的人處理 我們即使親眼看到也只會得到錯誤的結論
最後會跟超心理學有關嗎 超心理學也是基於實驗的一種科學
大部分没有学过物理光学的观众可能对相干性没有任何概念 其实相干性是干涉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性质
即使对于我们认为相对宏观而非量子化的光波,完全相干和完全不相干的光波的叠加(即使用非相干光源和相干光源做双缝实验)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
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观测会导致通过双缝的波函数退相干(也就是相干性减退甚至消失,因为量子相干性是一个极度环境敏感的特性)
看完覺得超有趣欸 期待接下來的後續
而且講超好的 就算我是一個完全不懂的菜雞也看懂
很期待這次的系列!
淺顯易懂 期待這系列~
我劇透一下...不管人有沒有去看只要探測器還在電子就會顯示出粒子性而不是波動性,所以人本身是否觀測不重要
雙狹縫干涉實驗忘記實驗的時空背景結構單元是量子意識自旋糾纏引力態,實驗過程是會受量子意識影響
好影片。👍
凡是這類影片,用了 "觀測" 等容易誤導人的動詞,就沒有續看的價值。
有趣❤會追蹤這個系列的!
甚麼事觀測,改變系統的對稱姓就是觀測,換句話說,改編了BC。在空間中放個偵測器,就改變了原來空間的
BC,物質坡瞬間(到底有多瞬間?可以無窮小嘛?我認為這與味和h就是那個值有關)成為符合空間BC的樣子(解),你做了測量,就改變了BC,就濾掉某些原來可以到達屏幕的物質波(機率),於是,干涉就消失!
老师讲的量子科普,很好,很感兴趣!只是速度快,没有一点思考的余地。能不能讲得慢一些?谢谢老师。
好的,也歡迎重複觀看,善用暫停跟速度調整功能喔。
有錯請更正,只有初中讀過物理。
物理定律是世界運行的基本法則,光速是這個維度行進最快的速度。快過它就是違反物理定律。
但糾纏的一對量子,自旋方向是相反如果改變a, b必定即時反轉。無論相距多遠。反以有量子穿越維度之說。在其他維度我們空間可能是重疊。AB兩點不是直線而是重疊在一起,有另一套物理法則。量子力學其實是穿越維度另一個世界物理定律的表現。這是我的想法😂
這很像大家常提到的蟲洞、白洞,霍金也認為說不定存在蟲洞,只是我們對它還非常不了解。但關於時空的運作,就是相對論的範疇,希望物理學家真的能從中找到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關係呢!(目前還在努力中XD)
是一對電子must be in opposite spin according to Pauli exclusion principle?
另外我很想問,人可以分解成為量子,然後用光建成隧道,光速的移動嗎?
或者如果把高鐵速度提升到光速,裡面的乘客,物質上會改變嗎?
看了這個真正的科學知識,感覺很棒,提升台灣的科學教育水準👍感謝您們😊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高鐵如果提升到光速,這是相對論的範疇,時間流速會產生變化。當然,因為台北-台灣距離太短了,加速度會超大,「貼背感」可能會讓乘客完全受不了...😅
至於瞬間移動,確實有人提出類似的構想,一是通過蟲洞,另一方法是利用糾纏態,把你瞬間移動到另一個量子上面。但這些都還只是猜想,連霍金都認為蟲洞要能實際被發現和運用可能還要幾十年或幾百年(現在都是推測有可能而已)
我不知道怎麼把人分解成量子,就算可以,也面臨兩個問題,一是根據狹義相對論,有質量的粒子無法加速到光速,二是你沒辦法把人拼回去
第一個問題會先有個障礙,分解而後重組的你還會是原來的那個你嗎?
身心靈領域其實真的蠻愛將科學領域的術語融進自己的領域,變成一種很像偽科學的東西。
鎌池和馬: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你們的影片讓我這個文科生看得很興奮
您好,我是一位物理老師,6:36 的圖我認為很適合在上課展示給學生看,想問能否授權使用呢?(會註明出處為泛科學)
老師好,沒問題的,這張我們也是改製迷因,歡迎老師使用
有沒有可能是因為觀測時造成了干擾導致的
我的意思是說,既然電子是質量極小的物質,那麼它的運動軌跡是否就更容易受到外力影響,而從旁觀測的儀器射出的波就像是水流一樣,而射出電子的儀器像是一個水柱
本來水柱就會往四面八方噴水,但主要的力是往前的,觀測儀的波像是一個穩定的水域
當水柱經過穩定的水域時,往其他方向散射的力被吃掉只剩單獨往前的力而導致的結果之類的是有可能的嗎
以上是我的思考,沒有科學根據佐證,僅供參考
棒棒,訂起來
順便也來猜個觀察者劇本:人類在觀察這個操作只懂物理手段,所以必定干擾
現在用場論套用在量子力學上,似乎更能解釋一些問題。只不過意識的產生,是不是量子漲落在波函數退相干那一刻產生的,還有待證實
又或是更簡單的類似神經網路的運作方式
好想要專業「量子延遲擦出實驗」的解說⋯⋯⋯努力敲碗中
有個Linvo的YT,詳細解讀雙狹縫干涉實驗實際是大眾的誤解,沒那麼神奇甚至預知未來...🙁
他很讚
謝謝。
希望泛科學出個節目(說不定有了)靈性科學是科學嗎?
人的意識和身體的健康與否有關,這就是意識能改變物質。
如果以訓練有素的動物(如:黑猩猩)代替人類觀察微觀粒子通過狹縫後的路徑,不知道會不會也能讓微觀粒子呈現干涉消失的粒子狀態?
量子力學的觀察主要來自於探測儀器與量子系統的互動,觀察者是人還是動物不會有差異,更準確的說,觀察者其實是實驗儀器本身,實驗儀器會對量子系統造成微擾從而造成量子系統的狀態改變。
很喜歡露西的那個鏡頭,[觀世音],其實我們已經算很高等,但是看科學頻道人類可見的光譜,居然用兩個城市的距離軟片長度來類比所有電磁波,可見光的軟片距離才一小段.能[觀世音]好嗎??我想先不會瘋掉才有下一步.量子力學跟佛學有相同的一點,就是尺度的探討比較廣,也自由.
在纳米界面以上的经典物理范畴,能量转化为物质的动能来自原子的前形态--"等离子体"(即电子与原子核分离态),电子与原子核结合时以顺时针轨道形成原子而产生有形可见物质;但在纳米界面以下的量子物理范畴,能量转化为费米子与玻色子,进而产生质子、中子与电子的过程就是依靠“意识”达成的。意识与能量玻色子的功能相当,只是存在的能量界面不同而已,无形能量波频坍缩成有形物质超越了物理法则,线性物理运动可转换为非线性心理活动,人心理上的“意识”相当于物理上的“光”。所以可以说,“意识”先于物质存在,“意识”创造了物质。参见《文化能量学》专题报告 “意识的性状与本质” ruclips.net/video/vx9oGh8WnmA/видео.html
這是網路上最棒的論述!
其實我們的意識也是有能量的,能干擾,偵測器也會釋放能量,所以量子力學也可以這方向計算下面會發生什麼事
意識的能量能讓光變態,讓電子的也一樣受到干擾,這有很多用途可立用,比如不要在用手去操作機器了或用這反應可以知道人在想什麼
利用
其實我覺得我們的眼睛在看到東西時不是只接收光線,可能也會釋放出一種電坡
這跟重力場有關係,萬有引力,我們的意識記憶本就是一個重力場才能存在的
所以電子是有意識的還是這整個系統是存在意識的?好玄喔~
意識不是量子的等級,而是高於它更高維度的!
猜想一下,有沒有可能,物體(彈珠)在微觀的角度看,行進過程也不是絕對的直線,也是波動性的呢?只是因為彈珠不夠小看不出來(就好像光子經過雙縫後的接受板太近也看不到干涉)。如果光子按比例放大到彈珠,觀測的版也要按比例拉長,如此,彈珠經過雙縫的結果會不會也是干涉?
科學家的閒話加長的傻呼嚕同盟,應該是台灣宅界滿早的一群,跟岡田斗司夫那時期的😊
生活在這個世代真的賺爛了
處在世界巨變的時間點上
會不會是當時觀測的方法或行為是會干擾到電子的運動, 導致一觀測就會改變電子的打在牆面的結果, 問題是不是出在觀測儀器
還有Linvo 解釋完根本就不奇幻
期待下一集
6:20 (電子有波嗎?) 會不會是因為量測那些電子的儀器釋放出某種波 導致電子會以被某種東西包覆 形成物體 (畢竟前面假設電子是物體是因為原子組成世間萬物) 再以物體的形式出現如彈珠般 (我沒相關知識只是亂假設)
簡單來說量子力學是魔法
魔法應該定義為現實存在、可重複觸發不看運氣但無法計算的東西
可以計算就會變成科學
所以量子力學=魔法
始終認為光子微移動不能長距離移動,只能快速傳遞能量到臨近的光子,當能量不見,光子就是暗物質,怎麼也看不到
最近身邊有人在做量子手環的直銷產品號稱治百病,還好朋友傳這影片給我讓我更了解什麼是量子
大部分的科普影片解說的問題都出在說明「觀測的方法」上。大部分科普影片在解說到「觀測」的時候,都誤導觀眾認為「有一部儀器在偵測粒子如何穿過狹縫」,但實際上「觀測粒子如何穿過狹縫的儀器」根本不存在。只要瞭解雙狹縫干涉實驗所使用的「觀測」方法,就會瞭解「意識」和量子實驗的結果一點關係都沒有。
量子是很微小的東西很容易被干擾,我覺得是測量儀器造成的干擾導致與呈現與沒測量時不同的特性。
在微觀說法上電子也不是一粒東西啊
真正的科學應該是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量子物理以目前人類文明都還在探索的階段, 雖然確實有被濫用的狀況, 但一蓋而論的批判都是偽科學者, 又有何科學驗證呢?
很棒~期待接下來的影片
期待起來!分享出去!
5:14 看到OVERWATCH的禪亞塔在射珠子直接笑噴~那是念珠不是電子呀XDDD
5:40 GTA:SA的經典開場再次讓人嘴角失手
期待後面更多系列影片介紹量子力學,更期待之後的影片還會出現什麼經典的遊戲畫面EX:上古卷軸5的開頭?(重點誤
你完全抓到重點了! 🤣
@@PanScitw 全系列影片中遊戲畫面時間軸跟名稱都找出來,官方有沒有「最佳科學頻道看錯重點獎」可以領XDD
你要知道一個人在幹嘛,你的先決條件首先要比這個人還快,那麼你才能觀察到他的動作,就好比我們用人眼看電視,假如一個小朋友我們不告訴他電視動畫是很多圖畫一幀一幀的組合而成,那麼這個小朋友就會覺得電視動畫是類比連續的,如果這個小朋友打從出生眼睛就突破人類極限,可以觀測到每秒24幀以上畫面,那麼他就會發現動畫其實只是一幀一幀放出來,不是連續的畫面,我們之所以覺得某些狀態存在混沌狀態,那是因為我們的觀測的方法不正確或速度不夠快。我覺得量子目前就是處在這個狀態。
關於觀測者速度與結果的關係,剛好是相對論擅長的領域。物理學家一直嘗試統合量子力學和相對論,說不定你說的是個很好的方向!
侦测机和电子发射机,都用各自不同的电池,不连接到同一个电源power source,结果会是如何呢?
希望早日上新片,好想看
以為片尾會把歌唱完當作彩蛋,害我期待了一下。。。。
玩過 Outer Wilds 之後就知道什麼是量子力學了(X
要的得不到,不要的卻一直來的相反。就是答案了
讚 這個要說明不簡單
我覺得那個縫也有篩選的作用,篩出想要的形狀
感覺續集會是媽咪叔的無限白話版 期待
我對觀測問題感到最困惑,而我也是相信上帝不會擲骰的。事出必有因,沒有偶然只有必然。
我喜歡這個量子系列影片 :)
謝謝你!
期待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