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氣」比招式更重要,「氣」練到了,自然能以心行氣以氣運身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7 окт 2024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19

  • @raymondli9648
    @raymondli9648 8 дней назад

    說得很對 ! 以氣带领動作 !

  • @solingyuet3976
    @solingyuet3976 2 дня назад

    我練氣功卅多年亦看過很多,氣功書籍,有記載太極拳的前身是氣功自發動,演突出來,在動功之中取自發功成太極招式,我覺得很認同前人的說法,因我未有練過太極拳,在練自發動功中出現了類似太極招式,在其過程中動極生靜,靜中似太極站樁,感覺奇妙,手背的氣由上輕輕的壓下,而手掌(向下)就有氣從地上升起似的推上,將手定在半空,特然感覺到原來站椿的原理

    • @taicha
      @taicha  2 дня назад

      太極拳是有固定的套路, 也偏向武術, 而以前這些練武的人, 都是從站樁開始練起, 先練內功, 再練太極者種武術動功. 到了現代用太極當作養生, 招式容易教, 但要教如何有氣, 就困難. 氣感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makmoyin
    @makmoyin 7 дней назад +1

    所有的運動都必須從腰部開始

  • @Gsis-p3u
    @Gsis-p3u 3 дня назад

    閣下談太極以氣带動形,我很應同,至於丹田我理解不是人 肚臍下丹田穴位,太極的氣可從人開始練氣,有氣感就要跳出肉身求丹田氣,我理解田是大氣層到地深處就是田,丹就是能量(氣)看不到!煉到就感觉到空间能量存在自身之外,知覺為悟

    • @taicha
      @taicha  2 дня назад

      有人專門練氣功, 讓身體健康, 有人專門練太極, 身體健康. 我很喜歡台大前校長李嗣涔有次採訪影片所說, 氣功有人練很高深是博士程度, 他只是練健康到初中程度就好.就看個人所求不同.

  • @handavid3228
    @handavid3228 5 дней назад

    我的氣感是從站樁起始的,大約練太極拳一年多吧。當然從今年四、五月起,打楊氏十三式氣感特別強,但問了很多前輩教練都不得要領!
    今天聽君一席話受益良多,感激不盡。

    • @taicha
      @taicha  2 дня назад

      練太極的多半是招式, 氣感不強, 要培養氣感, 還是要從站樁, 或是靜坐開始, 由靜而生動.

  • @冰陽-v6f
    @冰陽-v6f 4 дня назад +1

    如果這樣理解,恭喜你,沾黏連隨跟你沒關系了,早點睡有益健康。

    • @DL-nx6ur
      @DL-nx6ur 4 дня назад

      大德:可以談談您的沾黏連隨是如何練法?

    • @冰陽-v6f
      @冰陽-v6f 3 дня назад

      @@DL-nx6ur 粗的説,盤架子要給自己壓力,能低點就低點;呼吸要與動作配合,盡量均勻綿長。炁在初期先不要管,火候到了自然能感受,等能控制時,才能説以心行氣這些話。

    • @taicha
      @taicha  2 дня назад

      中醫有云, 「人體自有大藥出」,最大的藥,就是睡眠。睡好覺比勤練太極、氣功,對身體更有幫助。

  • @paktimkwan4203
    @paktimkwan4203 18 часов назад

    講,講,講 !
    行家一出,便知有沒有😅

  • @designsummer7407
    @designsummer7407 2 дня назад

    9:50秒之後的內容與自發功極為相似,在打太極拳前可以先放鬆身心,使自己進入氣功態再打太極拳會有氣充滿全身,也可以打一兩式後放掉太極招式讓氣帶動身體也會打出自發的類太極拳招式;整個關鍵在於進入氣功態再打拳。

    • @taicha
      @taicha  День назад

      不論練什麼功法,人體是相同的,太極拳、自發動功、站樁、靜坐、外丹功、丹道等等,都是引動自身的炁.道理相通,練法不同殊途同歸.

  • @makmoyin
    @makmoyin 7 дней назад

    我認為氣是血管鬆弛的狀態!

    • @taicha
      @taicha  День назад

      引用「避癌求生法-內省氣功by黃炳中-醫師」,他解釋了為何氣先在指尖出現:
      由於此四大末梢動脈血管的阻力最低,所以當練功至相當程度而達血行共振強度增加之時,會在阻力最小的位置達到最大振福的強化效果,這也就是四大末梢位置氣感產生的原由,也正是動脈系統氣感產生的位置。至於四大末梢產生氣感的先後次序,最早為一般人所覺知者,當屬手掌的勞宮穴,故稱之為氣口。原因是手為練功時最常運作之處,故相對於其他三處為阻力最低者,同時手掌如前述所言,具備最多的巴氏小體,且由於橈、尺動脈就手掌的相對位置而言,接近皮薄無毛之手掌側(腹側),所以氣感的感知就由位於手掌側的勞宮穴顯示,而非手背的任何其他穴道,這也正是手掌的勞宮穴是氣口的由來。 (註:愈行愈進後,手背亦會有氣感)至於腳底湧泉穴呈現之氣感在早期常會注意不到,這是因為練功時多為站立姿勢,足底貼地,氣感被貼地之觸覺所掩蓋過去。所以在練功有成之後,以仰臥平躺之姿,足底不接地的情況下,行腹式呼吸,即能感知足底湧泉穴之氣感。

  • @makmoyin
    @makmoyin 7 дней назад

    練習把意識行動變成無意識行動!

    • @taicha
      @taicha  День назад

      初期是有意識的引出炁,之後炁能在不同功法動作中,自然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