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智多成熟?看你「心裡防禦機制」就知道!12種防禦機制!【心理學】 | 維思維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6 июн 2024
  • 什麼是心理防禦機制?
    ------------------------
    【歡迎加入會員】
    bit.ly/2CoCFFD
    【訂閱按這裡】
    bit.ly/38OqWfl
    【維C Line貼圖】
    line.me/S/sticker/13483644
    【目錄】
    00:00 介紹
    01:02 什麼是心理防禦機制
    02:32 心理防禦機制的類型
    03:30 否定
    04:12 退化
    04:55 行動化
    05:20 解離
    05:50 投射
    06:33 方向作用
    07:09 壓抑
    08:33 轉移
    09:17 合理化
    10:06 幽默
    11:02 補償
    11:48 昇華
    12:25 結語
    13:10 精選留言+ 記得分享喔
    --------------------------------------------
    【想當RUclipsr的按這裡】
    數據分析工具(免費)
    bit.ly/2CurquY
    想學動畫!(有免費的)
    bit.ly/393B8kd
    ----------------------------
    【其他平台按這裡】
    Facebook: 維思維
    / weisway18
    IG :weisway18
    / weisway18
    ----------------------------
    【推薦你的影片】
    你有「反社會人格」?:bit.ly/38UyyNd
    為什麼鏡子裡的你比照片好看!bit.ly/2WaJDEM
    如何控制夢? : bit.ly/2AQZb9l
    為什麼聽自己錄音會覺得難聽?bit.ly/3elDRXh
    失眠?這樣做!: bit.ly/2Cm6DJT
    你到底是「內向」還是「社交恐懼症」!:bit.ly/2OgD9Qn
    --------------------
    【播放列表】
    心理學小知識 bit.ly/3gUi1LR
    生活小知識: bit.ly/3j42fjI
    科學小知識 bit.ly/2DyyDuu
    健康小知識 bit.ly/3egiPJj
    動畫謎語 bit.ly/3iyXDDs
    --------------------
    【參考資料】
    bit.ly/3rx9hmR
    bit.ly/37jRbOp
    bit.ly/3M87dJS
    bit.ly/3vtPp5n
    bit.ly/3xzn8Nf
    bit.ly/3uQ0b6D
    bit.ly/3xuiyzU
    bit.ly/392DVOJ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1 тыс.

  • @chut2471
    @chut2471 2 года назад +370

    1.否定:拒絕接受/承認事實
    2.退化:幼稚行為面對挫折(撒嬌、大哭)
    3.行動化:極端行為
    4.解離:暫時失去人格完整性(記憶、時間感)
    5.投射:將自我無法接受的事情歸罪於他者
    6.反向作用:不自覺行為/思想相反
    ---------------
    7.壓抑:以逃避/遺忘壓抑痛苦
    8.轉移:替代品、轉移情緒
    9.合理化:看似合理、實則不合理的藉口
    ----------------
    10.幽默:玩笑化解窘境
    11.補償:成功領域補償不足之處
    12.昇華:將壞情緒轉化成有價值物

    • @zoeliu6072
      @zoeliu6072 Месяц назад +19

      我愛這種同學,😂🎉。

    • @max-lj1zw
      @max-lj1zw Месяц назад +3

      謝謝我需要這個😂😂

    • @Lkksppgo
      @Lkksppgo Месяц назад +15

      我這幾年總是使用幽默當防禦機制,很多很難受的感受 都用笑話的方式包裝,但難過卻一點都沒消退 最近整個爆了

    • @user-if5lb6qy5y
      @user-if5lb6qy5y Месяц назад +10

      @@Lkksppgo 防禦機制只是避免人的情緒崩潰的緩衝墊 就像OK蹦一樣
      但要真正修補傷害 你需要治療 而不是一直貼ok蹦
      我不知道你發生什麼事 但希望你早日振作

    • @Justin91324031
      @Justin91324031 Месяц назад +3

      @@Lkksppgo你需要耶穌

  • @220oc5
    @220oc5 2 года назад +1386

    越成熟的防禦機制比較像是學習來努力的壓抑自己,但是理智線斷裂的時候基本上全部都會退化的,個人比較偏向是每一個人的接受範圍跟程度都不同而採用各種不同的自我防禦機制,並沒有甚麼優劣之分

    • @ledsmokecat11413
      @ledsmokecat11413 2 года назад +27

      說的真好

    • @BEN-cm5ce
      @BEN-cm5ce 2 года назад +81

      而且很多時候可能是混用的

    • @nosh6193
      @nosh6193 2 года назад +147

      曾有人說:「每個人生氣時,思考都是受阻的,只是有程度別上的差異。」
      講真,那些能在當下,至少在當下,以成熟的防禦機制處理負面情緒的人,在情緒管理這方面真的頗強。

    • @bunnyjoeyyeung5929
      @bunnyjoeyyeung5929 2 года назад +79

      幽默感,昇華算是很好的釋放吧,努力壓抑也不算是成熟,也只是不幼稚而已。

    • @liye3638
      @liye3638 2 года назад +14

      我也贊同你說的,每個人一生會遇到各種問題,甚至問題處理未適當,會引發危機。而問題的種類多元、強度不一,而一個人,幾乎是不可能都用同一種機制去應對的。
      只是,我覺得那個你提到:「越成熟的防禦機制比較像是學習來努力<壓抑>自己」,我的見解跟你有點不同。
      我認為啦~~~你提到的「壓抑」是「當下的」,因為一個人面對自己不舒服的人事物,有負面情緒(或對人事物的負面解讀),本就正常,但是當事人選擇還是壓抑,是因為他清楚知道,有什麼方式是可以❤解決他的困難,並且最小化對自己與他人的傷害、負擔❤。

  • @user-qe3ui6lw9c
    @user-qe3ui6lw9c 2 года назад +962

    感覺後面的成熟機制最重要的是有好的解決方法,可是當這件事自己無法解決的時侯就會累積焦慮感,比如那個幽默,雖然大家看來以玩笑帶過是對大家都好的解決方法,可是人不可能沒有情緒,你怎麼知道當事人心裡又累積了多少呢?平常溫和的人真正生氣起來才是最可怕的

    • @user-ie8ti4wx1c
      @user-ie8ti4wx1c 2 года назад +141

      我覺得不能用「成熟」這點來做定義,要用效果來看比較好

    • @gary850803
      @gary850803 2 года назад +9

      當可以用沒有情緒的方式激起別人的情緒
      其實很簡單UwU

    • @user-ie8ti4wx1c
      @user-ie8ti4wx1c 2 года назад +32

      @@gary850803 你激起別人情緒幹麻?

    • @user-je3hx5vx1h
      @user-je3hx5vx1h 2 года назад +50

      其實為什麼平常溫和的生起氣來很可怕~因為反差感很大....
      假設是面對"你"....你就會下意識感覺自己是做了甚麼天大的事情~才會使的"溫和的人"暴怒成這樣...
      (其實搞不好他只是小怒...想說看別人常常這樣發怒來試試看...
      或者真的暴怒~因為真的錯的是"你"~因為越是冷靜不易怒的人搞不好更看得清楚好壞狀況之分...而"你"真的搞砸了...但卻使用了[否定]這個機制...)

    • @gary850803
      @gary850803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user-ie8ti4wx1c 我只是幽默的在字尾加喔 人就生氣了…

  • @user-nq8jk9tj8q
    @user-nq8jk9tj8q 2 года назад +403

    成不成熟好像不等於好壞,感覺上需要完整經歷過所有的方式,才會真的成長,有時候我們只會一種應對方式,也是在壓抑自己內心中的某個部分,一昧的排斥不成熟的方式只會讓自己思想僵化,經歷過不成熟的方式才會知道什麼叫作成熟

    • @user-te2sb3bg7r
      @user-te2sb3bg7r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当你有意识地超脱你的喜恶时,那就是成熟

    • @vtuber4080
      @vtuber4080 2 года назад +16

      我也覺得有些未成熟的方式卻更能宣洩壓力,像是行動化,我常常遇到負面的情緒後會在一些空閒時間摔玩偶之類的或是揍抱枕(當然是以不吵到旁人為前提),但我周遭朋友都認為我比另一個很常利用合理化的人還更好相處,原因是我不會將負面情緒帶到社交場合,也不會在宣洩時干擾或影響到別人,但那位朋友卻常常不認錯而是找藉口,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認清社會和私人空間的差異,再用最成熟的認知去面對和宣洩壓力,那麼用何種手段就不是這麼重要了

  • @joshualiao5127
    @joshualiao5127 2 года назад +240

    13:00 的那個小孩看起來核心很強

  • @hchris98732
    @hchris98732 2 года назад +138

    不管現在成熟與否,更重要的是"事後"能反省及面對真實的自己。然後提醒自己下次可以表達得更好,又或者學習向他人溝通,提示底線之類

    • @ppppp8637
      @ppppp8637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我事後都會來根煙

    • @music2MULucky
      @music2MULucky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ppppp8637 我事後都會來根手指

  • @loku9776
    @loku9776 2 года назад +345

    我是壓抑型的, 因為我本來就記性差, 所以對我來說很容易😂
    但那些記憶確實一直在, 只要稍微認真回想一下一定能回想起來🙈
    回想起來後也偶爾把它當成笑話說給人聽, 來緩和這記憶帶來的痛苦🤔😂

  • @Itwasnotcreated
    @Itwasnotcreated 2 года назад +155

    個人看完後覺得,其實前面幾項所謂的不成熟的防禦機制中,
    光是簡單舉否認跟行動化,這個歸納本身就超籠統,涵蓋範圍也超廣,
    導致後續所謂成熟的心理防禦機制,
    其實比較像是幾個大綱底下,符合了社會期待與他人正向觀感的細項延伸,
    一樣可以歸類在前面原始大項的防禦機制中,
    只能說人與人之間所謂的成熟,就是自己能照顧好自己,不造成他人困擾
    只要能符合,我認為都是成熟的心理防禦機制/宣洩方式

    • @music2MULucky
      @music2MULucky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對著伴侶或較親密的人常會使用不成熟的防禦機制,
      相反對著較不親密或陌生的人的時候,
      較多會使用成熟的機制。

  • @Fmaex
    @Fmaex 2 года назад +1175

    可不可以出一條影片是解說一下, 為什麼戀愛中有些人明知另一半很差 , 卻依然很喜歡或放下的速度很慢 , 因而一直受傷 , 但卻付出是什麼心理嗎 ? 謝謝

    • @sheep_9894
      @sheep_9894 2 года назад +213

      標點符號兄弟,很辛苦ㄟ這樣看

    • @Fmaex
      @Fmaex 2 года назад +59

      @@sheep_9894 好

    • @user-my7ib3sp3j
      @user-my7ib3sp3j 2 года назад +209

      斯德歌爾摩綜合症呀XDD

    • @arielchau8374
      @arielchau8374 2 года назад +189

      沉沒成本呀~~

    • @user-jw3yx6ie4m
      @user-jw3yx6ie4m 2 года назад +75

      就找不到更好的當然想吃回頭草啊

  • @HuangShengHong
    @HuangShengHong 2 года назад +167

    對我來說,解除壓力很單純--
    小壓力:一杯熱茶
    普通壓力:一杯黑咖啡
    高壓力:一瓶好酒

    • @user-gj7qs3ut9x
      @user-gj7qs3ut9x 2 года назад +17

      我的話不分大小都是喝茶哈哈

    • @siufog100
      @siufog100 2 года назад +27

      我需要的是甜食,愈貴的愈有用w

    • @user-yd9nb9of3h
      @user-yd9nb9of3h 2 года назад +12

      怒吃、喝一波
      倒頭就睡

    • @acebdfxy
      @acebdfxy 2 года назад +12

      看來您投胎前選的是簡單模式...

    • @uwu-ls4fq
      @uwu-ls4fq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我:玩場遊戲就忘了(#

  • @blqg2536
    @blqg2536 2 года назад +105

    从小都一直被家暴也在学校时被一群同学霸凌,羞辱和欺负却不想反抗随着导致我只学会了压抑。我明明已经放开了之前的过往 却看到同样的事情发生还是会莫名忧郁,看了影片后原来才知道是suppression的压抑。但之后长大了开始慢慢用幽默,补偿和昇华自己来变得更强壮更好的思维。

    • @cycj_emx0928
      @cycj_emx0928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大家一起加油~!

    • @user-mx6pl8ep5l
      @user-mx6pl8ep5l 15 дней назад

      加入国民党的军统/加入共产党=升华🌝

  • @gada7066
    @gada7066 2 года назад +237

    別忘記了 越原始的 帶來的反饋越強
    宣洩跟保護的速度是最快的
    使用原始的不代表你是不成熟的
    影片內的"不成熟"跟"成熟" 比較偏向 完整度 不完整度的概念
    例如死媽了 難道你還能用幽默帶過?
    大多數都是使用 偏向"不成熟"的方式 因為巨大的情緒導致你需要立即使用這種反饋最快最有力的方式
    成年人跟嬰兒都是可以使用原始的心理防禦機制 差別在於 你對事物的感受度及容忍程度不一樣
    所以即使你是成年人 也請不要逼迫自己不使用較原始的防禦機制

    • @samsonlao7002
      @samsonlao7002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我好想一切都行动化啊……

    • @user-bn9dh6jy4c
      @user-bn9dh6jy4c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沒有好壞之分 只有適不適合自己

    • @rocoloco8661
      @rocoloco8661 2 года назад +10

      @@samsonlao7002 適時的行動化是必要的,別人都騎到頭上來了,還不給他沉重迅速的反擊,只是在告訴他我是爛好人,人人都可騎
      國對國之間都有所謂的紅線了,如果越雷池一步後果自負,當然你要有堅定的態度表明紅線,而非說說而已

    • @-Forget_Me_Not-
      @-Forget_Me_Not- Месяц назад +2

      這個我做到了 自從5歲被母親狠心拋棄 由當時的大哭 到3天後的釋懷 再學會壓抑 最後現在每當提起也能笑笑帶過 勇於分享、面對 現在想起也好意外自己面對挫折的成長 學會(習慣?)了使用後3種的(成熟?)防禦機制(不是說原始的就完全沒有用,只是相對而言少) 想到16歲的我也可以做到某些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好像更自信了(也或者只是更懦弱了)

    • @hiyayahiyaya5645
      @hiyayahiyaya5645 Месяц назад

      ​@@-Forget_Me_Not-emmm 你狂哭不是已經 行動化 宣洩光了嗎???😂

  • @a009a1
    @a009a1 2 года назад +162

    這是一種說很容易,但是當下發生時要馬上轉念需要學習的一門課...
    儘管知道用原始型的無法解決任何事,但是都會透過原始的方式來補償當下心中不滿的情緒啊...🥲

    • @BEN-cm5ce
      @BEN-cm5ce 2 года назад +25

      其實也不用解決什麼事,主要是讓心情舒服點那就達到目的了,說實話如果摔個無關緊要的東西就能緩解情緒那也不錯

    • @passion_66666
      @passion_66666 2 года назад

      因為你的心智還不夠成熟,才只懂得用這種幼稚造成他人困擾的方式表達情緒

    • @justlove9947
      @justlove9947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會比較成不成熟的人🤔👌我遠離

    • @passion_66666
      @passion_66666 2 года назад

      @@justlove9947 成不成熟本來就是對比下顯現出來的,而且這不是比較,只是在陳述事實👌👌

    • @hiyayahiyaya5645
      @hiyayahiyaya5645 Месяц назад

      ​@@passion_66666你是不是歪曲了他的原話?😅

  • @user-rc3kj9qq3u
    @user-rc3kj9qq3u 2 года назад +85

    不管在外用什麼防禦機制,站在我爸媽面前我心智年齡只想永遠3歲:D

    • @y-ywee6270
      @y-ywee6270 2 года назад +11

      羨慕你!!
      反觀我爸...在他孩子面前卻愈來愈常用"退化"和"行動化",然後卻要求我們"壓抑"或"昇華"...心好累

    • @user-qm2ku8lm5p
      @user-qm2ku8lm5p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y-ywee6270 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想 你可以要求自己不要成為自己不想成為的人W 不知道算不算一種防衛機制?XD

    • @y-ywee6270
      @y-ywee6270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user-qm2ku8lm5p 我就是這樣想著活過來的 😅

  • @079mylene
    @079mylene 2 года назад +57

    雖然很多留言說防禦機制沒有好壞 但面對每次都把負面情緒轉移至他人身上或幼稚直接將怒意發洩在自己身上 相信我 你絕對不會跟這種人越走越近 你反而會向成熟幽默的人而接近 就是如此!

    • @user-vx5or4hl1o
      @user-vx5or4hl1o 2 года назад +18

      是的 這種人相處起來很舒服 不過這種人也不好當 每次都用幽默化解 這需要多壓抑情緒啊 很多喜劇演員都有憂鬱症傾向 看起來越正面陽光的人 不見得是真實的樣子 任何處理方式都有利弊 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到抒發情緒的方式

  • @y-ywee6270
    @y-ywee6270 2 года назад +52

    我超常用合理化!!! 我都不知道這原來算是一種防禦機制呢!而補償和昇華是我目標,偶爾也會做,但還不太成功就是了。
    我這些"調節的行為"都是受基督教的教導而開始的,也不知道原來教的是一種成熟的心理防禦機制。好奇妙!!

    • @user-sc5jz5jj7f
      @user-sc5jz5jj7f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條條大路通羅馬,很多時候只是不同的人去發現這個現象、理論,並對它有不同詮釋的名稱而已
      就像基督教教導當時的人什麼是愧疚感這件事,讓人們捫心自問心中的上帝,自己是不是有罪的,而不是單純依照教條判下罪行,甚至提倡包容寬恕罪行的重要性,這從當今社會來看,你也可以說耶穌教會了古代的人把道德良知內化到自己的心底,而非單純遵從外在的法律,這會讓人懂得什麼是罪惡感,更明白自己真正在幹嘛~從這點來看耶穌也是算一位道德學家呢~儘管祂當時是在傳教,但同時也在教導人們道德良知

    • @user-sc5jz5jj7f
      @user-sc5jz5jj7f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還有我對基督教的認識可能還不夠深,如果詮釋有誤,還請多多擔待,跟我提醒一下哪邊的論述可能有問題(๑•﹏•)

    • @user-zr5mq1xq1l
      @user-zr5mq1xq1l 2 года назад

      very good

    • @user-je3hx5vx1h
      @user-je3hx5vx1h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user-sc5jz5jj7f 我最近有看"聖經"(為了提升自己)~對於你說的~我覺得你說的正確...""包容寬恕""是很重要的....
      只是很多人都會問一件事...""錯的人是他為什麼我要寬恕包容""...
      我個人把讀了一遍....基督徒在做到""包容跟寬恕""前大概都會先做到把""審判""交託給 上帝耶和華 ....
      這對人是一種""放下與自由""~且不會被""別人的問題""強加在自己身上....而被""綑綁""....
      可是前提是...你要真的""相信"" 上帝耶和華 或者 耶穌基督 ....才能真正做到...
      而且"聖經"很多教導都跟"心理學"有關~例如:"忘記背後...努力朝著標竿直跑"~還有"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 @Zero-zd2xk
    @Zero-zd2xk 2 года назад +165

    行動化讓我想到我小時候被父母罵,都會用指甲抓自己的手臂,真的好不成熟哈哈哈哈~還好現在已經會用幽默和補償的防禦機制了,相信經過很多很多事後,自己也會變得更成熟

    • @stSTARar
      @stSTARar 2 года назад +13

      我以前也會用指甲抓自己的手臂

    • @user-mq8ul1cs8z
      @user-mq8ul1cs8z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我比较喜欢咬自己

    • @user-qy1qm2ry1w
      @user-qy1qm2ry1w 2 года назад +13

      我會用手指在手上刻一個“幹”
      不然就是抓頭
      我做過最誇張的就是那美工刀刮手背,就是用一個很小很小的傷口,不太會流血,那時候就有一種“受傷的痛好像有一點舒服”
      現在想起來超智障ww

    • @ToyCar11250
      @ToyCar11250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我因為無法專心(後來發現是ADHD)有一段時間會在上課時用筆刺自己

    • @ToyCar11250
      @ToyCar11250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user-qy1qm2ry1w這似乎是真有可能的,就像某些BDSM愛好者的感覺(舉這個例子會不會怪怪的XD)我覺得是人在受傷害的時候,可能除了腎上腺素還會分泌一些激素來安撫自己,然後有的人就莫名享受起來了😅

  • @yaoi801
    @yaoi801 2 года назад +9

    「我不知道」、「不是我做的」
    ↑這種反應真的很常遇到,而且都還是年紀不小的人
    不知道是否因為成長環境對「犯錯」很嚴厲
    就算已經成了阿公阿嬤,感覺到狀況似乎對自己不利時
    第一個反應仍是「我不知道、與我無關」地試圖撇清脫身
    即使那不是什麼大事......

  • @user-rt4ft9uc7h
    @user-rt4ft9uc7h 2 года назад +33

    維思維的影片真的每一部都做得很用心,很少有人做了超過一年還能繼續保持這種高質量。繼續加油💪

  • @ScarletVanHalisha
    @ScarletVanHalisha 2 года назад +77

    9.合理化
    我是素食主義者
    因為牛是草食性動物 牛是吃素的
    所以我也可以吃牛肉

    • @gavin_1121
      @gavin_1121 2 года назад +62

      這不是合理化這是邏輯死亡...

    • @bamo208
      @bamo208 2 года назад

      @@gavin_1121
      這就是合理化只是沒那麼必要
      因為它又不是真的素食主義者
      真的素食主義者吃速食牛排那才叫合理化
      你都吃素了還想要有吃肉的感覺,吃屎吧

    • @BGhost1990
      @BGhost1990 2 года назад +24

      因為牛吃植物,所以我吃了牛,就代表我救了很多植物,環保的我

    • @ahteng3739
      @ahteng3739 2 года назад +9

      @@BGhost1990 顺带让成千上万的素食者避免饥荒(笑

    • @wsu0812
      @wsu0812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我也覺得這是不錯的合理化

  • @luottrs1206
    @luottrs1206 2 года назад +119

    我學生時期常常用不成熟的防禦機制保護自己
    出了社會漸漸磨練才逐漸學會稍微成熟的方式來排解壓力
    但還是希望能夠更進一步提升自己
    請問維思維有沒有什麼可以提升自己幽默感的方式?
    我很嚮往那種「雖然世間無情,然而也無須介懷,只需微笑以對。」的正面思維
    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那樣的瀟灑之人

    • @user-ps5we1zv6u
      @user-ps5we1zv6u 2 года назад +12

      實際經歷過更殘酷,更現實的危險,撐過去,只要沒瘋沒崩潰就有機會成長

    • @user-fw6vk5oi3z
      @user-fw6vk5oi3z 2 года назад

      去看看靜坐,瑜伽.冥想類型,真正身心瀟灑,只是需要時間跟自身努力

    • @user-ql7ql9uy7f
      @user-ql7ql9uy7f 2 года назад +5

      我覺得會講這種話以及令人發自內心尊敬的人,一般都是以昇華行為居多,
      我自己也常常講這種鼓勵他人以及自己的話,才不會讓自己遇到勞累或是悲傷的時候倒下。
      (所以才會得出這種結論啦🤣)
      不過實際上也不是一個多成熟的人,生氣的話一般都是有理反駁或是開玩笑,不過挫敗倒是會採取撒嬌的方式。
      而且如果是寵物或是親人離世的這種情況,我反而很容易出現先否定、再壓抑的情況,其實應該是很傷身的🤣
      壓抑久了反而會出現那種,過了好幾年還是無法放下的情況~遇到這種不能承受的事情真的還是建議慢慢接受然後痛哭幾次就給他結束。

    • @Rick-zk8fu
      @Rick-zk8fu 2 года назад

      這麼帥的嗎

    • @220oc5
      @220oc5 2 года назад

      大概要上升到不同次元的生物等級才能做到,就像螞蟻咬你一口,你會跟螞蟻生氣嗎的概念

  • @doge4651
    @doge4651 2 года назад +13

    全都經歷過前面不原始小時候比較常有,長大後就越來越後面壓抑告訴自己要成熟...有時候還是會交替表現防護機制,但是我還是奉勸各位不要用幽默去自嘲自己...如果你真的不認為一直裝下去自己也會崩潰

  • @snowcat1015
    @snowcat1015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這次的內容也很有啟發性,謝謝你。
    關於防禦機制,個人也有一點觀察,似乎一個人面對不同的焦慮和壓力時,以及不同程度的壓力累積時也可能會有不同的防禦機制。自己留意到,自己在面對個人期望的壓力時,較容易出現幽默的防禦機制,工作事業的壓力時,偏向會以補償和昇華等的較成熟的防禦機制,嚴重的壓力時會出現壓抑的情況。但面對人際關係的焦慮和壓力時,往往都會很容易有壓抑,然後隨著情況惡化會變成行動化的防禦機制。

  • @user-su8ik6ez7f
    @user-su8ik6ez7f 2 года назад +52

    原來口是心非也是一種防禦機制🤣🤣

    • @humor100ful
      @humor100ful Год назад

      某政治人物:我是清白的! 我絕對沒有抄襲!

  • @user-jw6hm9mx3o
    @user-jw6hm9mx3o 2 года назад +10

    越成熟,越懂得讓自己舒壓的行為,能成為將來的養份,而不是地雷

  • @sayanouta2003
    @sayanouta2003 2 года назад +64

    我認為"轉移"並沒有比較成熟,只敢轉移到自己認為比較弱勢的一方才宣洩掉,這跟原始也沒甚麼區別了

    • @awadu313
      @awadu313 2 года назад +21

      對呀....甚至比「行動化」還要糟糕🙄🙄

    • @sayanouta2003
      @sayanouta2003 2 года назад +15

      是阿,行動化還不一定會對人造成傷害,轉移反而會造成心理陰影呢

    • @oil4503
      @oil4503 2 года назад +8

      我想轉移主要是,意識已經能快速判斷哪些事是可以直接發洩情緒的對象,其造成的後果哪個較輕哪個較重。這種行為當然是兒童心智做不到的,當然不代表這種行為就是「較好」的

    • @user-cf6dt3vo2z
      @user-cf6dt3vo2z 2 года назад +5

      @@oil4503 未必,人在不理智的狀況下很難判斷哪些是可以直接發洩的對象 例如一個上班族日日夜夜把自己壓抑的情緒發洩到他孩子身上,孩子正常才怪

    • @oil4503
      @oil4503 2 года назад

      @@user-cf6dt3vo2z 我想是我用詞不精確導致誤解,我的“可以”只是相對來說

  • @user-sf1iq9ho5m
    @user-sf1iq9ho5m 2 года назад +7

    因為太常壓抑然後記不起很多事,幾乎是過一天忘一天的程度,還有對外界的感知變得遲鈍,很少有憤怒這種負面情緒。我覺得保護機制已經被我用過頭了,在滑到影片前我也常思考這件事,但我蠻喜歡這種感覺的……回憶讓我很痛苦,所以我選擇不再憶起。

  • @gutienling3267
    @gutienling3267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真的很喜歡這主題,這讓我了解每個人遭遇挫折的不同反應,讓我學到怎麼做會更好,謝謝分享。

  • @AmyWang-sg3mo
    @AmyWang-sg3mo 2 года назад +16

    可以請您出一集關於「沒自信」的影片嗎🙏關於那種明明自身條件(例如:課業、家庭、外表⋯)在眾人面前都不算太差的人,卻一直覺得自己蠻差的這種是什麼方面的心理?謝謝您~

    • @KUFIIU
      @KUFIIU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聽起來有點像冒牌者症候群🤔

  • @jnn970
    @jnn970 2 года назад +38

    这里成熟的防御应该是外在社会看起来比较“得体”的防御,内在有可能压着很多痛苦。
    而真心理成熟不需要防御,越成熟越是接纳人生越不需要防御。

  • @user-ut5ej3ro8d
    @user-ut5ej3ro8d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看了這個才知道
    我把我自己保護起來了,所以我的憂鬱症似乎好了
    以前每天都很痛苦,天天哭
    但現在只要不提到那些事,我就跟正常人一樣
    我想我用的應該是「壓抑」,不提我就當它不存在,我不想想起那些事情
    所以自我保護機制應該是很有用,且必要的存在

  • @JosephZhouChannel
    @JosephZhouChannel 2 года назад +16

    社会上工作,遇到最多的就是【合理化:转移事情主旨】和【行动化:迁怒】。其实没有一个是”正常“的。
    我生活中有时会突然本能的警觉起来。然后一般第一反应就是快速离开现场。因为一般情况下就是要被骗/被坑/”亏损“,或者自己将会陷入”不情愿“的状态。
    但是有些时候你根本没有机会用合适的语言和表现去以”缓和式“的回避这些问题。
    最终就会只能演变成极度的焦躁感(因为脑内不断发出且累计”危险信号“。)然后我就会突然暴怒。
    结果反而有很多人说我性格怪异。
    看完整个视频,并没有一个非常准确描述我的状态。
    而且在我看来,这12向,没有一件是完全正向的。
    我遇到有太多把这种【正向方式】,转变为【损人利己的手段】的人了。
    真的心累。

  • @stephylai9338
    @stephylai9338 Год назад +4

    我是屬於壓抑型的,但很容易想起來然後就很想哭了(還得忍着,因為大部分是觸景傷情,一堆人看着)

  • @No-mt6do
    @No-mt6do 2 года назад +5

    我比較多是壓抑型,當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我會在心中淡化,有些真的能完全忘記,有些卻一直在心裡最深處,只要稍微認真回想一下就會想起來🤔
    至於為什麼我知道我自己是完全忘記,是因為家人說的,但心底依然是對做那類事有抗拒(直到知道發生過那些事之前我都是不明白自己為何那麼抗拒)🙃

    • @hugolai7033
      @hugolai7033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人類有個機制會很易記起失敗的事
      每一次記起記憶就會愈深刻
      不用刻意忘記, 做更多快樂的事就可以

    • @No-mt6do
      @No-mt6do 2 года назад

      @@hugolai7033 謝謝☺

  • @paitanssleepingcup
    @paitanssleepingcup 2 года назад

    最近遇到許多挫折,這部影片的介紹讓我更好的審視自己的行為和面對方法

  • @popopo3635
    @popopo3635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很喜歡這種心理學類別分析的影片
    能夠快速的結構性的了解自己與別人
    在遇到這種很平凡日常的狀態下處世的方法分析
    謝謝你製作的影片 教會我的比
    我一年級的心理學老師還多

  • @skwong1135
    @skwong1135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我平時比較靜,不出聲,但當好大壓力時,就變得多說話,講笑和閒話家常的說話說多了,去平衡心中不快,其他人會以為我遇上什麼好事, 為什麼我豁然開朗,其實相反我處處碰壁到忍無可忍的地步, 談笑風生背後心中很痛, 反而我默不出聲才是最好的狀態。

  • @user-np1df4ch6m
    @user-np1df4ch6m 2 года назад +101

    我在看的時候總覺得較後面所講解的與自身情況更為吻合,我是否藉由合理化來說服自己其實是成熟的大人呢。
    看阿維的影片反思與剖析自己心理狀態時,不時會出現一些自己難以解答的問題。希望有人能幫我解答,這種情況下,我是否因合理化而縮小,或過於主觀的認知錯誤,以致無法完整反思檢視自我。
    另外當一個人遇到的困境所產生的焦躁感愈強,是否所顯現防禦機制也容易愈加退化呢。雖然無法確定,但周遭的人似乎有這類傾向。

    • @user-qm2ku8lm5p
      @user-qm2ku8lm5p 2 года назад +16

      第一個問題:我覺得沒人能夠回答 因為 完全不清楚你的狀況
      第二個問題:人在困境中產生焦躁或緊張感 或大部分的負面情緒 基本上都會有大概率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所以會出現比較不成熟的反應都是正常的
      而且影片中也提到過 人常常會在不同情境有不同的防禦機制 只有在長期使用不成熟的防禦機制時 才能表示此時人心裡不成熟

    • @callmehada
      @callmehada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當你在寫這個留言的時候,一定在想:我真客觀~~(我也常常這樣

    • @user-qm2ku8lm5p
      @user-qm2ku8lm5p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callmehada 這是在酸我嗎?LOL 總之我儘量了客觀了

    • @user-np1df4ch6m
      @user-np1df4ch6m 2 года назад

      @@user-qm2ku8lm5p 既然我自己也無法說明第一題,那無解了。
      但第二題我想問的不是心智成不成熟,而是焦躁和防禦機制是否正相關。

    • @meldy5160
      @meldy5160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防禦機制是可以好幾個同時存在的 包括成熟與不成熟 一個人在焦慮的時候使用的防衛機制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 只是程度的差異 像總統或什麼CEO在遇到問題 和我一個高中屁孩遇到問題的時候 所顯運用的防禦機制本來就不會是一樣的 還是要看個人培養出的防禦機制使用方法

  • @jp.yan0126
    @jp.yan0126 2 года назад

    我認識到我現在正在從中級的壓抑,進化到高級的補償…繼續加油💪🏻

  • @user-rk9hz4ys2s
    @user-rk9hz4ys2s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很喜歡這個頻道的影片
    讓我們可以更了解自己以及其他人的想法
    很多都是自己沒有發現到的一些潛意識知識
    是個很好的頻道👍

  • @darkside2308
    @darkside2308 2 года назад +33

    轉移應該屬於超幼稚的吧,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到別人身上
    然後總是對無關的人用一些小犯錯當作藉口在那裡大發雷霆
    像肉圓爸因為肉圓沒加辣就暴打小孩的這種

  • @yingjuchen1370
    @yingjuchen1370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我是護理師準考生 剛看完精神科就看到影片 阿維整理得超清楚細心! 用很多實體例子來解釋機轉~ 謝謝阿維 辛苦了🤣

  • @user-kv7zp5ms4u
    @user-kv7zp5ms4u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最後的防禦機制讓我放心許多,這個頻道要是不被反對是錯誤內容,一定是最美好的

  • @user-xr7cv4hg1x
    @user-xr7cv4hg1x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加油,你是最棒的,我相信我能透過這個影片,讓生活獲得改善,相信這部影片一定也能讓別人獲益,還有我多半的時候都是用不成熟的表現來緩解焦慮。

  • @debugliu2180
    @debugliu2180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社會對成熟的期望,希望人長出那些不傷人的應對方式,其實也不是壞事。
    恐懼大家都經歷過,就多給自己一些時間沉澱,不要讓智商掉線,從而做出更後悔莫及的選擇。

  • @user-du9jn5ep2k
    @user-du9jn5ep2k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我最愛有問號啦!

  • @grey_mao_mao
    @grey_mao_mao 2 года назад

    我發現自己的防禦機制蠻好的!
    哈哈
    謝謝你讓我自我感覺很良好!

  • @sre5212
    @sre5212 2 года назад

    這集好有意義~被攻擊後的應對方式也是我一直在學習的

  • @yi-haochen337
    @yi-haochen337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感覺要經過學習或經歷才能夠成熟,除非本身真的是天才EQ高,還不然要到最後階段其實是不簡單的,像環境、生理方面等狀況都是可能的影響,只能說努力的把自己變得更好成熟才是重要!xD

  • @judy069530
    @judy069530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期待!!!

  • @user-rs5ih4zf3b
    @user-rs5ih4zf3b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都有過,除了失憶。幽默那真的很好笑,謝謝您總帶給我們有趣知識。
    的確,不管是哪個防禦機制那都是人類的本能之一不該排斥,固定只出現某類的防禦機制才是有問題的。

  • @stephencheung5422
    @stephencheung5422 2 года назад

    很有參考價值
    學到很多新的知識
    👍👍👍👏👏👏

  • @yankika6769
    @yankika6769 2 года назад +5

    對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防禦機制,
    過往受傷的情感-壓抑
    工作上不如意-幽默
    向現任鬧脾氣-退化😂
    所以人們會懂得選擇什麼時候需要成熟,
    什麼時候可以放任當小孩

  • @Happysheila
    @Happysheila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我應該係合理化
    但從中改善自己的問題同令自己情緒會平衡一點。

  • @tesvara6549
    @tesvara6549 2 года назад

    感恩這些分享與研究

  • @realsun2
    @realsun2 Месяц назад

    這集很棒!感謝作了那麼棒的影片🎉,謝謝!

  • @user-tg3in1jj1f
    @user-tg3in1jj1f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我是壓抑型的,我曾經試圖忘記一段痛苦的回憶,結果過了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真的忘記那段時間大部分的記憶了,才發現原來人類的記憶有辦法這樣有意識的遺忘阿...

  • @user-rp4px8vw1g
    @user-rp4px8vw1g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最直接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壓力發洩同理,壓力最直接的消解方式是發洩到外界,而不是內在消化

  • @user-ju8kk6nb2h
    @user-ju8kk6nb2h 2 года назад

    很棒的解說!

  • @user-vx5or4hl1o
    @user-vx5or4hl1o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我比較常用的是補償,這個方法初期還蠻好用,但如果沒有去處理這些挫折的情緒,這些情緒是不會消失,即使在另一個領域發光發熱,心裡被壓抑的情緒也會有突然爆發的時候,我覺得學校教育只是教學生追求成功 但卻沒有教學生怎麼面對挫敗感

  • @user-zd9nv5dj2b
    @user-zd9nv5dj2b 2 года назад +35

    我想知道"虛擬朋友"這個高效率分擔焦慮及壓力的方式是屬於哪一種,以前國中失怙跟在班上被當空氣人的時候,我回家都會選擇用這種方式讓自己降壓。(但是也真的沒有人可以傾聽的時候,我仍然失去了理智選擇了很多幼稚的防禦機制

    • @ToyCar11250
      @ToyCar11250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怎麼樣的虛擬朋友,是自己塑造一個人出來跟他說話嗎?

    • @li-kaih4490
      @li-kaih4490 2 года назад +21

      可以參考「過渡性客體」的理論哦~將內心深刻的需求,「投射」到一個對象上,讓那個對象反過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在幼童身上多發生在2歲的時候,幼童在心智上越來越能區分媽媽與自己是不同的兩個人,發現媽媽不是自己在操控,媽媽不是單純來滿足自己需求的對象。而是發現媽媽有自己的心智和意志,是另外一個獨立的人。
      但是這種和媽媽在心智中「分離」的情況,代表幼童將「獨自」面對現實世界,這在最初對幼童而言是難以忍受的。所以,為了緩解心智模型中第一個「理想客體」的離去,幼童會將這份需求,同時也將媽媽的這份能力,投射到一個對象上。藉著「過渡性客體」,在幼童和現實世界之中,設下一個保護的屏障,讓幼童感到自己和現實世界之間,還是有個安全的距離。
      這種投射在虛擬朋友上,或許是說得通的。恰好是有虛擬朋友,才讓人得以和現實情況保持距離,虛擬朋友又能夠暫時照顧自己。

    • @user-zd9nv5dj2b
      @user-zd9nv5dj2b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ToyCar11250 也沒有真的對空氣一直講話,有點想在心思裡對話(?

    • @user-zd9nv5dj2b
      @user-zd9nv5dj2b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li-kaih4490 太感謝了!_!

    • @user-fx2qi3mc8s
      @user-fx2qi3mc8s 2 года назад +8

      我有点类似,但我更多是自我对话,用以思考和表达内心想法,有时也会自我欺骗(虽然我不明白为什么自我欺骗自己可以发现XD)

  • @user-gy3ii1nm7s
    @user-gy3ii1nm7s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我不確定自己是否為合理化的解決類型,我遇到問題或挫折時,會自己在腦中悟出一些語句來使自己的心平靜。生氣時:火起則燎原,縱怒則燃人、放頑石堆成渠,人情遠流;被背叛:人都是自私的,只是含量的高低各異,大方的人,是因為將自己的自私需求降至最低,所以對他人的影響就微小;壓力:風生而花草劗動,唯山與海不能移,且納之,而縱之。自己解決過的事物如同花草般平易,如今的問題如同山石闊海,嘗試著接納包容,同時不放棄解決問題,要有風一樣的包容。

  • @user-mh6gu2cv1p
    @user-mh6gu2cv1p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突然發現阿維的訂閱已經70幾萬了!
    還記得之前我是在你十幾萬訂閱的時候訂閱的 真的很開心阿維一直有持續成長!(≧▽≦)❤️

  • @TheAcehk30984
    @TheAcehk30984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人性與人類行為學真的是很有趣的一門學問~ 哈哈~

  • @keco2545
    @keco2545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成熟或不成熟,會被這樣歸納的原因只是某些防禦機制啟動的時候,心理學家還能不能跟這人溝通。
    社會進步,科技在進步,人也在進步,希望心理學家們也能從新分類

  • @user-ip6ks1uj6r
    @user-ip6ks1uj6r 2 года назад +16

    好喜歡阿維的影片
    讓我們知道更多心理學的知識🤩

  • @user-yc8fu4zu9r
    @user-yc8fu4zu9r Год назад +1

    謝謝阿維

  • @heidiho6227
    @heidiho6227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我而家讀化學唔好
    觀察自己有5(7 唔肯定)8,9,11
    很好的影片😆我第一次聽這些知識👏👏

  • @florenrenk
    @florenrenk 2 года назад +23

    合理化是因為與大家的認知失調 心理所產生令自己平衡的機制
    所以大家內心是知道事實 而合理化來讓自己覺得好些
    不過要注意過度合理化會變成不思進取 自我欺騙 就不會反省自己的問題了

    • @music2MULucky
      @music2MULucky 2 года назад

      大多犯罪者遍向選擇合理化的平衡機制。

  • @user-tw5gv7ls4l
    @user-tw5gv7ls4l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不知道是求學過程中受挫折太多麻木還是小時侯生長環境太複雜,長大出社會後完全對於壓力無感,任何壓力都感覺沒有什麼,就算遇到一些不平等待遇也只會冷靜的處理,能處理就處理,不能處理就離開或是接受,感覺沒有在這12種分類中耶

    • @user-cf6dt3vo2z
      @user-cf6dt3vo2z 2 года назад

      一.你很放得開
      二.其實是壓抑, 你把你受到的壓力埋在潛意識的深處

  • @wjdiahgu2189
    @wjdiahgu2189 2 года назад

    剛好期中精神科要考,感謝維思維幫我整理好了。

  • @brian6307
    @brian6307 2 года назад

    謝謝維讓我更了解了防禦機制 :>

  • @yoonkillua
    @yoonkillua 2 года назад +11

    幽默基本上無敵

    • @gary850803
      @gary850803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還有 不要臉也是👍

  • @user-iw7ij6fv6k
    @user-iw7ij6fv6k 2 года назад +21

    好讚哦!剛好複習心理學 ∠( ᐛ 」∠)_

  • @QAZWSX12444
    @QAZWSX12444 Месяц назад

    恭喜100萬訂閱^^

  • @user-ve2sv2by1h
    @user-ve2sv2by1h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我想我是壓抑型吧.遇到挫折或不開心的事(工作時),由於當下還在做工我便設法壓下情緒專心在手邊的事上,因為在忙事也就不會讓自己處於負面情緒太久.回到家就是看看影片;聽音樂使自己感到愉快,若負情緒較強烈的話就是找母親談心.

  • @hchris98732
    @hchris98732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防禦機制,愈是親近的人表現出的常態防禦機制,才真實反映成熟程度。

  • @devilmeow234
    @devilmeow234 2 года назад +16

    原來有那麼多種呀 我一直想說人都有防衛機制所以大概每個人都是傲驕XD
    最近看同人作品有"退化防衛機制"導致那人一段時間的精神幼童化的梗 不知道現實上是不是真的有這種病例
    話說沒想到自嘲行算成熟的表現 我以為這是一種抖M反應 大概動漫害的XD

    • @zhangabigail2861
      @zhangabigail2861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有的,叫做退行行为,age regression,大概分为主动和非主动,一般作品里描写的都是非主动类型的,也就是不受本人控制的退行,但我觉得这不是防御机制,是一种创伤后的coping mechanism,如果想了解在RUclips就有人做这个相关的影片,我看的都是英文的

  • @Happy_Cat_weeee
    @Happy_Cat_weeee 2 года назад

    👍🏼你的影片很有趣❤️

  • @YT_fl
    @YT_fl Месяц назад

    100萬恭喜

  • @user-ee3sj6lq3n
    @user-ee3sj6lq3n 2 года назад +41

    自殘算是一種舒壓的方式,但因為過度極端,所以算是行動化的防禦機制嗎?

    • @user-rx6pz9do9y
      @user-rx6pz9do9y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自残舒压???

    • @user-zc1ks9wy6i
      @user-zc1ks9wy6i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自殘很舒壓

    • @KIKI_BWK
      @KIKI_BWK 2 года назад

      5:14

    • @user-ee3sj6lq3n
      @user-ee3sj6lq3n 2 года назад

      @@KIKI_BWK 我有看到,所以我才問是因為太極端所以算是還是什麼其他原因

    • @KIKI_BWK
      @KIKI_BWK 2 года назад +13

      我的舉例解讀:
      打人是傷害他人的行動化(宣洩情緒,或其他動機)
      自殘則是傷害自己的行動化(紓壓,或是其他動機)。

  • @Housou_jiko
    @Housou_jiko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敏敏從小就沒耐心唸書,因此努力向音樂路發展,然後被父母曉以大義、被親友告知你這沒前途、被師長列入問題學生清單後,終於乖乖回去唸書
    在華人社會,11號防禦機制可以大量觸發1號防禦機制
    小孩怎麼可能不是考試的天才!這一定哪裡搞錯了!

    • @Diai4919
      @Diai4919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1號……1號……
      明白了!

  • @-ayanaokiyumma.7992
    @-ayanaokiyumma.7992 2 года назад

    非常感謝!

  • @fangt5866
    @fangt5866 2 года назад

    我知道我離題了 但最開始背景音樂的吉他也太好聽⋯😍😍

  • @gina851002
    @gina851002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面對不同的人.不同挫折用不同的防禦機制,應該沒有人只用一種防禦機制面對所有事情的吧…

  • @HOLyLONELyLIGHt
    @HOLyLONELyLIGHt 2 года назад +8

    我認為心裡防禦機制因該沒有成熟與不成熟之分,有的只是多跟少之分,就跟點數一樣,每個人一出生就是不一樣,也會因個性環境而多少改變

  • @skyleaf_vulpes
    @skyleaf_vulpes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謝謝阿維的介紹!人的各種行為都是有原因的!但不管什麼原因,都不是造成他人痛苦或麻煩的理由!
    順便盤點了一下自己有過的防禦機制😂
    1.否定:真的是在很重大的事發生才會出現,但很快又會否定自己的否定,變得更加肯定😂
    2.行動化:是故意而為之的,特定時候才會使用(?),當然是判斷過當下情勢才會故意那麼做🙈
    3.解離:因極度恐懼而出現……當下的事真的會部分失憶,程度不高。
    4.反向作用:極少。但跟片中提到的行為不太一樣,反而是經歷痛苦或挫折,明知自己應該怎麼做會最好,卻無法做對自己有利的事,簡單來說就是自暴自棄😦
    5.壓抑:無潛抑。用得很兇的防禦機制,但效果其實很差,痛苦永遠都在那裡,而且只會不斷堆積!
    6.幽默:這個真的視人而定欸,面對不同的人,自然做出的反應也都不同,沒錯就是偏心!
    7+8.補償和昇華:在曾經心理健康還算強大的年紀確實有過,感覺很好,但這幾年發生太多糟糕的事所以大生病,什麼都做不了,完全崩潰😢
    看到別人「退化」的時候,總會不自覺露出關愛的眼神😎
    非常討厭「投射」和「轉移」,真的是病態,家庭陰影很大=_=
    「合理化」其實很傲嬌欸有點可愛(?)又可憐XD

    • @user-eb7qn9sf2i
      @user-eb7qn9sf2i 2 года назад

      防衛機制是在無意識下進行的喔 所以不會有故意為之的情況發生!

    • @skyleaf_vulpes
      @skyleaf_vulpes 2 года назад

      @@user-eb7qn9sf2i 這麼說也是,那我可以省掉一個不太成熟的防禦機制了(?)XDD不過有時候會明明知道那樣做不好,也很清楚自己在做啥,卻無法控制的情況,果然是機制啊😂

  • @adhdinosaur4503
    @adhdinosaur4503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通常突如其來的壓力會用否定、退化、行動化、解離、壓抑等較有效緩解情緒的機制
    但如果是要填補心中的空缺,就會用合理化、補償、昇華等真正可以把壓力清空的機制

  • @YouShan-BaoRong
    @YouShan-BaoRong 2 года назад +9

    有個男人分手了:我帥到分手~安全感不夠~

  • @SandWichJi
    @SandWichJi 2 года назад +11

    幽默的防禦機制令我想起了放火,發生那麼多事,但卻用來開玩笑,真的很強!
    彳ㄐㄐ

  • @baddomi8836
    @baddomi8836 2 года назад

    滿分presentation ♥

  • @edwinho2536
    @edwinho2536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10:46 「雷霆之後必有暴雨。」也真的太幽默了吧,真的禁不住爆笑了

  • @susaki7100
    @susaki7100 2 года назад +7

    那麼孩子因為讀書不好而轉去玩遊戲
    那麼這屬於「補償」
    而父母看見孩子玩遊戲時
    將孩子趕去讀書
    那麼這屬於「行動化」
    恩~~🤔

    • @kamireirawu
      @kamireirawu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心理學上確實是如此,一件事的失敗很容易造成挫折感甚至是自我認同的問題,這時候有另一件事使人有成就感,那麼就能夠補償
      這也是遊戲那麼迷人的原因,因為遊戲的關卡大多設計明確,讓玩家獲得自己也能解開關卡的成就感
      而另一個說法則是,不擅長遊戲的人也大有人在,從遊戲中得到挫折的人則有可能會選擇否定或是其他種類的轉化

  • @user-zz9nt9ty7n
    @user-zz9nt9ty7n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阿維的畫師可以去做動漫了XD

  • @andyhsu8929
    @andyhsu8929 2 года назад

    雖然感覺以成熟來分上面的一些行為不太合理,但無可否認的是關於面對低潮,我仍然要多學習一些更好的方法,才不會因自己的方式而感到二次受創😀

  • @user-qq5vt2ul3u
    @user-qq5vt2ul3u 2 года назад

    下禮拜段考剛好要考,順便複習一下😂

  • @we3bbb
    @we3bbb 2 года назад +13

    如果跟別人打球 然後對方一直不停的講垃圾話 或是一直羞辱自己的球技 自己感到非常生氣 但是並沒有以牙還牙 反而是好言相勸 有邏輯的告訴那個人自己感到不舒服的地方 對方也認錯 最終達到發洩與和解的目的 算是昇華的一種嗎

    • @user-ei6iq3if5z
      @user-ei6iq3if5z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叫溝通

    • @user-qm2ku8lm5p
      @user-qm2ku8lm5p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不算 不過可能算壓抑?

    • @we3bbb
      @we3bbb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user-qm2ku8lm5p 可是在這種情況算是符合外界認可之類的餒

    • @user-qm2ku8lm5p
      @user-qm2ku8lm5p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we3bbb
      再次重申 出現影片中的任何防禦機制都是正常的 只要不是長期使用 所以 當你出現壓抑的防禦機制時 受到外界認可也可能是正常的
      再者 這個例子中的壓抑的防禦機制是用於小事情當中 並不太會有創傷的情形 所以我反而覺得其實可以歸類在成熟的表現w 至少在這個例子中的表現 確實是值得讚許的XD

    • @we3bbb
      @we3bbb 2 года назад

      @@user-qm2ku8lm5p 了解~

  • @user-vx4bo1hu9o
    @user-vx4bo1hu9o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雖然成熟與否不等於好壞,但這並不是合理化自己過度不成熟的防禦機制的藉口,任何人都應該懂得在每一次的不愉快中學習並成長,雖然不是要對社會有什麼貢獻,但至少不要像社會新聞上的那些人一樣,對周圍的人造成威脅

  • @user-pi7su4wt2e
    @user-pi7su4wt2e 2 года назад

    谢谢你让我乐观的面对生活

  • @user-we1pc1lh4j
    @user-we1pc1lh4j 2 года назад

    支持 很好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