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Видео 22
- Просмотров 3 161
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
Добавлен 20 сен 2020
國立中山大學於2016年創立全亞洲唯一之「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以改善當前空氣汙染及PM2.5對地球環境生態以及人類健康危害為宗旨,整合各個與氣膠議題相關之領域,包括由氣膠基礎科學到氣膠於大氣、海洋、生態環境、人體健康之影響乃至氣膠於生醫領域的應用,並集結化學、物理、生醫、公衛、環工、海洋、教育等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交流對話;中心同時也將積極推動與氣膠科學相關產業間之產學合作、在地鏈結、循環經濟及價值創造。氣膠科學是當前全球性的重要議題。本中心目前設置有一國際諮詢委員會,由多位國際知名之氣膠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組成,同時積極與國際上之氣膠研究學術機構及產業進行跨國學術及產學交流合作。透過本中心之各項努力,我們衷心期盼能協助改善空氣品質及環境生態、發展對環境生態更友善的創新綠色科技、找出因暴露過多PM2.5而導致之各類疾病的病理機轉並開發PM2.5預防醫學及氣膠生醫科學研究領域、重建人類與環境生態間之動態平衡,並透過各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整合,開發環境教育之創新教學方法及教材以提升全民環境保護的意識及科學人文素養。
碳捕獲技術之負碳潛力 盧重興 終身特聘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
2024/11/15 第36屆環境工程學會年會「負碳技術與永續發展論壇」演講系列:
【碳捕獲技術之負碳潛力】
演講者: 盧重興 終身特聘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
碳捕獲技術對於減緩氣候變遷和實現負碳排放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其應用面臨空間與能源需求等諸多挑戰。本演講中, 盧重興教授分享了碳捕獲技術之負碳潛力, 包括最具潛力的負碳技術之一的沼氣發電結合CCUS,透過對甲烷和CO2的分離處理,可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提升能源價值。盧教授也介紹了 “直接從大氣中捕碳”(Direct Air Capture, DAC)的技術發展現況。然而,由於大氣中CO2濃度較低,其捕碳效率和經濟效益受限,因此需結合再生能源供電才能實現真正的負碳效益。整體而言,雖然DAC系統的捕碳量不高,但其清潔性更佳,特別適合應用於植物吸收或作為碳酸飲料的碳源供應,為實現永續發展提供多元技術選擇。本演講中展示了碳捕獲技術在節能降碳方面的潛在價值,同時也為未來低碳經濟奠定基礎。
#InnerDevelopmentGoals #IDGs #國立中山大學 #氣膠科學研究中心 #國立中興大學 #環境工程學
【碳捕獲技術之負碳潛力】
演講者: 盧重興 終身特聘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
碳捕獲技術對於減緩氣候變遷和實現負碳排放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其應用面臨空間與能源需求等諸多挑戰。本演講中, 盧重興教授分享了碳捕獲技術之負碳潛力, 包括最具潛力的負碳技術之一的沼氣發電結合CCUS,透過對甲烷和CO2的分離處理,可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提升能源價值。盧教授也介紹了 “直接從大氣中捕碳”(Direct Air Capture, DAC)的技術發展現況。然而,由於大氣中CO2濃度較低,其捕碳效率和經濟效益受限,因此需結合再生能源供電才能實現真正的負碳效益。整體而言,雖然DAC系統的捕碳量不高,但其清潔性更佳,特別適合應用於植物吸收或作為碳酸飲料的碳源供應,為實現永續發展提供多元技術選擇。本演講中展示了碳捕獲技術在節能降碳方面的潛在價值,同時也為未來低碳經濟奠定基礎。
#InnerDevelopmentGoals #IDGs #國立中山大學 #氣膠科學研究中心 #國立中興大學 #環境工程學
Просмотров: 92
Видео
從系統生態談負碳減汙,SDGs及IDGs 王家蓁 教授暨中心主任 (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暨氣膠科學研究中心)
Просмотров 7314 дней назад
2024/11/15 第36屆環境工程學會年會「負碳技術與永續發展論壇」演講系列: 【從系統生態談負碳減污,SDGs 及IDGs】 演講者: 王家蓁 教授暨中心主 (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暨氣膠科學研究中心) 人類活動對地球生態環境已經造成許多嚴重的負擔與威脅 (如空氣汙染, 全球極端氣候, 森林野火, 生物多樣性喪失等) 並危及地球系統生態之平衡, 提升人類之永續生態素養刻不容緩。本場演講中, 王家蓁教授透過「地球限度」理論中提到的九大重要面向切入, 談開發減排減汙技術及改善空氣汙染, 以促進地球永續發展之重要性。王教授分享了負炭技術以及多種氣膠檢測技術之全球發展近況。本影片中除了談到空氣品質與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密切關聯,也介紹了當前全球掀起之推動強化內在發展目標(IDGs)之浪潮。王教授演講中也提醒企業如何從環境保護、社會責 與公司治理的角度,促進企業與個人共同承...
生物炭負碳技術作為氣候解方 彭俊明 總經理 (TCHAR ·光泰環能)
Просмотров 6421 день назад
2024/11/15 第36屆環境工程學會年會「負碳技術與永續發展論壇」演講系列: 【生物炭負碳技術作為氣候解方】 演講者: 彭俊明 總經理 (TCHAR ·光泰環能) 面對氣候變遷與碳排放的挑戰,生物炭技術正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本影片聚焦光泰環能團隊,作為台灣首家專注於 EBC 生物炭產製的企業,自 2015 年起即投身於生物炭負碳資材的研發,應用於農業、工業等多領域,並與國內外產官學研及 NGO 組織合作,推動台灣成為碳移除產業的核心樞紐。 生物炭作為 IPCC 認定的負碳技術之一,其應用範疇涵蓋生物炭塑料、建材、塗料、農業肥料等,具備穩定碳儲存達 100 至 1,000 年的能力,每公斤生物炭可實現 3 公斤碳移除效益。不僅如此,生物炭還有助於復育土壤、促進生物多樣性、提升作物產量,並解決廢棄物與污染問題,為偏鄉提供微電網與再生能源,實現農業與能源的雙贏。 在全球碳交易市場中,...
以En-Roads氣候變遷模擬器探討負碳技術之潛在效益 白曛綾 教授 (中山大學氣膠中心)
Просмотров 5621 день назад
2024/11/15 第36屆環境工程學會年會「負碳技術與永續發展論壇」演講系列: 【以 En-Roads 氣候變遷模擬器探討負碳技術之潛在效益】 演講者: 白曛綾 客座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 氣膠科學研究中心) 氣候行動 (SDG 13)已成為全球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而 En-Roads 氣候變遷模擬器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強大而直觀的平台,幫助分析大規模政策、技術與社會轉型如何應對氣候變遷與能源挑戰。本影片將透過 En-Roads 模擬不同情境下負碳技術的潛在效益,包括直接空氣捕碳、生質能碳捕捉、造林等技術,詳細解讀它們在 1.5°C 限制下的碳移除能力與經濟影響。數據顯示,負碳技術的總潛在碳移除量高達每年 17 Gt,當結合石化燃料碳捕捉技術時,總移除量可達 22 Gt/年,等同於全球經濟的重要支柱。 白教授談及探討氣候行動核心下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推動方案,提出「做一件事,獲得...
「生態劇場-電子雲的冒險旅程」- 2024 遠哲 ALOHA! 永續發展-科學與藝術探究夏令營藝術展演
Просмотров 50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攜手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於2024/7/9-13舉辦為期5天的「2024遠哲ALOHA!永續發展-科學與藝術探究夏令營」,此次營隊活動中特別結合了科學與藝術,全新設計編排生態劇場-「電子雲的冒險旅程」,由中山大學化學系教授暨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 王家蓁、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副教授何怡璉、留日音樂家陳祺欣攜手合作編寫劇本及音樂作曲並親自擔綱演出。此場別出心裁的原創生態劇透過藝術展演方式演繹萬物皆由分子組成,帶領現場與會者跳起分子之舞,模擬微觀世界的分子振動;更引用近代知名科學家特斯拉與量子力學先驅薛丁格的發現,點出宇宙萬物皆為能量,且具備波動的特性,並以電子雲的概念闡述地球萬物一體共生的意象。 現今的地球面臨各種環境困境與挑戰,空氣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PM2.5指數屢屢爆表,影響著我們的健康和生活。我們不禁要問:這些微小的PM2.5顆粒究竟來自何處?工廠的排...
2024 遠哲ALOHA!永續發展-科學與藝術探究夏令營活動花絮-2024/7/9-13
Просмотров 59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地球由大氣圈、水圈、岩圈、生物圈及冰凍圈組成,這些系統緊密相連,互動影響彼此。營隊名稱ALOHA是取自地球環境的五大重要面向:氣膠(Aerosols)、陸地(Land)、海洋(Ocean)、人類(Human)、空氣(Air)的第一個英文字母。ALOHA,同時也是夏威夷的問候語,象徵希望、愛與和平,其字母分別代表仁慈友善(Akahai)、團結(Lokahi)、溫柔(Olu)、謙遜包容(Ha)及有準備的等待(Ahonui)。 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攜手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於2024/7/9-13舉辦為期5天的「2024遠哲ALOHA!永續發展-科學與藝術探究夏令營」,本營隊活動首次開放家長親子共學。課程內容涵蓋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空氣汙染、PM2.5、潔淨能源、生物多樣性等當前迫切而重要的地球生態科學議題。透過以議題為導向的全面性跨域課程講授、生態劇場藝術展演、戶外探索教學、田野調...
「氣的議題還有學術意義嗎?」- 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暨中央研究院 楊儒賓院士 - 2024/5/14 氣之遊 IDG 工作坊:從哲學、藝術與科學照見人與環境的一體共生系列講座
Просмотров 104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024/5/14 氣之遊 IDG 工作坊:從哲學、藝術與科學照見人與環境的一體共生演講系列 講題: 氣的議題還有學術意義嗎? 本演講中, 氣論大師楊儒賓院士分享「氣」的世界觀, 一種萬物一體以及異同共構的世界觀,強調個體與世界之間的內在聯繫。氣作為連接各種存在領域的共生因素,既代表了個體的主體化之氣,同時也體現了主體之氣與世界的氣化之間的連貫性。在這樣的世界觀中,個體性建立在主體意識的基礎上,並且是無邊界的。這種觀點將小周天與大周天連接起來,體現了個體與世界之間的和諧關係。個體與世界的原初關係更多是內感而非外感,是一種內在的因果性,即內在的體用性。氣的議題不僅在哲學和宗教層面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對現代科學、心理學和生態學等領域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啟示。 #國立中山大學 #氣膠科學研究中心 #innerdevelopmentgoals #philosophyofexistence #art
「大氣、天氣、氣候之逍遙遊」- 中央研究院 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 王寶貫院士 - 2024/5/14 氣之遊 IDG 工作坊:從哲學、藝術與科學照見人與環境的一體共生系列講座
Просмотров 96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024/5/14氣之遊 IDG 工作坊:從哲學、藝術與科學照見人與環境的一體共生演講系列 講題: 大氣、天氣、氣候之逍遙遊 本演講中世界知名氣象學家王寶貫院士引用《莊子·逍遙遊》中的寓言故事: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 談及古代哲學中對氣的各種闡述, 進而介紹大氣、天氣的科學知識及當前人類共同面臨的氣候變遷議題。 何影響地球輻射平衡的變化,都可能引發氣候變遷,進而影響到我們的生存環境和未來。 本演講從哲學及科學角度談”氣”,更針對當今全球氣候變遷議題提出警示。我們應當以智慧和責 感來對待我們所處的環境,以更深的理解和行動來探索和守護這個美麗而脆弱的地球。 #國立中山大學 #氣膠科學研究中心 #innerdevelopmentgoals #philosophyofexistence #art
「如何從高教體系整合內在發展目標(IDGs)與永續發展目標 (SDGs)?」-王家蓁教授(國立中山大學氣膠中心) @ IDG Asia Wisdom Network Meeting, Apr 24
Просмотров 40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王家蓁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 & 台灣高雄內在發展目標聯盟會長) 應邀於 IDG Asia Wisdom Network (Apr 2024) 專題演講 講題: 「如何從高教體系整合推動內在發展目標(IDGs)與永續發展目標 (SDGs)?」 「How do I integrate IDGs into SDGs from a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 Prof. Chia C. Wang, Aeroso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at IDG Asia Wisdom Network Meeting, Apr/2024 Source: IDG Asia Wisdom Network
「綠建築:從氣的流動談人與環境共生之實踐」- 沐雨鍾林靜心民宿.生態心靈休閒農場 創辦人 李一荷老師- 2024/5/14 氣之遊 IDG 工作坊:從哲學、藝術與科學照見人與環境的一體共生系列講座
Просмотров 95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024/5/14氣之遊 IDG 工作坊:從哲學、藝術與科學照見人與環境的一體共生演講系列: 從小宇宙到大宇宙,生命在一呼一吸中運轉。良好的生命品質來自良好的呼吸品質。人與人之間,因呼吸關係緊密;人與大自然透過氣的流動成為生命共同體。甫榮獲113年屏東旅宿界奧斯卡「金鑰獎」優良環保友善環境首獎的沐雨鍾林靜心民宿、生態心靈休閒農場創辦人李一荷應邀分享落實人與環境共生共榮的綠建築具體實施典範,並引領與會者經由靜心呼吸, 感受人與大自然的一體性,期許大家能與人共好、與天地共好、與大自然宇宙共好、與萬事萬物共好。 當我們與人共好時,不僅僅是建立友誼,更是在彼此的生命中注入善意與溫暖。這種關係讓我們在困境中互相扶持,在成功時共同慶祝。與天地共好,是對自然界的尊重與愛護。我們珍惜每一寸土地,愛護每一株植物,因為它們都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與大自然宇宙共好,意味著我們在廣袤的宇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現代科學及古文明哲學中的‘氣’與環境及人的一體性」- 國立中山大學 王家蓁教授 - 2024/5/14 氣之遊 IDG 工作坊:從哲學、藝術與科學照見人與環境的一體共生系列講座
Просмотров 120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024/5/14氣之遊 IDG 工作坊:從哲學、藝術與科學照見人與環境的一體共生演講系列: 究竟甚麼是「氣」?? 古今中外的哲學、宗教、藝術,乃至當今量子力學的科學研究,都指向物我一體共生的本質。 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 王家蓁教授結合現代科學與古文明哲學談「氣」,一方面從古希臘、印度、道家、儒學以及佛教經典中,一窺東西方哲學對氣之論述,另一方面則從現代科學中探討「氣」之相關領域,包括氣象學、大氣科學、化學動力學及動態學、氣膠科學、呼吸動力學及胸腔醫學等之最新研究近況,分享「氣」於宏觀和微觀世界的科學知識,同時從量子力學對物質本質及五感作用的闡述,以及「氣」在天地(大宇宙)及生物體(小宇宙)的遊動,剖析人與環境間的一體性及交互作用,並與古今東西之哲學觀點交互輝映。 王家蓁教授也於演講中特別談到,當前,無論是個人或群體致力於達成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
2024高屏地區永續環境與能源管理研討會
Просмотров 42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為因應2050淨零排放的政策目標,減緩氣候變遷對環境、社會和人類的影響,各界關注永續環境與能源管理的議題,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攜手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與台灣PM2.5監測與控制產業發展協會,今(19)日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舉辦「2024高屏地區永續環境與能源管理研討會」,匯集國內產、官、學、研、民間團體等逾350人,透過再生能源發展、資源循環政策、空氣品質改善、環境教育與民間倡議以及永續環境施政等五大場次,由不同角度剖析台灣走向2050淨零轉型的現況及挑戰,期許找出解決之道,共同探討地球環境生態永續發展的未來。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 王家蓁表示,空氣品質不僅影響全球氣候及生態環境,更攸關全民生命健康,與聯合國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有著密不可分的緊密連結。中山大學氣膠中心率全國之先,...
2024 遠哲ALOHA! 永續發展-科學與藝術探究冬令營暨STEAM跨域教育種子教師培訓營-短版
Просмотров 43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地球是由大氣圈、水圈、岩圈、生物圈及冰凍圈所組成的複雜整合生態系統。雖然過去這五圈常被視作獨立運作的系統,然而,從地球整體的宏觀視角,這些系統之間彼此緊密相連,透過複雜的交互作用牽一髮動全身。2024 遠哲 ALOHA! 永續發展-科學與藝術探究冬令營規劃了精彩課程與活動, 帶領學員們認識 "氣膠、陸地、海洋、人類與空氣 (Aerosols-Land-Ocean-Human-Air,ALOHA) 之間的密切關聯。ALOHA 是夏威夷之問候語,具有希望、愛、和平之意涵。在夏威夷語中ALOHA的A (Akahai: Grace) 代表仁慈友善,L (Lokahi: Unity, Unbroken) 代表團結,O (Olu: Gentle) 代表著溫柔溫和,H (Ha: Empty) 代表謙遜包容,A (Ahonui: Prepare and wait for the moment) 則代...
2024 遠哲ALOHA! 永續發展-科學與藝術探究冬令營暨STEAM跨域教育種子教師培訓營-長版
Просмотров 9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地球是由大氣圈、水圈、岩圈、生物圈及冰凍圈所組成的複雜整合生態系統。雖然過去這五圈常被視作獨立運作的系統,然而,從地球整體的宏觀視角,這些系統之間彼此緊密相連,透過複雜的交互作用牽一髮動全身。2024 遠哲 ALOHA! 永續發展-科學與藝術探究冬令營規劃了精彩課程與活動, 帶領學員們認識 "氣膠、陸地、海洋、人類與空氣 (Aerosols-Land-Ocean-Human-Air,ALOHA) 之間的密切關聯。ALOHA 是夏威夷之問候語,具有希望、愛、和平之意涵。在夏威夷語中ALOHA的A (Akahai: Grace) 代表仁慈友善,L (Lokahi: Unity, Unbroken) 代表團結,O (Olu: Gentle) 代表著溫柔溫和,H (Ha: Empty) 代表謙遜包容,A (Ahonui: Prepare and wait for the moment) 則代...
20240111 中山大學IDG@Taiwan SDGxIDG 工作坊
Просмотров 20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隨著全球空氣汙染、全球暖化及各種人為活動導致的生態危機,全球開始積極倡導永續發展及推動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然而, 許多外在環境的轉變有賴於人們內在價值觀及質素的改變, 方能促成外在環境的顯化。內在發展目標 (Inner Development Goals, IDG) 已成為全球許多國家的共識,亦是促進2030年達成SDGs的孵化器。內在發展目標涵蓋了自我覺察、與他人乃至全球生態整體連結的感知、對自身他人及自然環境的仁慈及同理心、對複雜事務有系統性的理解以及長程視野、共同創造的能力等23種指標, 其中許多IDG關鍵指標與人的意識息息相關。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環境人文小講堂系列}:煙火的空污管制-Peter Brimblecombe特約講座教授(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
Просмотров 3073 года назад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環境人文小講堂系列}:煙火的空污管制-Peter Brimblecombe特約講座教授(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環境人文小講堂系列}:生物氣膠的形成傳輸及沉降-王家蓁主任(氣膠科學研究中心)
Просмотров 6153 года назад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環境人文小講堂系列}:生物氣膠的形成傳輸及沉降-王家蓁主 (氣膠科學研究中心)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環境人文小講堂系列}: PM 2.5的永續議題-陳威翔副教授(環境工程研究所)
Просмотров 1854 года назад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環境人文小講堂系列}: PM 2.5的永續議題-陳威翔副教授(環境工程研究所)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環境人文小講堂系列}:雷射雷達檢測大氣氣膠-助理教授張元賓(化學系)
Просмотров 2584 года назад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環境人文小講堂系列}:雷射雷達檢測大氣氣膠-助理教授張元賓(化學系)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環境人文小講堂系列}:空氣污染與健康-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煌麒(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Просмотров 2444 года назад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環境人文小講堂系列}:空氣污染與健康-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煌麒(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環境人文小講堂系列}:空污與健康-翁靖如教授(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
Просмотров 3744 года назад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環境人文小講堂系列}:空污與健康-翁靖如教授(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環境人文小講堂系列}:空氣污染的防制-副執行長王敏玲(地球公民基金會)
Просмотров 2314 года назад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環境人文小講堂系列}:空氣污染的防制-副執行長王敏玲(地球公民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