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61987099
lily61987099
  • Видео 20
  • Просмотров 966 444
永富法師 從 觀無量壽佛經 談淨土法門的行持內涵
說明
從《觀無量壽佛經》談淨土法門的行持內涵~
我們修行的重點是要以願導行,以我們的願力來想像,當內心的想法已經慢慢地脫離外境的影響,別人所說的話、面對環境的變化,都能不進入到色、聲、香味觸法時,這表示已經能掌握正念分明,這時不管是否已經斷煩惱,都沒有關係,表示修學已經進入,自己已經能夠作得了主了。然後依止心中的願力來做引導,有願力來引導你的想藴,把心隨妄轉改為以願導行,開始要學習以願望來代替來帶動你的想像⋯
Просмотров: 16 180

Видео

永富法師 生命的改變~從覺醒開始
Просмотров 72 тыс.7 лет назад
聆聽永富法師娓娓道出,改變生命的關鍵 生命的改變~從覺醒開始 佛法基本上他不會很難,難在於我們沒有辦法去真正實踐,我們得要透過一開始的這個歡喜,一開始的這個信心,然後慢慢地去學習,讓我們的這個思想,還有這個行為,要去跟佛法相應~ 《金剛經》裡面呢有提到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後然後要學習的是什麼?云何應住 云何降伏其心 是不是?《金剛經》告訴我們,這個時候你才是要真正的開始學習,怎麼去降伏你自己的心,怎麼去學習去克服困難,甚至於去學習讓自己能夠更自在更圓融⋯ 說明
永富法師 從人間佛教談念佛法門的修持
Просмотров 30 тыс.8 лет назад
從人間佛教談念佛法門的修持 淨土法門融入了生活,也貫穿了生命的每一個環節,淨土的行者肩負了使命。世間人承擔了相當大的壓力,猶如密封的鍋爐中的水,貪瞋癡煩惱和外在壓力就好比鍋爐外的熊熊烈火...生活壓力大與我們的需求增多、道德的低落,人與人之間相處的衝突,甚至常常互相傷害、更是傷害了自己。 對於相處不安的體認,想要離苦得樂,如果不想再輪回,要學會放下執著。 承擔而不逃避是放下,應該圓滿眼前人事物,才能離開娑婆,順利往生西方。 因娑婆苦讓我們生起往生西方的念頭,彌陀願力是能引導我們去衪的淨土,我們必需和彌陀心心相應,信靠、發願、行菩提道。 邀請大家一同聆聽永富法師的念佛法門~
永富法師《六祖壇經》無相頌摘句唱頌
Просмотров 257 тыс.9 лет назад
《六祖壇經》無相頌摘句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永富法師 觀音法門
Просмотров 88 тыс.9 лет назад
說明
永富法師 彌陀念佛法門
Просмотров 40 тыс.9 лет назад
2014-12-27 於彰化社頭國小
永富法師 福慧家園共修會 彌陀法會
Просмотров 8 тыс.10 лет назад
2013-12-08 福慧家園「共修課程」 主題 :彌陀法會 主持人:永富法師(港澳總住持) 與談人:吳瑞文(台北吳婦產科院長)、陳世華(台北瀚祺公司董事長)、陳漢斌(香港新新惠比公司董事)、 陳宗明(榮程國際公司董事長)、陳室光(佛光大學學生) 主持人:永富法師提到 阿彌陀佛的信仰開始於北魏時期,根據《觀無量壽經》,首次強調持名念佛的重要性,認為只要十念,惡人也可藉由持念阿彌陀佛名號而得往生。爾後經過歷代祖師的提倡,使得持念阿彌陀佛成為淨土宗最重要的修行法門。宋、明之後,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更成為各大叢林道場早晚課誦必持的功課之一。   再過二個星期就是農曆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的聖誕了。據聞唐末五代吳越王錢俶開無遮大會打千僧齋,齋後請教永明延壽禪師說:「我今天供齋,有沒有聖人來應供啊?」禪師回說:「有啊!坐在首席的那個大耳朵和尚就是定光佛。」定光佛得知行跡被洩露,便說:「阿彌陀佛多...
心定和尚 解開金剛經的密碼 Part 2
Просмотров 3 тыс.11 лет назад
"解開金剛經的密碼"著重在把金剛經的次第內容和佛陀時代教導弟子的佛法,特別是修行的方法連結起來,讓一般人能夠看金剛經,了解其根源出處,能有一個具體的修行方法,是我探討ㄍ金剛經ㄍ,"解開金剛經的密碼"主要的意思.從ㄍ雜阿含經ㄍ找出"金剛"的本意,它是"智慧堅固"的意思. 學習佛法最重要的是要有"正見",當我們思想正確,行為就正確,再來是"正思惟",其重視在思考,而"正見"是已經完成了思考的結果,有了正見正思惟後,生活的一切行為就會正確. 菩薩道的六度波羅蜜以般若為主導,般若就是要懂得生活的真實,一切都是因緣生滅,甚麼因緣構成什麼樣的結果,善緣帶來快樂與善果;惡緣得到苦惱與痛苦....所以思想引導我們的行為,思想見解正確不受影響而改變自己的思想與信仰且堅定不移,有了這樣的人生觀,就叫做"智慧堅固"....
心定和尚 解開金剛經的密碼 Part 1
Просмотров 8 тыс.11 лет назад
心定和尚 解開金剛經的密碼 Part 1
永富法師 福慧家園共修會2013/6/16 與談: 覺勤法師 覺應法師 妙庭法師 滿綸法師 張瀞尹碩士
Просмотров 10 тыс.11 лет назад
永富法師 福慧家園共修會2013/6/16 與談: 覺勤法師 覺應法師 妙庭法師 滿綸法師 張瀞尹碩士
永富法師 新店禪淨中心 生活中修行 華嚴經淨行品
Просмотров 14 тыс.11 лет назад
學佛就是要學習佛的想法. 佛的想法不是我們的想法,所以今天學了,可能明天就忘記,那怎麼辦呢?沒關係!我們就是"再想,再重複".我們以前不也就是如此重複造作這一生的性格.習氣.業力乃至於因緣的. 現在我們就開始重新學習,開始再結不同的因緣,就可以展開不同的新生.
永富法師 生活中的修行 華嚴經淨行品
Просмотров 27 тыс.11 лет назад
佛光山泰山禪淨中心 學佛就是要學習佛的想法. 佛的想法不是我們的想法,所以今天學了,可能明天就忘記,那怎麼辦呢?沒關係!我們就是"再想,再重複".我們以前不也就是如此重複造作這一生的性格.習氣.業力乃至於因緣的. 現在我們就開始重新學習,開始再結不同的因緣,就可以展開不同的新生.
永富法師 清淨自心 - 彌陀淨土的秘訣 HD
Просмотров 24 тыс.11 лет назад
2013-5-19台南慧慈寺 淨土不是去了以後,從此過著幸福美滿快樂的日子,也不是不用再辛苦工作了,到了西方淨土仍然要繼續學習.繼續修行,就算是成佛之後,還是要繼續努力工作,利益眾生. 平常就要建立信願行三資糧做準備: "信",是要真正的.絕對的,相信有西方淨土,相信自己能得到解脫,要能肯定自己.肯定父母.師長.家人.子女,這樣必會趨向成就圓滿. "願",是要深切發願要到西方極樂淨土,要願意放下眼前生活的束縛,而那些束縛都來自於自己那個執著的心,若能放下那些執著,淨土的安樂與幸福一定能慢慢成就的. "行",就是每天都要學習.要實踐,去西方淨土的資糧.相信了,也瞭解了以後,透過行動,讓"願"變成生活中的事實,提起正念就會有淨土,透過專注.一心不亂地學習,淨土就能實現. 信和願,能夠幫助我們自己不要再繼續沉迷,不要再迷悟下去,而"行"是讓淨土顯現.維持.常常不斷學習,可透過念佛.持咒來讓...
永富法師 福壽無量 心想事成 --- 供佛齋天
Просмотров 40 тыс.11 лет назад
2013.01.06 南台別院 佛學講座
鄭石岩教授 念佛法門修持心要~淨土念佛的經驗分享
Просмотров 16 тыс.11 лет назад
鄭石岩教授 念佛法門修持心要~淨土念佛的經驗分享
永富法師 淨土法門修持
Просмотров 11 тыс.11 лет назад
永富法師 淨土法門修持
慧開法師-如何自我訓練正念現前與一心不亂
Просмотров 44 тыс.12 лет назад
慧開法師-如何自我訓練正念現前與一心不亂
永富法師 生命的價值~發菩提心
Просмотров 36 тыс.12 лет назад
永富法師 生命的價值~發菩提心
永富法師 梁皇寶懺知多少
Просмотров 91 тыс.12 лет назад
永富法師 梁皇寶懺知多少
永富法師 離苦得樂的方法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Просмотров 133 тыс.12 лет назад
永富法師 離苦得樂的方法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lily61987099
    @lily61987099 10 лет назад

    請各位在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及開經偈時,請觀想佛的智慧及光明加持今晚的講座,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進入佛陀所說的彌陀法門中的甚深法義。 怎麽樣才能離苦得樂呢!以我們,佛教徒的方法;就是透過研究佛陀的教導,依著佛陀所教的方法,選擇一個法門來修持,然後專一恆長,精進地努力。遠離苦惱,甚至脫離生死輪迴。 今晚,聽完我和各位分享彌陀法門後,希望每個人都能了解念佛的重點與方法。我們學佛的目的是為了什麽呢?為了離開痛苦、煩惱而得到快樂。佛法修持方法相當多,但以念佛的方法,是最簡易最方便也最穩當的。一般人都認為,佛經太多、太深,沒有時間看又看不懂。所以經常沒辦法去了解。以佛教經典當中,最短的一部是《心經》。所講的重點是「空性」。然而般若真空妙有的道理非常高深,以一般初學者來說,容易誤解「空」的道理。誤解為「空」是沒有,認為一切不存在。其實佛說「空」的意思是表達,眼前所有,包括人的身體,一切都是依因緣法而生的。因為緣起而生起。所以人會有生、老、病、死,物質會有成、住、壞、空的過程,人不可能永遠年輕不變。我們每天每個念頭、細胞,都在隨時的變化。要清楚真空妙有的意涵,就不會因為改變而難過,受限於眼前當下的境界。過去祖師大德說過:「諸經所讚、盡在彌陀」。阿彌陀佛與娑婆眾生特別有緣,祂以慈悲哀憫眾生的心成就了凈土。祂的凈土接引十方世界一切眾生。十方諸佛都出廣長舌相在為阿彌陀佛做廣告、做代言人。今天彌陀法門我分成八個項目來跟各位分享。 一、凈土思想緣起 阿闍世太子受提婆達多唆使。想殺害父親頻婆娑羅王、及母親韋提希。其父母過去都聽聞佛陀開示。護持佛陀教法,佛陀平常教導他們無常。但他們在生活中,平沒有碰到無常的境界。根本沒辦法深刻體會,一直到兒子把父親關進大牢,要活活把他餓死的當下。他們才真正感受到生命的無常。 各位在遇到痛苦時都會怎麽處理呢?是算命還是求神問卜。韋提希夫人很有正念,他遇到困難,便去請求釋迦牟尼佛的救度。經過佛陀的開示。韋提希夫人向佛訴說。他不想在聽見不好的音聲、看見不好的人,想到一個清靜沒有憂悲苦惱的地方。佛陀就示現了許多佛國淨土給韋提希夫人看。韋提希夫人發願要去阿彌陀佛的凈土。佛陀便開始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如何才能去彌陀凈土。 二、當我們了解生命的無常要知道未來的去處 請問各位想去哪裏?只要願深切、肯定,有願必成。大家都知道有來生,那表示我們知道生命是一種循環的,面對當下的生命。我們不需要停留在過去而悔恨,也不要擺在未來而擔憂,要看眼前當下的現實境界。要看到兩個重要的問題:一是你從什麽地方來?要了解自己內心狀態是煩惱中還是善根強。知道過去是造了哪一類的業比較多,過去所造的業造就了現在的內心狀態。懂得回顧過去,那是一種反省,要去了解自己。所以有了了解便能找出修行的重點,便能改變自己。二是要知道將去哪裏?我們修行的重點在哪裏呢?每個人修行的重點都不一樣。佛法就如同藥方,要治療我們的心病。就如生病的癥狀各個都不同,治療的方法也就不同。所以大家要做好自己的生命規劃,所有行菩薩道的菩薩,沒有一個菩薩是過一天算一天的,都要先發願在修行,以願導行,沒有一個菩薩是憑運氣好來成就功德的。想告訴各位的是,如果想要早一點成就生命的目標,你就會知道自己生命的方向是什麽,若沒有目標就像空中的羽毛,隨風飄盪,最後一事無成。一切因緣法生,當然也不能夠在每個因緣出現的時候都懂得做出正確的判斷,因為我們智慧不夠。有一些情況是不能夠犯錯或錯過的,因為有些因緣一旦犯錯,後悔都沒有用的。因緣過去了,不會再回來,要珍惜眼前的人事物。所以各位是不是要珍惜我們眼前所聽到的彌陀法門呢?我們應該要在這期生命還在、還能做選擇的時候,好好靜下來想一想,到底要往哪裏去?既然我沒有無量的生命要去面對,當下又不可能馬上到佛的涅槃境界果地。我們的選擇不多,只有兩個:一個娑婆世界,一個極樂世界,請大家現在就要好好思考。古德云:一旦無常到、方知夢裡人、萬般帶不去、惟有業隨身。當無常到來時,金錢財寶、事業、親人恩愛都帶不走。只有念佛持戒的功德,還有平常所修的種種福德可以帶走,如果沒有發願往生,只能隨業受報輪迴生死。 三、依願起行 我們的生命有兩種力量在主導,一、業力,二、願力。今天大家能來到娑婆世界做人,是因為過去世都有修五戒的善業才能來世間做人,這是總相。但我們同樣是做人,有人健康、有人多病、有人富有、有人貧困,這些差別是和願力有関,今生的果報是因為過去生的願望影響到今生的差別。如果我們發願往生就要依願起行,但如何起行、如何做呢?首先我們一定要相信,我一定可以去西方極樂世界,而且發願一定要去。那麽前進西方的資糧是什麽呢?就是要具足多善根、多福德,菩提心是善根,是成佛的清緣,從三寶中去培植菩提心,布施、持戒、禪定。善根是善良的根或說是種子,要在心田中種下善美的種子。而福德是成佛也是往生西方的助緣。「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法華經》 善根是小小成佛的種子,不貪、不嗔、不癡也是善根,更是目前社會重視的心靈的環保,少了貪,社會必能減少惡人做出傷天害理的事;少了瞋,必能減少仇恨;少來癡,便少一些怨氣,心靈便能得到環保。除了布施、持戒、禪定來修福,我們也要懂得惜福,惜福比修復更重要,平時應該多助人,多修福。還要培福、要增福,做人要敦厚,福報也會跟著來。善根是菩提是智慧,善根是對凈土、對娑婆世界的一個正確的觀察,可以產生正確的信心及願望,所以善根是往生西方凈土的清因。 《金剛經》中說到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是代表「定」,善女人代表「慧」。但在《阿彌陀經》中無論出家人或在家人,只要聽到阿彌陀佛、西方凈土,心生歡喜信心的,都能稱為善男子、善女人。執持名號,執是堅固不移,持是憶念不忘。 四、執持名號 執持名號目的是要我們達到「一心不亂」,也就是正定,念佛三昧。心念、口也念,心口相應,南無阿彌陀佛,清清楚楚。佛號從心起,再從口出,然後從耳朵聽入再進入心中。支持名號是方法一心不亂是目標,念佛是從心引發出來的。心起、口出、耳入,再收回入心。淨土修持是屬他力法門,是阿彌陀佛本願力攝受的關係。雖然是彌陀的本願,但也要您與祂相應才行。所以是我們眾生的心和阿彌陀佛的本願相應起來的。如何執持名號?過去印光大師曾說:一句彌陀念、誦、聽。念是從心中生起的,音聲從口誦出,代表一心歸命阿彌陀佛之意,阿彌陀佛是所發出音聲的相。就是無量光、無量壽之義。名以召德,用阿彌陀佛的名號來召喚(總持)佛陀的功德。阿彌陀佛的功德是無障礙的,創造音聲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音聲,那只是第六意識的法麈。那是用想的,就不相應了,所以要具足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三個條件。便建立起阿彌陀佛的功德。聽自己口誦出來的音聲,把他當做所緣境,不去排斥別人的音聲。把別人的音聲當成助緣。念佛時要有節奏、有韻調,才容易攝心,然後熟練它,慢慢令它持續。重質不重量重點在念力,不在數量。然後攝耳細聽,口中誦念出的佛號,行住坐臥只有一念,念念不間斷。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如此一來,內心便不會被煩惱所影響。 五、如何調伏煩惱? 念佛要念到能調伏煩惱,念佛的人若不能調伏煩惱時是很大的麻煩。也就是說煩惱的力量若比佛號的力量更大,這樣當面對臨終就靠不住了。我想要講的重點是,我們不必要求斷煩惱,但念佛必須要調伏煩惱,折服現前的煩惱,煩惱不容易斷,但我沒有要有力量去調伏。平常禮佛是請佛給我們力量,而不是請佛不要給我們障礙。強者先牽,若佛號的力量夠大,便能調伏煩惱,所以念佛是念氣勢。氣勢讓我們有專注力,念佛很有威嚴、很有氣勢,妄想就不敢亂動。如果只是佛號念很多,但念佛時妄想紛飛,念得亂七八糟,那根本是沒有用的,那是在騙自己,一心不亂的狀態是念佛念到內心安立了阿彌陀佛的功德,就是念佛念到不會被內心煩惱所亂,念佛念到可以折服現前的煩惱。然後轉生為熟,以淨念代替妄念。 六、當妄想起來時要怎麽對治呢? 妄想是虛妄不真實的,因境界才會有的。妄想生起時不需害怕,害怕也是個妄想,所以當妄想起來時,不要理他,隨它去。提起一句佛號,綿綿密密地念下去,有時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內心會難過,要了解那個難過也是妄想,就好好地念佛,那難過的妄想也就消失了。精神也便能振作起來。過去古德有句話說,不怕念頭起,只怕覺照遲。對別人責備或嫌棄就隨它去,不必跟隨妄想走?別人的讚美也隨它。一開始念佛,要常提起佛號,等到念久了、自然了,妄想一起來就念佛,心想沒關係、隨它去,久而久之念佛便能越來越成熟。根本不用提醒自己要提起佛號念佛。這種情況就叫無念而念,這樣念佛功夫就有進步了。 雖然到無念而自念,但仍然還有一個我,所以還沒有達到無我念佛。因為有我就仍有貪、嗔、癡的影響,仍然會被妄想所亂。就好像石頭壓住草,草就好比妄想,只是暫時被石頭壓住了,但草的根仍然在泥土裡,若將石頭搬開,那麽草仍然會再長出來。所以當我們用功到無念而自念時,不可生起驕慢心。因為只要一鬆懈就會退步。要做到念念沒有間斷,行、住、坐、臥只有一念。 七、修行有兩種力量,第一種是自己的能力,就是戒、定、慧。第二種是善用他力,善用阿彌陀佛的48大願的力量。《阿彌陀經》裡的「我見是利」,是將阿彌陀佛的功德轉為自己的功德。念佛的人臨命終時若能善用他力,用念佛的力量來往生淨土。修行人只問因地,將所做所行,都回向眾生。菩薩是不問結果的,而是在因地好好修行努力,只問耕耘不問收獲。至於成敗交由業力,重視過程而不看結果。凡事要認真,但不當真;當事情還沒完成時,我們好好努力盡自己能力去做,但努力過後的結果,就放下隨順因緣,勇敢走過,菩薩道才能持久。一個重視結果的人,是不能行菩薩道的,他會退大取小,只求自了。 我們皈依三寶,做個佛教徒,要以什麽心來面對人生呢?「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華嚴經》,外在世界是內心世界變現出來的。也就是說過去心中善念成了這世安樂的果報,惡念便有痛苦的果報。今生妄念又創造了來生的果報,相續不斷。《楞嚴經》裡提到,生命之所以相續不斷,就是因為妄想沒有停。妄想一直存在著,當一個人要往生時,意念浮現一生所做的善、惡,所以內心驚恐無法做主,處於生死關頭。又好比我們平時生活,自己常常無法作主,像現在大家坐在這裏聽講,但念頭跑掉了…現在剩十分鐘就結束了…如何如何?晚上做夢時更是沒辦法做主。所以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教我們要發願、要去念佛,到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便會隨著我們所發的願、我們的行,來接引我們。這樣子堅定相信,讓我們能心不顛倒,能夠自在。 八、攝心念佛的方法。 各位還記得皈依受戒時,都有三番羯磨,透過念三次皈依文,來表達我今天皈依、受戒的誓願力和信願力。我們可以把三番羯磨的方式配合在念佛的過程。以下做簡單分析: 初番羯磨時,就好像我們打佛七時一開始念的讚佛偈,各位可將阿彌陀佛無量無邊的功德,想像湧起那樣強的心力,震動了大地,地裂開時心中引發的善法雲(白法),從地面慢慢往上飄,身心感動,產生的變化效果。 二番羯磨時:當煙雲慢慢升起後,二番羯磨好比讚佛偈後的六字佛號時,觀想一聲聲佛號,法界所有的善法功德雲集中在頭頂,慢慢形成雲蓋,集中到某個程度時,此時佛號由六字轉為四字,無量無邊的善法雲功德,從頭頂往下、到胸部、腹部、到腳底,至整個光明充滿全身。 三番羯磨:止靜過後,又開始第四次的佛號。就如同三番羯磨的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就像把念佛再做確認。 身心的轉變是透過外在行為語言開始轉變。在每句佛號的誦念時,身心也隨著一句句佛號在改變,如果我們了解無常的觀念,也能了解到每一句佛號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念佛正是我們學習正念的第一步。 打佛七時要記得把佛號念出聲,也要聽自己念出來的佛號聲,而且還要去聽法器的聲音,跟隨法師念誦速度一致。如果口渴了要怎麽辦呢?可以改成金剛念或默念,就是改成氣音。但仍然必須專注在自己微弱的氣音。這時,可能會發覺聲音很小很難專注。金剛念可否專注就要看心有沒有收攝。如果金剛念仍然覺得很累,那麽可以採默念。不出聲音時,可以去聽大眾的聲音,若心收攝也可以感覺殊勝。昏沈時則要大聲念,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腳底。在繞佛時注意力不必特別放在腳下,但如果妄念很多無法控制,念什麽都不清楚時,可以觀想注意力在腳底,一步步踩在朵朵蓮花上。觀想腳底踏在蓮花上是勝解作意,去感覺腳底踏在蓮花上那是身念處。這兩種方式是屬於假想觀在對治妄念。 在覺知聲音出聲念時要注意,心是平和、平靜的,不要有太大的情緒起伏,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除了沒有身體的苦外,內心也沒有憂悲。各位如果內心仍有憂悲,是不可能往生凈土的,簡單的講就是入定的狀態。覺、觀、喜、樂、一心。因為一心故沒有憂悲。念佛念到如喪考妣是指內心很懇切,並不是念佛念得很悲苦。所以我們念佛要念得很莊嚴、很急切、很肯定。如果念到有情緒、不耐煩時,那表示有妄想就要回到音聲。 念佛就是在維持一種正念,一種清楚明白的狀態。希望大家通過今天的講座後在日常生活中的每走一步、每一個呼吸、每一個動作,都能讓西方極樂淨土在當下顯現,往生淨土不是未來往生,而是當下就是淨土。最後祝福大家身體健康,少煩少惱、隨願所成、一切吉祥。 永富法師於台灣彰化社頭國小2014/12/27